职业病防治法培训课程
- 格式:pptx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06
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增强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举办本次职业病防护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本次培训,使员工掌握职业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提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1. 职业病概述(1)职业病的定义及分类(2)职业病的特点(3)职业病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2.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 职业病预防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2)组织管理措施(3)个人防护措施4.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1)职业病诊断流程(2)职业病治疗原则(3)职业病康复措施5. 职业病应急处置(1)职业病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置(2)职业病职业病的报告与处理(3)职业病患者权益保障四、培训方法1. 讲座:邀请专业讲师进行职业病防护安全知识讲座,使员工对职业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2. 视频教学:播放职业病防护安全教育培训视频,使员工直观地了解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3. 实操演练: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护演练,提高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职业病危害的能力。
4. 互动交流:设置提问环节,解答员工在职业病防护方面的问题,增强培训效果。
五、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时间为一天,具体安排如下:上午:职业病概述、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下午:职业病预防措施、职业病诊断与治疗、职业病应急处置六、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将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形式为笔试和实操考核。
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培训证书。
七、培训要求1. 员工应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培训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培训现场。
3. 培训结束后,员工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病防护能力。
4. 员工在工作中遇到职业病危害问题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职业病的定义及种类《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共有九大类九十九种,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涉及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涵盖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则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三、职业禁忌的概念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其生理或病理状态使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 呼吸道: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如气体、液体和气溶胶(粉尘、烟、雾)等。
2. 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毒物吸收量会大大增加。
3. 消化道:虽然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在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可能通过污染的手、衣物、食品等进入体内。
五、预防职业病的措施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包括:1. 革新技术改造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减少工作场所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通过通风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减少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3. 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免受毒物侵害。
4. 增强体质: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
5. 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毒物泄漏和逸散。
6. 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损害。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职业病防治法概述法律背景: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法律条款:详细解读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条款,包括用人单位的责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
用人单位的责任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
职业卫生管理: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健康保护权:劳动者有权获得职业健康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遵守法规:劳动者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诊断程序:劳动者可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鉴定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确保诊断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优化生产布局,加强通风排毒,减少职业病危害。
个体防护措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并指导其正确使用。
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政府职责:政府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规划和标准,监督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和公众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参与职业病防治监督,媒体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
培训技巧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员理解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互动讨论:鼓励学员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和建议,提高培训效果。
实地演练:组织实地演练,模拟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过程,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