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出版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共3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1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出版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出版产业中的一个新兴力量。
数字出版产业具有时效性好、生产成本低、传播范围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出版机构和读者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就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主要涉及到数字出版物的生产、传播和销售等环节。
其中,数字图书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杂志、电子报纸以及数字音像产品也逐步发展壮大。
此外,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出版平台不断更新和创新,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数字出版产业缺少一个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市场竞争程度不够高。
其次,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着版权保护、商业模式等多层面的问题,业者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虽然数字出版在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读者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二、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一)移动化发展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出版产业也呈现出移动化的发展趋势。
移动设备具有更大的便携性和更广阔的传播范围,数字出版机构应该尽可能多的开发和发布移动数字出版物,以更好地进行数字出版的传播和推广。
(二)普及化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推广和普及化,也是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之一。
数字出版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将数字出版物普及到更广泛的市场中,进一步推广数字出版并提高其适应度。
(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数字出版机构可以从用户的个性需求出发,推出针对性更强的数字出版物,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三、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对策(一)加强数字出版市场体系建设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缺乏一个规范化、有序的市场体系,数字出版机构应该积极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数字出版市场体系的建设和规范化,提高数字出版市场竞争的程度和质量。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2期No.02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一、互联网时代出版物市场营销困境(一)管理与监管体制不完善在出版企业管理体制方面,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仍较僵化,上传下达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营销人员创造性方案的策划与实施。
部分编辑与营销人员常常因专业领域和各自观点的不同而产生沟通上的障碍,进而导致整个营销活动实施的不顺畅。
在出版市场中,侵权盗版现象时有发生,重复出版现象层出不穷,正版图书的选题和内容受到严重打击,监管十分困难。
大量非法出版物存在严重导向错误、知识错误、编校印装质量差等问题,一些出版商缺乏市场互动,并且对实际图书市场缺乏研究,因此出版的图书经常不被消费者买账。
(二)新媒体带来巨大冲击如今新媒体的出版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数字阅读价格低廉,不受限于时间和地域,购书方式也变得多样且快捷,阅读资源更是丰富,只需一个网址就可以获得海量阅读资源,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人们很少去购买实体图书。
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由于其携带性差、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内容承载量有限、形式较为单一等劣势,在互联网时代已不再是大众阅读的首要选择,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兴起的利用移动终端来进行的数字阅读。
(三)价格不一导致市场乱象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进行恶性打折销售的价格战,大量图书质量低价格高,高定价低折扣。
折扣战侵蚀图书出版业总利润,短时间内,过低的图书销售价格虽然会增加购买力,但是如此低廉的折扣会损坏图书出版商和发行商的经济利益。
图书质量的提高,对出版单位而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价格的降低却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影响图书市场总利润。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书店以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检索便捷的优势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体验,也极大冲击了实体书店的利益。
出版行业的产值在我国总GDP 占比非常小,行业利润也十分低,书店之间的恶意打折销售又会加剧出版行业利润率的缩减,这不仅使得实体书店的生存受到威胁,还会将网络书店推向灭亡的道路。
数字出版中的新型商业模式研究数字出版是指将书籍、杂志、报纸等传统纸质出版物转化为数字化内容,以供用户在电子设备上阅读。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已成为传统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新型商业模式也随之产生,如何在数字出版业中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出版业的盈利能力,已成为数字出版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出版中的商业模式现状在数字出版业中,最常见的商业模式是出售电子书的供应商模式,即电子书商城。
目前众多电子书商城在提供大量电子书的同时,还提供频繁的电子书折扣、VIP会员等服务。
但电子书商城在盈利方面仍存在瓶颈,由于数字内容的可复制性和方便性,用户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上获取到免费或低价的电子书,导致商城的电子书销售收入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一种商业模式是订阅服务模式,即用户支付定期费用以获取某些电子书或数字出版品。
这种模式在亚马逊的Kindle Unlimited等平台上得到广泛应用,用户可以付年费或月费,在规定的时间内无限制地阅读电子书。
但该模式存在一个困境,因为用户支付的定期费用通常是固定的,因此,用户需要阅读的电子书的数量或者需要的时间长度必须与该服务的费用相平衡,否则用户不会选择该服务模式。
二、数字出版中的新型商业模式随着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正在产生。
这些商业模式不仅从现有商业模式中吸取教训,也在尝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1. 自助出版模式自助出版模式指人们独立创建出版物的商业模式。
自助出版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出版者可以在自己的网站或其他出版商网站上创建自己的数字出版物,相较于传统出版,自助式出版独立性更强,出版者可以更好地掌控作品的版权、收益等方面。
2. 捆绑销售模式捆绑销售模式是指不同出版商之间合作推销各自的作品或产品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以为出版商提供更多的推广渠道和流量,同时增加用户的黏性和消费意愿,达到共赢的效果。
捆绑销售模式涉及多种形式,包括合作销售、合作推广、合作开发等。
数字出版营销能力、策略及渠道分析摘要:当数字出版由转型升级的初步阶段发展到深度融合的高级阶段以后,提质增效作为结果层面、目标层面的关键要素,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出版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发展,还要把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结合,因此,在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出版时,要主动转变传统出版模式,设计理念和方式,并引入数字发行。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出版营销能力、策略及渠道。
关键词:数字出版;营销建设;营销策略;渠道建构引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进行融合与发展,势必会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促使其自身能够加入到转型与升级中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在财政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有所递减以后,尤其是在数字出版“去杠杆”以后,数字出版营销作为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每个数字出版企业都必不可少的产业链环节,是“后杠杆”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的“吉光片羽”之所在。
1营销能力建设1.1营销规划力针对于市场营销部门来说,必须要依据实际情况完成营销规划的制定,其中要将用户类型、发货渠道等加以明确,如此方可保证数字出版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实际需要,产品供给的高效性也可得到保证。
1.2产品认知力对销售人员来说,要对数字产品有切实了解,简单来说就是要熟知产品类型、资源总量、内容价值、应用价值等,在此基础上展开营销工作,确保采用的营销策略更具针对性。
1.3竞品分析力针对于销售人员而言,要对竞争对手的情况有切实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差异化竞争。
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人无我有;二是人有我优;三是人优我精。
1.4品牌建设力数字出版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切实完成好相关工作方可使得自身的商誉价值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要将各种传播媒介加以利用,了解广大受众在认知方面具有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寻找到可行的途径来保证受众能够对数字出版产品更为认同,在内心中会乐于接受。
1.5市场公关力营销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市场公关能力,也就是要对市场销售规律有切实的了解,针对销售策略、销售技巧予以合理应用,使得目标客户能够成功被说服。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所谓“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作为行业创新的重要元素,根据互联网逻辑来对传统行业运行模式重新进行构建。
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成了具备全新结构的操作系统,而并非以往单纯的工具。
行业的品牌、资源以及内容都需要纳入互联网架构中,从而获得更大的价值。
对于出版行业而言,也需要用互联网对传统模式进行整合构建。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出版从业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价值,实现出版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这当中,选题策划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出版从业人员也应该学会采用“互联网+”的思维对选题策划进行探索,这对于出版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获取特点首先,在传统出版行业中,获得选题信息往往依赖于编辑个人真实的社交圈子,这需要编辑与圈子里其他人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才有机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每个人的社交圈所涵盖的专业内容是受限制的,这与个人的专业方向及偏好有很大关系,这就导致在传统出版模式下,编辑开拓新领域的选题难度比较大。
如果说传统出版中信息的获得依赖人与人的“强连接”,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信息则不再依赖于这种“强连接”,而成为一种“弱连接”。
因为在互联网模式下,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人们也因此对现实社交的依赖变弱,无须为此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仅通过网络各种消息的推送和强大的搜索引擎,就可以获得大部分想要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提供者往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打破了现实的社交圈子,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和资源,出版从业人员要有意识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成为选题的来源,这是对信息价值的提升。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中,所有的个体都能够具备更高的信息传播能量。
在各种社交软件和自媒体发展的前提下,以个体为单位传播信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一方面使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表达权利,只要愿意,所有人都能够制造和传播信息;另一方面,便捷多元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人们对信息需求,使人们热衷于通过网络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编辑出版在出版业进行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互联网覆道、内容、管理、经营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融合。
[1]一、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趋势首先,在数字出版方面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传统出版增加了在数字出版方面的业务布局,并且在产品模式上突破与创新。
自媒体、网络文学等蓬勃兴起,消费热点不断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广泛参与。
同时,也有大批动漫、新媒体以及游戏等企业兴起。
其次,实体书店呈回暖状态。
实体书店开始积极进行转型,加强对资本的借力,注重特色营销,致力于多元发展。
最后,“走出去”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和各国之间的出版业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二、融合发展下传统出版定位首先,传统出版是优质内容的提供者,从当前情况来讲,新媒体在短时间内难以将传统出版取代,而传统出版在优势主要是由于读者对媒体内容的整体内容生产机制有着较高的认可程度。
传统出版历史悠久,并且在长期发展中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成熟规程。
在古代,政府在组织刻书时,通常会集中很多高级人才,如在宋朝编写的《资治通鉴》,经历了多次的编纂和校对,进行编纂和校对的人员都是专家学者。
[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代在刻书时的可靠性,制度相对完备,影响十分深远。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人也对古代出版传统进行了继承,并且逐渐完善了相关制度,出版各个阶段的质量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
出版机制在长时间的累计中逐渐形成,并且贯穿在整个出版流程中。
同时在此影响下,出版队伍中逐渐形成了对知识高度重视的行业文化。
传统出版的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成熟的生产机制方面,坚持优质内容的提供是其在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定位。
其次,传统出版是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者。
社会的稳健运行需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而其有效实施需在较大程度上建立对先进文化理念进行传播的基础上,先进文化理念对社会人员会产生更深远、持久的影响。
如通过对大奖评选、出版基金的运用对出版单位进行引导,使其在发展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产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模式也随之而来,成为当下瞩目的产业之一。
数字出版产业是指以数字作为载体,以数字化出版作为主要形式的出版产业。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成为了出版业的主流形式之一,并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数字出版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
与传统出版模式相比,数字出版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获得了用户广泛的认可。
随着消费者对数字出版品需求的逐渐增多,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出版产业模式创新,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关键。
产业模式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环节。
数字出版是一门文化产业,因此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字出版产业的生存空间。
数字出版内容的创新与更新,需要从内容的生产、制作、传播等方面入手,为读者提供全新的、多元化的数字内容产品。
要实现内容创新,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文化体裁、多方位的思维、全方位的素材和创意。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环节,数字出版的发展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数字出版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特性,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
技术创新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出版产业的生产方式和规模,数字出版产业在技术创新的带动下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
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数字出版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印刷技术、数字加工技术等方面。
三、市场模式创新市场模式创新是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字出版产业市场模式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新型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合作模式等方面。
随着电子出版的蓬勃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正向数字阅读、数字书店、数字图书馆等方面转变,这些创新的市场模式,为数字出版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四、品牌建设数字出版产品存在代表性,因此品牌建设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品牌是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部位,是企业与市场的直接和微观联系。
在数字出版产业中,品牌形象是企业正确统筹、精神品质的载体,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体现,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和行为标准,是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改善经营效果的前提。
《“互联网+”背景下出版传媒企业并购绩效探讨——以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为例》篇一互联网+背景下出版传媒企业并购绩效探讨——以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为例一、引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版传媒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并购成为企业快速扩张、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为例,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版传媒企业并购的绩效,分析并购过程中的成功因素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并购背景及案例概述中文传媒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传媒企业,面临着传统业务下滑和数字化转型的压力。
智明星通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传媒公司,拥有较强的线上运营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旨在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业务互补和资源整合。
三、并购绩效分析(一)财务绩效并购后,中文传媒的财务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通过智明星通的线上运营能力,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了运营成本。
同时,并购也带来了规模效应,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表现并购后,中文传媒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智明星通的线上运营能力与中文传媒的品牌影响力相结合,提升了企业整体的市场地位。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企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企业文化融合并购过程中,中文传媒与智明星通在企业文化上实现了有效融合。
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成功因素分析(一)战略匹配度高中文传媒与智明星通在业务、市场、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战略匹配度。
这使得并购后的整合过程相对顺利,实现了业务互补和资源整合。
(二)互联网思维驱动智明星通拥有较强的互联网思维和运营能力,这为中文传媒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双方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出版传媒企业的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互联网思维下的内容生产与变现近年来,互联网思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它已经深入到各个产业,包括文化和娱乐产业。
内容生产和变现也是其中一个受到互联网思维影响较大的领域。
互联网思维可以理解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品牌为引领的营销策略。
在这种模式下,内容的价值不仅仅是本身的质量,还包括它的传播能力和用户效益。
因此,不管是内容生产者还是推广商,都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创作和变现。
一、内容生产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内容生产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与传统的出版方式不同,在互联网上,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可以更快速地进行。
其次,互联网上的内容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个性化,这要求内容生产者在创作时需要更具有创新力和敏锐度。
在创作内容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用户需求。
例如,从网民搜索的关键词入手,明确用户的需求点,然后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进行原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互联网环境下的内容生产更加注重内容的可持续性。
例如,根据网民相对激烈的需求,选择一个热点话题,并立足于某一方面进行深度解析,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的内容系列。
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生产者需要进行不断的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及时进行调整,让用户体验更加完善。
二、内容变现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内容变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在互联网环境下,内容变现的方式和传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首先,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所以内容生产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扩大内容的传播范围。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用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
其次,内容变现的方式多种多样。
传统的模式主要依靠广告、赞助商或版权费用来支持。
但在互联网上,由于用户数量庞大,更多的变现方式被提出,例如在线购物、订阅服务等等。
而内容生产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品牌价值和用户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变现方式。
最后,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增加自己的品牌价值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用户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数字出版如何突破行业壁垒实现跨界融合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数字出版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行业壁垒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空间,而实现跨界融合则成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拓展发展新路径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出版行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壁垒。
技术层面上,数字出版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技术,如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多媒体内容制作技术等。
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整合难度较大,这给数字出版企业带来了较高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投入。
在内容创作方面,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并非易事。
一方面,创作者需要具备适应数字出版特点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内容的审核和筛选机制也需要更加严格和精准,以确保数字出版内容的质量和合法性。
市场竞争的激烈也是一道显著的壁垒。
数字出版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传统出版巨头的数字化转型,也有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入局,市场份额的争夺异常激烈。
面对这些行业壁垒,数字出版要实现跨界融合,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加强技术创新是突破的关键。
数字出版企业应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创作辅助、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的市场分析和用户画像,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同时,加强不同技术之间的整合与协同,提高数字出版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内容创新是吸引读者的核心。
数字出版不能仅仅是将传统内容简单数字化,而应注重挖掘新的内容形式和题材。
例如,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开发互动式的数字内容,让读者能够参与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
此外,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获取更多独特的内容资源,如与影视、游戏等行业进行IP联动,丰富数字出版的内容生态。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数字出版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例如,采用订阅制、付费会员制等模式,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付费意愿。
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如广告收入、电商合作等。
通过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
数字出版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探讨摘要:数字出版的发展中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继承传统出版的模式和思路,依赖印刷载体和基于交通工具以及实体店铺的发行渠道,是以实体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产业。
而数字出版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实现内容和载体的分离以及网络发行,应建立全新的产业模式。
因此,数字出版应转变思路,以数字内容的生产和授权为核心,转型为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新型服务产业。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权利载体盈利模式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36-021 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国内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以及阅读终端设备厂商。
此外,还需要版权方、第三方支付平台、终端设备的配件供应商、阅读软件开发商及广告投放商等参与者。
同时,数字内容创造者(作者)及数字内容消费者是产业链两端重要的角色。
(2011,陈永东)综合目前国内外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类:(1)传统出版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利用在出版领域的优势,将传统出版内容数字化,并通过自建或者和数字技术服务商合作的方式,建构数字出版平台。
如: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barnes & noble 推出数字出版平台及nook电子书,中国出版集团则运营了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网),中国的中南出版传媒、南方出版传媒等传统出版企业也正在打造数字出版平台。
(2)由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为主导的独立于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商,通过建设数字出版平台,直接连接版权所有者(内容创造者、传统出版商)和消费者。
如:亚马逊的网络出版平台及kindle 电子书、苹果和谷歌应用程序商店及其平板电脑产品等,中国则有盛大书城、汉王书城、当当网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以及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手机阅读服务。
在国内,由于出版产业政策的限制,传统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发展模式以第一种为主。
作者简介:何丹晨,硕士研究生在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出版的新商业模式研究何丹晨摘 要 教育出版是出版行业的重要领域,有着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与需求。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以及互联网上海量免费的信息提供,传统教育出版的盈利模式深受影响。
疫情中“停课不停学”给教育领域注入新动能,教育出版机构纷纷加入在线教育市场,谋求更好的新发展。
文章以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理论基础,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出版的新商业模式,并针对不同教育环节进行商业模式分类,以期为教育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出版;商业模式;在线教育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2-0017-04教育出版是一项长期且必要的出版任务,为我国思想文化传承、开启民智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具体内容是指以出版教材教辅、各类教育图书为主要出版物,这里的教材教辅既包括基础教育的教材教辅,也包括高等教育的教材教辅以及成人教育、社会培训用的教材及其配套的参考书等[1]。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出版是知识传承的重要手段。
其实教育与出版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文化属性,二者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传播知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为内容,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为目的的文化形式[2]。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出版领域不是孤立的文化交流圈,出版内部的载体、复制技术等因素以及外部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对教育出版的影响都十分巨大。
其商业模式也随之变化。
1 老树发新芽:教育出版的现状1.1 教育出版机构的发展现状我国教育出版历史悠久,伴随着唐朝科举制度的兴起和雕版印刷术的繁荣,教育出版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在现代出版起始时期中,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著名出版机构均从教科书出版起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类出版社主要有3种:各类地方教育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以及不属于上述两类却涉及出版教材、教辅图书的出版社。
编辑出版bianji chuban- 37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图书出版众筹模式分析高德龙[摘 要]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着图书印刷出版的样态,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图书出版经营模式。
互联网众筹就提供了全新的图书出版路径,也改变着传统的图书出版思维。
基于SWOT-PEST模型,以互联网背景下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作为图书出版综合环境的考量,探析互联网众筹形式下的新型出版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互联网;SWOT-PEST分析;图书出版众筹;机遇[作 者] 高德龙,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众筹和图书图版众筹的运作(一)众筹的含义众筹是互联网经济下演绎出来的新的融资形式,属于大众融资的方式。
发起者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介绍、展示某具体的项目、产品或者创意策划,用以感召网络空间投资者;而支持者根据展示的内容自主、自由、平等的进行金额不等的自由投资,并依据出资额度分享收益或承担风险。
由众包到众筹,社交网络的发展正在从利用公众的集体智慧转向募集公众的集体财富。
[1]互联网激发了新的思维方式,众筹使得经营活动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
(二)图书出版众筹的内涵图书出版众筹,是图书出版发起者凭借互联网众筹服务平台针对图书出版项目发起的大众融资活动。
在整个图书出版众筹过程中,核心要素是由图书出版发起者、互联网众筹服务平台以及图书出版支持者或投资者构成。
图书出版发起者有三类主体:图书作者、出版社或某图书出版的委托人。
无论是哪种主体都是某项图书的知识产权利益相关者。
发起者利用互联网众筹平台向公众展示、介绍图书出版项目的信息以及出版规划,包括出版类别、出版社、资金需求等。
对图书出版感兴趣的投资者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自由投资,并且获得收益或承担风险。
而互联网众筹服务平台则具有重要的媒介功能,互联网空间集聚着众多投资爱好者和图书出版需要的发起人。
互联网的媒介桥接作用和平台作用使得图书出版众筹操作性得以实现。
关于发展中数字出版产业的几点思考数字出版行业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作为媒介,以数字出版品为主要产品的行业。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行业迎来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期。
本文将对数字出版行业发展中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数字出版与互联网数字出版行业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作为媒介,以数字出版品为主要产品的行业。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融合了传统出版业的模式,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出版行业。
数字出版比传统出版方式更灵活,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数字化内容也能享有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渠道。
数字出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为出版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出版行业的发展。
二、数字出版的种类数字出版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数字出版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也在加速推进。
数字出版模式多样性,使得出版行业可以更为灵活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同时,数字出版的传播手段更多元,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在品牌建设及在新业务的推进方面有更多自由度。
三、数字出版业的未来发展随着消费者个人化需求的增加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未来,数字出版行业应将发展目光更多地投入到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研发上。
近几年来出现的VR和AR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数字出版业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数字出版未来需实现从内容到媒介的全方位升级,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提供更为丰富、生动、互动的内容,通过移动设备、智能音箱、智能汽车等成为“多屏互动”同时又以大数据来支撑出版产业链,是数字出版 industry 的未来。
同时,数字出版的发展也需要有良好的法律保障,以保护数字出版公司的利益,也保障最终用户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数字出版产业正在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也在持续推进着普及数字阅读、促进文化消费、加强知识传播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
“云”背景下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作者:贾慧娟来源:《现代出版》2013年第03期摘要: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产业的转型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探索,大学出版社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商业模式急需创新。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数字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云计算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构建尤应重视合作共赢。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云计算;商业模式数字出版与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我国传统出版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数字出版领域却并未谋得一席之地。
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核心是教育,面向的群体多数是以学生为主。
近年来,在新媒体技术发展和非出版行业以技术整合资源趋势的强大冲击下,高水平大学出版社开始进军数字出版领域的尝试,然而由于对数字出版发展目标缺乏统一、整体和深入的思考和规划,其尝试行动仅仅停留于电子书的制作和行销上。
这显然无法与已经取得行业领军地位的数字技术服务商(如北大方正)比肩而立,也无法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也就无能在产业内立稳脚跟,实现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所关注的不是大学出版社是否需要数字出版的问题,而是在现有环境下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使大学社更好地经营运转。
2012年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AAUP)对数字出版的调查数据如下:81%的出版社会选择亚马逊的Kindle作为出版电子书的数字发行渠道,肯塔基大学出版社的销售和营销总监约翰·赫西(John P. Hussey)说,肯塔基大学出版社通过亚马逊这一发行渠道获得的收入已占到了其总零售收入的60%~70%。
Kindle也有一些竞争对手,还有一些电子发行渠道也得到了众多出版社的关注,比如Ebrary、谷歌的电子书商店、巴诺书店的Nook阅读器、大学社的电子书采购联盟(UPCC Books on Project MUSE)。
国内各大学社也在各自开发数字出版发行平台,比如清华大学社的文泉书局、浙江大学社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基地等。
第17卷第5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Vol.17No 52018年9月Journ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ep.2018㊀㊀收稿日期:2018-06-20作者简介:1.李思佳(1975 ㊀)ꎬ女ꎬ河北沧州人ꎬ编辑ꎬ主要从事出版文化研究ꎻ2.戴云波(1968 ㊀)ꎬ男ꎬ江苏靖江人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文学史㊁出版史研究ꎮ互联网+出版 下传统出版产业链的重塑李思佳1ꎬ戴云波2(1.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ꎬ北京100010ꎻ2.新华书店总店ꎬ北京100044)㊀㊀摘㊀要: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途径已经对传统的出版逻辑与流程产生革命性冲击的背景下ꎬ传统出版业恐怕不得不要考虑自己的产业链㊁实质则是内容生产线与营销渠道的重塑问题ꎮ在数字化㊁信息化㊁网络化㊁电商化的市场环境下ꎬ传统出版产业重塑自身的产业链ꎬ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积极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经营规律的价值递增产业链ꎻ二是构建全国性的版权保护与运营平台ꎻ三是积极与数字出版进行业务融合ꎬ双赢发展ꎻ四是改变人才结构ꎬ拓宽经营道路ꎬ坚定走品牌之路ꎮ关键词:互联网ꎻ出版ꎻ数字化ꎻ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G2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6132(2018)05-0067-04㊀㊀何谓 互联网+出版 ?我们的理解ꎬ大意是指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出版业在生产方式㊁传播途径㊁营销对象㊁盈利模式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与变化ꎮ也许因为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尚处在千帆竞发的阶段ꎬ并未有一个大家公认的㊁成熟的运营手段或模式出现(比如各类平台网站无法解决能方便阅读与深度阅读的问题ꎬ电子阅读器如kindle存在资源闭环与闪屏的问题等)ꎬ同时也更因为传统出版业的惯性力量还很强大ꎬ我们今天仍不能片面或武断地对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孰优孰劣做出结论ꎬ而且ꎬ我们在基本的思维逻辑上似乎也不应天然地将二者作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来看待ꎮ就传统出版的底蕴与本质而言ꎬ似乎更应是出版业选择对 互联网 的运用才对[1]ꎮ但是ꎬ在这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途径确实已经对传统的出版逻辑与流程产生革命性冲击的背景下ꎬ传统出版业恐怕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产业链㊁实质则是内容生产线与营销渠道的重塑问题ꎮ㊀㊀一㊁颠覆传统出版运作模式的真正威胁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的数据ꎬ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5720.85亿元ꎬ较2015年增长了29.9%ꎮ这其中移动出版达1399.5亿元ꎬ占了24.46%ꎬ而传统的互联网期刊㊁电子图书㊁数字报纸加起来78.5亿元ꎬ仅占1.37%ꎮ其他板块如互联网广告㊁网络游戏㊁网络动漫等则占据了数字出版的绝大部分份额ꎬ但这些虽计入数字出版产业的经营额ꎬ却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出版关系不大ꎮ互联网如果仅仅局限于网上或掌上阅读㊁邮件传递㊁电商购买ꎬ可能不一定会对传统的出版业及其相关的业务流程㊁产业链条产生致命的冲击ꎮ问题是它很快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ꎬ使得人人手中不仅掌握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库ꎬ还使得人人都在成为信息的阅读者与传递者的基础上ꎬ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ꎮ这种内容上的创作与生产ꎬ可能最初是随意㊁凌乱而不成体系的ꎬ但一旦与不可限量的粉丝用户㊁ 零距离 的沟通方式㊁实时结算的支付手段相结合ꎬ加之一些擅长将网络通信与内容创作相结合的公司居间策划与运营ꎬ就很有可能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出版模式ꎮ特别是作为新一代的读者对新的阅读方式与新一代的作者对新的创作模式会更为习惯与认同ꎬ这样的习惯与认同会很快形成一种市场的消费趋向与惯性需求ꎬ刺激大批的内容电商入市ꎬ所带来的就是出版业整体的变革与创新ꎮ有学者指出: 调查数据显示ꎬ自2012年以来ꎬ我国的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递增ꎬ2014年增幅超过12%ꎮ百姓对电子图书价格承受力也逐年增加ꎬ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时购买的现象已较为普遍ꎮ [2]这种变革在报刊媒体业已经表现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㊀2018年第5期来ꎬ将来在影视业㊁电视传播等领域也会同样发生ꎮ有远见的电商如当当已经开始投资进行 内容小微工作室 的孵化ꎬ有实力的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作家㊁写手ꎬ在当前纸质出版回报率偏低的情况下ꎬ受其吸引也很可能会倒向网络创作阵营ꎮ互联网的优势ꎬ就在于克服信息的不对称等局限ꎬ在最大的空间与最广的区域传递信息ꎬ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ꎮ因为销售渠道信息的沟通与整合能够做到积微成著ꎬ零库存与即时印刷因此变得可行ꎮ因为读者的阅读方式与接受途径的改变ꎬ创作的立等可取㊁即时传播也将成为常态ꎮ而对于传统出版业的弱项ꎬ或者说不符合信息时代㊁数字化传播的产业特征方面ꎬ我们也绝不能讳言ꎮ从传统出版社的架构来看ꎬ管理上有很多层级ꎬ一本图书从选题策划㊁报批㊁约请作者ꎬ到书稿三审三校㊁美编设计封面与排版㊁下厂印刷ꎬ再到入库发行ꎬ不仅周期长ꎬ而且效率低㊁回款慢ꎮ在这样一条漫长的生产链条里ꎬ大部分的时间是只有要素投入而无产出回报的ꎮ就发行渠道的效率对比而言ꎬ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物营销与发行ꎬ一方面需要较长时间的人脉积累ꎬ需要应付大量的出版业务之外的社会问题ꎬ另一方面需要有充分的货物仓储与物流支撑ꎬ这都需要企业支出很大的成本ꎮ㊀㊀二㊁传统出版业深化改革㊁实现业态转型的障碍(一)出版业总体体量小且集中度低ꎬ不利于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虽然业内人士总是在不同场合强调出版业的重要性与对社会的影响力ꎬ但纯粹的图书出版业即使在出版行业中占有的体量规模也很小ꎮ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ꎬ全年图书出版营业收入832.31亿元ꎬ只占行业总收入的3.53%ꎮ2016年全国120家图书出版㊁报刊出版㊁发行和印刷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76.1亿元ꎬ虽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ꎬ但在行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ꎬ并且体现出明显的地域化分割的特征ꎮ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据可以对比ꎮ从2017年各国在全球图书总销量中的占比来看ꎬ中国虽然位居第二ꎬ占全球图书总销量的10%ꎬ但这个比例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占比30%的美国ꎮ中国和占比9%的德国十分接近ꎮ而在这组数据背后ꎬ中国的人口规模是13.8271亿人ꎬ美国则有3.231亿人口ꎬ而德国则只有8267万人口ꎮ因为体制的约束ꎬ也因为股份制改造不彻底导致的有效投融资机制的缺失ꎬ各种出版集团不仅没有在企业间㊁行业间产生有效的资本及人才的流动与兼并组合ꎬ甚至在自身也存在严重的成员单位各自为战㊁向心力不足㊁管理松散的问题ꎬ无法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ꎮ记得数年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就曾与宁夏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达成兼并协议ꎬ但因为种种阻力包括人事的变动而最终不了了之ꎮ(二)出版业存在品种膨胀而低效㊁成本上升㊁盈利手段单一等问题ꎬ对业态转型造成很大困难依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ꎬ2016年全国图书品种突破50万ꎬ其中占品种数82.1%的一般图书总印数只占到图书总印数的63.6%ꎬ占品种数17.8%的教材总印数却占到图书总印数的36.3%ꎬ新版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不足一万ꎮ这种依靠品种的扩张而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的做法是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方式ꎬ是不可持续的ꎮ而出版质量下降与出版门槛降低的后果ꎬ带来的不仅是出版效益的不断下滑ꎬ更严重的是造成社会公众对于出版那种传统的敬畏心理丧失ꎮ此外ꎬ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ꎬ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出版企业的经营困难ꎮ(三)受各种条件限制ꎬ出版业的品牌化之路出现更多的困难出版业经过多年的积累以及一些重大出版项目工程的规划建设ꎬ对已有知识的体系化构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ꎬ但也由于知识的专业化愈加细分ꎬ同时在今天这样的快节奏㊁功利化社会中也很难再出现那种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ꎬ因此在当下的出版生态环境中再涌现出著名的出版品牌与作者品牌是不容易的ꎮ当然也有一些出版社专注于自身的特长ꎬ在几个专业领域内发力ꎬ如中信出版社在组织管理㊁时事政治等方面ꎬ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学术人文方面等ꎬ都堪称后来居上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ꎮ综上ꎬ笔者认为ꎬ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ꎬ特别是对于出版生产力的解放很快解决了出版业一直以来的 三难 问题ꎬ但在改革的进程中存在不彻底性与过度化并存的问题ꎮ一方面在出版改革的体制框架设计上并未赋予出版单位充分的重大事项决策权与经营自主权ꎬ另一方面由于转企过程的过于急速而使出版社普遍存在现实的生存压力ꎬ因此出现了行业中的种种乱象ꎮ在出版体制改革刚刚启动的时候ꎬ有关管理机构就曾提出要打破地区壁垒㊁构建全国统一的出版与发行大市场的概念ꎬ但在出版业自身的改革尚处在攻坚阶段时ꎬ电商的突然兴起倒似乎很快实现了真正的 全国统一大市场 的理想ꎮ问题是出版业并未从电商的兴起中获取更多的利益ꎬ相反因为出版格局的分散与单个实体力量的薄弱而无法与电商86㊀2018年第5期李思佳ꎬ戴云波: 互联网+出版 下传统出版产业链的重塑巨头进行行业整体性的对话与抗衡ꎮ出版业在本身体量很小的情况下ꎬ必须加快行业资源的兼并重组与优势互补ꎬ在法律与政策允许的前提下ꎬ适当引入社会资本与财团的参与ꎬ着力构造几个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出版集团ꎬ由当前的群雄割据局面改变为雁阵结构ꎬ从而在出版体系内进行业务分工的进一步细分与优化ꎮ比如法国排名前十的出版集团就占据了图书市场60%的份额ꎮ当然ꎬ这也需要建立必要的出版退出机制ꎬ也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ꎮ㊀㊀三㊁重塑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ꎬ积极应对数字化的挑战㊀㊀传统的出版企业肯定不愿意沦为类似工匠手艺传承那样的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ꎮ当然ꎬ出版社可以选择坚守ꎬ即保持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方式不变ꎬ出版更为个性化甚至具有复古情调与收藏价值的图书ꎬ但这只能是个案ꎬ不可能成为普遍现象ꎮ正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领导冯宏声所言: 互联网企业在用创新的思路来改变整个出版业的底层逻辑ꎬ虽然出版业最底层㊁最核心㊁最根本的文化价值没有变ꎬ但商业逻辑已经发生改变ꎮ互联网企业创建的各种新型商业模式ꎬ有可能把传统内容商挤压到未来产业格局的边角ꎬ变成只是源头内容的供应商ꎬ但后续运营却和传统内容商没有关系ꎬ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ꎮ [3]在数字化㊁信息化㊁网络化㊁电商化的市场环境下ꎬ传统出版企业如何重塑自身的产业链以积极应对来自数字化的挑战ꎬ从而能够保证自己不被新的技术㊁新的潮流所淘汰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建议ꎮ(一)深化对于出版行业产业链的认识ꎬ积极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经营规律的价值递增产业链目前我国各出版集团的组织架构基本包括了编㊁印㊁发各流程的企业ꎬ加之各出版集团多系地域性的地方集团ꎬ因此既很难做到凸显自身的核心业务ꎬ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大化地加以利用ꎬ也不能够从全国甚至世界的层面去理解自身核心业务的价值链意义ꎮ出版产业链首先当然应当围绕自己的出版价值与出版定位ꎬ它与地域不一定有很密切的关联ꎬ与印刷㊁发行也不一定有很密切的关联ꎬ因为这些都可以在社会化的范围内进行优选ꎮ相反在出版产业链中同行的出版企业之间却应当构建起密切的关联甚至是依附关系ꎬ形成数个以出版业务为核心㊁具有完整知识系统的塑造能力与精神智慧的创造能力的大集团ꎮ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一般而言ꎬ任何一条出版产业链都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强势企业所主导的ꎬ其他加盟企业都是在主导企业提出的条件框架下定位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ꎬ处于从属地位ꎮ [4]出版业是一个涵括范围很广的行业ꎬ没有哪一家出版企业可以包打天下ꎬ也没有这个必要ꎬ一些非核心业务可以外包ꎬ大企业可以和中小型企业合作㊁品牌企业可以与非品牌企业合作ꎬ通过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ꎮ在出版环节实现业务的重组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后ꎬ下一步就谈到版权平台的运营及对于作者特别是核心作者的利益保护与维系了ꎮ(二)构建全国性的版权保护与运营平台版权保护不仅仅是指个别的㊁单一的出版物ꎬ它同样包括丛书品牌㊁作者品牌㊁翻译家品牌㊁出版单位品牌甚至出版经理人品牌㊁出版经纪人品牌等ꎮ一些老字号如新华书店㊁荣宝斋等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品牌ꎮ构建全国性的版权保护与运营平台ꎬ需要实体化的投入与商业化的经营ꎬ要让全国的出版企业能够从中受益ꎬ自觉地进行行业自律ꎬ平台才会有足够的生命力ꎮ这不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纸命令能够完成的ꎬ需要行业内有巨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㊁同时经济实力较强的出版企业牵头ꎬ联合全国的出版企业ꎬ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并规划符合商业规律的业务流程ꎮ由于出版业的国有化体制所限ꎬ出版经纪人的角色与作用始终未被充分认识ꎬ这对于优质作品的发现㊁版权的谈判与运营等都是不利的ꎮ而对于一个有潜质㊁有市场前景的作者ꎬ出版企业也很少能从长远的眼光出发ꎬ不仅加以扶持ꎬ而且尽可能将其纳入旗下成为出版社的专有作者ꎮ这都是需要尽快加以克服的问题ꎮ(三)积极与数字出版进行业务融合ꎬ双赢发展有一句经营上的名言ꎬ叫作 如果你不能击败你的敌人ꎬ那么ꎬ就加入他们 ꎮ传统出版业并非只局限于纸质出版物的出版这样一种生产方式ꎮ数字出版产业虽然在今天蓬勃兴起ꎬ但它至少在目前并不能完全自主完成内容的创造ꎬ需要与传统的出版业合作ꎮ融入数字出版运营的产业链ꎬ应当是传统出版走出困窘的一个路径ꎮ就传统出版融入数字出版产业的意义而言ꎬ除却借此完成出版流程的数字化㊁发行渠道的网络化等改造升级外ꎬ更为重要的是需改变当前数字传播内容存在的芜杂不精与价值观混乱的问题ꎬ扭转其对读者的一味迎合㊁对点击率的追求这样一种取向ꎬ树立一定的格调与品位ꎮ(四)改变人才结构ꎬ拓宽经营道路传统出版企业应当摒弃那种官本位的心理与衙门化的作风ꎬ在人才结构上改变以纯粹的编辑学者为主打的现状ꎬ多引入在新技术条件下擅长经营管理㊁资本运营㊁版权贸易等方面的复合式人才ꎬ包括在社会上聘请职业经理人ꎬ从而真正实现出版经营的企业化与市96南阳师范学院学报㊀2018年第5期场化ꎮ在一个市场竞争充分㊁行业边界淡化㊁人才流动畅通的产业环境ꎬ著名的实体掌门人㊁CEO㊁项目经理人㊁出版经纪人㊁金牌编辑㊁知名作者等ꎬ都可以也应当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稀缺资源ꎬ应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的渠道为他们提供更为理想的发挥舞台ꎮ在经营范围上也可进一步拓宽思路ꎬ比如可选择实力较强的风投公司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运营ꎬ以股份投入的方式参与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制作ꎬ在邮品发行㊁收藏拍卖等相关文化产品的运营上也可尝试介入ꎬ等等ꎮ此外ꎬ重塑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ꎬ尚需在提高行业自律意识的基础上改善出版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出版生态ꎮ要扭转上游出版企业在电商平台面前的弱势地位ꎮ对于当前电商平台任意打折㊁出版社话语权逐渐丧失的状况ꎬ笔者认为政府应当负起一定的责任ꎮ由于发行渠道并不对滞销图书负责ꎬ实际上图书出版与发行的风险都压在了上游的出版社身上ꎬ而在零售市场大打折扣战的后果就是不仅冲击了实体书店的运营ꎬ更迫使出版社虚标定价ꎬ损害读者权益ꎮ出版业肯定不是仅仅为了少数大卖场㊁几个大的电商平台以及为数寥寥的畅销书作家而服务的ꎮ出版图书的公益性也决定了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来引导一个行业ꎮ改变当前上游出版业的被动局面需要从规范发行秩序入手ꎬ而严格实行定价销售㊁禁止随意折扣现象的发生则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ꎮ无论如何ꎬ重塑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ꎬ提升传统出版业的竞争力与话语权ꎬ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ꎬ它包括纸书与电子书并存的过程㊁传统出版与新型出版并存的过程以及内容创作从凌乱肤浅向着系统深刻过渡㊁信息传递从漫无边际向着精准投放过渡的过程ꎬ这个过程会有多长时间ꎬ大约也就是留给传统型出版社进行自我革命与转型的时间ꎮ但教育是永远的ꎬ文化的熏陶与知识的继承也是永远的ꎬ因此笔者坚信传统出版业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ꎮ参考文献:[1]吴培华.我们走进的是 +互联网 时代 再论传统出版在坚守与变革中前行[J].科技与出版ꎬ2015(8):26-29.[2]孙继周.我国图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刍议[J].出版广角ꎬ2016(9):34-35.[3]冯宏声.培育出版业新功能[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ꎬ2018-02-07.[4]方卿.论出版产业链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ꎬ2006(5):28-31.TheReshapingofTraditionalPublishingIndustryChainunder Internet+Publication ModeLISijia1ꎬDAIYunbo2(1.SDXJointPublishingCompanyꎬBeijing100010ꎬChinaꎻ2.XinhuaBookstoreHeadOfficeꎬBeijing100044ꎬChina)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thatthenewcontentproductionmethodsandcommunicationchannelsintheinter ̄neterahaverevolutionizedthetraditionalpublishinglogicandprocessesꎬthetraditionalpublishingindustrymayhavetoconsiderreshapingitsownindustrialchainorthecontentproductionlinesandmarketingchannelsines ̄sence.Inthemarketenvironmentofdigitizationꎬinformationizationꎬnetworkingande ̄commerceꎬtraditionalpub ̄lishingenterprisesshouldreshapetheirownindustrialchainsmainlyfromthefollowingaspects:Firstꎬactivelybuildavalue ̄addedindustrychainthatconformstotherulesof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ꎻSecondꎬsetupanation ̄wideplatformforcopyrightprotectionandoperationꎻThirdꎬactivelyintegratebusinesswithdigitalpublishingforwin ̄windevelopmentꎻFourthꎬchangethetalentstructureꎬbroadenthebusinesspathꎬandfirmlyfollowthebrandroad.Keywords:internetꎻpublicationꎻdigitizationꎻsystematicreform[责任编辑:张今歌] 07。
互联网思维下出版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摘要互聯网的高速发展促使许多的传统行业改变了其商业模式,出版产业也不例外。
出版产业在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下,其面临着产业创新和体系优化等实际性的问题。
本文在互联网思维下思考分析出版产业新的商业模式,促使出版产业的融资、选题、生产与营销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创新发展,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出版产业;商业模式
前言
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传统的产业也逐渐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重新思考其产业的商业模式发展。
出版产业是我国典型的传统产业,若想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扎根立足,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和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以此提高自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需求,不断为企业争取更高的效益。
本文旨在重点研究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创作、生产、传播和营销的环节之中去,真正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转型升级。
1 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出版产业是建立在各项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而随着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字技术等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产业逐渐呈现出高效、多元的发展趋势。
出版产业使传统出版物被呈现在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上,其主要强调的是出版物的内容、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是传播文化的载体[1]。
伴随我国网民数量的剧增,数字化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
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7.5亿元,电子书达52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9亿元,博客类应用达45.3亿元,在线音乐达61亿元,网络动漫达155亿元,移动出版1399.5亿元,网络游戏达827.85亿元,在线教育达251亿元,互联网广告达2902.7亿元。
而现阶段,我国的出版产业尤其是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出了高效融合的趋势。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原本严格分割的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内容供给和技术支持等环节都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因此在未来,数字出版产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之下,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出高效高质的发展趋势。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出现了营利模式变得不太清晰,知识产权保护也不太到位,数字出版的技术也不统一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总的来说,在公众阅读环境、阅读习惯和需求不断改变的情况之下,更大的市场机遇出现了,因此我国的出版产业要想抓住机遇,必须对自己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
2 互联网思维下出版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读者对数字阅读的认可与依赖,都对纸质图书出版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传统出版要将互联网的思维融合到出版产业链条之中,从融资、选题策划、创作到发行营销,发挥互联网在出版产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2]。
2.1 出版融资逐渐转为众筹方向
在融资阶段,互联网为传媒产业带来新的融资渠道。
众筹作为互联网新型股权投资形式,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公众筹资活动。
近年来众筹为电影与电视剧行业带来了更加开阔的融资渠道,因此,我国的出版产业也可以借鉴该种融资模式来拓宽自己的融资途径。
众筹出版是出版产业利用互联网融资的重要手段,项目发起人通过各种众筹的平台,想网友筹集资金,并根据出资额度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给予汇报的一种出版模式。
众筹出版本质是利用网络进行出版融资的行为。
通过社交平台让粉丝们赞助出版经费,让有市场前景的出版项目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出版公司将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读者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了需求测试、营销推广、社交互动、资源整合等因素。
目前我国出版众筹平台知名度较高的有众筹网、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等。
现在大部分众筹项目主要是大牌作者以及社交媒体上拥有众多粉丝的出版项目。
2.2 电商模式
电商模式即传统的出版凭借自己庞大的受众资源、应用平台和数据库资源,实现电商化的盈利模式。
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在网上书店或者淘宝等网络平台上购买纸质版书籍或者下载电子版书籍。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追捧,因此,这种模式定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推广。
而且据调查可知,《新京报》和《京华时报》等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码上淘”的购书方式,让读者通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来购买商品。
各种教育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各种K12教育类平台、中国大学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网易公开课等,为各年龄段人群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教育资源。
2.3 移动收费模式
移动收费即是通过为受众者提供移动终端的产品与服务收取费用,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直接收费,知网、万方、维普等需要付费下载;第二种是手机服务收费,例如手机铃声、手机报、手机小说等等,利润提成由网络运营商、技术提供商与出版商共同商定;第三种是专门的读书频道和一些原创的文学网站的残缺吸引的收费模式,如起点中文网和腾讯的读书频道等等。
另外各种类型的手机APP(Application)软件形成了一种封闭独立的收费方式,如学习类APP有作业帮、猿题库、百词斩等。
微信公众平台最新推出的小程序也为移动收费产生了新的形式[3]。
3 结束语
互联网的到来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商业模式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至关作用的影响和作用。
传统的出版产业需要进一步升级现在的商业模式,将现有的商业模式注入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改造现有商业模式。
本研究推崇的电商模式和移动收费模式都可以作为传统出版产业发展新的商业模式的一个参考和借鉴。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转型中的出版产业商业模式,需要时刻根据时代的变化,升级和完善自己,以此才能在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肖叶飞.互联网思维下出版产业商业模式探究[J].中国出版,2016,(20):43-46.
[2] 付涛.试论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数字出版发展新趋向[J].新闻传播,2016,(11):42,44.
[3] 王军.践行互联网思维带给出版企业的八大影响[J].新闻传播,2016,(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