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比多少(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86.50 KB
- 文档页数:2
数学比多少教案范文一、教案概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比多少的概念及相关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数学比多少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比多少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小白板和白板笔等。
学具:小数线段模型、数字卡片。
参考资料:教材、习题册。
三、课前准备1.将教材中与数学比多少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准备好课堂展示的PPT。
2.准备好小数线段模型和数字卡片等学具。
3.预习相关知识,并准备一些实际例题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询问学生如何理解“比多少”这个概念。
2.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比较大小的知识,如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20分钟)1.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多少的概念。
解释比多少是将不同大小的数进行比较,用数学符号表示为“>”、“<”或“=”。
2.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比较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多少的基本方法。
3.讲解使用小数线段模型进行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绘制小数线段模型,引导学生以可视化的方式理解比多少。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卡片和小数线段模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示范演练(10分钟)1.选择几个学生上台演示小数线段模型的使用,让全班同学观察并提出意见。
2.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品尝两种不同口味的饮料,比较两次旅行的距离等,通过比多少的概念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四、合作探究(15分钟)1.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合作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参与其中,通过小组内合作讨论的方式,比较各自手中数字卡片的大小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通过小组内互动与讨论,加深对比多少概念的理解。
五、解题训练(15分钟)1.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应用比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监督学生的答题过程。
3.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集体讨论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比多少》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比多少》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能通过比较实物或图示,进行数量的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比多少”的定义
2. “比多少”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物品,例如苹果和香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个多?哪个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比多少”。
(二)新课讲解
1. 定义“比多少”: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看哪一组数量多,哪一组数量少。
2. 教授比较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确定要比较的对象,然后数出每个对象的数量,最后比较数量的多少。
(三)实践操作
1. 教师给出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进行“比多少”的练习。
2.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给出物品或图片进行“比多少”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再次强调“比多少”的概念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
1. 给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比多少”的练习。
2.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可以进行“比多少”的实例,第二天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多少”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第6课时解决问题(2)学习目标: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能准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38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学会画出一个数比另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线段图)1、直接写出得数。
4 5÷23=7÷25=815÷4 =25×35=2、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14。
2)、柳树比杨树多14。
合作探究:(找准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并总结出解答此类应用题的规律及方法)。
8,小明爸爸的体重例5、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15是多少千克?8,是把()看作单位“1”,思路导航: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15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1)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小明和他爸爸的体重,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中的未知数可以用表示。
(2)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3)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是:拓展练习: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14。
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学以致用: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彩电150台,( ),运空调多少台?1)、空调比彩电少 15,列式是( )。
教案:比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会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两堆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堆物品多,哪堆物品少。
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品的多少,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多少”的方法。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了“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比多少”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探究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多少”这一概念,学会使用“比”来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大小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爱比较、爱思考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中的“比”字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师准备好的教学实物:不同大小的物体3.学生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学实物,如不同大小的球、木块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比多少》(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解释“比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并举例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的方法,如“这个球比那个球大”。
3. 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准备好的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通过分组合作,增强学生对比大小的概念。
4. 整合讨论(10分钟)结束分组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物体的比较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比多少”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让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水果的大小、比较不同颜色的布料等,提升学生对“比多少”的运用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多少”的学习重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册中关于“比多少”的练习。
2.回家观察比较家中物品大小,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比大小的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能会出现学生合作不够积极的情况,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小组间的互动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列简单方程解决问题》第6课时(导学案)课前导学小明买了一本书花了15元,他还想再买一本书。
如果每本书的价格是相同的,那么他最多可以再花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15 + x = 2x其中,x表示一本书的价格,15表示小明已经花了的钱,2x表示小明总共花的钱。
可以通过解方程来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小明最多可以花的钱。
学习目标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熟练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课堂探究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小明花的总钱数和每本书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个等式就是:15 + x = 2x其中,15表示小明已经花了的钱,x表示每本书的价格,2x表示小明总共要花的钱。
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情况。
例如:1.小明去超市买了若干个苹果和橘子,共花了20元。
如果苹果的价格是3元,橘子的价格是2元,那么他买了多少个橘子和多少个苹果呢?2.A、B两地相距660公里,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第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公里/小时,第二辆汽车的速度是70公里/小时,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在这些问题中,我们都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来得到问题的答案。
巩固练习请大家尝试列出以下问题的方程,并解出其答案。
1.小明买了2瓶可乐和3个饼干,花了12元。
如果每瓶可乐的价格为3元,每个饼干的价格为1元,那么每瓶可乐多少钱,每个饼干多少钱?2.有一个三角形,第一条边的长为10,第二条边的长为8,第三条边的长为x,已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x是多少?课后思考1.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解决?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方程?2.解方程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解法?3.如果一个方程没有解,那么这个方程代表了什么?4.除了一元一次方程,还有哪些常见的方程?总结回顾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列方程解决问题,并通过练习掌握了列方程的方法。
标题: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学案一、学案背景《比多少》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学案将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比多少的基本方法。
二、学案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多少”来描述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学案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比较物体数量的主题。
例如,讲述两只小熊分水果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比较数量的需求。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观察两组物体的数量,如两组不同数量的水果,引导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如将水果一一对应地排列,然后比较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
3.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如一一对应的方法,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多少”的含义。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比较两组不同数量的玩具、文具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四、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步备课】第6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1. 学习目标•掌握结绳法计数的方法;•了解结绳法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习重点结绳法计数的方法。
3. 学习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结绳法计数。
4. 学习内容4.1 结绳法计数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结绳法计数。
比如,我们去买东西,需要买5个苹果,我们会拿起5根手指头,拿起5根细绳或者其他东西,一一对应地进行计数。
这就是结绳法计数。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步骤进行结绳法计数:•第一步:选择合适长度的绳子或其他物品,将其摆成一排;•第二步:在第一个物品旁边系上一根绳子或其他物品,表示这里是第一个物品;•第三步:接着,在第二个物品旁边也系上一根绳子或其他物品,表示这里是第二个物品;•第四步:依次类推,直到所有物品都标记出来为止。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将物品进行数字化的计数。
4.2 结绳法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绳法计数在很多实际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
比如,在工厂生产的流水线上,工人需要对正在生产的产品进行数量的计数。
这时,工人往往会使用结绳法进行计数,便于操作和管理。
此外,在农村的庄稼收割时,农民们也会使用结绳法来帮助计算出具体的收割数量,同时也能够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结绳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计数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场景,需要我们多加探讨和了解。
5. 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1.阅读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了解结绳法计数的方法;2.自行实践结绳法计数,并观察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与同学讨论结绳法计数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有效运用。
6. 学习反思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结绳法计数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掌握更多实用的计数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对计数准确性的保障。
小数乘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整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整数的规律。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举例验证。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强调注意事项,并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巩固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小数乘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2.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3. 小数乘整数的注意事项4. 典型例题讲解5. 巩固练习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乘整数问题,并尝试解决。
2. 阅读有关小数乘整数的数学故事,了解数学文化。
3. 探究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测试,检验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定期进行阶段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比多少》教案(优秀5篇)《比多少》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1、娃娃图片2、帽子、围巾、口罩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数学《比多少》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一、经验准备游戏:抢椅子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一个。
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一样多吗?二、集体探索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
(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学习目标:1、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进一步训练画线段图的能力,提高解答此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学习重难点:掌握分析法,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小组合作,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再独立完成导学案。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说出单位“1”的量,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 4。
⑵草莓酱的瓶数比沙拉的瓶数多2 3。
⑶一瓶墨水,已经用了5 8。
自主学习:教材14页,想一想,填一填。
1、青少年每分钟跳()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多的部分是()的45。
3、要求的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合作探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3、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想一想:把什么看成的单位“1”?应该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另一个量比它多几份?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练习:小红收集邮票48张,小刚收集的比小红少58,小刚比小红少收集多少张邮票?小刚收集了多少张邮票?(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再组内交流)小结: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学以致用,过关检测:1列式计算:甲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少25,乙数是多少?2、大客车有18辆,小汽车比大客车多23,小汽车有多少辆?3、小汽车有24辆,大客车比小汽车少58,大客车有多少辆?★:幼儿园买156个苹果,中班小朋友拿走13,大班小朋友拿走余下的34,还剩多少个苹果?整理学案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某地为提倡节约用电,推行“阶梯电价“.其计费规则为:居民用电300度及以内,每度电0.5元;用电超过300度至500度部分,每度电加价10%;用电超过500度部分,每度电加价50%,张阿姨家七月份交了216元电费,这个月她家一共用电多少度?2.如下图,图(1)与图(2)外面是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只是里面的涂色部分不一样。
《比多少》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多少》。
学生看图理解连线的意义。
2.分苹果
每只小兔分1个苹果,够分吗?学生下课后可以和家人说一说。
指一指,两队小动物中谁更多。
①
②
③
前三个问题,学生都能很快判断出比较的结果。
④
生1:数出它们的数量,青蛙比较多。
生2:把1只小猴和1只青蛙连起来,最后小猴没有了,青蛙还有1只,所以青蛙多。
生3:2只2只的数,2只连2只,最后发现青蛙剩下了1只,也能比较出青蛙的只数比小猴多。
生4:把它们对齐了,一个对一个。
⑤
生1:1只斑马和1只羚羊圈起来,这样做,最后剩下了1只羚羊,羚羊的只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时《比多少》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比”。
2.能够使用“比”进行比较物品的大小。
3.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比”。
二、学习重点
1.“比”字的认识和理解。
2.用“比”进行物品大小的比较。
三、学习难点
1.理解“比”字的具体含义。
2.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比”。
四、导学内容
1. 什么是“比”
•“比”是用来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字。
比较大小时,我们经常用到“比”。
2. 如何用“比”进行比较
•当我们用“比”来比较两个物品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2 表示第一个物品比第二个物品多1个。
–用分数表示:1/2 表示第一个物品比第二个物品少1/2。
–用百分数表示:50% 表示第一个物品比第二个物品多50%。
–用文字描述:一个比另一个多/少/相等。
3. 练习
1.请比较下列物品的大小:
–苹果和橙子
–小鸟和大象
–铅笔和书包
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上述物品的比较结果。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比”,学会了用“比”进行物品的大小比较。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比”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练习,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比”字的理解。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目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第4课时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第5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第6课时第1单元达标测评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1)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2)第3课时位置与方向(3)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第2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解决问题(1)第6课时解决问题(2)第7课时解决问题(3)第8课时解决问题(4)第3单元综合实力评价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比的应用第4单元综合实力评价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1.看图填空。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2)()+ ()+ ()+()= ()×()=()我发现:(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2)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改写成()算式。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10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克和千克课型:复习课课时:第6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法:引导建构。
学法: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体重是35()。
一个鸡蛋重50()。
一袋盐重500()。
一头猪大约重130()。
一个苹果重150()。
小明的妈妈的体重是50()。
一支铅笔长约16(),重约()。
2、判断。
(1)10千克铁比10千克棉花重。
()(2)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3)小明今年7岁约重2千克。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跟物体的重量有关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一)复习克和千克1、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2、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克或1千克?1块口香糖重1克,一小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4、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中的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这一课时主要涵盖第83页至第84页的内容。
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使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来巩固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使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材,同时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并解答。
2. 新课讲解:我会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向学生们展示如何使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我会讲解每一个步骤,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2~6的乘法口诀,并在旁边标注相应的商,以便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题:如果有4个苹果,你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答案:如果分给2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2个苹果;如果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1个苹果。
2. 题目: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题:如果有6个橙子,你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答案:如果分给2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橙子;如果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2个橙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同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师:小免比小猪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4大于3)师:小免比小猪多还能够怎么说?板书:3<5介绍小于号学生书空,指名试读,老师范读,,后齐读。
(3小于5)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三、巩固1、说一说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能够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2、猜一猜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校班级一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人
参备人审核人
科目数学课题比多少课时6-9
学习目标1.我会在具体情境中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我知道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重难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课前预习比较一下班上男生跟女生的人数,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中的哪些形容。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课件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复备栏
1、导复习导入:1、比50大的数有(),比30小的数有()。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7890 54 45 9 39
__<__<__<__<__<__
2、学1、3个玻璃瓶中,红球有()个,蓝球有()个,黄球有()个。
2、黄球最(),比红球和蓝球都少,但少的数量()。
1、红球比蓝球(),那蓝球就比红球()。
3、展
1、小组内先交流自学内容。
1、小组间互相交流。
4、讲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比多少。
当两个数相差较少时,我们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当两个数相差较大时,我们就要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
5、练
第4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课后反思:。
2019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循环小数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并能够正确进行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2、我要学会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
学习重点: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等概念。
学习难点:培养应用能力,综合能力。
收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观察课本33页400÷75的竖式计算,可以发现竖式中余数总是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 ),继续往下除的话可能永远也(),所以它的商可以表示为( ).2、用竖式计算28÷18和78.6÷11,边算边观察余数和商的情况。
28÷18 78.6÷113、()叫做循环小数。
像上面的( )、()和()都是循环小数.还可以写作:()、()、( )。
4、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循环节,再写出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3。
2525…=() 0.45858…=()0。
99…=( ) 0。
3042042…=( )5、先计算15÷16和1。
5÷7,再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二、达标测评1、在○里填上“=”、“<"、“>”1.6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