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4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10:S02.6)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6.76)(二)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选择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适应证为:1.有外伤史,下颌骨骨折诊断明确;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3.下颌骨骨折段错位明显,咬合关系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2.6下颌骨骨折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颅颌面及全身影像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另可根据是否为开放性损伤以及感染的程度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应用的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手术内固定物:骨折接骨板、钉和其他类骨折内固定物。
3.术中用药: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一般不考虑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2.术后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根据骨折及感染的程度决定。
(十)出院标准。
1.全身一般情况稳定。
2.切口I/甲(口外切口)或(和)Ⅱ/甲(口内或开放性伤口)愈合。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概述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颌骨是面部骨骼的一部分,其骨折通常由外伤、事故等原因引起。
下颌骨骨折后,需要进行准确的复位和固定,以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等几种方式。
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一种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
它通常在骨折早期进行,以避免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
手法复位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用手将骨折断端轻轻复位,然后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手法复位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
三、牵引复位牵引复位是一种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等部位。
在进行牵引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 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将牵引装置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通过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使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四、切开复位切开复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切开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五、内固定内固定是一种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内固定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放置在骨折断端周围,将骨折断端牢固地固定在位。
内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促进骨折愈合和面部形态的恢复。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的颏孔区位于下颌骨的后部,是一个解剖薄弱区域,容易发生骨折。
颏孔区骨折通常是由外力作用于下颌骨的后部造成的,例如交通事故、摔倒、跌倒等。
颏孔区骨折可分为垂直骨折、水平骨折和斜向骨折三种类型。
垂直骨折通常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直接打击或挤压而引起的。
水平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而引起的。
斜向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斜向力量的作用而引起的。
颏孔区骨折的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较轻的垂直骨折,可能只需要进行保守治疗,如口腔固定和休息。
对于较重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使用钢板、螺钉和钩子等材料来固定下颌骨,以帮助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弓形。
需要注意的是,颏孔区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下颌骨骨折,可能会导致面部畸形、牙齿移位、咀嚼功能障碍等问题。
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颏孔区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下颌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概述】下颌骨骨折按部位可分为颏部、体部、角部、支部及髁突部骨折;好发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等部位;可单发、双发或粉碎;可为闭合或开放性骨折。
【临床表现】1.伤处局部肿胀、压痛、并可发生皮下淤血。
2.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咬合关系正常或错乱。
3.面部畸形、不对称。
4.可同时伴有牙及牙槽骨骨折。
【诊断要点】1.有张口受限、张闭口运动异常、疼痛及下唇麻木等。
2.骨折各段移位的状况,并导致咬合错乱程度和状况。
3.骨折处牙龈撕裂及出血。
4.骨折部位触诊可有台阶状、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5.髁突骨折可见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耳前肿胀压痛及张口受限;外耳道及颅中窝骨折时,可发生耳道出血或脑脊液瘘。
6.摄X线片或CT片,明确骨折部位。
【治疗原则及方案】1.治疗原则为复位及固定(1)复位是以恢复伤前咬合关系为标准。
儿童因乳恒牙交替后咬合关系还可再次调整,故要求不像成人那样严格;无牙颌以恢复全口总义齿的正常咬合关系为标准。
(2)骨折线上的牙原则上应尽量保留,如明显松动、折断或严重龋坏者应拔除。
(3)骨折局部应有足够软组织覆盖。
2.复位方法(1)手法复位:适用于早期、单纯线性骨折。
(2)牵引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多发骨折或已有纤维愈合者,常用分段带钩牙弓夹板通过橡皮圈作颌间弹性牵引。
(3)手术复位:用于复杂或开放性骨折及错位愈合的陈旧性骨折。
3.固定方法(1)单颌牙弓夹板或树脂贴片夹板固定: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线形骨折。
(2)颌间固定:用于骨折后咬合关系不稳定者,即在骨折复位后将上下颌牙弓夹板栓结固定。
(3)骨内固定:也称坚强∕坚固内固定,适用于复杂骨折、开放性骨折或错位愈合的陈旧性骨折,按张力、压力原则应用小型接骨板、螺钉作切开复位固定。
(4)颅颌固定:用于维持稳定咬合关系的辅助固定,常用弹性绷带作颅下颌缠头固定。
(5)固定时间:视骨折情况,一般为3-4周;钛制骨内小型接骨板除儿童因可影响颌骨发育外,无感染时一般无需取出。
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体会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01—2012.01,62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资料,随访检查患者面型、张口度、咬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手术治疗50例,非手术治疗12例。
随访1到6年,经手术治疗后,平均张口度3.7cm,90%咬合良好,未发现严重面型不对称。
非手术治疗平均张口度2.6cm,咬合不佳,张口受限。
结论手术治疗为下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病,发生率高。
下颌骨有较强大的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附着,骨折时,由于附着在骨块上的肌群牵引力方向不同,常使骨折块发生移位,导致咬合错乱。
下颌骨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重建正常的咬合关系,以恢复下颌骨的正常功能,通过手术可使下颌骨达到解剖复位[1]手术后患者面型恢复理想,患者咬合功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口腔科2000.01—2012.01,诊治的62例下颌骨骨折病人,男50例,女12例,年龄(16-68)平均31.4岁,均经拍片或CT检查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手术治疗50例(髁突骨折21例,下颌角骨折10例,颏部骨折9例,下颌体骨折9例,下颌角合并下颌骨体骨折1例)手术方法:各种部位骨折均采用经口内人路施行,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微型钛板,再骨折断恢复解剖复位后用螺钉稳定固定。
非手术治疗12例(髁突骨折4例,頦部骨折6例,下颌体骨折2例)。
由于患者经济情况不佳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采用(1)牙弓夹板颌间固定(2)牙弓夹板颌间牵引(3)颅颌牵引。
3.随访检查2组患者面型、张口度、咬合情况、X线拍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4.结果手术治疗组45例平均张口度3.7cm,5例平均张口度3.5cm,面型全部恢复满意,上下咬合功能恢复正常,X线拍片骨折复位良好,骨痂形成好,以达到解剖复位,完成骨愈合、骨改建。
非手术治疗组12例,张口度平均2.9cm,咬合良好率25%,除4例外均为咬合关系不良。
下颌骨骨折全麻注意事项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伤,治疗过程中使用全麻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关于下颌骨骨折全麻注意事项的详细回答。
一、手术前准备:1. 术前评估:在使用全麻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麻醉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等内容,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任何与全麻相关的风险因素。
2. 饥饿:为了避免术中引起呕吐和窒息,患者需要空腹,在手术前4-6小时停止饮食,并至少禁食8小时,以减少术中食物误吸的风险。
二、麻醉药物的选择:1. 全麻诱导:一般情况下,下颌骨骨折手术采用静脉麻醉或混合麻醉。
在诱导期间,可以使用静脉麻醉药、麻醉诱导剂等进行诱导。
往往选择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的药物,以便在手术结束后能快速恢复醒静。
三、呼吸道管理:1. 气道保留:由于下颌骨骨折的存在,患者可能无法保持气道的通畅。
因此,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应保留气道通畅,如选择咽气管插管、面罩通气等方式。
2. 吸痰: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吸痰,以防止因口腔渗漏物进入气道引起误吸。
四、麻醉监测:1. 监测各种生理指标:全麻中需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理指标,以及动脉压力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2. 体位:由于下颌骨骨折手术需要施加牵引力,因此在手术期间需要将患者置于固定的体位,以便手术操作,压纱巾等协助操作,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适,需密切注意。
五、麻醉结束:1. 醒静: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的清醒和清洁。
术后需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2. 患者安全:麻醉恢复室是患者从手术室转到病房或出院之前的过渡阶段,此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控,检查伤口出血、窒息、气道阻塞等问题。
确保患者的安全后,才能完成全麻的转移。
综上所述,下颌骨骨折手术中选择全麻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和气道管理方式,并在术中进行监测和调整,术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下颌骨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下颌骨位居面下1/3,位置突出,易受到打击致伤,道路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
下颌骨骨折约占颌面部骨折40%~60%左右。
由于下颌骨承托下颌牙列,参与构成咬合系统,同时还参与颍下颌关节的构成,且是颌面部唯一能动的大骨,因此伤后对咀嚼、语言和吞咽功能影响较大。
二、适用范围下颌骨骨折。
三、诊断(-)骨折分类1,按骨折性质分类①青枝骨折:骨裂或皮质骨折裂,但骨连续性完好;②闭合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完好,骨折呈封闭状态;③开放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损伤,骨折部位与外环境直接相通;④简单骨折:骨折单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⑤复杂骨折:在下颌骨多个区域发生骨折,有明显移位;⑥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骨碎裂,常伴有明显移位;⑦骨折骨缺损:骨折伴骨缺损及移位。
2.按骨折部位分类分为镰突骨折(骨折线位于或延伸至乙状切迹以上)、喙突骨折、升支骨折、下颌角骨折(磨牙平面向后水平延伸线与第二磨牙远中垂线之间的骨折)、下颌体骨折(须孔后和下颌角前区域骨折)、须正中及须旁骨折(须孔之前)、牙槽突骨折。
3.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分为有利型骨折和不利型骨折。
前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垂直;后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平行。
(二)临床表现与专科检查1.骨折部位肿胀、疼痛2.软组织撕裂、血肿和淤斑3.牙齿松动和骨擦音下颌骨骨折时,常合并牙外伤导致牙齿松动,当将双手拇指放在牙列上,其他手指放在下颌骨下缘,双手做相反方向轻微运动时,可在骨折部位探知骨擦音和骨异常动度。
4.咬合关系改变咬合关系的改变高度提示存在下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下颌骨骨折、颍下颌关节损伤均有可能引起咬合关系改变。
双侧下颌角或踝突骨折可导致后牙早接触或前牙开合;前牙牙槽突骨折或须旁骨折移位可导致后牙开合;同侧下颌角和须旁骨折可导致单侧开合;下颌正中和踝突骨折,同时下颌后部骨关节外展移位,可导致后牙反合。
5.下唇麻木、感觉异常或迟钝外伤后下牙槽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往往是下颌骨在下颌孔远心端出现骨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但临床上,大部分发生在下颌角、体部和须部的非移位性骨折通常不会导致下唇麻木。
标题:下颌骨骨折病程记录:重建笑容的奋斗与疗程
引言:
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病程记录的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一位患者经历下颌骨骨折后的治疗过程和康复经历,以及他挑战困难、重建笑容的奋斗与疗程。
第一部分:意外事故引发的下颌骨骨折
1.1 事故经过及诊断结果
1.2 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心理反应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与康复初期
2.1 手术过程及恢复期
2.2 疼痛与饮食困扰的挑战
2.3 患者家属的陪伴与支持
第三部分:康复中期:化病痛为动力的重建
3.1 物理治疗与恢复训练
3.2 心理咨询与康复心态调整
3.3 康复过程中的疑虑与困惑
第四部分:康复后期:重拾自信与完整的笑容
4.1 重建个人形象的努力
4.2 专业治疗带来的改变与挑战
4.3 找回自信与重获社交生活的信心
结论:
通过这位患者的病程记录,我们深刻认识到下颌骨骨折对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积极的康复努力,患者成功重拾自信并重建了完整的笑容。
这个病程记录不仅给予了患者本人很大的满足,也为其他患者提供了教训和希望。
探讨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开发更定制的康复方
案,以帮助更多的患者重塑自信和幸福的生活。
注:本文为人工创作,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下颌骨骨折外固定术手术记录以下是一份关于下颌骨骨折外固定术的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下颌骨骨折外固定术患者信息: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35岁病历号:20190827-001手术日期:2019年8月27日手术医生:王医生手术助手:张护士手术麻醉科医生:刘医生手术过程:1. 麻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由麻醉科医生刘医生负责。
确保患者进入深度麻醉状态后,开始手术。
2. 消毒和铺巾: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进行消毒操作。
使用消毒液对患者的下颌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然后铺巾,暴露手术区域。
3. 切口:王医生在下颌骨骨折处进行了1cm的皮肤切口。
通过切口进入下颌骨骨折部位。
4. 骨折复位:王医生使用牵引钳和骨折牵引器,对下颌骨骨折部位进行了准确的复位。
确保骨折两端对齐。
5. 骨固定:在骨折复位后,王医生使用4根金属钢针将下颌骨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钢针穿过骨折两端,确保骨折处稳定。
6. 外固定器安装:王医生在下颌骨骨折部位固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适当的外固定器进行安装。
外固定器通过固定杆和固定夹将下颌骨骨折部位固定。
7. 切口缝合:完成骨固定和外固定器安装后,王医生对切口进行了缝合,确保伤口闭合良好。
8.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被转至恢复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稳定。
同时,对伤口进行适当的敷料处理,预防感染。
手术结果:本次手术顺利完成,下颌骨骨折得到了准确复位和稳定固定。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术后注意事项:1. 术后患者需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促进下颌骨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3. 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总结:下颌骨骨折外固定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准确复位和稳定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遵守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