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病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6
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胃酸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对于患有胃病的患者,病理学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一般而言,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报告主要包含胃壁的炎症程度、异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的信息。
在观察胃壁炎症程度时,病理学家会通过显微镜下的组织切片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征包括胃腺的腺体结构异常、腺体缺失、黏膜腺体的萎缩和炎性细胞浸润等。
通过这些观察,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胃黏膜受损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与胃壁炎症程度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炎症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病理学家会仔细观察组织切片中的白细胞浸润情况,并鉴定不同类型的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例如,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通常表明炎症比较严重。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在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中,异型增生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异型增生指的是腺体细胞形态的改变,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引起。
异型增生的特征包括腺体形态的不规则性、腺体大小的变化以及核形态的异常。
异型增生的出现通常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因此,早期发现和处理异型增生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指标之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黏膜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学家会通过特殊染色技术来观察切片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医生可以根据感染的程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例如抗生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病理报告中,医生还可能会观察到其他一些与萎缩性胃炎相关的病理变化,例如胃黏膜异型增生、胃溃疡和胃肠道间质瘤等。
这些病理变化与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于确定疾病类型和预测预后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报告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胃炎病理报告活动性摘要:本篇报告对一位患有活动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病理结果显示,患者胃黏膜表面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黏膜表面糜烂和溃疡形成。
此外,还观察到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以及腺体形态的改变。
本次检查结果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1. 临床信息病例号:W20190001年龄:52岁性别:男主要症状:腹痛、消化不良2. 病理检查方法活组织病理检查对患者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光镜检查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组织标本经血液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
观察指标- 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 黏膜表面糜烂和溃疡形成- 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 腺体形态的改变3. 病理结果经过病理检查,观察到以下病理变化:3.1 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在胃黏膜部位,明显观察到炎症细胞的浸润,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细胞密度增加,核染色深度增加,胞质内可见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器改变。
3.2 黏膜表面糜烂和溃疡形成在胃黏膜表面,可见大面积糜烂和溃疡形成。
糜烂表现为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出现细胞空洞和颗粒状坏死区域。
溃疡则表现为病变面上部皮肤坏死和糜烂区域扩展,伴有黏液血性渗出物。
3.3 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黏膜下层明显观察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现象。
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浆细胞则散布在间质中。
增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密度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
3.4 腺体形态的改变观察到腺体形态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腺体增生和分叶现象。
部分腺体呈囊样扩张,随着炎症的加重,腺体结构逐渐破坏。
4. 结论本次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具有活动性胃炎的病理特征,包括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黏膜表面糜烂和溃疡形成、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以及腺体形态的改变。
这些病理变化说明患者胃黏膜表面受到了炎症和损伤,与其主要症状腹痛和消化不良相吻合。
胃炎病理报告【胃炎病理报告】格式样例
报告名称:胃炎病理报告
报告编号:20210101
检测单位:XXX医院病理科
受检单位:XXX先生/女士
检测时间:2021年1月1日
检测结果:
组织学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病灶程度:轻度
组织学评分:0
病理学描述:
胃窦粘膜见炎症细胞浸润,纤毛及表层上皮完好。
局部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未见明显癌变及肿瘤细胞浸润。
诊断意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备注:
以上听诊者亲眼所见、亲手操作、亲自报告,非复印件或扫描件,证明不涉及泄密内容。
签字:
报告人名:XXX
职称:主治医师
联系方式:XXX
报告审核人:
审核人名:XXX
职称:主任医师
联系方式:XXX
报告填写说明:
1.报告编号依据医院病理科代码和时间年月日组成。
2.检测时间填写格式以年月日形式。
3.病理学描述中要详细说明组织学类型、病灶程度、组织学评分和相关病理学特征。
4.诊断意见是依据病理学结果进行诊断的医生的专业意见。
5.报告人必须签名并填写联系方式。
6.审核人必须审核并签名。
7.报告中必须注明报告人签字并注明联系方式,以便用户能够查询到报告人相关信息。
8.最后附加病理检测的相关数据、仪器、人员等情况和备注。
9.此报告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不能替代临床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与组织学特点一、胃炎胃炎是指胃粘膜的炎症,常见类型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食物中毒或其他药物等引起,慢性胃炎则多由长期的胃粘膜刺激和损伤导致。
在病理学上,急性胃炎的特点是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脱落、淋巴细胞浸润和炎性渗出物的聚集。
慢性胃炎则表现为胃粘膜的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纤维化。
二、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发生的溃疡,主要由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引起。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病理学上,消化性溃疡表现为黏膜溃疡、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
溃疡底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边缘呈现出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周围组织也可能出现瘢痕形成。
三、胃肠道息肉胃肠道息肉是指发生在胃或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肿瘤。
根据形态学特点,可分为息肉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和腺瘤样息肉等。
病理学上,胃肠道息肉常由腺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肠腺体的扩张形成。
腺体的不正常增生导致息肉的形成,大小和形态多样,有的息肉表面光滑,有的则有不规则凹陷。
四、胃癌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或胃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原因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有关。
病理学上,胃癌可分为腺癌、黏液癌、神经内分泌癌等多种类型。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胃壁的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是常见的转移途径。
肿瘤细胞可形成小腺体结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浸润性生长。
五、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
其病因复杂,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有关。
病理学上,克罗恩病的特点是肠壁纵向溃疡、肉芽肿形成和淋巴细胞浸润。
溃疡性结肠炎则表现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肠壁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总结: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与组织学特点各有不同,从急性胃炎到胃癌,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有的组织学表现。
对于医生来说,通过病理学的观察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病患来说,了解疾病的病理特点可以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病理学: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①长期慢性刺激;②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③自身免疫损伤;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根据病变不同,慢性胃炎分为表浅性、萎缩性、肥厚性和疣状性四种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
部位:以胃窦部最为常见。
病变:肉眼观呈灶性或弥漫性,胃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有时伴点状出血和糜烂。
镜下:病变局限于粘膜浅层,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病变不累及固有腺体。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此病炎症改变不明显,主要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
(1)分类:分为A、B二型,区别:①A型发病与自身免疫因素关系密切,血中可找到抗胃壁细胞内因子抗体;B型与免疫无明显关系。
②A型病变在胃体部,并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因此常合并恶性贫血,可找到抗内因子抗体。
B型病变部位在胃窦部,不伴有恶性贫血,有的可能并发癌变。
(2)病变特点
1)胃镜检查有3个特点①颜色的改变,正常胃粘膜的橘红色消失变为灰色;②萎缩的特点:胃粘膜明显变薄,与周
围正常粘膜界线明显;③由于萎缩,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2)镜下的改变:①腺上皮萎缩,②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易诱发胃癌,是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基础。
③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
④粘膜肌层肥厚。
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评估如何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点是慢性胃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治疗效果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估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呢?治疗慢性胃炎的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饮食调理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慢性胃炎治疗是否有效。
一、临床症状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如胃痛、胃酸倒流、恶心等,并观察其症状的变化情况,可以初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可以认为治疗有效。
二、病理学评估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胃镜检查观察炎症的程度和范围,以及粘膜上的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可以初步判断治疗的效果。
如果炎症减轻、粘膜修复,说明治疗有效。
三、功能性评估功能性评估主要是通过检测胃功能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
临床常用的功能性评估指标包括胃酸分泌功能、胃动力指标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是否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胃酸分泌功能的指标可以通过胃酸分泌试验来评估,如果胃酸分泌功能有所改善,可以认为治疗有效。
四、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观察胃部的形态、器质性病变等,来判断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结果,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病变减轻、瘢痕形成等情况,可以认为治疗有效。
五、生化指标评估生化指标评估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胃黏蛋白、胃泌素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和修复情况,从而评估治疗效果。
在评估治疗效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种评估方法的结果,而不是单一依据某一项指标。
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来确定治疗效果。
胃炎的评估标准
一、症状评估
症状是胃炎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胃炎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症状评估只能作为胃炎评估的参考之一。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三、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胃炎评估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同时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根据胃镜下所见,可以将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四、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炎的金标准。
通过胃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胃炎的类型、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癌前病变等。
五、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胃炎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胃炎,
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㊃专题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p42.3基因在从胃炎到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81302084)通信作者:崔云,E m a i l :c u i yu n 20042004@126.c o m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崔 云,陆诗媛,陈萦晅,陈晓宇,房静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200001) 摘 要: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参照了新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包括对慢性胃炎的炎症㊁活动性㊁萎缩㊁肠化和幽门螺杆菌进行半定量评价,并给予总结性分类㊂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类型的慢性胃炎㊂病理评估时应尽可能提供病因学依据和线索㊂慢性胃炎的两个风险评估系统可操作的与肾癌风险联系的肾炎评估(O L G A )和可操作的与肾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 L G I M )可以有效对胃癌的发生风险进行分层,建议纳入病理评估㊂完善的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系统不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也有利于慢性胃炎患者的管理㊁随访策略的制定以及早癌的筛查㊂关键词:胃炎,萎缩性;病理学,临床;螺杆菌,幽门;诊断中图分类号:R 5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5-0399-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5.003P a t h o l o g i c d i a gn o s i s o f 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 C u iY u n ,L uS h i y u a n ,C h e nY i n g x u a n ,C h e nX i a o y u ,F a n g J i n g y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R e n j iH o s p i t a l ,S h a n g h a i J i a o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M e d i c i n e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D i g e s t i v eD i s e a s e ,S h a n gh a i 20000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u iY u n ,E m a i l :c u i yu n 20042004@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d i a g n o s i so f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r e f e r r e dt ot h eu p d a t e dS y d n e y s ys t e m a n d C h i n e s e c o n s e n s u so n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 (2017,S h a n g h a i )w h i c hi n c l u d e dt h es e m i qu a n t i t a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fi n f l a mm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 ,a t r o p h y ,i n t e s t i n a lm e t a p l a s i a ,H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a n d g a v et h er e l a t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l t h o u g h H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st h e m o s tc o mm o nc a u s e ,o t h e rt y p e so f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s h o u l d n o tb ei g n o r e d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s s e s s m e n t s h o u l d t r y t o p r o v i d e e v i d e n c e s o r c l u e s p o i n t i n g t o t h e e t i o l o g y.O L G Aa n dO L G I M w e r e t w o e f f e c t i v e s y s t e m s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r i s k t o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t h a tw e r e r e c o mm e n d e da s a p a r t i n t h e p a t h o l o gi c a s s e s s m e n t .C o m p l e t e p a t h o l o g i c d i a g n o s i s s y s t e mc o u l dn o t o n l y g u i d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b u t a l s o f a c i l i t a t e t h em a n a ge m e n t of t h e c h r o n i cg a s t r i t i s p a t i e n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h e f o l l o w -u p s t r a t e g y a n de a r l yg a s t ri c c a n c e r s c r e e n i n g .K E Y W O R D S :g a s t r i t i s a t r o p h i c ;p a t h o l o g y ,c l i n i c a l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d i a gn o s is 崔云,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㊂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健康系统V A 医院,访问学者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㊂第一作者发表S C I 论文2篇,共同第一作者1篇㊂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以下简称共识意见,对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1-2]㊂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㊂本文将对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做进一步阐述,以期为病理医生的诊断工作提供帮助;同时进行了一些临床和病理的联系,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病理诊断的含义㊂1 慢性胃炎的病因与急性胃炎主要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不同,慢性胃炎是指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胃黏膜的炎性病变,同时可以伴有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㊂这种炎性改变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㊂在诊断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应尽可能去寻找病因,从病理的角度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线索,以便尽早为患者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㊂常见病因:①幽门螺杆菌(H .p yl o r i )感染;②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 S A I D S 药物)㊁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㊁急性胃炎多次发作㊁长期饮酒㊁吸烟等;③自身免疫性疾病㊂较少见病因:①其他感染性因素,如细菌㊁病毒㊁寄生虫㊁霉菌等;②系统性疾病的胃部累及,如淀粉样变㊁克罗恩病㊁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㊂2 慢性胃炎的分类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临床工作中各医院采用的具体分类和习惯用法并不完全一致㊂以下㊃993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19,V o l 34,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㊂2.1病因鉴于H.p y l o r i在慢性胃炎中的重要作用,共识意见基于此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H.p y l o r i 胃炎和非H.p y l o r i胃炎㊂这种病因学的分类,有助于临床进行对症治疗㊂2.2病理根据内镜和病理改变是否有萎缩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两大类㊂2.3部位根据胃炎的分布情况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㊁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3大类㊂2.4临床综合病变部位㊁引起的原因和形态学特征,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㊁H.p y l o r i感染性胃炎(B型胃炎)和化学损伤性胃炎(C型胃炎)㊂2.5特殊特殊类型的胃炎,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㊁淋巴细胞性胃炎㊁肉芽肿性胃炎㊁胶原性胃炎㊁放射性胃炎等㊂我们在病理诊断中综合了第2和第3种分类方法,比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㊁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和慢性萎缩性全胃炎(胃窦为主)等㊂这种病理诊断有赖于内镜活检的部位㊂活检部位越多,对胃黏膜的整体判断越准确㊂特殊类型的胃炎往往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在病理诊断中一般只做描述性诊断㊂3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体系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体系参照新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㊂其内容包括胃黏膜的炎症㊁活动性㊁萎缩㊁肠化㊁异型增生㊁H.p y l o r i和其他病理组织学变化㊂采用的是表格法(详见共识意见)㊂目前上海地区多家医院也采用了这种方法㊂表格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呈现不同部位,每块活检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变化㊂表格信息全面㊁直观,有利于精确比较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评估治疗效果;也有利于病人的长期随访观察,评估病情变化㊂该体系主要对5种组织学变化(包括炎症程度㊁活动性㊁萎缩㊁肠化㊁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半定量分析㊂5个指标分别分成4个等级,即无㊁轻度㊁中度㊁重度㊂无此项病理变化的可不予标注,或以 - 表示; + , ++ , +++ 分别表示轻㊁中㊁重度㊂具体分级标准在共识意见中有详细的描述,在此不一一赘述㊂这里主要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㊂3.1炎症主要指胃黏膜慢性炎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㊂炎症程度分级综合了炎细胞的密度和在黏膜内的分布㊂计算炎细胞密度时应避开淋巴滤泡㊂在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如炎细胞数量略超过正常范围,且没有其他异常时,可以考虑为基本正常胃黏膜㊂避免慢性胃炎术语的滥用㊂在实际工作中,表格式报告中建议报告炎症程度为 ʃ ,请临床医生结合内镜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或描述为未见有明显病理学意义的改变㊂在活检胃黏膜显示炎症程度较轻的时候,要注意辨别多种可能的病因㊂杀菌后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会明显减轻,萎缩和肠化一般不易消退㊂背景黏膜的观察结合病史可以判断H.p y l o r i相关胃炎㊂长期胆汁反流可以造成炎症较轻的胃黏膜小凹上皮增生,药物可以造成伴轻度炎症的黏膜糜烂,局灶增强性胃炎可以是克罗恩病的一种表现㊂病理医生应和临床医生多沟通,使病理诊断获得更多的临床支持;临床医生也应加强和病理医生的联系,深入理解各种病理变化的意义㊂3.2活动性指慢性炎症背景上的中性粒细胞浸润㊂H.p y l o r i现症感染时胃黏膜有较明显的活动性,然而活动性和H.p y l o r i并非总是对应的,尤其是炎症程度较轻时㊂杀菌不彻底或H.p y l o r i变形仍可见轻度活动性,但常规切片上较难找到H. p y l o r i[3]㊂克罗恩病相关局灶增强性胃炎,可有部分活动性[4]㊂海尔曼螺旋杆菌感染少见,可以表现为轻度炎症和活动性㊂对活动性的深入理解能够拓宽诊断思路,结合病史和治疗史能更有效的判断病因㊂3.3萎缩指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㊂在胃底/体部,表现为壁细胞和主细胞数量减少;在胃窦部,表现为黏液腺减少㊂胃底/体部的泌酸腺是直管状腺体,排列紧密㊂该部位发生的萎缩相对容易识别㊂胃窦部的黏液腺是分支管状腺,呈小叶状结构,排列较疏松㊂识别该部位的萎缩相对困难,不同医生的判断会有差异,尤其是萎缩比较轻微时㊂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可以被炎细胞㊁纤维组织㊁化生腺体或者三者的交错结构所替代㊂前者导致的固有腺体减少是否是真正的萎缩,存在一定争议㊂笔者认为可以在病理报告中客观描述,结合周围腺体的排列情况对比观察㊂萎缩有单纯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㊂常见的化生有两种㊂胃底/体部有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㊂在胃窦部,常见的是肠上皮化生㊂胃底/体发生假幽门腺化生时,与正常胃窦部的幽门腺在病理组织学形态上,几乎不能区分㊂因此在胃黏膜活检时,标注清楚取材部位很重要,并且不同部位的活检黏膜要分瓶送检㊂多数情况下肠化即意味着萎缩㊂在胃黏膜活检时偶可见到只局限于小凹水平的肠化㊂这时胃黏膜固有腺体没有减少,不伴有萎缩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取材太浅,仅观察到㊃00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19,V o l34,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面上皮的肠化,不能判断萎缩情况㊂病理医生可以就具体情况给予说明㊂当临床医生看到这种改变时,也要了解不同的可能㊂另外,病理组织学上的萎缩与内镜下描述的情况不完全相同㊂内镜的观察范围是全胃,在此基础上对萎缩范围进行判断,是对全胃宏观的评估㊂而病理上,萎缩是指活检黏膜固有腺体减少的情况,是基于有限黏膜组织的判断㊂由于胃黏膜的炎症和萎缩可以呈斑片状分布,因此二者并不完全一致㊂内镜和病理的紧密结合才是对慢性胃炎的客观评价㊂3.4肠化肠化是肠型胃癌发生途径中的重要一环,但肠化分型预测胃癌发生风险的意义仍有争议㊂相对于分型,肠化范围的评估可能更有意义㊂详见后文的评估系统㊂3.5异型增生异型增生也称上皮内瘤变,是一种肿瘤性病变㊂它本质上有异于炎症反应时的修复性改变㊂但病理组织学上准确鉴别二者,有时候并不容易㊂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有维也纳分类和日本分类,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㊂在报告活检黏膜上皮内瘤变时,要特别注意 大体所见 ,即内镜表现㊂防止诊断不足也避免过度诊断㊂病理医生和内镜医生共同学习并加强沟通与磨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一致性㊂对病理检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胃癌的病例,不建议使用表格式报告法,描述性诊断更为妥当㊂3.6H.p y l o r i共识意见建议在胃镜检查时报告快速尿素酶检查结果㊂病理切片上找H.p y l o r i可根据各医院常规和不同的检测目的进行㊂3.7其他组织学变化共识意见未涵盖的一些其他表现可以在其他组织学变化中指出㊂了解其意义可以更好地进行临床病理联系㊂比如淋巴滤泡可以是H.p y l o r i感染后留下的组织学所见,胃体部腺体囊状扩张可以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 P I)所致,上皮下多量的泡沫样细胞可以是内镜所见的黄色瘤,黏膜表面的色素物质沉着可以是药物所致,炎症较轻的糜烂可以是化学性损伤㊂3.8慢性胃炎的评估系统目前慢性胃炎有两个重要的评估系统,即可操作的与肾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 L G A)和可操作的与肾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 L G I M)㊂该两系统根据萎缩和肠化情况对慢性胃炎进行分期㊂不同分期对应不同的胃癌发生风险[5-6],其中高风险分期是胃癌的重要预测因子㊂这一理论也得到了不少研究的证实[7-8]㊂完善此分期要求多点㊁多部位活检㊂这两项评估尚未纳入病理诊断体系,建议试点应用㊂4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前述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体系已经涵盖了H. p y l o r i相关胃炎的特点㊂H.p y l o r i感染史是判断H.p y l o r i相关胃炎的关键㊂随着胃镜活检量的增加,其他类型的胃炎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㊂病理医生应对其基本病理变化有所了解㊂临床和病理密切结合是明确这类疾病的关键㊂病理医生可以客观描述病理现象并给出建议,临床医生也应了解其病理含义,在进一步检查中做到有的放矢㊂4.1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又称A型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0%,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通常阳性,可有恶性贫血㊂内镜和病理检查对确诊起重要作用㊂自身免疫性胃炎病变主要累及胃底/体,而胃窦部病变轻微㊂因此,对于怀疑A型胃炎者多点活检很重要㊂需要胃底/体和胃窦分别取材㊁分瓶送检㊂胃底/体黏膜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㊁萎缩㊁假幽门腺化生或肠化生;在萎缩严重时甚至完全不见泌酸腺,如不注明活检部位,会误认为胃窦黏膜㊂A型胃炎的胃窦部炎症轻微,可见G细胞增生㊂关于G细胞的具体数量没有明确的说法,胃窦和胃体黏膜对比起来观察更有意义㊂自身免疫性胃炎时,胃底/体发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风险增加,但后者的原因可能有多种[9-10]㊂胃底/体黏膜活检有时可见神经内分泌细胞呈线样或小团样的增生㊂此时应警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㊂有时内镜下治疗的息肉,会意外的发现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此时要考虑是否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肿瘤㊂通过多点活检,结合内镜所见和血清学检查等可以帮助明确诊断㊂4.2特殊类型的胃炎4.2.1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该疾病可能和过敏有关,患者多为30~50岁,往往有食物或皮肤过敏史㊂它可以是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胃部表现㊂在病理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时,需进一步检查肠镜㊁外周血㊁必要时骨髓穿刺等,以排除系统性疾病㊂病理组织学上,在看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应首先寻找可能的病因,比如寄生虫感染等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遍布胃壁全层㊂在活检黏膜上,嗜酸性粒细胞弥漫分布于黏膜固有层,常可累及黏膜下层,有时可以形成嗜酸性小脓肿㊂密集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比较容易识别㊂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不需要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的个数,往往是满视野可见,并常伴有明显的脱颗粒现象㊂有文献建议嗜酸性粒细胞数量ȡ30个/高倍视野(H P F)㊁ȡ5个H P F[11]㊂机械的套用标准有时会㊃10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19,V o l34,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引起误导,给临床医生造成困扰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时也会发生胃和十二指肠的嗜酸性粒细胞性溃疡㊂这时要与H.p y l o r i感染导致的溃疡相鉴别㊂嗜酸性粒细胞性溃疡的显著特征是胃黏膜内㊁溃疡边缘㊁溃疡处见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成分相对单一,较少有其他慢性炎细胞成分;而H.p y l o r i感染性溃疡,胃黏膜内或溃疡面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并见多量淋巴㊁浆细胞浸润㊂病理上区分两种溃疡并不困难,病理医生需提高警惕,尽量给予病因学提示和建议㊂否则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溃疡迁延不愈㊂4.2.2淋巴细胞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的主要特征为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㊂这种细胞绝大多数为C D3+和C D8+的T淋巴细胞[12]㊂诊断标准一般为ȡ25个淋巴细胞/100个上皮细胞㊂这是一种描述性诊断,可能与H.p y l o r i㊁药物㊁乳糜泻等有一定关系[13-15]㊂在看到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时,要积极寻找原因㊂以胃窦部为主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十二指肠活检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乳糜泻的诊断㊂另外要注意与淋巴瘤鉴别㊂后者在活检黏膜上可仅表现为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但淋巴细胞数量更明显㊁有异型性㊁破坏腺体和上皮㊁易看到挤压现象等,这些都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㊂对难以确定病变性质的病例可以结合内镜㊁病史等综合判断,必要时行深挖活检㊁免疫组织化学㊁基因重排等检查㊂4.2.3肉芽肿性胃炎胃黏膜内见到肉芽肿,可以呈孤立性也可多发㊂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胃肉芽肿的形成,包括系统性疾病的胃部累及(比如结节病㊁克罗恩病㊁血管炎等)㊁感染性因素(结核和组织胞浆菌等)和异物等㊂肉芽肿合并局灶增强性胃炎改变时,要警惕克罗恩病的可能[16]㊂合并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时要注意查找寄生虫㊂典型的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并不多见㊂抗酸染色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㊂肺部C T㊁T-S P O T㊁分枝杆菌P C R等可以帮助诊断㊂另外,仍有部分肉芽肿不能明确病因㊂对这种患者改善症状及长期随访观察可能是较为妥当的处理措施㊂另外,胶原性胃炎㊁胃淀粉样变性㊁R u s s e l l小体胃炎等都有特征性表现㊂在遇到相应病变时注意排除系统性疾病的胃部累及㊂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除了对各种病理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外,还应尽可能给予病因学提示㊂对中年以上患者,尤其是H.p y l o r i相关胃炎,建议进行胃癌风险评估㊂这也是慢性胃炎备受关注的重要意义所在㊂这些措施不仅可指导临床治疗,也有利于慢性胃炎患者的管理㊁随访策略的制定以及早癌的筛查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87.[2] F a n g J Y,D u Y Q,L i u W Z,e ta l.C h i n e s ec o n s e n s u s o n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2017,S h a n g h a i)[J].JD i g D i s,2018,19(4):182-203.[3] T a j a l l i R,N o b a k h tM,M o h a mm a d i-B a r z e l i g h iH,e t a l.T h e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t o l u i d i n e b l u e r o l e s f o r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d e t e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g a s t r i t i s[J].I r a nB i o m e d J,2013,17(1):36-41.[4] P e t r o l l a A A,K a t zJ A,X i n W.T h ec l i n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f o c a l e n h a n c e dg a s t r i t i si na d u l t s w i t hi s o l a t e di l e i t i so fth et e r m i n a l i l e u m[J].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08,43(7):524-530.[5] R u g g eM,M e g g i o A,P e n n e l l iG,e ta l.G a s t r i t i ss t a g i n g i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t h eO L G As t a g i n g s y s t e m[J].G u t,2007,56(5):631-636.[6] R u g g e M,F a s s a n M,P i z z i M,e ta l.O p e r a t i v el i n k f o rg a s t r i t i s a s s e s s m e n tv so p e r a t i v e l i n ko n i n t e s t i n a lm e t a p l a s i aa s s e s s m e n t[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1,17(41):4596-4601.[7] Y u nC Y,K i m N,L e eJ,e ta l.U s e f u l n e s so f O L G A a n dO L G I Ms y s t e mn o t o n l y f o r i n t e s t i n a l t y p e b u t a l s o f o r d i f f u s e t y p eo f g a s t r i cc a n c e r,a n dn oi n t e r a c t i o na m o n g t h e g a s t r i cc a n c e r r i s k f a c t o r s[J].H e l i c o b a c t e r,2018,23(6):e12542.[8] Y u e H,S h a n L,B i n L.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O L G A a n dO L G I M s t a g i n g s y s t e m si n t h er i s k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g a s t r i cc a n c e r: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d me t a-a n a l y s i s[J].G a s t r i cC a n c e r,2018;21(4):579-587.[9] C a m p a n aD,R a v i z z aD,F e r o l l aP,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t y p e1g a s t r i c 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e n e o p l a s i a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a t r o p h i c g a s t r i t i s.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m u l t i c e n t r es t u d y[J].E n d o c r i n e,2017,56(3):633-638.[10] C o r e y B,C h e nH.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e t u m o r s o f t h e s t o m a c h[J].S u r g C l i nN o r t hA m,2017,97(2):333-343.[11] K o u t r i E,P a p a d o p o u l o u A.E o s i n o p h i l i c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d i se a s e s i n c h i l d h o o d[J].A n n N u t r M e t a b,2018,73(S u p p l4):18-28.[12] B r o i d e E,S a n d b a n k J,S c a p a E,e t a l.T h e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p r o f i l e o f l y m p h o c y t i c g a s t r i t i s i n c e l i a cd i se a s ea n d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i nf e c t i o n:i n t e r p l a y b e t w e e ni n f e c t i o na n di n f l a mm a t i o n[J].M e d i a t o r sI n f l a mm,2007,2007:81838.[13]J o oM.R a r e g a s t r i c l e s i o n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i n f e c t i o n:a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J].J P a t h o l T r a n s lM e d,2017,51(4):341-351.[14] Y i p R H L,L e e L H,S c h a e f f e r D F,e t a l.L y m p h o c y t i cg a s t r i t i s i n d u c e d b y p e m b r o l i z u m a b i n a p a t i e n t w i t hm e t a s t a t i cm e l a n o m a[J].M e l a n o m aR e s,2018,28(6):645-627.[15] G a b r i e l iD,C i c c o n e F,C a p a n n o l o A,e ta l.S u b t y p e s o f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e l i a cd i se a s e b ef o r e a n d a f t e rg l u t e n-f r e e d i e t[J].U n i t e dE u r o p e a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J,2017,5(6):805-810.[16] P i m e n t e lAM,R o c h a R,S a n t a n a G O.C r o h n'sd i s e a s eo fe s o p h a g u s,s t o m a c ha n dd u o d e n u m[J].W o r l dJG a s t r o i n t e s t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19,10(2):35-49.收稿日期:2019-04-03编辑:武峪峰㊃20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19,V o l34,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逐渐萎缩、代谢异常,导致胃腺萎缩、黏液分泌
减少、酸性胃液增加的一种胃炎。
其严重程度与部位有关,严重的可以有萎缩性胃炎和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胃黏膜有变薄、充血、水肿、容易出现溃疡。
局部也出现白色粘着物等。
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被幽门螺旋杆菌引起。
幽门螺旋杆
菌是一种可以存活在人体上皮细胞表面的弯曲杆菌,是导致胃病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此外,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长期摄入烟酒、饮食习惯不健康、紧张焦虑都是影响
胃的生理功能及消化器官的重要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主要是在组织病理学方面进行判断。
萎缩区域的黏膜上皮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它们的核分裂活动增强,细胞排列紊乱,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幽门螺
旋杆菌可以侵入胃黏膜的胃腺并引起慢性炎症,并长期存在,使黏膜发生萎缩和异型增生。
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伴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上常常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测定
和呼气试验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可以为我们学习和认识胃炎提供
了重要的信息。
如果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应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对于预防胃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慢性胃炎的病理解析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它的发病率很高,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从病理学角度看,慢性胃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黏膜炎症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病理解析。
一、黏膜炎症慢性胃炎的黏膜炎症是该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浅表性和萎缩性。
浅表性炎症主要是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受到损伤后引起的炎症反应,表现为黏膜的轻度充血和水肿,上皮层小凹陷、小裂缝和轻度的细胞浸润。
而萎缩性炎症则是由于慢性胃炎的长期存在,使得黏膜上皮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缺血缺氧,导致胃黏膜的上皮层萎缩、小凹陷、小溃疡等病变。
此外,萎缩性炎症还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数量的减少以及胃酸分泌的不足,呈现为萎缩性胃炎。
正是由于黏膜炎症的存在,慢性胃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胃痛、胃胀、反酸、恶心等。
如果挽救不及时,就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疾病,如胃溃疡、胃癌等。
二、功能障碍另外一个常见的慢性胃炎病理表现是功能障碍。
它主要由于黏膜炎症给胃黏膜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功能障碍包括胃酸分泌障碍和胃肠动力障碍。
具体来说,慢性胃炎患者的胃壁上的分泌细胞数量和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导致胃酸分泌量的减少。
而胃肠动力障碍则表现为患者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胃酸反流等状况。
总结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病理解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和环节。
黏膜炎症和功能障碍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
针对这些病理变化的有效治疗方法,应当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健康等,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样,预防慢性胃炎也需要从多维度入手,注重饮食卫生、规律生活等方面的养护,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黏液分泌减少,严重影响胃的正常功能。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病理诊断则是确认诊断的关键。
本文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颜色改变和形态结构异常。
一般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呈现淡红色或苍白色,与正常粉红色的胃黏膜相比,呈现明显的异常。
在形态结构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往往可以观察到胃黏膜表面光滑度降低,出现不规则的粘膜皱褶或糜烂溃疡,胃黏膜薄度明显减少等病变特征。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胃黏膜活检标本的病理学分析。
病理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纤维化增生。
腺体萎缩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导致黏液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胃粘膜的保护功能。
而纤维化增生则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病变。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方面,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胃黏膜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常常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
胃黏膜的淡红色或苍白色往往是腺体萎缩和纤维化增生的表现,而胃黏膜的光滑度降低和溃疡则反映了黏膜炎症和损伤的程度。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可能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结果更加客观和确切。
通过病理学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萎缩程度和纤维化病变的程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应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