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八章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 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 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 此概念由E.索恰瓦提出,他还为其定了几条逻辑 原则:
4
1)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有某种自由度; 2)地理系统中各种过程或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程度不同 的因果关系; 3)分异(differentiation)与整化(integration)相互补 偿的原则; 4)地理系统尺度理论; 5)地理系统中存在关键要素; 6)地理系统的稳定动态。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三节 自然区划 第四节 土地类型研究 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 1. 自然地域综合体 “各种现象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联系” “各自然要素相互关系”
15
大气与地面的能量平衡
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也在发射长波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大 部分被大气吸收,少部分散失到地外空间。大气的长波辐射是多方向的,向下的长 波辐射返回地面,叫做逆辐射,向上的长波辐射有可能散失到地外空间。地面还在 不断地向大气输送显热与潜热。但总体上,地面与大气都保持着能量的平衡。
26
2.由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 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 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3.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 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 另一种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 地带和纬度带。
24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 (一)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 (二)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
B.B.道库恰耶夫是地带学说的创立者,其地带学说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25
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实际上地球上 的热量带有7个, 即热带、南亚热带、 北亚热带、南温带、 北温带、南寒带、 北寒带。由于热量 的不同,导致了各 个地带的地表环境 不同。当然有些热 量带可进一步细分。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 全球尺度的地域分 异规律。
太阳的短波辐 射占地表全部能量 输入的99.986%, 是地球表层系统的 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10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与转化-太阳能
11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与转化-地热能
12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与转化
——地球自转能
13
圈层间的能量的交换
第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进行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第二,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在进行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 第三,水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的交换。 第四,生物圈与其他三个圈层之间,普遍存在着热能与化学能的交换。
14
地球表层系统的辐射平衡(Murck,1996)
太阳几乎以恒定的数量 不断地向地球提供短波辐射, 其中一部分直接被大气中的 云、尘埃和洋面、陆面反射 回地外空间,剩余的则被大 气、海洋、陆地吸收,用于 升高它们的温度。与此同时, 大气、海洋、陆地也在不断 地向地外空间发射长波辐射。 从长时间平均说,地球接受 的辐射能与发射出去的辐射 能是相等的,因而地球表面 的温度保持不变。
5
3.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 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 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 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6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 (一)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组成, 2.圈层组成, 3.要素组成。
7
(二)能量基础 地理环境主要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来自太阳辐射,
27
(三)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
28
二、非地带性规律 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非地带性 分异主要包括: (一)海陆分异 海陆分异是地球表面最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海陆分异的外在表现形式。
29
(二)陆地干湿度分带性 陆地自然界的干湿度分带性,主要是指在热量背 景相同或近似Fra Baidu bibliotek各纬度区域内部,以年降水量由 沿海向大陆腹地方向递减为契机,所引发的区域 自然景观及其各组成要素的变化。 干湿度分带性与大陆广狭和海岸带走向有着密切的 联系。
经度地带性概念不能反映地域分异的客观实际,不 具备科学性,主张予以摈弃。
30
18
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
蒸发、 蒸腾使水变 为水蒸气, 从水圈、岩 石圈、生物 圈进入大气 圈,水蒸气 在大气圈中 随大气环流 而运动,最 后以降雨、 降雪等形式 回到水圈、 岩石圈、生 物圈。
19
碳循环
20
氧循环
21
氮循环
22
矿质循环
23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 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 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公认的地理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类。
16
各纬度能量平衡与极向热输送(Strahler,1997)
作为整个地球表 层系统,从年平均 状况来说,能量处 于平衡状态。但是 对于地球表层的各 个部分来说,能量 却不一定是平衡的。 实际上,在低纬度 地区是能量过剩区 域;而高纬度地区 是能量亏损区域。 因此在地表存在着 极向热输送。
17
三、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是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主 要表现形式之一。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因此物质交换与能 量传递总是同时进行的。
次要能源包括宇宙射线,月球-太阳重力场引起的 潮汐能,构造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太阳辐射通 过蒸发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等。
8
(三)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 太阳辐射进入地理环境后,被大气、水、地面和土 壤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并最终返回宇宙空间,而 地理环境则始终保持能量收支平衡。
9
作用于地表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