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分析 (1)
- 格式:docx
- 大小:92.86 KB
- 文档页数:10
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共3篇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1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自由贸易区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来展示自由贸易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自由贸易区是由一些国家或地区成立的自由贸易区域,通过自由化贸易政策使得区域内各国互通有无,便捷了贸易往来,促进经济融合。
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具有自己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以此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互补优势理论是指各国可以互相补充缺点,比如一个国家原材料该国没有,而其他国家有,这时候他们就可以建立贸易联系,双方都能得到好处,这种优势互补形成了自由贸易区。
二、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促进外贸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极大地简化出口申报,降低申报成本,同时还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外资和国际竞争力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推动我国产业和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并从中学习到外部先进技术,推动我国产业链的进一步升级。
通过更广泛、地区组合,将促进各国/地区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人才流动自由贸易区内不同国家或地区尤其是相邻各自人才流动发生频繁,这也促进了人们心灵上的交流学习,相互学习,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三、自由贸易区的实证分析自由贸易区实际运作中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经济学家的认可。
深圳福田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都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深圳自贸区的贸易量增速在2015年接近60%,这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MONTHLY月科技创业PIONEERING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MONTHLY 刊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8期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在区域经贸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许多区域一体化协定把促进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往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投资效应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美国学者金德尔博格的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的概念基础上展开的。
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将会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1自由贸易区FDI 效应理论分析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创造”与“投资转移”效应概念。
金德尔伯格认为,区域一体化安排的贸易流向会对FDI 的流向和流量产生影响,形成投资创造效应与投资转移效应。
随着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在经贸活动中作用日益重要,区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意义越来越小,以此为基础的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的概念就很难完善地解释区域一体化的FDI 效应。
从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来看,自由贸易区合作的主体是国家,但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却是跨国公司,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定首先作用于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
通过改变这些因素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最终在产业、国家、区域层次上集中显示出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反映在区域宏观层面上就是FDI 流量和流向的调整。
因此,笔者对于自由贸易区FDI 效应的分析,是基于邓宁的国际投资理论,在自由贸易区和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相结合的基础上展开的。
邓宁吸收了产业组织理论、厂商理论和金融理论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区位理论形成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的组合: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及前景展望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成立背景、现实意义和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
标签:上海自贸区;现实意义;展望;江苏;溢出效应F74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我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上海自由贸易区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港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计面积28.78平方公里。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1成立背景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超过2300个自由贸易区,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创造超过4000万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就业岗位6000万。
印度在过去的三年批准了500多个自由贸易区,阿联酋的36个自由贸易区对拉动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迪拜,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设立了20多个自由贸易区,软件、汽车、金融、医药等很多行业的贸易结算中心都包含在内。
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由贸易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相关协定相互更进一步开放市场,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成员国或地区保留了它们对贸易区外部世界决策的自由,各国或地区仍各自独立地实行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
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便属于广义的自由贸易区。
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则根据《京都公约》的解释,是在一个国家境内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通关监管制度。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点,它的成立不单对上海将来十年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推进我国对外开放、扩张对外贸易以及加强世界影响力的楷模主力军。
自由贸易区是提供给投资者离岸区域和先进商业的基础设施、具有灵活弹性的商业政策、拥有吸引力的税收及低投资、低成本的商业区。
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欧洲共同市场,创建于1958年,经历了传统古典自由港发展阶段、现代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现代自由贸易区多元化发展阶段。
其基本经验是:增强自由贸易区功能整合运用合适的管理模式或体制灵活改进监管方式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
国外传统自由贸易区业务重点是转口和加工贸易,虽然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旨有所不同,但国外传统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模式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制定政策及实施策略给予启示。
经过研究国外传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近况,联系我国特色,避害就利,推进我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速发展。
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4)Keywords (4)1 上海自由贸易区概述 (5)1.1 上海自由贸易区简介 (5)1.2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 (6)1.3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6)1.4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7)2 国外成功自由贸易区分析 (9)2.1 阿联酋迪拜自由港区 (9)2.2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 (9)3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思路 (10)3.1 明确自由贸易区功能定位 (11)3.2 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12)3.3 革新陈旧的管理模式 (12)3.4 推进贸易监管方式转变 (13)3.5 形成优惠待遇制度化 (14)4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14)4.1 拓展经济功能,推动我国经济升级 (14)4.2 推进改革,发挥示范效应 (15)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基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分析陈万灵 胡 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制度创新的重任。
基于此,本文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视角实证探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引起的经济效应。
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GDP增长率、传统要素及创新要素的流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具体来看,上海、广东和福建的自贸区都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的GDP增长率,广东、福建和天津的自贸区对传统要素和创新要素的流动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福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增长呈现倒U型态势,天津自贸区对GDP增长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上海自贸区仅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对传统要素流动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素流动;经济效益;反事实分析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23)01-0070-17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战略。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21个自贸区,已形成“1+3+7+1+6+3”的开放新格局。
设立自贸区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通过一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和百年变局,中央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和要素流动,通过国内需求对要素的有效吸引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经贸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余淼杰,2020)。
现阶段,自贸区促进要素流动也是加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推力,有利于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使自贸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因此,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政策意图看,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不仅指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应该将是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这一重要指标纳入其中。
考察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量指标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考察自贸区设立对要素流动的影响同样重要。
自由贸易区的效应与作用分析第一章引言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自由贸易区完全开放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去除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且规定了贸易准则和制度,为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作用。
本文将对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和作用进行探讨。
第二章自由贸易区的效应A.促进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使得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成为完全自由化的交易,消除了贸易壁垒,促进了真正的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区不但有利于提高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也有利于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帮助成员国更好地利用其优势,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
B.促进投资自由化成员国在自由贸易区内享有更广阔和更开放的投资环境,能够更自由、更便捷地进行投资。
自由贸易区的投资自由化可以刺激外商投资和跨国投资,并提高区域内的投资水平和投资回报率。
C.促进区域合作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自由贸易区可以让成员国更好地协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共同发展。
D.提高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由贸易区可以为成员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先进的技术,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还可以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优质的产品。
第三章自由贸易区的作用A.推动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推动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自由贸易区可以增加市场供求之间的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进国际贸易规则的完善,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健发展。
B.促进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自由贸易区能够增加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合作,大大减少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增加了经济活动的便利性和互动性。
C.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有利于提高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度和贸易自由化水平。
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可以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度,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关于区域经济论文【摘要】上海自由贸易区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个话题,该文分析了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背景和主要的特点;探讨了上海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主要的影响;分析了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们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前景的积极带动。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上海自由贸易区专业前景分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例如欧盟东扩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然而,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进度缓慢。
2001年加入WTO 后中国发展飞速,2004年外贸总额首次跃居世界第三;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受到非贸易壁垒限制最多的国家,上海自由贸易区就应运而生的。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简单介绍(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13年9月27日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规模1990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这就是外高桥保税区。
后来,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于2004年4月15日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
与外高桥港区连成一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3公里。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落成。
2010年9月28日正式运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流域交汇点,紧邻货邮吞吐量世界第三的浦东国际机场,又处于亚、欧、美三角航线上。
称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005年12月10日在洋山深水港开港时正式启用,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实行海关封闭监管的特殊功能区域,也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影响(一)划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提出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在投资领域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前言上海自贸试验区总面积仅28.78平方公里,但发生在这里的创新变革是史无前例的,除了贸易开放度提升、贸易模式更为多元、与国际更为接轨外,体制机制的开放与创新是更加突出的亮点。
作为上海自贸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最先接受自贸区辐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其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
如何扩大“溢出效应”,力避“虹吸效应”,成为其周边地区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
一.上海自贸区的简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是“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
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曾遭遇阻力,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排众议”努力促成该项目通过。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二、上海自贸区的一系列政策(一)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中国金融改革提速。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近期的分析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朝着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迈进,中国将不得不进一步融入全球金融领域。
(二)金融自由开放。
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吸引资金进驻,形成世界级别的金融业务中心。
(三)行业准入放开。
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等投资管理,航运机构及产业链拓展,文化产业放权审批,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设备进口免税等。
(四)鼓励融资租赁业务。
自贸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可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对亟须降低信贷收入占比的国内银行有利。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经贸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
积极研究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内涵,做好上海自贸区的对接工作,借力发展本地经济,是长三角地区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现状2013 年9 月27 日国务院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并于当天批准设立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 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上海自贸区,两天后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营。
建设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建设上海自贸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正式挂牌运营后几个月,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逐步面世。
在众多改革领域中,金融层面的改革创新被寄予厚望。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出台了21 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就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提出30 条建议,勾勒出“自贸试验区金改全景图”。
此外,投资管理方面,出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鼓励外贸投资的新举措;贸易方面,发布了设备进口免税、区内货物流转自行运输、高端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口岸大通关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创新措施;综合管理方面,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后又提出98 项改革措施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互为支撑。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的数据显示,正式运营两个月后,上海自贸区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业务超过6.2 万人次,其中企业完成核名程序超过4400 户,工商部门已办结新设企业1733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58 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6.1 亿美元。
现代经济信息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唐 坚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摘要:现阶段,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推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自贸区建设便是在此大环境下所提出的,长三角地区是我们国家沿海区域较为发达的经济圈。
在改革开放实施以来,长三角地区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将会促进投资与贸易更加的便利化,增强长三角地区在航运、加工以及金融服务等层面的能力,逐渐加强长三角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及提升其国际地位,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66-03一、引言上海自贸区建立是我们国家在新时期推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的重要措施,长三角地区在制度、体制方面对接自贸区机制变革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由政府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于长三角城市创新政府部门的管理形式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由行业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对于长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能够形成行业联动效应;由企业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对于长三角区域的企业运营有着较好的辐射外溢效应。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现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又被称之为上海自贸区或者是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在上海地区所建设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其地处上海浦东区。
在2013年的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建立,其面积接近于29平方公里,包含了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以及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不同的地区。
在2014年的12月28日,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扩展,增加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3个区域,其面积达到了120.72平方公里。
到2014年的10月初,上海自贸区已建立起了1家外资代表处以及入驻了13家保险企业。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经济效应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浪潮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能够发挥重要的内部和外部经济效应。
本文也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建立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内部效应主要应用区域经济理论对上海自贸区建立后对周边城市的经济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和金融的影响。
外部经济效应主要是以中日韩之间的贸易为目标,分析上海自贸区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最后则提及上海自贸区的经济示范性效应,对我国其他地区经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借鉴意义。
其中也穿插对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经济效应一、上海自贸区概述(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通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二)上海自贸区现状概述上海自贸区建成一年以来投资企业累计2.2万多家、新设企业近1.4万家、境外投资办结160个项目、中方对外投资额38亿美元、进口通关速度快41.3%、出口速度则快36%。
企业盈利水平增20%、设自由贸易账户6925个、存款余额48.9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2014年11月底)。
一年多来,区内企业盈利水平同比增长20%,通过简政放权,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
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透露,截至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开设6925个自由贸易账户,存款余额达到48.9亿元人民币,自由贸易账户运行良好。
下一步,将结合账户运行情况,择机推出外资功能,尽快实现本外币一体化。
(三)上海自贸区前景分析未来,自贸区将在原有的四个区(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扩张现有区域,增加(陆家嘴、张江、金桥)三个片区以完善现有的自贸区体系。
此番扩区有利于在较大空间范围内更好地测试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开放创新措施的效果,对政府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更为充分的试验,并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创新基础好、开放度高的优势。
市发改委副主任顾洪辉表示,陆家嘴、张江、金桥三个片区集聚了金融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各有特色,潜力巨大。
这三个片区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扩展区,能更好地承担国家战略,完成自贸试验任务。
顾洪辉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扩区,不仅仅是区域扩大,更多是为了进行功能上的测试,在更广范围内,对不同产业类型的创新进行测试。
同时,将扩区全部落实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是为了在一个完整的行政体系内,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
”(数据来源:上海自贸区官网: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首次接受集体采访改革经验向全市辐射2014-12-3009:47:16)二、上海自贸区的区域经济辐射作用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为上海自贸区的辐射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经济地理学、都市圈理论等角度进行研究。
上海自贸区对母城的辐射效应体现为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资本外溢;上海自贸区对腹地的辐射效应体现为先进经验提供了示范效应、物流体系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传递提供了贸易机遇、出口加工提供了优良环境。
具体来看,上海自贸区将在农业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检验检疫,工业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金融业主要体现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方面发挥辐射效应,推动区域发展。
(一)对农产品检验检疫的影响农产品检验检疫方面。
进境检疫,进出口检验适当放宽,创新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推进进境货物从口岸直通入区;仅实施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环保试验和放射性检验;推行“方便进出,严格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海关监管方面。
“一线逐步彻底放开”(货物由境外进入自贸区,逐步不受海关监管);“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货物在自由贸易区和非自由贸易区之间进出,海关实施监管);采用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建立优化卡口管理,电子信息联网、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缝隙等监管制度;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探索建立区内外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探索试验区统一电子围网管理,建立风险可控的海关监管机制。
自贸区的检验检疫制度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检验流程,加快检验检疫步骤,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于自贸区的进出口。
对自贸区内的次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带来巨大的便利。
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带动区域内的农业初级产品的生产,使农民增产增收,使农业进一步发展。
(二)对长江三角洲工业产业转移升级的影响上海周边城市的外向型经济经过前一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后,亟需新的动力推动。
上海自贸区相当于将国际市场直接搬到了上海市,周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信息搜寻成本大幅度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距离大大缩短获得国际人才、国际资本、国际企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和便捷,推动外向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上海为周边城市提供的国际贸易服务更加便利国际贸易交易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能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进出口贸易。
以无锡为例,无锡拥有众多品牌进出口企业和省级以上出口基地,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前十,物联网、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上海自贸区拥有管理、贸易、税收等优惠政策优势。
上海和无锡之间的交通便利,交通方式多样,上海与无锡的物流成本很低!这些区位优势使得无锡可以借助上海优先开放的东风,更加近距离接触海外市场,有利于无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人才,也有利于无锡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
尤为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无锡深入研究,探索设立文化产业保税区,在国内自贸区扩容时抢抓开展空港型自由贸易园区试点的机遇。
同时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必将加剧上海区域范围内的要素稀缺度,一步推动上海的土地、劳动力、交通等有形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对一些要素依赖型企业造成打击,预计将会有新一波产业从上海向外围城市梯度转移过程。
以无锡为例我们将上海的人力资源成本及土地成本和无锡做了个比较! 2012 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1450元,比无锡的1320元高10%;职工平均工资为4692元/月,比无锡的4293 元/月高7%; 出让土地均价10915 元/方米比无锡出让土地均价3991 元/方米高出175%。
基于降低商务成本的考虑。
上海制造业将向周边地区转移,这给苏州,无锡,南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三)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影响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率先进行了创新,一系列新举措作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
银行方面,放宽设立条件。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参照英、港银行准入规定)。
拓宽业务范围。
在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全面开放,存款利率可能开放),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符合条件的中外资银行可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用于向自贸区内企业发放贷款;允许对自贸区内企业的贷款突破现有存贷比限制;外资银行可在保税区内开展试点人民币业务;允许自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含分行、支行)开展离岸业务。
非银行金融机构方面,放款设立条件,允许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原属限制类产业);允许外商投资支付机构领榷支付业务许可证;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金融租赁最低注册资本1亿)。
拓宽业务范围方面,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在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
人民币跨境金融、商贸、专业、文化和社会服务六大领域共计18大类开放举措,增强营运和结算中心功能,成为真正跨国企业中心; 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 ( 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存储呼叫中心等) 业务,意味着Facebook Twitter 等外网获得放行。
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等。
这是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综合监管等四方面的综合制度创新。
而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超前过度反应,金融学称为“超调”消息一出,以外高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股价连续涨停,上涨 332%。
上海市政府 9 月 29 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13 年) ,对 18 个门类,89 个大类,419 个中类,1069 个小类,共 190 条,2013 年版负面清单将适时进行调整.10 月29日挂牌。
各地投资者蜂拥而至,由于得不到具体实施细则,又转为失望。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对沪证券市场的影响力有多大。
(四)对内陆地区经济的影响作为中国大陆腹地向外交流的桥头堡。
上海自贸区将充分发挥其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与港口、母城和腹地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在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高端贸易要素方面对长三角经济圈、长江流域以至全国进行辐射,为上海的贸易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有力支持,在发挥辐射效应、促进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既强化贸易地位,又服务全国经济。
随着涉外经济体制愈加开放,贸易开放领域也愈加宽阔,国际产业转移将以上海自贸区为支点向国内延伸,大大促进服务业的贸易与外包,并有利于腹地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营活动。
三、上海自贸区对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效应分析(一)对中日韩三国投资效应分析上海自贸区建立之后,在减免税收以及减少行政干预,发展市场经济。
上海自贸区内形成一个可以自由贸易的大市场,由于自由贸易区对内自由的贸易政策,区域内各企业的进出口必然会增加,各厂商也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求更多的投资,因此个企业都会为了收益而增加向上海自贸区的投资,这就是投资创造。
上海自贸区建立之后,由于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该产业在自贸区内的需求肯定会增加,自贸区内厂商也就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也会使中国对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主要转向日韩两个国家,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便会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以维护其该产业在中国市场的贸易额,同时作为竞争对手,日韩两国也会增加在中国市场的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