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摘要早期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盲目跟从西方激进派的偏激理论,阻碍了中国式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而应该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国情,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精髓,不断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相关内容,这对于发挥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在建设两性和谐的局面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本土文化两性和谐
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简史
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外界隔绝。
而早在1970年,西方就产生了女性文学思潮及其批判主义;而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才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萌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没有开设女性文学相关的课程。
而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研究女性文学及其批判主义的课程。
而直到今天,中国的女性主义及其批判思想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基础之上,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造诣。
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扩充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新内涵和新思想。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有了更大的进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思想的视角和方向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文学著作,至此中国的女性主义批判文学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二、主要的研究内容
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包罗万象,涵盖了女性主义文学的方方面面。
中国女性主义从一种整体格局的形势出发,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各个命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者贺桂梅提出了“不放弃历史唯物论中的阶级批评思想,讨论基于性别歧视制度的女性主义”的观点,开始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批判文学的基本研究资源之一。
与此同时,结合马列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马列主义中的阶级及其斗争理论与西方女性主义提出的性别理论以及女性文学写作理论相结合,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国情,女性主义文学就有了深厚的发展根基。
当然,这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迈入了跨学科的行列,而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和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采取多样化的研究策略,才能解决中国女性主义批判文学发展的困境。
三、表现特点
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虽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资源并没有西方人文思想那么丰富多样,然而在80年代后期,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主要针对男权主义进行研究。
1989年,学者王绯指出父权文化的罪恶性,并对女性具有严重的伤害性。
她认为创造并批判父权主义的时候,主要目标就是批判父权文化的罪恶本质,伸张女性人权,最后进行文学批判。
与此同时,西方的女性主义对男性也存在偏激认识的时期。
到了21世纪初期,女性主义的
偏激阶段才正式结束,女性主义逐步和男性主义开始交好。
在2001年出版的《中华读书报》文中,英国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学者莱辛指出过去的偏激性,开始反对打击男性主义的行为。
而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开始着眼于中国本土文化和国情,建立本土的研究基础和理论。
女性主义开始关注本土民族文化,开始以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和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最终结束了将一切问题归为男性文化的根本问题。
四、发展前景
在西方国家里,女性主义主要包括:基于平权主义的温派以及基于霸权主义的激进派两大派别。
早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盲目引进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思想,激进派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东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早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盲目跟从西方女性主义批判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那么,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应该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批判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之上,要结合本土文化和国情,建设属于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走中国的发展道路,要注重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及其思想在关注和保障中国女性地位以及女权方面的重要作用。
由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歪曲了女权文化和男权文化,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不宜盲目跟从,一定要结合本土文化和国情,要摒弃盲目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思想。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到“性别诗学”的阶段,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精髓以后,逐步实现了构建了中国式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
论。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出现了“女性诗学”思潮,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开阔眼界视野,不断丰富研究课题和内容,注重基础理论建设。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应该避免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偏激性,要注重男性和女性文化的同等重要性,共同建设基于两性平等的文化理念,才能体现人性的平等和美好。
五、结语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的发展逐步摒弃了男性文化或女性文化的偏激,开始具备了审视自身局限性以及偏激性的辨别力。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开始注重本土文化和国情,这将有利于发挥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最终价值归宿,有利于关怀女性、男性,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实现人性的平等和美好。
参考文献:
[1]王雪盼.21世纪视野中的中国女性主义[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2]石彤喆,邵娟.女性主义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1(06)
[3]宋声泉.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学风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