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一、释“中国”

1“中”飘扬的旗帜,又引义为空间上的中央。“国”原指城邑。“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京都)(中国,京师也)

2中国有多种引申,一如诸夏列邦,二如国境之内,三如中等之国,四如中央之国。

3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谓“文物之国”。

4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元朝。

二、释“中华民族”

1从时序划分,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2其核心单字“族”,原义“矢锋”(箭头),引申为众。

3“中华”是“中国”与“华夏”的复合词之简称,较早出现于华夷混融的魏晋南北朝。

4由“民族”和“中华”组成复合词,出于晚清。

51905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其誓词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语,是对朱元璋讨元檄文口号的袭用。

三、释“文化”“文明”

1“文”原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指二物相接。“文”与“化”的配合使用,首见于《易●贲卦》的《象传》

2“文化”构成整词,始于西汉末年经学家刘向的《说苑●指武》。总之,作为整词的“文化”是“文治”与“教化”的合称。

3“文化”获得现代义,是在日本人以此词对译西洋术语的过程中开始的。

4文明: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尤其是对火的利用)引申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5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有三:文字发明与使用,金属工具发明与使用,城市出现。

6文化作为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开端于近代欧洲。7文化的本质内蕴是自然的人化。

8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包括这四种层面的文化是广义文化。精神文化是狭义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1地理环境

2经济土壤。延绵久远的中国文化大体植根于农耕与游牧这样两种经济生活的土壤之中。以年降水量400毫米线为界,中国约略分为湿润的东南和干寒的西北两大区域。西极大漠的万里长城,大体上与这条年降水量400毫米线重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边界线。

3社会结构

宗法制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

第一,政治权力和经济产权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单系世系原则。

第二,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组织――家族长盛不衰。

第三,族权与政权结合

4国际条件

七、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中国文化的特质:人文传统,伦理中心,尊君重民,中㢕协和,延绵坚韧

由于地域、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它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以及东南亚、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八、中国文化史分期

1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2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3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

4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5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6东西文化交汇至现代转型期:明末至今

7中国文化史上发生过三次转折: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之际、唐宋之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旧转换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中国人的起源

1从体质人类学考察,世界上的人类分为黄种人(蒙古人种)、白种人(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尼格罗人种)三大类别。

2“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区分,主要是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3在距今12000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不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除此之外,农业、奍畜业和陶器制作也都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4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二、原始农业与畜牧业

1北京人洞穴内灰烬厚达6米,表明至少在50万年之前,华人先祖已经熟练地用火与贮火。

2小麦、粟子(小米)、水稻、大豆、茶、柑橘、梨、李、梅、荔枝、龙眼等作物都被公认为原产于中国。

3传说中的尧、舜、禹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

三、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1包括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几大类。

2东方尚鸟尚凤,东南尚蛇、中原尚龙、西南尚虎

3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这便是巫术。

四、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1中原大地上生活着三个主要的部落族团:一是华夏集团(又称河落集团)主要活动在华夏中游的中原地区,以北部的黄帝和南部的炎帝为首;二是东夷集团(又称海岱集团)主要活动在黄河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以蚩尤为首,另有少昊氏、高阳氏、有虞氏等;三是苗蛮集团(江汉集团),主要活动在南方长江、汉水流域甚至更远的地区,以祝融为首。

2按照儒家的说法,尧、舜、禹三代是“大道之行”的“大同”时期。

3大禹传子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

第二章青铜时代

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青铜器在中国的使用,约相当于从夏代至春秋战国之交,经历了约1500年,习惯上将这一时段称为中国的“青铜时代”。

一、文明的初现

20世纪末完成的“夏商断代工程”的目的是揭示夏商周的精确年代。该工程19 96年启动。

二、青铜器及三代的物质文明

青铜器主要有以下几类:

饪食器:如鼎(出土青铜器型制最大的司母戊大方鼎为青铜礼器的代表)

酒器和水器:如爵、尊、缶等

兵器:如戈、矛、剑、盾、胄等

生产工具:如耒、耜等

乐器:如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青铜编钟65件,为世界乐器史上的奇观。

三、文字的早期形态

1中国古来即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2目前所见中国正式的古文字,最初发现于商代

3今日所见到的商朝文化最多的是甲骨文,因刻于龟甲、兽骨上,故称“甲骨文”;因其内容为卜问记录,故又称“甲骨卜辞”。大致分为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等四部分。

4古代称铜为金,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即称“金文”,或称“吉金文字”。四、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1商人也频繁祭祀祖先神,形成“周祭制度”,周人实行的是所谓“昭穆之制”。2天命观:一是对“德”的强调,二是对“民”即“人”的重视。

五、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

1与宗法制相关连的是封建制,这里的“封建”是“封土建国”的简称,指帝王按照宗法的等级秩序分封诸侯。

2周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古代婚礼属于此类)等。

3所有的贵族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人生修养。

第三章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中国历史上的“元典时代”,大约相当于东周及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