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一、【引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一位踌躇满志的音乐家,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听力急剧下降。
然而在不幸面前,他没有屈服,没有放弃心爱的音乐。
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创作了一曲曲经典名作。
他就是贝多芬,一个真正的战胜命运的伟大的人。
二、【揭示目标】1、掌握生词。
2、学习并运用外貌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预习检测】(1)贝多芬,德国________家、_________家,有欧洲“________”之称。
以《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交响乐最为出名,小提琴、钢琴协奏曲成绩斐然。
一生饱受耳疾折磨。
耳疾起于二十八岁,五十岁时全聋,众多登峰造极之作均是这期间的作品。
一生坎坷:童年凄苦,盛年患病,晚年失意落魄!没有恋人、没有健康、没有知音、没有家族、没有理解,亦没有财富!世界没有给予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欢乐。
热爱自然,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2)给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注音。
重荷()喧嚣()门槛()深邃()踌躇()女佣()蓬勃()磐石()下颏()喃喃自语()头颅()四、【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中的贝多芬的形象。
并想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是怎样理解的?4、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是怎样理解的?五、【当堂训练】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如何理解?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六、【达标检测】1、“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2、“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什么意思?七、【课堂小结】本文按照访问的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真实地记叙了遭受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在耳聋后的生活状态,刻画出一位喜欢孤独与安静,但又渴望被人们理解与关注的老人,表现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痴迷与投入,不屈于命运的打击而顽强创作的伟大形象。
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1)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受。
(2)通过外貌描写, 把握人物共性特征和精神气质。
(3)培育同学筛选整合信息的力量。
(4)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力量。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同学与传主、作者对话。
(2)让同学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猎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贝多芬的艺术人生,体会音乐家的宏大人格魅力,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1、以写实的技巧刻画人物的外貌,呈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写法。
2、分析概括传主的人生经受和主要事迹,把握评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传主面对生活的苦难所体现出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帮助教学一、音乐导入课文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观赏一段音乐(播放《命运交响曲》)。
请问同学们,这段音乐给人什么样的感受?(铿锵有力、激情昂扬),大家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命运交响曲》)。
这就是德国有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作于1804-1808年,贝多芬曾经指这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说:“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
”面对坎坷的命运,贝多芬发出了他不屈的呼喊。
这就是(打出课题)“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介绍学习目标学习这篇课文,期望同学们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把握肖像描写:相其貌2、概括人生经受:观其行3、增长自我才智:悟其魂三、研读课文1、把握传记中肖像描写的作用,达成目标一。
呈现贝多芬图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看罗曼罗兰是怎样描摹贝多芬?明确: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牢固运动家般的骨骼脸色:土红色额角:隆起而宽广头发:乌黑浓密,处处逆立眼神:燃烧奇异的威力,射出犷野的光愁闷的目光鼻子: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牙床:牢固得厉害嘴巴:细腻而下唇前突脸:奇异的不对称传记中的肖像描写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看看,罗曼罗兰描摹的贝多芬形象有什么特点?明确:“运动家般的骨骼”体现爆发力,头发“逆立”体现生命力,眼神“奇异的威力”“狂野”体现洞察力,牙床体现意志力和忍耐力,这些肖像描写集中体现了贝多芬坚毅的精神和叛逆的艺术家气质。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备课参考教学参考0906 1235《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备课参考教学提示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那种敢于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勇精神。
布置阅读前,可以根据这里提供的有关资料,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传记罗曼·罗兰和译者傅雷的简况,特别是他们写作和翻译《贝多芬传》的意图和感受,帮助学生理解传记的精髓。
比如,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傅雷阅读和翻译这本传记时的心理感受与收获:傅雷在“译者序”中说:“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
”这也许可以作为读这部伟人传的最重要的提示:我们不只是要通过这传记进入迷人的音乐王国,更要体悟和学习传主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大无畏精神!参考资料里提供了《贝多芬传》的原序和译者序,以及传记译者傅雷的简介等材料,可资参考。
学生可能很熟悉贝多芬这个名字,他们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生平事迹会有兴趣。
但这篇传记涉及较多艺术史知识,加上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翻译带有那个时代的书面语特点,现在的中学生读起来可能不是那么顺口,所以教师有必要加以辅导,帮助学生排除这些阅读障碍。
在内容上,这篇传记不但写出传主的事迹,还有很深的哲理思考,比如,对人生意义、对苦难、对命运的思考,等等。
这些,也有必要在阅读之前或者阅读过程中特别提示给学生,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思考与探究要让学生从贝多芬的苦难经历中理解:人生本来就是艰苦的,如果你不甘于平庸,如果你要使自己的一生真正有意义,有价值,那就难免在艰难中磋跌,就要有坚忍奋斗的大勇精神。
“思考与探究”中的第一题,就有意朝这方面引导。
这道题让学生围绕传记结尾说贝多芬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这句话,探讨其中的多层含义。
为了让学生的讨论能够密切结合传记材料,还特地从传记中摘录了六个富于哲理的句子,都围绕“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这个命题。
可以这样理解:贝多芬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但他并没有被苦难压倒,而是以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从事于讴歌欢乐,始终追求着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
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传主一生的重要事件。
②准确把握作者对传主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①概括传主人生中面临的苦难。
② 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以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③尝试写作简单的评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传主面对困难不屈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大无畏精神。
②感悟传主高尚的人格魅力。
③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向着理想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传主人生中面临的苦难。
2.学会分析传主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学习传主面对困难不屈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大无畏精神。
2.感悟传主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上课前老师想先进行一个民意调查,“请问爱好音乐的同学,你们崇拜的音乐界的名人是谁?”(学生答复一些)大家说得贝多芬、巴赫、莫扎特,还有我国的聂耳、冼星海都是音乐界的巨擘、翘楚,在纸醉金迷、物质崇拜的今天,还有这么多同学保持清醒头脑,追求高尚的精神节操,老师因为你们而骄傲!音乐陶冶人的情操,纯洁人的心灵,伟大人的灵魂。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乐坛泰斗贝多芬,了解他人生中面临的苦难,学习他面对困难不屈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大无畏精神,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活动2:教学过程〔一〕感知文本首先检查一下大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快速反应,答复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1、本文属于传记题材的。
2、作者写作《贝多芬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3、贝多芬的一生遭遇了哪些苦难?4、贝多芬是如何面对苦难的?5、贝多芬抗争苦难命运的具体外化表现是什么?6、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竭力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答复,老师评判。
)〔二〕分析文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命运的坎坷阻抑不了他生命的绽放,压制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他用生命讴歌欢乐。
人们喜爱他创作的音乐艺术,社会却对他冷眼以待。
高中音乐贝多芬教案教学目标1.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2. 了解贝多芬的简单生平,认识维也纳古典主义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
教学重点聆听《第九交响曲》和《热情》,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致爱丽丝》《欢乐颂》同学们听过这两首乐曲吗?知道乐曲的作者是谁吗?这两首乐曲的作者是一位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是一位性情古怪,身患耳疾,但最终用意志战胜命运的音乐家,并且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音乐大师。
被人们誉为“乐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贝多芬的强大的意志品格及其作品所散发的精神之光。
二.新课教学以《致爱丽丝》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出示贝多芬图片。
1.介绍贝多芬:贝多芬出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2.相关音乐知识介绍——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简称为“古典乐派”。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这个重要的音乐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作品欣赏。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1.作品简介《第九交响曲》完成于1823,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是贝多芬在完全失聪后完成的作品。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讲义一、引言提起贝多芬,人们往往会想到他那激昂澎湃的音乐,以及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
他是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用音符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伟大。
二、贝多芬的生平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
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成为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
然而,贝多芬的童年却并非充满欢乐与温馨。
父亲的严厉管教和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童年显得颇为艰辛。
尽管如此,贝多芬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年轻时,他来到维也纳,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成为了他音乐事业的新起点。
三、命运的挫折正当贝多芬满怀信心地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时,命运却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他开始逐渐失去听力,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
起初,他试图隐瞒自己的病情,但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他的听力越来越差。
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贝多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他曾一度想到过自杀,觉得自己的音乐生涯就此终结。
但强烈的意志和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最终选择了勇敢面对。
四、音乐创作的高峰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力量和对生命的热爱。
《命运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他与命运的搏斗。
开头那著名的“命运敲门”的动机,强烈而有力,象征着命运的无情挑战。
而乐曲中充满希望和勇气的旋律,则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英雄交响曲》也是他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充满了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对于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
五、贝多芬的性格特点贝多芬性格倔强、坚毅,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
他不向权贵低头,坚持自己的音乐理念和创作风格。
他对待艺术极其认真和严谨,对每一个音符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六、对后世的影响贝多芬的音乐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音乐巨人贝多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埋怨和仇恨,你需要微笑和感恩。
贝多芬在内心孤独、遭受苦难的双重压力下,仍然保持善良可爱、坦荡真诚的本性;虽然生活简单,但是却充满渴望;正是无奈和痛苦,才有了坚忍和刚强。
贝多芬在他的生命长河中不懈地抗争,因为他热爱生活。
让我们记住这样的话:“谁也别想战胜我,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1.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
2.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3.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4.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
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门槛(kǎn) 捏(niē)弄惹(rě)人注目清晰(xī)重荷(hè) 深邃(suì)喃喃(nán) 沉郁(yù) 小心翼翼(yì) 磐(pán)石喧嚣(xuān xiāo)门槛(kǎn)下颏(kē)重荷(hè)踌躇(chóu chú)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⑴校(xiào校规;jiào校订)(2)壳(ké弹壳;qiào地壳)(3)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4)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3.解释下面的词语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
踌躇:犹豫。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惹人注目:引起人们注意。
凝重:庄重。
4.作者链接何为,原名何敬业,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学习理解本课抓住传主一生重要事件进行评述的写作方式。
2.体会作者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以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3.尝试写作简单的评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
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2.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教学设想一、课前预习: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或者教师提供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学生整理资料,讲述以下内容(学生可以互为补充)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4)贝多芬的作品(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6)《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7)找出贝多芬肖像描写部分,理解作者评述。
2.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浓重的英雄氛围。
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语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鲁迅、毛泽东的传记,体会到诗人以诗言志,小说家用故事表达对人生社会的体验,领袖则以睿智的哲思、对旧制度的批判启迪人们奋然前行,而音乐家则通过音乐作品诠释人生,阐释对命运的思考。
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片段。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创作的一首乐曲吗?这首乐曲的名称是什么?它究竟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的精神? 二、讲解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的画像,这就是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创作于1804-1808(中间曾中断,创作了第四交响曲),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这是一部充满活力,又“热望未来”的作品,全曲分四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其中的格言主题,就是“命运的敲门”,命运与凶兆始终在激烈地搏斗。
《扼住命运的咽喉》导学案本课话题——挑战逆境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自小患小儿麻痹症的李国军是一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国军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文章。
李国军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经过学习和实践,李国军的食用菌研究和栽培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李国军的食用菌研究所和农牧技术示范场拥有办公、生产用房12间,食用菌栽培研究室7间,固定资产由原来的3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万元,并创建了自己的品牌。
李国军成功后没有忘记乡邻对他的帮助,在进行研发的同时,李国军把重点放在了技术培训上。
从第一期食用菌技术培训班以来,有近2万人通过函授和现场培训学习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其中残疾人就有2000多人。
由于贡献突出,李国军先后获得“沁阳市十大青年”“焦作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自强模范”“河南省残疾人致富状元”“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等一系列荣誉。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
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的险,值得。
——杨澜2.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巴顿3.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
——海伦·凯勒4.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雨果5.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
——拉伯雷6.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
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卡耐基[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臃( )肿 震慑( ) 酗( )酒坂( )坡 慵( )懒 雾岚( )废圮( ) 睥( )睨( ) 譬( )如谐谑( ) 忏( )悔 凄恻( )颠蹶( ) 颓( )唐【答案】 yōnɡ shè xù bǎn yōnɡ lán pǐ pì nì pì xuè chàn cèjué tuí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撒⎩⎪⎨⎪⎧撒气播撒(2)行⎩⎪⎨⎪⎧银行行头树行子【答案】 (1)sā sǎ (2)hánɡ xínɡ hànɡ2.语境辨析法(3)胶水不粘( )了,书页粘( )不紧。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学习理解本课抓住传主一生重要事件进行评述的写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秀出风采(10分钟识记落实)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思想家,人道主义者。
被认为是法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
他出身一个中产家庭,从小身体虚弱,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接受良好的教育。
189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从事文艺创作。
他极其擅长写人物传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同时发表了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1915年,为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
曾留学法国,学习文艺理论及艺术史。
他翻译的罗曼·罗兰和巴尔扎克作品都是翻译史上的经典之作。
主要译有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即《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和《弥盖朗琪罗传》)和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夏培尔上校》,以及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等。
另外,他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傅雷家书》,也是流传甚广、影响极大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
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也随即上吊自杀。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章;了解贝多芬的生活经历..2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及其根源..3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2、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传主、作者对话..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贝多芬的精神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教学重点1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及其根源..2学习贝多芬面对苦难时的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贝多芬面对生活的苦难所体现出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教益..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想1、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述以下内容;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4贝多芬的作品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6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2、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浓重的英雄氛围..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题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播放命运交响曲德国着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它作于1804-1808年;表现了贝多芬与不幸的命运顽强搏斗的精神;面对非同寻常的噩运;贝多芬发出了不屈的呼喊——这就是——“扼住命运的咽喉”..二、文体及作者1、作者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法国作家、思想家;人道主义者;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他出身一个中产家庭;从小身体虚弱;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接受良好的教育..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从事文艺创作..罗曼罗兰极其擅长写人物传记;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着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2、译者傅雷傅雷1908.4.7—文学翻译家..上海市南人..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也随即上吊自杀..三、文体设题方式接轨高考及学法点拨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人物传记文阅读是近年高考实用类文体阅读中的一种文学样式;考试题型往往如下: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句子的含意..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针对这些题型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学法点拨:1、阅读全文;概括人物事迹..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四、梳理文章内容在快速浏览课文的前提下;完成以下要求:1、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2、给这些段落划分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几大部分..3、概括人物事迹即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苦难..问题点拨:1、文章具体写了贝多芬哪些重要的人生经历梳理传主经历全文共70小节;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五部分:①1—4 1770年—1788年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②5—24 1789年—1809年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③25—33 1810年—1815年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④34—66 1816年—1827年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⑤67—70 作者的诗意化评价..2、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呢学生看书概括①贫穷的出生..P69第2段②艰苦的童年..P69第3段③失聪的双耳..P71第8段;P78第37段④破灭的爱情..P72第13段;P75第22段⑤重病的身体..P72第13段⑥无情的侄子..P80第46—52段五、探讨主题人物品质特征的概括1、面对苦难贝多芬采取什么态度明确:①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②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2、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双耳失聪的痛苦、失去爱情的忧伤、重病缠身的折腾;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在这悲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呢明确:创作音乐..3、他都创作了哪些音乐呢在文章中找明确:月光曲、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4、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对;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要一生歌唱欢乐..P80第53、54段..这是他毕生的计划..5、那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明确:传记在结尾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学生读最后两段6、怎样理解这句话明确:就是说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域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其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7、了解了贝多芬的事迹之后;在你们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明确:是一个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具有大无畏勇敢精神的伟大音乐家..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六、教师小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第二课时一、导课罗曼·罗兰说“要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他是怎样让我们呼吸到贝多芬身上那种英雄的气息的明确: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作者评议三方面来塑造贝多芬的英雄形象的..二、分析人物性格1、品味肖像描写;分析人物性格①P68全文第一段:几乎全段都是肖像描写;有直接描写;也有转述式描写段中有“”处..这一段;可以说独立成段;统领全文;详细刻画了贝多芬外貌的总特点:健康、结实、有威力;这也是他战胜悲苦的资本..从骨骼运动家般、脸色土红到黄黄、额角隆起而宽广、头发浓密而逆立、眼神威力而有野光、鼻子短又方、嘴巴细腻而下巴前突、牙床结实得厉害几个方面直接刻画了他的肖像..后面又转述了莫希尔斯、雷斯太勃、勃罗姆.洪.勃隆、于里于斯.裴奈狄脱对他肖像的描述..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转述;作者力图要表现贝多芬不向悲苦命运低头的那种精神气质;这是他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源泉..②P70最后一段:“寻张严峻的脸;活现出波那帕脱充满着野心的火焰..”“瘦削的;笔直的;高领使他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这是对丹霍塞替他画的肖像的转述性描写..抓住贝多芬鄙视艰难坎坷、充满生活和艺术创作自信的精神气质..③P75第二段中间:“在曼勒替他画的肖像上;我们也可看到一种浪漫底克的风雅;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情..”“但在他的眼睛深处;……我们仍可感到那股可怕的力量;任性的脾气;突发的愤怒..”这还是对别人给他所作画像的转述;抓住他对艺术的美好憧憬、对悲苦现实丝毫也不妥协的精神气质④P77最后一句“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这是对一副木刻作品中贝多芬肖像的转述;抓住了他对现实、对苦恼的愤怒;对创作音乐、讴歌欢乐的自信这样的精神品质..总之;人物肖像描写是传记作品或记人的记叙文中刻画人物的一种常见手法..肖像描写要紧扣文章中心思想;抓住人物特点;不可多写与主题无关的肖像2、品味语言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举例分析3、作者的评论;分析人物性格作者在记叙贝多芬的这些事迹时;有没有插入一些自己的评论呢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这些评论的段落;并品味其在文中的作用P71:最后一段至72页第一段完P73:最后一段至74页第一段完P75:第二、三段P77:最后一段至78页第一段完P81:最后一段至82页第一段完P83:最后一段至84页全文完①第4段;作者对贝多芬的童年作出点评:童年不仅给贝多芬带来了凄凉惨淡的记忆;也给他带来温柔美丽的梦境..在这里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写贝多芬的故乡的美丽呢明确:大自然滋养了贝多芬细腻温柔的情感;在不幸的生活中;他从自然的美丽中得到了安慰;他终生对大自然充满挚爱的情感;尤其他美丽的故乡;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都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所以说童年生活对他的性格形成与创作风格有重要影响;同样的;法国大革命的自由精神;对他的精神面貌和作曲风格有重要影响;耳聋、失恋等挫折对他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创作有重要影响..②第11段..这是作者对贝多芬在耳聋的愁苦下所作作品的评议..作者重点指出“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带忧郁情绪”之后;打动大家的那段话是罗曼对贝多芬深刻的理解、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诠释;饱含着他对贝多芬的深沉的感情..大家一起读一下..同样的第12段;也是一个评议的段落;作者对贝多芬的爱情观表明了他的褒贬立场;蕴涵了他的浓郁情感..大家读;然后请同学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③试将“83页最后一段至84页全文完”有评论细加分析..这些评论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就是说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空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很明显;这样的结尾深化了全文的主题思想;深刻揭示了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意义..三、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培养理解文中呼应主旨句的一些关键句子含义的能力1、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联系本文主旨;可怜的人应指像贝多芬那样遭遇很多坎坷和不幸的人;而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丰富的、充满欢乐的音乐作品;他要使那些和自己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从中感受到欢乐;获得精神的力量和勇气;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2、无疑的;要使心灵惯于愁苦也得相当的时间..它是那样的需要欢乐;当它实际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当“现在”太残酷时;它就在“过去”生活..往昔美妙的岁月;一下子是消灭不了的;它们不复存在时;光芒还会悠久地照耀..——这个句子真实揭示了贝多芬怎样从遭遇不幸的愁苦中逐渐摆脱出来的心路历程..不幸的人生更需要欢乐来滋润;然而欢乐不是自己就跑到你面前的;贝多芬没有等待和依赖;而是自己去寻找欢乐..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表现了贝多芬要和不幸的命运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以及他并没因自己遭遇不幸而对人生失去信心;反而对它充满美好希望..4、贝多芬渴望幸福;不肯相信他无可救药的灾难;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表现了他对幸福的强烈追求愿望是他战胜灾难的信心和良药;揭示了贝多芬战胜疾病、克服困难、追求爱情是他不断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的力量源泉..5、在这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表现了贝多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从不把悲苦放在眼里;而是把讴歌欢乐作为自己毕生的奋斗方向;这也是对他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的最好诠释..6、在此最后几年中所写的音乐;虽然环境恶劣;往往有一副簇新的面目;嘲弄的、睥睨一切的、快乐的..——表现了贝多芬对恶劣环境的鄙视;表明环境越是恶劣;他越是富有斗志;越是追求快乐;所写的音乐作品越是充满意境全新的欢乐;这是一个永远不向悲苦低头的硬汉..四、联想拓展————人物品质的启迪1、除了贝多芬;我们再放眼生活以及电视媒体的报道;还有谁也像贝多芬一样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取得自己的生活;走向自己的人生辉煌大家举例子进行说明..生:外国的——保尔、霍金、海伦凯勒……中国的——邰丽华、杨光、史铁生……2、提炼本文传主生平事迹可以证明的论点1、论点一:家庭出身低并不决定不能成就精彩人生..本文论据:贝多芬出身低微;母亲是女仆;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歌手..他贫穷的出生和艰苦不幸的童年并没影响他成长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课外补充论据:凿璧偷光的匡衡匡衡;西汉的着名学者匡衡;出身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着名的学者..2、论点二:身体的残疾并不能阻碍人到达成功的彼岸..本文论据:贝多芬于1796至1800年;遭遇耳聋的酷刑;他才26—30岁;但他并没有失去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他的绝大多数名曲却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课外补充论据:盲人歌手杨光来自中国哈尔滨的一位男孩;他8个月就因为病而双目失明;在他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影像记忆;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可以说生活对杨光是不公平的;但他没有被打倒..多年来他一直用音乐诠释自己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他成功了;他是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并上了2008年的春晚节目..3、、论点三:不幸或逆境更能激励人成才或成功..本文论据:纵观贝多芬的一生;那就是“不幸”的代名词;但逆境并没让他沉沦;丧失斗志;反而成就了他伟大的音乐人生..课外补充论据:司马迁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4、论点四:青年人不要被失恋击倒而一事无成..本文论据:贝多芬遭受了被爱情遗弃的不幸;此时的他正当盛年..但他在音乐事业上并没有沉沦;反而创作出第七交响乐和第八交响乐这样的名曲..课外补充论据:居里夫人——生活和科学在召唤她..居里夫人年青时第一次爱上的是当家庭教师的那家主人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由于对方父母反对;漂亮英俊的卡西密尔向她宣布断交..失恋的痛苦象反作用力一样;推着她以发狂般的勇气去奋斗..生活和科学在召唤;她终于跳出了失恋的深渊;踏上了科学大道并觅到了知音..五、怎样写好评传1、传记特点一:这是一部“思想的传记”;作者目标不是细致地记录传主的人生履历;而是描绘他的灵魂成长轨迹..因此本文选取的都是侧重于表现传主思想感情发展变化方面的材料..板书叙:精选材料;表现传主感情的发展变化2、传记特点二:作者对传主的评说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全文笼罩着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板书评:饱含感情;展现传主的精神风貌..六、总结全文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但失败不一定是坏事;无失败就无所谓成功;人们正是从多次失败中总结经验;不屈不挠;继续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半丁说过:“苦难就是财富;因为苦难;我的人生才更精彩..”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大凡最终成就事业的人都是从这所大学中锻炼出来的;如果你不甘心平庸;如果你要使自己的一生真正有意义、有价值;那么;当生活的厄运降临到头上时;要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大声歌唱感激伟大的传记作家罗曼·罗兰通过这篇优秀的评传;把一个伟大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相信通过学习我们对贝多芬已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贝多芬的心里;音乐艺术就是他的全部;在他的遗嘱中;他说:“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他又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下面我们再次听着命运这首曲子来结束今天的学习..七、布置作业就贝多芬对你感动最深的一点写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音乐成就以及他面对命运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思考和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从贝多芬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树立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生态度。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积累1、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音乐创作历程等。
2、阅读关于贝多芬的传记或相关文章,整理出贝多芬一生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和他的应对方式。
(二)音乐欣赏1、聆听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欢乐颂》等。
2、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文本分析1、阅读有关贝多芬的文学作品,如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特点的。
2、选取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赏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主题探讨1、以“贝多芬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主题,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
2、思考贝多芬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写作训练1、写一篇关于贝多芬的人物传记,要求内容详实、语言生动,能够展现贝多芬的精神品质。
2、以“命运与抗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结合贝多芬的经历阐述自己对命运和抗争的理解。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整理贝多芬的生平资料和阅读笔记。
(2)完成文本分析和写作任务。
2、口头作业(1)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2)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欣赏的贝多芬作品。
3、实践作业(1)尝试演奏一段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2)根据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四、作业时间安排1、第一周(1)布置作业,明确要求和任务。
(2)学生开始查阅资料,进行知识积累。
2、第二周(1)学生继续收集资料,聆听音乐作品。
(2)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贝多芬的初步认识。
3、第三周(1)进行文本分析,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导学案1、作者用很多词语来形容贝多芬,“高傲,举止粗野,态度抑郁……但是在这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唯有几个亲密的朋友知道。
”你如何看待贝多芬的矛盾性格?2、探究本文的主旨3、课文的标题为《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命运实在坎坷,归纳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4、请概括贝多芬的童年生活。
5、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写贝多芬故乡的美丽?(二)阅读课文81~84页,从“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完成6—11题。
6、文章第一段说“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这里的“巨人”和“巨著”分别指什么?(1)“巨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巨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祭乐》和《第九交响乐》的第一次演奏会境况如何?此后贝多芬的生活有无改观,为什么?8、“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
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1827年3月16日)”,艺术家走完了他的人生。
文中“大风雨”“大风雪”“一声响雷”“陌生的手”的描写有什么作用?9、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最英勇的力”表现在哪里?10、什么说“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请简要分析。
11、仿照“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运用其中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观赏早晨阳光下的一尊雕塑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贝多芬百年祭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
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地,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汉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许为灵魂比巴赫的还伟大呢?但是说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那可没有一点问题。
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意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的作品里都找不到的。
毛头小伙子们现在一提起切分音就认为它好像是一种使音乐节奏成为最强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听过的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像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最后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命地跳下去,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溶化在缠绵悱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的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
这样奔腾澎湃,这种有意的散乱无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
他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
他不认任何人为师,他同行里的先辈莫扎特从小起就是梳洗干净,穿着华丽,在王公贵族面前举止大方的。
莫扎特小时候曾为了彭巴杜夫人发脾气说:“这个女人是谁,也不来亲亲我,连皇后都亲我呢。
”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莫扎特天性文雅,与当时的传统和社会很合拍,但也有灵魂的孤独。
莫扎特和格鲁克之文雅就犹如路易十四宫廷之文雅。
海顿之文雅就犹如他同时的最有教养的乡绅之文雅。
和他们比起来,从社会地位上说贝多芬就是个不羁的艺术家,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
海顿从不知道什么是嫉妒,曾称呼比他年轻的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可他就是吃不消贝多芬。
像贝多芬同时的人一样,虽然他们可以懂得格鲁克、海顿和莫扎特,但从贝多芬那里得到的不但是一种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的音乐,而且有时候简直是听不出是音乐的由管弦乐器发出来的杂乱音响。
要解释这也不难。
十八世纪的音乐都是舞蹈音乐。
舞蹈是由动作起来令人愉快的步子组成的对称样式,舞蹈音乐是不跳舞也听起来令人愉快的由声音组成的对称的样式。
因此这些乐式虽然起初不过是像棋盘那样简单,但被展开了,复杂化了,用和声丰富起来了,最后变得类似波斯地毯,而设计像波斯地毯那种乐式的作曲家也就不再期望人们跟着这种音乐跳舞了。
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
你能去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张波斯地毯或者听一曲巴赫的序曲,但乐趣只止于此;可是你听了《唐璜》前奏曲之后却不可能不发生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使你心里有准备去面对将淹没那种精致但又是魔鬼式的欢乐的一场可怖的末日悲剧。
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时你会觉得那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一样,都是狂欢的音乐:它用响亮的鼓声奏出如醉如狂的旋律,而从头到尾又交织着一开始就有的具有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的乐调,因之更加沁人心脾。
但是贝多芬所做到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
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疯了。
(有删节)12、文章开头说贝多芬是“反抗性的化身”,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的化身”的具体事件有哪些?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独特的视角切入?(4分)13、文章刻画人物除了直接描写人物外,还调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简要分析。
(4分)14、写贝多芬不能离开他的音乐,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句子(举出一例即可),谈谈你的理解。
(6分)15、紧接上节课内容,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
(2)、无疑的,要使心灵惯于愁苦也得相当的时间。
它是那样的需要欢乐,当它实际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
当“现在”太残酷时,它就在“过去”生活。
往昔美妙的岁月,一下子是消灭不了的;它们不复存在时,光芒还会悠久地照耀。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4)、贝多芬渴望幸福;不肯相信他无可救药的灾难;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5)、在这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6)、在此最后几年中所写的音乐,虽然环境恶劣,往往有一副簇新的面目,嘲弄的、睥睨一切的、快乐的。
16、本文还有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法值得同学们借鉴和学习,那就是本文的肖像描写:课文几次写到贝多芬的肖像,无论是直接的描写,还是转述画像,都很有特色,传神地刻画出贝多芬的精神气质。
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描写,认真加以体会它们在表现贝多芬的精神气质方面有何具体作用?1、P68全文第一段:几乎全段都是肖像描写,有直接描写,也有转述式描写(段中有“”处)。
这一段,可以说独立成段,统领全文,详细刻画了贝多芬外貌的总特点:健康、结实、有威力,这也是他战胜悲苦的资本。
从骨骼(运动家般)、脸色(土红到黄黄)、额角(隆起而宽广)、头发(浓密而逆立)、眼神(威力而有野光)、鼻子(短又方)、嘴巴(细腻而下巴前突)、牙床(结实得厉害)几个方面直接刻画了他的肖像。
后面又转述了莫希尔斯、雷斯太勃、勃罗姆.洪.勃隆、于里于斯.裴奈狄脱对他肖像的描述。
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转述,作者力图要表现贝多芬不向悲苦命运低头的那种精神气质,这是他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源泉。
2、P70最后一段:“寻张严峻的脸,活现出波那帕脱充满着野心的火焰。
”“瘦削的,笔直的,高领使他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
”这是对丹霍塞替他画的肖像的转述性描写。
抓住贝多芬鄙视艰难坎坷、充满生活和艺术创作自信的精神气质。
3、P75第二段中间:“在曼勒替他画的肖像上,我们也可看到一种浪漫底克的风雅,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情。
”“但在他的眼睛深处,……我们仍可感到那股可怕的力量,任性的脾气,突发的愤怒。
”这还是对别人给他所作画像的转述,抓住他对艺术的美好憧憬、对悲苦现实丝毫也不妥协的精神气质。
4、P77最后一句“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
这是对一副木刻作品中贝多芬肖像的转述,抓住了他对现实、对苦恼的愤怒,对创作音乐、讴歌欢乐的自信这样的精神品质。
总之,人物肖像描写是传记作品或记人的记叙文中刻画人物的一种常见手法。
肖像描写要紧扣文章中心思想,抓住人物特点,不可多写与主题无关的肖像。
17、提炼本文传主生平事迹可以证明的论点:参考答案:1、提示:贝多芬在世时常被指为愤世嫉俗,脾气暴躁。
可是,有谁想过30多岁耳朵出现毛病,作为一个天才横溢的音乐家,这是何其残酷的命运?为了掩饰耳疾,听不见也要装作听见,而且也很忌讳别人谈论耳朵的事。
人们只知道他脾气暴躁,极难相处,但又有谁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恐惧?贝多芬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端看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若非有一颗热爱世人的心及高尚的情操,又何能作出如此天籁?贝多芬是第一个获得自由的艺术家,他曾说:“要尽量做个正直的人,让爱自由尤其高于一切,即使面对一位君主,也绝不出卖真理!”也就是有了这种自由,贝多芬的作品才能脱离实用的曲式,而依凭内心深处涌现的灵感自由创作,使得每一首作品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洋溢着撼动人心的热与力。
他的作曲技巧是可以分析的,但作品中蕴藏的力量却是无法言传,只有不断的聆听,才能体悟贝多芬的启示:向命运挑战,永不妥协。
2、本文犹如贝多芬的交响曲一样,激昂而悲壮,是一曲生命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