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五课考点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38
(其中红色字体标注表示有很大的几率成为简答题知识点)1.世界观的概念2.哲学与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5.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哪两方面7.唯物主义的三大类别及其突出特点8.唯心主义的两大类别及其特点9.哲学的“两个对子”10.哲学的基本阵营11.物质的概念12.物质的唯一特性13.创造人和人类社会的条件14.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15.运动的概念16.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7.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概念18.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的结果19.只承认运动而否定静止的结果20.规律的概念21.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及其方法论22.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本质)23.意识的能动反作用的体现2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5.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 6措施: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解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头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注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等主客观的因素,人们的意识会存在差异。
(5)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人脑仅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工厂”。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 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生活与哲学》常用知识点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四五六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唯物论)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秒(意识)J探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材料②意识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材料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看材料酌情添加>)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材料关键词整理PS物质决定意识的关键词: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岀发,立足于……基础,提岀……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
PS意识能动作用关键词:在……理论、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PS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等)探2、规律的知识(人与规律的关系或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材料④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材料探3、自然界是客观的(即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高二哲学第五课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学科,它探讨的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人类的存在意义、知识的来源、道德的标准等等。
在高二哲学的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知识的分类和特征1. 知识分为直观知识和科学知识两类。
直观知识是通过感觉直接获取的,而科学知识是通过思维加工和验证得出的。
2. 知识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合理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它不仅需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还要经过认识主体的思维加工和验证。
二、真理和真理标准1. 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内容,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标准有四种:经验标准、逻辑标准、实践标准和社会标准。
这些标准用于评价和判断思维是否符合真理。
三、认识的来源和发展1.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感知和认识。
它是我们对事物特征和存在状态的初步把握。
2.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对事物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和理解。
3. 认识的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从不完全到完全、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四、认识的能动性和主体性1. 认识的能动性指的是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对客观事物进行积极主动的活动。
它包括感知、思维、判断、推理等过程。
2. 认识的主体性指的是每个人主观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力和特点。
每个人在认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认识体系,它认为一切认识都是辩证的、综合的和相对的。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认识活动的关键环节。
总结起来,高二哲学第五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知识的分类和特征、真理和真理标准、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认识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哲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水平。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1.《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篇1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考试大纲对本专题的考点要求: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五、把握思维的奥妙六、求索真理的历程1. 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① 意识的起源② 意识的生理基础③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①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②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①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① 实践的概念② 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① 真理的客观性② 真理的具体性③ 真理的条件性④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① 认识的反复性② 认识的无限性重要知识点分析: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只有完整地理解它,才能正确理解其他地哲学概念和哲学原理。
3、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 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征。
《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求索真理的历程)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具有指导作用和调节控制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总结: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①世界是物质的,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总复习新人教版1.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4.什么是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1.不能认为有人脑就自然会产生意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
但是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
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2.不能认为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不是说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人们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时,总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从客观方面讲,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认识的正确性;从主观方面讲,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还受到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等因素的制约。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意识观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体系构建】【考点展示】 1. 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4.物质决定意识 5.意识的能动作用6.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及表现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梳理】◆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从上述三方面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动创造 而且而且能动创造 而且。
它不仅能够动创造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而而且能够创造而推测创造而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该作用是指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