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最值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86.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数学100道经典最值题1.如图1所示,在Rt △ABC 中,∠A =30°,AB =4,D 为边AB 的中点,P 为边AC 上的动点,则PB+PD 的最小值为( )B. C. D.2.如图2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动点P 满足13PAB ABCD S S =矩形 ,则点P 到AB 两点距离之和PA+PB 的最小值为 。
3.如图3所示,在矩形ABCD 中,AD =3,点E 为边AB 上一点,AE =1,平面内动点P 满足13PAB ABCD SS =矩形,则|DP -EP|的最大值为 。
4.已知y ,则y 的最小值为 。
5.已知y =,则y 的最大值为 。
6.如图4所示,在等腰Rt △ABC 中,∠BAC =90°,AB =AC ,BC =,D 是边AB 上一动点,连接CD ,以AD 为直径的圆交CD 于点E ,则线段BE 长度的最小值为 。
7.如图5所示,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点E 是边AB 上一动点,连接CE ,过点B 作BG ⊥CE 于点G ,点P 时边AB 上另一动点,则PD+PG 的最小值为 。
8.如图6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2,AD =3,点E 、F 分别为边AD 、DC 上的点,且EF =2,点G 为EF 的中点,点P 为边BC 上一动点,则PA+PG 的最小值为 。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B(a,2),C(0,m),D(n,0),且m2+n2=4,若点E为CD 的中点,则AB+BE的最小值为。
A.3B.4C.5D.2510.如图7所示,AB=3,AC=2,以BC为边向上构造等边三角形BCD,则AD的取值范围为。
11.如图8所示,AB=3,AC=2,以BC为腰(点B为直角顶点)向上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BCD,则AD的取值范围为。
12.如图9所示,AB=4,AC=2,以BC为底边向上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BCD,则AD的取值范围为。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有六种模型,包括将军饮马模型、一箭穿心模型、费马点模型、阿氏圆模型、胡不归模型和瓜豆原理模型。
1. 将军饮马模型:当两定点A、B在直线l同侧时,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
可以理解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作的点。
2. 一箭穿心模型:在直线l上找M、N两点(M在左),使得AM+MN+NB最小,且MN=d。
将点A向右平移d个单位到A′,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 于点N,将点N向左平移d个单位到M,点M、N即为所求。
3. 费马点模型:在三角形ABC中,若D、E分别是AB、AC 上的点,则D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费马点处,此时三角形周长最小。
4. 阿氏圆模型:以给定点A为圆心,给定距离r为半径画圆,与已知直线l相交于两点B、C,连接两点B、C并延长交于D。
则D点的轨迹是以A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这个圆被称为阿氏圆。
5. 胡不归模型: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AC=b,BC=a,AD为BC边上的高。
若点P在BC边上,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DP垂直于BC边?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 瓜豆原理模型:在一条直线上有若干个点,每个点都有一个到直线的距离,问如何选择若干个点使得这些点到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瓜豆原理告诉我们,选择任意两个相邻的点并连接它们与直线的交点,然后选择第三个点与前两个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即可。
以上是初中数学最值问题的六种模型,希望对解决这类问题有所帮助。
初中几何最值问题类型
初中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类型有以下几种:
1.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求某个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或最小周长,如矩形、三角形等。
求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即顶点的坐标。
2.极值问题:
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
求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求二次函数的最
值等。
3.最优化问题:
求物体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路径问题,如两点之间的最短
路径、最快速度等。
4.最长边最短边问题:
求三角形的最长边或最短边,如用三根木棍构成三角形,求
最长边的长度。
5.相等问题:
求两个几何形状中的某个参数,使得它们的某个关系成立,
如求两个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角度等。
这些问题类型都需要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运用相关的几何定理
来解决。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和定理,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最值问题。
通
过多做练习和思考,培养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集●平面几何中的最⋯⋯⋯⋯⋯⋯⋯01●几何的定与最⋯⋯⋯⋯⋯⋯⋯⋯⋯07●最短路⋯⋯⋯⋯⋯⋯⋯⋯⋯⋯⋯14● 称⋯⋯⋯⋯⋯⋯⋯⋯⋯⋯⋯⋯⋯18●巧作“ 称点”妙解最⋯⋯⋯⋯⋯22●数学最的常用解法⋯⋯⋯⋯⋯⋯⋯26●求最⋯⋯⋯⋯⋯⋯⋯⋯⋯⋯⋯⋯29●有理数的一多解⋯⋯⋯⋯⋯⋯⋯⋯⋯34●4 道典⋯⋯⋯⋯⋯⋯⋯⋯⋯⋯⋯⋯37●平面几何中的最在平面几何中,我常常遇到各种求最大和最小的,有它和不等式系在一起,称最.如果把最和生活中的系起来,可以达到最、最和最高效率.下面介几个例.在平面几何中,当某几何元素在定条件,求某几何量(如段的度、形的面、角的度数)的最大或最小,称最。
最的解决方法通常有两种:(1)用几何性:① 三角形的三关系:两之和大于第三,两之差小于第三;② 两点段最短;③ 直外一点和直上各点的所有段中,垂段最短;④ 定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
⑵运用代数法:① 运用配方法求二次三式的最;②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式。
例 1、A、B 两点在直 l 的同,在直L 上取一点 P,使 PA+PB最小。
分析:在直 L 上任取一点 P’, A P’, BP’,在△ ABP’中 AP’+BP’> AB,如果 AP’+BP’= AB,则 P’必在线段 AB上,而线段AB 与直线 L 无交点,所以这种思路错误。
取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则 AP’= AP,在△ A’BP 中 A’P’+B’P’> A’B, 当 P’移到 A’B与直线 L 的交点处 P 点时A’P’+B’P’= A’B,所以这时 PA+PB最小。
1 已知 AB是半圆的直径,如果这个半圆是一块铁皮, ABDC是内接半圆的梯形,试问怎样剪这个梯形,才能使梯形 ABDC的周长最大 ( 图 3- 91) ?分析本例是求半圆AB的内接梯形的最大周长,可设半圆半径为R.由于 AB∥ CD,必有AC=BD.若设 CD=2y,AC=x,那么只须求梯形 ABDC的半周长 u=x+y+R的最大值即可.解作 DE⊥AB于 E,则2 2 2x =BD=AB·BE=2R· (R-y) =2R -2Ry,所以2 2所以求 u 的最大值,只须求 -x +2Rx+2R最大值即可.2222 2-x +2Rx+2R=3R-(x-R)≤ 3R,上式只有当 x=R时取等号,这时有所以2y=R=x.所以把半圆三等分,便可得到梯形两个顶点 C, D,这时,梯形的底角恰为 60°和 120°.2 . 如图 3-92 是半圆与矩形结合而成的窗户,如果窗户的周长为8 米(m) ,怎样才能得出最大面积,使得窗户透光最好?分析与解设x表示半圆半径,y表示矩形边长AD,则必有2x+2y+π x=8,若窗户的最大面积为S,则把①代入②有即当窗户周长一定时,窗户下部矩形宽恰为半径时,窗户面积最大.3.已知 P 点是半圆上一个动点,试问 P在什么位置时, PA+PB最大 ( 图 3-93) ?分析与解因为 P 点是半圆上的动点,当 P 近于 A 或 B 时,显然 PA+PB渐小,在极限状况 (P 与 A 重合时 ) 等于 AB.因此,猜想 P 在半圆弧中点时, PA+PB取最大值.设P 为半圆弧中点,连 PB,PA,延长 AP到 C,使 PC=PA,连 CB,则 CB是切线.为了证 PA+PB最大,我们在半圆弧上另取一点 P′,连 P′A,P′B,延长 AP′到C′,使P′C′=BP′,连 C′B,CC′,则∠ P′ C′ B=∠P′BC=∠ PCB=45°,所以 A,B,C′, C 四点共圆,所以∠ CC′A=∠CBA=90°,所以在△ ACC′中, AC>AC′,即 PA+PB>P′A+P′B.4如图 3- 94,在直角△ ABC中,AD是斜边上的高, M,N 分别是△ ABD,△ ACD的内心,直证连结 AM, BM,DM,AN, DN,CN.因为在△ ABC中,∠ A=90°, AD⊥BC于 D,所以∠ ABD=∠ DAC,∠ ADB=∠ADC=90°.因为 M,N分别是△ ABD和△ ACD的内心,所以∠1=∠ 2=45°,∠ 3=∠4,所以△ ADN∽△ BDM,又因为∠ MDN=90° =∠ADB,所以△ MDN∽△ BDA,所以∠BAD=∠MND.由于∠ BAD=∠ LCD,所以∠MND=∠LCD,所以 D, C, L, N四点共圆,所以∠ALK=∠NDC=45°.同理,∠ AKL=∠1=45°,所以 AK=AL.因为△AKM≌△ ADM,所以AK=AD=AL.而而从而所以 S △ABC≥S△AKL.5.如图 3-95.已知在正三角形 ABC内( 包括边上 ) 有两点 P,Q.求证: PQ≤ AB.证设过 P,Q的直线与 AB,AC分别交于 P1,Q1,连结 P1C,显然, PQ≤P1Q1.因为∠ AQ1P1+∠ P1 Q1 C=180°,所以∠ AQ1P1和∠ P1Q1 C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若∠ AQ1P1≥90°,则PQ ≤ P1Q1≤AP1≤AB;若∠ P1Q1C≥90°,则PQ ≤ P1Q1≤P1C.同理,∠ AP1C 和∠ BP1C 中也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不妨设∠BP1C≥90°,则P 1C≤BC=AB.对于 P,Q两点的其他位置也可作类似的讨论,因此,PQ≤ AB.6.设△ ABC是边长为 6 的正三角形,过顶点 A 引直线 l ,顶点 B,C到 l 的距离设为 d 1,d2,求 d1+d2的最大值 (1992 年上海初中赛题 ) .解如图 3-96,延长 BA到 B′,使 AB′=AB,连 B′C,则过顶点 A 的直线 l 或者与BC相交,或者与 B′C相交.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1)若 l 与 BC相交于 D,则所以只有当 l ⊥BC时,取等号.(2)若 l ′与 B′C相交于 D′,则所以上式只有 l ′⊥ B′C 时,等号成立.7.如图 3-97.已知直角△ AOB中,直角顶点 O在单位圆心上,斜边与单位圆相切,延长AO, BO分别与单位圆交于 C,D.试求四边形 ABCD面积的最小值.解设⊙ O与 AB相切于 E,有 OE=1,从而即AB≥ 2.当 AO=BO时, AB有最小值 2.从而所以,当 AO=OB时,四边形 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几何的定值与最值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 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 先探求出定值, 再给出证明.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 ( 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 ) 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 2.几何定理 ( 公理 ) 法; 3.数形结合法等.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竞赛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 目标不明确 ) ,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例题就解】【例 1】 如图,已知 AB=10,P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在 AB 的同侧分别以 AP 和 PB 为边作等边△ APC 和等边△ BPD ,则 CD 长度的最小值为 .思路点拨 如图,作 CC ′⊥ AB 于 C ,DD ′⊥ AB 于 D ′,2221DQ ⊥CC ′, CD=DQ+CQ , DQ= AB 一常数,当 CQ 越小, CD 越小,2本例也可设 AP=x ,则 PB=10 x ,从代数角度探求 CD 的最小值.注:从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的研究中易得到启示,常能找到解题突破口,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是指:(1) 中点处、垂直位置关系等;(2) 端点处、临界位置等.【例 2】 如图,圆的半径等于正三角形 ABC 的高,此圆在沿底边 AB 滚动,切点为T ,⌒MTN 为的度数()圆交 AC 、BC 于 M 、N ,则对于所有可能的圆的位置而言, A .从 30°到 60°变动 B .从 60°到 90°变动C .保持 30°不变D .保持 60°不变思路点拨 先考虑当圆心在正三角形的顶点 C 时, 其弧的度数,再证明一般情形,从而作出判断. 注:几何定值与最值问题,一般都是置于动态背景下,动与静是相对的,我们可以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考虑当变 化的元素运动到特定的位置,使图形变化为特殊图形时, 研究的量取得定值与最值.【例 3】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AB= ,BC=b ( a > b ) ,P 为 AB 边上的一动点,a直线 DP 交 CB 的延长线于 Q ,求 AP+BQ 的最小值.思路点拨xx的代数式表示, 运用不等式 a 2b 22ab( 当设 AP= ,把 AP 、BQ 分别用且仅当 a b 时取等号 ) 来求最小值.7AC 与 BM 相交于 K ,直线 CB 与 AM 相交于点 N ,证明:线段 AK 和 BN 的乘积与 M 点的选择无关.思路点拨 即要证 AK · BN 是一个定值,在图形中△ ABC 的边长是一个定值,说明 AK ·BN 与 AB 有关,从图知 AB 为2△ ABM 与△ ANB 的公共边,作一个大胆的猜想, AK ·BN=AB ,从而我们的证明目标更加明确.注:只要探求出定值,那么解题目标明确,定值问题就转化为一般的几何证明问题.【例 5】 已知△ XYZ 是直角边长为 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Z=90°) ,它的三个顶点分别在等腰 Rt △ABC(∠C=90° ) 的三边上,求△ ABC 直角边长的最大可能值.思路点拨 顶点 Z 在斜边上或直角边 CA(或 CB)上,当顶点 Z 在斜边 AB 上时,取 xy 的中点,通过几何不等关系求出直角边的最大值, 当顶点 Z 在(AC 或 CB)上时,设 CX=x ,CZ=y ,建立 x , y 的关系式,运用代数的方法求直角边的最大值.注:数形结合法解几何最值问题, 即适当地选取变量, 建立几何元素间的函数、 方程、不等式等关系,再运用相应的代数知识方法求解.常见的解题途径是:(1)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运用判别式求几何最值;(2) 构造二次函数求几何最值.学力训练1.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点 P 为边 BC 上任意一点(可与 B 点或 C 点重合),分别过 B 、 C 、 D 作射线 AP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 B ′、 C ′、 D ′,则 BB ′+CC ′ +DD ′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2.如图,∠ AOB=45°,角内有一点 P , PO=10,在角的两边上有两点 Q , R(均不同于 点 O),则△ PQR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3.如图,两点 A 、 B 在直线 MN 外的同侧, A 到 MN 的距离 AC=8, B 到 MN 的距离 BD=5, CD=4,P 在直线 MN 上运动,则 PA PB 的最大值等于 .4.如图,A 点是半圆上一个三等分点, B 点是弧 AN 的中点, P 点是直径 MN 上一动点,⊙ O 的半径为 1,则 AP+BP 的最小值为 ( )A .1B.2C . 2D. 3 125.如图,圆柱的轴截面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动点 P 从 A 点出发,沿看圆柱的 侧面移动到 BC 的中点 S 的最短距离是 ( )A . 2 1 2B . 2 1 4 2C . 4 1 2D . 2 4 26.如图、已知矩形 ABCD ,R ,P 户分别是 DC 、BC 上的点, E ,F 分别是 AP 、RP 的中点,当 P 在 BC上从 B 向 C 移动而 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 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7.如图,点 C 是线段 AB上的任意一点 (C 点不与 A、B 点重合 ) ,分别以 AC、BC为边在直线 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 ACD和等边三角形 BCE, AE与 CD相交于点 M,BD与 CE 相交于点 N.(1)求证: MN∥ AB;(2) 若 AB的长为 l0cm,当点 C 在线段 AB上移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一点 C,使线段MN的长度最长 ?若存在,请确定 C 点的位置并求出 MN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02 年云南省中考题 )8.如图,定长的弦 ST在一个以 AB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 M是 ST 的中点, P 是 S 对AB作垂线的垂足,求证:不管 ST 滑到什么位置,∠ SPM是一定角.9.已知△ ABC是⊙ O的内接三角形, BT为⊙ O的切线, B 为切点, P 为直线 AB上一点,过点 P 作 BC的平行线交直线 BT 于点 E,交直线 AC于点 F.(1)当点 P 在线段 AB上时 ( 如图 ) ,求证: PA·PB=PE·PF;(2)当点 P 为线段 BA延长线上一点时,第 (1) 题的结论还成立吗 ?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边长为 4 的正方形截去一角成为五边形 ABCDE,其中 AF=2,BF=l,在AB上的一点 P,使矩形 PNDM有最大面积,则矩形 PNDM的面积最大值是 ( ) A.8 B.12C.25D.14211.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线段 CA上 AB于点 A,线段 DB上 AB于点 B,AB=2;AC=1,BD=3,P 是半圆上的一个动点,则封闭图形 ACPDB的最大面积是 ( )A.22B.12C.32D.3 212.如图,在△ ABC中, BC=5,AC=12, AB=13,在边 AB、 AC上分别取点 D、E,使线段 DE将△ 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试求这样线段的最小长度.13.如图, ABCD是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U、V 分别是 AB、CD上的点, AV与 DU 相交于点 P, BV与 CU相交于点 Q.求四边形 PUQV面积的最大值.14.利用两个相同的喷水器,修建一个矩形花坛,使花坛全部都能喷到水.已知每个喷水器的喷水区域是半径为l0 米的圆,问如何设计 ( 求出两喷水器之间的距离和矩形的长、宽 ) ,才能使矩形花坛的面积最大?15.某住宅小区,为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要建一个八边形居民广场( 平面图如图所示 ) .其中,正方形 MNPQ与四个相同矩形 ( 图中阴影部分 ) 的面积的和为800 平方米.的代数式表示y 为.(1) 设矩形的边 AB= ( 米) ,AM=y ( 米) ,用含xx(2)现计划在正方形区域上建雕塑和花坛,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 2100 元;在四个相同的矩形区域上铺设花岗岩地坪,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 105 元;在四个三角形区域上铺设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 40 元.①设该工程的总造价为 S( 元) ,求 S 关于工的函数关系式.②若该工程的银行贷款为 235000 元,仅靠银行贷款能否完成该工程的建设任务 ?若能,请列出设计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③若该工程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又增加资金 73000 元,问能否完成该工程的建设任务 ?若能,请列出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镇江市中考题 )16.某房地产公司拥有一块“缺角矩形”荒地ABCDE,边长和方向如图,欲在这块地上建一座地基为长方形东西走向的公寓,请划出这块地基,并求地基的最大面积( 精确到21m) .参考答案●最短路线问题通常最短路线问题是以“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段最短” 为原则引申出来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常常遇到带有某种限制条件的最近路线即最短路线问题.在本讲所举的例中,如果研究问题的限制条件允许已知的两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线段;如果它们位于凸多面体的不同平面上,而允许走的路程限于凸多面体表面,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折线段;如果它们位于圆柱和圆锥面上,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曲线段;但允许上述哪种情况,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当研究曲面仅限于可展开为平面的曲面时,例如圆柱面、圆锥面和棱柱面等,将它们展开在一个平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线则是连结两点的直线段.这里还想指出的是,我们常遇到的球面是不能展成一个平面的.例如,在地球(近似看成圆球)上 A、B二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如何求呢?我们用过A、B 两点及地球球心O的平面截地球,在地球表面留下的截痕为圆周(称大圆),在这个大圆周上 A、 B两点之间不超过半个圆周的弧线就是所求的 A、 B 两点间的最短路线,航海上叫短程线.关于这个问题本讲不做研究,以后中学会详讲.在求最短路线时,一般我们先用“对称”的方法化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而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从而找到所需的最短路线.像这样将一个问题转变为一个和它等价的问题,再设法解决,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例1 如下图,侦察员骑马从 A 地出发,去 B 地取情报.在去 B 地之前需要先饮一次马,如果途中没有重要障碍物,那么侦察员选择怎样的路线最节省时间,请你在图中标出来.解:要选择最节省时间的路线就是要选择最短路线.作点 A 关于河岸的对称点 A ′,即作 AA′垂直于河岸,与河岸交于点 C,且使 AC=A′C,连接 A′B 交河岸于一点 P,这时 P 点就是饮马的最好位置,连接 PA,此时 PA+PB就是侦察员应选择的最短路线.证明:设河岸上还有异于P 点的另一点 P′,连接 P′A,P′B, P ′ A′.∵P′A+P′B=P′A′+P′B> A′B=PA′ +PB=PA+PB,而这里不等式 P ′ A′+ P′ B> A′ B 成立的理由是连接两点的折线段大于直线段,所以 PA+PB是最短路线.此例利用对称性把折线 APB化成了易求的另一条最短路线即直线段 A′ B,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做化直法,其他还有旋转法、翻折法等.看下面例题.例2 如图一只壁虎要从一面墙壁α上 A 点,爬到邻近的另一面墙壁β上的 B 点捕蛾,它解:我们假想把含B 点的墙β顺时针旋转90°(如下页右图),使它和含A 点的墙α处在同一平面上,此时β转过来的位置记为β′,B 点的位置记为B′,则A、B′之间最短路线应该是线段 AB′,设这条线段与墙棱线交于一点 P,那么,折线 4PB就是从 A 点沿着两扇墙面走到 B 点的最短路线.证明:在墙棱上任取异于 P 点的 P′点,若沿折线 AP′ B走,也就是沿在墙转 90°后的路线 AP′ B′走都比直线段 APB′长,所以折线 APB是壁虎捕蛾的最短路线.由此例可以推广到一般性的结论:想求相邻两个平面上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时,可以把不同平面转成同一平面,此时,把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两点连起来,所得到的线段还原到原始的两相邻平面上,这条线段所构成的折线,就是所求的最短路线.例3 长方体 ABCD— A′B′C′D′中, AB=4,A′ A=2′,AD=1,有一只小虫从顶点D′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到 B 点,问这只小虫怎样爬距离最短?(见图( 1))解:因为小虫是在长方体的表面上爬行的,所以必需把含D′、 B 两点的两个相邻的面“展开”在同一平面上,在这个“展开”后的平面上 D ′ B 间的最短路线就是连结这两点的直线段,这样,从 D′点出发,到 B 点共有六条路线供选择.①从 D′点出发,经过上底面然后进入前侧面到达 B 点,将这两个面摊开在一个平面上(上页图( 2)),这时在这个平面上 D′、 B 间的最短路线距离就是连接 D′、 B 两点的直线段,它是直角三角形 ABD′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D′ B2 =D′A2+AB2=( 1+2)2+42 =25,∴ D′ B=5.②容易知道,从D′出发经过后侧面再进入下底面到达 B 点的最短距离也是5.③从 D′点出发,经过左侧面,然后进入前侧面到达 B 点.将这两个面摊开在同一平面上,同理求得在这个平面上 D′、 B 两点间的最短路线(上页图( 3)),有:D′ B2=22+(1+4)2 =29.④容易知道,从 D′出发经过后侧面再进入右侧面到达 B 点的最短距离的平方也是29.⑤从 D′点出发,经过左侧面,然后进入下底面到达 B 点,将这两个平面摊开在同一平D′ B2 =( 2+4)2+12=37.⑥容易知道,从 D′出发经过上侧面再进入右侧面到达 B 点的最短距离的平方也是37.比较六条路线,显然情形①、②中的路线最短,所以小虫从D′点出发,经过上底面然后进入前侧面到达 B 点(上页图( 2)),或者经过后侧面然后进入下底面到达 B 点的路线是最短路线,它的长度是 5 个单位长度.利用例 2、例 3 中求相邻两个平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旋转、翻折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例如求六棱柱两个不相邻的侧面上 A 和 B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问题(下左图),同样可以把 A、 B 两点所在平面及与这两个平面都相邻的平面展开成同一个平面(下右图),连接 A、B 成线段 AP1P2B,P1、P2 是线段 AB与两条侧棱线的交点,则折线AP1P2B就是 AB间的最短路线.圆柱表面的最短路线是一条曲线,“展开”后也是直线,这条曲线称为螺旋线.因为它具有最短的性质,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如:螺钉上的螺纹,螺旋输粉机的螺旋道,旋风除尘器的导灰槽,枪膛里的螺纹等都是螺旋线,看下面例题.例4 景泰蓝厂的工人师傅要给一个圆柱型的制品嵌金线,如下左图,如果将金线的起点固定在 A 点,绕一周之后终点为 B点,问沿什么线路嵌金线才能使金线的用量最少?解:将上左图中圆柱面沿母线 AB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如上页右图(把图中的长方形卷成上页左图中的圆柱面时, A′、 B′分别与 A、B 重合),连接 AB′,再将上页右图还原成上页左图的形状,则 AB′在圆柱面上形成的曲线就是连接 AB且绕一周的最短线路.圆锥表面的最短路线也是一条曲线,展开后也是直线.请看下面例题.例5 有一圆锥如下图, A、 B 在同一母线上, B 为 AO的中点,试求以 A 为起点,以 B 为终点且绕圆锥侧面一周的最短路线.解:将圆锥面沿母线AO剪开,展开如上右图(把右图中的扇形卷成上图中的圆锥面时, A′、 B′分别与 A、 B 重合),在扇形中连 AB′,则将扇形还原成圆锥之后, AB′所成的曲线为所求.例6 如下图,在圆柱形的桶外,有一只蚂蚁要从桶外的 A 点爬到桶内的 B 点去寻找食物,已知A 点沿母线到桶口C 点的距离是12 厘米,B 点沿母线到桶口D 点的距离是8 厘米,而 C、D两点之间的(桶口)弧长是 15 厘米.如果蚂蚁爬行的是最短路线,应该怎么走?路程总长是多少?分析我们首先想到将桶的圆柱面展开成矩形平面图(下图),由于 B 点在里面,不便于作图,设想将 BD延长到 F,使 DF=BD,即以直线 CD为对称轴,作出点 B 的对称点 F,用 F 代替 B,即可找出最短路线了.解:将圆柱面展成平面图形(上图),延长 BD到 F,使 DF=BD,即作点 B 关于直线 CD 的对称点 F,连结 AF,交桶口沿线 CD于 O.因为桶口沿线 CD是 B 、F 的对称轴,所以 OB=OF,而 A、F 之间的最短线路是直线段AF,又AF=AO+OF,那么A、B 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AO+OB,故蚂蚁应该在桶外爬到O 点后,转向桶内 B 点爬去.延长 AC到 E,使 CE=DF,易知△ AEF是直角三角形, AF 是斜边, EF=CD,根据勾股定理,AF2=(AC+CE)2+EF2=( 12+8)2+ 152= 625=252,解得 AF=25.即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25 厘米.例7 A 、B 两个村子,中间隔了一条小河(如下图),现在要在小河上架一座小木桥,使它垂直于河岸.请你在河的两岸选择合适的架桥地点,使 A、 B 两个村子之间路程最短.分析因为桥垂直于河岸,所以最短路线必然是条折线,直接找出这条折线很困难,于是想到要把折线化为直线.由于桥的长度相当于河宽,而河宽是定值,所以桥长是定值.因此,从 A 点作河岸的垂线,并在垂线上取 AC等于河宽,就相当于把河宽预先扣除,找出 B、C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问题就可以解决.解:如上图,过 A 点作河岸的垂线,在垂线上截取 AC的长为河宽,连结 BC交河岸于 D 点,作 DE垂直于河岸,交对岸于 E 点, D、E 两点就是使两村行程最短的架桥地点.即两村的最短路程是 AE+ED+ DB.例8 在河中有 A、 B 两岛(如下图),六年级一班组织一次划船比赛,规则要求船从 A 岛出发,必须先划到甲岸,又到乙岸,再到 B 岛,最后回到 A 岛,试问应选择怎样的路线才能使路程最短?解:如上图,分别作 A、B 关于甲岸线、乙岸线的对称点 A′和 B′,连结 A′、B′分别交甲岸线、乙岸线于 E、F 两点,则 A→ E→ F→ B→ A 是最短路线,即最短路程为: AE+EF+FB+BA.证明:由对称性可知路线 A→ E→F→B 的长度恰等于线段 A′ B′的长度.而从 A 岛到甲岸,又到乙岸,再到 B 岛的任意的另一条路线,利用对称方法都可以化成一条连接 A′、B′之间的折线,它们的长度都大于线段 A ′B′,例如上图中用“·—·—·”表示的路线A→E′→ F′→ B 的长度等于折线 AE′F′ B 的长度,它大于 A′B′的长度,所以 A→E → F→ B→ A 是最短路线.●对称问题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对于轴对称问题、中心对称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可以通过对称的性质及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找到证明的方法。
七年级下册最值问题。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七年级下册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这一概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最值问题指的是在一组数据中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出它们的具体数值。
在日常生活中,最值问题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求一组数据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或者求一堆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等。
在七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最值问题通常是以实际案例为背景展开讨论的。
通过解决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最值问题的概念,并掌握解题的方法。
最值问题的解决一般分为两步,首先是找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是求出它们的具体数值。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通过比较不同数的大小,从而找到最值。
除了直接比较数值大小外,还可以通过化简、提取公因式等方法来简化问题,更快地找到最值。
最值问题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在解决最值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比较和分析数据,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最值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解决最值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了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最值问题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解决最值问题,学生需要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断尝试和总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七年级下册最值问题是一个涵盖面广、实用性强的数学概念,通过这一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数学知识上取得更好的掌握与运用。
最值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的方程 3 B.初中数学常见8种最值问题最值问题,也就是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它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问题. 这类问题出现的试题,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解法灵活多样,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例介绍一些常见的求解方法,供读者参考.一. 配方法例 1. (2005 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武汉 CASIO 杯选拔赛)可取得的最小值为.解:原式 由此可知,当时,有最小值 .二. 设参数法例 2. (《中等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已知实数满足 .则 的最大值为.解:设 ,易知,由,得从而,.由此可知,是关于 t 的两个实根.于是,有,解得.故的最大值为 2.例 3. (2004 年全国初中联赛武汉选拔赛)若,则可取得的最小值为( )A. C.D. 6取得最小值 .故选(B ).解:设 ,则从而可知,当时,解:由 得解得由是非负实数,得 , 解得又 ,故, 三. 选主元法例 4. (2004 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实数满足.则 z 的最大值是.解:由 得.代入 消去 y 并整理成以为主元的二次方程,由 x 为实数,则判别式 . 即 ,整理得 解得 .所以,z 的最大值是 .四. 夹逼法例 5. (2003 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复赛)是非负实数,并且满足.设,记 为 m 的最小值,y 为 m 的最大值.则.五. 构造方程法例 6. (2000 年山东省初中数学竞赛).于是,因此.已知矩形 A 的边长为 a 和 b ,如果总有另一矩形 B 使得矩形 B 与矩形 A 的周长之比与面积之比都等于 k ,试求 k 的最小值.解:设矩形 B 的边长为 x 和 y ,由题设可得 .从而x 和y 可以看作是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 根,则 ,因为 ,所以 ,解得,所以 k 的最小值是.六. 由某字母所取的最值确定代数式的最值例 7. (2006 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已知为整数,且.若,则的最大值为.解:由得,代入得.而由和可知的整数.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为.七. 借助几何图形法例 8. (2004 年四川省初中数学联赛)函数的最小值是.解:显然,若,则.因而,当取最小值时,必然有. 如图1,作线段AB=4,,且AC=1,BD=2.对于AB 上的任一点O,令OA=x,则.那么,问题转化为在 AB 上求一点 O,使 OC+OD 最小.图 1设点 C 关于 AB 的对称点为 E,则 DE 与 AB 的交点即为点 O,此时,.作 EF//AB 与DB 的延长线交于 F.在中,易知,所以,.因此,函数的最小值为5.八. 比较法例 9. (2002 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某项工程,如果有甲、乙两队承包天完成,需付180000 元;由乙、丙两队承包天完成,需付150000 元;由甲、丙两队承包天完成,需付160000 元. 现在工程由一个队单独承包,在保证一周完成的前提下,哪个队承包费用最少?解:设甲、乙、丙单独承包各需天完成,则解得又设甲、乙、丙单独工作一天,各需付元,则解得于是,由甲队单独承包,费用是(元);由乙队单独承包,费用是(元);而丙队不能在一周内完成,经过比较得知,乙队承包费用最少.。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基本模型举例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32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N 是CD 与OA ,OB 的交点时,△,N 是CD 与OA ,OB 的交点时,△222N 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123k b k b =+⎧⎨-=+⎩74747474=4,点B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D PB′N MA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45 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458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AB=1,∴OE=AE=12∵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1,∴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BC=4﹣,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CD2(4﹣),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BC=4﹣,∵△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CD′=22(4﹣),∵∠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212(4﹣)2=2﹣48=(﹣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3,∴点P′到CD的距离为2×32∴PKQK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 =12,S△ABP 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 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 S△ABP 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AP,∵1≤AP∴当P与B重合时,有最大值2;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BB′CC′DD′≤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 S△ABP S△ACP=1,继而得.到BB′CC′DD′=2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完整)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
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基本模型举例:1.三角形三边关系在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求AM+BN的最小值。
解析: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2.图形对称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XXX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解析: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二、典型题型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XXX的周长的最小值为.解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
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
解答: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
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XXX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
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CD=2OC=2×32=64.分析】首先,把题目中的图形画出来,理清楚纸片折叠后的几何关系。
然后,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边长,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确定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
初中数学求最值的几种常见方法
求最值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方法。
1. 数学定义法:根据数学定义,推导出最值的计算方法。
比如,对于一元二次函数 $y=ax^2+bx+c$,最值为 $y_{\min} = c -
\frac{b^2}{4a}$,即抛物线的最低点。
2. 辅助函数法: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将原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辅助函数的最值问题。
比如,在求一个区间 $[a,b]$ 上的函数
$f(x)$ 的最大值时,可以构造辅助函数 $g(x) = -f(x)$,然后求$[a,b]$ 上 $g(x)$ 的最小值,即可得到 $f(x)$ 的最大值。
3. 导数法:对于连续可导的函数,可以通过求导数来确定其最值点。
求得导数为零或不存在的点即为极值点,再通过二阶导数判断该点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
需要注意的是,极值点不一定是最值点,还需要结合函数在极值点的取值情况进行判断。
4. 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是一种优化问题,可用于求解含有多个变量的最值问题。
通过设置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再用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值。
这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比如生产计划、投资组合等领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求最值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专题中考数学最值问题【例题1】(经典题)⼆次函数y=2(x ﹣3)2﹣4得最⼩值为 .【例题2】(2018江西)如图,AB 就是⊙O 得弦,AB=5,点C 就是⊙O 上得⼀个动点,且∠ACB=45°,若点M 、N 分别就是AB 、AC 得中点,则MN 长得最⼤值就是 .【例题3】(2019湖南张家界)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a ≠0)过点A (1,0),B (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OC =3. (1)求抛物线得解析式及顶点D 得坐标;(2)过点A 作AM ⊥BC ,垂⾜为M ,求证:四边形ADBM 为正⽅形;(3)点P 为抛物线在直线BC 下⽅图形上得⼀动点,当△PBC ⾯积最⼤时,求P 点坐标及最⼤⾯积得值; (4)若点Q 为线段OC 上得⼀动点,问AQ +QC 就是否存在最⼩值?若存在,求岀这个最⼩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1、(2018河南)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则x 得( )A 、最⼤值为B 、最⼩值为C 、最⼤值为D 、最⼤值为2、(2018四川绵阳)不等边三⾓形?ABC 得两边上得⾼分别为4与12且第三边上得⾼为整数,那么此⾼得最⼤值可能为________。
3、(2018齐齐哈尔)设a 、b 为实数,那么a ab b a b 222++--得最⼩值为_______。
4、(2018云南)如图,MN 就是⊙O 得直径,MN=4,∠AMN=40°,点B 为弧AN 得中点,点P 就是直径MN 上得⼀个动点,则PA+PB 得最⼩值为 .5、(2018海南)某⽔果店在两周内,将标价为10元/⽄得某种⽔果,经过两次降价后得价格为8、1元/⽄,并且两次降价得百分率相同.(1)求该种⽔果每次降价得百分率;(2)从第⼀次降价得第1天算起,第x 天(x 为正数)得售价、销量及储存与损耗费⽤得相关信息如表所⽰、已知该种⽔果得进价为4、1元/⽄,设销售该⽔果第x (天)得利润为y (元),求y 与x (1≤x <15)之间得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第⼏天时销售利润最⼤?(3)在(2)得条件下,若要使第15天得利润⽐(2)中最⼤利润最多少127、5元,则第 15天在第14天得价格基础上最多可降多少元?6、(2018湖北荆州)某玩具⼚计划⽣产⼀种玩具熊猫,每⽇最⾼产量为40只,且每⽇产出得产品全部售出,已知⽣产x 只玩具熊猫得成本为R(元),售价每只为P(元),且R 、P 与x 得关系式分别为R x =+50030,P x =-1702。
初中数学求最值的几种常见方法求最值是数学中的常见问题,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会遇到求函数的最值和求集合的最值这两种情况。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来求解这些问题。
一、求函数的最值1.函数图像法:对于一个函数而言,最值一般出现在函数图像的极值点或者无穷远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判断最值的位置,并进一步进行求解。
2.导数法:对于一个可导函数,当导数等于0的时候,往往对应着函数的极值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求函数的导数,找到导数等于0的点,并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3.函数的不等式法:当我们需要求一个函数在其中一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可以将函数的定义域和该区间进行比较,通过对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进行推理,来求得最值。
二、求集合的最值1.枚举法:对于一个有限集合,我们可以通过枚举法逐个列举其中的元素,然后找到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求和法:对于一些集合中元素有特殊规律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求和的方法求解最值。
例如,对于一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中的元素求和,可以直接利用求和公式,通过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合理选择,求解最值。
3.上下界法:对于一个区间,如果我们能够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上界和下界,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上界和下界来确定最值。
例如,在一个整数区间中求最大值,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初始的最大值下界,然后逐个比较区间中的元素,如果发现一个大于最大值下界的元素,就更新最大值下界,直到遍历完整个区间。
综上所述,求函数的最值主要可以通过函数图像法、导数法和函数的不等式法来求解;求集合的最值可以通过枚举法、求和法和上下界法来求解。
当然,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可能会结合多种方法来求解最值。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这些方法,还要能够在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初中数学中,圆的最值问题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解法来求解。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解法:
1. 几何解法:
首先,确定问题中圆的相关条件,例如圆的半径或圆心坐标等。
然后,利用几何性质和定理来分析问题。
对于圆的最值问题,常常使用切线和切线长度来解决。
通过找到与切线相关的角度和长度关系,可以求得圆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 代数解法:
这种方法使用代数方程和函数来解决圆的最值问题。
首先,将圆的方程转化为合适的形式,例如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然后,利用代数的方法,对方程进行求导或化简,找到函数的最值点。
最后,将最值点带入原始问题中,求得圆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 组合解法:
这种方法结合了几何和代数的思想。
首先,利用几何性质和定理来确定问题中的几何关系。
然后,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方程或函数。
接下来,通过代数的方法求解方程或函数的最值点。
最后,将最值点代入几何关系中,求得圆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面积最值问题初中数学面积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中一个常见的应用题类型,主要涉及到几何图形的面积,并要求寻找出图形面积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们可以加强对图形面积计算的理解,并培养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矩形面积最值问题矩形是最为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一,其面积公式为“面积=长×宽”。
当矩形的周长一定时,如何确定矩形的面积最大或最小值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变量法。
假设矩形的长为x,宽为y,则有以下两个约束条件:1. 2x + 2y = 周长(常数)2. 长和宽都不能为负数,即x ≥ 0, y ≥ 0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在限定条件下,可以得到矩形的面积S和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S = xy。
由此可得,在常数周长和约束条件下,我们需要求解的就是面积函数S = xy 的最值。
二、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三角形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其面积公式为“面积=底边×高/2”。
在解决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情况一:确定一个边长,求解此边长对应的最大面积。
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两腰边长为y,则有以下两个约束条件:1. 2y + x = 周长(常数)2. 边长不能为负数,即x ≥ 0, y ≥ 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限定条件下,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S和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S = xy/2。
由此可得,在常数周长和约束条件下,我们需要求解的就是面积函数S = xy/2 的最值。
情况二:确定一个角度,求解此角度对应的最大面积。
假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底边两边夹角为θ,则有以下约束条件:1. θ为常数,0°≤θ≤180°2. 底边不能为负数,即x ≥ 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限定条件下,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S和变量x之间的关系式:S = x^2 sin(θ)/2。
由此可得,在限定角度和约束条件下,我们需要求解的就是面积函数S = x^2 sin(θ)/2 的最值。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找出一个数学表达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如函数的性质、图像特征、不等式、极值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最值问题的例子:
1.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值:已知一元一次方程 y = kx + b ,求 y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 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已知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求 y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 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已知三角函数 y = f(x) ,求 y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 求解含有绝对值的函数的最值:已知函数 y = |f(x)| ,求 y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5. 求解三角形的最值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一些属性(如边长、角度等),求其面积、周长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分析函数的性质,找出函数的极值点,并证明其确实是最值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给定条件下的约束条件,以确定最终的最值结果。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汇总
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1、最大值和最小值:在给定条件下,求某个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最佳选择问题:在多种选择中,通过比较各种情况的成本或收益,选择最优的方案。
3、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在图形中求某一点或某一段的最值,如圆、抛物线、三角形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最值问题及解决方法:
1、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将函数转化为顶点式,从而容易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2、轴对称:对于线段和直线的问题,常常通过轴对称找到最短路径或最小值。
3、均值不等式:在求几个数的和的最小值时,常常使用均值不等式。
4、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求解最值问题。
此外,还有如利用导数求解最值、概率统计中的最值问题等。
在解决最值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
最值问题
“最值”问题大都归于两类基本模型:
Ⅰ、归于函数模型:
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某范围内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Ⅱ、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
(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一、利用函数模型求最值
例1、如图,一边靠学校院墙,其它三边用4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圃ABCD,设AB=x米,由于实际需要矩形的宽只能在4m和7m之间。
设花圃面积为y平方米.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y的最值。
例2、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3,∠BAD=120°,E为BC上一动点(不与B重合),作EF⊥AB于F,设BE=x,△DEF的面积为S当E运动到何处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例3、如图所示,已知AB是⊙O中一条长为4的弦,P是⊙O上一动点,且cos∠APB=
3
1
,求△APB的面积的最大值?
例4、如图,已知Rt△ABC≌Rt△DEF,∠C=∠F=30°,AB=DE=a。
当两三角形沿着直线FC移动时,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最大值。
A
B C
E
F
1 / 4
2 / 4
A
O
x
y
D
C
B 三、归入“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思路:不管在什么背景下,有关线段之和最短问题,总是化归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例5、(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23 B.26 C.3 D.6 (2)如图,AB 、CD 是半径为5的⊙O 的两条弦,AB=8,CD=6,MN 是直径,AB ⊥MN 于点E ,CD ⊥MN 于点F ,P 为EF 上的任意一点,则PA+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例6、几何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交l 于点P ,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AB 的中点,P 是AC 上一动点.连结BD ,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 与D 关于直线AC 对称.连结ED 交AC 于P ,则PB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2)如图2,O ⊙的半径为2,点A B C 、、在O ⊙上,OA OB ⊥,60AOC ∠=°,P 是OB 上一动点,求PA PC +的最小值___________.
(3)如图3,45AOB ∠=°,P 是AOB ∠内一点,10PO =,Q R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求PQR △周长的最小值___________. 例7、如图,锐角△ABC 的边AB=42,∠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例8、如图(1),直线23+-=x y 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B ,点A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A 经过点B 和点O ,直线BC 交⊙A 于点D 。
(1)求点D 的坐标;
(2)过O ,C ,D 三点作抛物线,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线段PO 与之差的值最大?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大值和点P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A '
P l
O
A B
P
R
Q 图3
O A
B
C
图2
A
B
E
C
P
D
图1
P
3 / 4
五、路径最短问题(两点间连线中,直线段最短)
1.如图,圆柱形的桶外,有一只蚂蚁从桶外的A 点爬到桶内的B 点处寻找食物,已知点A 到桶口的距离AC 为12cm ,点B 到桶口的距离BD 为8cm ,CD 的长为15cm ,那么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等于5cm ,3cm 和1cm ,A 和B 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线路是___________.
3.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4cm 、2cm 和1cm 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 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C 1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 的正三角形ABC ,粮堆母线
AC 的中点P 处有一只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 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 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米(结果不取近似值)
六、综合提高
1.如图,(1),在△ABC 中,AC=BC=2,∠ACB=90°,P 为BC 边上一定点,(不与点B ,C 重合),Q 为AB 边上一动点,设BP 的长为a (0<a <2),请写出CQ+PQ 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4 / 4
2.如图(1)所示,在一笔直的公路MN 的同一旁有两个新开发区A 、B ,已知AB=10千米,直线AB 与公路MN 的夹角∠AON=30°新开发区B 到公路MN 的距离BC=3千米。
(1)求新开发区A 到公路MN 的距离,
(2)现从MN 上某点P 处向新开发区A 、B 修两条公路PA 、PB ,使点P 到新开发区A 、B 距离
之和最短,请用尺规作图在图中找出点P 的位置(不用证明,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求出此时PA+PB 的值。
3.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A (-3,0)、C (
0,-2).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PBC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 的坐标.
(3)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点C 重合).过点D 作DE∥PC 交x 轴于点E .连接PD 、PE .设CD 的长为m ,△PDE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说明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C N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