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书湖阴先生壁》课堂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书湖阴先生壁》
师: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P《书湖阴先生壁》插图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图中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生答,师随评)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住在这里?(生答,师随评)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这是湖阴先生的故居。
师:他有着如何的志趣?作诗之人又是何心境?(生沉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书湖阴先生壁》。相信你们会寻得想要的答案。(P课件出示课题)(B 板书:课题)(齐读)
师:注意!“书”是何意?(书写)也就是写诗!“壁”呢?(墙壁)所以,读比题时,停顿在哪?(“书”的和“湖阴先生”后面)谁再来读一读?(生读,齐读)师:会读了,意思也就明朗了!告诉我,题目是什么意思?(作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师:王安石是谁?他和湖阴先生是什么关系呢?根据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
P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P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师:自由地读一读全诗(生读,师范读,齐读),说说有哪些地方不太懂?(课件出示)(生默读)
P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师:有什么不懂的吗?(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
P生字、生词、易错字(音)
师:再读此诗,老师相信会读得更棒(生读,师指导读音)
师:刚才,他读的时候,你们有注意到停顿吗?他是怎么停顿的?(生答,师随评)
师:之前,我们学过读诗要遵循平仄规律。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按照平仄规律,自由练读。待会我请一个同学来展示。(生练读,生读,齐读,师指导朗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师:这首诗共四句,给我们呈现了两幅画面。如果从写作顺序来看,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空间转移顺序)(B板书:空间转移)先写什么?(先写院内再写院外)(B板书:院内院外)
师:院内、院外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来说说?(生答,师随评)
师:其实,你们刚才所述,已经把这首诗的大意概括出来了(课件出示)
P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思路先去院内瞧瞧!(课件出示)
P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师:湖阴先生的院内干净吗?(干净)从哪里知道?(净)
师:你抓住“净”字来理解。干净到什么程度呢?诗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无苔)师:这就奇怪了!南京多雨,当时,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诗人是如何让院子干净到连苔藓都不长了?(时常打扫)
师:这到底是个多爱干净的男子呀!想象下,春雨过后,地上长满了苔藓,湖阴先生在(打扫);夏风卷起漫天柳絮,湖阴先生在(打扫);秋叶散落,如群蝶纷飞,湖阴先生仍在(打扫);冬雪皑皑,花木凋零,湖阴先生依然在(打扫)师:居家好男人呀!从这里看出他身上的什么闪光点?(勤劳质朴、有生活情趣)(B:板书:勤劳质朴)
师:正是有这么一位勤劳质朴的湖阴先生,所以院子才会(P课件标红:茅檐长扫净无苔)(齐读)
师:院子里的看点多着呢!再看院内的花木有什么特点?(一块块排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整齐)
师:自然成长的花木会是这样吗?(不会)它可能是这样的(P课件出示图片)而湖阴先生的院子内的花木却是这样的(P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整齐的花木都是出自谁之手(湖阴先生)(P课件标红:手自栽)亲手栽种。准确地说是出自他那双怎样的双手(师指板书)(质朴勤劳的双手)
师:(师诵读)你踏入茅草庭院,被眼前的景致惊住了--袅袅的炊烟,潺潺的流水,低矮的茅草屋,干净得连青苔都见不着的泥土地,生机勃勃的花木整齐地排列着……你若是王安石,初到此处,你会想些什么?(生思,生答,师随评)
师:惊讶呀!陶醉呀!很惊讶,惊讶于院子能打扫如此干净;很陶醉,陶醉于这洁净、清幽的环境。带着你的感受好好读一读(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在院内做什么?(喝茶、下棋、读书……)可以想象,在湖阴先生隐居的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他在这里喝了多少杯茶,下了多少盘棋,读了多少本书,望了多少次月……这样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能用一个词形容吗?(有情趣)(B板书:有情趣)
师:院内之景,给人深刻的印象。院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课件出示)
P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师:院外的景色美在哪?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生答,师随评)
师: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农田。推开门,两座青山送来青翠的山色。很多同学都关注到了诗的两个关键词--“护田”“排闼”。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注释中有,老师自不必多说。你们知道它们的出处吗?(不)(课件出示)(生默读)
P“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
P“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指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推开门见汉高祖。
师:从修辞手法上来讲,这两个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仗)(B板书:对偶)(课件出示)
P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对仗)
师:想一想:还有哪些诗词里有这样的手法?(生答)(课件出示)(齐读)
P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王维《画》
师:对仗的手法有和妙处呢?(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
P形式上:工整匀称
内容上:节奏感强,有音韵美
师:这两句还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B板书:拟人)为什么诗人要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生答,师随评)
师:借助插图来理解,也许会更容易。(课件出示)
P课文插图
师:(师看图解说)茅草屋在这,前面是的一条小河环绕着农田和茅草屋;再看后面,茅草屋后矗立着几座高大清翠的山。同学们!试着从它们的位置关系或者象征义角度将茅草屋、小河、青山做个比喻(生答,师随评)
师: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一座高大的青山像父亲一样守护着“孩子”。谢谢你们富有诗意和情意的比喻。
师:无情的山水,变得有情;孤立的山水,变得与人亲近。此情此景中的小河与青山有几个层次的美?(两个,景色美,人情美)
师:所以,运用了拟人,它的妙处在(更能刻画“一水”“两山”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
师:诗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强调山水富有人情味吗?(不是)那是什么呢?(湖阴先生)
师:为了突显湖阴先生的什么?(生沉默)
师:湖阴先生为何隐居于此?(喜欢这里的景色)准确地说是,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对于诗人而言,如果流连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俗,那么醉心于青山绿水、田园牧歌就是--(雅)
师:这里的一山一水似乎通了人性,富有情意,皆因为它们所亲近之人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师指板书)质朴勤劳、富有情趣之外,更是(志趣高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