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24.77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整合

《植物的激素调节》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植物的结构、生命活动、代谢非常重要,同时本章的实验思想是高考实验设计常考查的一项内容。

本节课之前,学生对本章内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学习过程若简单地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学生被动学习,必然缺乏兴趣,无法真正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在复习课中,重新构建新的章节知识结构,并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参与到学习内容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因此,《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师对教材的设计如下:

第一:突破核心概念:植物激素,主要从植物激素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正例和反例四个方面进行。反例涉及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不是植物激素”的讨论,正例从“生长素”这种学生熟悉的植物激素入手,进一步看生长素如何体现植物激素的四个特点:内源性、可移动性、微量、高效。

第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从三个实例:植物的向光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来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中植物的向光性的科学史学生通过自主复习比较熟悉,因此延伸了两个探究实验,旨在希望学生利用科学家的思想来构建模型,进一步体验激素研究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激素调节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个别知识存在遗忘现象,有待梳理。同时,经过高三第一轮系统复习,学生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该单元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较感兴趣。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中并没有足够深入地将知识和实践相联系,因此在课前预习中布置两个自主任务: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查找植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内容主要阐述植物激素对其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核心概念是: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植物激素的调节。具体如下:

1.1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1.2 举例说明几种主要植物激素的作用,这些激素可通过协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3 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4 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四、本节课的重难点(第一课时)

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相关模型建立、分析。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

观点一:催熟的水果会造成儿童的性早熟?儿童性成熟是受性激素调节,乙烯或者乙烯利能在人体内表现出性激素那样的作用吗?观点二:“瓜熟蒂落”的黄瓜为何直到上市仍然“头顶带花”,真的是使用了人的避孕药?

教师活动:【提问】判断这两种观点是科学还是流言?

学生活动: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判断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流言,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引起本节课的兴趣,较好的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广泛应该于生产,有很多好处,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你可以给植物生长调节剂写说明书呢?复习完这节课,我们就尝试完成这个工作,将科学展示给大众。(二)、教师展示本节课的考纲,学习任务和命题趋势。

学生活动:明确考纲与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五年考情,考什么,怎么考。

(三)、教师设置关于植物激素概念的问题串,从概念的内涵、外延、正例和反例入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活动:根据学案学生回扣课本内容,自行梳理知识,并将疑惑点标注。

教师活动:【提问】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激素为什么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植物生长调节

剂是不是植物激素?生长素类似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什么关系?生长素的本质、分布和产生部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点评学生认识不到位的知识。

【过渡】作为植物激素,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性解释的模型构建

教师活动:【提问】如何解释向光性?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向光弯曲部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分别在哪?单侧光是否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单侧光这种生态因素如何影响生长素?

学生活动:观看向光性的图片,激发兴趣,思考原因,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向光性解释的模型,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回顾科学探究史,并进一步引入下一步的深化探究。

【过渡】构建完这个模式图,我们发现,这里有些问题课本未证实,比如“如何确定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现在我们来完成探究1和2。

幻灯片展示:

探究1:验证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

材料:胚芽鞘若干,云母片(不能透过生长素),光源

要求:用图示表示实验过程简要文字描述实验结果

探究2:单侧光如何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

假设:a.单侧光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侧运往背光侧;b.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1)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满足何种关系可证明假设a?满足何种关系可证明假设b?(2)如果没有发明定量测定生长素的方法,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上图中C的生长素浓度比D多?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再合作探究,展示讨论结果(板演)、点评和修正自己的答案。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小组合作,选择有创意的小组板演自己的结果。

【点评】刚才三组同学给出的答案都是合理的,那大家再思考一下,哪个模式图是最合理的?设计意图:能力立意。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建构模型,运用激素研究的方法,并评价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过渡】在向光性这个例子中,生长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那生长素一定起促进作用吗?生答:不一定。

教师:那我们来分析顶端优势这个实例。

2、顶端优势:植物顶端优势解释的模型构建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旧知识、给出顶端优势的解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将基础知识的复习贯穿于情境教学中。

【过渡】在这个例子中体现了生长素的什么作用特点?我们现在来分析两重性的曲线。完成学案上相关问题。

幻灯片展示外源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的曲线。

学生活动:复习旧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曲线上的点和段,总结、评价。

教师活动:【质疑】C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C点到底长不长?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要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得出正确的认识。

设计意图:问题刨根问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漏洞,并再次学习图像分析的方法。

【过渡】在曲线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分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完成学案上的大小比较,并组织语言,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3、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构建解释的模型构建

教师活动:【提问】根部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和生长速度的比较?茎部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和生长速度的比较?如何解释?是否体现两重性?

学生活动:学生复习旧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活动:【质疑】失重状态下会有这种现象吗?

【过渡】B\D两点生长素都是高浓度,作用效果为什么不同?这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