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三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完整)三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完整)三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完整)三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他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的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一大格是→1个小时;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圈→分针要走12圈;

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1圈;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5圈。

5.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走24圈是一天。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即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即1分。

6.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7.常见的时间单位:秒、分、时、日、月、年、世纪(一世纪=100年)

常用知识拓宽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小技巧:每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时、分、秒)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1是十,10个10是100,10个一千是一万)

二、读数和写数(读书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读书时: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易错点: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六、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万以内的算法 方 法

相同点 不同点 加法 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加

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都是从个位算起。

笔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 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

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笔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10再减。

第三单元测量

一、长度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二、重量计量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常见长度单位换算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常见重量单位换算

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小技巧: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吨、千克、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长度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体(容)积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时间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乘法口诀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位置与方向(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知识点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 1. 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 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②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估算要用“≈”。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如:0÷()=0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知识点三两位数乘两位数(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例如:26×53= 的验算是53×26=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3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18看做20,32看做30去估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义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同步辅导讲义 第1讲:时分秒 第2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第3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4讲:测量 第5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三) 第6讲:万以内的加减法(四) 第7讲:倍的认识 第8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一) 第9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二) 第10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三) 第11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第12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二) 第13讲:分数的基本认识(一) 第14讲:分数的基本认识(二) 第15讲:数学广角集合 第16讲:期末复习备考

第1讲:时分秒 知识梳理 (一)秒的认识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7、看钟面记时 (1)整时:分针指12,时针对正数字。 如:7时,分针指12,时针指7 (2)半时:分针指6,时针指两数字中间,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30分。 如:7时30分,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之间。 (3)分针指第几小格,就是几分,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第14小格,时针走过7,就是7时14分。 (4)特殊情况:6时:时针与分针成一直线 12时:时针与分针重合 3时、9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8、看时间画钟注意:(1)时针短、分针长(2)要精确到每一小格,不能有误差

三年级数学下克千克吨讲义

学生姓名:班型: 1对4任课老师:吴波 科目:三年级数学上课日期: 第( 6 )次课讲义 【知识要点】 1、概念:(记忆: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_克做单位。千克用字母_Kg表示,克用字母_g_表示。可以用天平测量。) 2、千克和克的互化(记忆:1千克=1000克) 3、重量的大小比较(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1t=1000kg 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吨→千克→克 6、换算: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 【经典例题】 1、 9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40千克 =()克 7000克里面有()个千克。 1袋大米重100千克,()袋大米重1000千克。 2、比较大小 200克○ 2千克 560克○ 5千克 4000克○ 4千克3100克○ 3千克 109克○100千克 5千克○500克 【基础练习】 一、口算 6×70=55÷5=3×33= 10000-1000= 12×4=23×2=90÷9=84÷4= 二、填空

1、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 )作单位。 2、一袋精盐重500克,四袋精盐重( )千克。 3、5千克=()克 10000克=()千克()千克=6000克 4千克=()克 2000克+3000克=()千克 10千克-3千克=()克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一本数学书重约180()一块蛋糕重90()小敏体重26(),身高130( )。一筐苹果重20()一个篮球重650() 5、请你用“﹥”把下列各物体的重量按顺序排列起来。 820克 7200克 72千克 7002克 2千克700克 ( ) ﹥( ) ﹥( ) ﹥( ) ﹥( ) 6、一瓶墨水重100克,()瓶这样的墨水重1000克。 7、小玲买4千克西红柿用去8元,1千克西红柿()元。小强用10元可以买()千克这样的西红柿。 8、比大小 109克○100千克 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 6000克+200克○7千克 9、 9千克—1千克○8000克 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三、选择。 1、2只鹅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一只鹅重3千克,那么一只鸡重()。 千克千克千克 2、2千克海绵和2千克铁()。 A.一样重 B.铁重 C.海绵重 3、15枚图钉大约重10克,()枚图钉大约重20克。 4、一袋牛奶重200克,( )袋牛奶的重量是1千克。 袋袋袋 5、一个四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 克克千克 四、估一估,算一算,填空。 小明:我重30千克。小红:我比小明重得多。小芳:我比小明轻一些。小红大约有多重 在答案下画“√”。小芳大约有多重在答案下画“○”。 26千克 10千克 50千克 32千克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 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 【快速记住公式的六个方法】记忆是知识的仓库,学过的知识记得牢,积累的 知识就丰富,而丰富知识的积累将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怎样才 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点的效果呢?下面培优教育的老师介绍几种方法: 1、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 生记忆大量的知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这样归类,能够 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2、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 量角的方法,就可编出这样几句歌诀:“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对准顶点,零线对着 一边,另一边看度数。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喜欢记,而且记得牢。 3、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 ×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 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 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 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5、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 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 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 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 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 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就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 忆的效率。 6、联想记忆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讲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一般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

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0不能做除数,如:0÷()=0括号里只有( 0 )不能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 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②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7、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8、关于倍数问题: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三年级数学学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口算卷 50×2= 80×5= 200×8= 850-650= 80+140= 4×100= 3000×6=23×4= 860-600= 20×9= 30×9= 500×8= 40÷6= 23×3= 200×4= 7×5+6= 42+36= 28+0= 31-29= 32÷7= 40×5= 8×90= 34×2= 110+990= 36÷7= 25×4= 780-620= 270+15= 12×4= 8×8+7= 9×500= 0×55= 500×6= 57+8= 18×3= 205×3= 130×3= 602+30= 110×6= 50×9= 13×6= 100×9= 0×8+6= 12×8= 9×5+3= 13×5= 26÷5= 300×8= 25+80= 110×7= 35+35= 800×9= 25×2= 240+9= 9×0+7= 2000×5= 600×3= 42÷5= 160-90= 85+2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卷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口算:(6分,另卷) 二、填空(共18分,其中第8、9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0.5分) 1 3分=()秒135分=()时()分240秒=()分

540分=( )时 2分38秒=( )秒 4时=( )分 2 35×4表示( )个( )连加,也表示( )的( )倍是多少。 3.6乘7个十是( )个十,是( )。 4.一个数加上0得( ),一个数减去0得( ),一个数乘0得( )。 5.25的4倍是( ),24的5倍是( )。 6.4个12的和与4的( )倍相等。 7.写出两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720的算式:( )、( )。 9、一列火车本应10:40到达,结果因故晚点25分,这列火车实际到达时间是( ) 11、 69只小兔,630个萝卜够不够?(填够或不够) 12、先估一估,再写下来。 31×9≈ 67×5≈ 603×7≈ 798×3≈ 13、一部电话816元,一共大约花( )元。 14、三年级获得三好学生的有148人,每人奖励和 ,学校要买 ( )枝笔和( )本书。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9乘一个三位数,积是( )。 ①三位数 ②四位数 ③三位数或四位数 2.2600×5积的末尾有( )个0。 ①1 ②2 ③3 3.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①3 ②4 ③5 4.□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①5 ②4 ③3 5.小雨住在离学校300米的地方,小雪住在离学校400米的地方,她们两 家住地相距( )。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他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的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①时针走一大格是→1个小时; ②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钟。 4.①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圈→分针要走12圈; ②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1圈;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5圈。 5.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走24圈是一天。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即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即1分。 6.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7.常见的时间单位:秒、分、时、日、月、年、世纪(一世纪=100年) 时间单位换算表 常用 知识拓宽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60分=1时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小技巧:每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时、分、秒)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1是十,10个10是100,10个一千是一万) 二、读数和写数(读书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读书时: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四、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五、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易错点: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六、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万以内的算法 方 法 相同点 不同点 加法 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加 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①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都是从个位算起。 笔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要向 前一位进一。 减法 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笔算减法时,哪 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精心整理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篇二】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 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 法。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

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除尽部分。 例: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讲义

【例1】学校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种了一圈篱笆。篱笆的总长是24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思考】想一想,篱笆的总长是24米,那么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练一练】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在游泳池的四周贴上瓷砖,瓷砖的总长400米,那么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2】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一边靠墙(如图),篱笆共长54米,求菜地的面积。 【分析与思考】要求长方形菜地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菜地的一面是墙,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呢? 【练一练】 1、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一面利用16米长的墙,篱笆的总长是40 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2、小明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又用这根铁丝 围成了一个正方形,求围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例3】希望小学准备建一个周长22米的花圃。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你能设计几种不同的花圃吗?面积分别是多少?怎样围面积最大? 【分析与思考】花圃的周长是20米,可以知道它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多少米?【练一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那么它的长和宽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值?面积分别是多少? 2、要围一个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用整厘米数,那么怎样围所用材料最少? 【例4】一张长方形的纸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长方形的面积 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分析与思考】画图看看,每次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图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 少厘米? 【练一练】 1、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余下正方形 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一张长方形的纸长32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 少? 竞技台 1、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篱笆的一面利用10米长的墙,篱笆的总长是36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2】)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P8【4】)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P10【5】)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1【1】、12【2】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如:60÷3=,用被除数60中0前面数是6除以一位数3, 即:6÷3=2,算出结果后,被除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2后添1个0.所以:60÷ 3=2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如:60÷3=,想:3×()=60,由于3×(20)=60,所以:60÷3=20. 【2】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2【3】 ①.把被除数写成:几十与几的和或:几十与几的差;②.用“几十”与“几”分别除以一位数,③.把所得的商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就是最后的结果. 如:66÷3=,66=60+6,60÷3=20,6÷3=2,20+2=22,所以:66÷3=22. 如:72÷4=,72=80-8,80÷4=20,8÷4=2,20-2=18,所以:72÷4=18.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P15【1】、16【2】

(完整word)三年级上册数学讲义_PDF压缩

1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他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的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 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一大格是→1个小时;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1圈;时针走一圈→分针要走12圈;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1圈;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5圈。 5.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走24圈是一天。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即1小时。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即1分。 6.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7.常见的时间单位:秒、分、时、日、月、年、世纪(一世纪=100年) 时间单位换算表常用 知识拓宽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60分=1时 60 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小技巧:每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时、分、秒)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1是十,10个10是100,10个一千是一万) 二、读数和写数(读书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读书时: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理解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实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实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实行相对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理解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三年级上册学习难点: 1.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相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实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 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理解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篇二】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 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辅导讲义第一周位置与方向 (1) 第二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 (8) 第三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二) (14) 第四周复式统计表 (19) 第五周两位数乘两位数 (29) 第六周两位数乘两位数(二) (36) 第七周面积(一) (43) 第八周面积(二) (49) 第九周年、月、日 (55) 第十周小数的初步认识(一) (64) 第十一周小数的初步认识(二) (70) 第十二周搭配(二) (79)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期末归纳复习 (84) 第十六周期末考试 (105)

第一周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 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5、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正方向在哪里,还有以谁为主。 6、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 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8、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 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一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二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上册上课讲义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 上册

趣味数学 三年级上册 校区: 班级: 姓名:

三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讲有趣的测量 (3) 第二讲吨的认识 (6) 第三讲加法及巧算 (9) 第四讲减法及巧算 (12) 第五讲趣海拾贝 (15) 第六讲四边形趣谈 (17) 第七讲周长及估算 (19) 第八讲有余数的除法 (21) 第九讲时、分、秒 (23) 第十讲口算乘法 (25) 第十一讲数的叠加 (27) 第十二讲有0的乘法 (30) 第十三讲有趣的分数 (33) 第十四讲生活中的数学 (36) 第十五讲期末大练兵 (39) 第十六讲期末测试

第一讲有趣的测量(讲卷) 快乐启航,走进生活 1.填上合适的单位。 汽水瓶高钢笔的长裤子的长一棵树高约2()约15()约10()约10() 2.连一连:把每小时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起来。 每小时行70千米每小时行900千米 每小时行15千米每小时行130千米 3. 一列火车长1千米,另一列火车长1500米,两列火车一共长多少米? 趣味冲浪,发展思维 4. 一根电线长1千米,第一次减去278米,第二次剪去547米,两次共剪去多少米? 5.从小月家到学校有80米,从学校到电影院有50米。 (1)小月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回家,来回要走多少米? (2)小月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到电影院要走多少米?

扬帆远航,提升能力 6. 一只蜗牛在一面高10米的围墙的最下面,它白天能向上爬4米,晚上又滑下来3米。蜗牛什么时候能爬到围墙的顶部? 第一讲有趣的测量(课练) 快乐启航,走进生活 1.填上合适的单位。 汽水瓶高约2()钢笔长约15()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约1160()课桌高约7()跳绳长约2()我的身高是160() 房间长约5()钉子长约38()一棵树的高约10() 2.填上合适的数。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 3.“神州”七号航天飞船平均每秒飞行8千米,9秒大约飞行多少千米? 4.一根木棍长2米,把它截成同样长的4段来做凳腿,凳子高约多少分米?

三年级数学报资料

弯的,所以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四边形;(2)满足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平行四边形;另外(5)是长方形,它也满足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确说法(2)和(5)是平行四边形。 温馨提示:在找图形或判断是什么图形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各种图形的特征不能混淆。特别要注意的,平行四边形也包括长方形。 有余数的除法: 知识回顾: 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计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千万不要学了后面的,就把前面的知识忘记了哦! 1、正确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法指导: 在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商的单位可能与余数的单位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关键是看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中所代表的含义。 在实际运用中,要理解题中所给出的条件的含义,问题的含义。灵活处理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算完有余数的除法题之后,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首先检查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然后可以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来验算。

疑难解惑: 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同学们看看下面两道题: 9÷4=1……5 (1) 9÷3=2……3 (2) 我们以(1)式为例,给同学们简单的说说:9÷4可以理解为:9颗星,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4颗星。当分给一个小朋友后,还余下了5颗星,此时还没有分完。剩下的5颗星还可以拿出4颗星分给另外一个小朋友。所以(1)式的正确答案应为:9÷4=2……1. 同样的,我们来看(2)式,9颗星,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3颗星。当分给2个小朋友后,还余下了3颗星,这3颗星刚好还可以分给第3个小朋友。所以(2)式的正确答案为:9÷3=3.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基本规律——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说明没有除完,也就是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八戒吃山桃(数学故事)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 (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