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医联体)建设2019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88 KB
- 文档页数: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23.12.30•【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印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对《指导意见》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但总的看,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弱化,与群众能够就近“看得好病”的期望还存在差距。
为此,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建设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更好实现资源下沉和县域整体能力提升。
试点开展以来,先后有山西、浙江、新疆3个省份被确定为试点省,以及其他省份551个县(区、市)共828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
各地积极探索,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务院印发了《县域医疗卫生联合体(医共体)建设指导意见》(国卫办医政发〔2016〕3号),提出了县域医共体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
其中,“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是其中一个模式。
1.建立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的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医共体建设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推进和监督工作。
2.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管理机制按照统一(plan)、分级(manage)、分类(manage)、分工(manage)的原则,创新县域医共体管理机制,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县级人民政府或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组织县级卫生健康局、县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指导医共体建设和发展。
3.加强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要加强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做到规范化服务、绿色服务、微信预约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直接结算等。
加强药品管理和严格依法执业,提高群众满意度。
4.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保障群众看病就近就便。
加强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提升,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建立每日例行遇难提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5.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推广健康体检和健康宣传活动,开展风险评估和干预服务,做好慢性病和传染病的控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经济效益。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视慢性病患者的管理。
6.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共体建设质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医共体内部建立健康平台和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医疗和医保的交互,共享病历和医疗数据,提高医共体建设质量和效益。
XX市医疗卫⽣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案(2019年版医联体⽅案)温岭市医疗卫⽣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案为深化我市综合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增强基层医疗卫⽣服务能⼒,更好满⾜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推进县域医疗卫⽣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浙委办发〔2018〕67号)、省医改办《关于做好县域医疗卫⽣服务共同体建设⽅案制定⼯作的通知》(浙医改办〔2018〕5号)和省卫⽣计⽣委、省编办、省财政厅、省⼈⼒社保厅、省物价局(浙卫《关于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作的若⼲意见》发〔2018〕9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案。
⼀、指导思想深⼊贯彻落实党的⼗九⼤和全国卫⽣与健康⼤会精神,以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出发点,实现发展⽅式由“以治病为中⼼”向“以健康为中⼼”转变,创新市域医疗卫⽣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机制,提升市域医疗卫⽣服务质量和技术⽔平,促进医疗卫⽣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全⽅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民群众⾝体健康。
⼆、主要⽬标2019年,市域医疗卫⽣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全⾯推开,综合医改不断深化,整合型医疗卫⽣服务体系初-2-步建成,综合医改各项主要指标趋好。
2020年,医共体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基层就诊率达到62%以上,市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群众满意率不断上升。
2022年,市域医疗卫⽣服务能⼒明显增强,资源利⽤效率明显提升,群众健康⽔平明显提⾼,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市域就诊率达到92%以上。
三、组建⽅式根据地理位置、服务⼈⼝、现有医疗卫⽣机构设置、布局和能⼒情况等,以市⼀院、市中医院、台州市肿瘤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市设⽴3个医共体,分别为温岭市第⼀⼈民医院医共体、温岭市中医院医共体、台州市肿瘤医院医共体。
全市除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康复医院和市惠民医院外,其他公⽴医院和卫⽣院(社区卫⽣服务中⼼)全部纳⼊医共体建设范围。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服务。
按照省人民政府、xx市卫计委、县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在县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xx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xx医院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xx医院为牵头,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县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主要采取紧密型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紧密合作,依靠xx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xx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
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人员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xx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xx医院,充分利用xx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县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3.21•【字号】青政办〔2019〕35号•【施行日期】2019.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体制改革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9〕3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3月21日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精神,深化县域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全面推进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切实增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改革思路。
构建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深化县级医院和基层的协作联动,同步推进人事、薪酬、医保等激励机制改革,打破束缚基层发展的政策瓶颈,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整体绩效,实现区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二)基本原则。
统筹资源,医防结合。
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功能。
完善体系,提升能力。
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实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紧密型医共体,通过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和连续性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
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战略部署。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旨在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有序、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县域范围内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构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 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3.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原则1. 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运用市场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活力;2.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 突出重点与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分类指导政策,确保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4. 创新驱动与持续推进:鼓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医共体建设模式,持之以恒推进医共体建设。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一)整合医疗卫生资源1.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共体;2. 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健康产业等政策融合,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享;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2.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3.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落实分级诊疗制度1.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职责和关系;2. 推进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实现患者在县域内合理流动;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洒在案头,一纸蓝图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
我想起了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拿起笔,为医改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时候,医共体的概念还只是初露端倪,而如今,它已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
一、背景与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负担;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3.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服务的有序流动。
二、实施策略1.构建紧密型医共体组织架构。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形成紧密型医共体。
各成员单位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2.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引进人才、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对基层医疗设备的投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具备基本的诊疗能力。
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引导患者有序流动。
县级医院主要负责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健康管理。
4.加强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
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5.创新支付方式。
探索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引导医共体内部合理控费,提高服务质量。
三、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个月):对县域内医疗资源进行梳理,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和需求,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2.方案制定阶段(2个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医共体建设方案,明确各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
3.宣传发动阶段(1个月):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实施计划,提高社会认知度。
4.实施阶段(6个月):按照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医共体建设工作。
2.落实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案头,我拿起笔,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次的任务不简单,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充满激情。
一、背景分析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县作为试点地区,肩负着探索和实践的重任。
此次试点工作旨在打破原有医疗资源分散的局面,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二、目标定位1.构建紧密型医共体组织架构,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保90%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负担。
三、实施步骤1.调研与评估组织专家团队对县域内医疗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与评估,包括医疗机构数量、床位、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
同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医共体建设方案,包括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设备采购、技术培训、服务流程等方面。
同时,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
3.组织实施(1)成立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实施。
(2)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3)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组织县级医院专家下沉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4)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推广使用电子病历,方便患者就诊和转诊。
4.监测与评估(1)设立监测指标,对医共体建设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开展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
(3)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医共体建设方案。
四、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工作,出台相关政策,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共体建设所需的资金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5.15•【文号】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施行日期】2019.05.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要求,现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下同)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二、遴选确定试点县在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将在全国遴选一批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改革意识强、工作基础好的县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试点县需经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地市级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审核同意。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试点县名单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
试点县原则上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县级党委、政府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医共体建设,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二是相关部门协调有力,能够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试点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至少有1所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可作为医共体牵头机构。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应予以重视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印发,按照中省相关工作安排部署,韩城市被确定为试点县市。
从试点情况看,以下问题需要关注:一、居民对医共体政策知晓率不高。
多数居民对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分级诊疗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
二、医改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不足,部分编制也未落实到位,卫生系统人才短缺。
三、分级诊疗机制未形成。
分级诊疗试点指导性意见和实施办法尚未出台,仅在口头上倡导分级诊疗,各级医院没有形成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转诊有序的分级诊疗机制。
四、用药受限。
因对配送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占比有明确要求,政策留给基层选择非基本药物的空间有限;医保部门出于控费和防范大处方行为的目的,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使用医保药品的权限、额度和适应症都有严格限制。
五、双向转诊受限因素较多。
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医疗人才紧缺、承载服务能力不强,许多诊疗科目难以正常开展,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认可度不高;“下沉”专家作用受限,难以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平台建设尚未完成,分级诊疗系统与转诊平台尚在建设,致使分级诊疗无法实施。
为此建议: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加强对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特别是试点政策的宣传,通过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做好沟通、解答工作,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强化医共体政策支持。
抢抓试点机遇,制定出台推行分级诊疗试点指导性意见和实施办法;完善薪酬制度,落实乡镇卫生院、村医薪酬待遇问题,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奖励基金纳入薪酬考核,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人才政策,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报考年龄上给予适当放宽或免考的基础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后,由医院自主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年薪制、协议工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名医带动战略,推动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开化县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化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浙委办发〔2018〕67号)、《关于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浙委办发〔2018〕7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开化为主线,以让群众不得病、少生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目标,创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着力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倾力打造“大花园”、齐心共建“好地方”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夯实健康开化建设基层基础。
——坚持县乡融合、乡村一体。
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实施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和连续式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高绩高效。
——坚持管办分开、放管结合。
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政府医疗健康治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向行业管理,行使好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好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管理自主权。
——坚持三医联动、六医统筹。
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医院、医生、中医协调发展,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三)工作目标2019年,全面启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完成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整合,集团化运作模式基本成形。
到2022年,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人民医院达到县级强院建设标准,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分别达到三乙、二甲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县二院建成投入使用并实现转型发展,基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就医格局,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打造全省山区“医共体”新样本。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赤政办字〔2019〕57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办局:为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五项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赤政字〔2018〕70号),现就我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试点范围和组建方式(一)试点范围。
2019年先在元宝山区和敖汉旗开展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
鼓励其他旗县区在现有医共体建设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向紧密型医共体过渡。
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二)组建方式。
以县级综合医院、蒙医中医医院为核心,整合区域内苏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独立法人的医共体,人、财、物由医共体统一管理。
医共体所属医疗卫生单位性质、法人资格、人员编制、政府投入、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不变,加挂“XX医院医共体XX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牌子。
牵头医院院长为医共体法定代表人,所属医疗卫生单位法人为医共体班子成员。
服务人口少、服务半径小、医疗卫生机构集中的旗县区可以借鉴深圳市罗湖区做法,由综合医院牵头,整合所有的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一个独立法人的医共体(医疗集团)。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日期】2023.12.29•【文号】国卫基层发〔2023〕41号•【施行日期】2023.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
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不断探索,取得积极进展。
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到2025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可参照,下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逐步规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度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进一步密切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和高效运行管理机制。
二、工作目标改现行医疗管理体制,按照对群众健康负责的原则,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和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过渡和发展,进一步规范就医秩序,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重构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行政、人事、财务、设备、药品、医疗、信息等管理长效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切实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整体提高。
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到90%左右,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主导。
加强委、组织领导,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市场、医院的关系。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规划、投入、管理职责,加大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力度,落实医保、医疗、医药综合管理。
突出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落实公立医院运行自主权。
(二)坚持机制创新。
坚持办医主体不变,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逐步理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保障、人事管理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牵头医院人事、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实行责、权、利相统的管理机制。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委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路径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保障群众更好更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改革任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益。
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3.坚持县乡融合、乡村一体。
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发展同心同向、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
4.坚持关口前移、资源下沉。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
2019年每个市(州)至少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
到2020年,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提升不少于5个百分点,基层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二、主要任务(一)建立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架构共同体。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
组建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
医共体数量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牵头医院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若人口较少、县级中医医院能力较弱、确需组建一个医共体的县域,要向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医联体)建设2019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
康需求,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
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
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
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
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
机构的公益性。
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
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
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
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
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
基层。
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
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
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
医共体牵头机构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
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牵头组建医共体。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医共体。
医共体内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
2.加强医联体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
充分发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作用,与医共体牵头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提升牵头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稳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鼓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探索实施乡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进一步保障其收入待遇。
3.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集约配置。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鼓励实行医共体内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医共体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
有条件的地区,要打破县域内不同医共体之间的区别,探索县域内药品耗材的统一管理和采购配送等。
鼓励以县为单位,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
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进一步贯通服务链,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进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融合,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的技术支撑。
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提升医疗卫
生机构协同服务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
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纽带,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5.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如制订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统筹使用资产的核算、调配、使用规则等。
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建立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权责清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医共体领导班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6.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探索由医共体统筹使用。
医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的原则,统一岗位设置,加强聘用管理。
充分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
医共体要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