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是多种思维和能力的展示和综合,是多重实践的迭加和智慧的结晶。中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意识的进行教学导向和设计,将有助于学生运用创新的观念和模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实践和应用(动手、动脑),增长创新才能。现阶段的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接受知识的渠道丰富,有着自己对事物的见解。但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没有较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只知生搬硬套,没有形成一套创新思维方法。
1巧设激疑情境,激化学生的好奇心
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法激化、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大凡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源动力。作为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巧妙地设置问题情
境,激化学生好奇心。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老师上课魔术般地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传家宝-烧不坏的手帕,用酒精溶液浸泡手帕后点燃,燃烧后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很好奇手帕为什么烧不坏,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数学联系实际很强,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感到无限神奇,内心充满着去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菜市场卖鱼的经常会向水中通入氧气?为什么汽水瓶一开盖就会冒泡?意大利有一个屠狗洞,人进去没事,狗一进去就会死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设置类似的情景,一步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2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分子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子的性质想象分子有多小?如果你是一个水分子在水中旅行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学生通过联想、猜想,轻松运用所学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了想象力,扩大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轻松主动地掌握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智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3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大胆鼓励学生质疑
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甚至打断教师的讲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放学生的头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质疑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得出自己的新的主张;学生在思考问题不盲目遵从多数人的意见,不以众人的对错为对错,这样才能真正打破封闭,开阔思路,获得新事物,认识真理。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成规,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挑战旧的学术体系,在发现和创新知识方面敢于独辟蹊径。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心中有质疑,就会激励他们去钻研、探究,创新能力自然而然就慢慢提升了。
4.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性质、揭示原理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方案让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操作,问题让学生分析,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有利。
如在分析讨论灭火的原理时,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对于灭火的方法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出灭火的原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
作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举,使学生真正学会探究,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无形中就提高了。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