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初探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初中政治教材和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努力做好创新教育。
上好政治课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为了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一、以问题为线索,设置创新教学情景创新教育要进入课堂,从要素上讲,教学必须做到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教师应善于设置问题情景。
悬念式: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求通而不得的愤悱状态,使思维处于活化状态,然后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进行探索,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式: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让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辐射式: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层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渗透式:从不同学科知识的交汇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设置渗透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渗透和综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一:初中政治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高效利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优势,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利,往往会出现一言堂的结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凭借一张嘴与一支笔就完成了全部的教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念已经不允许这种模式的存在,现代教学环境需要教师采用更加具有激励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打开课堂的大门。
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应当被充分发挥出来,政治课上教师应当构建一种和谐学习氛围,真正做好政治课堂教学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形成具有民主、自由以及公平的环境,令课堂活跃起来,真正令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在课堂中始终具有创新、探索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够为未来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保障。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的各项准备工作。
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与推理能力,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加强对政治教材的开发,这对政治课堂教学教材形成与情境创设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课堂中鼓励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教育环境下,灌输式教育对学生受教育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造成学生学习相对被动。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不能激励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也不利于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初一政治小论文二:初中政治教学下学生创新能力探析1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情景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笑话、寓言、故事等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新形式,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迫切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卷考试是政治学科中招备考的热点问题,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面对这一形式,在初中政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成为摆在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政治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当今世界,竞争时时有,处处在,而今的竞争已经不在是单一的产业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
为此我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通过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把我过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而我国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的现象,使得孩子们从小就被束缚在课本上,从而形成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下课背条条,考试卷上搬条条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型的人才,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核心的位置上。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些高兴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政治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既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政治课改要求。
已成为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评价;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既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政治课改要求。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从而达到政治课改要求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政治教学实践中,不少政治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
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
而长久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反感,对政治课的空洞说教兴趣全无。
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又怎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因此,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手段。
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学生感到新鲜而富有兴趣,增强其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投影、录音、辅于挂图、彩图、表格、数学计算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扩大知识的容量、深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情景。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会极感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专题报告、演讲比赛等。
例如,在讲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能注意与学校举行的有关此方面内容的演讲比赛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每人撰写一份演讲稿,并上讲台进行演讲。
在讲授陶冶高雅情趣时,又及时举行了一个集邮的专题讲座。
在讲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又举行一个有关的话题,“见死不救是违法还是违反道德”,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辩论。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关键词】政治;创新;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1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1.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1.2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理想实现和前途的关系。
2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提问题、谈见解。
如:讲“法律常识”,讲到学习法律的益处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张南和李欣是一个学校的同学,只因打乒乓球闹了点摩擦,张南就记下了仇。
张南几次找同学帮助,想教训教训李欣,结果同学不干。
张南决定自己报复李欣。
他给李欣写了一封恐吓信,这是他从国外影片中学到的招数,想让李欣提心吊胆过日子。
果然,李欣收到信后很害怕。
但他碍于面子,不理这一套。
政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能力则是目标和归宿。
在初中政治活动课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
为了发扬教学民主,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公开向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要求,即欢迎提意见、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允许讲错、答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在讲“文化建设”时,笔者就中学生上网问题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当学生都能讲出一些上网的利与弊的时候,笔者鼓励他们大胆讲继续讲,根据他们的内容也讲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也在同一个内容,笔者让学生就如何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出建议,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的时候,笔者总是以微笑来鼓励他们,让学生用掌声支持他们,因此,学生的热情就很高涨,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具有声色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表现力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初中政治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积极参与。
当思维和想象达到一定境界,就会激发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也得到发挥。
例如讲“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笔者给学生播出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的录像,让学生重新回顾这世纪盛事,让他们谈观后感,让他们讨论为什么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
学生看后,心情非常激动,认识到邓小平的伟大、祖国的强盛等。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初中政治中考实行开卷正在各地陆续推开,命题角度已经逐步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
因此,加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以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真正需求结合起来,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创设和谐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
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
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
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要认识到,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要塑造师生之间多项式、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
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
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巧妙设置疑难问题。
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在初中政治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世纪的人才,除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
因此,我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教师单向灌输知识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传统理念,在教会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营造宽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主体。
教师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和“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不应再以“权威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出现,而应该以“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充分体现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的个体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克服偏爱心理,平等对待学生,激发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课堂气氛充满活力的同时,不断开放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且还可以扩展到课本之外。
教师可以用问题引路,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来活动。
教师可以帮助、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于回答错误或有困难的学生不要用粗暴的态度去批评指责,应该用鼓励的语言去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
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正面评价,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强烈,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就会极大地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的能力。
因此,有人把学生的学习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
很显然,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新趋势,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潮流,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主流思想。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
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因此,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民族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关键词】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当今时代,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旅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发人所未发。
然而,“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于创新不能理解得太狭隘和绝对化。
很显然,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出某种绝对的“新发现”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其实往往只是别人早已知晓的常识,教育者对此应该采取积极的评价,只要这个“发现”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的已知领域的创新。
肯定这种“相对创新”无疑能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做出超越他人的真正创造。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改变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病,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
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现代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为主,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
初中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其一;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的“新”与“旧”相对,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发人所未发。
然而,“ 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于创新不能理解得太狭隘和绝对化。
很显然,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出某种绝对的“新发现”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其实往往只是别人早已知晓的常识,教育者对此应该采取积极的评价,只要这个“发现”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的已知领域的创新。
肯定这种“相对创新”无疑能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做出超越他人的真正创造。
可以说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传统的师生观念仍束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以为只有拉大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树立教师威信与地位的思想普遍存在,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严肃有加、下面学生鸦雀无声的局面。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宽松、自由、充满激励的教学环境,改革评价方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初中政治创新能力问题意识社会实践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索、思考的开始,直至找到答案或形成持续发展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推理、猜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
二、创造宽松自由充满激励的教学环境,改革评价方式宽松、自由、充满激励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而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这一环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首先,教师应注意实施愉快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靠其自身魅力,以亲切、轻松、愉快的语音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把命令式、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
例如,笔者经常对学生说“加把劲”、“努力”、“不要紧,请坐下再思考”等等,效果就比较理想。
教师还可以使用身体语言激励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正确使用身体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质量。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在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所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在此模式下的教师只需一张嘴、一支粉笔。
这样就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
而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支配的,而学生是消极、被动的。
尤其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积极性就低。
为此,在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二、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
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归宿。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效果的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教案: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和培养初中学生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科技和生活2、创新思维和方法3、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三、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2、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课堂讲解法3、小组讨论法4、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技产品,从中发现问题,思考自己有哪些改进的创意。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意,增强彼此的创意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2、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利用班级条件,组织学生学习Photoshop、PPT等软件,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设计、制作任务。
教师对软件的应用进行详解和实操指导,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体验软件的各种功能和应用,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安排实际的动手实验,如调制、无线电制作、组装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使学生懂得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创新思维和方法教师通过讲述一些科技发展史上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提示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挖掘问题背后的需求、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多重思路比较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习得创新思维和方法。
六、教学评估1、平时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讨论和实验表现进行评分。
2、小组作业组织小组讨论,完成小组作业,对小组作业进行评分,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科技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制作一些科技产品,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
2、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在全面了解科技前沿技术的同时,还能够陆续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思考。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在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再视政治学习为畏途。
初中政治教学旨在强化学生的素质训练,加强是非观念的判断,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应该适时地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面对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挑战,大胆改革,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积极转变观念,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一般的传统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一节课全凭教师的一张嘴讲解教材,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扼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
因此,转变观念势在必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明确责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做好表率,尊重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积极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要将目光跳跃开去,积极思索问题,敢于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多方面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书本为基础,用发现的目光去探寻更多的知识,使其不断更新思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尝试着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知识基础、家庭环境等各不相同,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就要了解学生,走到学生当中去,知其所想,解其所惑,才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成为他们的朋友。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充分展现个性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有活力,学生的学习也才会有动力。
二、结合热门话题,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线,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人才的获得主要都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所以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这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一些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持,特别是能够创新的人才。
而教育就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文章主要就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
创新性思维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够诞生,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努力的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氛围。
对于每一个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要尊重,对于出错的同学要善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他们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一个人只有对某物发生兴趣时,才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大多都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为这些特性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思维动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优美的教学情景。
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教师可以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美妙动听的音乐,也可以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来达到创设生动、有趣、优美的教学情景的目的。
而现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教师可以更好的创设各种所需要的教学情景。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病。
教学中要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病,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
这样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现代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为主,
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
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懂得道理。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
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
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一般可以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
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思维加以引导和鼓励。
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
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学以致用,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云南省巧家县药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