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1.54 KB
- 文档页数:8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
3. 通过实验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待排序的序列分为较小的子序列,然后递归地对这些子序列进行排序。
快速排序的基本步骤如下:1.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pivot)。
2. 将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包含小于基准元素的元素,另一个包含大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3. 递归地对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开发环境:PyCharm四、实验步骤1. 编写快速排序算法的Python代码。
2. 编写一个函数,用于生成测试数据。
3. 编写一个函数,用于测试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
4. 对不同规模的数据进行排序,记录排序时间。
5.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排序效率。
五、实验代码```pythondef quick_sort(arr):if len(arr) <= 1:return arrpivot = arr[len(arr) // 2]lef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middle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righ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return quick_sort(left) + middle + quick_sort(right)def generate_test_data(n):return [i for i in range(n, 0, -1)]def test_quick_sort(n):test_data = generate_test_data(n)start_time = time.time()sorted_data = quick_sort(test_data)end_time = time.time()return end_time - start_timeif __name__ == "__main__":data_sizes =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for size in data_sizes:time_taken = test_quick_sort(size)print(f"Data size: {size}, Time taken: {time_taken:.6f} seconds")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数据规模为10时,排序时间为0.000019秒。
实验8 快速排序1.需求分析(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
中间用空格或者回车隔开。
不对非法输入做处理,及假设用户输入都是合法的。
(2)输出的形式: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
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在操作系统中,当有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输出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4)测试数据:输入请输入任务个数:9请输入任务用时:5 3 4 2 6 1 5 7 3输出任务执行的顺序:1 2 3 3 4 5 5 6 72.概要设计(1)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为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应以整数存储用户的第一个输入。
并将随后输入的一组数据储存在整数数组中。
(2)算法的基本思想:如果将任务按完成时间从小到大排序,则在完成前一项任务时后面任务等待的时间总和最小,即得到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采取对输入的任务时间进行快速排序的方法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时间复杂度下得到从小到大的顺序序列。
3.详细设计(1)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第一次输入的正整数要求大于零,为了能够存储,采用int型定义变量。
接下来输入的一组整数,数据范围大于零,为了排序需要,采用线性结构存储,即int类型的数组。
(2)实现程序的具体步骤:一.程序主要采取快速排序的方法处理无序数列:1.在序列中根据随机数确定轴值,根据轴值将序列划分为比轴值小和比轴值大的两个子序列。
2.对每个子序列采取从左右两边向中间搜索的方式,不断将值与轴值比较,如果左边的值大于轴值而右边的小于轴值则将二者交换,直到左右交叉。
3.分别对处理完毕的两个子序列递归地采取1,2步的操作,直到子序列中只有一个元素。
二.程序各模块的伪代码:1、主函数int main(){int n;cout<<"请输入任务个数:";cin>>n;int a[n];cout<<"请输入任务用时:";for(int i=0;i<n;i++) cin>>a[i];qsort(a,0,n-1); //调用“快排函数”cout<<"任务执行的顺序:";for(int i=0;i<n;i++) cout<<a[i]<<" "; //输出排序结果}2、快速排序算法:void qsort(int a[],int i,int j){if(j<=i)return; //只有一个元素int pivotindex=findpivot(a,i,j); //调用“轴值寻找函数”确定轴值swap(a,pivotindex,j); //调用“交换函数”将轴值置末int k=partition(a,i-1,j,a[j]); //调用“分割函数”根据轴值分割序列swap(a,k,j);qsort(a,i,k-1); //递归调用,实现子序列的调序qsort(a,k+1,j);}3、轴值寻找算法://为了保证轴值的“随机性”,采用时间初始化种子。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快速排序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人体快速排序的技巧。
3. 比较人体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人体快速排序是一种基于快速排序算法的趣味排序方法,它将快速排序中的数据元素抽象为人,通过人之间的移动来实现排序。
在实验中,参与者模拟快速排序算法中的各个步骤,如选择基准元素、划分、递归排序等。
三、实验器材1. 参与者:10名以上,年龄、性别不限。
2. 纸牌:一副52张的扑克牌,去掉大小王。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参与者围成一个圈,每名参与者手持一张纸牌。
(2)将扑克牌洗混,确保牌面朝下。
2. 实验过程(1)选择基准元素由一名参与者(称为“裁判”)从手中随机抽取一张纸牌作为基准元素,并展示给所有人。
(2)划分参与者根据手中的纸牌与基准元素的大小关系,分成两组。
小于基准元素的站在裁判的左边,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站在右边。
(3)递归排序裁判将手中的基准元素放在左边或右边的一端,然后分别对左右两边的参与者进行快速排序。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参与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实验结束当所有参与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实验结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人体快速排序实验,参与者成功地将手中的纸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实验分析(1)人体快速排序的优点①易于理解:参与者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了解快速排序的原理。
②趣味性强:将排序算法与人体动作相结合,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
③锻炼身体: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锻炼身体。
(2)人体快速排序的缺点①效率较低:相较于计算机快速排序,人体快速排序的效率较低。
②受人为因素影响: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可能受到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排序结果不稳定。
六、实验总结1. 通过人体快速排序实验,参与者掌握了快速排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快速排序具有趣味性强、易于理解等优点,但效率较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级课程名称并行计算实验项目快速排序的并行算法实验时间 2011 年 6 月 10 日实验类型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3.1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快速排序的串行算法2.熟悉快速排序的并行算法3.实现快速排序的并行算法3.2 实验环境及软件单台或联网的多台PC机, Linux操作系统, MPI系统。
3.3实验内容1.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2.单处理机上快速排序算法3.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4.快速排序算法并行化5.描述了使用2m个处理器完成对n个输入数据排序的并行算法。
6.在最优的情况下并行算法形成一个高度为logn的排序树7、完成快速排序的并行实现的流程图8、完成快速排序的并行算法的实现3.4实验步骤3.4.1.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 在当前无序区R[1, n]中取一个记录作为比较的“基准”(一般取第一个、最后一个或中间位置的元素), 用此基准将当前的无序区R[1, n]划分成左右两个无序的子区R[1, i-1]和R[i, n](1≤i≤n), 且左边的无序子区中记录的所有关键字均小于等于基准的关键字, 右边的无序子区中记录的所有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基准的关键字;当R[1, i-1]和R[i, n]非空时, 分别对它们重复上述的划分过程, 直到所有的无序子区中的记录均排好序为止。
3.4.2.单处理机上快速排序算法输入: 无序数组data[1,n]输出: 有序数组data[1,n]Begincall procedure quicksort(data,1,n)Endprocedure quicksort(data,i,j)Begin(1) if (i<j) then(1.1)r = partition(data,i,j)(1.2)quicksort(data,i,r-1);(1.3)quicksort(data,r+1,j);end ifEndprocedure partition(data,k,l)Begin(1) pivo=data[l](2) i=k-1(3) for j=k to l-1 doif data[j]≤pivo theni=i+1exchange data[i] and data[j]end ifend for(4) exchange data[i+1] and data[l](5) return i+1End3.4.3.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主要决定于输入数组的划分是否均衡, 而这与基准元素的选择密切相关。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快速排序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快速排序算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规模数据集的排序实验,我们对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比了不同数据规模下快速排序算法的排序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稳定的性能。
引言: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本实验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际操作和性能评估,旨在深入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内部原理和实际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排序算法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实验环境:使用C++语言编写快速排序算法,运行环境为Windows操作系统,CPU为Intel Core i5,内存为8GB。
2. 实验数据:选取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集进行排序实验,包括1000个数据、10000个数据和100000个数据。
3. 实验步骤:分别对不同规模的数据集进行快速排序算法的排序操作,并记录排序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实验结果:1. 时间复杂度:通过实验数据统计,不同规模数据集下,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logn)、O(nlogn)和O(nlogn),验证了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2. 空间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O(logn),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下,所需的额外空间较小。
3. 排序效率: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算法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下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排序时间随数据规模的增加而略微增加,但仍保持较高的效率。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验证了其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下的排序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稳定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极端情况下,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引言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治的方法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多个小问题进行解决。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一台计算机,并安装好支持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快速排序的程序,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2.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和可靠性,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生成随机数序列:我们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组随机数序列,作为待排序的数据。
(2)执行快速排序算法:我们将生成的随机数序列作为输入,调用快速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
(3)记录排序时间:我们记录下排序算法执行的时间,以评估其效率。
(4)验证排序结果:我们对排序后的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排序算法的可靠性。
3. 实验过程我们按照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1)生成随机数序列:我们使用编程语言的随机数生成函数,生成了一组包含1000个随机数的序列。
(2)执行快速排序算法:我们调用了编写好的快速排序程序,对生成的随机数序列进行排序。
(3)记录排序时间:我们使用计算机的计时功能,记录下排序算法执行的时间为0.032秒。
(4)验证排序结果:我们对排序后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确保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通过比较排序前后的序列,我们确认排序算法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排序算法的效率:根据实验记录,快速排序算法对1000个随机数进行排序的时间为0.032秒。
这表明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2)排序算法的可靠性:通过验证排序结果,我们确认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排序前后的序列完全相同,证明快速排序算法能够正确地对数据进行排序。
讨论与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高效性得益于其分治的思想。
通过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多个小问题进行解决,快速排序算法能够减少问题规模,提高排序的效率。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现快速排序算法,掌握分治思想及其在排序算法中的应用;并比较快速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性能。
实验内容:1. 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2. 设计实验,比较快速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性能差异。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在Visual Studio 2019开发环境中进行。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让一个元素进行递归地归为有序的序列来对数据进行排序的。
我们先选出一个基准值(通常是序列中的第一个元素)来作为枢轴,通过交换位置将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移动到其左侧,将大于基准值的元素移动到其右侧,然后递归地排序左右两个子序列。
```cpp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int pivotPos = partition(arr, low, high);quickSort(arr, low, pivotPos - 1);quickSort(arr, pivotPos + 1, high);}}为了比较快速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性能差异,我们需要对两种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并在同一数据集上分别测试两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数据集大小。
而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²)。
为了进行性能测试,我们选择随机生成10万个整数作为测试数据。
首先,我们使用快速排序进行排序并记录时间,然后使用插入排序进行排序并记录时间,最后比较两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实验结果:运行快速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为0.011秒,运行插入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为17.037秒。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快速排序的性能要比插入排序要好得多,尤其是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并比较了快速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性能。
我们发现,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要远高于插入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引言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的实验数据,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果和性能,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C++语言编写快速排序算法,并通过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实验中使用了不同规模的数据集,并记录了排序所需的时间和比较次数。
实验步骤1. 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的序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小,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大,然后对这两部分继续进行快速排序。
具体实现时,可以选择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然后使用分治法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排序。
2. 生成测试数据为了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生成了不同规模的随机数序列作为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的规模分别为1000、10000、100000和1000000。
3. 进行排序实验使用生成的测试数据,对快速排序算法进行实验。
记录每次排序所需的时间和比较次数,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规模的数据集进行排序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数据规模排序时间(ms)比较次数1000 2 872810000 12 114846100000 124 13564771000000 1483 15737267分析与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排序所需的时间和比较次数也呈指数级增长。
这符合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特性。
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基准元素的选择对算法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选择的基准元素恰好是序列的中位数,那么排序的效率会更高。
其次,数据的初始顺序也会影响排序的效果。
如果数据已经是有序的,那么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将大大降低。
此外,快速排序算法还存在一些优化的空间。
例如,可以通过随机选择基准元素来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快速排序的实现方法
2、掌握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
3、掌握快速排序的时间性能
4、要求:用快速排序法实现对无序序列的排序
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快速排序是对起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快速排序的三个步骤:
1、选择基准:在待排序列中,按照某种方式挑出一个元素,作为基准
2、分割操作:以该基准在序列中实际位置,把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
此时,在基准左边的元素都比该基准小,在基准右边的元素都比基准大
3、递归地对两个序列快速排序,直到序列为空或者只有一个元素。
三、心得与体会
这个实验关键在于理解快速排序的那个过程,如何根据轴值将数
组分成两部分,然后将轴值放到合适的位置,继续对分成两部分的数组,执行类似的操作。
通过这次实验,理解和体会了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了解到在所有同数量级的排序方法中,快速排序的平均性能最好。
数据结构实验八快速排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
2. 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二、实验原理快速排序是一种基于交换的排序方式。
它是由图灵奖得主 Tony Hoare 发明的。
快速排序的原理是:对一个未排序的数组,先找一个轴点,将比轴点小的数放到它的左边,比轴点大的数放到它的右边,再对左右两部分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完成整个数组的排序。
优缺点: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思想的算法,因此,在分治思想比较适合的场景中,它具有较高的效率。
它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大数组中选取一个基准值,然后将数组分成两部分。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一般是选取数组的中间位置。
然后把数组的所有值,按照大小关系,分成两部分,小于基准值的放左边,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放右边。
继续对左右两个数组递归进行上述步骤,直到数组只剩一个元素为止。
三、实验步骤1.编写快速排序代码:void quicksort(int *a,int left,int right) {int i,j,t,temp;if(left>right)return;temp=a[left];i=left;j=right;while(i!=j) {// 顺序要先从右往左移while(a[j]>=temp&&i<j)j--;while(a[i]<=temp&&i<j)i++;if(i<j) {t=a[i];a[i]=a[j];a[j]=t;}}a[left]=a[i];a[i]=temp;quicksort(a,left,i-1);quicksort(a,i+1,right);}2.使用 rand() 函数产生整型随机数并量化生成的随机数序列,运用快速排序算法对序列进行排序。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能够有效地快速地排序整型序列。
在随机产生的数值序列中,快速排序迅速地将数值排序,明显快于冒泡排序等其他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引言: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治的思想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解决这些小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实现和测试快速排序算法,探究其性能和效果。
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思想;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3. 通过实验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差异。
实验步骤:1. 算法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小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左边,大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右边;- 对左右子数组分别递归地应用快速排序算法;- 合并左右子数组和基准元素。
代码实现如下:```pythondef quick_sort(arr):if len(arr) <= 1:return arrpivot = arr[0]lef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igh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2. 性能测试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不同规模的随机数组进行性能测试,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效率。
我们选择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作为对比算法。
首先,我们生成1000个随机整数,并分别使用快速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记录下每个算法的运行时间。
然后,我们逐渐增加数组的规模,分别测试10000、100000、1000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时间。
最后,我们绘制出三种算法在不同规模下的运行时间曲线,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1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中,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X秒,插入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Y秒,归并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Z秒。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了解其优缺点,并能够熟练运用快速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训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训原理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采用分治策略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进行解决。
其基本思想是:1. 从待排序的序列中选取一个基准值。
2. 将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包含小于基准值的元素,另一个包含大于基准值的元素。
3. 递归地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平均情况下效率较高。
四、实训过程1. 创建一个快速排序函数,输入待排序的序列和基准值。
2. 定义一个划分函数,将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
3. 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函数对两个子序列进行排序。
4. 编写测试代码,验证快速排序函数的正确性。
具体实现如下:```pythondef quick_sort(arr, low, high):if low < high:pivot_index = partition(arr, low, high)quick_sort(arr, low, pivot_index - 1)quick_sort(arr, pivot_index + 1, high)def partition(arr, low, high):pivot = arr[high]i = low - 1for j in range(low, high):if arr[j] <= pivot:i += 1arr[i], arr[j] = arr[j], arr[i]arr[i + 1], arr[high] = arr[high], arr[i + 1]return i + 1# 测试代码arr = [5, 2, 9, 1, 5, 6]quick_sort(arr, 0, len(arr) - 1)print("Sorted array:", arr)```五、实训结果通过测试代码,可以验证快速排序函数的正确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3. 通过实验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
4. 提高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原理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其中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均小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均大于基准元素,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基准元素的选取和划分过程。
在平均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但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会退化到O(n^2)。
四、实验内容1. 快速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2.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3. 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验证五、实验步骤1. 设计快速排序算法的C++代码实现,包括以下功能:- 选取基准元素- 划分序列- 递归排序2. 编写主函数,用于生成随机数组和测试快速排序算法。
3.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4. 对不同规模的数据集进行测试,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快速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cppinclude <iostream>include <vector>include <cstdlib>include <ctime>using namespace std;// 生成随机数组void generateRandomArray(vector<int>& arr, int n) {srand((unsigned)time(0));for (int i = 0; i < n; ++i) {arr.push_back(rand() % 1000);}}// 快速排序void quickSort(vector<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return;}int i = left;int j = right;int pivot = arr[(left + right) / 2]; // 选取中间元素作为基准 while (i <= j) {while (arr[i] < pivot) {i++;}while (arr[j] > pivot) {j--;}if (i <= j) {swap(arr[i], arr[j]);i++;j--;}}quickSort(arr, left, j);quickSort(arr, i, right);}int main() {int n = 10000; // 测试数据规模vector<int> arr;generateRandomArray(arr, n);clock_t start = clock();quickSort(arr, 0, n - 1);clock_t end = clock();cout << "排序用时:"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 "秒" << endl;return 0;}```2.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快速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验证了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快速排序,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1. 算法简介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基于分治思想的排序算法,通过不断地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子集,然后分别对子集进行排序,最终将所有子集合并成有序序列。
其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小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右边,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2.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编写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代码;(2)使用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所需的时间;(3)对比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实验结果我们使用C++语言编写了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代码,并对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进行了排序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表现出了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排序时间与数据规模呈线性关系,且远远快于其他排序算法。
此外,快速排序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4. 结论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2)快速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3)快速排序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需要注意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排序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快速排序,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快速排序算法的优势,并注意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
3.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通过实验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性能分析。
实验内容包括:1.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
2. 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
3.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4. 快速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
5. 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原理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pivot),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为两部分,使得左边的部分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部分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如下:1. 选择基准元素:在待排序序列中选取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
2. 分区操作: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部分,使得左边的部分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部分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3. 递归排序:分别对左右两部分递归进行快速排序。
四、实验步骤1. 快速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c#include <stdio.h>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emp = a;a = b;b = temp;}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nt pivot = arr[high];int i = (low - 1);for (int j = low; j <= high - 1; j++) {if (arr[j] < pivot) {i++;swap(&arr[i], &arr[j]);}}swap(&arr[i + 1], &arr[high]);return (i + 1);}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int pi = partition(arr, low, high);quickSort(arr, low, pi - 1);quickSort(arr, pi + 1, high);}}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size) {int i;for (i = 0; i < size; i++)printf("%d ", arr[i]);printf("\n");}int main() {int arr[] = {10, 7, 8, 9, 1, 5};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quickSort(arr, 0, n - 1);printf("Sorted array: \n");printArray(arr, n);return 0;}```2. 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测试为了测试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可以对不同的输入数据量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所需的时间。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篇一:快速排序( 实验报告附C++源码)快速排序一、问题描述在操作系统中,我们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处理完所有的任务。
但事情总是要一件件地做,任务也要操作系统一件件地处理。
当操作系统处理一件任务时,其他待处理的任务就需要等待。
虽然所有任务的处理时间不能降低,但我们可以安排它们的处理顺序,将耗时少的任务先处理,耗时多的任务后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
只需要将n 件任务按用时去从小到大排序,就可以得到任务依次的处理顺序。
当有 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求让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二、需求分析1. 输入事件件数n,分别随机产生做完n件事所需要的时间;2. 对n件事所需的时间使用快速排序法,进行排序输出。
排序时,要求轴值随机产生。
3. 输入输出格式:输入: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
输出: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
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4. 测试数据:输入95 3 4 26 1 57 3 输出1 2 3 3 4 5 5 6 7三、概要设计抽象数据类型因为此题不需要存储复杂的信息,故只需一个整型数组就可以了。
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一个给定的进行快速排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轴值,假设输入的数组中有k 个小于轴值的数,于是这些数被放在数组最左边的k个位置上,而大于周知的结点被放在数组右边的n-k个位置上。
k也是轴值的下标。
这样k把数组分成了两个子数组。
分别对两个子数组,进行类似的操作,便能得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程序的流程输入事件件数n-->随机产生做完没个事件所需时间-->对n个时间进行排序-->输出结果快速排序方法(因图难画,举一个实例):初始状态 72 6 57 88 85 42 l r 第一趟循环 72 6 57 88 85 42 l r 第一次交换 6 72 57 88 85 42 l r 第二趟循环 6 72 57 88 85 42 r l 第二次交换 72 6 57 88 85 42 r l反转交换 6 72 57 88 85 42 r l这就是依靠轴值,将数组分成两部分的实例(特殊情况下,可能为一部分,其中42是轴值)。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随机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随机快速排序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性能。
3. 分析随机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Java3. 数据规模:10000、100000、1000000三、实验原理随机快速排序是一种基于快速排序的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随机选择一个枢轴元素,将数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小于枢轴元素,另一部分大于枢轴元素,然后递归地对这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随机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仍为O(n^2),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随机选择枢轴元素,其平均时间复杂度可以接近O(nlogn)。
四、实验步骤1. 设计随机快速排序算法的Java实现。
2. 分别对10000、100000、1000000个随机整数数组进行排序。
3. 记录每次排序的运行时间。
4. 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代码```javaimport java.util.Random;public class RandomQuickSort {private static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ay1 = generateRandomArray(10000);int[] array2 = generateRandomArray(100000);int[] array3 = generateRandomArray(1000000);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quickSort(array1, 0, array1.length - 1);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System.out.println("10000个数据排序耗时:" + (endTime - startTime) + "ms");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quickSort(array2, 0, array2.length - 1);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System.out.println("100000个数据排序耗时:" + (endTime - startTime) + "ms");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quickSort(array3, 0, array3.length - 1);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System.out.println("1000000个数据排序耗时:" + (endTime - startTime) + "ms");}private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 {int pivotIndex = partition(array, left, right);quickSort(array, left, pivotIndex - 1);quickSort(array, pivotIndex + 1, right);}}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pivotIndex = random.nextInt(right - left + 1) + left;swap(array, pivotIndex, right);int pivot = array[right];int i = left - 1;for (int j = left; j < right; j++) {if (array[j] < pivot) {i++;swap(array, i, j);}}swap(array, i + 1, right);return i + 1;}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ay, int i, int j) {int temp = array[i];array[i] = array[j];array[j] = temp;}private static int[] generateRandomArray(int size) {int[] array = new int[size];for (int i = 0; i < size; i++) {array[i] = random.nextInt(size);}return array;}}```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数据规模为10000时,排序耗时约为0.1ms。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排序算法作为算法领域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快速排序作为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因其简洁的原理和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及其性能特点。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3. 比较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差异;4. 熟练运用快速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1. 快速排序算法原理及实现快速排序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子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选择基准元素:从待排序序列中选取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通常选择序列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
(2)划分: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左子序列包含小于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右子序列包含大于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3)递归排序:递归地对左子序列和右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2. 快速排序算法性能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空间复杂度为O(logn),因为快速排序采用递归实现,需要一定的栈空间。
3. 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比较与冒泡排序、插入排序等简单排序算法相比,快速排序具有以下优点:(1)时间复杂度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2)空间复杂度较低,节省内存资源;(3)对数据结构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各种数据类型。
然而,快速排序也存在以下缺点:(1)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当数据量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时,性能可能不如其他排序算法;(2)递归实现可能导致栈溢出,对数据量较大的排序任务不适用。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快速排序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引言: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在数据处理和算法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研究,验证其效率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C++语言编写,通过随机生成不同规模的数组,并对其进行快速排序。
实验中,我们将比较不同规模数据的排序时间,并分析其结果。
实验步骤:1. 随机生成不同规模的数组,包括100个、1000个和10000个元素,元素范围在1到100之间。
2. 使用快速排序算法对生成的数组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所需时间。
3. 多次运行实验,取平均时间,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对于100个元素的数组,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为0.001秒。
2. 对于1000个元素的数组,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为0.02秒。
3. 对于10000个元素的数组,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为0.3秒。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数组规模的增加,快速排序的时间也呈指数级增长。
这符合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特性。
2. 快速排序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表现出色,排序时间非常短。
3. 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排序时间也显著增加,但相对于其他排序算法,快速排序仍然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快速排序算法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仍然表现出色,且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快速排序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效果更好,对于大规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性能瓶颈。
结论: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其在不同规模数据上的表现。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综合考虑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快速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验证,探讨其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
实验一:随机数据排序首先,我们对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通过对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进行排序,我们可以观察到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高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随机数据时,排序速度较快且表现稳定,验证了其O(nlogn)的时间复杂度。
实验二:有序数据排序接着,我们对有序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有序数据在排序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下降,因为快速排序算法的分治策略可能会导致不均匀的分割,从而影响排序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有序数据时,排序速度较慢且性能不稳定,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实验三:重复数据排序最后,我们对重复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重复数据可能会导致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下降,因为在分割阶段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数据,导致分割不均匀。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重复数据时,排序速度较慢且性能不稳定,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综上所述,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随机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但在处理有序数据和重复数据时性能会下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以达到最佳的排序效果。
总之,快速排序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快速排序算法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快速排序算法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姓名班级学号:钱煜中
142501
14250120
实验时间:2016.12.2
快速排序原理
一、实验原理:
快速排序算法quick sort主要是利用分治递归的思想进行排序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首先从待排序的原始序列a[p,…,r]中选取一个元素a[q]作为分界点(pivot),然后将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左边子序列a[p,…,q-1]元素的值都小于分界点m,右边子序列a[q+1,…,r]元素值都大于分界点的值,此时得到的序列命名为a’,而a[q]应该处于其排好序后的正确位置。
然后利用递归的思想,对左右两个子序列a[p,…,q-1]和a[q+1,…,r]再分别进行排序,直到子序列的长度为1结束,序列有序。
其中,选取a中的基准分界点的方式有多种,或者选择序列的首元素a[p],或者选择序列的尾元素a[r],或者选择序列中间位置的元素a[(p+r)/2],或者取这三个元素按照大小排序后的中间值。
例子:
a = [38, 81, 22, 48, 13, 69, 93, 14, 45, 58, 79, 72],取[(left+right)/2]处的元素作为分界点(pivot)的值。
具体第一次分区过程如下:
因此,第一次分区,以69为分界点,结果为:
a’= [14, 58, 22, 48, 13, 38, 45, 69, 93, 81, 79, 72]。
二、实验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fast_sort(int *a,int i,int j,int *p,int **b)
{
int k,temp,f,g;
g=*p;
g=(12*g)-12;
//intf("成功进入快速排序 g=%d\n",g);
k=i;
i++;
for(;i<j;)
{
for(;a[j]>a[k]&&i<j;)
{
j--;
}
for(;a[i]<a[k]&&i<j;)
{
i++;
}
//intf("i=%d\n",i);
if(i==j)
break;
if(i<j);
{
temp=a[i];
a[i]=a[j];
a[j]=temp;
}
}
if(a[k]>a[j])
{
temp=a[k];
a[k]=a[j];
a[j]=temp;
}
//r(f=0;f<12;f++)
//
//intf("%3d",a[f]); //
//printf("排序成功 \n");
for(f=0;f<12;f++)
{
*(b+g+f)=a[f];
}
return j;
}
void digui(int *a,int i,int j,int *p,int **b,int *z)
{
int k;
if(i<j)
{
//intf("成功进入递归 p=%d\n",*p);
*p=*p+1;
k=fast_sort(a,i,j,p,b);
digui(a,i,k-1,p,b,z);
digui(a,k+1,j,p,b,z);
if(*p>*z)
*z=*p;
//printf("z=%d\np=%d",*z,*p);
*p=*p-1;
}
}
void main()
{
int a[]={38, 81, 22, 48, 13, 69, 93, 14, 45, 58, 79, 72};
int b[10][12];
int y=0,k,x=0,z=0;
printf(" 初始序列为 ");
for(k=0;k<12;k++)
{
printf("%3d",a[k] );
}
printf("\n");
digui(a,0,11,&x,b,&z);
for(y=1;y<z+1;y++)
{
printf("第%2d次后的数组为",y);
for(k=0;k<12;k++)
printf("%3d",b[y-1][k]);
printf("\n");
}
}
三、实验数据(给出实验结果)
对序列a = [38, 81, 22, 48, 13, 69, 93, 14, 45, 58, 79, 72] 38 81 22 48 13 69 93 14 45 58 79 72
38 14 22 48 13 69 93 81 45 58 79 72
38 14 22 13 48 69 93 81 45 58 79 72
进行快速排序,其中,以序列的首元素作为排序的分界点。
输出结果要求:输出每一次分区后的结果以及最终排序结果。
四、实验总结(问题、解决方法、心得体会等)
这次实验我做了很久,重新编写了算法很多次。
最开始我对算法的理解不够深,在递归自调用的时候没有想通上下界其实在递归下一层的时候下一层是知道上一层的上下界的,只要排序算法里返还一个最好作为比较值的位置就可以了。
一开始排序算法写完就把每次数输出出来,知道后来和同学讨论正确答案是排序了多少次,才想想到我是把每个区排完后的情况,而其实我想输出的是每次排序后数组情况。
可是一开始进入的就是左半区的左半区的左半区。
反正一次是无法输出全部的,因为右半区还没有算。
思考了很久,我决定建立一个二维数组,第一行是第一次后的数组,第二行是第二次后的数组。
可是如何确定现在是第几次?我建立了一个指针,每次进入递归一层就会+1,每次出递归就会-1,这样就知道这次排序后的数是放在第几次也就是第几层。
但是输出的时候还是不知道到底有几行被写入了数,于是又建立了一个指针,储存递归层数最多的时候是几,最后终于完成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