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丰富多样的动物意象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这些以动物为形象的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诗经的内容,更展现了古人对动物的观察和想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之美。
一、动物象征神圣与吉祥在诗经中,一些动物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例如,麟、凤、龙等神兽常常被用来描述帝王的威严和圣洁。
在《麟之趾》中,“麟之趾,振振公子。
”以麟趾来比喻美好的品德和充实的才能,将麟的形象赋予了高尚与神圣的象征。
凤、龙等神兽在诗经中也多次出现,它们被视作吉祥、祥瑞的象征,代表着福报和权威。
这些动物的存在,不仅在诗经中营造了一种祥和吉祥的氛围,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性的崇拜。
二、动物与人生相关的意象除了象征神圣与吉祥外,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还与人生相关。
例如,鸟儿常常被用来描绘人们对自由与梦想的追求。
在《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鸟儿采薇的行为暗喻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忙碌之余也需回归自我。
而狐狸则常常被用来象征狡猾和善变。
在《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巧言如簧。
”诗中所描绘的静女就像狐狸一样巧妙地透露着自己的心思与意愿。
这些动物形象的运用,使诗经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生景象,让人们可以从中进一步思考与体味。
三、动物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描绘是诗经中常见的手法之一,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表达自然界的美好与深远。
例如,诗经中常以鱼、鸟、虫等动物来描绘水、山、草原等自然场景。
在《周南·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过描绘采薇的场景,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界的活跃。
而《邶风·静女》中则融入了对春天的渴望,以狐狸的形象展示了大自然复苏的景象。
四、动物意象引发人们的共鸣动物意象在诗经中的运用,使读者可以从动物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共鸣。
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看诗经时代的爱情整理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看诗经时代的爱情《诗经》时代的植物已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在当时低水平的生产力条件下,先人朝朝暮暮的劳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对大自然产生了依靠、敬畏、友爱、观赏等简单情感。
长期与植物亲热接触,先人学会享用植物又爱护植物,用植物医疾保身、祭祀祈福,又用来美化环境,对其价值熟悉和审美意识不断增加,物我交感,天人合一,深情体验到植物的特性,成为他们美妙情感的寄予与象征。
爱情是《诗经》当中描写最多的人类感情,反映婚姻爱情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不但是由于它篇数众多,题材丰富,更因其蕴藉的审美内涵而独具价值。
正如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评论的那样:"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璧。
他们的光辉竟照得全部《诗经》金碧辉煌,光荣眩目起来他们乃是民间少儿女的行歌互答,他们乃是人间青春期的结晶物。
'一、"花'的美妙爱情花(中文拼音:huā,英文:flower),是一种用来观赏的植物,具有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含有多种种类。
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
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明丽,有香味。
常用木本花卉:月季花、梅花、桃花、牡丹、海棠、玉兰、木笔、紫荆、连翘、金钟、丁香、紫藤、春鹃杜鹃花、石榴花、含笑花、白兰花、茉莉花、栀子花、桂花、木芙蓉、腊梅、免牙红、银芽柳、山茶花、迎春花。
以花传情,是由于在《诗经》时代已用花卉来喻女子,除其花卉与女子一样娇嫩明丽芳香,还由于花卉等植物是女阴的象征。
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说:"花卉等植物纹样为什么会成为女阴的象征呢?从表象来看,花瓣、叶片、某些果实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来说,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很多,具有无限的繁殖力量。
所以,远古人类将花朵盛开、枝叶茂密、果实丰盈的植物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生殖繁盛、蕃衍不息。
诗经中的意象与情感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涵盖了多个时期的作品,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社会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等领域。
每一首诗经都以其深邃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而闻名。
本文将从诗经中的意象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索其中蕴含的美、哀、怨、欢等情感,以及与自然、人物等意象相互交织的关系。
一、意象分析意象是诗经中最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元素之一。
诗经通过丰富多样的意象来描绘情感,以及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表达。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意象:1. 星辰:在《关雎》这首诗中,星辰被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纠葛,表达了作者关于爱情的愁苦。
星辰的闪耀和遥远给人以沉思与遐想,也暗喻着爱情中的波折和困难。
2. 山水:山水经常在诗经中被用来表达情感。
例如,在《静女》一诗中,山水成为作者表达怀念的媒介。
山水的奇峰险岭和壮丽景色与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思念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美感。
3. 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诗中描绘美好情感的常见意象,比如《桃夭》这首诗中,桃花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美貌和年轻的活力。
类似的,在其他诗中,花草树木常被用来表达喜悦、豪情、哀愁等情感。
二、情感分析诗经的情感非常丰富多样,涉及到爱、恨、喜、怒、哀、乐等情感。
每一首诗经都通过意象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以下是其中几个经典的情感分析:1. 爱:许多诗经中表达了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
例如在《卫风·木瓜》中,诗人借用木瓜的生长变化来比喻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情感表达充满温情和感人的力量。
2. 怨:在一些诗经中,也表现出对不同人际关系带来的怨恨和不满。
例如在《小雅·鹿鸣》中,诗人抒发了对官员不公正行为的愤慨和不满。
这种情感表达诚挚而直接。
3. 悲:悲伤是诗经中较为常见的情感之一。
通过描绘贫困、失落和过去的事物,诗经传递了很多哀愁之情。
在《国风·周南·关雎》中,展现了作者对夫妻分离的痛苦之情。
三、意象与情感的关联意象和情感在诗经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每一首诗的魅力。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诗经》的众多篇章中,植物意象的描绘与运用独具特色,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自然美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
这些植物包括草木、花卉、果实等,既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也有抽象的情感表达。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描绘了女子采摘卷耳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
2. 爱情与植物意象在《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用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又如“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用芣苢(车前草)的采摘过程,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3. 道德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还常被用来表达道德观念。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绘芦苇的苍茫景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道德精神。
又如“采采芣苢,君子所依”,以芣苢为君子之象征,表达了对品德高尚的向往。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后来的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子。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植物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现代人的启示《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看诗经时代的爱情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看诗经时代的爱情三、桑的静美爱情商代开国之君成汤曾在桑林雨。
《吕氏春秋·顺民篇》:“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于桑林。
”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曰:“桑林,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也。
”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认为桑林即宋的高,与楚的高云梦同类,高这祀典,代表着以生殖机能为宗教的原始时代的一种礼俗。
《墨子·明鬼》曾说,“燕之有祖,当齐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指出这些地方是巫术通神祭祀高之处,这种场所所用之舞也是富于诱惑性的舞蹈。
这“宋之桑林”,以及《桑林》为名的乐舞,具有情爱性质。
《天问》:“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大与涂山氏之女在桑林间欢会。
闻一多《神话与诗》中认为涂山氏与高唐神女一样,“在各自的民族里,同是人类的第一位母亲,同是主管婚姻与胤嗣的神道”男女欢会是被当时社会礼俗所允许的,桑林成了男女美丽的伊甸园。
《风·桑中》:“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描写了卫国青年男女在桑林中幽期密约。
“桑中”一词成了男女欢会的代名词,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
《汉书·地理志》引此诗,并云:“卫地有桑间上之阻,男女亦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魏风·汾沮》:“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一位采桑女在汾水河岸采桑时,遇到了一位英俊潇洒品质才能超过贵族将军的青年而赞叹不已。
《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这是一首甜蜜浪漫的恋歌。
在春意盎然的桑林内,采桑女子悠闲自在,桑女约会恋人一起同行。
十亩桑林之外,采桑人悠闲自在,桑女希望与意中人同去寻一个幽静之所。
诗中桑女多情而浪漫, 爱得自然而纯真。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诗经》中,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植物种类与特点《诗经》中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草木、花卉、果实、树木等。
这些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色彩、香气等特点,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的重要手段。
例如,柳树、杨树等树木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荷花、牡丹等花卉则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2. 植物意象的分类根据植物在诗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将植物意象分为象征性意象、描绘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如松柏,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质;描绘性意象如芳草,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喻性意象如芙蓉,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三、植物意象在诗经中的运用及其意义1. 表达情感植物意象在《诗经》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例如,通过描绘柳树的柔美,表达对爱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荷花的纯洁,表达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这些植物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2. 反映社会文化观念《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
例如,松柏的坚韧不拔,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忠诚、勇敢等品质的崇尚;芳草的繁茂,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力和繁衍的渴望。
这些文化观念通过植物意象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诗经》中植物意象对后世的影响1.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后世诗人常常借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植物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的典型意象与情感表达1. 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集,收录了300多首民间歌谣和宫廷雅乐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探讨其中几个典型意象及其所传递的情感。
2. 意象1:春天春天在《诗经》中被描绘为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作者用鲜花盛开、小草萌发以及鸟儿鸣唱等意象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这些形象不仅展示自然界恢复生机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人们对新生活、新开始的渴望和追求。
3. 意象2:秋天秋天在《诗经》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和情感。
作者通过黄叶纷飞、庄稼成熟、白露降临等形象描绘秋天所具有的成熟、收获和离别之意。
同时,秋天也带有一定 mel: mel:WP 哀思和沉思的氛围,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4. 意象3:爱情爱情在《诗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表达出来的情感丰富多样。
有的作品表现了纯洁、浪漫的爱情,如以美女比喻春天或花朵等;也有些作品描绘了复杂、矛盾的爱情,例如描述男女之间的别离与思念。
这些意象与情感共同构成了对爱情的细腻而深刻的描绘。
5. 意象4:乡愁乡愁是《诗经》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它通过对故乡和家庭等符号意象的描绘来传达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园和亲情的思念之情。
这些意象包括家乡山川、童年乐园、亲人聚会等,给人以温馨、怀旧和回响之感。
6. 结论《诗经》中典型意象与情感表达将自然景物与人类内心交织在一起。
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春天、秋天、爱情和乡愁等主题,诗人们以独特的方式传达了人类对美好事物、复杂情感以及温馨回忆的追求与表达。
这些意象既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又能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注:以上内容为本人原创,字数约317个中文字)。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诗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集之一,其中的婚恋诗中经常使用植物的意象来描述婚恋关系。
例如,《汉阳》中写到:“鸿雁长飞日,草木长生时。
”在这里,鸿雁被用作一个象征长久关系的意象,因为鸿雁经常飞往遥远的地方,但总是会返回来。
草木被用作一个象征生命力的意象,因为它们可以在各种条件下生长和存活。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婚恋关系的期望:长久而有生命力。
此外,《诗经》中还有许多其他使用植物意象来描述婚恋关系的诗歌。
例如,《白莲》中写到:“白莲出淤泥,而后君王。
”在这里,白莲被用作一个象征纯洁的意象,因为它是一种纯白的花。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婚姻是一种纯洁的关系,而且能够带来繁荣。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表达了人们对婚恋关系的期望:长久而有生命力,并且纯洁而富有繁荣。
诗经中的自然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分析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记录了周代至春秋时期的各类歌辞、旧谣和风雅之作。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不仅展示了古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状态的抒发。
本文将就《诗经》中的自然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探讨。
自然意象在《诗经》中的描绘1.水•描述河流、泉水、湖泊等自然现象。
如《桃夭》“采蘩祁祁”,通过描述浑浊深沉的水来反映出悲伤低落的情感。
•表现出水的特性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如《乐游原》“行迈靡鼓,熙庶奄赫”。
通过描述水流声响,展示出欢快和繁荣气氛。
2.山•描绘山川之美。
如《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过山峦的起伏展现出喜悦和忧虑交织的情感。
3.花草•描述花朵、草木的生长状态。
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及《碣石》“瞻卬昊天,佩赢金石”等。
通过描写花草的美丽形象来传递出浪漫情感或者生命力的表达。
自然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1.喜悦与欢乐•自然意象往往被用来表达喜悦和欢乐。
例如,《采薇》中阳光明媚、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描绘了主人公心情愉快。
•自然元素也可以在诗歌中象征着愉悦与欢乐。
例如,《乐羊》中以愉快畅怀之风景为背景,将描写性格活泼开朗之人物。
2.忧伤与哀愁•写景描写常常用于表达忧伤的情感。
《桃夭》通过凄凉阴郁的水景折射了主人公内心的失落与悲伤。
•自然意象也可以被用来表现对逝去事物的怀念和追思,如《黍离》中“黍虽微伦,辟其苗。
”反映出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3.清新与浪漫•自然意象常常给人以清新、浪漫的感觉。
例如,《卷耳》通过描绘蓬勃生长的卷耳花传达出自然风景带来的宁静与独特之美。
•自然景色还可以作为爱情诗中温馨浪漫情感的象征。
如《邶风·击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结论《诗经》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意象描绘为古代文学增添了持久而深刻的魅力。
通过对水、山和花草等自然元素的描摹,诗人们能够在有限文字中将丰富复杂的情感状态生动地表达出来。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摘要】:在《诗经》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意象,并具有丰富的情感。
动植物是上古先民们的习俗、爱情婚姻生活的象征。
本文对动植物意象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探究,认为古人动物的崇拜对动植物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经》动植物意象情感表达《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史诗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诗经》不仅反映了我国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呈现出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兴观群怨”的功效说之后,孔子也提出了这种“多识”的要求,希望学习《诗经》,要和自然有一种亲近的关系,保持对鸟兽草木的认识和细微观察。
其实,这些自然之物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它们本身的特质,还记载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通过这些自然物,我们就能了解和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诗经》通过诗中描写的动植物,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人们情感世界和社会风俗,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审美之象,艺术地表现了诗和时代的一种内在的联系。
一、动物意象及情感表达《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蕴含丰富,《诗经》中写到动物60多处,有一些动物则出现的比较多。
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象征。
这些动物有马、燕、雀、鸠、鱼等。
在《诗经》中成为了爱情婚姻的象征,而在象征的背后,动物象征也具有丰富的情感。
(一)天神信使的化身在《诗经》中,以燕、雁、雀、鸠等作动物的具体形象。
在《礼记月令》:中“燕以来巢,室于嫁娶宜在春天的征兆,借助鸟的雌雄相守等习性来象征婚姻爱情中的现象和遭遇,燕成了婚姻爱情的象征物。
《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土如归妻,冰未泮”。
诗中写了大雁南飞,成双成对,一行行,一排排,或成人字,或成一字,唱着歌儿飞向南方。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与意蕴《诗经》里头的植物意象真的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里面各种花花草草都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说到植物,大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那可是中国古代诗人们抒发情感的绝佳舞台。
比如说,诗中常常提到的“桃”、“柳”、“梅”等等,这些植物不仅仅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它们更是情感的载体,仿佛有了生命,会跟着人的心情起伏。
先说桃树吧,桃子大家都爱吃,甜甜的,脆脆的,让人一口就停不下来。
可在《诗经》里,桃树的意象却有点复杂。
桃树常常被用来象征青春和爱情,春风一吹,桃花盛开,那种粉色的花瓣一片片飘落,就像是少女的梦。
要是把它和爱情联系起来,简直就是美到让人心醉。
桃花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人人向往的地方,仿佛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远离尘嚣,惬意得很。
诗人通过桃树传递的那种生机和美好,常常让人心中一阵暖意。
想想看,那种满树桃花的场景,是不是特别让人想念自己的青春呢?再来聊聊柳树。
柳树在古代可是个情感丰富的角色。
风一吹,柳枝轻轻摇曳,像是在跟人诉说心中的秘密。
许多诗句中都提到“柳”,它的柔韧和细腻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
你看那“柳依依”的样子,真是让人心头一紧,仿佛离别的痛苦一下子涌上心头。
尤其是春天,柳树刚发芽,那种嫩绿色的小叶子透着生命的气息,诗人们可喜欢用它来比喻心中那种柔软的情感。
想象一下,在一条小河边,风轻轻地拂过,柳条在水面上轻轻摆动,那画面美得简直不敢想象。
说到梅花,那绝对是个独立特行的家伙。
冬天的寒风凛冽,梅花却傲然挺立,迎着寒风绽放,真是个不怕困难的小强。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正如古人所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句诗里就能看出梅花的自信和傲娇。
它虽然在冬天开花,冷冷清清,却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梅花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冷冽的美,还有一种不屈的精神,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样的勇气。
面对困难,不妨想想梅花,傲娇又不屈。
再谈谈稻谷,稻谷可是丰收的象征,吃饭的主角。
诗经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情感受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记录了战国时期和春秋时期的真实生活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其中,自然意象作为一种重要元素贯穿了整个诗集,同时也与人情感受息息相关。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诗经》中的自然意象如何表达出人们内心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自然意象在《诗经》中的运用《诗经》除了描绘了生活场景和社会习俗外,更注重展现大自然风光和气候变化。
通过对植物、动物、天空、地理等元素的描绘,形成了丰富多彩、生动鲜明的自然景观。
植物意象在《诗经》中常见的植物意象有杨柳、桃花、松柏等。
例如,《关雎》提到“东方之日兮,我无舜尹”,将太阳比喻为“君子”,通过太阳升起给予世界光明之喻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南方之野兮,独处悲哉”中的藕花则代表了孤独和悲愁。
动物意象动物在《诗经》中也被广泛运用于意象的描绘。
例如,《鹿鸣之什》通过描写鹿群奔跑、角相互碰撞等场景,表达了浓厚的战争气息,同时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思考也有所体现。
天空与地理意象天空与地理元素是《诗经》中常见且重要的自然意象。
例如,《大雅·文王之什》中以天、地之名配以君王之德来形容,进行一种比拟手法,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君王的崇高和伟大。
自然意象与人情感受的交融自然意象不仅仅是单纯的描绘,更多的是将自然景物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相结合。
在《诗经》中,自然意象常常被用来寄托情感、抒发心境。
爱情与离别在爱情方面,《诗经》中使用了许多自然意象来表达爱情深情与离别之苦。
例如,《离骚》中描绘了缱绻的春光和爱情的甜蜜,以及《秦风·无衣》中以梅花落地的形象来表达离别之痛。
社会与政治除了个人情感,自然意象在《诗经》中也被用于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思考和批评。
例如,《国风·郑风·思无邪》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借以描述人们内心对命运变故、社会动乱的惋惜和困扰。
人性与道德自然意象还常常用于探讨人性与道德问题。
《诗经》中有不少篇章通过自然意象展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忠诚、奉献等价值观。
诗经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上古时期人民的生活风貌与情感世界。
其中,自然意象的运用犹如璀璨繁星,照亮了诗篇的每一个角落,与人文情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画卷。
在《诗经》中,自然意象的选取丰富多样。
春日的桃花、夏日的荷花、秋日的菊花、冬日的梅花,四季的花卉各自绽放,以其独特的姿态和色彩,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桃花的娇艳,往往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热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那盛开的桃花,如新娘娇艳的容颜,充满了对新婚生活的美好期待。
荷花的高洁,则常被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君子。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在这片水泽边,蒲草与荷花相依相伴,那美丽的人儿却不得相见,徒留相思之苦,荷花在这里仿佛成为了主人公心中纯洁而遥远的梦想。
除了花卉,草木也是《诗经》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桑树在《卫风·氓》中多次出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叶的繁茂与凋零,与人的青春和容颜的变化相呼应,暗示了女主人公命运的转折。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的蒹葭,也就是芦苇,在秋霜的映衬下,显得苍茫而凄清,烘托出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与迷茫。
自然中的鸟兽虫鱼,同样在《诗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雎鸠的和鸣,引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的关关叫声,传递出爱情的真挚与和谐。
黄鸟的欢唱,有时却映衬着离人的悲伤。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谷。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鸟儿的自由与欢乐,与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自然意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文情感紧密相连。
它们或烘托氛围,或象征隐喻,或寄托情思,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感染力。
爱情,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人文情感之一。
自然意象在爱情诗中被巧妙运用,增添了爱情的浪漫与美好。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一、引言《诗经》在农耕文明下形成,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使先民对大自然产生了极度依赖,而爱情是人们生活画卷上浓墨重彩、不可或缺的一笔。
我国最早的爱情诗歌记载可追溯到《诗经》。
在距今两千五百年的时光中,记录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爱情故事。
在《国风》中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居多,而植物这个特殊意象在婚恋诗中出现的频率极高。
因此,本文选取了植物意象作为切入点,分析《诗经・国风》中婚恋作品如何借助植物,表达上古人民的生活经验及内心情感,将抽象化为形象。
曾有许多学者对《诗经》中出现的植物加以研究,清朝学者顾栋高《毛诗类释》①对《诗经》的训诂划分了43种树木、38种蔬菜、37种草类、24种谷物、17种药物类、15种花果类,植物意象之繁多可见一斑。
二、《诗经・国风》婚恋诗中常出现的植物意象(一)成熟的果实意象果实意象在《诗经・国风》婚恋诗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有许多种,较典型的《国风・召南・坑忻贰分械拿纷樱骸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坑忻罚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坑忻罚顷筐I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②这是一首大胆的求偶诗,在诗中渴望配偶的女子将梅子纷纷抛向心仪男子,梅子越来越少,但是心仪的人还未出现,表现了看到梅子成熟而暗暗神伤自己还未出嫁的一个女子,感慨自己青春时光逝去却还没有大胆的青年男子向自己求爱。
还有较著名的果实木瓜,《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这里有木瓜、木桃、木李几种果实,在古时候可以作为男女相好的定情之物。
还有其他果实,“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卫风・氓》)“榛”:“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邶风・简兮》)还有诗中不常见的“椒”(即花椒):“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椒聊之实,蕃衍盈掬。
”(《唐风・椒聊》)这些果实都或多或少与婚恋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如花椒就有多子的寓意。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文集,收录了大量的关于植物的文学意象,用以描绘不同的景物、乡村山水等,以及人们的心情变化。
植物作为细节描绘,是如上古诗人用以抒情表达城乡山林的最重要元
素之一。
在《诗经》中,植物景观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象征,尤其是植
物的利用、农业发展、节日习俗等,使其成为文化表征的突出代表。
此外,《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认识,如“桃之夭夭”、“桃花不及”,暗合其他学术思想,使得读者在读诗的同时对生活、审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对于现代人物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诗经》以植物景观和人物情绪建立联系,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得
人们笃信大自然,将自然植物作为表达情景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诗经》所蕴含的生活法则和政治观,使人们坚持遵守畏尊顺侯的道
德准则,培养优美的艺术气质。
最终,《诗经》及其中的植物意象,
已然渗透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也影响着现代世界思想、审美。
《诗经》中的自然意象与情感表达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集,共收录了305篇古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是《诗经》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为一部描绘生活、表达情感的诗集,《诗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运用,传递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本文将以《诗经》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为线索,探讨其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1. 春天:生机勃发与欢愉春天在《诗经》中被广泛描绘为一个充满生机勃发和欢愉的季节。
例如,在《蒹葭》这首乐府民歌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通过对春天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歌者表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2. 夏天:炎热与无奈夏天常被视为炎热的季节,《诗经》中也有不少描绘夏天的作品。
例如,《涉江》中写道:“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里充满了对夏季自然景观的描绘及对离别的感伤。
通过对炎热夏天的切身体验和情感表达,歌者传递出了无奈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3. 秋天:收获与悲愁秋天是一年中丰收和寒冷并存的季节,《诗经》中反映了秋天独特的气息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东篱》这首乐府民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歌者通过对秋天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丰收带来喜悦和人生岁月凋零的感伤。
4. 冬天:寒冷与沉寂冬天常被视为寒冷和沉寂的季节,《诗经》也有不少作品描绘了这样的主题。
例如,在《无衣》中歌者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通过对冬天严寒的描绘,歌者抒发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对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希望和温暖之情。
5. 总结《诗经》以其深刻而生动的自然意象,并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世界的关注、感悟和体验。
它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描述中,使读者能够在品读诗行中感受到作者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悲喜交加的心境。
通过与自然意象紧密结合,《诗经》成为了一部极具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一部反映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学宝典。
其中,丰富的植物意象既构成了诗歌的美学基础,又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本文将深入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后世文学、艺术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爱情与相思的象征《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作表达爱情与相思的象征。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之思,独怀良人。
”(卷耳)中的卷耳,象征着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又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中的桃花,寓意着美好的爱情与婚姻。
2. 自然与生命的象征《诗经》中的植物也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赞美。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中的蒹葭、白露,传达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顽强。
此外,柳树、松柏等植物也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3. 历史与文化的象征《诗经》中的某些植物还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如“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有之,薄言观之。
”(采芣苡)中的芣苡,象征着古代农耕文化中对植物资源的依赖与利用。
此外,柏树、松树等植物在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兴衰与历史的变迁。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时,都会借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观念。
2. 对艺术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古代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们通过描绘诗歌中的植物形象,将诗歌的美学价值转化为艺术的形式美。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审美观念。
3.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植物意象在诗歌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植物意象的使用角度出发,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读者的影响。
《诗经》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
植物意象作为这些诗歌的一部分,通过引用和描绘各种植物,为诗歌注入了生动和丰富的情感。
同时,这些植物意象也与作者的情感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一类植物意象是以李蕊为代表的果实类。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果实的诗句,如“蓼萧萧兮梁甫草,采其蕨宽兮益无后。
”(《泰伯·无衣》),以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翩翩者胡越》)。
这些诗句中的植物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也暗示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果实类植物意象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类植物意象是以柳树为代表的植物。
柳树在《诗经》中经常被用来描绘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和崇拜。
如“庶几尽百年,贵子在宗庙。
”(《周南·关雎》),以及“留之无怨,展如之人止。
”(《周南·桃夭》)。
柳树的婆娑形态和柔软的枝叶给人一种温柔和柔情的感觉,作者借助柳树意象展示自己对女性的深情。
第三类植物意象是以菊花为代表的花朵。
菊花自古以来被赋予高洁、坚强和执着的象征意义。
在《诗经》中,菊花常被用来描绘君王和贵族,展示他们的高尚和崇高。
比如“采葛藟兮,言綦嚢嚢兮”(《小雅·鸿雁》)和“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小雅·卷阿》)。
这些菊花意象揭示出当时社会对君王和贵族的期待和评价,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社会道德。
除了以上几类植物意象,还有许多其他植物在《诗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竹子象征着孤独和坚韧,蓝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崇高,蓬草象征着贫穷和低微等等。
这些植物意象通过与诗歌内容的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隽永的印象。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摘要】:在《诗经》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意象,并具有丰富的情感。
动植物是上古先民们的习俗、爱情婚姻生活的象征。
本文对动植物意象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探究,认为古人动物的崇拜对动植物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经》动植物意象情感表达《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史诗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诗经》不仅反映了我国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呈现出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兴观群怨”的功效说之后,孔子也提出了这种“多识”的要求,希望学习《诗经》,要和自然有一种亲近的关系,保持对鸟兽草木的认识和细微观察。
其实,这些自然之物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它们本身的特质,还记载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通过这些自然物,我们就能了解和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诗经》通过诗中描写的动植物,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人们情感世界和社会风俗,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审美之象,艺术地表现了诗和时代的一种内在的联系。
一、动物意象及情感表达《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蕴含丰富,《诗经》中写到动物60多处,有一些动物则出现的比较多。
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象征。
这些动物有马、燕、雀、鸠、鱼等。
在《诗经》中成为了爱情婚姻的象征,而在象征的背后,动物象征也具有丰富的情感。
(一)天神信使的化身在《诗经》中,以燕、雁、雀、鸠等作动物的具体形象。
在《礼记月令》:中“燕以来巢,室于嫁娶宜在春天的征兆,借助鸟的雌雄相守等习性来象征婚姻爱情中的现象和遭遇,燕成了婚姻爱情的象征物。
《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土如归妻,冰未泮”。
诗中写了大雁南飞,成双成对,一行行,一排排,或成人字,或成一字,唱着歌儿飞向南方。
婚令的季节催人,所以姑娘今天一大早就到渡口来了,她就是要告诉未婚夫一句话:你如果要娶我为妻,趁着济水还没有结冰赶紧来迎亲吧!姑娘仰起头向河对岸又一次远远望去……。
让我们看到一个在恋爱着的执着追求婚姻幸福的年轻姑娘在等待她情人的形象。
大雁唱,是爱情的象征。
诗里用作背景,含有好婚姻一定成功的意义。
而叶枯,雁鸣是季节的象征。
大雁是候鸟,秋去春来,而秋冬农闲,正是周人法定之婚期。
“周人婚姻重视顺天时,其婚嫁多在仲春秋冬之时。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关关,象声词,为鸟鸣声,是鸟类求偶发出的信息。
这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
这里也状采荇女子的笑声。
雎鸠:水鸟名,又名王雎,俗名鱼雁,山捉鱼,渔民束其脖,用以作捕鱼之能手。
表现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急切的想要追求女子的心情,他喜欢她,他爱上她了。
这首诗写了俊男配女,是美好的婚姻爱情诗。
作为古代社会中传播广远的一首美妙的婚恋歌,是周代社会意识形态中婚姻崇拜的艺术实录,也是古代婚典上广泛演唱的欢庆乐章,也是初步爱河的诗篇。
(二)情爱隐喻的动物意象《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用“食鱼、食鲂”,隐语,使诗具有活跃的气氛。
鱼象征女性,食鱼象征娶妻。
所以这首诗是一个男子为他找到一个内心很喜爱的女子而从内心发出的欢乐的歌唱。
在《诗经》中出现多次鱼的形象,也和婚姻婚配有密切联系,鱼也象征繁盛和富足,有吉祥如意的蕴意,表达了对婚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正如“鱼”“雁”的意象常常出现在诗中象征爱情婚姻,“鹿”也有婚姻婚嫁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情感的象征意义。
《野有死麕》是写男女在野外的幽会,古人多认为这是一首“性爱诗”,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她实际上是先秦时代一种婚俗的反映。
诗中“野有死鹿,白茅纯束”,“鹿”作为赠物,而男子用鹿来赠表达自己的爱情,也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鹿性情温顺,食草为主,它的驯良温顺。
令人想到了女性的品性,在传统文化中鹿也有和谐美满的意思,并且鹿的胎生习性,又和生殖联系起来。
(三)原始信仰下的图腾崇拜宗华白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
(2)《诗经》中有大量动物的描写种类多。
借形态各异的动物描写了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和那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
自然界中的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这可以看出上古人民与自然界中事物特有的神秘观念有关,形成了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
动物崇拜是因为人们对动物依赖却又畏惧的心理,于是就把动物作为神灵来崇拜,并将其形象作为本部族的保护神,这些动物就成了部族图腾。
《毛诗序》曰:“《潜》,季冬荐鱼,春献鲔也。
”(3)这就是说周人一年有两次宗庙鱼祭。
“《笺》云:‘冬,鱼之性定;春,鲔新来。
”鲔祭,应有其特殊的寓意。
而冬春两祭用的都是同一首歌”。
(4)周人用鱼祭祖源于远古的用鱼祭神,西安半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很多鱼纹图。
在人类处于渔猎时代,由于鱼有极强的繁殖能力,这就使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女性崇拜和女性生殖崇拜的观念。
这种观念就一直沿袭下来,经久不去。
这也就是周人祈求子孙繁衍而实行鱼祭的根由。
鱼是婚姻配偶的象征,而冬季正是周人嫁娶的法定时期,故要用鱼到祖庙献祭。
“又因鱼于春天前来渭河产卵,这个迎合了人们求子生殖的愿望,所以周人有冬春两次鱼祭,于是就有了《周颂潜》这首宗庙祭祀的乐歌”。
(5)古人以鹿为图腾,也是对于生殖崇拜的一种演化,鹿为哺乳动物,胎生,一年只育一仔,其性情驯良,而女性也像鹿一样胎生,这就以古人对女性的了解相吻合,“远古先民用鹿象征女性,原因是共同的,即对羊与鹿的生殖能力表示崇拜。
羊和鹿为哺乳动物,如人一样胎生,这是远古女性感觉其亲近又不能拟的。
”(6)“求偶期间的动物,常常发出异样的鸣叫。
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两性相引的情歌。
有了音乐,又进展为各体的情诗。
《诗经》里包含的情诗很多,作者老实地歌唱,编者老实地收录,他们只觉得这是人类应有的情感,而这些诗是忠实于情感的产品。
”(7)上古人民将这些动物和爱情、婚姻婚配、情感表达相联系,是对种族延续繁衍兴旺的祈求,也是男女情感表达的信物和代名词。
二、植物意象及情感表达《诗经》取材于自然物的诗中,涉及到的植物达17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直白描述,也有很多除了本义之外,以物喻意,传递恋人们在爱情之中的浓浓的爱意和爱慕之情,从而形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也蕴含身后的情感意义。
(一)传情寄爱的植物意象在《诗经》中,不仅有大量的篇目提到花草采摘,还有花草相赠及情爱的传递现象。
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静女》)“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国风.卫风.伯兮》)“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国风王风黍离》)。
在《诗经》中花草意象是男女爱情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现象。
《伯兮》是写一个军人的妻子对丈夫深深的爱,着重写了丈夫出征后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的,而思念中更见她对丈夫的深深的爱。
“飞蓬”形容头发散乱如同飘飞的蓬草一样。
可以看出对丈夫的思念和爱,丈夫不在身边,心里黯然,发如蓬草,也没有心里去整理。
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看出情何以堪的哀伤。
这首诗赞颂了一种忠贞深挚的爱情的美德,诗中塑造了一个贞妇爱夫思夫的典型形象。
《黍离》这是一首征夫对妻子的思念的诗,本文通过一个征夫之口,诉说他别妻离家愁思和痛苦,充分表现了他对妻室的思念。
诗中的黍在古人的观念意识上是女性的象征。
诗人服役在外,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黍稷长苗到抽穗,到结实,而且年复一年,因而触景生情,勾起了他别妻离家的痛苦,思念益深,且有思有怨。
芦苇的伤--兼葭。
《兼葭》是一首很美的诗,有一种扑朔迷离,缥缈的魅力,令人神往,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兼葭”--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秋末冬初,岁事将尽的象征,按周朝的法律,已到男婚女嫁的法定之日,故男子才如此苦苦追求他心中的“伊人”。
但是道路阻难登攀。
知遇和爱的弹奏物——木瓜,木瓜:植物名,落叶灌木或乔木,果实椭圆金黄,有香气,可吃。
与文中的木桃,木李甚或香兰等都是古代女子向男子求婚所赠送的定情之物。
《木瓜》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一读就令人很快地沉浸到一种优美的且又浓烈的,欢乐的且又活泼的爱情气氛中。
是一首描写一对恋人互赠信物以定情的民间村歌巷谣。
“瓜是古代女性的象征,古代女子用木瓜送给男子,就等于把自己的婚姻给了男子了,而男子赠女子以玉石。
”(8)表现了男女爱情的定情之物。
“由于其易懂易记,所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都能诵读,真是:一首木瓜诗,千古恋人定情词”。
(9)偶乘同车,一见钟情——木槿。
木槿:一种落叶灌木,高七八尺,花瓣有红紫白等色。
古代是女性的象征。
木槿花,诗中用以比美女。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女同车》)有女与我同乘车,容颜如同木槿花。
这首诗主要写一个男子与一个姓姜的女子同车出行,这个女子容貌如木槿花;艳红美丽。
她的美容在男子心中留下了不可忘怀的印象,故而写下这首诗歌,表达他心中对这位女子的爱慕之情。
(二)贻实达情的植物意象《桃夭》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在这首诗中象征女子的美貌和婚姻的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以喻女子青春美貌,正是出嫁结婚的最佳年龄。
桃花是女子的象征,桃花开喻女子的青春花季。
所谓女大当嫁,正其时也。
故《诗》曰:“之子于归,以其室家”。
《诗经》中常用语首助词“有”表重叠,此处形容桃子又多又大的样子。
桃树结果甚多,是古人生殖崇拜的象征。
在现在有的地方女孩子出嫁时,家人会在她的被子里,枕头里放上花生、桂圆、红枣之类的食物,取早生贵子之意。
《桃夭》贺女子出嫁,可视作夫妻篇。
“《毛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10)因此,《桃夭》一诗就是一首恭贺女子出嫁的民间歌谣,它发源与周朝的汉江地区,流传于华夏各地,它喜庆,吉祥、热烈地奏响在历代出嫁的姑娘们的心弦上。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富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
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有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愿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愿望。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香,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
四时之花,花色味各自不同,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
”从花里,我们可以得到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
在经久时间的洗刷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植物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美,通过多人的想象联想,使植物的鲜艳色泽,硕果累累与女性的体态,爱情的美好,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活力,融合了情感和感觉之后,形成了意象,传达了对爱情美好,婚姻幸福的追求和歌颂,从植物的客观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了心物统一,是上古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一种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