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 格式:txt
  • 大小:32.70 KB
  • 文档页数: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

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
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证券化规模的膨胀,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时间的规模扩大,到了引发危机的程度。

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或下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或是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是还存在其他的负债,因此,还不起房贷、或违约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但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他们可以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即可,这样不仅不会亏损,而且还可以获得盈利。但在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放款机构把房子收回来再卖,就很难实现,或是房子很难卖出,或是因房价卖的过低而导致亏损。如果这类事情频繁地、集中地、或大规模地发生,危机就出现了。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有关论述汗牛充栋,如: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美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错误;贪婪成性的金融机构的过度投资;美国整个金融业的腐败和共谋行为;美国庞大金融机构的高度官僚化;美国人长期形成的低储蓄和高消费习惯走到了极限;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美国发动战争又久拖不决带来的巨额支出;货币金融市场国有的不稳定性;美国式资本主义的痼疾使然;以及美国对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与分工格局的维护,等等。

关于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也有许多共识。一般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苗头开始与2006年年底,但其从苗头出现,问题累积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计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此次次贷危机的涉及面非常广,产生、扩展的原因极为复杂,但主要原因有这样三个方面:

1、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

次贷危机作为金融问题,它的形成是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紧密关联的。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在经历了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款利率也

同期下降,30年期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这一阶段
房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成为推动美国房产几年的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膨胀的重要因素。由于利率下降,又使很多蕴涵着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迅速扩张的机会。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浮动贷款利率和只支付利息的贷款大幅度增加,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负担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这样,就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推动或支撑了房产市场的多年繁荣。由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也就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或支撑了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破灭。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利率调高后,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连续生息,提高了购买房屋的借贷成本,因而产生了抑制房产需求和降温房产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的下跌,以及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一段时期内,情绪乐观、持续积极。

进入21世纪,从世界经济看,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在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了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的增加又进一步推进繁荣,推高人们的乐观情绪。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其投资市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这就必然地吸引了来自其他地区,特别是欧亚地区的众多投资者,从而使得投资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或进一步降低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就在客观上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加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品的投资,且投资的金额巨大,这就使得危机发生后,其影响波及全球的金融系统,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3、金融监管缺失,许多银行,特别是许多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

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较为普遍。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
券化可以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升上的机会,有意或无意地降低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在这一时期,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首付额度是20%,这一时期却一度降到了零。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次级按揭贷款,“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贷款,和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而大量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银行和金融机构有意或无意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的广泛出现,以及评级市场的不透明、不规范等等问题的较为严重的存在,又都是与金融监管的缺失,主要是美国的金融监管缺失紧密相关的。

在美国,有的经济学家将这些问题定义为“说谎人的贷款”,而在这些交易中,银行和金融机构充当了“不傻的傻瓜”的角色。按美国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的话说,“人们可以不付任何定金和头寸(款项),甚至在实际上没有钱的情况下买房子,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这“是我们住房市场中有过的最坏的泡沫,也是我们需要清理的最坏的泡沫”。

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严重信用危机,而从金融和信用角度来看,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冲击,要消除这场危机,必然需要较长的时间。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严重的信用危机。

二、究竟谁该为此负责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美国经济体制,特别是金融体制的缺陷

,也暴露了国际金融体制的缺陷,自然遭到世人的广泛抨击。但是,美国却又一些人试图将责任转嫁他人。例如,美国前任财长保尔森在其任内就多次发表言论,
指责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在2008年11月中旬20国峰会开始前夕,保尔森就曾经说过,并不是美国自己犯下了(导致金融危机的)错误,“亚洲和石油输出国的缺乏消费和外汇增持,以及欧洲的结构问题”,也伤害了全球经济。 2009年1月1日,保尔森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又抛出了“这次危机部分缘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重构”的观点,认为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的巨额储蓄,为全球信贷泡沫埋下了祸根,导致了后来的危机。

对于保尔森将引发金融危机的责任转嫁他人的言论,即使是在美国,许多经济学家也持不同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莱恩哈特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当情况变得很糟糕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倾向于去指责他人,这已经成了华盛顿一个流行的政治传统。”这可谓是一语道破玄机。莱恩哈特说,“我不认为有任何人会真的认为是中国的高储蓄导致了这次危机。”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指责此次危机是因为其债权国借钱给它,无论如何显得有悖直觉。美联储的一位经济学家说,这就像是说人们的富有产生了腐败一样不能让人心服。美林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史追则说,“我不认为此次危机产生于中国人的过度储蓄,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说法。”“解决全球不平衡,我认为美国人应该节制消费”。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格莱斯曼认为,中国的资本将全球的利率和信贷风险降低,并不是美国人进行错误投资的理由。此次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系统的所有环节都相信房价会永远上涨,从而完全忽视了风险。而且全球不平衡也并不是一件坏的事情,中国的繁荣稳定了世界经济,绝不是造成危机的原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保尔森指责中国的高储蓄时美国社会也极为担心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对于将金融危机的根源归咎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观点是非常荒谬的。事实上,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多重失误,才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中央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称保尔森的观点属于“强调逻辑”。他认为金融危机的祸根在于美国,中国责任论是站不住脚的。张健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的重大缺陷,以及监管不足等问题无疑是导致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从宏观层面看,2000年美国

网络经济泡沫破裂,为刺激经济,在美联储降低利率、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 美国政府又实施了大规模减税计划和赤字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扩大,资产价
格过高引发的“财富效应”,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直至危机爆发。从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看,近年来,负有维护全球金融安全和稳定职责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应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市场国家的金融风险上,对于具有更大影响的发达国家,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状况关注不够,不仅未能发挥早期预警作用,而且在危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应对亦不够及时。

从微观层面和监管角度来看,此次危机暴露出的问题更为突出。

(1)是以美国大型投资银行为代表的许多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些机构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衡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例如,一些金融机构的董事会放任管理层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而疏于对风险的适当评估和有效控制,甚至纵容欺诈性的资产承销和经营行为,以追求市场份额、业务增长和高额奖金。这样的公司治理,无法阻止高管层在短期利益刺激下过度扩张有风险的业务。一位台湾学者这样说,“最无耻的就是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最後一任的CEO,他们在离开以前都为自己交涉好了超过两千两百万美元的离职金。他们真不愧是美国最聪明的人。”

(2)是创新过度导致金融风险扩大化。过度的金融衍生产品加上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金融风险被严重扩大。评级机构没有真正承担起“看门狗”的责任,不仅因利益关系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其顺周期的评级结果还与“盯市”的会计准则一起,共同助推了资产价格的螺旋式上升和泡沫的积聚,并加速了资产泡沫的破灭。

(3)是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重大的缺陷。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过于相信市场的作用,长期奉行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监管手段的不足又导致在问题发生时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因此,如果将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咎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荒谬的。

美国有些人说,美国的低储蓄、高逆差是由于中国等国的高储蓄、高顺差造成的。这又是信口雌黄。美国的低储蓄、高逆差是其长期以来的政策选择和消费习惯造成的。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的高顺差与美国的低储蓄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异,两者之间没

有因果关系。实际上,在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之前,美国高消费的习惯就早已养成。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个人储蓄率就曾降到零以下,1933年甚至降到-1.5%这一历史最低点。而美国新一轮个人储蓄率的下降从1984年就开始了
,到1999年就已降至2%左右的水平,并维持了长达6年之久,2005年—2007年均低于1%。美国的贸易赤字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现在,已历经近30年,同期财政收支除1998年—2000年以外也均为赤字,这些都不是近些年所特有的现象。而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在2003年之后才开始大幅度增加的。显然,认为中国的高顺差导致美国的高消费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导致美国高消费和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一是美国自身扩张型的国内政策刺激了个人消费增长和公共开支扩大,导致居民个人和政府储蓄率不断下降;二是美国在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却对出口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正是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美国储蓄率持续下降和贸易逆差大幅度上升。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加强了国际储备和国内储蓄,这是吸取1997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的措施,而这也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给亚洲国家开的“药方”。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救助过程中,美国政府主导了IMF对亚洲国家的救助政策及救助条件的设计。在IMF给亚洲国家开的“药方”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亚洲国家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财政赤字,增加国际储备。亚洲国家,尤其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国家吸取教训,增加了国际储备和国内储蓄,提高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而现在却又被西方国家的某些人看成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其论调明显自相矛盾。

认为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顺差和高储蓄,使得美国金融机构可以不断从中国克新兴市场国家那里得到融资,从而进行金融创新活动,最终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观点是可笑的。在普通人看来,邻居借钱给你,你可以用这笔钱去发展生产,也可以去享受或赌博,显然,美国人选择了后者。可是选择后者的邻居却还要责怪邻居为何借钱给他,认为自己败家行为责任不在自己,而在邻居,一些美国人就是这样。

推卸责任,必然掩盖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利于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甚至导致问题更加恶化。危机已经来临,美国决不应推脱责任,也推脱不了,而应主动承担责任,查找原因,和国际社会一起努力,紧

密合作,应对危机,并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健全监管机制,保证经济的顺利运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导致美国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金融危机通过国际传导,进而形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进
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1、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危机首先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由于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已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包括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持续发展,美国银行破产倒闭案明显增加。据统计,美国2008年共有25家银行倒闭,超过此前5年的总和。而今年来银行倒闭数量则急剧上升,截至2009年2月20日,美国今年头两个月内倒闭的银行数目已上升到14家。如,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频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半年之后的9月,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又被美国银行收购,而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也由于陷于财政危机,于2008年9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很难有人能预料到,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然垮掉了三家。

金融危机必然会影响实体经济。一个经济体就像一个人的身体,金融业是心脏,资金是血液,实体经济则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其他部分。一个人如果得了心脏病,心脏供血不足,其他器官的功能就会减弱甚至丧失。一旦金融业遭到重创,实体经济也就必然会受到影响。由于金融危机,企业和居民的财富缩水,借贷限制增加、成本提高,企业投资减少,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失业增加。据统计,2008年9月,美国就业岗位减少了将近16万个。到了2009年2月,美国持续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已达到498万7千人,失业率已达到创16年新高的7.6%。从2009年1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看,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季环比增长年率为-3.8%。这样,200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美国世纪GDP已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增长。美国已陷入经济衰退之中。

2、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金融危机的扩展,必然危及全球经济。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受美国经济的“输入性”影响很大,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必然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美国金融业的重组将会导致美国在国外投资的资金大量回流,致使资金流出国的投资需求下降,从而引起经济增幅下降或导致经济衰退。美国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导致进口减少,进而对许多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步美国后

尘也进入衰退,欧洲的经济前景可能比美国还要暗淡。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11月份,欧元区和欧盟工业生产继续双双下滑,同比降幅都高达7.7%。其中,德国和法国的工业生产的环比降幅分别为3.3%和2.4%。欧元区和欧盟的出口严重下滑,出现外贸逆差。11月份,欧元区和欧盟的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0%和11%。此外,欧洲
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欧元区去年12月份的失业率由前一个月的7.9%上升至8.0%,为连续第九个月的上升。英国的经济形势也非常糟糕,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第四季度英国GDP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负1.5%,这是自1980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去年第三季度英国GDP比前一个季度下降0.6%,英国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符合经济衰退的传统定义。在第四季度,英国失业总人数上升至192万人,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

2009年1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反映总体经济活动情况的经济敏感指数继续恶化。继去年12月份大幅度下滑后,今年1月份继续下降1.5点,为1985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历史新低,欧盟27国经济敏感指数也比前一个月下降了3.3点,其中,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经济敏感指数下降了3.1点。

面对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那些严重依赖于制造业出口的国家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日本政府已正式宣布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根据日本内阁府2月16日发表的统计速报,去年第四季度,由于全球经济滑坡,日本的出口大幅减少,比上个季度下降了13.9%,设备投资也下降了13.9%,,陷入低迷不振局面,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季度大幅下降了3.3%,,按年率计算降幅为12.7%,。至此,日本经济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这是日本经济自1974年以来的最大跌幅。该报告同时显示,2008年全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为-0.7%。考虑到日本的国债已达到其GDP的1.6倍以上,而且日本的利率长期以来一直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低,日本政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正面临着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收缩,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德国2008年第四季度的出口较上一季度大幅下降7.3%,首次影响,第四季度的GDP环比下降2.1%。

金融体系脆弱、短期外债甚多、严重依赖于能源生产和出口的俄罗斯,受到了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暴跌的双重打击,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甚至于出现负增长。

面对发达经济体进入衰退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口下降这一局面,严重依赖其市场和在货币金融上与其联系密切的

东盟和韩国经济,必然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出口下降,直接投资减少,资金撤离,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损,经济增长速度全面下降。随着韩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已经有人开始谈论第二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了。

全球经济的减速导致订单减少,也打击了印度的出口业。2008年,印度的出口额已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
据,去年12月份,印度出口额同比下降1.1%,由于出口下降可能导致1000人失业。

目前,金融危机已开始全面影响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尤其是效果经济深受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明显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将进一步下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3.7%,预计2009年回进一步放慢到2.2%。这一速度不仅远低于过去10年的5%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也正在滑向全球经济衰退的边缘。

3、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金融方面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制度经过改革,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加上我国政府对金融活动较为严格的控制和较为有效的管理,因此,从整体上说,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破坏还不是非常严重,我国的金融系统仍较为健康。但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却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开放度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导致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减少,企业投资下降,这必然导致进口减少,必然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出口增速下降或减少,则又必然导致整个制造业生产的萎缩或增幅减缓。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的经营已十分困难,不少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08年外贸总额达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相比于前几年我国外贸连续6年20%以上的增速,2008年的增速随着外部需求大幅度放缓而显著下滑,而12月当月出口同比下降2.8%。数据还显示,2009年1月的出口同比下降17.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

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经济增幅逐季度下降,且第四季度下降幅度较大。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受经济增速回落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为33.5%,下半年税收收入同比仅增长3.2%,特别是第四季度,税收收入出现连续负增长,跌幅逐月增大,12月同比降幅接近一成二。而2009年1月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达到了17.1%
,创下了2004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单月同比最大的跌幅。作为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仅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劳动岗位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

四、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衰退或增速放缓,不仅导致人们的收入减少,社会失业增加,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经济加以调控。

1、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从金融货币政策方面看。美联储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如运用联邦基金利率调整、窗口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降低利率,以减缓金融动荡,防范或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仅自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8个月的时间,美联储就已降息7次,累计降幅达325个基点。2009年1月28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点0-0.25%的目标区间,并准备收购长期美国国债,推出应急信贷计划。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如,2009年1月15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即从2.5%下调至2.0%。这已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10月以来第四次降息。2009年2月5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布将利率从1.5%下调至1694年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1%,这也是英国央行从去年10月以来,在金融危机压力下的第五次降息。为了重振经济,英国政府还拨出数百亿英镑的巨资直接注资金融机构,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控,维护金融安全,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而在2008年12月,日本银行已将基准利率降至0.1%,并为国内公司的信贷提供更为宽松的条件,更为便利的措施。

从财政政策方面看。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2008年10月,小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而此前,国会已通过了减税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安排在2008年内先实施退税1520亿美元。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在第一次例行电台讲话中就强调,当前美国经济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必须采取“前所未有”的应对措施。2009年2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奥巴马提议的一揽子经济刺

激计划,计划的总额为7870亿美元,希望能通过减税以及政府支出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根据计划,这笔资金一部分用于减税,一部分用于投资,特别是基础实施建设投资和替代能源投资。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在2008年11月,英国财政部公布了总额为200亿英镑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和提高国家养老金标准等。在日本,面对急剧恶化的经济形势,麻生内阁在财政和金融
方面采取了总额为75万亿日元的政策措施,按美元换算超过8000亿美元。法国也于2008年底宣布一项总额为26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对法国带来的冲击。而德国政府于去年11月宣布了总额为32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接着,于今年2月20日德国联邦参议院又通过了第二个经济刺激计划,根据该计划,政府将在今明两年内投入500亿欧元的资金,规模达战后最大。

2、我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9日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而落实这些措施的投资额到2010年底约需4万亿元人民币。总额4万亿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为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财政货币政策的转向凸显了中国政府保增长的决心。为刺激经济保增长,我国政府与2008年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已付诸实施,从货币政策方面看,自2008年9月15日至12月25日,仅仅3个多月就5次下调基准利率,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财政政策方面看,自2008年7月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已4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一系列新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获得批准等等。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既是巨大的冲击,又是重要的机遇。2009年2月28日,国务院经过审议,已通过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实施时间按3年考虑。制定和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

和振兴规划,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后劲再上台阶的重要举措。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涉及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物流业。其中物流以外的9个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约占我国税收的40%,直接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30%,物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这十大产业相当一部分是靠外需拉动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市
场的萎缩,外需下降又传导到国内市场,对这些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国在这十大产业就业的人已超过了1亿,涉及到3亿农民的生计,上市公司接近6成在这十大产业中。如果这十大产业能够稳定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实现稳定发展,财政、税收、就业、“三农”问题也就能稳定下来。

五、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倒闭,造成工人失业;一些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裁减员工;许多企业发展困难,招工减少。其结果就是失业增加,求职困难。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我国的就业问题也进一步扩大。而大学毕业生和寻职农民工则是受严峻就业形势影响最严重的两大群体。

2009年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透露,根据农业部最近对15个省份、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在全国1.3亿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大约有2000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12月2日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2008年底有100万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将有592万大学毕业生,因此,要特别关注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问题的重大影响,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措施,以扩大就业。

1、200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着重做好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安置工作。

《通知》指出,要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

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年底。《通知》指出,要延续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
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年底。《通知》还指出,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通知》还要求,各地要把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作为重要目标把新增就业人数和控制失业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落实目标责任制。

2、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2月19日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促进就业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把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发挥社会保险优惠政策的作用,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稳定就业;要增加职业培训补贴,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就业再就业能力;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积极探索就业的新方式新途径,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发展灵活就业。要全面加强人事人才工作,认真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分配制度,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完成好军转干部安置任务。要加快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强劳动监察,着力抓好争议调解,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此次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国力确保就业局势的稳定:“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企业稳定职工队伍,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自主创业,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就

业见习和就业援助三项举措,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要采取积极政策,以确保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

3、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了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多方面的重要措施。

为积极有效地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教育部已推出六大举措,力促大学毕业生就业。这六大举措包括:(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今年,教育部将扩大实施“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期满可享受升学优惠政策。(2)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计入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3)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除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体检政审、审批定兵以及优待安置政策外,还享受提前预征、返还学风和代偿助学贷款、优先选拔使用、考学升学优惠等优惠政策。(4)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5)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都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要开设就业指导课,要为迎接毕业生提供免费信息服务,要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帮助毕业生了解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集体内容,要强化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6)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要保证实习实践活动,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教育部决定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比上年增长5%左右,教育部将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个,主要用于招收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原本只有具备数年工作经验才能报考的MBA、MPA、等专业硕士学位,今年将首次向应届毕业生敞开大门。目前,我国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MPACC)等。

4、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在各级政府加强就业工作的同时,高校毕业生自己也要多方努力。

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高校毕业生应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1)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增强适应性,增强

就业竞争力,(2)认真学习、广泛了解、理解吃透和高校毕业生有关的就业政策措施,指导自己的寻职努力。(3)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估自己的素质和就业环境,确立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做出较为适宜的选择。如,近期目标是立足,长期目标的发展、是成功,先就业、后择业。(4)看清形势,调整好心态。一方面,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就业的困难要有思想准备,在就业压力下,积极地去找工作。另一方面,又不要过于悲观,应当看到,我国已明确今年要力保GDP增长不低于8%,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并将继续出台更多的政策,这必将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不要
因为在多次求职失败后就灰心,就丧失进取心,而应克服畏难情绪,坚持不懈、总结经验、不断努力。

六、结束语

危机何时能够过去?对此有不同的预测或估计。概括地说,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可大致分为“V”形、“U”形、“L”型三种观点。“V”型论者认为经济2009年下半年即触底并迅速回升,这属于乐观派;“L”型论者认为经济还在下滑,远未见底,经济恢复还需3-4年之久,这属于悲观派;“U”型论者认为,经济可能于今年年底或明年见底并逐步回升,这可属于中间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斯基1月31日说,IMF认为,只要各国拿出充分的举措来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就能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复苏。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月19日表示,2009年欧元区经济前景将明显差于之前的预期,欧元区经济今年将萎缩1.9%,但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出现明显回升。

2月4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出席加州TED(科技、娱乐和设计)大会时说,“毫无疑问,我们仍将面临3至4年的经济极度困难期。由于市场总体需求下滑,完全恢复还需要更长时间。”

2009年2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表示,当前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60%,金融危机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大规模的实体经济衰退才刚刚开始。他认为,经济出现大危机并不一定会有大萧条,我国经济虽然面临困难,但只要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都到位,2009年经济实现“保八”并不难。

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有望在第三季度止跌回升。全年GDP增长率将保持在8.3%左右。

我们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面广,影响大,也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外部需求减少,部分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数增加,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但我们

有信心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2009年1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有兴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说,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些人可能会有疑虑。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因为,我们的金融基本稳定和健康,我们国内的内部需求很大,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扩大内需的政策;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分工格局调整
中蕴藏着新的机遇。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严冬终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