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三角形能力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2.11 KB
- 文档页数:8
第七章 三角形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 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5,则周长c 的范围是( )A. B. C. D. 无法确定19c 914c 1018c 2.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D. 不可能都小于60°3. 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把这个n 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 n 个B. (n-1)个C. (n-2)个D. (n-3)个4. n 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有( ) A. B. C. D. ()12n n -条()22n n -条()32n n -条()42n n -条5. 装饰大世界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正方形;长方形;正五边形;正○1○2○3○4六边形。
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共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6. 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直角三角形D. 平行四边形7. 如图1,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2=40°,则∠BOC 等于( )A. 95°B. 120°C. 135°D. 无法确定8.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其周长m 满足,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1022m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二. 填空题。
(每空2分,共38分)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 ,钝角三角形有 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是它的 。
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它的周长是 。
3. 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 根木条。
4. 在△ABC 中,若∠A=∠C=∠B,则∠A= ,∠B= ,这个三角形13是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小题)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7cm 、5cm 、12cmB 、6cm 、8 cm 、15cmC 、8cm 、4cm 、3cmD 、4cm 、6 cm 、5cm2.下列各图中,作出AC 边上的高,正确的是( C )3.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 )A .中线的交点B .高的交点C .角平分线的交点D .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能将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一条线段是( )A .中线B .角平分线C .高线D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5.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再分别以点、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射线由作法得的根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6.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7.如图,△ABC ≌△EDF ,AF=20,EC=8,则AE 等于( )A.6B.8C.10D.12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8.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AB =3,BC =4,CA =8 B .AB =4,BC =3,∠A =30°C .∠A =60°,∠B =45°,AB =4D .∠C =90°,AB =69.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端点A ,B 间的距离,小亮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点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 ,连接DE .现测得DE =30米,则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米.A.15B.20C.30D.60AOB O OA OB C D C D 12CD P OP ,OCP ODP △≌△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以下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6小题)1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三角形具有。
一、选择题1.MAB ∠为锐角,AB a ,点C 在射线AM 上,点B 到射线AM 的距离为d ,BC x =,若△ABC 的形状、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d =或x a ≥B .x a ≥C .x d =D .x d =或x a > 2.已知如图,AB=AE ,只需再加一个条件就能证明△ABC ≌△AED ,下列选项是所加条件,请判断哪一个不能判断△ABC ≌△AED ( )A .∠B=∠EB .AC=ADC .∠ADE=∠ACBD .BC=DE 3.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4cmB .1cm ,4cm ,2cmC .1cm ,2cm ,3cmD .6cm ,2cm ,3cm 4.如图,已知AB =AD ,AC =AE ,若要判定△ABC ≌△ADE ,则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A .∠1=∠DACB .∠B =∠DC .∠1=∠2D .∠C =∠E 5.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接BF ,CE ,下列说法:①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②BAD CAD ∠=∠; ③BDF ≌CDE △;④//BF CE ;⑤CE A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④⑤6.如图,在ABC 和AEF 中,EAC BAF ∠=∠,EA BA =,添加下面的条件:①EAF BAC ∠=∠;②E B ∠=∠;③AF AC =;④EF BC =,其中可以得到ABC AEF ≌△△的有( )个.A .1B .2C .3D .47.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表示△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8.如图,AB AC =,AD AE =,55A ︒∠=,35C ︒∠=,则DOE ∠的度数是( )A .105︒B .115︒C .125︒D .130︒ 9.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②AB=DE ,∠B=∠E ,BC=EF ;③∠B=∠E ,BC=EF ,∠C=∠F ;④A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10.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1.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 12.如图,已知ABC ADE △≌△,若70E ∠=︒,30D ∠=︒,则BAC ∠的度数是( )A .80︒B .70︒C .40︒D .30二、填空题13.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图③放置,使三角尺①的长直角边与三角尺②的某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③中的∠1=______°.14.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F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F ≌CEB △.添加的条件是:____.(写出一个即可)15.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24ABC Scm =,则ABE S 的值是_______.1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C ,OF ⊥OE 于点O ,若∠AOD =70°,则∠AOF =______度.17.连接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则1234∠+∠+∠+∠=________º.18.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 ,一边长是6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cm . 19.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化简a b c b a c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90C D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Rt ABC ∆与Rt ABD ∆全等.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即可).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点C 是AB 的中点,CD ∥BE ,且CD BE =.(1)求证:△ACD ≌△CBE .(2)若87,32A D ∠=︒∠=︒,求∠B 的度数.22.如图,在△ABC 中,∠ACB =70 °,∠B =65°,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 (1)求证:AE =CE .(2)求证:△AEF ≌△CEB .23.如图,AB AC =,AE AD =,CAB EAD α∠=∠=.(1)求证:AEC ADB ≅△△;(2)若90α=︒,试判断BD 与CE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3)若CAB EAD α∠=∠=,求CFA ∠的度数.24.如图,点A ,D ,B ,E 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BC DF =,AD BE =,ABC EDF ∠=∠,求证:A E ∠=∠.25.如图,,AD BF 相交于点,//,O AB DF AB DF =,点E 与点C 在BF 上,且BE CF =.(1)求证:ABC DFE ∆≅∆;(2)求证:点О为BF 的中点.26.已知: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在直线m 的同一侧作ABC ,使AB AC =,连接BD ,CE .(1)如图①,若90BAC ∠=︒,BD m ⊥,CE m ⊥,求证ABD ACE ≅;(2)如图②,若BDA AEC BAC ∠=∠=∠,请判断BD ,CE ,DE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当x=d时,BC⊥AM,C点唯一;当x≥a时,能构成△ABC的C点唯一,可确定取值范围.【详解】解:若△ABC的形状、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则C点唯一即可,当x=d时,BC⊥AM,C点唯一;当x>a时,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作弧,与射线AM只有一个交点,x=a时,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作弧,与射线AM只有两个交点,一个与A重合,所以,当x≥a时,能构成△ABC的C点唯一,故选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画法,根据题意准确作图并且能够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结合AE=AB、∠A=∠A逐项判定即可.【详解】解:∵AE=AB、∠A=∠A∴A、补充∠B=∠E,根据ASA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B、补充AC=AD,根据S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C、补充∠ADE=∠ACB,根据A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D、补充BC=DE,为SSA不能证明△ABC≌△AE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掌握AAA 、SSA 不能判定普通三角形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 、2+3>4,能围成三角形;B 、1+2<4,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C 、1+2=3,不能围成三角形;D 、2+3<6,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4.C解析:C【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AB AD =,AC 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即可.【详解】解:AB AD =,AC AE =,则可通过12∠=∠,得到BAC DAE ∠=∠,利用SAS 证明△ABC ≌△ADE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要熟记判定定理:SSS ,SAS ,AAS ,ASA .5.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 ,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判断出①正确,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 和△CD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B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CED ,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 ∥CE .【详解】解:∵AD 是△ABC 的中线,∴BD=CD ,∴△ABD 和△ACD 面积相等,故①正确;∵AD 为△ABC 的中线,∴BD=CD ,∠BAD 和∠CAD 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在△BDF 和△CDE 中,BD CD BDF CDE DF DE =⎧⎪∠=∠⎨⎪=⎩,∴△BDF ≌△CDE (SAS ),故③正确;∴∠F=∠DEC ,∴BF ∥CE ,故④正确;∵△BDF ≌△CDE ,∴CE=BF ,故⑤错误,正确的结论为:①③④,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根据EAC BAF ∠=∠,EAF EAC CAF ∠=∠+∠,BAC BAF CAF ∠=∠+∠,经推到得EAF BAC ∠=∠;再结合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EAC BAF ∠=∠,EAF EAC CAF ∠=∠+∠,BAC BAF CAF ∠=∠+∠ ∴EAF BAC ∠=∠E B ∠=∠,即E B EAF BAC EA BA ∠=∠⎧⎪∠=∠⎨⎪=⎩∴ABC AEF ≌△△()ASA ,故②符合题意;AF AC =,即AF AC EAF BAC EA BA =⎧⎪∠=∠⎨⎪=⎩∴ABC AEF ≌△△()SAS ,故③符合题意; ①和④不构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7.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画法知,过点B 作AC 边上的高,垂足为E ,其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再结合图形进行判断.【详解】解: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选项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先判定△ABE ≌△AC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3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ABE 和△AC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ABE ≌△ACD (SAS ),∴∠B=∠C ,∵∠C=35︒,∴∠B=35︒,∴∠OEC=∠B+∠A=355590︒+︒=︒,∴∠DOE=∠C+∠OEC=3590125︒+︒=︒,故选:C .【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9.C解析:C【分析】要使△ABC ≌△DEF 的条件必须满足SSS 、SAS 、ASA 、AAS ,可据此进行判断.【详解】解:第①组满足SSS ,能证明△ABC ≌△DEF .第②组满足SAS ,能证明△ABC ≌△DEF .第③组满足ASA ,能证明△ABC ≌△DEF .第④组只是SSA ,不能证明△ABC ≌△DEF .所以有3组能证明△ABC ≌△DEF .故符合条件的有3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易证ABD EBC ∆∆≌,可得BCE BDA ∠=∠,AD=EC 可得①②正确;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DAE DCE ∠=∠ ,即③正确,根据③可判断④正确;【详解】∵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 ,∴在△ABD 和△EBD 中,BD=BC ,∠ABD=∠CDB ,BE=BA ,∴△ABD EBC ∆∆≌(SAS),故①正确;∵ BD 平分∠ABC ,BD=BC ,BE=BA ,∴ ∠BCD=∠BDC=∠BAE=∠BEA ,∵△ABD ≌△EBC ,∴∠BCE=∠BDA ,∴∠BCE+∠BCD=∠BDA+∠BDC=180°,故②正确;∵∠BCE=∠BDA ,∠BCE=∠BCD+∠DCE ,∠BDA=∠DAE+∠BEA ,∠BCD=∠BEA ,∴∠DCE=∠DAE ,∴△ACE 是等腰三角形,∴AE=EC ,∵△ABD ≌△EBC ,∴AD=EC ,∴AD=AE=EC ,故③正确;作EG ⊥BC ,垂足为G ,如图所示:∵ E 是BD 上的点,∴EF=EG ,在△BEG 和△BEF 中BE BE EF EG =⎧⎨=⎩∴ △BEG ≌△BEF ,∴BG=BF,在△CEG和△AFE中EF EG AE CE=⎧⎨=⎩∴△CEG≌△AFE,∴ AF=CG,∴BA+BC=BF+FA+BG-CG=BF+BG=2BF,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12.A解析:A【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AC=∠EAD,在△ADE中可求得∠EAD,则可求得∠BAC.【详解】解:∵∠E=70°,∠D=30°,∴∠EAD=180°-∠E-∠D=180°-70°-30°=80°,∵△ABC≌△ADE,∴∠BAC=∠EAD=8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05【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解【详解】如图∵∠2=∠3=∴∠4=∠2+∠3=∴∠1=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板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观察图形掌握各角度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05【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解.【详解】如图,∵∠2=30,∠3=45︒,∴∠4=∠2+∠3=75︒,︒-∠=︒,∴∠1=1804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板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观察图形掌握各角度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AF=CB或EF=EB或AE=CE【分析】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F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就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了【详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BEC=∠AEC解析:AF=CB或EF=EB或AE=CE【分析】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F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就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了.【详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BEC=∠AEC=∠ADB=∠ADC=90°,∵∠B+∠BAD=90°,∠B+∠BCE =90°,∴∠BAD=∠BCE,所以根据AAS添加AF=CB或EF=EB;根据ASA添加AE=CE.可证△AEF≌△CEB.故答案为:AF=CB 或EF=EB 或AE=CE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分析】中线A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 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详解】解:∵DE 分别是BCAD 的中点∴△ABD 是△ABC 面积的△A解析:21cm【分析】中线A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 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14. 【详解】解:∵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ABD 是△ABC 面积的12,△ABE 是△ABD 面积的12, ∴△ABE 的面积=4×12×12=21cm . 故答案为:21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16.145【分析】由已知角平分线和垂直的定义可以得到∠AOE 和∠EOF 的大小从而得到∠AOF 的值【详解】解:∵∵OE 平分∠AOC ∴∵OF ⊥OE 于点O ∴∠EOF =90°∴∠AOF =∠AOE+∠EOF =55解析:145【分析】由已知、角平分线和垂直的定义可以得到∠AOE 和∠EOF 的大小,从而得到∠AOF 的值.【详解】解:∵70180110AOD AOC AOD ∠=︒∴∠=︒-∠=︒,,∵OE 平分∠AOC ,∴1552AOE AOC ∠=∠=︒, ∵OF ⊥OE 于点O ,∴∠EOF =90°,∴∠AOF =∠AOE+∠EOF =55°+90°=145°,故答案为145.【点睛】本题考查邻补角、角平分线和垂直以及角度的运算等知识,根据有关性质和定义灵活计算是解题关键.17.180°【分析】利用网格的特征可分别证明和从而可证得和故可得结论【详解】如图设正方形网格每一格长1个单位∴又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证明全等是解答本题的 解析:180°【分析】利用网格的特征可分别证明ABF ADG ≅和AHC CDE ≅,从而可证得1290∠+∠=︒和3490∠+∠=°,故可得结论【详解】如图,设正方形网格每一格长1个单位,∴3AF =,1BF =,3AG =,1GD =,2AH =,2CE =,1HC =,1DE =,又90AFB AGD ∠=∠=︒,90AHC CED ∠=∠=︒ABF ADG ∴≅,AHC CDE ≅2BAF ∴∠=∠,ADG ABF ∠=∠,3DCE ∠=∠,4ACH ∠=∠290ADG ∠︒∠+=,390ACH ∠+∠=︒2190∴∠+∠=︒,3490∠+∠=°12349090180∴∠+∠+∠+∠==︒+︒︒故答案为:18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证明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6或22【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确定6cm 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长故分两种情况:当6cm 为腰时底边为10cm 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当6cm 为底边时10cm 为腰长先判断解析:26或22【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确定,6cm 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长,故分两种情况:当6cm 为腰时,底边为10cm ,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当6cm 为底边时,10cm 为腰长,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详解】解:若6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10cm 为底边的长,6cm ,6cm ,10cm 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6+6+10=22(cm );若10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6cm 为底边的长,10cm ,10cm ,6cm 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0+6+10=26(cm );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 或22cm .故答案为:26或2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再根据绝对值运算整式的加减即可得【详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则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绝对值运算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解析:22b c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a b c a c b +>+>,再根据绝对值运算、整式的加减即可得.【详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a b c a c b +>+>,0,0a b c b a c ∴+->--<, 则()a b c b a c a b c a c b +----=+--+-,a b c a c b =+---+,22b c =-,故答案为:22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绝对值运算、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关键.20.AC=AD 或BC=BD 或∠BAC=∠BAD 或∠ABC=∠ABD (只要写出其中一个即可)【分析】现有条件:公共边AB ∠C=∠D=90°可以考虑添加对应边相等(因为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可以考虑用HL 判解析:AC=AD 或BC=BD 或∠BAC=∠BAD 或∠ABC=∠ABD (只要写出其中一个即可)现有条件:公共边AB ,∠C=∠D=90°,可以考虑添加对应边相等(因为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可以考虑用HL 判定全等),也可以考虑添加角对应相等.【详解】在Rt △ABC 和Rt △ABD 中,已知∠C=∠D=90°,AB=AB ;根据HL 添加AC=AD 或BC=BD ;根据AAS 添加∠BAC=∠BAD 或∠ABC=∠ABD .故答案为:AC=AD 或BC=BD 或∠BAC=∠BAD 或∠ABC=∠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主要看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几种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特别是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既可以用一般方法,又可以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选择面就更广一些.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61【分析】(1)根据SAS 证明△ACD ≌△CBE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C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B=∠ACD .【详解】(1)∵C 是AB 的中点,∴AC =CB ,∵CD//BE ,∴ACD CBE ∠=∠,在△ACD 和△CBE 中,AC CB ACD CBE CD BE =⎧⎪∠=∠⎨⎪=⎩,∴ACD CBE ∆≅∆;(2)∵8732A D ︒︒∠=∠=,,∴180180873261ACD A D ︒︒︒︒︒∠=-∠-∠=--=,又∵ACD CBE ∆≅∆,∴61B ACD ︒∠=∠=.【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SAS 证明△ACD ≌△CBE .2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EAC =45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直即可得解; (2)由于AD ⊥BC ,CE ⊥AB ,所以∠BAD =∠ECB =90°- ∠B ,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即可;(1)∠ACB =70 °,∠B =65°,得∠EAC =45 °,又CE ⊥AB ,得∠ECA =45 °,所以AE =CE ;(2)由于AD ⊥BC ,CE ⊥AB ,所以∠BAD =∠ECB =90°- ∠B ,在△AEF 和△CEB 中,AEC BEC AE ECBAD ECB ∠=∠⎧⎪=⎨⎪∠=∠⎩, 所以△AEF ≌△CE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证明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详解;(2)BD=CE ,BD ⊥CE ;(3)902α︒-【分析】(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由(1)△AEC ≌△ADB 可知CE=BD 且CE ⊥BD ;利用角度的等量代换证明即可; (3)过A 分别做AM ⊥CE ,AN ⊥BD ,易知AF 平分∠DFC ,进而可知∠CFA【详解】(1)∵∠CAB=∠EAD∴∠CAB+∠BAE=∠EAD+∠BAE ,∴ ∠CAE=∠BAD ,∵AB=AC ,AE=AD在△AEC 和△ADB 中 AB AC CAE BAD AE AD =⎧⎪⎨⎪⎩∠=∠= ∴ △AEC ≌△ADB (SAS )(2)CE=BD 且CE ⊥BD ,证明如下:将直线CE 与AB 的交点记为点O ,由(1)可知△AEC ≌△ADB ,∴ CE=BD , ∠ACE=∠ABD ,∵∠BOF=∠AOC ,∠α=90°,∴ ∠BFO=∠CAB=∠α=90°,∴ CE ⊥BD .(3)过A 分别做AM ⊥CE ,AN ⊥BD由(1)知△AEC ≌△ADB ,∴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AM·CE=AN·BD ∴AM=AN∴AF 平分∠DFC由(2)可知∠BFC=∠BAC=α∴∠DFC=180°-α∴∠CFA=12∠DFC=902α︒-【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正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证明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B ED =,再利用SAS 证明ABC EDF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AD BE =,∴AD DB BE DB +=+,∴AB ED =.在ABC 和EDF 中,AB ED ABC EDF BC DF =⎧⎪∠=∠⎨⎪=⎩,∴()ABC EDF SAS △≌△,∴A 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证∠B=∠F ,BC=EF ,然后根据SAS 可以得到结论;(2)同(1)有∠B=∠F ,再结合已知条件和对顶角相等可以证得ΔABO ≅ΔDFO ,从而得到OB=OF ,所以点O 为BF 中点 .【详解】证明:(1)∵AB//DF ,∴∠B=∠F ,∵BE=CF ,∴BE+CE=CF+CE ,即BC=EF ,∴在ΔABC 和ΔDFE 中,AB DF B F BC EF =⎧⎪∠=∠⎨⎪=⎩,∴ΔABC ≅ΔDFE (SAS );(2)与(1)同理有∠B=∠F ,∴在ΔABO 和ΔDFO 中,AOB DOF B F AB DF ∠=∠⎧⎪∠=∠⎨⎪=⎩,∴ΔABO ≅ΔDFO (AAS ),∴OB=OF ,∴点O 为BF 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26.(1)见详解;(2)DE =BD +CE .理由见详解【分析】(1)根据BD ⊥直线m ,CE ⊥直线m 得∠BDA =∠CEA =90°,而∠BAC =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 =∠ABD ,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BD ≌△CAE ;(2)由∠BDA =∠AEC =∠BAC ,就可以求出∠BAD =∠ACE ,进而由ASA 就可以得出△ABD ≌△CAE ,就可以得出BD =AE ,DA =C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如图①,∵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BAC =90°,∴∠BAD +∠CAE =90°,∵BD ⊥m ,CE ⊥m ,∴∠ADB =∠CEA =90°,∴∠BAD +∠ABD =90°,∴∠ABD =∠CAE ,在△ABD 和△CAE 中,ADB AEC ABD CAE AB AC ∠∠⎧⎪∠∠⎨⎪⎩===,∴△ABD ≌△CAE (AAS );(2)DE =BD +CE .理由如下:如图②,∵∠BDA =∠AEC =∠BAC ,∴由三角形内角和及平角性质,得:∠BAD +∠ABD =∠BAD +∠CAE =∠CAE +∠ACE ,∴∠ABD =∠CAE ,∠BAD =∠ACE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AB ACBAD ACE ∠∠⎧⎪⎨⎪∠∠⎩===, ∴△ABD ≌△CAE (ASA ),∴BD =AE ,AD =CE ,∴DE =AD +AE =BD +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5,6,11B .3,4,8C .5,6,10D .6,6,13 2.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3AB =,4BC =,7CA =B .4AC =,6BC =,60A ∠=︒ C .45A ∠=︒,60B ∠=︒,75C ∠=︒D .5AB =,4BC =,90C ∠=︒ 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AD 是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4.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则它的另两边长分别可以是( )A .4,4B .17,29C .3,12D .2,9 5.如图△ABC ≌△ADE ,若∠B=80°,∠C=30°,∠DAC=25°,则∠EAC 的度数为( )A .45°B .40°C .35°D .25° 6.如图,AB DE =,A D ∠=∠,要说明ABC DEF △≌△,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A .//AB DE B .//AC DF C .AC DE ⊥D .AC DF = 7.根据下列条件能唯一画出ABC 的是( )A .AB =5,BC =6,AC =11B .AB =5,BC =6,∠C =45° C .AB =5,AC =4,∠C =90°D .AB =5,AC =4,∠C =45°8.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表示△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9.如图,△ACB ≌△A′C B′,∠ACB =70°,∠ACB′=100°,则∠BCA′度数是( )A .40°B .35C .30°D .45°10.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②AB=DE ,∠B=∠E ,BC=EF ;③∠B=∠E ,BC=EF ,∠C=∠F ;④A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11.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 12.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二、填空题13.如图,ACE DBF ≌,//AE DF ,8AD =,2BC =,则AB =______.14.如图,已知AD 、AE 分别为ABC 的角平分线、高线,若40B ∠=︒,60C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5.2016年2月6日凌晨,宝岛高雄发生6.7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中国派出武警部队探测队,探测队探测出某建筑物下面有生命迹象,他们在生命迹象上方建筑物的一侧地面上的,A B 两处,用仪器探测生命迹象C ,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60︒(如图),则C ∠的度数是_________.16.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点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 ,D 在BE 的异侧,如果测得AB =DE ,AB ∥DE ,AC ∥DF .若BE =14m ,BF =5m ,则FC 的长度为_____m .18.如图,OA ⊥OB ,∠BOC =30°,OD 平分∠AOC ,则∠BOD =_____度.19.用12根等长的火柴棒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个.20.如图,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 ,B 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 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有______个.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D =AB ,AE =AC ,AD ⊥AB ,AE ⊥AC .猜想线段CD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2.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的问题中,有一种典型的方法是倍延中线.(1)如图1,AD 是ABC ∆的中线,7,5,AB AC ==求AD 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易证ADC MDB ∆≅∆,所以BM AC =.接下来,在ABM ∆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M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2,AD 是ABC 的中线,点E 在边AC 上,BE 交AD 于点,F 且AE EF =,求证:AC BF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AB 的中点,连接CE ,ED 且CE DE ⊥,试猜想线段,,BC CD AD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23.已知,ABC 的三边长为4,9,x .(1)求ABC 的周长的取值范围;(2)当ABC 的周长为偶数时,求x .24.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为AC 上两点,且AD CE =,延长BC 至点F ,使CF CD =,连结BD EF ,.(1)如图2,当,D 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DF =.(2)如图3,延长FE 交线段BD 于点G .①求证:BD EF =.②求DGE ∠的度数.25.如图,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个单位,A 、B 、C 均在格点上.(1)过点A画线段BC的垂线,垂足为E;(2)过点A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CB的延长线于点F;(3)线段BE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4)线段AE、BF、AF的大小关系是.(用“<”连接)26.如图,BC⊥AD于C,EF⊥AD于F,AB∥DE,分别交BC于B,交EF于E,且BC=EF.求证:AF=C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解答.【详解】A、5+6=11,故不能构成三角形;B、3+4<8,故不能构成三角形;C、5+6>10,故能构成三角形;D、6+6<13,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利用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解.【详解】+=,不满足三边关系,不能画出三角形,故选项错误;解:A,AB BC CAB,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证明三角形全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线段AD是△ABC的高,则过点A作对边BC的垂线,则垂线段AD为△ABC的高.选项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4.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三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4+4=8,∴构不成三角形;B、29−17=12>8,∴构不成三角形;C、∵12−3=9>8,∴构不成三角形;D、9−2=7<8,9+2=11>8,∴能够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三边”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解析】∵△ABC≌△ADE,∴∠D=∠B=80°,∠E=∠C=30°,∴∠DAE=180°−∠D−∠E=70°,∴∠EAC=∠EAD−∠DAC=45°,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证明全等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AB∥DE,∴∠ABC=∠DEC,∴根据ASA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AC∥DF,∴∠DFE=∠ACB,∴根据AAS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AC⊥DE,不符合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条件,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AC=DF,∴根据SAS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证明全等所需添加的条件,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判断其是否为三角形,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夹一角,或两角夹一边可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否则三角形并不是唯一存在,可能有多种情况存在.【详解】解:A:AC 与 BC两边之和不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作出三角形;B:∠C 不是 AB,BC 的夹角,故不能唯一画出△ABC ;C:AB=5,AC=4,∠C=90°,所以BC=3,故能唯一画出△ABC ;D:∠C 并不是 AB,AC 的夹角,故可画出多个三角形;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画法知,过点B作AC边上的高,垂足为E,其中线段BE是△ABC的高,再结合图形进行判断.【详解】解: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选项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已知ACB≌A′CB′,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详解】解:∵ACB≌A′CB′,∴∠A′CB′=∠ACB=70︒,∵∠ACB′=100︒,∴∠BCB′=∠ACB′-∠ACB=30︒,∴∠BCA′=∠A′CB′-∠BCB′=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要使△ABC≌△DEF的条件必须满足SSS、SAS、ASA、AAS,可据此进行判断.【详解】解:第①组满足SSS,能证明△ABC≌△DEF.第②组满足SAS,能证明△ABC≌△DEF.第③组满足ASA,能证明△ABC≌△DEF.第④组只是SSA,不能证明△ABC≌△DEF.所以有3组能证明△ABC≌△DEF.故符合条件的有3组.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12.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可以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可以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根据斜边直角边定理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运用好有一对相等的直角这一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再求出AB=CD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DBF∴AC=DB∴AC-BC=BD-BC 即AB=CD∵AD=8BC=2∴AB=解析: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再求出AB=CD,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DBF,∴AC=DB,∴AC-BC=BD-BC,即AB=CD,∵AD=8,BC=2,∴AB=12(AD-BC)=12×(8-2)=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确定出对应边,然后求出AB=CD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先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和∠BAD即可【详解】解:∵∴∠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BAC=40°∵AE ⊥BC ∴∠AEB解析:10︒【分析】先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 和∠BAD 即可.【详解】解:∵40B ∠=︒,60C ∠=°,∴∠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12∠BAC=40°, ∵AE ⊥BC ,∴∠AEB=90°,∴∠BAE=90°-∠B=50°,∠DAE=∠BAE-∠BA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角平分线和高的意义求出角的度数.15.【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 ∴∠C=6解析:30︒【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 ,∴∠C=60°-3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对顶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比较简单.16.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7-5)<a<(解析: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7-5)<a<(7+5),即2<a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7.4【分析】证明△ABC≌△DEF(AAS)得到BC=EF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DEAC∥DF∴∠B=∠E∠ACB=∠DFE在△ABC和△DEF中∴△ABC≌△DEF(AAS)∴BC=EF∴解析:4【分析】证明△ABC≌△DEF(AAS),得到BC=EF,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DE,AC∥DF,∴∠B=∠E,∠ACB=∠DFE,在△ABC和△DEF中,B EACB DFE AB DE∠=∠⎧⎪∠=∠⎨⎪=⎩,∴△ABC≌△DEF(AAS),∴BC=EF,∴BC﹣FC=EF﹣FC,即BF=CE=5m,∴FC=BE﹣BF﹣CE=14m﹣5m﹣5m=4m;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30【分析】本题首先利用垂直性质以及角分线性质求证2∠BOD与∠BOC 的关系继而将已知代入求解∠BOD【详解】∵OA⊥OB∴∠AOB=90°即∠AOD+BOD=90°;∵OD平分∠AOC∴∠AOD=解析:30本题首先利用垂直性质以及角分线性质求证2∠BOD 与∠BOC 的关系,继而将已知代入求解∠BOD .【详解】∵OA ⊥OB ,∴∠AOB =90°,即∠AOD+BOD =90°;∵OD 平分∠AOC ,∴∠AOD =∠DOC ,即∠BOD+∠BOC+BOD =90°,即2∠BOD+∠BOC =90°∵∠BOC =30°,∴∠BOD =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垂直以及角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角的互换,其次注意计算仔细即可. 19.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则又因为是整数 解析: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122x -)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122122x x x x x x +>-⎧⎨-+>⎩, 则3x >, 6x <,又因为x 是整数,∴x 可以取4或5,因而三边的值可能是:4,4,4或5,5,2;共二种情况,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组合三角形的时候,注意较小的两边之和应大于最大的边,三角形三边之和等于12. 20.4【分析】尝试在网格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16个点可以依次尝试一遍【详解】根据题意遍历网络中的所有点发现符合条件的点C 点如下图: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在格点中找寻符合要求的点此类题型我们需要【分析】尝试在网格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16个点,可以依次尝试一遍.【详解】根据题意,遍历网络中的所有点,发现符合条件的点C 点如下图: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在格点中找寻符合要求的点,此类题型,我们需要大胆尝试.三、解答题21.CD =BE ,CD ⊥BE ,证明见解析【分析】证明△ACD ≌△AE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 =BE ,∠ADC =∠AB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FD =∠BAD =90°,证明结论.【详解】解:猜想:CD =BE ,CD ⊥BE ,理由如下:∵AD ⊥AB ,AE ⊥AC ,∴∠DAB =∠EAC =90°.∴∠DAB +∠BAC =∠EAC +∠BAC ,即∠CAD =∠EAB ,在△ACD 和△AEB 中,AD AB CAD EAB AC AE =⎧⎪∠=∠⎨⎪=⎩,∴△ACD ≌△AEB (SAS ),∴CD =BE ,∠ADC =∠ABE ,∵∠AGD =∠FGB ,∴∠BFD =∠BAD =90°,即CD ⊥B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1)16AD <<;(2)见解析;(3)CD BC AD =+,证明见解析【分析】(1)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即可证明ADC MDB ∆≅∆,则可得BM AC =,在ABM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到AM 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中线AD 的取值范围;(2)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由(1)知ADC MDB ≅,则可得M CAD BM AC ∠=∠=,,由AE EF =可知,CAD AFE ∠=∠,由角度关系即可推出BMF BFM ∠=∠,故BM BF =,即可得到AC BF =;(3)延长CE 到F ,使EF EC =,连接AF ,即可证明AEF BEC ∆≅∆,则可得EAF B AF BC ∠=∠=,,由//AD BC ,以及角度关系即可证明点,,F A D 在一条直线上,通过证明Rt DEF △≌DEC Rt △,即可得到FD CD =,进而通过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到CD BC AD =+.【详解】(1)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AD 是ABC ∆的中线,∴DC DB =,在ADC ∆和MDB ∆中,AD MD =,ADC MDB =∠∠,DC DB =,∴ADC MDB ∆≅∆,∴BM AC =,在ABM ∆中,AB BM AM AB BM -+<<,∴7575AM -+<<,即212AM <<,∴16AD <<;(2)证明: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由(1)知ADC MDB ≅,∴M CAD BM AC ∠=∠=,,AE EF =,CAD AFE ∴∠=∠,MFB AFE ∠=∠,MFB CAD ∴∠=∠,BMF BFM ∴∠=∠,BM BF ∴=,AC BF ∴=,(3)CD BC AD =+,延长CE 到F ,使EF EC =,连接AF ,AE BE AEF BEC =∠=∠,,AEF BEC ∴∆≅∆,EAF B AF BC ∴∠=∠=,,//AD BC ,180BAD B ∴∠+∠=︒,180EAF BAD ∴∠+∠=︒,∴点,,F A D 在一条直线上,CE ED ⊥,∴90DEF DEC ==︒∠∠,∴在Rt DEF △和DEC Rt △中,EF EC =,DEF DEC ∠=∠,DE DE =,∴Rt DEF △≌DEC Rt △,FD CD ∴=,∵FD AD AF AD BC =+=+,CD BC A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概念、线段的和差关系等,正确的作出辅助线以及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1)18△<ABC 的周长26<;(2)7,9或11.【分析】(1)直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轴线为偶数,结合(1)确定周长的值,从而确定x 的值.【详解】解:(1)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4,9,x ,9494∴-<<+x ,即513x <<,945△∴++<ABC 的周长9413<++,即:18△<ABC 的周长26<;(2)ABC 的周长是偶数,由(1)结果得ABC 的周长可以是20,22或24, x 的值为7,9或1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60︒.【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60ABC ACB BA BC ∠=∠=︒=,,再由AD CE =,CF CD =,当,D E 两点重合时,可知点D 为等边三角形ABC 边AC 的中点,由三线合一性质,得1302DBC ABC F CDF ∠=∠=︒∠=∠,,由此解得30F ∠=︒,最后根据等角对等边解题即可;(2)①作//DH BC 交AB 于H ,连接BE ,由平行线性质解得6060AHD ABC ADH ACB ∠=∠=︒∠=∠=︒,,继而证明AHD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D DH AH CE ===,接着证明(SAS)BDH FEC ≌,最后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解题即可;②由①中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HBD F ∠=∠,结合角的和差解题即可.【详解】证明:(1)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ACB BA BC ∴∠=∠=︒=,,AD DC CF ==,1302DBC ABC F CDF ∴∠=∠=︒∠=∠,, 60ACB F CDF ∠=∠+∠=︒,30F ∴∠=︒,DBC F ∴∠=∠,BD DF ∴=;(2)①如图,作//DH BC 交AB 于H ,连接BE ,//DH BC , 6060AHD ABC ADH ACB ∴∠=∠=︒∠=∠=︒,,60A ∠=︒,AHD ∴是等边三角形,AD DH AH CE ∴===,AB AC =,BH CD ∴=,CD CF =,BH CF ∴=,120BHD ECF ∠=∠=︒,(SAS)BDH FEC ∴≌,BD EF ∴= ;②BDH FEC ≌HBD F∴∠=∠∴∠=∠+∠=∠+∠=∠=︒DGE GBF F GBF HBD ABC60【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5.(1)见解析;(2)见解析;(3)B,AE;(4)AE<AF<BF【分析】(1)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2)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3)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填空;(4)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大小关系,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 ∵BE AE⊥,∴线段BE的长度是点B到直线AE的距离,故答案是:B,AE;(4)∵AE是直角三角形AEF的直角边,AF是直角三角形AEF的斜边,<,∴AE AF∵BF是直角三角形ABF的斜边,AF是直角三角形ABF的直角边,∴AF BF<,∴AE AF BF<<,<<.故答案是:AE AF BF【点睛】本题考查作垂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垂线的方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大小关系.26.证明见解析.【分析】由BC⊥AD,EF⊥AD得∠EFD=∠BCA=90°,由AB∥DE,得∠D=∠A,又BC=EF,从而△ABC≌△DEF,则AC=FD, AF=CD.【详解】证明:∵BC⊥AD,EF⊥AD,∴∠EFD=∠BCA=90°∵AB∥DE,∴∠D=∠A∵BC=EF,∴△ABC≌△DEF,∴AC=FD,∴AF=C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OD OB =;②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③BDA BDC ∠=∠;④BD AC ⊥A .4B .3C .2D .1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3B .4C .5D .6 3.已知,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DE BA ,CBE ∠和C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若F α∠=,则ABE ∠的大小为( )A .αB .52α C .2α D .32α 4.如图,ABD △与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下列结论中,①BE CD =;②60BOD ∠=︒;③BDO CEO ∠=∠.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3AB =,4BC =,7CA =B .4AC =,6BC =,60A ∠=︒ C .45A ∠=︒,60B ∠=︒,75C ∠=︒D .5AB =,4BC =,90C ∠=︒ 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13cmB .6cmC .5cmD .4cm 7.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这条线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 )A .角平分线B .高C .中线D .一条边的垂直平分线8.如图,两座建筑物AB ,CD 相距160km ,小月从点B 沿BC 走向点C ,行走ts 后她到达点E ,此时她仰望两座建筑物的顶点A 和D ,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 ED =.已知建筑物AB 的高为60m ,小月行走的速度为1/m s ,则小月行走的时间t 的值为( )A .100B .80C .60D .509.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接BF ,CE ,下列说法:①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②BAD CAD ∠=∠; ③BDF ≌CDE △;④//BF CE ;⑤CE A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④⑤10.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 11.如图,已知AC ⊥BD ,垂足为O ,AO = CO ,AB = CD ,则可得到△AOB ≌△COD ,理由是( )A .HLB .SASC .ASAD .SSS 12.如图,已知ABC ADE △≌△,若70E ∠=︒,30D ∠=︒,则BAC ∠的度数是( )A .80︒B .70︒C .40︒D .30二、填空题13.如图,ACE DBF ≌,//AE DF ,8AD =,2BC =,则AB =______.14.如图,已知AD 、AE 分别为ABC 的角平分线、高线,若40B ∠=︒,60C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E 是BC 上的一点,BC =3BE ,点D 是AC 的中点,设△ABC ,△ADF ,△BEF 的面积分别为S △ABC ,S △ADF ,S △BEF ,且S △ABC =12,则S △ADF ﹣S △BEF =____.16.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a b c b c a c a b --+--+-+=______.17.如图,已知在ABC ∆和ADC ∆中,,ACB AC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使ABC ADC ∆≅∆(只添一个即可).18.如图,点D 在BC 上,DE ⊥AB 于点E ,DF ⊥BC 交AC 于点F ,BD =CF ,BE =CD .若∠AFD =145°,则∠EDF =_____.19.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20.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24ABC Scm =,则ABE S 的值是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DE ,AB = DE ,∠A = ∠D .(1)求证:ABC DEF ≌;(2)若BF = 11,EC = 5,求BE 的长.22.如图:已知AD BE =,BC EF =且//BC EF ,求证:ABC DEF ≌△△.23.如图,将两块含45°角的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板△COD 和△AOB 如图①摆放,连结AC ,BD .(1)如图①,猜想线段AC 与BD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2)将图①中的△CO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②),连结AC ,BD ,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C 与BD 还存在(1)中的关系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C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③),连结AC ,BD ,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C 与BD 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24.如图,在AOB 和COD △中,OA OB =,OC OD =,若60AOB COD ∠=∠=︒,(1)求证:AC BD =.(2)求APB ∠的度数.25.已知:如图90MON ∠=︒,与点O 不重合的两点A 、B 分别在OM 、ON 上,BE 平分ABN ∠,BE 所在的直线与OAB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C .(1)当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且45BAO ∠=︒时,求ACB ∠的度数; (2)当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时,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给出证明;若发生变化,请求出ACB ∠的范围.26.如图,点A ,E ,F ,B 在直线l 上,AE BF =,//AC BD ,且AC BD =,求证:ACF BDE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D ≌△ACB ,△ABO ≌△ADO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CD AC AC ⎧⎪⎨⎪⎩===,∴△ABC ≌△ADC (SSS ),∴∠BAC=∠DAC , ∠DCA=∠BCA∴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在△ABO 与△ADO 中AB AD BAC DAC OA OA ⎧⎪∠∠⎨⎪⎩===,∴△ABO ≌△ADO (SAS ),∴BO=DO ,∠BOA=∠DOA∵∠BOA+∠DOA=180°∴∠BOA=∠DOA=90°,即BD AC ⊥故①④正确;∵AD≠CD∴BDA BDC ∠≠∠,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第三边的长为x ,∵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和4,∴4-1<x <4+1,即3<x <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C解析:C【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2BED α∠=,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出ABE ∠的大小.【详解】解:如下图所示,∵CBE ∠和C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21,22C CBE DE ∠∠==∠∠,∵12F ∠+∠=∠,F α∠=,∴21α∠-∠=,∵EBD BED EDC ∠+∠=∠,∴22212ED D C BE EBD α∠∠-∠=∠-==∠,∵//DE BA ,∴2ABE BED α∠==∠,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正确理解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4.C解析:C【分析】利用SAS 证明△DAC ≌△BAE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BOD 的大小即可.【详解】∵ABD △与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 ,AC=AE ,∠DAB=∠EAC=60°,∴∠DAB+∠CAB =∠EAC+∠CAB ,∴∠DAC =∠BAE ,∴△DAC ≌△BAE ,∴BE=CD ,∴结论①正确;∵△DAC ≌△BAE ,∴∠ADC =∠ABE ,∴∠BOD=180°-(∠BDO+∠DBO),∵∠BDO+∠DBO=60°-∠ADC +60°+∠ABE=120°,∴∠BOD=180°-120°=60°,∴结论②正确;无法证明BDO CEO ∠=∠,∴结论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利用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解.【详解】解:A ,AB BC CA +=,不满足三边关系,不能画出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 ,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 证明三角形全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6.B解析:B【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三边长x 的范围是:8383x -<<+,即5cm 11cm 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线的性质,正确的掌握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首先证明∠A=∠DEC ,然后可利用AAS 判定△ABE ≌△ECD ,进而可得EC=AB=60m ,再求出BE 的长,然后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可得时间.【详解】解:∵∠AED=90°,∴∠AEB+∠DEC=90°,∵∠ABE=90°,∴∠A+∠AEB=90°,∴∠A=∠DEC ,在△ABE 和△DCE 中B C A DEC AE DE ∠=∠⎧⎪∠=∠⎨⎪=⎩,∴△ABE ≌△ECD (AAS ),∴EC=AB=60m ,∵BC=160m ,∴BE=100m ,∴小华走的时间是100÷1=100(s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正确判定△ABE ≌△ECD .9.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 ,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判断出①正确,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 和△CD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B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CED ,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 ∥CE .【详解】解:∵AD 是△ABC 的中线,∴BD=CD ,∴△ABD 和△ACD 面积相等,故①正确;∵AD 为△ABC 的中线,∴BD=CD ,∠BAD 和∠CAD 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在△BDF和△CDE中,BD CDBDF CDE DF DE=⎧⎪∠=∠⎨⎪=⎩,∴△BDF≌△CDE(SAS),故③正确;∴∠F=∠DEC,∴BF∥CE,故④正确;∵△BDF≌△CDE,∴CE=BF,故⑤错误,正确的结论为:①③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11.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详解】A. AC⊥BD,垂足为O,AO=CO,AB=CD,所以由HL可得到△AOB≌△COD,所以A正确;B.错误;C.错误;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AC=∠EAD,在△ADE中可求得∠EAD,则可求得∠BAC.【详解】解:∵∠E=70°,∠D=30°,∴∠EAD=180°-∠E-∠D=180°-70°-30°=80°,∵△ABC ≌△ADE ,∴∠BAC=∠EAD=8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 再求出AB=CD 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 ≌△DBF ∴AC=DB ∴AC-BC=BD-BC 即AB=CD ∵AD=8BC=2∴AB=解析: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 ,再求出AB=CD ,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 ≌△DBF ,∴AC=DB ,∴AC-BC=BD-BC ,即AB=CD ,∵AD=8,BC=2,∴AB=12(AD-BC )=12×(8-2)=3.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确定出对应边,然后求出AB=CD 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先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 和∠BAD 即可【详解】解:∵∴∠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BAC=40°∵AE ⊥BC ∴∠AEB解析:10︒【分析】先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 和∠BAD 即可.【详解】解:∵40B ∠=︒,60C ∠=°,∴∠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12∠BAC=40°,∵AE⊥BC,∴∠AEB=90°,∴∠BAE=90°-∠B=50°,∠DAE=∠BAE-∠BA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角平分线和高的意义求出角的度数.15.2【分析】S△ADF-S△BEF=S△ABD-S△ABE所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即可因为BC=3BE点D是AC的中点且S△ABC=12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解析:2【分析】S△ADF-S△BEF=S△ABD-S△ABE,所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即可,因为BC=3BE,点D是AC的中点,且S△ABC=12,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详解】解:∵点D是AC的中点,∴AD=12AC,∵S△ABC=12,∴S△ABD=12S△ABC=12×12=6.∵BC=3BE,∴S△ABE=13S△ABC=13×12=4,∵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即S△ADF-S△BEF=S△ABD-S△ABE=6-4=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要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并对要求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进行变化.16.【分析】三角形三边满足的条件是: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根据此条件来确定绝对值内的式子的正负从而化简计算即可【详解】解:∵△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解析:3c b a+-【分析】三角形三边满足的条件是: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根据此条件来确定绝对值内的式子的正负,从而化简计算即可.【详解】解:∵△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0,0,0a b c b c a c a b --<--<-+>,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3c b a +-故答案为:3c b a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17.或或【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解析: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B AC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 、ASA 、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C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SAS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AC=∠DAC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SA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AS ,能判定△ABC ≌△ADC ; 故添加的条件是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8.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解析: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AFD=145°,∴∠CFD=35°.又∵DE ⊥AB ,DF ⊥BC ,∴∠BED=∠CDF=90°,在Rt △BDE 与△Rt △CFD 中,BE CD BD CF =⎧⎨=⎩, ∴Rt △BDE ≌△Rt △CFD (HL ),∴∠BDE=∠CFD=35°,∴∠EDF =180°-90°-35°=55°.故答案是:5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19.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解析: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7+5),即2<a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0.【分析】中线A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 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详解】解:∵DE 分别是BCAD 的中点∴△ABD 是△ABC 面积的△A解析:21cm【分析】中线A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 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14. 【详解】解:∵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ABD 是△ABC 面积的12,△ABE 是△ABD 面积的12, ∴△ABE 的面积=4×12×12=21cm . 故答案为:21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BE =3.【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 ∥DE 得到∠ABC =∠DEF ,然后根据“ASA”可判断△ABC ≌△DEF ;(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BC =EF ,由此可求出BE =CF ,则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BE .【详解】(1)证明:∵AB ∥DE ,∴∠ABC =∠DEF ,在△ABC 和△DEF 中A D AB DEABC DEF ∠=∠⎧⎪=⎨⎪∠=∠⎩∴△ABC ≌△DEF (ASA );(2)解:∵△ABC ≌△DEF ,∴BC =EF ,∴BC -EC =EF -EC ,即BE =CF ,∵BF =11,EC =5,∴BF -EC =6.∴BE +CF =6.∴BE =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见解析【分析】由AD=BE 可求得AB=DE ,再结合条件可证明△ABC ≌△DEF .【详解】证明:∵AD BE =∴AD BD BE BD +=+∴AB DE =又∵//BC EF∴ABC D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BC DEF BC EF =⎧⎪∠=∠⎨⎪=⎩∴ABC DEF △≌△(SA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23.(1)AC=BD ,AC ⊥BD ,证明见解析;(2)存在,AC=BD ,AC ⊥BD ,证明见解析;(3)AC=BD ,AC ⊥BD【分析】(1)延长BD 交AC 于点E .易证△AOC ≌△BOD (SAS ),可得AC=BD ,∠OAC=∠OBD ,由∠ADE=∠BDO ,可证∠AED=∠BOD=90º即可;(2)延长BD 交AC 于点F ,交AO 于点G .易证△AOC ≌△BOD (SAS ),可得AC=BD ,∠OAC=∠OBD ,由∠AGF=∠BGO ,可得∠AFG=∠BOG=90º即可;(3)BD 交AC 于点H ,AO 于M ,可证△AOC ≌△BOD (SAS ),可得AC=BD ,∠OAC=∠OBD ,由∠AMH=∠BMO ,可得∠AHM=∠BOH=90º即可.【详解】(1)AC=BD ,AC ⊥BD ,证明:延长BD 交AC 于点E .∵△COD 和△AOB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D ,OA=OB ,∠COA=∠BOD=90º,∴△AOC ≌△BOD (SAS ),∴AC=BD,∴∠OAC=∠OBD,∵∠ADE=∠BDO,∴∠AED=∠BOD=90º,∴AC⊥BD;(2)存在,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F,交AO于点G.∵△COD和△AO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D,OA=OB,∠DOC=BOA=90º,∵∠AOC=∠DOC-∠DOA,∠BOD=∠BOA-∠DOA,∴∠AOC=∠BOD,∴△AOC≌△BOD(SAS),∴AC=BD,∠OAC=∠OBD,∵∠AGF=∠BGO,∴∠AFG=∠BOG=90º,∴AC⊥BD;(3)AC=BD,AC⊥BD.证明:BD交AC于点H,AO于M,∵△COD和△AO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D,OA=OB,∠DOC=BOA=90º,∵∠AOC=∠DOC+∠DOA,∠BOD=∠BOA+∠DOA,∴∠AOC=∠BOD,∴△AOC≌△BOD(SAS),∴AC=BD,∠OAC=∠OBD,∵∠AMH=∠BMO,∴∠AHM=∠BOH=90º,∴AC⊥B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旋转变换中对应相等的位置与数量关系,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及其角度计算是解题关键.24.(1)见解析;(2)60°【分析】(1)利用“SAS”证明AOC BOD ≅,即可得到结论;(2)由AOC BOD ≅得OAC OBD ∠=∠,再根据OAC AOB OBD APB ∠+∠=∠+∠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证明:∵60AOB COD ∠=∠=︒,∴AOB BOC COD BOC ∠+∠=∠+∠,∴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AO BO AOC BOD CO DO =⎧⎪∠=∠⎨⎪=⎩,∴()AOC BOD SAS ≅△△,∴AC BD =;(2)∵AOC BOD ≅,∴OAC OBD ∠=∠,∵OAC AOB OBD APB ∠+∠=∠+∠,∴60OAC OBD APB ∠+︒=∠+∠,∴60AP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5.(1)45°;(2)不变,45°【分析】(1)由题意,先求出135ABN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7.5ABE ∠=︒,22.5∠︒=BAC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B ABE B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90MON ∠=︒,即90AOB ∠=︒,45BAO ∠=︒,∴135ABN AOB BAO ∠=∠+∠=︒,∵BE 平分ABN ∠,AC 平分BAO ∠, ∴167.52ABE ABN ∠=∠=︒,122.52BAC BAO ∠=∠=︒, ∴67.522.545ACB ABE BAC ∠=∠-∠=︒-︒=︒.(2)AC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BE 平分ABN ∠,AC 平分BAO ∠, ∴12ABE ABN ∠=∠,12BAC BAO ∠=∠, ∴ACB ABE BAC ∠=∠-∠1122ABN BAO =∠-∠ ()12ABN BAO =∠-∠12AOB =∠1904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得到角的关系.26.见解析【分析】先证明AF BE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AF=∠DBE ,用SAS 即可证明△ACF ≌△BDE .【详解】证明:AE BF =,AE EF BF EF ∴+=+,即AF BE =; //AC BD ,CAF DBE ∴∠=∠在ACF 与BDE 中,AC BD CAF DBE AF BE =⎧⎪∠=∠⎨⎪=⎩ACF BD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SAS 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掌握SAS 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浙教版七下数学期末总复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能力提升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温馨提示: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2cm 、4cm B .2cm 、6cm 、3cmC .8cm 、6cm 、3cmD .11cm 、4cm 、6cm2.已知△ABC 的边长均为整数,且最大边的边长为4,那么符合条件的不全等的 三角形最多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3.如图,Rt ABC 中,90C ∠=︒,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AE 平分BAC ∠,那么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B CAE ∠=∠ B 、DEA CEA ∠=∠ C 、B BAE ∠=∠ D 、2AC EC =4.. △ABC 和△A ˊB ˊC ˊ中,条件①AB= A ˊB ˊ;②BC= B ˊC ˊ;③AC= A ˊC ˊ;④∠A=∠A ˊ;⑤∠B=∠B ˊ;⑥∠C=∠C ˊ。
则下列各组条件中 不能保证△ABC ≌△A ˊB ˊC ˊ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①③⑤D. ②⑤⑥5.如图,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E≌△BCDB 、△BGC≌△AFC C 、△DCG≌△ECFD 、△ADB≌△CEA6.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是( )A .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B .面积相等的两个钝角三角形C .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D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其他两个内角的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9.用12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和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10.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CDE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EB 、EA ,延长BE 交边AD 于点F . 则=∠AFB ( )BC A E D015.A 075.B 060.C 055.D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将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填在空格处!11.如图,△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CP 与内角∠ABC 平分线BP 交于点P ,若∠BPC=40°,则∠CAB= .12.如图,在△ABC 中,∠C=90 ,点D 在AC 上,,将△BCD 沿着直线BD 翻折,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DC=5cm ,则点D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cm ..13.如图,在△ABC 中E 是BC 上的一点,EC=2BE ,点D 是AC 的中点,设△ABC,△ADF,△BEF 的面积分别为S △ABC ,S △ADF ,S △BEF ,且S △ABC =12, 则S △ADF ﹣S △BEF = .14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B =∠C ,BC=6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 秒后,BPD △与CQP △全等;15.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都比上一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多4个,则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有两点,的距离,先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再画出的垂线,使,,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的理由是( ).A. 角角角B. 边边边C. 角边角D. 边角边2、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A. 三角形的边的垂直平分线B. 三角形的高C. 三角形的中线D.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已知如图所示、分别是的中线、高,且,,则与的周长之差为 ,与的面积关系为 .A. ,相等B. ,相等C. ,相等D. ,相等4、在和中,已知,直接判定的根据是()A.B.C.D.5、下图中,全等的图形有()A. 对B. 对C. 对D. 对6、如图,用尺规作出了,作图痕迹中,弧是()A.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B.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C.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D.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7、下列图形中,与已知图形全等的是()A.B.C.D.8、如图,小明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质地均匀的三角形卡片,则他支起的这个点应是三角形的()A. 三边中线的交点B.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边高的交点9、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两条边对应相等B. 一条边对应相等C.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D.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10、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1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度数是()A.B.C.D.12、已知的底边上的高为,当它的底边从变化到时,的面积()A. 从变化到B. 从变化到C. 从变化到D. 从变化到13、如图,在中,,点分别在边上,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和互为余角B. 和互为余角C. 和互为补角D. 和互为补角14、如图,已知,,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上取一点,使得,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D.1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和,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或B.C.D. 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其实质就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说明相等.17、解决难以测量或无法测量的线段(或角)的关键:构建三角形,得到线段相等或角相等.18、如图所示,在中,,,已知,,,则.19、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20、如图,于,那么图中以为高的三角形有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如图,已知,,求证:.22、如图,在四边形中,,直线与边、分别相交于点、,求的度数.?23、在中,平分,,垂足为,过作,交于,若,求线段的长.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有两点,的距离,先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再画出的垂线,使,,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的理由是( ).A. 角角角B. 边边边C. 角边角D. 边角边【答案】C【解析】解:,,.,,().故答案应选:角边角.2、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A. 三角形的边的垂直平分线B. 三角形的高C. 三角形的中线D.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答案】B【解析】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故答案不正确三角形的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故答案不正确三角形的高有的在形内,有的在形上,有的在形外,故答案正确三角形的边的垂直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故答案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三角形的高3、已知如图所示、分别是的中线、高,且,,则与的周长之差为 ,与的面积关系为 .A. ,相等B. ,相等C. ,相等D. ,相等【答案】D【解析】解:、分别是的中线、高,,故答案为:与的周长之差为,的面积等于的面积.4、在和中,已知,直接判定的根据是()A.B.C.D.【答案】B【解析】解:,和分别是、的对边,根据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正确答案是.5、下图中,全等的图形有()A. 对B. 对C. 对D. 对【答案】C【解析】解:如图,全等图形有对.6、如图,用尺规作出了,作图痕迹中,弧是()A.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B.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C.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D.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答案】B【解析】解: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交于,然后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则.故正确答案是: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7、下列图形中,与已知图形全等的是()A.B.C.D.【答案】B【解析】解:由已知图形可得:与全等.8、如图,小明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质地均匀的三角形卡片,则他支起的这个点应是三角形的()A. 三边中线的交点B.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边高的交点【答案】A【解析】解:支撑点应是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9、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两条边对应相等B. 一条边对应相等C.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D.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答案】A【解析】解: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利用已知的直角相等,可得出另一组锐角相等,但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错误;两个锐角相等,那么也就是三个对应角相等,但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错误;一条边对应相等,再加一组直角相等,不能得出两三角形全等,故错误;两条边对应相等,若是两条直角边相等,可利用证全等;若一直角边对应相等,一斜边对应相等,也可证全等,故正确.10、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答案】C【解析】解: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则这个图形一定不具有稳定性.其他三个图形都是有三角形组成,一定具有稳定性.1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度数是()A.B.C.D.【答案】D【解析】解:两个三角形全等,.12、已知的底边上的高为,当它的底边从变化到时,的面积()A. 从变化到B. 从变化到C. 从变化到D. 从变化到【答案】C【解析】解:当的底边上的高为,底边时,;底边时,.故从变化到.13、如图,在中,,点分别在边上,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和互为余角B. 和互为余角C. 和互为补角D. 和互为补角【答案】B【解析】解:,,,,和互为余角.14、如图,已知,,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上取一点,使得,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解:,而,,点在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点为的垂直平分线与的交点.1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和,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或B.C.D. 或【答案】B【解析】解:当为腰时,因为,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为腰,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其实质就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说明相等.【答案】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解析】解:"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其实质就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答案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17、解决难以测量或无法测量的线段(或角)的关键:构建三角形,得到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答案】全等【解析】解:解决难以测量或无法测量的线段(或角)的关键:构建全等三角形,得到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故答案为:全等.18、如图所示,在中,,,已知,,,则.【答案】10/3【解析】解:,,.,,,.故正确答案为:.19、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答案】16【解析】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中都有,两三角形中长度为的边是一组对应边,与是一组对应边,与是一组对应边,,,.故答案是:.20、如图,于,那么图中以为高的三角形有个.【答案】6【解析】解:于,而图中有一边在直线上,且以为顶点的三角形有个,以为高的三角形有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如图,已知,,求证:.【解析】证明:在和中.,,..22、如图,在四边形中,,直线与边、分别相交于点、,求的度数.?【解析】解: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由邻补角的性质,得,,,故答案为:.23、在中,平分,,垂足为,过作,交于,若,求线段的长.【解析】解:平分,,,,,,,,,,,,,.。
一、选择题1.用三角尺画角平分线:如图,先在AOB ∠的两边分别取OM ON =,再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为P .得到OP 平分AOB ∠的依据是( )A .HLB .SSSC .SASD .ASA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13cmB .6cmC .5cmD .4cm 3.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4cmB .1cm ,4cm ,2cmC .1cm ,2cm ,3cmD .6cm ,2cm ,3cm 4.如图,已知AB =AD ,AC =AE ,若要判定△ABC ≌△ADE ,则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A .∠1=∠DACB .∠B =∠DC .∠1=∠2D .∠C =∠E 5.已知如图,△OAD ≌△OBC ,且∠O=70°,∠C=25°,则∠OAD=( )A .95°B .85°C .75°D .65°6.如图,,AD BC ⊥垂足为,D BF AC ⊥,垂足为,F AD 与BF 交于点,5,2E AD BD DC ===,则AE 的长为( )A.2B.5C.3D.77.如图,△ACB≌△A′C B′,∠ACB=70°,∠ACB′=100°,则∠BCA′度数是()A.40°B.35 C.30°D.45°≌,则点Q可能是图中的()8.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 MFQA.点D B.点C C.点B D.点A9.在自习课上,小红为了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提出如下四种说法:①三角形有且只有一条中线;②三角形的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④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去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则x的值可以是()A.6 B.5 C.4 D.312.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二、填空题13.如图,∠A=∠B=90°,AB=100,E,F分别为线段AB和射线BD上的一点,若点E从点B 出发向点A 运动,同时点F 从点B 出发向点D 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2:3,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AC 上取一点G ,使△AEG 与△BEF 全等,则AG 的长为_____.14.如图所示,在等腰Rt ABC 中,90ACB ∠=︒,点D 为射线CB 上的动点,AE AD =,且,AE AD BE ⊥与AC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若3AC PC =,则BD CD=_______.1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C =,90ACB ADC ∠=∠=︒,10CD =,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16.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A BC ∠的平分线与1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1n A BC -∠的平分线与1n 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n A ,设=A θ∠,则2=A ∠___________,=n A ∠___________.17.如图,在△ABC 和△DBC 中,∠ACB=∠DBC=90°,E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F ,AB=DE .若BD=8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18.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0)B (0,4),作△BOC ,使△BOC 和△ABO 全等,则点C 坐标为________20.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中线,6BE =,4CD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ABC 的周长为37cm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23AC BC =.(1)如图,当15AB cm =时,求BD 的长.(2)若14AC cm =,能否求出DC 的长?为什么?22.如图:已知AD CB =,CE BD ⊥,AF BD ⊥,垂足分别为点E 、F ,若DE BF =,求证://AD BC .23.如图,90B C ∠=∠=︒,BAE CED ∠=∠,且AB CE =.(1)试说明: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2CDE BAE ∠=∠,求CDE ∠的度数.24.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BC >,点D 在边BC 上,点E ,F 在线段AD 上,且2DF AF =,12BAC ∠=∠=∠.若BE 的长为5,求AD 的长.25.如图,点B 、E 、C 、F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 =∠D ,AB //DE ,老师说: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使△ABC ≌△DEF .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甲说:添加AB =DE ;乙说:添加AC //DF ;丙说:添加BE =CF .(1)甲、乙、丙三个同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择一种,给出你的证明.26.已知:AB BD ⊥,ED BD ⊥,AC CE =,BC DE =.(1)试猜想线段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2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3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利用垂直得到90PMO PNO ∠=∠=,再由OM ON =,OP OP =即可根据HL 证明()HL ≌PMO PNO △△,由此得到答案.【详解】∵PM OA ⊥,PN OB ⊥,∴90PMO PNO ∠=∠=.∵OM ON =,OP OP =,∴()HL ≌PMO PNO △△, ∴POA POB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对应相等的边或角,由此利用以上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B解析:B【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三边长x 的范围是:8383x -<<+,即5cm 11cm 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 、2+3>4,能围成三角形;B 、1+2<4,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C 、1+2=3,不能围成三角形;D 、2+3<6,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4.C解析:C【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AB AD =,AC 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即可.【详解】解:AB AD =,AC AE =,则可通过12∠=∠,得到BAC DAE ∠=∠,利用SAS 证明△ABC ≌△ADE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要熟记判定定理:SSS ,SAS ,AAS ,ASA .5.B解析:B【分析】根据△OAD ≌△OBC 得∠OAD=∠OBC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OBC 的度数即可.【详解】∵△OAD ≌△OBC ,∴∠OAD=∠OBC ,∵∠O=70°,∠C=25°,∴∠OBC=180°-70°-25°=85°,∴∠OAD=85°故选B .考点: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6.C解析:C【分析】先证明△ACD ≌△BED ,得到CD=ED=2,即可求出AE 的长度.【详解】解:∵AD BC ⊥,BF AC ⊥,∴90AFE BDE ADC ∠=∠=∠=︒,∵AEF BED ∠=∠,∴EAF EBD ∠=∠,∵5AD BD ==,∴△ACD ≌△BED ,∴CD=ED=2,∴523AE AD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进行解题.7.A解析:A【分析】 根据已知ACB ≌A′CB′,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详解】解:∵ACB ≌A′CB′,∴∠A′CB′=∠ACB=70︒,∵∠ACB′=100︒,∴∠BCB′=∠ACB′-∠ACB=30︒,∴∠BCA′=∠A′CB′-∠BCB′=4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观察图象可知△MNP ≌△MF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C解析:C【分析】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对①进行判断;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对②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对③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对④进行判断.【详解】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故①错误;②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故②错误;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③错误;④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综上,选项①②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属于基础题型.要注意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两个概念的区别.10.C解析:C【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应带③去.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要求对常用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11.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8-3<x<8+3,即5<x<1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2.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二、填空题13.40或75【分析】设BE=2t则BF=3t使△AEG与△BEF全等由∠A=∠B=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G;情况二:当BE=AEBF=AG时列方程解得解析:40或75.【分析】设BE=2t,则BF=3t,,使△AEG 与△BEF全等,由∠A=∠B=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 BE = AG ,BF = AE 时,列方程解得t ,可得 AG;情况二:当 BE = AE ,BF = AG时,列方程解得 t ,可得AG.【详解】设BE=2t,则BF=3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BF=AE,AB=100,∴3t=100﹣2t,解得:t=20,∴AG=BE=2t=2×20=40;情况二:当BE=AE,BF=AG时,∵BE=AE,AB=100,∴2t=100﹣2t,解得:t=25,∴AG=BF=3t=3×25=75,综上所述,AG=40或AG=75.故答案为:40或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或2【分析】分两种情况:(1)当点D位于CB延长线上时如图:过点E作AP延长线的垂线于点M可证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证的结论;(2)当点D位于CB之间时如图过点E作解析:25或2【分析】分两种情况:(1)当点D位于CB延长线上时,如图:过点E作AP延长线的垂线于点M,可证ADC△AEM≌△,EMP△BCP≌△,可得,AM CD PC PM==,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证的结论;(2)当点D位于CB之间时,如图过点E作AP的垂线于点N,可证ADC△AEN≌△,ENP△BCP ≌△,可得,AN CD PC PN==,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证的结论;【详解】(1)当点D位于CB延长线上时,如图:过点E作AP延长线的垂线于点M,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90BCP ACD AME∴∠=∠=∠=︒90ADC DAC∴∠+∠=︒AE AD⊥90DAE∴∠=︒90DAC EAM∴∠+∠=︒ADC EAM∴∠=∠AD AE=∴在ADC和AEM△中ADC EAMACD AMEAD AE∠=∠⎧⎪∠=∠⎨⎪=⎩∴△ADC≌△EAM∴CD MA=,AC EM=EM BC∴=BPC EPM∠=∠∴在BCP 和EMP 中BCP EMP BPC EPM BC EM ∠=∠⎧⎪∠=∠⎨⎪=⎩∴EMP △BCP ≌△PC PM ∴=CD AM =,3AC PC =,AC BC =∴设PC PM x ==3AC BC x ∴==5CD AM x ∴==CD BD BC =+2BD x ∴= 2255BD x CD x ∴== (2)当点D 位于CB 之间时,如图:过点E 作AP 的垂线于点N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90ACD ANE ∴∠=∠=︒90ADC DAC ∴∠+∠=︒AE AD ⊥90DAE ∴∠=︒90DAC EAN ∴∠+∠=︒ADC EAN ∴∠=∠AD AE =∴在ADC 和AEN △中ADC EAN ACD ANE AD AE ∠=∠⎧⎪∠=∠⎨⎪=⎩∴△ADC ≌△EAN∴CD NA =,AC EN =EN BC ∴=BPC EPN ∠=∠∴在BCP 和ENP 中BCP ENP BPC EPN BC EN ∠=∠⎧⎪∠=∠⎨⎪=⎩∴ENP △BCP ≌△PC PN ∴=CD AN =,3AC PC =,AC BC =∴设PC PN x ==3AC BC x ∴==CD AN x ∴==CD BC BD =-2BD x ∴=22BD x CD x∴== 故答案为:25或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和线段的和差得出所求线段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15.50【分析】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先证明∠CBE=∠ACD 从而证明∆ACD ≅∆CBE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BE ⊥CE ∴∠BEC=∠CDA=90°解析:50【分析】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先证明∠CBE=∠ACD ,从而证明∆ ACD ≅∆ CBE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BE ⊥CE ,∴∠BEC=∠CDA=90°,∴∠CBE+∠BCE=90°,又∵∠ACB=90°,∴∠BCE+∠ACD=90°,∴∠CBE=∠ACD ,在∆ ACD 与∆ CBE 中,∵CBE ACD CEB ADC BC AC ∠=∠⎧⎪∠=∠⎨⎪=⎩,∴∆ ACD ≅∆ CBE (AAS ),∴BE=CD=10,∴BCD ∆的面积=12CD∙BE=12×10×10=50, 故答案是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CD=∠A+∠ABC ∠A1CD=∠A1+∠A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1BC=∠ABC ∠A1CD=∠ACD 整理得到∠A1=∠A 同理可得∠A2=∠A1从而判断 解析:4θ 2nθ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CD=∠A+∠ABC ,∠A 1CD=∠A 1+∠A 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12∠ABC ,∠A 1CD=12∠ACD ,整理得到∠A 1=12∠A ,同理可得∠A 2=12∠A 1,从而判断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然后表示出∠A n 即可得答案. 【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 1CD 是△A 1BC 的外角,∴∠ACD=∠A+∠ABC ,∠A 1CD=∠A 1+∠A 1BC ,∵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A 1BC=12∠ABC ,∠A 1CD=12∠ACD , ∴∠A 1=12∠A , 同理可得∠A 2=12∠A 1=14∠A , ∵∠A=θ,∴∠A 2=4θ, 同理:∠A 3=12∠A 2=382θθ=, ∠A 4=12∠A 3=4162θθ= ……∴∠A n =2n θ. 故答案为:4θ,2nθ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求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是解题的关键. 17.4cm 【分析】由DE ⊥AB 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解析:4cm .【分析】由DE ⊥AB ,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B ,然后根据AAS 判断△ABC ≌△E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BD=BC ,AC=BE ,由E 是BC 的中点,得到BE=12BC=12BD=4. 【详解】解:∵DE ⊥AB ,可得∠BFE=90°,∴∠ABC+∠DEB=90°,∵∠ACB=90°,∴∠ABC+∠A=90°,∴∠A=∠DEB ,在△ABC 和△EDB 中,ACB DBC A DEBAB DE ∠∠⎧⎪∠∠⎨⎪⎩===, ∴△ABC ≌△EDB (AAS ),∴BD=BC ,AC=BE ,∵E 是BC 的中点,BD=8cm ,∴BE=12BC=12BD=4cm , ∴AC=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 、ASA 、SAS 、SSS ,直角三角形可用HL 定理,但AAA 、SSA ,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找准全等的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1<x <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 <8+5解得:1<x <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1<x <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 <8+5,解得:1<x <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19.(-20)或(24)或(-24)【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已知点的坐标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符合∵点A (20)B (04)∴OB=4OA=2∵△BOC 与△AOB 全等∴OB=解析:(-2,0)或(2,4)或(-2,4)【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已知点的坐标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符合,∵点A (2,0),B (0,4),∴OB=4,OA=2,∵△BOC 与△AOB 全等,∴OB=OB=4,OA=OC=2,∴C 1(-2,0),C 2(-2,4),C 3(2,4).故答案为(2,4)或(-2,0)或(-2,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在于根据点C 的位置分情况讨论.20.2或10【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导出;再假设D 点所在的不同位置分别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是的中线且∴假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是的中线且∴∵∴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B 之 解析:2或10【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导出6EC BE ==;再假设D 点所在的不同位置,分别计算DE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E 是ABC 的中线,且6BE =∴6EC BE ==假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AE 是ABC 的中线,且6BE =∴212BC BE ==∵4CD =∴CD BC <,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B 之间,如下图∵4CD =,6EC =∴CD EC <,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C 之间,如下图∴642DE EC CD =-=-=;假设点D 在点BC 延长线上,如下图∴6410DE EC CD =+=+=;故答案为:2或10.【点睛】本题考察了三角形中线和三角形高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和三角形高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三、解答题21.(1)6cm ;(2)不能求出DC 的长,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23AC AB =,15AB cm =及ABC 的周长为37cm ,可求得BC ,再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答即可;(2)利用(1)中的方法,求得BC 的长度,然后根据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可判断出△ABC不存在,进而可知没法求DC 的长.【详解】解:(1)∵23AC AB =,15AB cm =, ∴215103AC cm =⨯=, 又∵ABC 的周长为37cm ,∴37AB AC BC ++=, ∴()3737151012BC AB AC cm =--=--=,又∵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1112622BD BC cm ==⨯=; (2)不能,理由如下: ∵23AC AB =,14AC cm =, ∴()314212AB cm =⨯=, 又∵ABC 的周长为37cm ,∴37AB AC BC ++=, ∴()373721142BC AB AC cm =--=--=,∴BC+AC=16<AB=21,∴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能求出DC 的长.【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周长、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答.22.见解析【分析】利用已知条件证明△ADF ≌△CBE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D ,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证明:∵DE=BF ,∴DE+EF=BF+EF ;∴DF=BE ;在Rt △ADF 和Rt △BCE 中DF BE AD CB =⎧⎨=⎩, ∴Rt △ADF ≌Rt △CBE (HL ),∴∠B=∠D ,∴//AD B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由DE=BF 通过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得DF=BE 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应注意掌握应用.23.(1)见解析;(2)60°.【分析】(1)利用ASA 证明△BAE ≌△CED ,可证AE=DE ,后利用∠BAE+∠BEA=90°,证明∠BEA+∠CED=90°,问题得证;(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解即可.【详解】(1)∵90B C ∠=∠=︒,BAE CED ∠=∠,且AB CE =,∴△BAE ≌△CED ,∴AE=DE ,∵∠BAE+∠BEA=90°,∴∠BEA+∠CED=90°,∴∠AED=90°,∴△AE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CDE BAE ∠=∠,BAE CED ∠=∠,∴2CDE CED ∠=∠,∵∠CDE+∠CED=90°,∴∠CDE=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互余的性质,根据图形,结合条件选择对应判定方法,根据性质构造基本的计算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24.【分析】解:由∠1=∠2=∠BAC ,得到∠BAE=∠ACF ,∠ABE=∠CAF 从而证明△ABE ≌△CAF(ASA).得到AF=BE ,再根据DF=2AF ,BE 的长为5,求得AD 的长.【详解】解:∵12BAC ∠=∠=∠,且1BAE ABE ∠=∠+∠,2CAF ACF ∠=∠+∠, ∠BAC=∠BAE+∠CAF ,∴∠BAE=∠ACF ,∠ABE=∠CAF .在ABE △和CAF 中,BAE ACF AB CA ABE CAF ∠=∠⎧⎪=⎨⎪∠=∠⎩∴()ABE CAF ASA ≌△△.∴AF BE =∵2DF AF =,BE 的长为5,∴10DF =,5AF BE ==,∴51015AD AF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 25.(1)甲、丙;(2)见详解【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 ∥DE 可得∠B =∠DEC ,再加上条件∠A =∠D ,只需要添加一个能得出对应边相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添加AC //DF 不能证明△ABC ≌△DEF ;(2)添加AB =DE ,再由条件AB ∥DE 可得∠B =∠DEC ,然后再利用ASA 判定△ABC ≌△DEF 即可.【详解】(1)解:∵AB //DE ,∴∠B =∠DEC ,又∵∠A =∠D ,∴添加AB =DE ,可得△ABC ≌△DEF (ASA );添加BE =CF ,可得BC=EF ,可得△ABC ≌△DEF (AAS )∴说法正确的是:甲、丙,故答案为:甲、丙;(2)选“甲”,理由如下:证明:∵AB ∥DE ,∴∠B =∠DEC ,在△ABC 和△DEF 中A DB DEF AB DE ∠∠⎧⎪∠∠⎨⎪⎩=== ∴△ABC ≌△DEF (AS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6.(1)AC CE ⊥,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用HL 判断出Rt Rt ABC CDE ≌△△,得出A DCE ∠=∠,进而判断出90DCE ACB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C CE ⊥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Rt ABC △和Rt CDE △中AC CE BC DE =⎧⎨=⎩∴()Rt Rt HL ABC CDE △△≌, ∴A DCE ∠=∠∵90B ∠=︒,∴90A ACB ∠+∠=︒,∴()18090ACE DCE ACB ∠=︒-∠+∠=︒,∴AC CE ⊥;(2)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90B ∠=︒,∴190B A AC ∠+∠=︒,∴2190DC E AC B ∠+∠=︒,在12C FC 中,()1221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3)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190ABC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190ABC ∠=︒,∴190B A AC ∠+∠=︒,在12C FC 中,()2112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12Rt Rt ABC C DE ≌△△是解本题的关键.。
凤冈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目标检测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 陆建东供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 3,7,则它的周长为 ( ).A 、 13 .B 、 17 .C 、 13或17 .D 、 不能确定. 2.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 6 .B 、 7 .C 、 8 .D 、 9. 3.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B 、 直角三角形.C 、 等腰三角形.D 、 钝角三角形. 4.下图中有一条公共边三角形的个数为( ).A 、 4个.B 、 6个.C 、 8个.D 、 10个.5.如图在△ABC 中,∠ACB=900,CD 是边AB 上的高。
那么图中与∠A 相等的角是( )A 、 ∠B . B 、 ∠ACD .C 、 ∠BCD.D 、 ∠BDC. 6. 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 ).第4题ED CBA第5题DCBAA 、 角平分线.B 、 高.C 、 中线.D 、外角平分线. 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B (5,0),C (0,4)所组成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 )A 、32.B 、4.C 、16.D 、8.8. 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 .C.3个.D.4个.依次观察左边三个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向右第四个图形是( ).10.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 cm ,且|AC -BC|=2 cm ,则腰长AC 为( ) A.10 cm 或6 cm B.10 cm C.6 cm D.8 cm 或6 cm 二、填空(每小题4分,共32分).11.如图,从A 处观测C 处仰角∠CAD=300,从B 处观测C 处的仰角 ∠CBD=450,从C 处观测A、B 两处时视角∠ACB=度.12.已知:如图,CD ∥AB,∠A=400,∠B=600,那么∠1= , ∠2= .13.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第(12)题21 DCBA第(11)题DCBA第9题那么其它两边长分别为 .14.填表:用长度相等的火柴棒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15.如图,∠1=∠2=300,∠3=∠4,∠A=800,则=x ,=y .16.一个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等于1200,它是 边形。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AC ,AB >BC ,点D 在BC 边上,BD=12DC ,∠BED=∠CFD=∠BAC ,若S △ABC =3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B .10C .15D .20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 ,则x 的值可能是( )A .6B .3C .2D .11 3.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若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 EAC ∠=∠,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 .BD CE =B .AD AE =C .BE CD = D .DA DE = 4.如图,AC 与DB 相交于E ,且BE CE =,如果添加一个条件还不能判定ABE △≌DCE ,则添加的这个条件是( ).A .AC DB = B .A D ∠=∠C .B C ∠=∠D .AB DC = 5.如图,△ABC 和△AED 共顶点A ,AD =AC ,∠1=∠2,∠B =∠E . BC 交AD 于M ,DE 交AC 于N ,甲说:“一定有△ABC ≌△AED .”乙说:“△ABM ≌△AEN .”那么( )A .甲、乙都对B .甲、乙都不对C .甲对、乙不对D .甲不对、乙对 6.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EF 的是( )A .∠A =∠DB .∠ACB =∠DFEC .AC =DFD .BE =CF 7.如图,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点F 是DA 长线上一点,G 是CF 上一点,并且ACG AGC ∠=∠,GAF F ∠=∠.若15ECB ∠=︒,则ACF ∠的度数是( )A .15︒B .20︒C .30D .45︒8.直角ABC 、DEF 如图放置,其中90ACB DFE ∠=∠=︒,AB DE =且AB DE ⊥.若DF a =,BC b =,CF c =.则AE 的长为( )A .a c +B .b c +C .a b c +-D .a b c -+ 9.已知线段8,6AB cm AC cm ==,下面有四个说法: ①线段BC 长可能为2cm ;②线段BC 长可能为14cm ;③线段BC 长不可能为5cm ;④线段BC 长可能为9cm .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0.如图,若DEF ABC ≅,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9BF =,5EC =,则CF 的长为( )A .1B .2C .2.5D .31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12.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 ②AB=DE ,∠B=∠E .BC=EF ;③∠B=∠E ,AC =DF ,∠C=∠F ; ④A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 二、填空题13.如图,90MON ∠=︒,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BE 平分NBA ∠,BE 的反向延长线与BAO ∠的平分线交于点C ,则ACB ∠的度数是_______.14.已知12l l //,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230∠=︒,则1∠=_____.15.如图,65A ∠=︒,45B ∠=︒,则ACD ∠=________.16.如图,已知//,AB CD E 是直线AB 上方一点,G 为直线AB 下方一点,F 为直线CD 上一点,148EAF ︒∠=,3BAF BAG ∠=∠,3DCE DCG ∠=∠,则E ∠和G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17.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O ,OC =OD .若要得到△AOC ≌△BOD ,则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18.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 ,一边长是6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cm . 19.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BC 上,已知点E ,F 分别是AD ,CE 边上的中点,且△BEF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等于_____.20.用12根等长的火柴棒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个.三、解答题21.如图,点A 、F 、C 、D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BC EF AF CD ===.(1)求证:ABC DEF △≌△;(2)求证://AB DE .22.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 ,直线EF 经过点C ,BF ⊥EF 于点F ,AE ⊥EF 于点E .(1)求证:△ACE ≌△CBF ;(2)如果AE 长12cm ,BF 长5cm ,求EF 的长.23.如图,点A ,D ,B ,E 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BC DF =,AD BE =,ABC EDF ∠=∠,求证:A E ∠=∠.24.已知:MON α∠=,点P 是MON ∠平分线上一点,点A 在射线OM 上,作180APB α∠=︒-,交直线ON 于点B ,作PC ON ⊥于点C .(1)观察猜想:如图1,当90MON ∠=︒时,PA 和P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60MON ∠=︒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 ,PB 之间另外的数量关系.(3)拓展延伸:如图3,当60MON ∠=︒,点B 在射线ON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C ,OA 及B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25.如图,Rt ABC 与Rt DEF △的顶点A ,F ,C ,D 共线,AB 与EF 交于点G ,BC 与DE 相交于点H ,90B E ∠=∠=︒,AF CD =,AB DE =.(1)求证:Rt ABC Rt DEF ≌;(2)若1GF =,求线段HC 的长.26.如图,P 为等边ABC 的边BC 延长线上的一动点,以AP 为边向上作等边APD △,连接CD .(1)求证:ABP ACD ≌△△;(2)当PC AC =时,求PDC ∠的度数;(3)PDC ∠与PA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随着点P 位置的变化,PDC ∠与PAC ∠的数量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ABE ≌△CAF 得出△ACF 与△ABE 的面积相等,可得S △ABE +S △CDF =S △ACD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BED=∠CFD=∠BAC ,∠BED=∠BAE+∠ABE ,∠BAC=∠BAE+∠CAF ,∠CFD=∠FCA+∠CAF ,∴∠ABE=∠CAF ,∠BAE=∠FCA ,在△ABE和△CAF中,ABE CAFAB ACBAE FCA ∠=∠⎧⎪=⎨⎪∠=∠⎩,∴△ABE≌△CAF(ASA),∴S△ABE=S△ACF,∴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ABE+S△CDF=S△ACD,∵S△ABC=30,BD=12DC,∴S△ACD=2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得到答案.【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7-3<x<7+3,即4<x<10,四个选项中,A中,4<6<10,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添加BD=CE,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ACE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添加AD=A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DE=∠AED,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BE=CD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C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BAE=∠CAD,可得∠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添加DA=DE无法求出∠DAB=∠EA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解答出即可.【详解】根据题意:BE=CE ,∠AEB=∠DEC ,∴只需要添加对顶角的邻边,即AE=DE (由AC=BD 也可以得到),或任意一组对应角,即∠A=∠D ,∠B=∠C ,∴选项A 、B 、C 可以判定,选项D 不能判定,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判定定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利用AAS 判定△ABC ≌△AED ,则可得到AB=AE ,再利用ASA 判定△ABM ≌△AEN .【详解】∵∠1=∠2,∴∠1+∠MAC =∠2+∠MAC ,∴∠BAC =∠EAD ,在△BAC 和△EAD 中,B E BAC EAD AC AD ∠=∠⎧⎪∠=∠⎨⎪=⎩, ∴△BAC ≌△EAD ,∴甲说的正确;∵△BAC ≌△EAD (AAS ),∴AB=AE ,在△BAM 和△EAN 中,12B E AB AE ∠=∠⎧⎪=⎨⎪∠=∠⎩, ∴△BAM ≌△EAN (ASA ),∴乙说的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根据题目的特点,补充适当条件,活用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 、根据ASA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根据AAS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SSA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本选项符合题意.D 、根据SAS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7.C解析:C【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D ∥BC ,∠DCB =9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 =∠ECB =15°,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CF =∠AGC =∠GAF +∠F =2∠F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DCB =90°,∴∠F =∠ECB =15°,∴∠GAF =∠F =15°,∴∠ACF =∠AGC =∠GAF +∠F =2∠F =3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矩形的对边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8.C解析:C【分析】先利用AAS 证明ABC DEF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线段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90ACB ∠=︒,DE AB ⊥,90A B ∴∠+∠=︒,90A E ∠+∠=︒,B E ∴∠=∠,在ABC 与DEF 中90B E ACB DFE AB DE ∠=∠⎧⎪∠=∠=︒⎨⎪=⎩,()ABC DEF AAS ∴≅△△;AC DF =∴,BC EF =,∵DF a =,BC b =,CF c =,AE AC EF CF =+-,∴AE a b c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用AAS 定理进行证明是关键.9.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当A ,B ,C 在一条直线上,以及当A ,B ,C 不在一条直线上,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线段AB =8cm ,AC =6cm ,∴如图1,A ,B ,C 在一条直线上,∴BC =AB−AC =8−6=2(cm ),故①正确;如图2,当A ,B ,C 在一条直线上,∴BC =AB +AC =8+6=14(cm ),故②正确;如图3,当A ,B ,C 不在一条直线上,8−6<BC <8+6,故线段BC可能为5或9,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E=CF,计算即可.【详解】解:∵△DEF≌△ABC,∴BC=EF,∴BE+EC=CF+EC,∴BE=CF,又∵BF=BE+EC+CF=9,EC=5∵CF=12(BF-EC)=12(9-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可以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可以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根据斜边直角边定理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运用好有一对相等的直角这一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①若AB=DE,BC=EF,AC=DF,则根据SSS能使△ABC≌△DEF;②若AB=DE ,∠B=∠E ,BC=EF ,则根据SAS 能使△ABC ≌△DEF ;③若∠B=∠E ,AC =DF ,∠C=∠F ,则根据AAS 能使△ABC ≌△DEF ;④若AB=DE ,AC=DF ,∠B=∠E ,满足有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使△ABC ≌△DEF ;综上,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3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和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平分 解析:4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ABN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E ∠和BA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BN AOB BAO ∠=∠+∠, BE 平分NBA ∠,AC 平分BAO ∠, 12ABE ABN ∴∠=∠,12BAC BAO ∠=∠,C ABE BAC ∴∠=∠-∠,1)2ABN BAO =∠-∠, ()1122AOB BAO BAO =∠+∠-∠,12AOB =∠, 90MON ∠=︒,90AOB ∠=︒∴,190452C ∴∠=⨯︒=︒. 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4.75°【分析】利用外角求∠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4=45°∠2=∠3=30°∠5=∠2+∠3=75°∵∴∠1=∠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解析:75°.【分析】利用外角求∠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4=45°,∠2=∠3=30°,∠5=∠2+∠3=75°,∵12l l //,∴∠1=∠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15.【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CD=∠A+∠B ∵∴∠ACD=故应填【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1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CD=∠A+∠B ,∵65A ∠=︒,45B ∠=︒,∴∠ACD=110︒.故应填1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由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即可求出和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解析:1483E G ∠=︒-∠【分析】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G BAG GCD ∠=∠+∠,由3BAF BAG ∠=∠,3DCE DCG ∠=∠,得333G BAG DCG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E EMA EAF BAF ∠+∠=∠-∠,即可求出E ∠和G ∠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AB CD ,∴////BH GN CD ,∴BAG AGN ∠=∠,NGC GCD ∠=∠,EMA ECD ∠=∠,∵G AGN NGC ∠=∠+∠,∴G BAG GCD ∠=∠+∠,∵3BAF BAG ∠=∠,3DCE DCG ∠=∠,∴333G BAG DCG ∠=∠+∠,∵EAB E EMA ∠=∠+∠,EAB EAF BAF ∠=∠-∠,∴E EMA EAF BAF ∠+∠=∠-∠,∴E ECD EAF BAF ∠+∠=∠-∠,∴31483E DCG BAG ∠+∠=︒-∠,∴()14833E BAG DCG ∠=︒-∠+∠,∴1483E G ∠=︒-∠.故答案是:1483E G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到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7.OA=OB (答案不唯一)【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 只要添加一个符合的条件即可【详解】解:OA=OB 理由是:在△AOC 和△BOD 中∴△AOC ≌△BOD (SAS )故答案为:O解析:OA=OB .(答案不唯一)【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只要添加一个符合的条件即可.【详解】解:OA=OB ,理由是: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故答案为:OA=OB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题目答案不唯一,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18.26或22【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确定6cm 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长故分两种情况:当6cm 为腰时底边为10cm 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当6cm 为底边时10cm 为腰长先判断解析:26或22【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确定,6cm 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长,故分两种情况:当6cm为腰时,底边为10cm,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当6cm 为底边时,10cm为腰长,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详解】解:若6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10cm为底边的长,6cm,6cm,10cm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6+6+10=22(cm);若10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6cm为底边的长,10cm,10cm,6cm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0+6+10=26(cm);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2cm.故答案为:26或2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9.24【分析】由EF分别为ADCE的中点可得BECEBF分别为△ABD△ACD△BEC的中线根据中线的性质可知将相应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据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于EF分别为ADCE的中点∴S解析:24【分析】由E、F分别为AD、CE的中点可得BE、CE、BF分别为△ABD、△ACD、△BEC的中线,根据中线的性质可知将相应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据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于E、F分别为AD、CE的中点,∴S△ABE=S△DBE,S△DCE=S△AEC,S△BEF=S△BCF,∴S△BEC=2S△BEF=12,∴S△ABC=2S△BEC=24.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知三角形的中线将相应的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题的关键.20.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根则第三边是()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则又因为是整数解析: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122x -)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122122x x x x x x +>-⎧⎨-+>⎩, 则3x >, 6x <,又因为x 是整数,∴x 可以取4或5,因而三边的值可能是:4,4,4或5,5,2;共二种情况,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组合三角形的时候,注意较小的两边之和应大于最大的边,三角形三边之和等于12. 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SSS 即可判断△ABC ≌△DEF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证明:(1)∵点A 、F 、C 、D 在一条直线上,AF CD =,∴AC DF =.在ACE △与BDF 中,,.AB DF BC EF AC DF =⎧⎪=⎨⎪=⎩∴ABC DEF △≌△,()SSS(2)∵△ABC ≌△DEF ,∴∠BCA =∠EFD ,∴A D ∠=∠,∴//AB 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证明见解析;(2)EF=17cm .【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EC=∠CFB=90°,然后求出∠EAC=∠FCB ,再利用“角角边”证明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F ,CE=BF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在Rt △ACB 中,∵∠ACB=90°,∴∠ACE+∠BCF=90°∵AE ⊥EF ,BF ⊥EF∴∠ACE+∠EAC=90°∴∠CAE=∠BCF又∵ AC=CB∴△ACE ≌△CBF(ASA)(2)由△ACE ≌△CBF 可得:AE=CF=12cm , EC=BF=5cm ,∴EF=EC+CF=12+5=17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并找出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3.证明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B ED =,再利用SAS 证明ABC EDF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AD BE =,∴AD DB BE DB +=+,∴AB ED =.在ABC 和EDF 中,AB ED ABC EDF BC DF =⎧⎪∠=∠⎨⎪=⎩,∴()ABC EDF SAS △≌△,∴A 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4.(1)PA=PB ;(2)成立证明见解析;(3)OA=BC+OC【分析】(1)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2)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3)仿照(2)的解法得出△APD ≌△BPC ,从而得出AD=BC ,再根据HL 得出Rt △OPD ≌△RtOPC ,得出OC=OD ,继而得出结论.【详解】(1)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90°,∴∠APB=90°,∠CPD=90°,∴∠APD+∠BPD=90°,∠BPC+∠BPD=9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2)(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60°,∴∠APB=120°,在四边形OCPD 中,∠CPD=360°-90°-90°-60°=120°,∴∠APD+∠BPD=120°,∠BPC+∠BPD=12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3)OA=2BC-OB .理由如下:如图3,作PD ⊥OM 于点D ,同(2),可证△APD ≌△BPC ,∴AD=BC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在Rt △OPD 和RtOPC 中,PC PD OP OP=⎧⎨=⎩ ∴Rt △OPD ≌△RtOPC ,∴OC=OD ,∴OA-AD=OD=OC ,∴OA-BC=OC ,∴OA=BC+O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类比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详解;(2)1【分析】(1)先证明AC=DF ,再根据HL 证明Rt ABC Rt DEF ≌;(2)先证明∠AFG=∠DCH ,从而证明∆AFG ≅∆DCH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1)∵AF CD =,∴AF+CF=CD+CF ,即AC=DF ,在Rt ABC 与Rt DEF △中,∵AC DF AB DE =⎧⎨=⎩, ∴Rt ABC ≅Rt DEF △(HL );(2)∵Rt ABC ≅Rt DEF △,∴∠A=∠D ,∠EFD=∠BCA ,∵∠AFG=180°-∠EFD ,∠DCH=180°-∠BCA ,∴∠AFG=∠DCH ,又∵AF CD =,∴∆AFG ≅∆DCH ,∴HC=GF =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HL 和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6.1)证明见解析;(2)30PDC ∠=︒;(3)PDC PAC ∠=∠;数量关系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 =∠PAQ =60°,AB =AC ,AP =AQ ,再由SAS 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由∠APC=∠CAP ,∠B=∠BAC ,∠B+∠BAC+∠APC+∠CAP=180°,得∠BAP=90°,再结合ABP ACD ≌△△,进而即可求解;(3)设CD 与AP 交于点O ,由ABP ACD ≌△△,得∠ACD=∠APD ,结合∠AOC=∠DOP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ABC 与△APD 是等边三角形,∴∠BAC =∠PAD =60°,AB =AC ,AP =AD ,∴∠BAP =∠DAC ,在△ABP 与△ACD 中,AB AC BAP CAD AP AD ⎧⎪∠∠⎨⎪⎩===,∴ABP ACD ≌△△(SAS );(2)∵PC AC =,∴∠APC=∠CAP ,∵△ABC 是等边三角形,∴∠B=∠BAC=60°,又∵∠B+∠BAC+∠APC+∠CAP=180°,∴∠BAC+∠CAP=12×180°=90°,即:∠BAP=90°, ∴∠APB=90°-60°=30°,∴∠ADC=∠APB=30°,∵△APD 是等边三角形,∴PDC ∠=60°-∠ADC=60°-30°=30°;(3)PDC ∠=PAC ∠,随着点P 位置的变化,PDC ∠与PAC ∠的数量关系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设CD 与AP 交于点O ,∵ABP ACD ≌△△,∴∠ACD=∠ABP=60°,∵∠APD=60°,∴∠ACD=∠APD ,又∵∠AOC=∠DOP ,∠AOC+∠ACD+∠PAC=180°,∠DOP+∠APD+∠PDC=180°, ∴PDC ∠=P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 和3cm ,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6cmB .5cmC .3cmD .1cm2、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BC ,交AB 于点E .若30A ∠=︒,50BDC ∠=︒,则BDE ∠的度数是( )A .10°B .20°C .30°D .50°3、BP 是∠ABC 的平分线,CP 是∠ACB 的邻补角的平分线,∠ABP =20°,∠ACP =50°,则∠P =( )A .30°B .40°C .50°D .60°4、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A .B .C .D .5、如图,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 BC ∥,DAB ∠与AB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CDA ∠与B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 ,则1∠与2∠的大小关系为( )A .12∠>∠B .12∠=∠C .12∠∠<D .无法确定6、如图,在△ABC 中,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ABC 与∠A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D =15°,则∠A 的度数为( )A .30°B .45°C .20°D .22.5°7、如图,在ABC ∆中,若点D 使得BD DC =,则AD 是ABC ∆的( )A .高B .中线C .角平分线D .中垂线8、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10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 .15cmB .6cmC .7cmD .5cm9、将一副三角板按不同位置摆放,下图中α∠与β∠互余的是( )A .B .C .D .10、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4B .5C .8D .11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80,则△ABE的面积是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4cm,另一条边长为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3、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后,点C落在点E处,连接BE交AD于F,再将三角形DEF沿DF折叠后,点E落在点G处,若DG刚好平分∠ADB,那么∠ADB的度数是__________.4、已知ABC中,AB=5,AC=7,BC=a,则a的取值范围是 ___.5、如图,△ABC的面积等于35,AE=ED,BD=3D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所示,AD,CE是△ABC的两条高,AB=6cm,BC=12cm,CE=9cm.(1)求△ABC 的面积;(2)求AD 的长.2、如图所示,在一副三角板ABC 和三角板DEC 中,90ACB CDE ∠=∠=︒,60BAC ∠=︒,∠B =30°,∠DEC =∠DCE =45°.(1)当AB∥DC 时,如图①,DCB ∠的度数为 °;(2)当CD 与CB 重合时,如图②,判断DE 与A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DCB ∠= °时,AB∥EC ;(4)当AB∥ED 时,如图④、图⑤,分别求出DCB ∠的度数.3、如图:是一个大型模板,设计要求BA 与CD 相交成26︒角,DA 与CB 相交成37︒角,现小燕测得151,66,88,55A B C D ∠=︒∠=︒∠=︒∠=︒,她就断定这块模板是合格的,这是为什么?4、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E ,F 分别为,AC AB 边上的动点,BE 和CF 相交于点D ,80A ∠=︒.(1)如果,BE CF 分别为,AC AB 上的高线时,求BDC ∠的度数;(2)如果,BE CF 分别平分,ABC ACB ∠∠时,求BDC ∠的度数.5、已知:AD //BC ,点P 为直线AB 上一动点,点M 在线段BC 上,连接MP ,∠BAD =α,∠APM =β,∠PMC =γ.(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若MP ⊥AB ,α=120°,则γ= ;(2)如图2,当点P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写出α、β与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请画出图形,证明出α、β与γ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详解】解:设第三边长为x 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3-2<x<3+2,解得:1<x<5,只有C选项在范围内.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2、B【解析】【分析】由外角的性质可得∠ABD=2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C=20°,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1)∵∠A=30°,∠BDC=50°,∠BDC=∠A+∠ABD,∴∠ABD=∠BDC−∠A=50°−30°=20°,∵BD是△ABC的角平分线,∴∠DBC=∠ABD=20°,∵DE∥BC,∴∠EDB=∠DBC=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应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A【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可求出∠P的度数.【详解】∵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ABP=∠CBP=20°,∠ACP=∠MCP=50°,∵∠PCM是△BCP的外角,∴∠P=∠PCM−∠CBP=50°−20°=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B【解析】【分析】由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性质判定即可.【详解】A选项为三角形,故具有稳定性,不符合题意,故错误;B选项为四边形,非三角形结构,故不具有稳定性,符合题意,故正确;C选项为三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属于三角形结构,故具有稳定性,不符合题意,故错误;D选项为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属于三角形结构,故具有稳定性,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特征,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注意①要看图形是否具有稳定性,关键在于它的结构是不是三角形结构②除了三角形外,其他图形都不具备稳定性,因此在生产建设中,三角形的应用非常广泛.5、B【解析】【分析】由AD∥BC可得∠BAD+∠ABC=180°,∠ADC+∠BCD=18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90°,∠DFC=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到∠1=∠2=90°.【详解】解:∵AD∥BC,∴∠BAD+∠ABC=180°,∠ADC+∠BCD=180°,∵∠DAB与∠AB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CDA与∠B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BAE=12∠BAD,∠ABE=12∠ABC,∠CDF=12∠ADC,∠DCF=12∠BCD,∴∠BAE+∠ABE=12(∠BAD+∠ABC)=90°,∠CDF+∠DCF=12(∠ADC+∠BCD) =90°,∴∠1=180°-(∠BAE+∠ABE)= 90°,∠2=∠CDF+∠DCF= 90°,∴∠1=∠2=9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6、A【解析】【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ACE A ABC ECD CBD D再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可得112,22CBD D A ABC A CBD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11,,22CBD ABC ECD ACE,, ACE A ABC ECD CBD D112,22CBD D A ABC A CBD1,2D A15,D30.A∴∠=︒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的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结合等量代换得到12D A ∠=∠是解本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即可作答.【详解】解:∵BD =DC ,∴AD 是△ABC 的中线,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概念,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8、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104104x -<<+,再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详解】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cm ,由题意可得: 104104x -<<+,即614x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9、A【解析】【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判断A,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判断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判断C,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选项A:根据平角的定义得:∠α+90°+∠β=180°,∴∠α+∠β=90°,即∠α与∠β互余;故A符合题意;选项B:如图,3903,=,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如图,9011,故C不符合题意;选项D:18045135,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角的定义,互余的含义,同角的余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角度的计算”是解本题的关键.10、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5<第三边长<11,则第三边长可能是:8.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正确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2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出面积比,即可解答.【详解】解:∵AD是BC上的中线,∴S△ABD=S△ACD=12S△ABC,∵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S△AB E=S△BED=12S△ABD,∴S△ABE=14S△ABC,∵△ABC的面积是80,∴S△ABE=14×80=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6cm或14cm##14cm或16cm【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腰为6cm和底为6cm两种情况,分别求出即可.【详解】解:①当腰为6cm时,它的周长为6+6+4=16(cm);②当底为6cm时,它的周长为6+4+4=14(cm);故答案为:16cm或14cm.【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注意分类讨论.3、36°##36度【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C=∠BDE,∠EDF=∠GDF,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DA=∠GDF+∠BDG=2∠GDF,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及角的运算可得答案.【详解】解:由折叠可知,∠BDC=∠BDE,∠EDF=∠GDF,∵DG平分∠ADB,∴∠BDG=∠GDF,∴∠EDF=∠BDG,∴∠BDE=∠EDF+∠GDF+∠BDG=3∠GDF,∴∠BDC=∠BDE=3∠GDF,∠BDA=∠GDF+∠BDG=2∠GDF,∵∠BDC+∠BDA=90°=3∠GDF+2∠GDF=5∠GDF,∴∠GDF=18°,∴∠ADB=2∠GDF=2×18°=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运算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2<a<12【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的取值范围.【详解】解:∵△ABC 中,AB =5,AC =7,BC =a ,∴7﹣5<a <7+5,即2<a <12.故答案为:2<a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5、15【解析】【分析】连接DF ,根据AE =ED ,BD =3DC ,可得12ABE BDE ABD SS S == ,AEF DEF S S =,3ABD ADC S S = ,3BDF CDF S S =,然后设△AEF 的面积为x ,△BDE 的面积为y ,则DEF S x =△,BDF S x y =+,ABE S y =,()13CDF S x y =+,再由△ABC 的面积等于35,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连接DF ,∵AE =ED ,∴12ABE BDE ABD S S S == ,AEF DEF S S =,∵BD =3DC ,∴3ABD ADC S S = ,3BDF CDF S S =设△AEF 的面积为x ,△BDE 的面积为y ,则DEF S x =△,BDF Sx y =+,ABE S y =,()13CDF S x y =+, ∵△ABC 的面积等于35, ∴()1353x x y y x y +++++= , 解得:15x y += .故答案为:15【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三角形中线有关的面积问题,根据题意得到12ABE BDE ABD SS S == ,AEF DEF S S =,3ABD ADC S S = ,3BDF CDF S S =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27;(2)4.5【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2)利用面积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2116927cm 22ABC S A CE B ==⨯⨯=⋅. (2)∵12ABC AD S BC ⋅=, ∴127122AD =⨯⋅. 解得 4.5cm 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三角形高有关的面积求解,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2、(1)30;(2)DE∥AC,理由见解析;(3)15;(4)图④∠DCB=60°;图⑤∠DCB=120°;【解析】【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解即可;(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即可;(3)根据AB∥EC,得到∠ECB=∠B=30°,即可得到∠DCB=∠DCE-∠ECB=15°;(4)如图④所示,,设CD与AB交于F,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FC=∠EDC=90°,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CB=180°-∠BFC-∠B=60°;如图⑤所示,延长AC交ED延长线于G,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A=60°,再由∠ACB=∠CDE=90°,得到∠BCG=∠CDG=90°,即可求出∠DCG=180°-∠G-∠CDG=30°,则∠BCD=∠BCG+∠DCG=120°.【详解】解:(1)∵AB∥CD,∴∠BCD=∠B=30°,故答案为:30;(2)DE∥AC,理由如下:∵∠CBE=∠ACB=90°,∴DE∥AC;(3)∵AB∥EC,∴∠ECB=∠B=30°,又∵∠DCE=45°,∴∠DCB=∠DCE-∠ECB=15°,∴当∠DCB=15°时,AB∥EC,故答案为:15;(4)如图④所示,设CD与AB交于F,∵AB∥ED,∴∠BFC=∠EDC=90°,∴∠DCB=180°-∠BFC-∠B=60°;如图⑤所示,延长AC交ED延长线于G,∵AB∥DE,∴∠G=∠A=60°,∵∠ACB=∠CDE=90°,∴∠BCG=∠CDG=90°,∴∠DCG=180°-∠G-∠CDG=30°,∴∠DCB=∠BCG+∠DCG=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邻补角互补等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条件.3、合格,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延长DA,CB相交于点F,延长BA,CD相交于点E,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DA,CB相交于点F,延长BA,CD相交于点E,∵8855143∠+∠=︒+︒=︒,C ADC∴18037∠∠,F C ADC∠=︒--=︒∵8866154∠+∠=︒+︒=︒,C ABC∴18026∠∠,∠=︒--=︒E C ABC∴这块模板是合格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4、(1)100゜;(2)130゜【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结果;(2)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EBC +∠FCB 的度数,从而可求得结果的度数.【详解】(1)∵BE ⊥AC ,CF ⊥AB∴∠AEB =∠CFB =90゜∴∠ABE =90゜ -∠A =10゜∴∠BDC =∠CFB +∠ABE =90゜+10゜=100゜(2)∵BE 、CF 分别平分∠ABC 、∠ACB ∴12EBC ABC ∠=∠,12FCB ACB ∠= ∵∠ABC +∠ACB =180゜ -∠A =100゜ ∴11()1005022EBC FCB ABC ACB ∠+∠=∠+∠=⨯︒=︒∴180()18050130BDC EBC FC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它们是解答的关键.5、 (1)150°(2)γ=α+β,理由见解析(3)图形见解析,α、β与γ之间的数量关系为:α+γ-β=180°【解析】【分析】(1)由AD //BC ,α=120°可求出∠B =60°,由MP ⊥AB 得到∠MPB =90°,最后由γ=∠MPB +∠B =150°即可求解;(2)由AD//BC得到∠CBP=α,再由γ=∠CBP+∠P=α+β即可求解;(3)画出图形,由AD//BC,得到∠CMN=∠DNP=γ,∠PNA=180°-∠DNP=180°-γ,再在△PNA中,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即可求解.(1)解:如下图所示:∵AD//BC,α=120°,∴∠B=60°,∵MP⊥AB,∴∠MPB=90°,∴γ=∠MPB+∠B=90°+60°=150°.故答案是:150°;(2)解:如下图所示:∵AD//BC,∴∠CBP=∠DAB=α,△MBP中,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可知:∠CMP=∠CBP+∠P,∴γ=α+β.(3)解:当点P在BA的延长线上时,图形如下所示,α、β与γ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D//BC,∴∠CMN=∠DNP=γ,∴∠PNA=180°-∠DNP=180°-γ,△PNA中,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可知:∠DAB=∠PNA+∠P,∴α=180°-γ+β,故α、β与γ之间的数量关系为:α+γ-β=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角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2023秋•魏都区月考)如图,△ABC中,AB=4,AC=3,AD为BC边中线,若△ACD的周长为8,则△ABD的周长是()A.8B.9C.10D.122.(2024•云南)一个七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540°B.900°C.980°D.1080°3.(2023•福建)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m,则m的值可以是()A.1B.5C.7D.94.(2023秋•魏都区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为()A.80°B.20°C.80°或20°D.80°或50°5.(2023•聊城)如图,分别过△ABC的顶点A,B作AD∥BE.若∠CAD=25°,∠EBC=80°,则∠ACB的度数为()A.65°B.75°C.85°D.95°6.(2024•西和县二模)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D⊥BD,垂足为D,∠DAC=20°,∠C=38°,则∠BAD=()A.50°B.58°C.60°D.62°7.(2024春•新华区期末)如图,在六边形ABCDEF中,∠A=∠B=90°,则∠1+∠2+∠3+∠4=()A.90°B.120°C.180°D.210°8.(2024•当阳市模拟)参加创客兴趣小组的同学,给机器人设定了如图所示的程序,机器人从点O出发,沿直线前进1米后左转18°,再沿直线前进1米,又向左转18°……照这样走下去,机器人第一次回到出发地O 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A.10米B.18米C.20米D.36米9.(2024春•普宁市期末)如图,Rt△ACB中,∠ACB=90°,△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则∠APB=()10.(2024春•金山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P、CP分别平分∠ABD、∠ACD,若∠BAC=α,∠BPC=β,则∠BDC的大小为()A.α+βB.180°﹣2β+αC.2β﹣αD.2α﹣β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1.(2023秋•宣汉县期末)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 =20°,∠ACP=50°,则∠A+∠P=.12.(2024•凉山州)如图,△ABC中,∠BCD=30°,∠ACB=80°,CD是边AB上的高,AE是∠CAB的平分线,则∠AEB的度数是.13.(2023•徐州)如图,在△ABC中,若DE∥BC,FG∥AC,∠BDE=120°,∠DFG=115°,则∠C =°.14.(2024•沭阳县校级模拟)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15.(2023秋•魏都区期中)如图,△ABC是边长为5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分别同时从点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当t=时,△PBQ是直角三角形.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5分)16.(8分)(2023秋•浉河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82°,∠C=58°,BD⊥AC于D,AE平分∠CAB,BD与AE交于点F,求∠AFB.17.(9分)(2023•张家口模拟)已知一个三角形的第一条边长为3a+b,第二条边长为2a﹣b(2)若a,b满足|a﹣5|+(b﹣2)2=0,第三条边长m为整数,求这个三角形周长的最大值18.(9分)(2024•邯山区校级三模)已知n边形的内角和θ=(n﹣2)×180°.(1)甲同学说,θ能取360°;而乙同学说,θ也能取630°.甲、乙的说法对吗?若对,求出边数n.若不对,说明理由;(2)若n边形变为(n+x)边形,发现内角和增加了540°,用列方程的方法确定x.19.(9分)(2024•香洲区校级一模)已知如图,△ABC过点A作∠DAE=∠BAC,且AB∥DE,∠1=∠2.(1)求证AD∥BC;(2)若已知AE平分∠BAC,∠C=40°,求∠BAD的度数.20.(10分)(2023•十堰二模)如图,点E在四边形ABCD的边CD的延长线上,连接BE交AD于点F.已知AB∥CD,∠1=120°,∠2=60°.(1)求证:AD∥CB;(2)若∠3=70°,求∠ABF的度数.21.(10分)(2023秋•襄城县期中)已知,如图,AD是△ABC的高线,A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E,F.(1)若∠B=40°,求∠AEF的度数;(2)求证:∠B=12∠AED.22.(10分)(2023秋•禹州市期中)如图,△ABC中,点D在边BC延长线上,∠ACB=106°,∠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过点E作EH⊥BD,垂足为H,且∠CEH=53°.(1)求∠ACE的度数;(2)求证:AE平分∠CAF;(3)若AC+CD=16,AB=10,且S△ACD=24,则△ABE的面积.23.(10分)(2024春•建邺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DP平分∠ADE,交∠ACB的平分线于点P,CP与DE相交于点G,∠ACF的平分线CQ与DP相交于点Q.(1)若∠A=50°,∠B=60°,则∠DPC=°,∠Q°;(2)若∠A=50°,当∠B的度数发生变化时,∠DPC、∠Q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3)若△PCQ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三倍,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的度数.。
一、选择题1.如图,△ABC 的面积为9cm 2,BP 平分∠ABC ,AP ⊥BP 于P ,连接PC ,则△PBC 的面积为( )A .3cm 2B .4.5cm 2C .5cm 2D .6cm 22.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E ,AD=CB ,要使△ADE ≌△CBE ,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 )A .AE=CE ;SASB .DE=BE ;SASC .∠D=∠B ;AASD .∠A=∠C ;ASA3.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点D ,点E ,BE 、CD 相交于点O ,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已知如图,AB=AE ,只需再加一个条件就能证明△ABC ≌△AED ,下列选项是所加条件,请判断哪一个不能判断△ABC ≌△AED ( )A .∠B=∠EB .AC=ADC .∠ADE=∠ACBD .BC=DE 5.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EF 的是( )A .∠A =∠DB .∠ACB =∠DFEC .AC =DFD .BE =CF 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有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4cm,9cm B .8cm,7cm,15cmC .12cm,13cm,24cmD .2cm,2cm,6cm 7.如图,AB AC =,AD AE =,55A ︒∠=,35C ︒∠=,则DOE ∠的度数是( )A .105︒B .115︒C .125︒D .130︒8.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则x 的值可以是( )A .6B .5C .4D .3 10.如图,已知AE=CF ,∠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 ≌△CBE 的是( )A .∠B=∠DB .BE=DFC .AD=CBD .AD ∥BC 11.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a ﹣5|+(b ﹣3)2=0,则c 的值可以为( )A .7B .8C .9D .1012.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D ≌△ACE ,其中B ,C 为对应顶点,D ,E 为对应顶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CDB .BE=CDC .∠ADE=∠AED D .∠BAE=∠CAD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C DB =,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可以得到ABC DCB △≌△.14.如图,已知∠A =47°,∠B =38°,∠C =25°,则∠BDC 的度数是______.15.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24ABC Scm =,则ABE S 的值是_______.16.如图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8.已知:如图,ACB DBC ∠∠=,要使△ABC ≌△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19.用12根等长的火柴棒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个.20.如图,点E ,F 在线段AD 上,且AE DF =,//AB DC ,AB DC =,连接BE ,BF ,CE ,CF ,则图中共有_____对全等三角形.三、解答题21.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设CD BE ,相交于点O ,若60A ∠=︒,12DCB EBC A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12DCB EBC 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2.(问题情境)(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90B D ︒∠=∠=,120BAD ︒∠=.点E ,F 分别是BC 和CD 上的点,且60EAF ︒∠=,试探究线段BE ,EF ,DF 之间的关系.小明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再证明AEF AGF ≅△△,进而得出EF BE DF =+.你认为他的做法 ;(填“正确”或“错误”).(探索延伸)(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70B ︒∠=,110D ︒∠=,100BAD ︒∠=,点E ,F 分别是BC 和CD 上的点,且50EAF ︒∠=,上题中的结论依然成立吗?请说明理由.(思维提升)(3)小明通过对前面两题的认真思考后得出: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180B D ︒∠+∠=,12EAF BAD ∠=∠,那么EF BE DF =+.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3.(1)如图1,已知OAB 中,OA OB =,90AOB ∠=︒,直线l 经过点O ,BC ⊥直线l ,AD ⊥ 直线l ,垂足分别为点C ,D .依题意补全图l ,并写出线段BC ,A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OAB 中,OA OB =,C ,O ,D 三点都在直线l 上,并且有BCO ODA BOA ∠=∠=∠,请问(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ABC 中,AB AC =,90CAB ∠=︒,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3,2,请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24.如图,90ACB ∠=︒,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为D ,E , 2.5cm AD =,求1cm BE =,求DE 的长.25.如图,点A 、D 、B 、E 在一条直线上,BC 与DF 交于点G ,AD BE =,//BC EF ,BC EF =.求证:ABC DEF △≌△.26.已知22a m n =+,2b m =,c mn =,且m >n >0.(1)比较a ,b ,c 的大小;(2)请说明以a ,b ,c 为边长的三角形一定存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得△ABP ≌△EB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PE ,得出S △ABP =S △EBP ,S △ACP =S △ECP ,推出S △PBC=12S △ABC ,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BP 平分∠ABC ,∴∠ABP=∠EBP ,∵AP ⊥BP ,∴∠APB=∠EPB=90°,在△ABP 和△EBP 中,ABP EBP PB PBAPB EPB ∠∠⎧⎪⎨⎪∠∠⎩===,∴AP=PE,∴S△ABP=S△EBP,S△ACP=S△ECP,∴S△PBC=12S△ABC=12×9cm2=4.5cm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来判断.【详解】解:A.添加AE=C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B.添加DE=B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添加∠D=∠B,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C,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关键在于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应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C解析:C【分析】共有四对.分别为ADO≌AEO,ADC≌AEB,ABO≌ACO,BOD≌COE.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图形利用全等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逐个寻找.【详解】解:∵CD⊥AB,BE⊥AC,∴∠ADO=∠AEO=90°,又∵∠1=∠2,AO=AO,∴ADO≌AEO;(AAS)∴OD=OE,AD=AE,∵∠DOB=∠EOC,∠ODB=∠OEC=90°,OD=OE,∴BOD≌COE;(ASA)∴BD=CE,OB=OC,∠B=∠C,∵AE=AD,∠DAC=∠CAB,∠ADC=∠AEB=90°∵AD=AE,BD=CE,∴AB=AC,∵OB=OC,AO=AO,∴ABO≌ACO.(SSS)所以共有四对全等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结合AE=AB、∠A=∠A逐项判定即可.【详解】解:∵AE=AB、∠A=∠A∴A、补充∠B=∠E,根据ASA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B、补充AC=AD,根据S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C、补充∠ADE=∠ACB,根据A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D、补充BC=DE,为SSA不能证明△ABC≌△AE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掌握AAA、SSA不能判定普通三角形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根据ASA,可以推出△ABC≌△DE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AAS,可以推出△ABC≌△DE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本选项符合题意.D、根据SAS,可以推出△ABC≌△DE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6.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3+4=7<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8+7=1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12+13=25>24,∴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2+2=4<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7.C解析:C【分析】先判定△ABE ≌△AC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3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ABE 和△AC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ABE ≌△ACD (SAS ),∴∠B=∠C ,∵∠C=35︒,∴∠B=35︒,∴∠OEC=∠B+∠A=355590︒+︒=︒,∴∠DOE=∠C+∠OEC=3590125︒+︒=︒,故选:C .【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8.D解析:D【分析】易证ABD EBC ∆∆≌,可得BCE BDA ∠=∠,AD=EC 可得①②正确;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DAE DCE ∠=∠ ,即③正确,根据③可判断④正确;【详解】∵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 ,∴在△ABD 和△EBD 中,BD=BC ,∠ABD=∠CDB ,BE=BA ,∴△ABD EBC ∆∆≌(SAS),故①正确;∵ BD 平分∠ABC ,BD=BC ,BE=BA ,∴ ∠BCD=∠BDC=∠BAE=∠BEA ,∵△ABD ≌△EBC ,∴∠BCE=∠BDA ,∴∠BCE+∠BCD=∠BDA+∠BDC=180°,故②正确;∵∠BCE=∠BDA ,∠BCE=∠BCD+∠DCE ,∠BDA=∠DAE+∠BEA ,∠BCD=∠BEA ,∴∠DCE=∠DAE ,∴△ACE 是等腰三角形,∴AE=EC ,∵△ABD ≌△EBC ,∴AD=EC ,∴AD=AE=EC ,故③正确;作EG ⊥BC ,垂足为G ,如图所示:∵ E 是BD 上的点,∴EF=EG ,在△BEG 和△BEF 中BE BE EF EG =⎧⎨=⎩∴ △BEG ≌△BEF ,∴BG=BF ,在△CEG 和△AFE 中EF EG AE CE =⎧⎨=⎩∴△CEG ≌△AFE ,∴ AF=CG ,∴BA+BC=BF+FA+BG-CG=BF+BG=2BF ,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8-3<x<8+3,即5<x<1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0.C解析:C【分析】求出AF=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E=CF,∴AE+EF=CF+EF,∴AF=CE,A、∠B=∠D,∠AFD=∠CEB,AF=CE,满足AAS,能判定△ADF≌△CBE;B、BE=DF,∠AFD=∠CEB,AF=CE,满足SAS,能判定△ADF≌△CBE;C、AD=CB,AF=CE,∠AFD=∠CEB,满足SSA,不能判定△ADF≌△CBE;D、AD∥BC,则∠A=∠C,又AF=CE,∠AFD=∠CEB,满足ASA,能判定△ADF≌△CBE;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11.A解析:A【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的取值范围,然后解答即可.【详解】解:∵|a﹣5|+(b﹣3)2=0,∴a﹣5=0,b﹣3=0,解得a=5,b=3,∵5﹣3=2,5+3=8,∴2<c<8,∴c的值可以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2.A解析:A【详解】∵△ABD≌△ACE,∴∠ADB=∠AEC,∠BAD=∠CAE,BD=CE,∴180°-∠ADB=180°-∠AEC,∠BAD+∠DAE=∠CAE+∠DAE,BD+DE=CE+DE,即∠ADE=∠AED,∠BAE=∠CAD,BE=CD,故B、C、D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无法证明AC=CD,故A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3.(答案不唯一)【分析】要使△ABC≌△DCB由于BC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DC∵AC=BDBC=BCAB=DC∴△ABC≌△DCB(SSS)∴加一个适(答案不唯一)解析:AB DC【分析】要使△ABC≌△DCB,由于BC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DC,∵ AC=BD,BC=BC,AB=DC,∴△ABC≌△DCB(SSS),∴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AB=DC,故答案为:AB=D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根据已知图形以及判定方法选择添加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110°【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殂的外角性质分别表示出∠3和∠4因为∠BDC是∠3和∠4的和从而不难求得∠BDC的度数【详解】解:连接AD 并延长∵∠3=∠1+∠B∠4=∠2+∠C∴∠BDC=∠解析:110°【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殂的外角性质分别表示出∠3和∠4,因为∠BDC是∠3和∠4的和,从而不难求得∠BDC的度数.【详解】解:连接AD,并延长.∵∠3=∠1+∠B,∠4=∠2+∠C.∴∠BDC=∠3+∠4=(∠1+∠B)+(∠2+∠C)=∠B+∠BAC+∠C.∵∠A=47°,∠B=38°,∠C=25°.∴∠BDC=47°+38°+25°=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5.【分析】中线AD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详解】解:∵DE分别是BCAD的中点∴△ABD是△ABC面积的△A解析:21cm【分析】中线AD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又把△AB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14.【详解】解:∵D、E分别是BC,AD的中点,∴△ABD是△ABC面积的12,△ABE是△ABD面积的12,∴△ABE的面积=4×12×12=21cm.故答案为:21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16.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解析:③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故答案为③;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已知选择判定方法.17.1<x<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8+5解得:1<x<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1<x<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8+5,解得:1<x<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18.∠A=∠D或∠ABC=∠DCB或BD=AC【分析】已知一条公共边和一个角有角边角或角角边定理再补充一组对边相等或一组对角相等即可【详解】解:添加∠A=∠D∠ABC=∠DCBBD=AC后可分别根据AA解析:∠A=∠D或∠ABC=∠DCB或BD=AC【分析】已知一条公共边和一个角,有角边角或角角边定理,再补充一组对边相等或一组对角相等即可.【详解】解:添加∠A=∠D,∠ABC=∠DCB,BD=AC后可分别根据AAS、SAS、SAS判定△ABC≌△ADC.故答案为:∠A=∠D或∠ABC=∠DCB或BD=A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根则第三边是()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则又因为是整数解析: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122x -)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122122x x x x x x +>-⎧⎨-+>⎩, 则3x >, 6x <,又因为x 是整数,∴x 可以取4或5,因而三边的值可能是:4,4,4或5,5,2;共二种情况,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组合三角形的时候,注意较小的两边之和应大于最大的边,三角形三边之和等于12.20.3【分析】易证△ABE ≌△DCF 从而可得出△ABF ≌△DCE 进而可得出△BEF ≌△CFE 【详解】∵AB ∥DC ∴∠A=∠D ∵AB=CDAE=DF ∴△ABE ≌△DCF(SAS)∴AE=DFBE=CF ∴A 解析:3【分析】易证△ABE ≌△DCF,从而可得出△ABF ≌△DCE,进而可得出△BEF ≌△CFE .【详解】∵AB ∥DC∴∠A=∠D∵AB=CD,AE=DF∴△ABE ≌△DCF(SAS)∴AE=DF ,BE=CF∴AF=ED∴△ABF ≌△DCE(SAS)∴BF=EC∵EF=EF∴△BEF ≌△CFE(SSS)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需要注意SSA 是不能证明全等的.三、解答题21.(1)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等;(2)与A ∠相等的角是∠DOB (或∠EOC );猜想四边形BDEC 是等对边四边形;(3)存在等对边四边形,是四边形BDEC ,见解析.【分析】(1)本题理解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就是; (2)与∠A 相等的角是∠BOD (或∠COE ),四边形DBCE 是等对边四边形;(3)作CG ⊥BE 于G 点,作BF ⊥CD 交CD 延长线于F 点,易证△BCF ≌△CBG ,进而证明△BDF ≌△CEG ,所以BD =CE ,所以四边形DBCE 是等对边四边形.【详解】解:(1)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等.(2)与A ∠相等的角是∠BOD (或∠COE ),∵∠A =60°,12DCB EBC A ∠=∠=∠, ∴∠OBC =∠OCB =30°,∴∠BOD =∠EOC =∠OBC +∠OCB =60°,∴与∠A 相等的角是∠BOD (或∠EOC ),猜想:四边形BDEC 是等对边四边形,(3)存在等对边四边形,是四边形BDEC ,证明:如图作CG ⊥BE 于G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在△BCF 和△CBG 中,DCB EBC BFC CGB BC BC ∠=∠⎧⎪∠=∠⎨⎪=⎩∴△BCF ≌△CBG (AAS ),∴BF =CG ,∵BDF ABE EBC DCB ∠=∠+∠+∠,BEC ABE A ∠=∠+∠,∴BDF BEC ∠=∠,在△BDF 和△CEG 中,90BDF CEB BFC CGE BF CG ∠∠⎧⎪∠∠=︒⎨⎪⎩=== ∴△BDF ≌△CEG (AAS ),∴BD =CE∴四边形BDEC 是等对边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对边四边形的定义,把证明BD =CE 的问题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22.(1)正确;(2)成立,理由见解析;(3)正确,理由见解析.【分析】(1)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GF ,进而得出EF BE DF =+.即可解题; (2)成立,证明方法同(1):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GF ,进而得出EF BE DF =+.即可解题;(3)正确,证明方法同(2):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GF ,进而得出EF BE DF =+.即可解题.【详解】解:(1)正确.理由:如图1,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90B ADF ︒∠=∠=,∴90ADG ADF B ∠=∠=∠=︒,在△ABE 和△ADG 中,∵DG BE AB AD =⎧⎪=⎨⎪=⎩∠B ∠ADG , ∴△ABE ≌△ADG (SAS ),∴AE=AG ,∠BAE=∠DAG ,∵120BAD ︒∠=,60EAF ︒∠=,∴∠EAF =12∠BAD ,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 ∴∠EAF=∠G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EF=GF ,∵GF=DG+DF=BE+DF ,∴EF BE DF =+;(2)(1)题中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图2,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110ADF ︒∠=,70B ︒∠=,∴18011070ADG B ∠=︒-︒=︒=∠,在△ABE 和△ADG 中,∵DG BE AB AD =⎧⎪=⎨⎪=⎩∠B ∠ADG , ∴△ABE ≌△ADG (SAS ),∴AE=AG ,∠BAE=∠DAG ,∵100BAD ∠=︒,50EAF ∠=︒,∴∠EAF =12∠BAD ,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 ∴∠EAF=∠G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EF=GF ,∵GF=DG+DF=BE+DF ,∴EF BE DF =+;(3)正确,理由:如图3,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180B ADF ︒∠+∠=,180ADG ADF ∠+∠=︒, ∴ADG B ∠=∠,在△ABE 和△ADG 中,∵DG BE AB AD =⎧⎪=⎨⎪=⎩∠B ∠ADG , ∴△ABE ≌△ADG (SAS ),∴AE=AG ,∠BAE=∠DAG ,∵∠EAF =12∠BAD ,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 ∴∠EAF=∠G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EF=GF ,∵GF=DG+DF=BE+DF ,∴EF BE DF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23.(1)补全如图所示见解析;CD BC AD =+;(2)成立,证明见解析;(3)点B 的坐标为()1,2-.【分析】(1)依题意补全图,易证△AOD ≌△OBC ,则有AD =CO ,OD =BC ,从而可得CD BC AD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易证23∠∠=,再证明BCO ODA ≌,同(1)即可证明结论;(3)过B 、C 两点作y 轴垂线,构造如(1)图形,即可得三角形全等,再将线段关系即可求出点B 坐标.【详解】(1)补全图1如图所示,CD BC AD =+;证明:∵90AOB ∠=︒,BC ⊥直线l ,AD ⊥ 直线l ,∴∠BCO =∠ODA =90°,∴∠BOC +∠OBC =90°,又∵90AOB ∠=︒,∴∠BOC +∠AOD =90°,∴∠OBC =∠AOD ,在△AOD 和△OBC 中BCO ODA OBC AOD BO AO ∠=∠⎧⎪∠=∠⎨⎪=⎩,∴△AOD ≌△OBC (AAS )∴AD =CO ,OD =BC ,∵CD OD CO =+,∴CD BC AD =+.(2)成立.证明:如图,∵12180BOA ∠+∠=︒-∠,13180BOA ∠+∠=︒-∠,BOA BCO ∠=∠ ∴23∠∠=在BCO 和ODA 中32BCO ODA BO OA ∠=∠⎧⎪∠=∠⎨⎪=⎩∴BCO ODA ≌(AAS )∴BC OD =,CO AD =∴CD CO OD AD BC =+=+(3)点B 的坐标为()1,2-.过程如下:过B 、C 两点作y 轴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同理(1)可得,CN =AM ,AN =MB ,∵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3,2,∴CN =AM =3,ON =2,OA =1,∴MB =AN =ON -OA =1,OM =AM -OA =2,∵点B 在第四象限,∴点B 坐标为:()1,2-.【点睛】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与坐标变换,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24. 1.5cm DE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求出∠BEC =∠ACB =∠ADC ,根据等式性质求出∠ACD =∠CBE ,根据AAS 证明△BCE ≌△CA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AD =CE ,BE =CD ,利用DE =CE−CD ,即可解答.【详解】AD CE ⊥,BE CE ⊥90ADC CEB ∴∠=∠=︒90BCE CBE ∴∠+∠=︒又90ACB ∠=︒90BCE ACD ∴∠+∠=︒CBE ACD ∴=∠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ACD CBE AC BC ∠=∠⎧⎪∠=∠⎨⎪=⎩()AAS ACD CBE ∴△≌△CD BE ∴=,AD CE =又 2.5cm AD =,1cm BE =2.5cm CE ∴=,1cm =CD2.51 1.5cm DE CE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垂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证明ACD CBE ∴≌的三个条件.25.见解析【分析】由AD BE =,得AB=DE ,由//BC EF ,得ABC E ∠=∠,根据SAS 可证.【详解】证明:∵AD BE =,∴AD BD BE BD +=+,∴AB DE =,∵//BC EF ,∴ABC E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BC E BC EF =⎧⎪∠=∠⎨⎪=⎩,∴()ABC DEF 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边角边”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解题关键是挖掘题目隐含的全等条件,根据判定定理证明.26.(1)a>b>c;(2)见解析【分析】(1)a、b、c两两作差可得出a、b、c之间的大小关系;(2)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详解】(1)∵a-b=m2+n2-m2=n2>0;a-c=m2+n2-mn=(m-n)2+mn>0;b-c= m2-mn=m(m-n)>0∴a>b>c;(2)由(1)a>b>c可得,a+b>c∵a-b= m2+n2-m2=n2<mn∴a-b<c∴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一定存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差比法比较代数式的大小和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三角形的存在.。
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能力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集备时间 2021.3.18 测试时间____ ___ 案型 实施案 成绩____ 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______个,锐角最多______个。
2、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看,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活动挂架则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_________________根木条。
4、如图,AB ∥CD ,∠A =45º,∠C =19º,则∠E =_________。
5、正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度,每个内角等于_______度。
6、已知a =2 cm ,b =5 cm 是△ABC 的两边,则第三边c 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7、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9、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10、六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 (A)7 (B)8 (C)9 (D)10 11、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35º,则该多边形是正( )边形。
(A)8 (B)9 (C)10 (D)11 12、如图,BO 、CO 是∠ABC ,∠ACB 的两条角平分线,∠A =100º,则∠BOC 的 度数为( ) (A)80º (B)90º (C)12021 (D)140º 三、解答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 13、(1)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340º,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如果它的内角 与外角的度数之比为13∶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七年级(下)三角形测试题一、填空题:1、△ABC中,∠B=45º,∠C=72º,那么与∠A相邻的一个外角等于 .2、在△ABC中,∠A+∠B=110º,∠C=2∠A,则∠A= ,∠B= .3、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20º,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 .4、如下图左,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B=50º,∠C=70º,则∠EAD= .E D CB ADCBA5、如上图右,已知∠BDC=142º,∠B =34º,∠C=28º,则∠A= .6、把下列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7、如下图左,已知DB平分∠ADE,DE∥AB,∠CDE=82º,则∠EDB= ,∠A=.E DCB AGFEDCBA218、如上图右,CD⊥AB于D,EF⊥AB于F,∠DGC=111º,∠BCG=69º,∠1=42º,则∠2= .9、如下图左,DH ∥GE ∥BC ,AC ∥EF ,那么与∠HDC 相等的角有 .MHGFED C BAFEDCBA10、如上图右:△ABC 中,∠B=∠C ,E 是AC 上一点,ED ⊥BC ,DF ⊥AB ,垂足分别为D 、F ,若∠AED=140º,则∠C= ∠A= ∠BDF= . 11、△ABC 中,BP 平分∠B ,CP 平分∠C ,若∠A=60º,则∠BPC= .一、 选择题12、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A=∠CB 、∠A :∠B :∠C=2:3:5C 、∠A=2∠B=3∠CD 、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一个内角13、如图,∠ACB=90º,CD ⊥AB ,垂足为D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 、 B 、∠1=∠2C 、∠1和∠B 都是∠A 的余角D 、∠2=∠A1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21DCBA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15、如下图左:∠A+∠B+∠C+∠D+∠E+∠F 等于( ) A 、180ºB 、360ºC 、540ºD 、720ºFEDCBA16、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 、0º<α<90ºB 、60º<α<90ºC 、60º<α<180ºD 、60º≤α<90º17、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锐角大于它的余角 B 、锐角大于它的补角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 、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18、已知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角就是平角;③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B 、1个C 、2个D 、3个19、如上图右:AB ∥CD ,直线HE ⊥MN 交MN 于E ,∠1=130º,则∠2等于( ) A 、50ºB 、40ºC 、30ºD 、60º20、如图,如果AB ∥CD ,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α+β+γ=360ºαγβEDCBAB 、 α-β+γ=180ºC 、 α+β+γ=180ºD 、 α+β-γ=180º二、解答题21、如图,BC ⊥ED ,垂足为O , ∠A=27º,∠D=20º,求∠ACB 与∠B 的度数.EODCBA22、如图:∠A=65º ,∠ABD=∠DCE=30º,且CE 平分∠ACB,求∠BEC.EDCB A23、如图:(1) 画△ABC 的外角∠BCD ,再画∠BCD 的平分线CE. (2) 若∠A=∠B ,请完成下面的证明:已知:△ABC 中,∠A=∠B ,CE 是外角∠BCD 的平分线 求证:CE ∥ABCBA24、看图填空:(1) 如下图左,∠A +∠D =180º(已知)∴ ∥ ( ) ∴∠1= ( ) ∵∠1=65º(已知)∴∠C =65º( )1DCB A(2) 如上图右,已知,∠ADC =∠ABC ,BE 、DF 分别平分∠ABC 、∠ADC ,且∠1=∠2,求证:∠A=∠C.证明:∵BE 、DF 分别平分∠ABC 、∠ADC (已知)∴ ∠1=21∠ABC ,∠3=21∠ADC ( )∵∠ABC =∠ADC (已知)∴21∠ABC =21∠ADC ( ) ∴∠1=∠3( ) ∵∠1=∠2(已知)∴∠2=∠3( )∴( )∥( )( )∴∠A +∠ =180º ,∠C +∠ =180º( ) ∴∠A =∠C ( )25、如图:已知CB ⊥AB ,CE 平分∠BCD ,DE 平分∠ADC ,∠1+∠2=90º求证:AB ∥CD21EDCBA26、如图,已知:AC ∥DE ,DC ∥EF ,CD 平分∠BCA求证:EF 平分∠BED.54321ADFCEB27、如图,已知:CF⊥AB于F,ED⊥AB于D,∠1=∠2,求证:FG∥BCA。
第7章三角形一、选择题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n 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 的值是( ).A .3 B .4 C .5 D .6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B .6cmC .5cmD .4cm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 )A 、900B 、1200C 、1600D 、18007.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第5题图第6题图二、填空题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10.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测试题一、单选题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3 cm B.4 cm C.7 cm D.11 cm2.已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3:4;②1:2:3;③1:4:6;④3:3:6;⑤6:6:10;⑥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 )个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周长为12cm,则它的最短边长为()A.2cm B.3cm C.4cm D.5cm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 ) A.4:3:2 B.3:2:4 C.5:3:1 D.3:1:55.如图所示,在△ABC中,∠B=4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CB边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 )A.40°B.30°C.20°D.10°6.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B.30°C.35°D.40°7.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8.如图,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①②③都带去9.如图(1),已知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及一条直角边重合.将△ACB绕点C按顺时∆''的位置,其中A C'交直线AD于点E,A B''分别交直线AD、AC于针方向旋转到A CB点F、G,则在图(2)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5对B.4对C.3对D.2对10.如图,△ABE、△ADC和△ABC分别是关于AB,AC边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若∠1:∠2:∠3=7:2:1,则∠α的度数为().A.126°B.110°C.108°D.90°二、填空题1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当周长为奇数时,第三边长为________;当周长是5的倍数时,第三边长为________.12.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________对1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8,则x的取值范围是.14.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15.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结AE,EF和CF,此时,若∠CAE=30°,那么∠EFC=_______.16.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则需要补充的条件为_____.17.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38°,则∠AEB=________.18.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度.三、解答题19.在△ABC中,AB=2BC,AD、CE分别是BC、AB 边上的高,试判断AD和C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0.如图,已知∠A=20°,∠B=27°,AC⊥DE,求∠1,∠D的度数.21.已知在△ABC中,∠A:∠B:∠C=2:3:4,CD是∠ACB平分线,求∠A和∠CDB的度数.22.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BAC=90°,∠DAE=90°,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BD=CE.23.(1)如图,在△ABC中,∠B=40°,∠C=80°,AD⊥BC于D,且AE平分∠BAC,求∠EAD的度数.(2)上题中若∠B=40°,∠C=80°改为∠C>∠B,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求出∠EAD与∠B、∠C之间的数列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求证:(1)EC=BF;(2)EC⊥BF.25.如图1,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并将添加的全等条件标注在图上.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和∠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EFA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 )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试问在(2)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解析:设第三边长为x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3<x<7+3,解得:4<x<10,故答案为C.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2.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条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详解】解:①设三条线段分别为x,3x,4x,则有x+3x=4x,不符合三角形任意两边大于第三边,故不可构成三角形;②设三条线段分别为x,2x,3x,则有x+2x=3x,不符合三角形任意两边大于第三边,故不可构成三角形;③设三条线段分别为x ,4x ,6x ,则有x +4x <6x ,不符合三角形任意两边大于第三边,故不可构成三角形;④设三条线段分别为3x ,3x ,6x ,则有3x +3x =6x ,不符合三角形任意两边大于第三边,故不可构成三角形;能构成三角形的是⑤⑥.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本题利用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解,掌握该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设大小处于中间的边长是xcm ,则最大的边是(x+1)cm ,最小的边长是(x-1)cm ,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得x ,进而求解.【详解】设大小处于中间的边长是xcm ,则最大的边是(x +1)cm ,最小的边长是(x −1)cm .则(x +1)+x +(x −1)=12,解得:x =4,则最短的边长是:4−1=3cm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周长,适当的设三边长是关键.4.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和为0360,三角形内角和为0180,即可求解.【详解】解:设三个外角分别为2x ,3x ,4x ,三角形外角和为360°,所以2x +3x +4x =360°,所以x=40°,所以三个外角是80°,120°,160°,所以对应内角比为5:3: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和和内角和的相关知识,掌握该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D【解析】∵Rt△ABC中,∠ACB=90°,∠A=50°,∴∠B=90°-50°=4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CA'D=∠A,∵∠CA'D是△A'BD的外角,∴∠A′DB=∠CA'D-∠B=50°-40°=10°.故选D.6.B【解析】【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CB=∠A′CB′,两边减去∠A′CB即可得到∠ACA′=∠BCB′=30°.【详解】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即∠ACA′=∠B′CB,又∵∠B′CB=30°∴∠ACA′=3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7.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详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本题就是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应带③去.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开放性的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已知选择方法.9.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ACE,A EF∆'≌△FDC,A CA∆''≌△ACD,GB CA CB∆'≌△AGF.共4对.故选B.10.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设∠1=7x,∠2=2x,∠3=x,即可得到∠1,∠2,∠3,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EAC=108°,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1:∠2:∠3=7:2:1,∴设∠1=7x,∠2=2x,∠3=x,由∠1+∠2+∠3=180°得:7x+2x+x=180°,解得x=18,故∠1=7×18=126°,∠2=2×18=36°,∠3=1×18=18°,∵△ABE和△ADC是△ABC分别是关于AB,AC边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DCA=∠E=∠3=18°,∠2=∠EBA=∠D=36°,∠4=∠EBA+∠E=36°+18°=54°,∠5=∠2+∠3=18°+36°=54°,故∠EAC=∠4+∠5=54°+54°=108°在△EGF与△CAF中,∠E=∠DCA,∠DFE=∠CFA,∴∠α=∠EAC=108°.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内角和定理.11.5<c<9 6或8 6【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出c的取值范围. (2).根据“偶数和偶数之和为偶数,偶数与奇数之和为奇数,奇数和奇数之和为偶数”即可解答. (3).用含有c的式子表示出周长为5的倍数,结合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c的值.【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2<c<7+2,即5<c<9,由于2+7=9是奇数,故当c为偶数时周长为奇数,即c的取值为6,8,当周长是5的倍数是,则有2+7+c=5n,且第三边取值范围为5<c<9,故周长的取值范围为14~18,故n=3,解得c=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偶数和偶数之和为偶数,偶数与奇数之和为奇数,奇数和奇数之和为偶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3【解析】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ABC,△DBC,△EBC,共3对.故选B.13.1<x<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8+5,解得:1<x<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14.20【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180°﹣50°﹣60°=70°,∵△ABC≌△DEF,∴EF=BC=20,即x=20。
七年级数学(下)北师大版第五章《三角形》自测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ABC中;∠A是锐角;那么△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2.如果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4∶5④3∶3∶5那么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比有_________种.()A.1B.2 C.3D.43.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C.直尺、量角器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判断△ABC≌△A′B′C′的是()A.A B=A′B′BC=B′C′∠A=∠A′B.∠A=∠A′∠C=∠C′AC=B′C′C.∠A=∠A′∠B=∠B′∠C=∠C′D.A B=A′B′BC=B′C′△ABC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6.如图;在△ABF中;∠B的对边是()A.AD B.AE C.AF D.AC7. 如图;BD=DE=EF=FC;那么_________是△ABE的中线.()A.AD B.AE C.AF D.以上都是8.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1)7 cm、5 cm、11 cm(2)4 cm、3 cm、7 cm(3)5 cm、10 cm、4 cm (4)2 cm、3 cm、1cmA.(1)B.(2) C.(3)D.(4)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9.在△ABC中;∠A=3∠B;∠A-∠C=30°;则∠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10.在△ABC中;AB=6 cm;AC=8 cm那么BC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1.如图;已知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与BC 相交于点E;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对.12.已知△ABC中;∠A∶∠B∶∠C=2∶3∶4;则∠A、∠B、∠C的度数为.1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m;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2;那么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15.五条长度分别是2;3;4;5;6的线段;任选3条可以组成.16.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初一数学下三角形能力测
试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一数学下三角形能力测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ABC 中,∠A=3∠B=
3
2
∠C ,则∠A= ,∠B= ,∠C= ;若∠A+∠B=∠C ,则△ABC 是 三角形
2、已知:△ABC ≌△DEF ,若△ABC 的周长为32cm ,AB=8cm ,BC=14cm ,则DE= cm ,EF= cm ,DF= cm
3、在△ABC 中,若AB=7,BC=5,则 <AC< ;若AB=BC=10,则 <AC<
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0, CD ⊥AB 于点D ,则图中有 个直角三角形,
它们是 ; ∠A 是 和 公共角; 互余的角有 几对,它们是
5、如图,已知在△ABC 中,∠ABC ,∠(1)若∠ABC=500,∠ACB=650,则∠(2)若∠ABC+∠ACB=1300,则∠BOC= ;
(3)若∠A=900,则∠BOC= ; (4)若∠BOC=1000,则∠A=
6、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3cm 和5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当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厘米时,它的长为 cm
A D
B
C
7、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的差为200,则两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8、如图8,若∠B=300
,∠AOB=1100
,CE ∥AB ,则∠ODE= 0
,∠OCD= 0
9、如图9,已知△ABC 中,AD ⊥BC ,CE ⊥AB ,若∠B=500,则∠AOC= 0; 若∠AOC=2∠B 时,则∠B= 0
ACE ,则对应相等的边为 ;对应相等
二、选择题
1、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可以为下列哪一组( ) A 、1,2,3 B 、8,3,5 C 、2,5,10 D 、10,10,2
2、如图,要使得△ABC ≌△ADC ,还需要( )
A 、AB=AD ,∠B=∠D
B 、AB=AD ,∠ACB=∠ACD
C 、BC=DC ,∠BCA=∠DCA
D 、AB=AD ,∠BCA=∠DCA 3、如图,O 为AC 的中点,只加上( ) 则△AOB 与△COD 不全等,
A 、∠A=∠C
B 、∠B=∠D
C 、AB=C
D D 、OB=OD
A B D
C E O
A
B
F
C
E
A B C
A B
C
D O
4、以长为10cm ,7cm ,5cm ,3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为边,可画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5、三角形的高是指( ) A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另一边画的垂线
B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另一边画的垂线段的长度
C
D 、从顶点向对边所画的垂线
6、如图中,∠A+∠B+∠C+∠D+∠E=( ) A 、1800 B 、2400 C
、3600 D 、4800 三、证明题
1、如图,已知:AC=AD,BC=BD ,
2、如图,已知:AC=DF,BC=EF,AD=BE
你能判
试问△ACB 与△ADB 全等吗 定△ABC ≌△DEF 吗说说你的理由。
说说你的理由。
3、如图△ABC中,AB=AC,AD是中线,
4、如图中,已知AB∥CD,AB=CD
请你说出两个正确的结论,并加以证明求证:∠B=∠D
A
D
B C
5、已知,AC=AD ,∠CAB=∠DAB ,求证:△ABC ≌△ABD
6、如图,已知AB=AC ,AD=AE ,
求证:∠B=∠C
7、已知△ABC 中,AB=AC ,BD ⊥
AC ,CE ⊥AB ,求证:BD=CE
8、如图,已知,AB=AE ,AD=AC ,且 ∠DAB=∠CAE ,求证:∠B=∠E
9、如图,已知AB=AC ,且D 、E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求证:BD=CE
A
C D
B
A
C
D B
E A
C
D B E
A
C
D
E
A
C
D
B E
10、如图,已知AB ⊥BD ,ED ⊥BD ,
AC ⊥CE ,且AB=CD ,求证:AC=CE
11、如图,已知AB=CD ,
AD=BC ,
且 AE ∥CF ,求证:AE=CF 12、如图,已知AB=AC ,AD 平分
∠BAC ,且点E 在AD 上,求证:
BE=CE
13、如图,已知AB=AC ,AD=AE ,
O ,求证: 2)OB=OC
14、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延长
AC 到F ,使得ED=DF ,求证:BE=CF
A E A B
C D E F
A B C E
A B C E F D
15、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0,AB=AC,BE平分∠ABC,
求证:BC=AB+AE
16、已知△ABC中,向外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EC,和ABE,求证:(1)CD=BE
(2)求∠B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