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示范文本
- 格式:docx
- 大小:87.84 KB
- 文档页数:20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滑坡是一种重大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发生滑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希望大家喜欢!滑坡的原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
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滑坡的防治措施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破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活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跨山”、“地滑”、“土溜”等。
Key words:landslide;formation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1.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1.1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体松散土层。
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石土层的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易产生变形滑动。
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1.2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
1.3地震对滑坡的影响。
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滑坡的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很不利。
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震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变形,最后就发展成滑坡。
2.滑坡的防治措施整治滑坡的措施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以制止滑动或控制滑坡发展为主;二是针对危害采取的措施.要避开滑坡危害,两者均须明确滑坡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主要原因和变形过程,然后才能针对病因采取整治措施。
对大型崩堤性滑坡集中地段,在选线中以绕避为主。
对一般的滑坡,应迅速查清其性质和原因,一次性根治不留后患。
对大型复杂的滑坡群,短期内不易彻底查清其性质的,应分期连续整治,先采取稳定坡体的临时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坡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内部结构破坏或外力作用等原因,使得坡体发生断裂、滑移或倾覆的现象。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滑坡形成条件1.地质构造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当地质构造出现断层、褶皱等破碎带时,容易引发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造成的地面震动会导致坡体内部破坏,进而引发滑坡。
3.地质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含水层存在于不透水层上方时,水分无法迅速排出,导致坡体失稳。
4.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坡体的破坏也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采矿、爆破、挖掘等活动,会导致坡体结构失衡,引发滑坡。
二、滑坡防治措施1.地质调查与评价:在建设前进行地质调查与评价,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信息,预测滑坡风险。
2.坡体加固:对于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设置护坡墙、加固地基等,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3.排水措施:合理排水是防治滑坡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排水井等设施,将地下水迅速排泄,减少坡体的饱和度。
4.植被恢复:适当植被可以增加坡体的抗冲击能力和抗滑性。
可以进行植被覆盖或者植树造林,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坡体稳定性。
5.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形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等,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坡地资源,避免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建设。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深入了解滑坡形成的条件,才能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价、坡体加固、排水措施、植被恢复、监测与预警以及合理规划与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滑坡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滑坡的形成机理以及工程防护措施一、滑坡形成的机理:1、滑坡形成的条件:①地理本身条件。
如地质地貌②外在条件。
如内外动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影响第一个条件的因素有多种:岩土类型:总体来说,产生滑坡的物质条件是岩土体。
一些结构比较松散,容易风化且抗剪程度很低,在水的作用下一系列变化的,如性质发生改变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页岩、岩片等会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条件:当构造成斜坡的岩、土体通过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变为不连续的,才有可能造成向下滑动。
同时构造面试雨水渗透进去的通道。
地形地貌条件: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与一定坡度的斜坡是产生滑坡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如果仅满足一个条件,则不可为。
如江、河、湖、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何建筑的边坡等。
水文地质条件:我们因该知道对胁迫稳定性有巨大影响之一的是水。
他的影响有许多种类,包括软化作用,冲刷作用、静水作用和动水压力作用,还与浮托力作用等。
对于第二个条件而言,人类影响较多的地区以及地壳多动的地区容易产生滑坡之类的地质灾害,一些外部影响以及外部作用,将会对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造成影响,甚至可能改变,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主要的影响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侵泡、河流等地表水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此外还有一些人为的不科学的行为,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能导致滑坡的产生。
二、.滑坡的防治原则和常见防治措施有哪些?答:滑坡的防治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整治为辅;查明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整治;一次根治,不留后患!防治措施有(一)排水:(1)排除地表水:对滑坡体外地表水要截流旁引,不使它流入滑坡内。
(2)排斥地下水:滑坡体内地下水多来自滑坡外,一般采用截水盲沟引流疏干。
(二)刷方减载:这种措施施工方便,技术简单,在滑坡防治中广泛采用。
主要作法是将滑坡上部岩,土体清除,降低下滑力;清除的岩,土体可堆筑在坡脚,气反压抗滑作用。
浅析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就目前城市发展和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及挖填方等带来的滑坡,较详细地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而对滑坡工程的整治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滑坡、滑坡要素、成因分析、整治措施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致使预测困难,治理费用也较昂贵,且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
本文就山体滑坡形成的原因作一下简要分析,并着重探讨预防山体滑坡的对策。
1.滑坡形成的原因1.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条件直接相关,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区和丘陵区为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势能条件。
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山区中各类松散沉积物在一定诱发因素影响下,易沿下覆基岩接触面形成滑动;软弱岩层遇水软化,是岩体中的薄弱环节,易形成层面滑动。
1.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1.2.1自然因素降水、融雪的渗透水作用,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形成斜坡的滑动,但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水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
地下水水位的增高,使得岩土体重量增大,浸湿范围扩大,在地下水的不断冲刷下,会使岩石洞穴或裂隙不断扩大,甚至会局部被掏空,同时会减弱岩块间的结合力和摩擦力,加上重力的影响,易促使崩塌与滑坡的发生。
另外昼夜的温差,季节温度的变化,促使岩石风化,降低其抗剪强度;地表水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河水涨落引起地下水水位的升降,也均能诱发斜坡产生滑坡。
1.2.2人为因素(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挖方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形成人工陡边坡而发生下滑。
(2)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1 滑坡成因1.1 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滑坡由折皱和断层引起,小滑坡由节理、小断层和局部剪切区所引起。
自然地质作用产生自然滑坡,如开挖山体引起工程滑坡。
滑坡常出现丘形地面、凹地、凸地、裂缝等。
新近的和活动的滑坡外观有陡峭的和裸露的崖坡,外貌清晰,断壁新鲜,张开裂缝。
老滑坡体上残留部分环谷、断壁擦痕。
1.2 水水是诱发滑坡或在滑坡出现之后滑坡加剧的主要原因:1)土壤水饱和或超饱和引起土体液化,抗剪强度降低,剪应变变小,产生位移,易造成同类土滑坡;2)地下水渗透至滑动面,滑动面阻止了地下水流过,界面土体液化,易产生顺层滑坡;3)大量的水从裂缝和深裂隙渗入滑坡破坏区,形成滑裂面,从而引起滑坡、坍塌和崩塌。
判别滑坡最直接的方法是具有透水性或可溶性的土层覆盖在相对不透水层上或与相对不透水层互层的情况。
滑坡改变地面水的排水情况及地下水的状况,滑坡开始迹象坡趾附近泉眼流量中断或减小,滑坡停止泉眼流量增加或移位。
1.3 气候和植被滑坡区的气候,包括降雨、温度、蒸发、风、降雪、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是影响滑坡的基本动力因素。
1)降雨、降雪当超过临界值时,伴随滑坡发生,引发山洪灾害;2)因气候影响,岩体风化加强(特别是软质岩石0MPa~30 MPa),岩体结构疏松,形成临空面,产生滑坡;3)人类活动负面效应引起滑坡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植被不能使土体表层干燥和通过根系固结、稳定土体,引发滑坡。
滑坡迹象有弯曲和变形的树木以及植被的变化。
2 滑坡治理措施2.1 非工程措施1)搬迁避让:由于地质作用产生大滑坡,对生命财产威胁较大,难于治理,采取安全、经济的搬迁避让措施;2)检测预警:滑坡虽有不稳定趋势,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不稳定迹象,且对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相对较小,可通过检测预警发出危险信号,快速撤离危险区;3)生态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水田为旱地,禁止私挖乱采等措施。
工程措施预防滑坡事故方案一、背景介绍滑坡是指地表土层受水分影响或其他外力作用,致使土层变得不稳定,发生失稳滑动而形成的地表现象。
滑坡事故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1. 灾害天气导致土壤松软,水土流失严重。
2. 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面弯曲、断裂等现象。
3. 人为因素:过度开采、过度开垦等活动导致地表土壤不断受损,增加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三、工程措施预防滑坡事故1. 建设防护设施在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应当建设防护设施,例如设置警示标志、栏杆等,以提醒人们注意危险区域,避免人员进入。
在山体陡峭的地区需要建设固定防护设施,如加固挡墙、设置护坡、搭建防护网等,以减少土壤松动的可能性。
2. 加强监测体系建立滑坡监测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对潜在滑坡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区域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地质变化、土壤松动等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地质勘探、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潜在滑坡隐患进行评估,分析可能的滑坡形成机理,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滑坡事件,并做好应对准备。
4. 加强公众宣传加强对滑坡事故的风险认识和预防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鼓励避免在危险地区进行开垦、建设、居住等活动。
5.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加大对危险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危险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避免进一步加剧土壤松动、地质灾害的风险。
6. 进行加固处理对潜在滑坡隐患区域进行工程加固处理,例如通过加固挡墙、护坡、进行植被恢复和保护等工程措施,以提高地质稳定性,减少滑坡风险。
7.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滑坡灾害的应急预案,包括针对不同等级的滑坡事件,制定相应的救援措施和应对措施,确保在发生滑坡灾害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某滑坡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建议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等因素,滑坡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通过对某滑坡的成因分析,探讨其处理建议。
一、成因分析1.地质构造因素该滑坡位于岩溶地区,其地层中存在多个倾角大、层理互层、节理发育的灰岩层,这些地质条件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
此外,滑坡区域临近盆地垂直的爬坡段,长期下雨会在高比例的流水冲洗崖体,使得崖体的内部发生破碎,直接影响了岩体的稳定性。
2.自然因素气候和降雨变化是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该滑坡区域,每年7-9月份降雨较为集中,加之地势高、坡度大,注定会发生一定量的滑坡现象。
此外,高强度的降雨还会强化地下水位和流量,进一步降低岩土的摩擦力,加速滑坡的发生和进展。
3.人为因素开发建设是导致滑坡灾害的主要人为因素,包括爆破、挖掘、填筑等工程活动均造成了原有地质体系的破坏。
根据现场监测,该滑坡的发生和进展与早期开采、违法填埋等行为有关。
二、处理建议1.加强监测对滑坡监测应该及时、准确、科学,每日都应该充分监测水位、沉降、变形和裂缝等,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滑坡活动的进展,判断滑坡是否需要采取应急措施。
采用遥感技术监测滑坡进程,可以提高监测精度。
2.应急预案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是防范和抵御滑坡灾害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应详细规定各类应急措施的实施方法、人员分工和责任分工,以确保在滑坡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抢险。
3.控制人类活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滑坡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因此必须加强对相关人类活动的控制,确保人类活动不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和削弱,同时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更完善,以加强对开发建设行业的监管。
4.修复生态环境应加强滑坡灾害发生和发展的滑动区域的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重点区域进行集中的防护,消除灾害的潜在。
这样就能够实现重建生态环境的目的,使得山岳、水系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复原。
总之,防范和抵御滑坡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某一滑坡的成因分析,需要从各方面深入探索,以消除滑坡发生和扩散的隐患,达到有效预防灾害的目的。
山体滑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山体滑坡是指山坡上的土石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或内部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失稳,导致大量土石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山体滑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体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分渗透:地表水、降雨、融雪等水分能渗透到土壤中,使土壤饱和,降低了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引起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会引发山体的震动,从而导致土壤的破碎和变形,进而引发滑坡事故。
3.土壤侵蚀:长期的水流、风力等外力作用会导致土壤的侵蚀,使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加剧了山体滑坡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滑坡体的动态变化,以便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山区的开发建设,避免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开挖和建设。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人类活动区与滑坡易发区进行有效隔离。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对山区土壤的保护力度,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植树造林、修建护坡、设置排水沟等,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
4.加强地震预警: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发现地震活动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5.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山体滑坡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监测系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地震预警,加强教育宣传等措施,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
防止滑坡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滑坡是指由于地质、地下水位、地表植被等因素导致的地表土层移动、崩塌现象。
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因此对滑坡进行防治工程十分重要。
本方案将针对滑坡的成因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
二、滑坡的成因分析1. 地质因素: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等地质因素对土层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土层发生滑动。
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会对土层造成影响,导致土层松散,易发生滑坡。
3. 地表植被:植被的缺失或破坏会导致土层暴露在外,易受到雨水侵蚀,从而发生滑坡。
三、滑坡防治工程方案1. 地质调查分析首先对滑坡区域进行地质调查分析,了解土壤组成、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通过地质调查,确定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2. 地下水位调控针对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 修建排水系统,加快地下水排出速度,降低地下水位。
针对地下水位调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地下水位对土层造成影响,减少滑坡的发生。
3. 地表植被恢复对于缺失或破坏严重的地表植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补植植被:通过人工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 接种草种:在裸露土地上进行草种的播种,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增强土壤的抗洗蚀能力,减少滑坡的发生。
4. 土地治理工程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可采取以下土地治理工程措施:- 采取加固措施:通过加固地基、设置挡土墙、修建护坡等方式,加强土地的稳定性,阻止滑坡继续发生。
- 进行植被修复:对滑坡处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增加土壤的抗滑性,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
四、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 定期地质勘察:定期对潜在滑坡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了解土地情况。
-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地质和工程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滑坡的能力和水平。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一、引言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其形成机理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滑坡的形成机理入手,详细介绍滑坡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滑坡的形成机理1. 重力作用:地表上的土壤、岩石等受到重力作用,当受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会发生滑动现象。
2. 土壤湿度: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降低土壤的稳定性。
3. 斜坡角度:斜坡角度过大会增加土体受力面积,使得土体抵抗外力能力减弱。
4. 地震活动:地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岩石断裂等现象,进而导致滑坡发生。
5. 地质构造:断层活动、岩石结构不稳定等地质构造因素也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原因。
三、滑坡的类型及特点1. 崩塌型滑坡:主要由于土壤或岩石的崩塌引起,具有剧烈、迅速的特点。
2. 蠕滑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粘滞流动的形式发生位移,速度较慢。
3. 滑动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整体形式沿着一定的面发生位移,速度较快。
4. 流动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流动状态发生位移,速度最快。
四、安全防护措施1. 滑坡预警系统a) 安装监测设备:通过安装倾斜仪、应变计等设备对斜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变形情况。
b) 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建立预警模型,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和响应流程。
c) 发布预警信息:在检测到异常情况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
2. 地质勘察与评估a) 进行地质勘察: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情况。
b) 进行稳定性评估:利用现代地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3. 工程治理措施a) 加固斜坡:对滑坡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爆破、钻孔注浆等方式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
b) 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c) 减轻荷载:通过减少斜坡上的荷载,如移除建筑物、清理植被等方式来减轻土体受力。
YF-ED-J2503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
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0 引言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
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
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
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
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最近,20xx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论路基滑坡成因及其防治引言:路基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导致路基土体发生破坏和滑动的现象。
这种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研究路基滑坡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成因、防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成因分析1.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性、断层、构造破碎带等地质因素对路基滑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软弱的黏土地层容易发生滑坡,而坚硬的岩石地层则较为稳定。
2.水文条件:水分是导致路基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雨过程中,大量的降水会使路基土体饱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增加滑坡的概率。
此外,地下水位的上升也会导致路基滑坡的发生。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路基滑坡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长期的开采和挖掘会改变地下水流动状态,增加路基滑坡的风险。
此外,不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也可能导致路基滑坡的出现。
二、防治措施1.地质勘察与评价:在路基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与评价,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信息,从而合理确定路基的位置和形式,减少滑坡的风险。
2.合理的排水系统: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将路基土体中的水分排除,降低土壤的饱和度,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措施,确保路基土体的排水通畅。
3.加固与稳定:通过加固和稳定路基土体的措施,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少滑坡的风险。
可以采用土体加固、植被覆盖、挡土墙等措施,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4.合理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避免对土体造成破坏和损伤。
同时,要严格把握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5.定期维护与巡查:路基滑坡防治工作不仅仅是工程建设阶段的事情,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巡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滑坡的迹象,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路基的安全稳定。
结语:路基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例析滑坡的成因及处理措施一、原设计概况1、地形地貌3、原设计边坡的防护方案该段路堑边坡坡高约34.5m,原设计边坡坡率第1、2级为1:0.75,第3、4级为1:1;防护措施第1级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第2级采用锚索框架梁防护,第3级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第4级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
二、滑坡的现场情况11月上旬,现场设计代表反映该路堑第四级边坡开挖后不久出现局部坍塌,施工单位要求变更;11月下旬,业主认为设代组提出的片石填充方案不合理,要求放缓边坡处理;12月初,设计代表才上报设计院称路堑上部山体出现多处开裂,情况严重;12月15日,设计人员进入现场调查。
经现场踏勘、访问村民及补充断面测量,现场情况大致如下:1、施工周期及使用爆破情况据村民反映:“该路堑已开挖约2个月,大概开挖1个月左右,进行爆破开挖,随后山体出现裂缝,200米外的民房也受影响出现小裂缝”。
按时间推算,本段路堑10月中旬开始开挖,11月初,最先开挖的第四级出现了局部坍塌;11月中旬爆破开挖后,坡顶山体出现多条裂缝,施工方随即停工并于11月27日上报业主及设计代表。
与现场问题的上报基本吻合。
2、现场边坡开挖情况(1)从补充横断面测量可知,施工方并未按设计坡率进行开挖,如最顶部的第4级边坡挖成了两级1:0.75的边坡。
K104+200前后边坡出现坍塌,施工方在业主要求下补充了简易的坡顶截水沟和平台截水沟。
(2)施工方也未按设计图开挖一级、支护一级的要求施工;小桩号边坡临空面高约14~17.3m,大桩号边坡临空面高约17~22.5m,均未进行支护。
(3)施工方在出现坍塌后仍继续开挖路基右侧,使临空面进一步扩大。
(4)从路基开挖面看,地层情况与地勘钻孔基本一致;路堑起终点的页岩风化程度大,节理裂隙发育,力学性质及稳定性较路堑中部差。
3、现场裂缝调查情况施工单位于11月底对山体进行排查并布置了监测,边坡顶部距离坡顶开挖线100m范围内呈现多条裂缝,围绕路堑边坡呈弧形分布,裂缝延伸方向与坡顶开挖线平行,后缘线裂缝宽约2-3cm。
山体滑坡原因及措施1. 引言山体滑坡是指在山区地质体发生变形或破坏后,由于重力作用,大量松散物质沿着斜坡运动的现象。
山体滑坡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山体滑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应对工作做出贡献。
2. 山体滑坡原因山体滑坡的发生原因很多,包括地质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原因。
2.1 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地质因素:•岩性和结构:岩性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对山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岩性不坚固或含有易溶性矿物的地质体上,滑坡的发生频率较高。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能引起山体的变形和破坏。
断层活动和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土壤性质:土壤的稳定性与其颗粒间的摩擦力、孔隙水压力和胶结力等因素有关。
土壤中过多的含水量会减小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2.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也是引发山体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气候因素:•降雨:降雨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气候因素。
在长时间或大量降雨的情况下,土壤的饱和度会增加,降低土壤的稳定性。
•融雪:融雪也是引发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
在雪融化过程中,大量的水分会渗入土壤,增加土壤的饱和度,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2.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引发山体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人为因素:•采矿活动:过度、不合理的采矿活动会破坏山体结构,引发滑坡的风险增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违法违规建设和农业开发,会增加山体滑坡的风险。
•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如大规模切坡、挖掘和挖土等活动,会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增加滑坡的发生概率。
3. 山体滑坡措施针对山体滑坡的发生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滑坡的风险。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措施:3.1 工程措施•大面积植被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抗冲刷能力,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滑坡应急预案(3篇)滑坡应急预案(通用3篇)滑坡应急预案篇1山体滑坡的原因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一、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
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冷静。
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
山体滑坡防护方案山体滑坡是指山体地质构造或地形等原因,导致山体发生失稳、颠簸、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现象。
山体滑坡具有突发性、危险性、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山体滑坡监测、评估和防治,成为防范自然灾害的重要着力点。
一、山体滑坡形成的原因山体滑坡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地质灾害日益突出,其成因也日趋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地震因素地震是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震能够摧毁山体构造,引起山体失稳,促使山体滑坡。
2.水文地质因素水文地质因素是引起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雨水渗透进山体内部形成渗流层,共同作用造成山体滑坡。
3.人类因素人为因素是引起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展,开采煤矿、采石场,建筑工地等,都对山体造成了破坏,引起山体滑坡。
二、山体滑坡的防护方案1.综合治理方案综合治理方案是通过加强对滑坡区域的监测、评估和防治,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资产安全。
2.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建立山体滑坡的监测预警体系,对于山体滑坡灾害的信息及时掌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强化执法政策山体滑坡防治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标准,同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4.安全疏散方案山体滑坡可能随时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5.生态补偿政策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山体滑坡,需适当地对受灾地区进行生态补偿。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护坡防沙等方式,协助山体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
三、结论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影响。
防范山体滑坡灾害,需要各级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强化监测预警、执法政策、疏散方案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措施,加强对山体滑坡灾害的防治和管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
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0 引言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
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
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
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
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最近,20xx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1.1基本条件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
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击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
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
1.2滑坡形成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1.3 滑坡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1.1.1 滑坡自然因素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
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
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
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1.1.1 滑坡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1.4 影响滑坡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1.4.1 影响滑坡时间规律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
大致有如下规律:(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
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
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
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
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
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
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1.4.1 影响滑坡空间发育规律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
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
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
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
如中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生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
2 滑坡的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2.1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