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论述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今天,由于大众媒介到处都有,人们除了工作和睡觉歪,用于大众媒介的时间超过其他任何活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的论述言简意赅的揭示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影视,录像,网络,书籍,报刊等大众媒体广泛普及,并以其色彩丰富、鲜活生动等特点,迅速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少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人类传播能力发展变化进步的表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散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人或者群体的传播媒体。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大众传媒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大众传媒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这样就形成了由大众传媒构成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的生活环境。电视和网络等电子媒体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彻底改变。除了家庭、学校教育和同龄群体以外,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第四个重要因素。

大众传媒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获取与传递信息。从古到今,大众传媒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需要获取和接收大量的信息。而青少年通常都会选择最新和最快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等。据统计,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由于青少年对于新媒体需求的增加,新媒体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是传统媒体数量的二到三倍。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人生中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需要大量而且新鲜的信息和资讯。大众传媒的存在和发展满足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和开阔眼界及思路的需求。不可否认,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第二课堂”。在这个课堂里,空间上的距离被无限缩小。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传到青少年们的眼前。这无疑加快了全球信息资源同步化的进程,使得青少年并不是被禁锢在一个狭隘的圈子之内,而且跟上了整个世界的脚步。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无比重要而非书本可以取代的作用。其次,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环境。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们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而许多现代的新型传媒的存在大大满足了青少年们的交流需求,并且丰富了交流的方式。特别是有些青少年最初与人交流时不善于面对面交流,比较内向或者沟通能力不强,这时,如果通过手机或者网络的方式进行交流就更为方便,有效。虽然存在着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又能彼此传达信息,解决了那些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们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那些新型的传媒方式也扩大了他们交友的范围,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和身边的人,不在身边的人,在距离上很遥远的人,甚至是其他国度的人进行交流,这些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新鲜而且宝贵的。交流对象的丰富能使青少年更快速地认识社会和这个世界,拓宽眼界。这些都是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由于大众媒体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中国,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在这个逐步加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众传媒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

杜拉将人的学习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本人行为后果所引起的学习,一类是通过他人示范过程引起的学习。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后一类。在现如今确确实实出现了一些不适合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接收的传媒内容,比如色情内容,暴力内容,甚至是反传统反道德的不健康内容。对于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受到这些方面内容的熏染之后很有可能会在对世界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对价值观的概念和正确性上产生扭曲甚至颠覆。这些大众传媒所显露出来的弊端是对青少年的发展极其不利的。面对这些不良的信息内容,青少年缺乏一定的正确的拜别观念和能力,容易误入歧途,导致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这些都是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大众传媒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维持这一时代的重要而且必要的工具。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再加上自身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环境的影响。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因此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大众传媒应该坚定地发扬其自身的优点,努力改进缺点,更加完善体制,更新发展传媒方式,坚持传递正确,健康,效率的信息的理念,能够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更加有效地使用。

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集中并融合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等多项技术的自媒体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对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各群体产生了影响。而受其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为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群体。本文总结了自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趋利避害,帮助青年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影响 一 .自媒体的概念 现在,对自媒体,各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概念。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教授认为:“自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自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自媒体是指个人或机构组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并通过网络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博客、播客、微博、个人空间、微信等。自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其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思政治教育方法及内容带来了冲击,当前探索一条适应自媒体要求的教育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自媒体的概念是相对的,多层次的。从传播的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定义。概括说起来,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自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他们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 .新媒介的特点 1.灵活便捷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样,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也不能例外。大学生在应付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之余,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而自媒体因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能够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他们。如在像等车这样的零碎时间里看看手机短信、利用手机上网、在寝室上网等。 2. 人人都是发布者。 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大幅度降低了内容创建和发布的门槛。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发布者,传播的途径从单中心化向多中心化演变,传播方向则由单向演变为多向。 3. 个性化、自由化。 自媒体实现了以人为本,创造了一个更简便的信息发布传播平台。用户既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影响一大批受众;也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源,信息经过不同受众的不同组合,便成为了个性化的“报纸” 4. 科技含量高 自媒体具有移动、便捷、数字化等特性,其运用各种具体传播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感性地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些特点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喜爱。 5. 传播内容可信度低。 正面的自媒体信息可以让受众得到启发和帮助,但网络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免责性,部分人为了获取“眼球效应”或牟取利益发布错误信息或虚假信息,导致自媒体的信息驳杂、真假难辨,大大增加了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 三 .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媒介广泛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时空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

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大众传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它和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社会的重要成分,并且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大众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和各种传播媒介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播,当代社会,影响, 正文: 一,大众传播的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不同定义。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向社会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1】”“指

特定社会集团通过文字,电报。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懂的过程【2】”而我们的课本上对大众传播的定义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对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社会影响 西方早期对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持有两种观点。一是“基于乐观主义的期待”,二是“怀疑主义”的态度【3】,每一样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大众传播也同样,所以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影响社会需求,二是建全、监督市场机制。从传统上来说影响社会需要指的是传递经济信息, 另一方面监督市场秩序,因为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欺诈性地迫求自己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也无法根绝。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边界, 有灰色地带, 在制度体系部也会存在难以避免的漏洞。【4】例如2013年12月13日,曾经是冰岛最大银行克伊普辛银行的四名前高管因涉嫌金融犯罪被判刑3到5年半的监禁。他们因为涉嫌金融犯罪使冰岛陷入经济危机。大众传播通过在社会经济系统外部和部收集信息使人们了解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使不法行为被曝光。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负面影响;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积极构建了文化,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大众传媒有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有消解文化艺术的个性与深度倾向,有销蚀大众精神活力倾向和一定程度上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倾向。 这是一个被大众传媒包围的时代,无所不在的媒体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拒绝的强大力量,正在由表及里地变革着我们的社会面容,制衡着文化。现代传媒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它借助于科技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它改变了文化的机制,造就了文化产业;它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创造了知识民主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同等权利;它使得社会大众成为精神文化价值观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使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崛起;其设置议题的功能、其在娱乐消遣方面的优势,使之具有了对社会的协调作用等等。可以说,大众媒介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积极建构着大众文化。 但同时,大众传媒给文化生产并通过文化生产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自身的复杂性使之不可避免地在构建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无形地消解着文化。对其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文化批判的根据就在于“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对之进行文化的审视与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传媒建构文化,协调社会。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为存在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所谓文化屏障,是指大众传媒在促成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阻隔了平等的传播。从这个角度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自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44723013.html,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 作者:郝永光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领域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侵入青少年实际生活,同时 影响着青少年主要生活方式,并诱发青少年产生沉迷网络且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最终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在当前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继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平台,提升价值观念。本文从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的产生对青少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影响 近年来,我国已全面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同时,网络及手机作为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学习方式、价值观念的养成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当代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强调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作出正确地引导。以下就是新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 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10-29的青少年网民已经占据了总体的60%。例如,浙江在网络调查活动开展过程中即获知6262.41万户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人群占据了较大部分,即新媒体的产生对青少年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为了深入掌握到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即CNNIC展开“青少年手 机、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活动,并获知基于手机网民为1.27亿人的背景下,青少年网民人数已经占据了总体的51%,而其中学生人数为25%。即青少年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较为普遍, 且部分青少年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低头族”的不良习惯,为此,当代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针对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展开调研,由此规避新媒体的产生冲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手机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青少年长期而普遍的使用手机和网络主要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就CNNIC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小学生网民中上网时长为5.7小时/周,2012年为6.3小时/周,而到2015年为止已经逐步上升至21小时/周,即呈现出上网时长快速增长的趋势,最终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小学生的运动时间,致使小学生在手机及电脑的辐射下,“低头族”坏习惯的养成下,逐渐呈现出肥胖、近视、驼背等成长问题,为此,当代小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对此问题提高重视程度,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即将小学生上网时长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就此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绪论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同时大众传媒对社会规范意识有着深入的影响。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倡导亲情、友谊、关爱、理解、信赖、忠诚、合作等社会规范意识,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二)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消极作用1、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反而被边缘化。相当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宣传过于简单化、教条化,表现艺术不当、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进入受众的视野。2、部分大众传媒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许多节目宣传的中心思想互相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哲学观念。所以无法为受众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3、大量影视传媒堕落到引导和塑造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反面。一些武打剧、历史剧、偶像剧已经走入怪圈,不仅不能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反而助长了一些错误价值观念的蔓延。4、商业炒作使一些媒介变得庸俗和低级趣味,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取向。为吸引受众眼球媒介经常采取低俗的手段。这样做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二、大众媒体对政治观念的作用大众传媒担当着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是架设在大众和政府间的桥梁。大众传媒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进而使大众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构建了大众与政府畅通的信息平台,传媒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的信息需求。持续报道事件的处理进程和新信息,强化已确定信息的真实性,消除可变信息的不确定性,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事件中传媒信息的权威性,维持政府形象,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 政府的形象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国家政治民主是要保证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信息制定的畅通,政府要保证其决策的透明化,公众可以了解政府信息和参与解决社会事务。政府需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环境,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改善社会现实; 公众也要知道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实惠和保障。大众传媒在此过程中,有效地为公众传递政府信息,同时也为政府了解民情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大众传媒关系着政府和公众之间达成有效互动的效率和深度。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作用(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参加者:蒋瑞 主题:调查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12年2月 摘要: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新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方式,因为其具有直观、生动、便捷、刺激等特点,而在青少年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价值观 青少年是传媒受众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自身人格尚未发展成熟,对事物缺乏分辨力,也因此常常把媒介精心建构的媒介产品和内容当成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形。而这一“虚拟的现实”成了构成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离并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的客观社会环境。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现在还没有具体定义,最常见的新媒体有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数 字广播等等。在许多定义中,我比较认同的是美国《连线》杂志的描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思潮蜂拥而至,加之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以及中国教育模式存在滞后性,使得一些青少年出现了“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多元化”的价值倾向,其主要表现为: 1.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新时期青少年大多数赞成为国家、为集体做贡献,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部分青少年中也比较“受欢迎”。部分青少年思想、价值、理想、信念迷失,遇到原则性问题采取双重的价值判断标准:要求别人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人人为我,我也为我”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部分青少年表现出重个人自我价值、轻个人社会价值;重个人选择,轻社会选择;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个人独立、自由;轻社会制约。 2.重金钱实惠,轻理想信念。新时期青少年越来越关注现实和自身利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注重学科专业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虽然大多数赞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又往往未将其付诸实践。在理想和信念的选择上,他们更多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情感和利益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行为”,而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奉献,重金钱实惠而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轻真心实意。 3.重专业知识,轻道德品质。随着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但他们认为,找一份好的工作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够了,而与个人道德品质无直接关系,所以在青少年中出

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自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广泛普及,wife信号布满了我们的生活空间,移动通讯终端小型化,便携化成为趋势。以博客,微博,微信,个人日志,飞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开始引领社会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快速的交流和传播。以自媒体为主的现在网络社交工具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普遍青睐,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的必备工具。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拓展了交往手段等。与此同时,也使现实人际关系变得疏远,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产生了信任危机。自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显得越来越冷漠,交往过程中状况百出,因此研究自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分析自媒体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呈现自媒体时代下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利因素,提出构建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等社交工具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致力于构建两者的正向关系,使社会尤其高校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自媒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关于自媒体对当前社会及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新兴的自媒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的特点,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社交工具的现状进行统计掌握,运用实证分析法,在掌握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另外还运用文献查阅法,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及与本文相关的学术材料,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提炼自己的观点,利用观点陈述正确运用自媒体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现状研究 关于自媒体这个问题的研究在国际上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首先提出自媒体概念的是美国专栏作家丹.吉尔默,2002年提出“新闻媒体3.0”,即旧媒体1.0,新媒体2.0,自媒体3.0。2003年他在《下一个时代的新闻:自媒体来临》中指出博客等互联网等新生事物风起云涌,人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参与网络交流,自媒体3.0将是未来的主流。丹.吉尔默的另一篇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更是从媒介技术论的角度对自媒体平民化的特点进行赞扬。谢恩.波曼和克里斯.威利斯共同撰写《自媒体》研究报告中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析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国外关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方面各种问题的研究还少之又少,关于自媒体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商务管理和商业营销等

浅析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承与缺失——以流行词汇的产生为例

浅析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承与缺失——以流行词汇的产生为例 发表时间:2009-08-24T16:21:28.543Z 来源:《文艺生活》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江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湖北 [导读] 传媒传播信息的过程也是传播语言的过程,现代传媒传播现代信息的过程也同时传播了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 摘要:传媒传播信息的过程也是传播语言的过程,现代传媒传播现代信息的过程也同时传播了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2007年8月,教育部第一次公布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引起轩然大波。2008年年末,各种媒体争相公布新的年度新词。这些词语的产生的特殊性与传播的高速性,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文化传承的积极功能,即能及时地丰富我们的语言生活,但同时也反映了媒介的缺失。 关键词:流行词汇大众传媒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6- 一、年度新词的出炉 2002年春晚,小品大师赵本山的台词“忽悠”被观众得知,第二日这个词便红遍大江南北。 2005年,借助《超级女声》的传播,“粉丝”一词拥有了全新的意义并走向大众。 同时,自2005年开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我国的语言资源进行监测与研究,并且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报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房奴、晒客、学术超男等收录其中。据悉,这是国家语委第一次尝试公布新词。 2007年年度新词是从10 亿字(含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语料)语料中通过计算机提取出来的。报告编委会将去年国内30多种报纸中出现的“疑似”新词选出后,根据搜索引擎搜索,确定每个词最初出现的时间,将真正在去年才出现的新词送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验证核实后,选出了171条新词语。 如今,2008年年度新词也在网上被传得如火如荼。如下是谷歌搜索的十大新词,在网上流传甚广:山寨、囧(jiong)、很黄很暴力、叉腰肌、三个俯卧撑、槑(mei)、打酱油、泡良族、凤凰男、做人不能太CNN。 众所周知,“囧”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古汉字,韩愈在《怀秋诗十一首》中就有一句“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户明亮。 “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并且在2004年时在日本、大陆与台湾地区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 说起囧的流行,必须要提到“Orz”,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词,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2008年11月,央视为新办公大楼内部征名,引来网友的“头脑风暴”。坐落在北京东三环外的中央电视台新楼,奥运会期间已经开始部分地投入使用,但是很长时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网友创意五花八门,诸如象形类:双七门、M大楼、圆规、央天门、连七座;文雅类:7迹楼、智窗大厦、宝鼎大厦、新视角;恶搞类:半蹲的下肢、酷中央、囧大楼、三缺一。在“大裤衩”被多数人认为不雅后,“智窗”因为和“痔疮”谐音而遭网民恶搞,“囧大楼”则是一个相对形象而又不算恶俗的名称,“囧”字图案也因此流传于网络。 该字读音如“窘”,本意光明,但因其外观颇像一个人无奈、愁眉苦脸时的表情,网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如今,“囧”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风行于网络与现实生活。在百度的帖吧里出现了一个“囧吧”,跟帖有3万多个;某“囧视频”点击量过百万;众多的人用这个字开设了博客,比如有的叫“一日一囧”,有的博客起名为“囧猪”,等等。甚至有人用它开始做生意,比如湖北大学西门外的一家“囧字奶茶店”生意火爆;李宁囧字鞋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囧字T恤, “囧”网站等等,囧的应用可谓层出不穷。 有人因此把“囧”称之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为什么这样一个90%的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读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我们从以上的例子里可以看出,新词的出现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即大众传播媒介,脱离了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这些所谓的新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产生的速度上都将大打折扣。我们的语言生活因为有了大众媒介的介入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传承功能与缺失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环境以及文化传承。 文化也和其他的物质一样,具有向四周扩散的特性。只有被传播的文化才能称为有生命的文化,这是由文化的社会性决定的。根据文化传播的理论,文化的传播必须有载体。而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最重要、最高效的载体,能够较为完整的承担文化的主要功能。 新词语以其快速反映社会现实变化的特性,适合了大众传媒及时传递社会信息和反映时代特色的需求,从而成为传媒广为选用的语言成分。传媒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大力推广了其语言载体的重要构成部分——新词语,使新词语的流传得以加速,变化发展的进程也随之缩短。因此,新词语从诞生到流行折射出了大众传播文化传承功能的得与失。 其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众媒介强有力的渗透与覆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让语言的创造越来越快。在上述例子中,一个新词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同时的,较之以前的口耳传播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快速地满足了受众情感表达的需求。 其次,新词的形象与便利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使语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受众在表达情感时,可以选择简单而形象的词汇。比如上文中的“囧”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网友从这个词的构造出发,赋予了这个词新鲜的含义,随之受到年轻前卫的网民们的追捧。这些为数众多的网民们不仅活跃在网络上,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这样一来,网络语言就可以很轻易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与现实生活几乎是“零距离”贴近。所以,不多时“囧”便风行于现实生活,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再次,正是有了大众传播,人们才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其它的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文化。比如一些由外文音译来得词汇,晒客(share)指在网上分享信息的人,踹客(try)专指为一些商家试用产品的人,粉丝(fans)即崇拜偶像的群体……这样的例子

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媒体对偶像的不断推出,并不是如过去宣传英雄和成功人士的传播方式,它所宣传的不在世英雄和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境界,而是一种或阳光、或忧郁,美丽大方或帅气的形象。因为媒体的目的无非是迎合青少年的心理,而刺激消费。各种选秀节目频频,成功的偶像除了不断展示自己令人赏心悦目的才艺和美丽外,另就是展示自己成名后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刺激的是青少年的欲望。 我们会发现,青少年逐渐将欲望与理想混淆了,或者说他们把欲望放在理想之上,一旦发现自己的理想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他们会马上做出调整。他们喜欢说:“我要过怎样的生活。”而不是说,“我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在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中变得迷惑,想获知的是如何满足欲望的途径,而不是如何努力来成就自己甚至社会。消费文化的粗线和功利,让青少年变得浮躁而虚妄。而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和做人的道理对他们而言变得可有可无。这也是很多青少年步入社会而无法适应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我们又会发现,因为传播渠道多样化和民主化,相比90年代对四大天王狂的热,现在青少年的偶像追逐多少带点审视的目光,我们会发现在快男、快女的讨论群里总有不少人持有反对和批判态度,在宣传他们“美好形象”的同时,又会出现他们的“难堪举动”。大家对“炒作”一词也日益敏感,对于明星经纪公司的种种策划,他们并不是趋之若鹜。 3.被驱逐的纯真与画面式思维 而在以成年人为信源、信宿为主体的传媒体系中,青少年所获得的信息与他们的年龄所接触到的信息并不相符,无论他们多么具有选择权,但是在不断扩大的传媒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带有商业目的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传播内容。大众传媒内容的消费主义让其走向媚俗,各种缺乏质量的节目和电视剧不断上演,主持人为取悦观众而大提“前卫”问题,电视剧不顾古典名着的原汁原味,上演各种“床戏”。 美国学者梅罗维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媒介情境论”他认为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形式促成了社会情境交融,最突出的一点是公私情境合并,原本属于私人领地的事件开始暴露到公众视野里。成年人生活中的“秘密”—平庸、邪恶、暴力、欲望不断暴露在青少年面前。他们不得不去理解本不属于他们理解范畴的事物。种种这些现象很可能会造成青少年的性心理早熟,或潜在的暴力倾向等。 传媒文化的视觉化,让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他们开始走向非逻辑思维模式的后现代,以文本来描述动态的画面,以画面来描绘自己的心情。网络上流传着属于他们的画面感十足的语言:“我泪奔”,“我晕”,“我以45度锐角仰望你”。同时,叙事式的漫画比文字更受追捧。 因为传媒文化的变迁,他们接触到超出年龄的信息,看似有着比过去更加成熟的心理,却又带着种种非逻辑化的“单纯”的思考方式,并以他们的方式思考着、成长着。 4.更多的参与机会 传媒文化的民主特性也在不断发展,虽然网吧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进入,但是现在家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社会信息流中,很多论坛里出现了各种有他们年龄段特色的文字,他们更加乐于展现自我、发表评论。他们在受传媒文化控制的同时,又反过来挑战着成年人的主流思想。如一直以叛逆形象示人的韩寒,从反高考、反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腐朽开始一直受着广大青少年的追捧。他们的声音也逐渐受到重视。 而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也热衷于将青少年加入进来,早期有有“校园派”的三星智力快车,到现在各种选秀节目。他们开始不断展现着自我。 三、如何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环境 青少年因社会经验有限,心理不够成熟,而更加渴望了解这个社会的真实,在面对传媒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以人人网为例 一新媒体的概念 现在,对新媒体,各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概念。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教授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的,多层次的。从传播的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定义。概括说起来,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他们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介的特点 1.灵活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样,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也不能例外。大学生在应付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之余,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而新媒体因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能够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他们。如在像等车这样的零碎时间里看看手机短信、利用手机上网、在寝室上网等。 2.交互

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往往是单向的。而通过新媒体人们往往即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传播者。如我们组的调查问卷中,通过人人网发布和分享信息的的比例分别为67%和84%。 3.科技含量高 新媒体具有移动、便捷、数字化等特性,其运用各种具体传播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感性地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些特点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喜爱。 三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媒介广泛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时空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大体上而言,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在我们组的问卷调查中,将人人网用于资讯和学习的比例就有67%和10%。 (2)新媒介提供了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环境和机会。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语思维表达开放,气氛轻松自由,这些都十分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利于大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使其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一定好处。如人人网上经常会出现许多很有意思的状态和一些很有意义的日志。同时,有40%的调查者认为人人网是良好展现自我的平台,66%的调查者认为交流的时间、对象、内容都较为自由。(3)新媒介的使用加强了大学生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同样在我们组的问卷中,使用人人

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研究

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研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热衷的阅读方式也由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变为数字化阅读,使得阅读越来越富有休闲性、实用性,也越来越方便。如果青少年能够合理运用新媒体进行阅读,结合传统阅读方式,就能够使阅读的重要性发挥的更为有效,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其他社会群体,都要在这一方面共同努力,让青少年的阅读素养得以提高。 标签:新媒体青少年阅读数字化影响 阅读作为人类了解世界的钥匙,不仅能赋予人知识,同时也能让人拥有文化气质,因此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途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阅读也开始成为一种基本的技能,无论是手机、电腦、阅读器,都能给人们一种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本文将就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建议,望大家指正。 一、中国青少年阅读现状 青少年阅读一直都是我国十分重视的教育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青少年无论是在阅读方式、阅读内容还是阅读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纸质阅读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也很受青少年喜爱。而在阅读内容方面,出于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以及自身对文学知识的渴望,文学名著依然是大部分青少年的选择。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课上教材辅导书,而是以课外时间为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阅读方式和书籍,阅读量也在不断攀升。但同时,我国青少年目前的阅读状态仍旧有很多不足,例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具有功利性、图书馆配置不全面等,都会导致青少年在阅读上产生偏差,难以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另外,随着多媒体阅读的出现,青少年阅读的目的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纸质阅读与新媒体阅读的阅读目的存在差异,青少年在为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时还是会倾向于选择纸质阅读,新媒体的出现更多是为了满足青少年获取知识、打发时间的实用性需求。 二、新媒体阅读的利与弊 1.新媒体阅读的好处 新媒体阅读是通过数字化平台,以数字化的形式接受知识的新型阅读方式,主要包括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等等。数字化阅读方式不仅个性便利,而且因为其拥有信息全面、文字音乐视频融为一体、便于资源共享的特点而更加受欢迎,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现在的青少年从出生起就开始接触数字媒体,对于科学技术充满了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最大的区别就是纸质阅读只有文字和少量图片,而新媒体阅读结合了视频与音频,使得阅读更富有吸引力。据统计显示,数字化阅读已趋于低龄化,在青少年网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

大众传媒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摘要 大众传媒影响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它传播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求索与创新,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的价值观念,影响社会舆论,它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充实我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我们的性情。不同的传媒途径带给我们的信息角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从同样的传媒途径获得信息,每个人通过信息形成的态度也会有很大差别,因为人对于传媒是有主动选择性的,让大众传媒为我们的生活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总之大众传媒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大众传媒的影响引领社会传媒途径

一大众传媒与生活……………………………………………二大众传媒的力量……………………………………………三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四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与受众群体…………………………五大众传媒的功能对社会起舆论监督作用…………………参考文献………………………………………………………

在漫长的中国路上,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深刻的回忆,陪伴着我一起走来,在它们背后有传媒对生活,力量,文化,等的评价。 一大众传媒与生活 大众传播由于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强势的深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所以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大众媒介环境之中,接触大众传播,是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施拉姆曾经介绍过美国人的生活与大众传播的关系:美国人平均把醒着的几乎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些媒介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当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状态。所以说,大众传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还是明显、直接而又广泛的。 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对大众传播产生影响的。受众的诉求是否能被满足,是大众传播发展状况的表现。没有受众的存在,那么大众传播又为什么而服务呢?所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大众传播是互相影响和联系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去衡量,两者统一于矛盾的主体中,不可分割,既矛盾又联系。 大众传播积极影响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 有些大众传播对现代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相当部分大众传播对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宣传过于简单、教条化,表现艺术不当、形式单一等,部分大众传播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还有一些商业炒作使一些媒介变得庸俗和低级趣味,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取向。为吸引受众眼球媒介经常采取低俗的手段。这样做影响了大众传播的公信力。 要使得两者和谐存在,一方面大众传播不但要满足受众的诉求,要认识并重视自身对人类观念的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么自身来说也要选择积极地生活方式。

大众传媒的作用(精)

(1 大众传媒 : 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 (2大众传媒的种类: 书籍、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3特性(功能 :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 (3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 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 的日常生活 (4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有利:网络是学习的工具,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网络可以是娱乐工具,娱乐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学习社会。 不利: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来源复杂, 如果不加选择,过量接受,可能会导致“ 信息污染综合症” ;虚假的不良的广告信息也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大众传媒中还有一些暴力、色情 等内容,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等。如果长时间的泡在网上,会影响他们的休息和身体健康, 还可能使他们感到孤独感 ,颓废感、困惑感,亲情得不到满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1 大众传媒的种类:第一类: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如口语和体语

第二类: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第三类: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 (2作用(功能 :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它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 ;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的价值观念。 监督功能:它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揭露社会上的一些假、恶、丑现象,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娱乐功能:它提供了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我们的性情。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播工具 (news media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 报纸、通讯社、 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 (Mass media 。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 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 , 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 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最早出现的新闻传播工具是报纸,它在漫长的传播史中一直是新闻传播工具的主要形态。对新闻传播工具渊源的研究,中外新闻学者有 3种说法:①新闻采集活动始于中国商代、周代, 《诗经》、《春秋》是最早的古代报纸。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日本的新闻学著作。②中国的邸报 (见敦煌进奏院状和古罗马帝国的“ 每

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

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 发表时间:2012-03-07T15:00:24.85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2月下供稿作者:王婧[导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王婧(山西大学2009级戏剧影视文学,山西太原 030006)中国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82-0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媒体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人的开始接触、了解新媒体并成为其忠实的粉丝。在为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新媒体也日益凸显出自身的缺陷。本文就以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例,谈谈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播色情、淫秽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强暴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初夜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