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工程西方文艺理论家之古希腊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
- 格式:docx
- 大小:614.55 KB
- 文档页数:12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诗人的理论依据。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西方文论、美学名著一览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理想国》、《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物理学》、《政治学》、《论工具》西塞罗:《论义务》克吕索姆斯托姆:《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贺拉斯:《诗艺》朗吉弩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复兴普洛丁:《论美》、《九部书》圣•奥古斯丁:《论美与快适》、《忏悔录》、《地之都》阿伯拉:《神学引论》、《辩证法》、《哲学对话集》、《是与非》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但丁:《论俗语》、《神曲》薄加丘:《神谱》、《但丁传》达•芬奇:《画论》、《笔记》维达:《论诗艺》培根:《论美》、《学术的促进》、《新大西洋》、《新工具论》霍布士:《论人性》、《巨鲸》洛克:《论人的知解力》、《论教育》夏夫兹博里:《论德行或善良品质》、《杂想录》、《论特征》、《道德家们》、《给一位作家的忠告》哈奇生:《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道德哲学体系》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为自然社会辩护》、《论崇高与美》布封:《论风格》布洛:《作为一个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心理距离”说》锡德尼:《为诗辩护》、新古典主义法国布瓦诺:《诗的艺术》、《诗简》、《对朗吉弩斯的感想》笛卡尔:《论方法》、《论巴尔扎克的书简》、《论音乐》英国屈雷顿:《论剧体诗》蒲柏:《论批评》约翰生:《〈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琼斯:《诗人传》波普:《批评论》法国高特雪特:《批判的诗学》文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四、启蒙主义法国伏尔泰:《论史诗》、《英国书简》休谟:《论人性》、《论审美趣味的标准》、《论文艺和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论怀疑派》、《人的知解力和道德原则的探讨》卢梭:《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艺术》、《科学和艺术的进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进化了风俗》狄德罗:《论戏剧艺术》、《论绘画》、《论天才》、《与多华尔的谈话》、《哲学沉思录》、《谈演员》、《论美》、《沙龙》等德国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赫尔德:《关于德意志风格与艺术》、《论语言的起源》鲍姆嘉通:《美学》、《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文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高特雪特:《批判的诗学》波特玛:《论诗中的惊奇》意大利维柯:《新科学》五、德国古典美学康德:《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实用人类学》、《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席勒:《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审美教育书简》、《秀美与尊严》、《论激情》、《论当代德国戏剧》、《论作为一种道德机构的剧院》、《论合唱队在悲剧中的用途》、《给克尔纳论美的信》、《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谢林:《艺术哲学》、《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黑格尔:《美学》、《哲学全书》、《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讲演录》歌德:《歌德谈话录》、《诗与真》、《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自然的单纯模仿、作风、风格》、《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歌德全集》、《德国的建筑艺术》莱布尼兹:《论知解力》、《关于知解力的新论文》、《原子论》六、浪漫主义德国史勒格尔(兄弟):《文学史讲演》、《论北方文学》、《关于美文学和艺术讲座》海涅:《论浪漫派》英国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柯勒•律治:《文学生涯》济慈:《书信集》雪莱:《诗辩》、《〈伊斯兰的起义〉序言》法国夏多勃里昂:《基督教的真谛》史达尔夫人《论德国》《论文学》《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七、现实主义法国斯丹达尔(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俄国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别林斯基论文学》、《1847 年俄国文学一瞥》、《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里的信》、《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生活与美学》)、《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观》、《哲学中的人类学原理》杜勃留波夫:《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英国肖伯纳:《易卜生主义的精华》美国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法国诗人和小说家》八、自然主义法国泰纳:《拉封丹及其寓言》、《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评论集》左拉:《戏剧上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论》、《自然主义的戏剧》圣伯夫:《当代人物肖象》、《16 世纪法国诗歌和法国戏剧概貌》二十世纪一、唯美主义王尔德:(英)《谎言的衰落》、《批评家即艺术家》戈蒂叶:《〈莫般小姐〉序言》、《论怪诞》佩特:《文艺复兴:艺术和诗的研究》、《伊壁鸠鲁学说的信徒玛丽厄斯:他的感觉和思想》桑克蒂斯:《批评文集》二、直觉主义和意识流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视觉与色彩》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詹姆士:《心理学原理》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沃尔夫:《现代小说》柏格森:《笑之研究》、《创造进化》、《形而上学导论》、《时间与自由意志》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美学纲要》、《文学批评》、《诗论》、《美学原理》、《逻辑学》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宗教与哲学》、《心灵的思辩》、《艺术哲学新论》三、自然主义桑塔亚娜:《美感》、《理性的生活》门罗:《原始黑人雕塑》、《艺术教育:艺术哲学与艺术心理学》四、象征主义、意象派爱伦•坡:《创作哲学》、《诗歌原理》、《乌鸦》马拉美:《彷徨集》瓦莱里:《杂文集》、《灵魂与舞蹈》、《尤帕利诺斯》、《文学杂集》让•莫雷亚斯:《象征主义宣言》叶芝:《诗歌的象征意义》、《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希蒙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庞德:《埃兹拉•庞德论文集》、《严肃的艺术家》、《怎样阅读》、《罗曼司精神》、《阅读ABC》、《庞德文学随笔集》五、精神分析学派(文艺心理学派)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引论》、《日常生活的生理病理学》《性欲三论》、《图腾与禁忌》、《自我与伊德》、《超越快乐原则》、《创作家与白日梦》荣格:《无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与宗教》霍兰德:《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早期现代喜剧》、《莎士比亚的想象》、《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义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六、神话原型批评(文艺心理学派)弗雷泽:《金枝》、《图腾崇拜与族外婚》、《旧约中的民间传说》荣格:《心理学与文学》、《荣格文集》、《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学与炼金术》卡西尔:《象征形式哲学》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列维-斯特劳斯:《野蛮人的心灵》、《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野性思维》弗莱:《批评的剖析》、《论美学》、《视象与构图》、《艺术家和心理分析》、《批评之路》《世俗圣经:传奇结构研究》、《同性的寓言:诗的神话研究》克莱夫•贝尔:《艺术》、《自塞尚以来的绘画》、《19世纪绘画的里程碑》七、文化——历史学派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八、俄国形式主义雅各布森:《语言与文学研究论纲》(与合著)、《俄国现代诗歌》、《论捷克诗歌》、《普通语言学论文集》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词语的复活》、《文学与电影》、《散文论》、《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材料与风格》、《奇士运动》、《第三种制作》坦尼亚诺夫:《托斯妥耶夫斯基与果戈里》、《语言与文学研究论纲》艾亨鲍姆:《俄国抒情韵文旋律学》、《“形式方法”的理论》、《卡拉姆辛》、《文学透视》《文学》、《托尔斯泰》九、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关于数理基础的意见》十、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施莱尔马赫:《宗教讲演录》、《基督教信仰》施莱格尔:《断片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狄尔泰:《体验与诗》茵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先验的概念》、《语言与哲学》、《诗学》、《美学与哲学》乔治•布莱:《阅读现象学》海德格尔(Heidgger):《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什么是形而上学》《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林中路》中的论文)、《生存与存在》、《艺术与空间》萨特:《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想象》、《想象心理学》、《什么是文学》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尤奈库斯:《戏剧经验谈》十一、英美新批评瑞查兹:《美学基础》、《意义之意义》、《文学批评原理》、《科学与诗》、《实用批评》、《修辞哲学》、《柯勒律治论想象》、《修辞学》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批评的功能》兰色姆:《新批评》、《文学批评公司》、《世界之躯》、《绕过重林:1941 年——1970年论文选》布鲁克斯:《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现代诗与传统》维姆萨特《词语雕像:诗歌意义研究》、《可恨的对立面:文学与批评研究》、《文学批评简史》(《意图谬见》、《感受谬见》)燕卜荪:《含混的七种类型》、《复义七型》、《牧歌的几种变体》、《复杂词的结构》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批评的诸种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解放的安琪儿》休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十二、符号论美学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语言与神话》、《论人》(《The essay on man)苏珊•朗格:《哲学新解》、《符号逻辑导论》、《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心灵:论人类情感》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十三、格式塔心理学派、结构主义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作为艺术的电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皮亚杰:《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原理》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列维-斯特劳斯:《野性思维》、《结构人类学》、《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今日图腾》、《神话学》、《忧郁的热带》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格雷马:《结构语义学》茨维坦•托多洛夫:《叙述的结构分析》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S/Z》、《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符号学原理》)《神话学》、《米舍莱》、《文本的快乐》、《批评论文选》、《批评与真实》、《恋人絮语》拉康:《拉康文选》、《病态心理》、(见《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托多洛夫:《〈十日谈〉的语法》、《散文中的诗学》《幻想:对一个文学类别的分析》福柯:《疯癫与文明——古典时代的疯癫》、《性史》、《知识考古学》、《事物的秩序》、《权力/知识》、《词与物》、《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全集》、《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哲学美学》、《诗学与访谈》、《拉伯雷研究》、《小说理论》、《周边集》、《文本:对话与人文》、《走向行动哲学》十四、解构主义德里达:《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论文字学》、《人类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言语和现象:胡塞尔现象学的符号问题概论》、《播撒》、《语音现象》《文字与差异》《白色的神话》《真理供应商》《有限的内涵》《著名活动的语境》《继续生存》《联系的补充》保罗•德•曼:《盲目与洞见》、《阅读的寓言》、《被毁损了形象的雪莱》、《对理论的抵制》哈罗德•布鲁姆:《雪莱的神话创造》、《幻想的伴侣》、《布莱克的启示》、《影响的焦虑》《误读图示》、《叶芝》、《诗歌与压折》米勒:《狄更斯的小说世界》、《神的隐没:五位19世纪作家》、《阅读伦理学》杰弗里•哈特曼:《超越形式主义》、《阅读的命运》、《荒原上的批评》希利斯•米勒:《作为寄主的批评家》、(《最新西方文论选》)十五、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契:《审美特性》、《历史与阶级意识》、《心灵与形式》、《德国新文学史纲》、《社会存在本体论》、《现实主义论文集》葛兰西:《狱中札记》、《狱中书简》布洛赫;《乌托邦精神》、《希望的原则》、《间离》布莱希特:《现实主义理论的形式主义特征》、《布莱希特论戏剧》、《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戏剧小工具篇》本雅明:《论文学》、《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产品》、《歌德的(亲和力)》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理性的晦暗》本杰明:《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理解布莱希特》阿多诺:《启蒙的辨证法》、《否定的辨证法》、《新音乐哲学》、《三棱镜》、《音乐社会学导论》、《文学札记》、《美学理论》、《克尔凯郭尔:美的构造》、《现代音乐的哲学》、《新音乐哲学》阿诺德:《诗歌研究》弗洛姆:《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爱的艺术》、《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马尔库塞:《献给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具体哲学》、《文化的肯定性质》、《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论解放》、《反革命与造反》、《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审美之维》哈贝马斯:公众社会结构的变化》、《理论与实践》、《论社会科学的逻辑》、《认识和人的旨趣》、《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文化与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论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交往行为理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新诗学主义》、《后形而上学思考》、《现代性对抗后现代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利奥塔德:《后现代状况:知识报告》阿尔都塞:《阅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列宁和哲学》、《政治和历史》马契雷:《文学生产原理》、《文学分析——结构主义的坟墓》哥德曼:《人文科学与哲学》、《隐藏的上帝》、《拉辛》、《辩证法探索》、《论小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创造》、《发生结构学》伊格尔顿:《批评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尔特•本雅明或革命批评》、《文学原理引论》、《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原理引论》詹姆逊:《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语言的牢笼》、《政治无意识》、《现代主义与女化理论》十六、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映批评狄尔泰:《阐释学的形成》赫斯:《解释的有效性》、《解释的目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柏拉图与诗人》、《歌德与哲学》、《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美学与解释学》、《科学时代的理性》、《诗学》利科:《雅斯贝斯的哲学和存在》、《意志哲学》、《隐喻的规则》、《解释的冲突》、《解释学与人文科学》伊塞尔:《文本的召唤结构》、《阅读行为:审美反映理论》、《读者:现实主义小说的组成部分》尧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在阅读视界变化中的本文》、《艺术史和实用主义史》、《审美经验小辩》、《风格理论和中世纪文学》伊瑟尔:《召唤结构》、《隐含读者》费希:《文学在读者中:感受文体学》十七、女权主义波伏娃:《第二性》凯特•肖班(Kate Chopin)《觉醒》玛丽•艾尔曼(Mary Ellman):《思考妇女》C.P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黄色糊壁纸》苏珊•古芭(Susan Gubar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glbert):《阁楼上的疯女人》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tter):《她们自己的文学》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迈向女权主义诗学》(文)、《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最新西方文论选》 )露丝•伊利(Lucy Irigaray):《他者女人的反射镜》、《精神者的语言》、《一之性别》艾莱娜•西苏(Helen Cixous)参见《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编,北大出版社,1992 年版克丽斯蒂娃:《中国妇女》肖沃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卡普兰:《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十八、新历史主义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从莫尔到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协商》、《学会诅咒》、再现英国的文艺复兴》、《不可思议的领地》、《回声与惊叹》、《向灾祸学习》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元历史: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转喻论》、《无历史》、《论维柯》、《历史之用》、《形式的要旨:叙事话语与历史表征》十九、后殖民主义萨义德(Edward W.Said):《东方学》(《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世界、文本、批评家》、《开端:意图与方法》、《约瑟夫•康拉德与自传体小说》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在教学机器之外》、《在他者世界里:文化政治论文集》、《阐释的政治》、《移置作用与妇女的话语》霍米巴巴(Homi Bhabba)《文化定位》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弗吉尼娅•沃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二十、后现代主义哈桑:《后现代转折》斯潘诺斯:《边界二:后现代主义文学杂志》布希亚德:《大众传媒理论》、《交流的心醉神迷》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1、从现代到后现代2、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3、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4、从分析走向综合5、从多元走向边缘6、从吸收、对话走向发展一作者系统(一)表现主义1、克罗齐2、科林伍德(二)象征主义1、瓦莱里2、叶芝3、庞德4、休姆(三)生命直觉主义1、柏格森2、威廉•詹姆斯(四)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2、荣格3、霍兰德4、拉康二作品系统(一)形式主义1、什克洛夫斯基2、雅各布森3、艾亨鲍姆(二)英美新批评派1、瑞恰兹2、艾略特3、兰色姆4、布鲁克斯5、燕卜荪6、维姆萨特7、韦勒克(三)结构主义1、巴尔特2、托多洛夫3、巴赫金三读者系统(一)文学现象学1、英伽登2、海德格尔(二)文学阐释学1、伽达默尔(三)接受美学1、姚斯2、伊瑟尔四文化——社会系统(一)新马克思主义1、卢卡契2、葛兰西3、马舍雷和戈德曼4、伊格尔顿5、布洛赫6、布莱希特7、本雅明8、阿多诺(二)文学文化学(三)存在主义1、萨特2、尤奈斯库(四)社会批判理论1、马尔库塞2、弗洛姆3、哈贝马斯五后现代系统(一)解构主义1、德里达2、耶鲁学派3、艾伯拉姆斯4、福科(二)后现代主义1、贝尔2、利奥塔德3、杰姆逊4、哈桑5、斯潘诺斯6、布希亚德(三)女性主义1、波伏娃(四)新历史主义1、格林布拉特2、海登怀特(五)后殖民主义1、赛义德2、斯皮瓦克。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书目摘要:1.杨冬编选:?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序言第一章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柏拉图第二节亚理斯多德第三节贺拉斯与朗吉弩斯第四节从普罗提诺到但丁第二章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第二节从布瓦洛到伏尔泰第三节卢梭与狄德罗第四节从德莱顿到约翰逊第五节莱辛第六节歌德与席勒第三章 19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史雷格尔兄弟第二节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第三节赫士列特、济慈和雪菜第四节斯达尔夫人第五节司汤达与雨果第六节黑格尔第七节爱伦坡与爱默生第八节别林斯基第四章 19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圣勃夫第二节泰纳第三节波德莱尔第四节阿诺德第五节佩特与王尔德第六节托尔斯泰第七节尼采第八节勃兰兑斯第五章 20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托斯艾略特第二节艾阿理查兹第三节弗雷利维斯第四节欧文白璧德第五节美国新批评派第六节克罗齐第七节弗洛伊德第八节卡尔荣格第九节普鲁斯特与瓦莱里第十节萨特第十一节俄国形式主义第十二节卢卡契第六章 20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雷纳韦勒克第二节诺思罗普弗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内容提要:自希腊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批评传统。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被人们称为“批评的时代〞,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纷至沓来,异彩纷呈。
本书试图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视角出发,系统描述从柏拉图到德里达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开展轨迹,深入辨析各种理论问题。
在勾勒其开展脉络的同时,尤为注重对那些伟大批评家进行个案分析,使宏观研究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坚实根底上。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导论——研究西方文论与编写?西方文论史?的思考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导言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4.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3.灵感说第三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1.文艺本质论2.悲剧理论结语第二章罗马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贺拉斯的?诗艺?1.古典主义原那么2.理性主义倾向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那么4.诗的社会作用第二节朗加纳斯的?论崇高?1.崇高作品的特征2.崇高的来源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4.崇高、天才与社会环境第三节普罗提诺的艺术理论1.神是美和艺术的来源2.对艺术美的观照凭心灵和理性3.对摹仿说的新解释结语第三章3.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第二节阿伯拉对世俗文艺的肯定1.文艺不应做神学的奴婢2.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并支配着对自然的描绘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文艺观1.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2.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区别3.?圣经?的象征意义结语第四章的小说理论2.维加的戏剧理论第三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1.锡德尼的?为诗辩护?2.莎士比亚论文艺创作结语第五章新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2.?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3.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第二节英国新古典主义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2.蒲柏的?论批评?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第三节德国新古典主义1.高特雪特与莱比锡学派2.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理论结语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导言第六章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引言第一节法国启蒙主义文论1.伏尔泰文艺思想的二重性2.卢梭的“回到自然〞理论3.狄德罗的戏剧改革理论第二节德国启蒙主义文论1.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2.赫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第三节意大利维柯的?新科学?1.人类历史开展与文学艺术的开展2.原始思维——想象的特征结语第七章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文艺理论1.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2.文学艺术理论第二节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诗的分类及其根据2.感伤的诗的类型3.历史的分类和风格的分类第三节歌德的艺术经验总结1.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2.文艺与时代:古典的与浪漫的3.文学的开展: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第四节黑格尔的艺术哲学1.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2.理想性格的主要特点3.艺术理想与艺术创造4.艺术开展的三种类型5.各门艺术的系统和诗论结语第八章浪漫主义引言第一节德国浪漫主义1.以史勒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浪漫主义2.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第二节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3.济慈的“消极能力〞说4.雪莱与庇卡克的对峙第三节法国浪漫主义1.夏多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2.史达尔夫人对南方文学、北方文学的划分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那么……第九章现实主义第十章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第十一章唯美主义第十二章直觉主义第十三章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第十四章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第十五章俄国形式主义第十六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艺理论第十七章英美“新批评〞第十八章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文化研究批评〕第十九章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第二十章解构主义第二十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十二章阐释一接受理论、读者反响批评第二十三章女权主义批评及性别批评理论第二十四章新历史主义批评第二十五章后殖民主义批评第二十六章“文化研究〞批评理论后记第二次修订后记内容提要:文论是"文学理论"的简称,主要包括对文学规律的总结,对具体作品的评判,对文学新潮的倡导,推动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选择题练习汇总(总1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套(2002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④)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②)①《诗学》亚里士多德②《诗艺》③《为诗辩护》锡德尼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④)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④)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③)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③)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新科学》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②)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③)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篇(②)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泰纳是(②)(《艺术哲学》实证主义)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①兰波《致保尔.德梅尼》(法国象征主义)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3、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①萨特(《审美对象的非现实性》)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4、尧斯是(③)《互动模式的历史说明》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②)(《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英国的文艺复兴》《谎言的衰朽》)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②)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②)(《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②③)(及修辞批评)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②③)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亚里斯多德)⑤《九卷书》(普罗提诺)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②③④)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雪莱)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②③④ )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②④⑤)《艺术作品的本源》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第二套(2003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会饮》作者是(C)A、亚里士多德B、布瓦洛C、柏拉图D、康德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B )A、完全一致B、不一致C、相似D、在似与不似之间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C )A、古希腊B、文艺复兴C、罗马D、启蒙时代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A、普罗提诺B、高尼罗C、托马斯·阿奎那D、但丁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C )A、托马斯·阿奎那B、维柯C、奥古斯丁D、柏拉图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C )A、普罗提诺B、奥古斯丁C、托马斯·阿奎那D、锡德尼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D)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A )A、《论戏剧诗》(法国狄德罗)B、《拉奥孔》C、《悲剧的诞生》D、《拉辛与莎士比亚》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A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B、泰纳的《艺术哲学》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D)A、海德格尔B、叔本华C、尼采D、勃兰兑斯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C )认为音乐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
远程教育《西方文论》在线测试及答案《西方文论》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柏拉图没一本专门的美学和文艺学著作,他的文艺思想散见一些对话之中,()将其编订书稿,为题《文艺对话集》。
a、宗白华b、鲁迅c、朱光潜d、2、亚里斯多德文论代表作是a、《诗学》b、《诗艺》c、《为诗一辩》d、3、亚里斯多德指出悲剧的主角的命运必须就是()a、好人由福转至祸b、穷凶极恶的人从福落在祸c、中等人由福转祸d、4、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的效果在于“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净化”原文是“katharsis”(卡塔西斯),罗念生先生将其翻译为()a、熏陶b、陶冶c、提升d、5、在诗的功用问题上,简约而明晰地明确提出了“寓教于乐”说道的就是()a、苏格拉底b、贺拉斯c、朗吉努斯d、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三种,分别是()a、理式世界b、幻想的世界c、现实世界d、艺术世界2、柏拉图列出的文艺的三条罪状,分别就是()a、文艺不具备真实性b、文艺亵渎神明,丑化英雄c、文艺为贵族服务d、文艺迎合人性中的低劣因素3、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拎诗和历史并作比较时指出()a、诗人的职责无此叙述已出现的事,而在叙述可能将出现的事b、诗比历史更具备哲学意味c、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d、历史比诗更真实、更具有普遍性4、关于情节的精心安排,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说道”存有三个要点()a、情节必须完整b、情节必须曲折离奇c、情节必须长短适度d、情节必须有机统一5、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艺术的成分共计六个:言语、歌曲、形象(指演员造型和舞台布景),另外三个就是()a、舞台b、情节c、性格d、思想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西方文论就是指,以欧洲为主体的、包含北美的社会各界地区的文学艺术的理论,它以欧洲的文学理论居多,也撰有一部分有关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的理论形态。
文献资料库:论文摘要==================================================================论文摘要:1,薛永武:?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内容摘要:贺拉斯上承希腊化时代的新诗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罗马文艺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所著?诗艺?言简意丰,含义深邃,颇有哲理,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一个比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诗人修养论、创作原那么论、创作过程论、艺术价值论和艺术批评论五个方面。
2,都本海:?以古希腊为师在美学上的功过得失——贺拉斯古典主义文艺纲领新评?,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5期内容摘要:贺拉斯举起古希腊文艺的旗帜,这只是因为它古老,抑或另有原因?是笼统地肯定它的一切,抑或有什么特指?只是着眼于形式因素,抑或也看重其思想内容?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不肯也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形而上学地对待贺拉斯的文艺纲领,难免失于偏颇。
现今有些评论者,视角仍似过于狭小,只专注于贺拉斯肯定希腊文艺形式方面的某些因素,而无视了其中另些因素,更无视了贺拉斯对希腊文艺思想内容方面的评析,因而也不能较全面地审视以古希腊为师这一文艺纲领的功过得失,甚至把具有重大价值的美学观点弃之不顾,这同样是一种偏颇。
3,顾荣佳马国柱:?论崇高的审美特征——兼对朗吉弩斯、柏克、康德关于崇高的考察?,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内容摘要:在考察了朗吉弩斯、柏克和康德论崇高之后,作者认为:崇高具有审美超越性、崇高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形式、崇高具有神圣性(意味性)、崇高是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性能力超越审美客体的合规律性的心理表现形式;这些,就构成了崇高的审美特征。
4,罗中起:?朗吉弩斯<论崇高>的美学思想新释?,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内容摘要:这里对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作了全新的阐释,认为其学术理路是清晰的,其中显在的是修辞学理路,隐在的是美学理路;而“崇高〞之所以由此而成为真正的美学范畴,主要是因朗吉弩斯依循美学理路,把崇高的探讨纳入了人性经验的分析,从而为崇高找到了人性的根据和经验的来源;其崇高修辞学思想既承袭了贺拉斯的“合式〞理性,又有所突破,表现就是对崇高修辞的特殊性的强调,其意有似于中国文论“文以气为主〞的说法。
《西方文论选读》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 郎吉弩斯的《论崇高》《论崇高》侧重与内在灵魂的涵养提高,重视作家的心智;列举崇高的五个来源;这五个来源的关系;《论崇高》还提出了美的范畴问题;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诞生。
2. 三一律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
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
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 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
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4.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和论证了形式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陌生化”原则。
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潜意识化而言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感知方式的一种反作用,目的是加强印象,把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用新的陌生的世界代替潜意识化了的世界。
陌生化属于文本的范围,而且重点不是文本的意义,而是它的形式,涉及的对象主要是诗歌5. 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美学思想大体上可以用“否定的美学”来加以概括,其主要观点主要有:1.反艺术。
反艺术就是否定的艺术,是用“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手法,或曰反讽手法,对资本主义社会主流艺术的否定;从正面讲,就是艺术通过自我否定来改头换面从而确立自身新的坐标。
2.文化工业。
这指的是在工业资本主义这个“管理化的社会”里,从流行艺术中自发产生出来的大众文化的总称。
3.音乐社会学。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以自己特殊的形式规律提出社会问题,反映社会整体的矛盾和分裂6、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
西方文学理论第一章古希腊文论第一节柏拉图一、模仿说一系列个别事物拥有一个共同名称,这个名称就是这一类事物的理念(idee)。
理念是最真实的存在。
所有现实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艺术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因此,艺术是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
二、诗的道德尺度柏拉图认为诗具有三大罪状:1、以假乱真;2、亵渎神灵;3、伤风败俗。
诗只涉及灵魂的低贱部分,唤醒且滋养情感,损害理性,所以要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另一方面,柏拉图认为敬神的颂诗和歌颂名人的诗,才能进入理想国。
三、艺术创作的迷狂说诗人陷入迷狂状态,才能代神立言。
诗人创作不是凭借技艺,而是在迷狂中代神说话。
柏拉图的模仿说开启了理性主义诗学的先河,而迷狂说则开创了非理性主义诗学的渊源。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一、为模仿正名《诗学》的一个重要就是为模仿正名。
模仿是人的一种天性,具有普遍性。
亚氏与柏拉图模仿说的差异:1、模仿的对象。
柏拉图将诗画并举,模仿没有生命的对象,亚氏将行动确立为模仿的对象。
2、模仿的性质。
柏拉图认为模仿是真实的幻影,而亚氏则认为模仿是真实的。
二、悲剧论1、定义: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2、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
位居第一的是情节,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
情节安排以完整为美。
情节的两个要素:逆转和发现。
悲剧人物在道德上应当是好人和坏人两个极端之间的第三种人,而且地位显赫。
三、净化说“净化”的希腊文原文是“卡塔西斯”(katharsis),最初用作医学术语,意谓泻导的疗术,用在精神治疗方面,就是一种疏引和宣泄的方法,还是一种宗教上的洁净仪式。
“katharsis”在《诗学》中转化为作为悲剧目的的情感宣泄,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这两种情感得到净化。
四、阅读书目: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诗学》3.《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4.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5.欧里庇得斯:《美狄亚》西方文学理论第二章古罗马文论朗吉弩斯《论崇高》作者从五个方面论述崇高语言的来源:1、构思庄严伟大观念的能力,2、强烈的灵感、激情,3、修辞的适当形式,包括思想的修辞和表达的修辞形式,4、高雅的言词,5、高贵的优雅的结构。
第一编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第二章第二章 柏拉图柏拉图第三章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第四章第四章 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第五章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和但丁第六章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伽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韦特罗等 第二编第二编 17 17世纪和启蒙运动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七章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儿和布瓦洛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儿和布瓦洛第八章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夏夫兹博理、哈奇生、休谟和博克休谟和博克第九章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第十章第十章 德国启蒙运动:戈特舍德、鲍姆嘉通、温克尔曼和莱辛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第三编第三编 18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纪初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德康德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德歌德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勒席勒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黑格尔黑格尔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上):别林斯基:别林斯基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下):车尔尼雪夫斯基斯基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浮龙•李和巴希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克罗齐克罗齐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公元前6~前5世纪之间,世纪之间,希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
工商业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
工商业奴奴隶主掀起的民主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悲剧、喜剧、音乐、雕刻等,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同时又推动了自由辩论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姓名:xx学号:xxxxxx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时间:2019、09、12地点:15301授课: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原子论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阿布德拉地区的原子论哲学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倾向哲学(一)泰勒斯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主要哲学思想:1、关于世界的产生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结构:大地浮于水上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去对自然的起源和统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二)阿那克西曼德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思想简评:“无定”比泰勒斯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三)阿那克西米尼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生长过程关于灵魂的思想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质形态来解释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四)赫拉克利特总体特征:流变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2、万物变的普遍性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5、变的总体特征(循环和平衡)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素性,自发性,神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是荒谬的名言搜集:一切皆流,无物常往,我们踏进有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西方文论》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柏拉图没有一本专门的美学和文艺学著作,他的文艺思想散见于一些对话之中,()将其汇编成册,题为《文艺对话集》。
A、宗白华B、鲁迅C、朱光潜D、2、亚里斯多德文论代表作是A、《诗学》B、《诗艺》C、《为诗一辩》D、3、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的命运应该是()A、好人由福转到祸B、穷凶极恶的人从福落到祸C、中等人由福转祸D、4、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的效果在于“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净化”原文是“katharsis”(卡塔西斯),罗念生先生将其翻译为()A、熏陶B、陶冶C、提升D、5、在诗的功用问题上,简洁而明确地提出了“寓教于乐”说的是()A、苏格拉底B、贺拉斯C、朗吉努斯D、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三种,分别是()A、理式世界B、幻想的世界C、现实世界D、艺术世界2、柏拉图列举的文艺的三条罪状,分别是()A、文艺不具有真实性B、文艺亵渎神明,丑化英雄C、文艺为贵族服务D、文艺迎合人性中的低劣因素3、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拿诗和历史作比较时认为()A、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B、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C、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D、历史比诗更真实、更具有普遍性4、关于情节的安排,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说”有三个要点()A、情节必须完整B、情节必须曲折离奇C、情节必须长短适度D、情节必须有机统一5、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艺术的成分共有六个:言语、歌曲、形象(指演员造型和舞台布景),另外三个是()A、舞台B、情节C、性格D、思想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西方文论是指,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的理论,它以欧洲的文学理论为主,也兼及一部分有关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的理论形态。
正确错误2、柏拉图率先提出了美是和谐的命题。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西方文艺理论史,就是西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
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论述即文论著作,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文艺理论来源于文艺实践,同时乂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西方文艺理论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按照“他律”和“自律”所形成的“合力”来运行的。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很难面面俱到把它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呈现出来,只能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将其发展线索和脉络大致梳理一下。
纵观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四大本质论”、“五大本体论”和“两大序列贯穿”:一、"四大时期”:1)古典文论时期: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前8世纪一一15世纪)2)近代文论时期:文艺复兴、法国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马列文论(16世纪一一19世纪末)3)现代文论时期:以叔本华、尼采非理性哲学为理论基础,包括叔本华、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文论、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存在主义文论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前)4)当代文论时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包括后结构主义(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核心)、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文论等等,主要是瓦解现代主义形式中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四大本质论。
任何理论的构建都有其逻辑线索或中心支柱。
对于文艺理论来说,文学的本质问题,即文学是什么,是每个文论家在探索和研究文学特征及其规律时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朗吉弩斯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朗吉弩斯朗吉弩斯(Longi-nus,生卒年不详)罗马时代的希腊修辞学家、批评家。
其生活年代一说为公元三世纪,一说为一世纪。
他的主要著作《论崇高》(该著作的外文转译本中其他译名为《关于崇高》、《风格的诸印象》、《关于伟大的作品》),是用希腊语写给罗马贵族的一封信,共四十四章,属于修辞学范围,现仅存残缺本。
朗吉弩斯在书中探求崇高风格的五种因素,即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藻饰的技法,高雅的措词和将前四种联系成为整体的堂皇卓越的结构。
他认为前两种因素来自天赋,后三种则靠后天的学习与训练。
五种因素的共同基础在于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在书中按照五种崇高风格的来源顺序讨论,从希腊罗马以及其他民族的古典作品中引例加以论证。
全书明确提出古希腊文化的最重要精神是崇高,提倡崇高人格,崇高风格,主张向古典文化的崇高品质学习,从此,“崇高”成为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
朗吉弩斯着重论述风格和人格的内容,指出崇高的风格来自崇高的人格,人格决定风格,风格表现人格。
重视人格即重视诗人的灵魂高尚。
崇高人格指具有庄严伟大的思想和慷慨激昂的感情,其特征为胸襟旷达、志气远大。
他所论述的人格是一种普遍永恒的人性。
崇高思想的特点在于仰视真理、高瞻远瞩,富有感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力量。
崇高感情似出自迷狂气息、神圣灵感,能使人心荡神弛。
这种感情注入作品即可使读者欣喜若狂。
朗吉弩斯针对当时道德败坏、文风萎靡,指出*** 对创作和风格的重大作用在于足以使整个结构堂皇卓越,产生惊人的威力、迷人的魅力,他突出论述了想象问题,认为艺术创作是创造性想象,必须鲜明生动、虚构夸张,想象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形象化手段。
崇高想象是在灵感和热情感发之下仿佛目睹所描述的事物,并使其呈现在听众眼前。
论述崇高风格时涉及人才、天才、技巧、语言、结构等问题,指出天才的本质在于具有超人的因素、精神的伟大和思想的崇高。
收稿日期:2021-02-1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研究”(19AZW003)。
作者简介:季水河(1954-),男,四川邻水人,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文艺理想论季水河(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是对西方传统文艺理想论的继承与发展、转换与创新。
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必须了解西方传统文艺理想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诞生之前的西方文艺理想论,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塑造理想人物论,要求文艺家根据对现实生活发展趋势与人们根本愿望的理解,描写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塑造出比实际生活中更完美的人;二是促进人性解放论,主张文艺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倾向、流露情感欲念时,要考虑到文艺对人性善恶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文艺的正面价值和情感净化功能,成为人性解放的助推力;三是建构理想社会论,强调文艺家以理想的眼光,看待现实的不完美,批判社会的阴暗面,憧憬幸福的生活图景,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为人类不断超越社会现实提供方向引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西方文艺理想论;理想人物;人性解放;理想社会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21)04-0001-08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首先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文艺理想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样,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西方传统文艺理想论基础上产生的,是对西方传统文艺理想论的继承与发展、转换与创新。
西方自有文艺以来,就有对理想的憧憬与描绘,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对理想的憧憬与描绘在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中有所不同而已。
神话传说中的理想,试图通过想象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宗教幻想中的理想,期待在彼岸世界获得超脱与快乐;乌托邦世界的理想,希冀在空想的国度中获得平等与满足;审美世界的理想,企望在审美享受中获得自由与解放。
柏拉图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文艺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颇受老师的赏识。
他跟随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获益匪浅。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民主派处死,柏拉图怀着悲愤的心情远游各国,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城邦国家,埃及的等级制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在游历中,他结识了一大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徒。
据说他曾在游历西西里时被卖为奴隶,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他才安全地返回到雅典。
回到雅典后,他开始写作对话以及从事讲学活动,亚里士多德就曾是他的学生之一。
公元前388年,他应西西里岛的叙拉古札僭主老狄奥尼索斯的邀请,住在宫廷讲学。
后因与老狄奥尼索斯的政见不合愤然离去,重新回到雅典。
晚年的柏拉图仍然不放弃重建他的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又进行两次出游,重访叙拉古札,想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都失望而归。
公元前374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1岁。
柏拉图的著作颇丰,广泛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等诸多领域。
他写过近四十篇对话,其中有不少篇章涉及文艺学、美学等问题。
他的主要著作有:
《理想国》、《伊安》、《会饮》、《克拉梯卢斯》、《政治家》、《莱西斯》等。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想是唯心主义的,“理式论”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
“理式”(Idea),有的译为“理念”、“观念”,有的译为“模式”、“理型”等。
柏拉图所说的“理式”和我们一般所说的理想、观念、精神等意识领域还不一样,他的“理式”是超越于客观物质的独立存在,它是永恒不灭的,处在最高的位置。
他曾以床为例,来具体说明“理式”的本体论性质。
他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床:一是世界上本来就有的“理式”的床,不妨说它是神造的;二是木匠所制造的床,也即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具体的、感性的床,这个床是木匠用床的“理式”制造出来的;三是画家所画的床,它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理式”的床隔了三层,因此也就更加不真实。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理式不仅有本领造出一切器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造出一切有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他还不以此为满足,还造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阴间存在的一切。
”柏拉图把“理式”和认识“理式”都看成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人们要获得知识与真理,必须要用哲学的目光、知识的手段来达到对“理式”的领悟。
“模仿说”是柏拉图文学艺术观的核心。
他认为,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但这个自然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自然,它是以理式为蓝图的,它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他称画家或诗人为“模仿者”或“影像的制造者”,画家或诗人描写的艺术世界和真理世界隔了三层,艺术世界依存于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
从这一理解认识出发,柏拉图是非常瞧不起“模仿者”式的画家或诗人的。
他认为诗人或画家虽然能具有模仿一切的本领,但由于不懂哲学,也就没有专门的知识,这些艺术家地位甚至不如车夫、渔人、医生等。
相反他认为哲学家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哲学家能给人们提供真知识,提供真理,而艺术家只能是一种玩艺儿式的模仿,只能模仿一些事物的“外形”或
“影像”。
在《斐德若》篇中,他把艺术家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把他们贬得很低,摆在医卜星象家之下。
柏拉图还从文艺创作和欣赏角度,提出了“灵感说”。
“灵感”并不是柏拉图的首创,在他之前就早已存在。
在古希腊时期,“灵感”含义是“灵启”、“陶醉”、“迷狂”等。
柏拉图认为灵感的来源是“神灵附体”,在他眼里,有两类诗人,一类是靠模仿写诗,另一类是靠“神灵附体”写诗。
只有后者才能得到神灵的帮助,得到灵感。
柏拉图是充分肯定后者的,他把靠“神灵附体”写诗看成是神把灵感输送给诗人,诗人通过“神灵附体”而进入一种迷狂状态,创作出了好诗,然后再传送给听众,并感染听众。
这类靠“神灵附体”的诗人不是凭技艺而是凭灵感,由于灵感的来临靠的是“神灵附体”,所以诗人是靠神的启示才具有创作能力并进入创作过程中的。
他还认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
”柏拉图接着又认为灵感的获得是导向理式世界的,其获得过程就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关于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柏拉图是根据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要求来看待的。
他的理想国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最高等级是哲学家,其次是武士,再次是百工,奴隶不属于国家的成员。
他也把人的灵魂化分为三个部分:理智、意志和情欲,以便和三个等级的公民相对应。
他认为要用理智去统治国家,为了要实现理智的统治,必须要发挥文艺培养和教育出有益于城邦并合乎城邦制定的规范的忠实的城邦保卫者。
从这一政治理想出发,柏拉图对史诗、音乐、悲剧等进行了审查,他认为当时的抒情诗、悲剧等文艺作品,只有快感,而无效用,这类抒情诗、悲剧等释放出来的快感破坏了人们“心灵的和谐”,毁坏了人们“心灵中至善至美的城邦”,要把人的灵魂中的情欲部分逐出理想国。
人的灵魂中的情欲等非理性部分应受到理性部分的管制,由于悲喜剧中易于令观众产生感伤癖或哀怜癖,所以必须要加以审查。
柏拉图提倡一种合乎奴
隶主贵族精神追求的、合于城邦规范、对城邦有用的艺术,只有这种艺术才是优美和高尚的。
可见,柏拉图对史诗、悲喜剧等艺术社会功用的看法是为建立他的贵族奴隶主的理想国服务的。
柏拉图的美学、文艺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是深远的,他对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实践和理论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系统见解。
他的理论对后世诸如中世纪神学文艺理论、文艺复兴时期乃至现代时期的文艺理论都有深远的影响。
(李治建执笔)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艺理论家,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方一个靠近马其顿城邦的斯塔吉拉城。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君主的宫延御医。
亚里士多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便到雅典柏拉图学园学习,曾是柏拉图比较喜欢和赏识的学员之一。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的爱索斯办学并在那里结婚。
公元前342年(另一种说法是公元前343年),他接受了马其顿王腓力之聘,任王子亚力山大的老师。
公
元前335年,亚历山大即位后,他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广收门徒,主要从事讲学与著述。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后,帝国四分五裂,雅典亲马其顿派被推翻,亚里士多德因与前雅典政权关系较密切,也成为反对派攻击的对象。
公元前322年,他离开雅典,逃往卡尔西斯,不久死于优卑亚岛,享年73岁。
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颇丰,广泛涉及诸如哲学、逻辑学、历史学、文艺学、生物学等几乎当时的一切知识门类。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
他的著作有:《戏剧研究》、《论诗人》、《荷马问题》、《诗学》、《修辞学》等。
但由于社会战乱等时代原因,他的著作仅《诗学》和《修辞学》还算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对后世影响非常重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
《诗学》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思想。
全书现存26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依次是序论、悲剧论、史诗论、批评论、史诗与悲剧之比较。
他在《诗学》第一章中把美的艺术称为模仿的艺术,他关于文艺是模仿的说法比前时代的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的模仿说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文艺的本质认识也较为深刻。
他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而不是所谓的虚幻的“理式”。
艺术模仿不能脱离客观事物的实体而存在,客观事物的实体存在是真实的,对客观现实的实体存在的模仿也是真实的,模仿最主要的方面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他不仅肯定艺术真实性,而且肯定艺术比现实中存在的个别的事物更真实。
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他认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历史家叙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更带有普遍性。
在这里,他高度评价了文艺(诗)的作用和价值,文艺比历史更能揭示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更能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所隐藏的必然性与普遍性。
接着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