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美术教育对西方的借鉴 2019年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6.67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中国美术教育对西方的借鉴
早在西周和春秋初期,中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因此而形成了规模体系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在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并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原本处于相对滞后的美术教育,瞬间,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在这表面繁荣的下面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相较于西方国家的美术教育,我国的美术教育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艺考热不断升温,招生规模不断加大,一部
分学生和家长认为考普通大学无望,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艺术专业考试上。
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是些文化素质低下,也并没有什么艺术天赋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专业,一心只为了圆大学梦。
而这也恰恰偏离了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
正是艺考热,因此美术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在教学当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对学生所带来的作用。
因为这是基础,我们常说要盖好大楼,必须打好地基。
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但是,问题在于,单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是不够的。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造葫芦画瓢”,他们缺乏
自己的主观能动意识,遇到新问题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应对。
同时,他们还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试问,被教育者缺失了在那么学生接受教育接受教育中最总要的一个要素――学习兴趣,
的结果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虽然现在都在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真正又有几个学生被素质教育了呢?学生大多文化素质低下,只知道埋头画画,这与我们21世纪要培养的人才目标已相背离了。
然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钱学森曾说过:“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
”有评论曾写道说钱学森的这句话抹煞了所有大学校长的辛勤劳动,甚至也抹煞了正在被我们歌颂着的“教育改革”。
鲁迅美院的院长韦尔申曾说过,“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我们的美术学院教育都是从建国之后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我们的美术学院基本是在前苏联美术学院的模式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状况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到目前为止,它的这种基本架构可以说涵盖了中国所有的美术学院。
”然而,随着世界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恪守老规矩。
近些年来,许多的学者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美术教育状况进行了考察和了解,那么这些国家的高校美术教育对我国的美术教育有什么借鉴作用呢?
一、把美术视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把美术教育真正的和文化相结合
在我国,社会上还是存在许多对于美术教育的偏见,如很多人认为学美术就是只要会画画就行,所以,大家在美术专业课上认为画画就是画画,久而久之,学生也是会累的,有的甚至还.
会认为什么都没学到,造成了美术教育与文化脱离了。
尹少淳认为美术与文化结合,体现了一种体用关系、技法与表现的关系。
如果我们只知道一种事物而不知道其用途,只知道掌握技法,而不知道表达什么,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外国的高校把美术和文化这一关系看得非常的重要,他们认为“美育”的目的并不是传授一门谋生技艺,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美的认知能力,陶冶人的情操。
列宾美院引导他们的学生学习美术就是在研究生活、研究现实和研究自然规律的成果。
而研究的对象是人,研究他们对现实生活、对发生在他周围或他亲身经历事情的态度。
他们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列宾美院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教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的同时,他们不仅仅只是在技法上给学生启示,而更多的是传达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为自己祖国创作,因此他们经常要求学生在进行创作的同时最好结合自己的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
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了将施于何处。
”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由此可见,美术和文化是一种不可脱离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我们在进行美术教育中该去建立的。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我国许多的院校中,教学方法依然以师徒式、作坊式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我们并不能完全否认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掘。
在《美术教育展望》一书也曾提到说,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处理艺术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自己对艺术问题见解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美术教育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教科书,美术教育的观念传统。
在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的美术课程已不再称“美术”或“美术与设计”,而是称为“视觉艺术”,从中可见他们的美术教育已经超越了传统“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领域。
美术教育的多样性是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外国的一些高校的教学方式采取的是开放性的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即在教学当中,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是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讨论、分析、评论等方式来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
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而这无疑对我们是有启发的,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模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三、作业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在我国的一些高校,还存在着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学生平时上的专业课只需要到期末交其相关的作业即可,
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作业打分。
显而易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在法国不仅是高等的美术院校,就连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大纲都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即作业评价不仅仅是根据学生的作业打分,同时还包含有口试,如让学生就一件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是说明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还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创新性以及一些技术的掌握程度来给予综合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它能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对于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要予以重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师扮演着新的角色
师资的优劣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一个教
师的自身素质与他本身的文化素养、思想境界、专业技能有着密切关系。
在中国的一些美术院校面临着师资质量下降的问题,存在着一些老教师手捧一本教案30年不变的问题。
显然教师自身
都没什么超越,也怪不得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其实学不到什么,有无老师都一个样。
然而,在国外的一些高校里,每位教师却是都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教学一丝不苟,对待每位学生都是持以公平的态度。
在列宾美院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说到,“在
这里,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是遇到院长还是其他老师,只要你有问题,都可以去向他们请教,他们都会耐心地和你探讨问题。
”梅尔尼科夫曾说过,“作为一位教师只注重表现自己,是
不正确的,因为学者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是很难取得自己的新成果的,即使不是艺术家也是一样的。
”里德的教育观主张自然主
义的美术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只扮演鼓励的角色,依据学生的感觉、直觉、感情、思维去分析器性格类型,并按其类型给予顺应的指导,以帮助发展其个性。
五、在教育中保持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
现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文化发展也向多元化和相对主义发展。
这种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就决定了各国生活方式的民族性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与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他们则根据自己本国的情况,从而制定一套符合自己本国的教育标准,如美国的《艺术教育的国家标准》,它是在总结美国学校艺术教
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英国也是根据自己本国的背景下制定了《国家美术课程》。
对于这些国家的教育标准,我们可以
去借鉴、去学习,但是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而失去了自我,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看到自身的长处。
在《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一书说到,21世纪的美术教育就应包容各国的艺术,继承全世
界的艺术教育成果,同时也要继承本国艺术的成果,保持中国艺术教育的特色,并把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色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格局。
我国的高等美术教在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不管怎么说,
育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如何应对新的机遇,如何让新的机遇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这就需要我们要完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育中要多借鉴、多学习,要尊重多元,重视反思。
同时要保持本民族特色,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