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游戏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16
小学生心理辅导游戏
1、活跃气氛,营造氛围。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大特点之一就是和谐性,要求教师尽量为学生创造和谐真诚的氛围,赢得学生的信任,减少学生的防卫心理,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无条件接纳学生,努力做到尊重、共情和同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敞开心扉,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自我体验与自我解剖。
为此,教师可以安排破冰船类的游戏,达到活跃气氛的效果。
比如:“大风吹”,教师说:“大风吹,大风吹眼镜”,戴眼镜的学生必须立即离开座位,找另外一个位子坐下。
也就是吹一个特征,符合特征的人迅速起立换位子。
“甲地乙地”,教师选择两个距离十几米的地点作为甲地和乙地,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个人依次选择一种方法,比如摆各种动作,从甲地到乙地,然后再返回甲地,凡是前面使用过的方法,后面的不能再使用。
再比如,“进化论”“对对碰”“小白兔跳一跳”“轻柔体操”“拍打穴位”等。
2、增强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中学生,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在辅导游戏投射的作用下,学生相互坦诚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态度和内心世界,让他们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弱点都不是唯独的,既要振作精神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变,也要学会理解、宽容他人。
比如:“20个我是谁?”,让学生用我开头写20个描述自我的句子;“自画像”,让学生成员画出自己。
可以有标题,也可以无标题。
可以用任何形式来画出自己,抽象的、形象的、写实的、动物的、植物的什么都可以。
总之,把自己心目中的最能代表自己的东西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使成员发现隐藏在潜意识层面的自我,不知不觉中对自己作出评估和内省。
画完后挂在墙上,开“画展”,让团体成员自由观看他人的画,不加评论。
欣赏完毕,请每一位画家对他的画解释并答疑。
再比如“人生曲线”“人际关系中的我”“洞口余生”“姑娘与水手”“拍卖会”等。
3、协助“交往”
通过人际交互作用的辅导游戏,让学生不断地从他人对自己的接纳或不接纳的态度或撞击中获得体验,帮助他们较快地发现自己在与人交往时的积极或消积的心态以及人格问题。
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感受友爱、合群的愉悦。
同时,减轻乃至消除交往障碍。
例如“大树和松鼠”,三人一组,两人面对面拉起手,作一棵大树。
一人钻入其中作松鼠,可以有1-3个游离分子。
教师下口令:“松鼠”,大树不动,所有的松鼠换大树。
下口令“大树”,所有的松鼠不动,大树换地方。
下口令“地震”,可以随意组合。
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体验被包容被接纳的感受。
“循环沟通”可以让学生在倾听别人和倾诉自己的过程中学会倾听。
“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
“‘瞎子’排队”可以让学生审视自己在交往过程中的主动性。
“盲行”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等等。
4、增强团队凝聚力
这类游戏辅导大多采用对抗赛的形式,采用“击败对方”的游戏动机,一般能有效地诱发被辅导者的“团队情绪认同”。
即,成员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群体视为同一,成功或失败时有共同的感受,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团队目标和自己的目标。
随着游戏的进展,不断加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增进团队精神。
在争夺胜负的紧张气氛中,还使一些社交退缩或社交过度的成员因协作需要,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从而提高了合群性。
比如:“解开千千结”,学生10到20人一组,拉起手围成圈,记住自己左右手拉的分别是谁的手,然后在圈内自由走动,教师喊“停”,大家站立不动,再拉起原来的左右手,打成结。
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同舟共济”,以一张白纸作为一艘救生艇,看哪个小组站上去的人最多。
再比如“勇敢向后倒”“过电网”“风中劲草”等。
5、促进学习效果
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心理品质训练和学习情绪调节。
通过观察、聆听、思维等认知过程的游戏训练,体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学习品质在认知中的作用;通过走“独木桥”等游戏训练,体验“过度焦虑”、“非理性的内部语言”等因素对学习情绪的负面影响,同时协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比如“青蛙跳下水”可以训练注意力;“大西瓜,小西瓜”可以训练突破思维定势;“故事接龙”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走独木桥”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焦虑等。
6、增强抗挫折能力
在各种情景游戏中设置障碍,让学生获得艰难、难堪的受挫感。
与此同时教师则不断给予“目标”激励,鼓动参与者积极进取。
在承受艰难、承受难堪的过程中,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尝经艰苦努力取得成果的无限快乐。
比如,“抢椅子”“抢球”“勇敢者的道路”“七嘴八舌”的评论等。
“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实践和探索“新成功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新成功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一种感悟成功、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教育;是一种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成功做人、成功学习、成功创造的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一种尊重每个孩子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孩子的生命潜能的教育;是一种让生命充满成功活力的教育。
新成功教育是对成功教育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新成功教育以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当代成功学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新成功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成功,更关注学生生活的成功、合作的成功、创新的成功;新成功教育不仅主张学校教育的成功,也主张家庭教育的成功、社区教育的成功;新成功教育不仅追求学生的成功,也同样追求教师的成功、校长的成功、家长的成功,乃至所有与学生成功相关的教育人士的成功;新成功教育不仅引导和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取得成功,也引导和帮助其他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取得成功;新成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成功,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功。
新成功教育对成功是这样认为的:一、成功是一种心态。
面对相同的困境,心态消极的人看到的是泥土,心态积极的人看到的却是星星。
所以,成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拥有积极心态的人,自信、坚韧、乐观、向上。
二、成功是一种情怀。
这种情怀来自爱。
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事业的爱、对时代的爱。
有了这种爱的情怀,就能遇到挫折不气馁、正视困境不消沉、取得成绩不自满、拥有荣誉不张狂、把握目标不放弃、面对挑战不
退缩。
三、成功是一种品质。
懦弱的人害怕成功,坚强的人拥抱成功;自卑的人远离成功,自信的人走向成功;愚钝的人放弃成功,睿智的人感悟成功;狭隘的人嫉妒成功,豁达的人享受成功;散漫的人无视成功,精明的人把握成功;好高骛远的人失去成功,脚踏实地的人实现成功;目光短浅的人鄙视成功,志存高远的人放眼成功;固步自封的人拒绝成功,勇于开拓的人创造成功。
四、成功是一种信念。
拥有成功理念的人,坚信成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拥有成功理念的人,坚信人人皆想成功、人人皆能成功、人人皆会成功。
拥有成功理念的人,坚信人因成功而自信、人因成功而快乐、人因成功而美丽。
五、成功是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之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韧不拔之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然开朗之境。
新成功教育的理论构架是这样的:“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是它的追求目标;“成功从举手开始”是它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每个孩子的成功学习而教”是它的教学宗旨;“让学校充满成功的活力”是它的办学信念;“尊重、理解、赏识、激励”是它的教育机制;“把成功的机会和权利还给每个孩子”是它的教改前提;“帮助孩子成功是教师的最大成功”是它的育人价值观;“帮助教师成功是校长的最大成功”是它的管理价值观;“成功的禀赋和素质是与生俱来的,成功的愿望和追求是与时俱进的”是它的人性观;“在成功中体验人的自豪感、在成功中获得人的尊严感、在成功中享受人的幸福感”是它的情感发展目标;“相信自己,我能成功;鼓励自己,天天成功;超越自己,一定成功”是它的自我形象塑造目标。
当新成功教育开始由理论构想向实践操作过渡时,工艺化的、流程化的、模式化的教育实践行为的探索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新成功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新成功教育理念下的德育模式的探索、新成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新成功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新成功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新成功教育理念下的审美教育模式的探索等,这些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题,急需我们去研究、去开发、去拓展、去提炼。
“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
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实践的上的意义。
从理论上看,小学生的成功心理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心理是小学生最重要、最核心的心理素质。
把成功心理从整个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剥离和凸显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更加细腻、更加周全地研究和认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因素,并借此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向着纵深地带拓展和超越。
从实践上看,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和深远。
首先,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的研究为新成功教育奠定了条件基础和动力基础。
从成功心理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看,完善的个性结构、优秀的心理品质,既是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基础,又是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构成要素;从成功心理对小学生知识智能发展的影响看,成功心理是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的前提和动因;从成功心理对小学生体质体能发展的影响看,人的身心是一个有机整体,成功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躯体健康和情绪健康;从成功心理对小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影响看,成功心理做为一种健康心理本身就蕴含着审美元素和价值,而失败心理则从内在气质和外在神态上构成对美的威胁。
总之,成功心理为成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奠定了条件基础和动力基础。
其次,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的研究有助于改善家庭心理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的研究,可
以为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心理健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供借鉴,可以为家长恰当解决诸如学习指导、情绪指导、人际交往指导、品德行为指导等方面的疑难和困惑提供钥匙,可以为融洽亲子关系、协调家庭气氛、纠正家庭教育误区提供指南。
最后,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的研究为预防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一条捷径。
预防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有多种途径和渠道,抓住了健康心理的核心要素——成功心理,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在学习、情绪、人格、社会适应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障碍、缺陷等,从正面的、积极的、高效的角度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成功心理辅导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小学生成功心理素养为目标的专门课程。
尽管做为一门独立的专门课程在国内外尚未有人提出和研究,但散见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学等论著、刊物中的有关成功心理的论述资料还是可资参考和借鉴的。
1、关于“成功心理”的界定
有论者认为,成功心理就是以追求成功为动力机制的一种综合心理。
它包括成功智能和创造力、自主坚强的意志、爱的品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
(郑雪《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
有论者认为,成功心理就是自我实现者的心理。
它包括对现实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接受自己和他人、言行坦率和纯真、不过分关注自己、具有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需要、独立自主、时时常新的新鲜感、常常能体会到狂喜和崇高等高峰体验、对人类充满深厚的爱、亲密朋友不多但感情深厚、具有民主的态度、具有很强的道德感、有幽默感、创造性、不盲从等心理特征。
(马斯洛《自我实现者》)
有论者认为,成功心理是一种以积极的自我形象为内核的潜意识心理。
它包括远大的志向、清晰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自我感觉良好、乐观开朗、充满热忱、喜欢独立思考、乐于创新、善于规划和使用时间、酷爱读书、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实行积极思维、懂得战胜失败、敢于行动、天天追求进步等心理特征。
(郭中平《让孩子自己成功》)
2、关于成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原则
有论者认为,成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原则即团体发展性心理辅导原则。
它包括:一、教育性原则。
即在进行成功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整体性原则。
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成功心理辅导。
三、平等尊重原则。
即在成功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努力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
四、艺术性原则。
即成功心理辅导过程中要通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交流等手段理解学生心灵,促进学生成功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五、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即成功心理辅导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
六、坚持性原则。
即在成功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思想,以巩固和提高成功心理的辅导效果。
(莫雷《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
3、关于成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有论者认为,在成功心理辅导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类:一、认知法。
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包括:阅读和听故事、多媒体教学、艺术欣赏、联想活动、认知改变、参观访问等。
二、操作法。
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成功心理辅导的目标。
包括:游戏、工作、测验、演讲、绘画、唱歌等。
三、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解决。
包括:专题讨论、辩论、脑力激荡、配对讨论法、六六讨论法、意见箱等。
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影响个体成功心理的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养的作用。
包括: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改变自我、双重扮演、魔术商店等。
五、行为改变法。
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
包括:行为训练、示范、奖赏、惩罚、契约等。
(陈永胜《小学生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教育参评论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辅导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教育部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纲要中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小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吗?有何适合他们的辅导方法?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小学生心理辅导属于儿童心理
辅导的范畴,是心理辅导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不同于对成人的心理辅导,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而探讨适合儿童的辅导方法。
在小学中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在学校外的专业机构进行的也有所不同。
学校是小学儿童生活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他们在学校里的社会互动和家庭互动一道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远的,是成长性的还是伤害性的,往往在小学阶段看不出来。
看上去简单、幼稚的小学儿童,在这一重要的心理发展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排解,是违背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所求的。
但是,小学生又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借助言语和辅导人员探讨、澄清他们的心理困扰,更不能把对他们的辅导看成是按比例减少的成人辅导,而需要更多地采用非言语的方法。
这对辅导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对基本辅导理论和技能有较好基础,还需要在儿童,特别是小学儿童心理辅导方面,从理念到方法,从专业学习到实践辅导上有较好的训练和修养,不断探究辅导途径。
在辅导动机、语言表达和环境的关系上与成人有所区别,遵循辅导的道德和自身职业规范,保护学生的权益,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校率先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问卷调查、心理咨询、个案辅导、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学科渗透等形式,紧紧围绕:心理咨询辅导室,让个体学生宣泄情绪、倾吐心声,诱导学生排解心理压力。
开设心理活动课,设置情景故事、角色扮演、学科渗透活动。
营造环境氛围,举行各种愉悦心灵、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心理训练,运用理性情绪法、心理置换法、分析法、疏导法、运动法、测试法,让学生参与各种心理训练活动。
有效实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需要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更需要真诚,真诚相待,真诚配合,以心育心。
著名的心理辅导理论家查里·考瑞强调:心理辅导是一种亲密的学习方式,所以需要辅导者乐于放下刻板化的角色,以真实人物在治疗关系中出现。
在这种人对人的关系中,来访者才能体验到成长。
如果辅导者把自己藏在专家角色的背后,则来访者也会隐藏起来;如果辅导者只以技术专家出现,而把自己的反应、价值观和自我表现摒除在治疗工作之外,则会是一种贫乏的咨询;如果辅导者做
着生活导向的抉择,散发生命的光热,以真实面貌呈现在对方面前,让对方深刻认识,则这些身教将是最佳的启示。
辅导者本身的真诚,是来访者的榜样,对辅导者来说,真诚就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案例一:一个问题行为的辅导
个案身份:陈××;性别男;年龄14岁;六年级学生。
个案起因:很长一段时间,该生常与有问题行为的社会无业人员交往,常滋事、闹事、打骂同学、无心向学。
对待老师的教育表面上能接受,但背后却说谎欺骗,没有悔改。
个体特点:身材矮小的他,有一对花溜溜的小眼睛,反应机灵,常搬弄是非,无故打骂弱小学生,致使一些与他交往的人,念生恐惧,但又不得听他教唆。
在校外与人打架,欺负弱小学生,别的学校学生家长也来校告他;在校内,课间活动异常、寻事滋事、追逐、打骂同学;在课堂上,纪律松散,不尊重老师,学习心不在焉,学习表现极差,影响很坏。
被学校“警告”纪律处分,列入“问题行为”个体辅导对象。
个案调查:小陈家庭有父母及姐姐共四人,因父母重男轻女,虽有长女,但溺爱幼男。
幼小时期,娇生惯养,成长过程,只养不教,造就小陈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其家长,教子方法贫缺,时而暴骂一顿,时而狠揍一番,从不沟通,使小陈萌发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教育当作耳边风,得不到有效的教育。
分析与诊断:个人因素,生性好强,稍有傲气,加上娇生惯养,善于察言观色,欺骗说谎,性情变化无常,不良行为成习。
家庭因素,父母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学校因素,该生是后进学生,思想、品德、意识有偏差,行为规范和教育很难见效,尚未能完全改变其脾性。
辅导策略:一是从该生逆反心理入手,寻找机会与他接触、谈生活、聊天,建立平等关系。
二是与该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步调一致,适时选择,渗透辅导。
三是对该生校内外行为保持跟踪,从多方面获取他的学习、活动、生活资料。
进行家访、电话访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加强家校协作教育。
观察其行为的改变情况,约束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是采取面对面辅导,潜移默化,协助认识自我,悦纳自己,调整情绪,调整危机,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尊重别人,增进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