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_安全隐患和管理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4.90 KB
- 文档页数:8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最为重要和紧张的工作之一,护士在急诊科必须做好各种准备,以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
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应对,可能会给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甚至危险。
下面就来谈谈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隐患1.患者情绪激动急诊科是一个情绪波动大的地方,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痛苦或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
患者情绪激动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可能伤害到护理人员。
2.传染风险急诊科是病情复杂、病种繁多的地方,患者的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感染风险,如流感、结核病、传染性腹泻等。
3.医患沟通困难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繁忙、紧张,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这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冲突。
4.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是一个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场所,护士可能需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复杂的病情、长时间的工作等各种压力,这可能会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
5.安全隐患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药品混淆、抢救过程中的意外等。
二、防范措施1.培训和教育针对患者情绪激动和暴力行为等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应对患者的情绪,如何防范和化解暴力事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2.个人防护在处理传染风险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正确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等。
3.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和护士应加强医患沟通,尽量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细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
4.心理疏导面对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例如通过聊天、运动、娱乐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
5.安全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健全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安全,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是医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需要护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应变能力,因为急诊室的工作环境通常是高度复杂和变化多端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护士们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急诊护理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隐患,需要护士们做好预防工作,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安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和防范措施吧。
一、常见隐患:1. 患者数量突然增加急诊室的工作环境常常是十分忙碌和紧张的,而且随时可能因为各种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数量迅速增加。
当患者数量激增时,护士们可能会因为应付不过来而出现疏漏或者错误操作的情况,从而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
2. 治疗措施迫在眉睫在急诊室,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是急需处理的,护士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快速、准确的决策。
这就需要护士在平时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处置疾病的技能。
3. 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急诊室的患者家属通常情绪都比较激动,很容易情绪失控,这样不仅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还有可能给患者的诊疗带来困难。
4. 人身安全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还有可能存在人身安全隐患,比如患者可能因为病情原因而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因为突然发病而出现暴力行为,这就可能给护士和其他患者带来伤害。
二、防范措施:2. 强化团队协作在急诊室工作,护士之间需要高度配合,共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护士需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做好沟通和配合工作。
3. 加强患者家属沟通对于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护士需要加强和他们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4. 安全防范措施在急诊室工作时,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5. 加强患者观察和监测在处理患者的时候,护士需要时刻加强患者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6. 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在工作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不要因为环境的紧张而失误或疏漏。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隐患,这些隐患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害或者医护人员的工作困难,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患者交叉感染隐患:在急诊科,患者的传染性和感染疾病患者的就诊概率都较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特别是在与患者的接触后或者与污染物接触后。
-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和防护衣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污染物。
- 合理利用隔离间,将患者进行分类隔离观察,并且定期消毒隔离间。
-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疫情报告和处理。
2. 患者跌倒隐患: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行动困难,容易发生跌倒。
防范措施:- 为每位患者评估跌倒风险,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额外的监护。
- 在重要的地方设置防滑垫和安全栏杆,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
- 定期检查患者的灯光和电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给予患者适当的警示,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如告诉患者站起来前先叫护士,不要自己离开床边。
3. 患者误吸隐患:急诊科的患者常常存在窒息、呼吸抑制等情况,易误吸异物。
防范措施:- 对于有窒息或哮喘病史的患者,随时监测他们的呼吸情况,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 遇到窒息或呼吸抑制的患者,要迅速清除口腔和咽喉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平时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好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避免在紧急时无法使用。
4. 医护人员感染隐患: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常面临大量患者,易受到医疗废物、血液等的感染。
防范措施:- 医护人员需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衣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医疗器械和工作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 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技巧,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手卫生培训。
5. 患者家属和患者自我伤害隐患:急诊科常常有疑似自杀或者自残的患者,或者有躁动不安的患者及家属,容易自我伤害。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包括医疗设备故障、感染传播、工作环境不良、缺乏培训和教育、疲劳与压力等。
针对这些隐患,有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可以采取,以确保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医疗设备故障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之一。
护士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当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感染传播是另一个常见的隐患。
急诊护理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护士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物,遵守洗手与消毒的规范。
急诊科应有明确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消毒环境等,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工作环境不良也可能对护理工作造成隐患。
急诊科应保持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避免过多的杂物和走道堆放物品,确保急诊通道畅通。
护士应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垫、座椅和工作台,减少长时间工作对身体的负荷。
第四,缺乏培训和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隐患。
急诊护士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院应定期组织急诊护理培训和实践,包括急救技能、疾病管理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急诊情况的能力。
疲劳与压力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可能会导致护士疲劳和压力过大。
医院应注意调控护士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合理安排轮班和休假,以缓解护士的压力。
护士个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内容繁重,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问题。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患者病情、医疗设备等方面介绍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一、工作环境方面的隐患及防范措施1.1 工作场所安全隐患急诊护理工作场所面积通常比较狭小,人流量大,容易造成拥挤和混乱。
这样的环境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在走动时受到阻碍,增加工作风险。
防范措施:(1) 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确保通道畅通,减少跌倒和碰撞的风险;(2) 合理规划急诊区域,确保医护人员的活动空间;(3)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护理站和休息区,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 感染控制隐患急诊科是各种急性传染病患者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医护人员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患者,加之患者数量多、疾病种类繁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1) 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规范进行操作,如洗手、戴手套、口罩等;(2) 对各种耗材和医疗设备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3) 对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减少传染风险。
1.3 精神压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需要面对病情复杂、患者情绪激动等情况,容易出现工作压力大的情况,长期工作下来容易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防范措施:(1) 加强护理团队的协作配合,减轻个体压力;(2) 建立心理支持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 强化医护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1 病情评估不准确患者来急诊的病情难以预测,有时候可能出现急症治疗不及时、病情评估不准确的情况。
防范措施:(1)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识别能力;(2) 加强患者的病情评估培训和规范化操作,提高评估准确率;(3) 对于有疑问的病情,应尽快向上级医师请教,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 家属情绪激动患者家属在急诊科往往情绪激动,容易对医护人员施压,甚至影响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下面将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和防范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患者高度精神紧张患者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可能因为受伤、疼痛或紧急情况下的担心而表现出高度的精神紧张,这会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困难。
精神紧张的患者可能会拒绝治疗、产生恐慌情绪、不合作等,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 耐心沟通:护士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恐惧,并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放松情绪。
2. 提供情绪支持:护士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情绪支持,使其感到被关心和被重视,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感。
3. 温和体验:护士要用温和的语气和动作,给予患者体验感,让他们感到在安全和信任的环境中得到了治疗和关怀。
4. 需要时进行镇静:对于情绪非常激动或极度恐慌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镇静,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二、医疗设备故障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 定期维护保养:护士要按照设备的维护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短期备用设备:护士要随时保持一些常用设备的备用,以备设备故障时的紧急使用。
3. 设备培训和指导:护士要接受设备操作培训和指导,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各类设备,并能及时切换备用设备。
4. 紧急应对措施:护士要了解各种常见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应对,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三、不合理用药急诊情况下,护士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并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
如果护士不具备丰富的药物知识和判断能力,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 提高药物知识:护士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药物知识,了解各种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做到熟练应用。
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回复急诊护理是一项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因为急诊患者面临着生命的紧急威胁。
然而,急诊护理的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讨论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之一:工作压力过大急诊部通常是医院最繁忙的地方之一,护士不仅需要应对不断涌入的患者,还需要迅速和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护理。
这种工作压力容易导致错误的发生。
管理对策:- 增加急诊护理的人力资源,以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 实施适当的工作排班制度,以确保护士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护士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之二:沟通不畅急诊环境下,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
不畅的沟通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
管理对策:- 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系统,确保护士可以及时和准确地与医生、其他护士和相关人员交流。
- 鼓励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以提高沟通效果。
- 提供沟通培训,帮助护士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3.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之三:药物管理错误急诊护理中药物管理错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护士需要在快节奏的环境中进行药物给予,可能会导致药物错误的发生,这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管理对策:- 提供全面的药物管理培训,确保护士掌握正确的药物计算和给药方式。
- 实施药物双重核对制度,以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
- 使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帮助护士准确记录和追踪药物使用情况。
4.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之四:感染预防不足急诊患者通常处于敏感状态,容易感染。
如果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忽略了感染预防措施,可能会导致患者感染,甚至恶化病情。
管理对策:- 加强护士的感染预防培训,教育他们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
- 提供足够的消毒设备和洗手设施,并鼓励护士及时和适当地使用。
- 定期审查和更新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以确保符合最新的国际标准。
总之,急诊护理安全隐患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通过采取适当的管理对策,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和护士面临的风险。
关于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急诊护理作为医生救治患者的首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对策来降低急诊护理中的风险。
一、急诊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1、急救医疗设备不足由于经费和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急诊室的设备、药品等常常出现不足的情况。
比如,心电监护设备、呼吸机等重要的急救设备不足,会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
2、医患沟通困难由于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急诊室内往往出现言语冲突、情绪激动等问题,这可以导致医患之间的沟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和患者沟通。
3、工作压力大急诊室的工作强度大,压力也比较大,医护人员长时间工作缺乏足够的休息,容易产生疲劳、精神紧张等问题,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1、更新医疗设备医院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最新的急救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急诊护理的流畅进行。
此外,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提高护理预警意识和处理意识。
有效提高护理的安全等级,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鼓励沟通为了防止通信中的误解和错误,医护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及时消除他们的疑虑和压力。
关键时刻,医护人员要展现良好的沟通技巧,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
4、合理分工根据各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
要严格贯彻护理认证制度,定期组织综合评估,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急诊护理的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基础。
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改进急诊室管理机制和护理策略,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面对的一项高风险工作,工作环境复杂,工作任务繁重,常常面临各种突发问题和危险,因此隐患也相对较多。
以下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常见的隐患出发,探讨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防范措施。
1. 患者情绪波动大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他们中有的是突发疾病急需救治的患者,有的是因为疾病恶化而情绪激动的患者,还有的可能是因为等候时间过长而焦躁不安的患者。
这些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很容易给护理工作带来挑战。
对于这一隐患,护理工作者需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情绪调节能力。
在处理这类患者时,要真诚关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并给予及时的安抚与帮助,尽量缓解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情绪。
也要注意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不被患者的情绪所左右,以免影响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2.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医疗器械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
比如输液管道漏气、输液速度不当、输液针头不洁净等,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所带来的隐患,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器械,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械的正常运转和无菌状态。
对于患者使用的器械,更要做到一人一用,严密执行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3. 患者家属情绪失控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经常需要面对不同患者家属。
有时因为患者病情严重或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家属可能会情绪失控,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这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防范这一隐患,首先需要护理工作者要有足够的沟通能力和耐心,认真倾听患者家属的诉求,在尽量满足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疏导和安抚工作。
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紧急应对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家属暴力行为做好充分的预案和准备,确保护理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4. 患者护理不及时急诊科患者多、繁忙,护理工作任务重,有时很容易出现患者护理不及时的情况。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隐患,包括人员安全、器械设备安全、传染病防控等。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是人员安全方面的隐患。
急诊护理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可能会导致人员疲劳、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和安全。
还可能遇到有暴力倾向患者的威胁。
为了防范这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人员分配上要合理安排,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提供必要的休息时间。
还要加强对暴力患者的防范,可以加强警力的配备,设立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是器械设备安全方面的隐患。
急诊护理中使用的器械设备众多,其中可能存在一些使用不当、消毒不彻底、维护不良等问题,增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器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新进护士应加强培训,熟悉各种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对使用过的器械设备要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使用器械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范、正确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再次是传染病防控方面的隐患。
急诊护理中,经常会接触到可能携带传染病的患者,如HIV、结核病、甲肝等。
这些传染病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都构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防范这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在与可能携带传染病的患者接触后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清洗。
急诊室内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对患者要开展相关的传染病筛查和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1. 引言1.1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是指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或问题,这些隐患可能对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造成影响。
为了确保急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了解并有效应对这些常见隐患。
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包括患者突发性情绪波动、医疗器械故障、患者情况复杂多变、交通意外和传染疾病风险、护士工作压力大等。
这些隐患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如患者疾病本身的特点、医疗设备的使用问题、环境因素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常见隐患,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危险隐患的警示和防范意识,持续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是每位急诊护士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2. 正文2.1 常见隐患一:患者突发性情绪波动患者在急诊室接受治疗时,由于疾病的突然发作或治疗过程的不适,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甚至情绪失控的行为,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隐患。
患者的突发性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他们的行为变得不可预测,甚至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护士在处理这种情况时,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被患者的情绪影响。
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恐惧,逐步平复他们的情绪,并采取适当的沟通和安抚措施。
为了防范患者情绪波动带来的危险隐患,急诊护理人员可以提前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在必要时寻求心理护理的支持。
在医疗环境中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可以帮助患者在情绪波动时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安抚,减少患者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风险。
加强对患者情绪管理的培训,也是提升急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安全意识的关键一步。
2.2 常见隐患二:医疗器械故障医疗器械故障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之一,可能会给患者的治疗和救护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常常需要面对紧急的医疗情况和不稳定的患者状态。
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隐患,需要护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患者暴力行为:急诊患者通常因为疾病或受伤带来的痛苦和焦虑,容易情绪激动,可能产生暴力行为。
护士在处理这种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并尽量避免与患者发生直接冲突。
在必要时,可以寻求其他医护人员的帮助,并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解释和安抚患者的情绪。
2. 传染病暴露:急诊室经常接收到各种不同的患者,其中可能存在传染性疾病。
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需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消毒液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护士要注意自己个人的防护,避免被患者暴露的体液或分泌物污染。
3. 工作环境安全:急诊科常常非常拥挤,护士常常要长时间站立和奔波,容易导致疲劳和摔倒。
在进行急救和护理工作时,护士要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避免绊倒和摔伤。
护士要注意穿着合适的鞋子,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防滑功能。
4. 药物错误:急诊护理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药物使用和管理。
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护士有可能在给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在给予药物前应该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和途径,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确认。
5. 急救设备故障:急诊室里的急救设备如监护仪、除颤仪等,经常要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如果设备故障或不适合使用,可能会延误治疗。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应经常检查和维护设备,并及时汇报问题,确保设备的有效性。
针对以上常见隐患,护士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不断学习和练习:护士应不断学习和练习各种急救技能和处理暴力行为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2. 有效的沟通与安抚:护士应努力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患者的不安和恐惧。
3. 按照感染控制规范操作:护士应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感染控制的规范操作,如正确佩戴防护装备、进行手卫生等,减少传染病的风险。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主要包括人身安全隐患、交叉感染隐患、药物误用隐患、护理环境隐患等。
为了保障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1.人身安全隐患:急诊工作场所常常面临来自病人家属、伤者等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威胁。
为了保证护士的人身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安保岗位,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维护工作区域的安全秩序;(2)合理设置急诊工作空间,确保工作区域的通道畅通,防止发生拥堵;(3)给予急诊护士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面罩等,防止受到感染或攻击;(4)定期进行急诊应急演练,提高护士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交叉感染隐患:急诊室是感染病患者最容易传播感染的地方之一。
为了防范交叉感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标准,包括患者隔离、清洁消毒、手卫生等措施;(2)设置洗手台、消毒设备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手卫生条件;(3)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常识培训,确保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4)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制度,避免废物交叉感染;(5)加强设备器械的清洁消毒管理,确保设备器械的安全使用。
3.药物误用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常常涉及大量的药物使用,如果不合理使用药物,容易引发药物误用隐患。
为了避免药物误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药物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专业素质;(2)建立完善的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领用、保存、配药等环节;(3)加强治疗药物的监测和评估,避免患者因药物过敏、中毒等情况发生;(4)建立严格的药物计量和核对制度,避免药物用量错误。
4.护理环境隐患:急诊室环境繁忙,护理环境的整洁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保证护理环境的安全和整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对急诊室进行深度清洁,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和无菌;(2)加强对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的管理,保持病人舒适;(3)合理规划急诊室的空间布局,确保通道畅通和工作区域的井然有序;(4)建立急诊护理工作区域的定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环境隐患。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对突发疾病患者进行急救和治疗的关键环节,而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隐患,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以下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传染病风险:急诊科接诊的患者种类众多,可能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感染性腹泻等。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过程中易受到感染。
防范措施:- 建立和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暴露于患者的体液、血液等。
- 加强观察和筛查工作,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隔离措施。
- 严格执行手卫生,保持双手清洁,经常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
- 定期进行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发现患者或职工的传染病情况。
2. 体力劳动疲劳:急诊科工作强度大,时间紧迫,夜间值班多等因素容易导致医护人员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和健康。
防范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证医护人员的充分休息。
- 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减轻个人工作强度。
- 鼓励并提供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
- 推行轮班制,合理分配工作强度。
3. 患者情绪和行为异常:急诊科患者病情突发,情绪波动大,常出现焦躁、激动、恐惧等情绪,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防范措施:- 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耐心和同理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情绪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 引导患者正确理解病情和急救措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 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备专门的安保人员,维护秩序和安全。
4. 环境卫生问题:急诊科是病患集中区域,易滋生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环境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和消毒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 做好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医疗设备和工作台面等经常接触的物品和部位。
- 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 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5. 药物误用和药物过敏:急诊护理环境紧张,工作忙碌,工作人员可能在使用药物时出现操作疏忽、用药错误等问题;而患者使用不当、过敏等也会带来问题。
关于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前言急诊护理是医疗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急诊科涉及病种范围广、病情变化快、病人状态复杂多变,要求护士具备高质量的技能和对急诊护理的熟悉程度和技术熟练度。
然而,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的防范和管理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失误、提高护理质量已经成为急诊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急诊护理安全隐患的形成及对策方面展开讨论。
急诊护理安全隐患的形成原因1.医护人员缺乏经验和技能急诊科病人数量众多,病情复杂多变,医护人员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能。
这些问题往往成为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制定诊疗方案和实施护理措施时的障碍。
2.急诊人员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护士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处理大量的病人信息和监测数据以及诊断医嘱,这对工作压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导致护士出现疲劳和失误。
3.环境及设备原因急诊科的环境往往很嘈杂、忙碌和紧张,这些环境因素不仅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效率,还会影响其注意力和判断力,从而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急诊护理所需的设备、技术和药品都十分复杂,如果设备不当或缺乏必备条件,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急诊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对策1.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急诊科需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护士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护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护士应遵守医院的相关标准和流程,对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
2.加强应急培训和技能提升急诊科护士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需要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和实践操作。
护士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协作能力。
3.督促护士遵守工作制度和规章制度急诊科需要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对于不遵守规章制度的护士要及时惩罚和处理,并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
4.注重环境及设备的卫生和维护急诊科需要经常保持环境的卫生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现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1.1 接诊分诊处护士责任心不强,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或未见患者就分诊,以致危重患者到来得不到及时救治;多数非急诊患者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患者不悦而引发纠纷。
1.2 抢救室、治疗室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执行错患者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士基础理论不扎实致判断失误,药理知识不扎实,没有做好“三查十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关心解释不够,未及时询问病史,引起患者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当医嘱不详,用法不清楚时,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而引发纠纷;护士情绪不高,服务态度差,不能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而引发纠纷。
1.3 观察室由于观察室患者周转快,患者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2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在急诊管理中,应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为了确保急诊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感染传播风险:急诊患者种类繁多,疫情期间尤其需要注意感染传播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要注意勤洗手,妥善处理和处置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品和废弃物,保持急诊区域的清洁和消毒。
2. 暴力行为威胁:急诊患者可能由于疾病、疼痛、焦虑等原因表现出不理性的行为,甚至会产生暴力行为。
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暴力行为风险。
提供安全隔离措施和充分的安保人员支持,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3. 器械操作不当:急诊护理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器械进行抢救和处理,如静脉穿刺、导尿等。
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自己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并进行规范的培训。
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无菌性,避免感染的风险。
要注意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提高患者的合作性。
4. 患者病情突发: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常常是突发的,需要及时处理和应对。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抢救措施。
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5. 药品错误使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药品的使用非常频繁。
错误的药品使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品使用的相关规定,如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使用高危药品时,要特别小心和谨慎,确保正确使用。
为了预防以上隐患,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提高急诊护理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
2. 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严格执行,保障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加强团队协作和配合,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4. 定期进行急诊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岗位,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工作岗位。
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需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处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保障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1. 护理设备失效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各种护理设备是护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长时间使用或者频繁使用后,这些设备可能出现各种故障,甚至是突然失效,给护理工作带来潜在危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需要做好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
在急诊科内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 医疗事故在急诊科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医疗事故,例如药物过敏、输液误差、手术意外等。
这些医疗事故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也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职业困扰。
为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急诊护士需要对医疗操作、用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急诊科内建立和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避免事故的扩大和重复发生。
3. 患者家属情绪失控在急诊科工作中,患者家属的情绪常常是非常激动和失控的。
他们可能因为患者的病情严重、治疗效果不佳等原因而情绪失控,甚至可能对医护人员进行言语或行为上的暴力。
面对这种情况,急诊护士需要保持冷静、沉着,同时做好对患者家属的沟通和疏导工作。
在急诊科内建立健全的患者家属安抚和疏导制度,对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回应,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4. 感染控制在急诊科工作中,接触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是常有的事情。
护士需要面对不同种类的传染病患者,如何防止感染的传播成为护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避免感染传播,急诊科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和操作规范,保障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医疗设施的环境清洁。
护士需要加强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护士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急诊护理工作成为了急需的职业之一。
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既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病情和医疗环境。
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护士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隐患和风险,因此如何识别和预防这些隐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着手,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急诊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身体暴力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之一即是身体暴力。
由于病患及家属在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下,常常会对护士进行辱骂、威胁甚至肢体冲突。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对护士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工作秩序和医疗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预防身体暴力的发生,急诊护理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让护士了解处理暴力事件的正确方式和方法;2.提高警惕,密切监控病患及家属的情绪,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好记录;3.加强急诊室安保措施,配备安全设施,保证护士的人身安全;4.加强沟通与引导,及时疏导病患及家属的情绪,化解矛盾。
二、传染风险急诊室是传染病患者的集中收治场所,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传染风险的威胁。
在这种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传染风险,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范措施:1.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全程佩戴并定期更换;2.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洗手规程,保持手部清洁;3.限制病患的陪护人员,减少外来人员进入急诊室,降低传染风险;4.严格执行医废管理规定,确保医疗垃圾的正确处置。
三、药物误用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药物误用却是一种常见的隐患。
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可能因为疏忽或者错误操作而导致药物使用不当,从而对病患产生不良影响。
防止药物误用成为了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防范药物误用的措施包括: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规范用药程序,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2.加强药品处方和核对,药品的配药和使用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减少疏忽和错误;3.加强对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对药品属性和剂量的认识,减少药物误用的发生。
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急诊护理是医院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特殊性,护理安全隐患也较多。
因此,本文将对急诊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员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1. 急诊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急诊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然而,一些人员在接受培训不充分、专业技能不够的情况下参与急诊护理工作,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对策:医院应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专业技能考核,并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标准进行配置。
医院还应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2. 急诊护士工作强度大,需要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如需要在疲劳、压力和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工作。
如果护士消极怠工,或是在工作时有精神不集中、犯错的情况,患者的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对策:医院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急诊护士的管理。
例如,建立好的待遇制度,减轻压力;为急诊护士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制定出相关的安全制度,以及提高急诊护士工作中的注意力,减少工作环境对他们的干扰等,营造一个有利于工作的氛围。
二、医疗器械设备方面的安全隐患1. 急诊护理过程中,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如果设备存在隐患,如使用不当、老化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对策: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设备检测站,并制定完善的设备保养和维护制度。
定期对急诊护理所需要的设备进行检测、清理、校准等工作,使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手术室、急诊室等医疗场所的医疗设备的摆放位置的不合理,可能会对急诊护理的进行带来一定的不便,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
对策:医院应对急诊室进行布置设计,并根据不同急诊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设备配置方案。
保证手术室、急诊室等场所的设备摆放位置合理,避免设备放置不当或者因为设置的原因导致设备使用非常不便,以确保急诊护理工作的顺畅和安全。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法制意识及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
医疗护理行为作为一项复杂、高风险性行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每一环节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病情复杂多变,年龄不一的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现针对急
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
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护
理不安全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
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
响,甚至医疗成本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2.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2.1接诊分诊处
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经验积累不足,只询问病人症状,没亲自给病人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病人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病人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病人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
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或未见病人就分诊,延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病人到来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纠纷;病人或家属急切的心情与实际病情不符及医护人员不够及时到位易引发纠纷。
2.2抢救室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
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执行错病人;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
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
输血时
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病人窒息死亡。
2.3治疗室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病人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
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
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病人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皮试时常取坐位,有反应时易跌伤头部,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
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抢
救和治疗,药理知识不扎实,未交待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注射山莨菪碱后可出现口渴、脸红,引起病人猜疑
用错药,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而引发纠纷,护士带着不快的情绪上班,服务态度差,语调过重,没有及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而引发纠纷。
2.4观察室
由于观察室病人周转快,病人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和护生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
换液体时,有配
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
现病人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3.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
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病人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
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
从护理实
践来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护理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
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
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判断标准。
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如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急诊护士语言、行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和规范,护送危重病人规范,急危重病的医护配合流程,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等,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
有效。
急诊护士的选择: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鉴于病人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以及工作随机性
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及多种病情凶险而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如心跳骤停,各种类型休克,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
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等急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具备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能配合医师开展各种危重病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
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室病人实施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除颤,洗胃等急救技术和对急诊ICU病人实施生命体征、心电、神志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监测的技术。
分诊护士的选择: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实习生或卫生员均不能担任,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
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对就诊患者按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记录,简要询问病史,准确
记录病人来院时间,认真做好就诊病人的信息登记工作,对危重患者先护
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
道。
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病人,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病人快速有效的救治,对非急诊病人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求得理解与配合。
具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好与辅助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工作,以便病人能及时做检查或住院治疗。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认真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抢救仪
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
病人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讲话艺术。
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
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
应记录病人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
征的记录尤为重要。
对于病人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病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
用整体护理的思想指导观察室的工作:密切观察输液病人的病情
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加强实习及进修管理,对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
更换液体
及做各项治疗及操作时都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输入异常液体,立即换下所剩液体并封存待进一步处理,并
向护长汇报,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
防范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治疗室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并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
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
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
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熟练掌握急诊治疗中各种皮试药物的药理机制、配制方法、
判断标准,做到各种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严防交叉感染。
对不详医嘱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并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切勿盲目机械执行。
在皮试和肌注前一定要询问是否空腹,有无过敏史,勿错过看皮试时间,并备好抢救药品以防不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术能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更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护理安全是影响护理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护理管理
工作要围绕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主线,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
性,创造性,保证临床护理质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风险教育,人人都要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个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