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各国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摘要:中亚国家,无论从地缘战略还是经贸发展来说,对中国意义重大。由于中亚各国与中国国经济互补性强,冷战后,中国国与中亚各国双边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双方在能源、技术以及一些非资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基于中亚各国经济结构、开放程度等问题,双方在合作进程中依旧面临不少挑战。在未来,中国将抓住机遇,深化与中亚各国在各方面的合作。同时,中国也将积极主动地扩展合作的新领域与新渠道,为地区的经贸合作制度化安排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亚中国经贸合作

中亚国家与中国西北地区毗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同时,中亚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中亚国家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18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经贸关系,以及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能源、交通、电信、矿产等领域合作逐步深人,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亚地区总体经济形势

1.中亚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发展水平出现差异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改革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程。哈、乌、吉、塔、土五国都已经渡过独立初期的社会、经济危机,宏观经济普遍趋于稳定,自2000年起不同程度地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哈萨克斯坦为例,2000—2007 年GDP增长均超过9%。由于采取的发展模式和实施的经济政策有所不同,现阶段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水平开始出现差异。哈、乌、土经济实力相对更强,发展速度更快。塔、吉两国资源禀赋较差,经济实力弱,发展严重依赖外援。

2.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没有改变

原苏联时期,中亚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曾是全苏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加工工业不发达,农业在各国产业构成中占有重要份额。独立后,中亚五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结构较为单一,以能源、原材料出口为主,制造业和加工业相对落后。虽经 18年发展,这一经济结构至今没有发生变化。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在苏联时期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产业 (如哈的石油工业,吉的黄金产业和烟草加IT业,土的天然气和棉纺行业等),由于外国资本的介入得到迅速成长,成为中亚国家新的财政来源和经济增长点。因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没有改观,所以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还要进行较为长期的结构调整。

3.经济规模小、相对封闭,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中亚经济开放度较低,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唯一的世贸组织成员。受国际金融危机和 2009年上半年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走低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均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中亚各国经济均保持了增长。乌、土经济还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全年中亚各国GDP增长分别为:哈 1.1%、乌8.1%、吉2.3%、塔 3.4%、土6%。今年起,随着国际经济的起暖回升,中亚国家也表现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

1.双边贸易发展总体趋势向好,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建交之初的1992年,中国与五国的贸易额仅为4.6亿美元。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以后,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的贸易额已达308.2亿美元,增长了近66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235.4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下降了23.6%。(其中中国出15166.7亿美元,下降26.3%;进口68.7亿美元,下降16.5%)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9年为 140亿美元),其次为中吉 (52.8亿美元)、中乌 (19.1亿美元)、中塔 (14.0亿美元)、中土 (9.5亿美元)。2009年贸易额下降主要是受到市场需求和价格下降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改变。2009年,中国自中亚国家进口原材料商品数量有较大增长,中国在中亚各国外贸中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中国在中亚各国贸易排名进一步提前,中国已分别成为哈、乌、吉、塔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10年 l一4月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已出现大幅回升,达到87亿美元,增长26%。

能源、原材料产品仍是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近年来中国自中亚进口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天然铀、棉花、铁矿石、铜等有色金属。2009年中乌之间专门签署了《长期贸易协议》,保证乌原材料产品对华出口。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也有所改善,除传统的纺织、服装、日用轻_T产品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稳步上升 (接近 40%),成为推动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的新动力。随着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积极效应的逐渐呈现,双边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一批大中型双边项目的逐步实施,双边贸易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将继续得到优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2.相互投资日益扩大,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交通、电力、矿产、农业等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批大型合作项目启动实施,中国对中亚投资规模和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据中国商务部业务统计,2009年,中国对中亚五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 1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业务统计,对中亚累计投资超过80亿美元),主要涉及油气、交通、电力、电信、农业、矿产等领域。截至2009年底,中亚五国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88个,合同外资金额4.65亿美元,实际使用6826万美元。200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新签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金额为45.2亿美元,营业额为 35.2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一阶段已竣]二,二阶段将于明年竣工;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也于2009 年年底实现单线竣工投产;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参与中亚国家陆上、里海、咸海油气区块开发等项目。此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天然铀领域与哈、乌建立了合资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非资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双边经济合作也开始向金融、农业、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等非资源领域拓展,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都在顺利实施或在积极探讨之中。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各国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进一步增强。中亚地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的热点地区,合作潜力巨大。

3.上合纽织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各成员国双边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