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首先,表外业务涉及到的合作主体较多,包括企业、个人、其他金融机构等,需要商业银行与各方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
其次,表外业务涉及的风险高于传统的银行业务,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商业银行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再次,表外业务相对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言,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商业银行合理配置资本、管理资金,保障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最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表外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体系,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防范表外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设定合理的风险限额,控制表外业务的总体风险水平。
同时,加强对风险敞口的监控,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风险发生。
再次,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员工依法合规开展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遵守规章制度,保证表外业务的安全运作。
最后,加强业务创新和技术支持,提高表外业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商业银行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提升表外业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对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规、规范的表外业务管理,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然而,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管理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不良贷款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引进先进技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应对表外业务管理的挑战。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频繁的汇率和利率波动、金融行业发展自由化、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等复杂的经营状况变化,商业银行提供的表外业务服务种类开始迅速地增多,业务量也不断扩大。
随着金融业务表外化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同资本证券化、银行经营国际化一起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开展金融业务的一大方向。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降低和规避某些风险同时,又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发展给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日益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二、表外业务概述表外业务指不被记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只可能在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内反映的各类交易活动。
在这里“可能”包含的意思是并不是全部的表外业务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附注内。
所以,表外业务存在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的区别。
狭义上的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依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被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的金额变动,但会构成商业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各类交易活动。
这些交易活动虽不被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在一定的条件达到时会转化为表内业务,与表内资产和负债项目密切相关,需要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加以反应,方便银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解和管理。
广义上的表外业务指所有不被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经营管理活动,包含狭义表外业务和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即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一般不影响表内业务的具体质量,仅给商业银行创造服务性质的收入。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按照具体业务的性质,大体可分为四类:与贸易有关的结算、支付、融资等各类贸易融通类业务;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运用商誉来取得收入的金融保证类业务;中介服务类业务。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概念并不是很深入,现代意义的风险管理部门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仍然以宏观定性化管理为主,量化管理薄弱,即使是在数量特征较强的外汇、衍生产品上也是如此。
一、银行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的区分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银监会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财政部颁发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银行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包括下列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表外项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保函、非融资保函、开出即期信用证、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等八大类。
表外业务仍然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而表表外业务则是完全不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业务。
表外、表表外业务之所以受到关注,完全是因为银行以此为突破口来规避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二、银行在非标业务上与银监会斗智斗勇的历史2013年3月底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明确将非标资产做了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券、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等。
非标资产的业务形式有:银信合作、票据双买断、同业代付、信托受益权转让、买入返售、银行承兑汇票、同业偿付、银证合作。
2009年之前,长期贷款卖出回购的银信合作就已经存在:先将资产卖给信托以后用理财资金回购,信托扮演通道的角色,资产凭借这个通道一来一回,表内变表外;2009年,银监会发了【银监发[2009]1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禁止理财资金用于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紧接着又发了【银监发[2009]113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直接叫停了卖出回购银信合作;2010【银监发〔2010〕72号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银信理财合作表外转表内,记拨备(拨备,是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2010年,银行直接用理财资金直接买信贷资产实现表内转表外,但是很快【银监会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出台,明确了“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2010年末2011年初,4万亿刺激到了头,银行开始收银根,房地产、铁公机、城建项目受到严重影响,这时候银监局火上浇油出台了【银监发(2011)7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对存量银信合作产品提出了具体的由表外转为表内的工作进度要求;2011年148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转表范围及方式的通知】文件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具体转表要求。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方法与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也存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常见的金融风险,不过,表外业务风险更为分散、隐蔽性更强、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这要求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需要借助更多的工具,需要更为复杂和灵活的管理方法。
一、表外业务风险的类别商业银行在划分表外业务和传统业务的风险采用了基本相似的方法。
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以下种类:(一)信贷风险传统意义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于信贷业务中,大规模贷款的企业容易造成信用风险。
但在实际上,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如信用证业务、票据承兑业务、担保业务等,在交易对象无力履约时同样会引发信用风险,此类或有负债业务的风险却往往被人忽视。
虽然这些业务不直接涉及债权债务关系,但当潜在的债务人由于各方原因发生支付违约时,银行就有可能变成债务人。
例如,在信用证业务和票据发行业务中,一旦开证人或票据发行人资金周转困难或资金链断裂因而不能按期偿付,银行就要承担连带偿付责任。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因利率、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动造成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由于利率、汇率等的频繁波动,在银行的交易活动中市场风险最为显著,是表外业务面临的主要的风险之一,尤其在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业务中非常突出。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和商品风险。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系统内部内控机制的缺陷带来失误,或者发生灾难事故而造成意外损失。
主要指由于系统故障、业务操作流程不合理、人为过错、外部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它主要关系到各种欺诈、业务操作中断或系统失败、内部流程管理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出现较大缺口而无法及时弥补,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获得足够的资金,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历史上因流动性问题发生银行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倒闭的事件不胜枚举。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案例1 预防利率风险承做远期协议一、简介银行为防范未来利率波动风险,可通过远期利率协议FRA预先固定未来期限的利率水平。
二、案情G银行3个月后需要筹集金额为2000万美元的3个月短期资金.以弥补未来的资金缺口,G银行预期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下的美元利率将会升高,为避免3个月后筹资成本上升,G银行买入3个月对6个月的远期利率协议FRA(3X6,7%),协议利率7%,参照利率为3个月期伦敦同业银行拆放利率(LIBOR)。
3个月后交付日到,LIBOR 3个月利率升至8%。
果然上涨了。
于是远期利率协议对方付绐G银行协议利率与LIBOR 3个月利率的差值:G银行于是实际需要筹资金额为:G银行实际6个月后支付筹资本息为:G银行实际承担的利率仍为:与协议利率一致,三、分析当3个月交付日到时LIBOR 3个月利率不涨反跌至6%时,G银行将支付远期利率协议卖方LIBOR 3个月利率与协议利率之司的利差:这样G银行实际需要筹资金额为:远期利率协议到期后支付本息:于是G银行实际承担利率仍为:很明显,无论利率上升还是下跌,G银行3个月后筹资2000万美元的成本固定为7%。
避免了利率波动风险。
但同时,如果利率预期错误,利率不升反跌,G银行失去了享受更低筹资成本6%的机会。
四、启示1.远期利率协议可达到固定未来利率成本的目的。
2.利率走势判断错误将带来机会损失,不如干脆不做远期利率协议。
(案例来源:刘金全主编《新编商业银行业务案例》,文汇出版社,1998)案例2:货币互换假设甲借款人可获得固定利率为9%的5年瑞士法郎借款和固定利率15%的美元借款,乙借款人可获得固定利率为9.5%的5年瑞士法郎借款和固定利率16.5%的美元借款。
可见,甲的资信和借款成本优于乙,同时乙本身也有借瑞士法郎的相对优势,这就构成了套利的机会,造成了货币互换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甲应借取美元,通过中介人将美元债务转换为固定利率为8.5%的瑞士法郎债务,中介人为其支付15%的美元利率。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专题文章一、引言在当今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信贷资金发放、风险管理等多种重要职能。
其中,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方式之一。
然而,作为一种非标准化业务,表外业务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循《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充分认识和规避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表外业务风险的特点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的特殊业务,如远期外汇买卖、利率互换、资产证券化等。
这些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 风险暴露度高2. 流动性风险大3. 信用风险较高4. 法律风险复杂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围绕着风险认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表外业务的管理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1. 风险认识1.1. 深入理解表外业务的特点和风险1.2. 完善风险认识的内部管理机制2. 风险评估2.1.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2.2. 定期对表外业务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3. 风险管理3.1. 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政策3.2. 指导银行加强资本充足性管理四、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对于规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行为,提高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水平,保护银行的安全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在执行这一指引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认识和评估,科学合理地对表外业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以规避潜在风险;2.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银行内部人员对表外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3. 着力加强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切实做好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五、总结通过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全面解读,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时所面临的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12.02•【分类】问答正文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答记者问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各类新兴表外业务不断涌现,成为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
但部分表外业务管理与业务发展存在差距,积累了风险隐患。
现有表外业务的审慎经营规则主要针对各类具体业务,数量较多、各有侧重。
因此,客观上需要总结、归纳和提炼各类表外业务的普遍规律和管理标准,理顺风险本质、法律关系和管理要求,制定统领性、综合性规制,构建全面、统一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银保监会借鉴国内国际最新标准,并结合监管实践,制定实施《办法》,能够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完善表外业务治理架构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流程管理,实现整体核算、统一授信,创建策略合理、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表外业务发展环境,推动表外业务规范发展。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办法》共六章47条,分为总则、治理架构、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和附则等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与分类,要求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应遵循全覆盖、分类管理和风险为本原则,确保表外业务风险可控、合规经营。
二是提出表外业务治理框架,明晰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职责,对业务部门、合规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会计部门以及内外部审计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三是细化明确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要求,规定商业银行应将表外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准确识别各类表外业务风险,并根据业务种类和风险特征实行差异化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作者:胡芳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06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表外业务的发展。
表外业务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与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具有种类繁多、形式灵活、收益性高、监管较少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表外业务创新更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银行带来利润增长点。
同时表外业务也具有交易集中、透明度差、风险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创新;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理论界定(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含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不列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的交易活动”’,表外业务又分为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和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两大类。
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也称为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涉及资产负债表内金额的变化,但是构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交易活动。
这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投资银行类业务。
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又称为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涵盖所有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经营活动,除了狭义的表外业务种类,还包括银行从事的无需列入资产负债表脚注中,在传统意义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性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信托、咨询、结算支付等服务。
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广义的表外业务。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与商业银行传统的表内业务(资产/负债业务)相比,表外业务具有以下特点: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身资金来提供服务;操作灵活,发展迅速;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金融杠杆高,盈亏数目巨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现实意义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提供全面银行服务是商业银行的未来生存之道,因此发展和创新表外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和品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表外业务,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利润;可以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拓宽业务领域;可以转移和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可以吸引客户,增强银行的竟争能力。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依据)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表外业务定义)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够引起当期损益变动的业务。
第三条(表外业务的分类)根据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
担保承诺类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等按照约定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
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销售与购买协议等。
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贷款承诺等。
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但不承担代偿责任、不承诺投资回报的表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客非保本理财、代客交易、代理发行和承销债券等。
中介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提供中介服务、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收付、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其他类表外业务是指上述业务种类之外的其他表外业务。
第四条(原则)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对表外业务实施全面统一管理,覆盖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各类风险。
(二)分类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区分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区分不同表外业务的性质和承担的风险种类,实行分类管理。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业务实质和风险实质归类和管理表外业务。
(四)内控优先原则。
商业银行开办表外业务,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坚持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优先。
(五)信息透明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监管要求披露表外业务信息。
第二章治理架构第五条(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职责)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表外业务管理的治理架构。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摘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监督评估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各项措施的分析和评价,可帮助银行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挑战。
文章还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再次强调了其重要性。
商业银行应加强表外业务的监管和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银行业务稳健运行,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重要性,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监督评估,挑战,现状,展望,再强调。
1. 引言1.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概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融资、存款、贷款等业务之外从事的金融业务,包括证券投资、衍生品交易、信贷担保、资产管理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参与表外业务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控制,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由于表外业务具有复杂性、风险性高、波动性大等特点,若风险管理不到位,将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盈利能力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
商业银行还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政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等挑战,加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监控和评估,商业银行才能有效规避各类风险,保持业务稳健发展。
2. 正文2.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通过各种金融工程手段来进行金融业务的拓展,包括信用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等。
在当前金融市场高度复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摘要: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表外业务风险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详细地探讨了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able outside the commercial banking business concep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risk of the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balance—sheet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 OBSA Risk Management前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处于动荡之中,市场利率、汇率起伏不定.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时而高涨、时而萧条。
以此为契机,金融创新活动在西方高潮迭起,并迅速扩展到全球。
这股金融创新热潮引发了商业银行业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
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时值不利的市场条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资本与资产的比率,开始大规模从事表外业务活动。
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起到了服务客户、联系客户、促进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作用。
可以说,表外业务的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商业银行赢利的主要手段.金融业务表外化和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资本证券化一样成为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但是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以其巨大的风险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表外业务金融杠杆性高、盈亏数目巨大、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银行带来灭顶之灾。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监管讲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各种金融业务,包括证券业务、信托业务、衍生品业务等。
这些业务为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收入和利润,同时也使银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以下是关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监管的几个重点内容。
首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如股票、债券、外汇等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价值损失。
信用风险是指在表外业务中,银行面临的交易对手无法按时履约或违约的风险,如信用违约掉期、信用衍生品等。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来满足外部的支付需求。
其次,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目前,各国监管机构普遍要求商业银行制定并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
监管机构还要求银行参与表外业务时必须具备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并进行风险披露和报告。
此外,针对一些高风险的表外业务,监管机构还会采取额外的限制和要求,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银行的安全。
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监管合规能力。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对表外业务进行全面、及时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银行还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沟通,及时了解监管要求和政策变化,并积极参与监管的自评和外部核查。
同时,银行还应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培训和教育,确保银行员工能够有效应对表外业务风险。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监管是一个复杂而且重要的问题。
银行应认识到表外业务风险的存在和挑战,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及与监管机构的合作,确保银行能够在表外业务中取得更好的业务成果和风险控制。
谢谢大家!(注:“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既不收取利息也不计入计息资产或者负债的业务,例如代理销售基金、提供担保合作、转让资产等。
产业财经 Industrial Finance28摘 要:伴随金融市场创新,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以及金融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风险加大、挑战攀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审慎开展该项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稳健发展的风险策略建议。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社会融资总体规模日益扩大,表外业务得到了显著进步。
银行表外业务蕴含的诸多风险日渐暴露,对其开展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特点进行剖析,提出该业务稳健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概况(一)表外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增速有回落趋势根据央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资料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余额 338.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增速较去年下降 7.15%。
就总体规模而言,近年来表外业务量持续攀升,而从增速上看,呈现相对平稳且有下行趋势。
就业务结构而言,金融资产服务类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55%,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64.9%下降到了2018年的55.8%。
表1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规模与增速年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余额分类增速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2016253.5219.0316.08164.6312.042017302.1118.3421.98186.0919.17%2018338.4220.6624.46188.812.0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二)表外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头之戏目前,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与金融脱媒双重背景叠加下,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作用发挥日渐式微,金融市场融资格局正显著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规模超过表内业务,2016年前者相当于后者的109.16%(分母为法人口径资产),2017年这一数字为119.69%,2018年则达到了126.16%。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财政金融加强国内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璟梁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内部管控建议1.完善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会计核算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存在会计核算科目使用混乱、信息披露范围狭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有时还会有重表内业务会计核算,而轻表外业务会计核算的现象产生。
在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实现真实、完整反应表外业务活动这个会计核算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规定表外业务的归属范围,及时正确地反应资产负债情况,将国内表外业务经营与国际行业接轨。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较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和信息系统,依据相应的原则科学地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业务状况适当设置二级科目,专门进行记录反映,及时向管理部门传递交易信息。
为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还需要完善会计报告制度,注意会计准则的统一。
明确表外业务会计记录的对象和范畴,注意表外业务各项报表的统一编制和或有事项的披露。
同时,不断提升表外核算的质量水平,对表外业务对账方式及范围进行规范,细化并完善相关操作流程。
2.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控体系。
良好、科学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能更好地防范和化解表外业务风险。
国内一些银行在长期发展当中,过于重视业务而忽略了管理,将业务革新拓展与加强内部控制两个重要方面对立起来。
而且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也未制定体系统一的制度章程,监控业务风险的能力较低。
因此需要促进内部各部门组织的协调合作,明确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岗位职责及分工合作,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发展。
确立严谨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办理要求,完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各工作环节的安全与完整。
加强表外业务内部审计职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上级授权进行业务办理,以确保经营活动的安全可靠。
同时,增强稽核部门的自主性,不受其他部门干扰。
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完整的客户准入体系和风险信用评价体系,包括相关的保护办法。
3.创造革新表外业务风险管控技术和工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1]31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现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发〔2000〕344号)不再适用。
请各银监局将本《指引》转发至辖内各银监分局和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第三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第四条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第二章风险控制第五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当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级银行的授权。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人民银行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
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
第三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第四条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第五条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风险控制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级银行的授权。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表外业务制定书面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计量、监控、报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可采用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降低风险。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应当有真实交易的背景,真实交易是指真实的贸易、借贷和履约及投标等行为。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经营衍生金融交易类业务应设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市场风险评估模型,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设定所能承担的整体风险限额和每一种业务的风险限额,并根据不同业务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交易人员的交易敞口头寸、期限及止损等权限。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当前台(交易)与后台(会计结算与交收)分开,业务资料保存完整,以备查验。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表外业务的规模、客户信誉和用款频率等情况,结合表内业务进行头寸管理,规避流动性风险。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形成的垫款应当纳入表内相关业务科目核算和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应当有完整、准确的会计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表外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审计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对风险的计量、限额和报告等情况进行再评估;在商业银行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的年度审计中应包括对表外业务风险情况的审查和评估。
风险监管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报送非现场监管报告书的时间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各类表外业务经营情况,报表格式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根据信用转换系数和对应的表内项目权重计算表外业务风险权重资产,实行资本比率控制。
信用转换系数和风险权重按中国人民银行制订的统一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表外业务的监督检查。
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第二十四条本指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