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党和国家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良好的师德师风【目标1】,具备乐教爱教的教育情怀【目标2】,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目标3】,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目标4】、语文教育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目标5】和育人活动【目标6】,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目标7】,能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文化机构从事语文教育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毕业要求:

1. 师德规范: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情感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认同,并在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并遵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中学职业道德规范,具备依法执教意识,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有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坚定信念。

2. 教育情怀:师范生具有正确的教师观,热爱教师职业,并有积极的意愿投身于教育事业中,理解教师的使命在于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自主发展,具有“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责任担当。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奋发向上的追求,乐观积极的情感。能够恰当地处理师生关系,有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发展权,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足够的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以切实的耐心与细心对待工作。

3. 学科素养:系统、扎实地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修养,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立足语文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了解语言与文学的学科发展动态。系统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熟悉语文学科发展历史和语文学科特征,了解语文学科与历史、哲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对学习科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加以应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 教学能力:准确把握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前沿理论并能够自觉运用到教学中;充分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学科认知水平,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能够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语文学习领域的特点选择和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熟悉形成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的特点,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业内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

够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针对教学难点重点,发现问题,展开实证化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5. 班级指导:把握德育为先理念的内涵,了解中学德育的原理及方法,掌握班级指导的基本规律、技能和方法,熟悉共青团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班主任管理有效体验,有能力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能够组织、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

6. 综合育人:深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语文学科在综合育人中的特有价值,掌握在教学中综合育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育人实践体验,能够将语文学科应用于综合育人中去,能够在校园文化中以综合育人为目的开展主题活动,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科育德、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成综合育人目标。

7. 学会反思:了解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阶段和路径方法,确立自我发展的主体定位,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熟悉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确立发展目标,制定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掌握并能够应用反思方法与技能,能够将批判性思维方法应用于工作与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积极的自我反思,分析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确立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具有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等协作学习的体验,具有一定的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合作者进行顺畅的交流与互动。

三、“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

四、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

(一)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文学鉴赏、语言基础、世界历史专题、中国历史专题、人文

专业导论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I、中国古代文学史II、中国古代文学史III、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I、外国文学II、古代汉语I、古代汉语II、现代汉语、文学概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语文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书写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语文课堂教学技能

训练。

五、专业准入和准出标准

(一)准入课程要求

学生修满8学分,准许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学习。

(二)准出课程要求

通过全部学位课程并修满64.5个学分(含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个性化专

业课程、毕业论文等)。

六、学制和学位

修业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

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七、最低毕业学分及课内学时(含Ⅱ类学分)

总学分:166课内学时:2422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6 学分,其中I类课程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3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5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8.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37.5学分,个性化专业课程50学分,实践性环节16学分,共160 学分;Ⅱ类学分包括:服务性学习、学科竞赛、学术成果、学科创新获奖、开放性实验(实训)、职业资格认证、科研训练(不含毕业设计、

论文)及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学分数为6 学分。

八、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一)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个性化专业选修课程。

表1 课程结构比例表

注: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包含在专业课程中(专业核心课、个性化专业选修课

和实践环节中)。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表2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含专门用途类、学术交流类、人文素养类三大类,各大类课程设置与适用专业详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实施说明》,要求修读3学分。

注:1.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类课程:要求师范生修读4学分,非师范生修读2学分(艺术类专业除外);

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学生修读6学分。

3.建议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专业互选至少2学分课程。

表3 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4.个性化专业选修课程50学分4.1主修专业选修课程(46学分)

(2)一般选修课程(20学分)

表4.实践环节设置与学分分配1.实践环节及短学期安排16学分

注:1. 课程标注说明:学位课程▲;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单独开设实验(训)课程◆;考试课程*。

2. 准入准出课程和副修课程在表格中打√。

3. 副修专业课程说明:修满25学分,可获副修专业证书;修满50学分(含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学位课程)可获副修专业学位。

2. Ⅱ类学分6学分

(非收费学分,另详见具体管理办法)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谢谢你的阅读 谢谢你的阅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 一、专业介绍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西语系英语专业,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英语系系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大量论文,承担多项国家、教育部、省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我系遵守外语学科的基本规律,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不断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扎实做好本科教学。结合河北省的地域优势和自身专业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教学方面,强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设置了文学、语言学、翻译等方向的专业发展课程,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开展多种语言实践。本专业以育人为本,经过多年的积淀,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即培养基本功扎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服务。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及河北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综合性、广适性英语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7、具有较高的第二外语应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四、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1、2、3、4,高级英语1、2,英语初级听力1、英语高级听力1、英语阅读1、2,英语语音、英美概况、报刊选读、英语口语1、2,英语写作1、2、3、4 五、标准学制: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事业单位考试汉语言文学类真题

一、选择题。(共12分) 1.区分《诗经》风、雅、颂的标准是什么?音乐 2.《论语》的体裁是什么?语录体 3.“诗可以兴”是什么意思?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4.名家的典故是什么?白马非马 5.《史记》的体裁是什么?编年体通史 6.竹林七贤中《与山巨源绝交书》谁写的?阮籍 7.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的赋体类型是什么?散体大赋 8.《文心雕龙》作者是谁?刘勰 9.诗仙、诗圣、诗佛、诗雄分别是谁?“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诗佛”指王维,“诗鬼”指李贺。 10.唐宋八大家不属于宋代的是谁?苏洵、 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11.“一门三父子,”指谁?苏洵、苏轼、苏辙 1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谁说的?北宋大儒张载《张子语录》中的名言 13.“梅妻鹤子”是谁?林逋 14.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15.古诗歌产生的时代排列是什么?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16.《红楼梦》开篇所引用的神话是什么?女娲补天 17.“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指哪两本书?《红楼梦》《三国演义》 18.现代文学史上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什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9.阿Q的唯一污点是什么呢?羞愧自己画得不圆…… 20.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是?郭沫若《女神》 21.“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这句话谁说的?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22.鲁迅说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谁?冯至 23.创造社成员是谁?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 24.周作人的《美文》中为榜样的欧美现代小品文家是什么?D兰姆 25.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哪一年开的?1942年5月 26.“京派”美学家和评论家代表是谁?朱光潜 27.“十七年时期”田汉创作了什么?《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28.《虚构》的作者是谁?马原 29.福贵这个人物出自哪本小说?小说《活着》 30.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五道多选题(共3分。) 1.以下四个汉字的笔画数相同的是哪几个? 2.春秋三传指什么?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明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什么?刘鹗《老残游记》、曾经朴《孽海花》、李宝嘉《官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深厚的人文底蕴、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了解国际商务惯例,掌握各类洽谈以及文件口、笔翻译技巧,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能在国际文化交流、外经贸、教育、新闻媒体、科研、国际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的具体目标包括: 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相当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⒉对英语国家人文、地理以及文化间的差异具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学批评、鉴赏能力; ⒊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相当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⒋了解并能运用外经贸理论与实务; ⒌熟悉第二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⒍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⒈知识结构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⑴在语言方面着重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学习欣赏和评析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 ⑵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主要了解和掌握中西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宽容度; ⑶在国际经贸方面要求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理论与知识。 专业课程主要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与写作、英语修辞与写作、英美文学、英美文学史、英语演讲、高级英语、高级英语听力、英语文体学、跨文化商务沟通、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技巧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第二外语(日语或法语)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 通过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⑴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开设语言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与写作等课程,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积累基本的语言素材,并为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如英语词汇学、翻译学概论、报刊语言翻译、高级英语听力等课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掌握语言素材的基础上能够灵活、熟练、得体地结合实际情景运用语言; ⑵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理解和宽容,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学会掌握灵活处理和解决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 ⑶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知识和相关的应用能力:通过开设国际贸易、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经贸类课程,使学生广泛涉猎经贸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和了解经贸实务和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开设语言与贸易环节相结合的语言应用课程,如外经贸应用文翻译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⑷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组织能力:实行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相结合,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演讲、辩论、外语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 ⑸较强的国际商务活动运作能力: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口译实践教学、商务英语应用自主训练(多媒体)和国际商务模拟训练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国际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务运作能力; ⑹较强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⑺在就业创业方面更具可塑性和竞争力。 ⒊素质 ⑴具有深厚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文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采用先进和适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英语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师范类)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名称:英语English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的教育工作者、学科教学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毕业后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外事、旅游、翻译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及特色 以突出师范性为特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英语教学法流派、英语教学基本理论,熟悉高等或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测试及评价,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能力: 1.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2、掌握对象国家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及英语教育基本理论,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基本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学制和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文学学士 ※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相近专业 日语、法语、俄语 ※课程体系 普通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数学文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献信息检索、体育与健康、外语(日语/俄语)。 专业教育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语音、基础英语、视听说、阅读、写作、语法、翻译、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论文写作。

综合教育课程:由石河子大学统一规定,见《石河子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中的相关规定。 特色课:外语教学论、中学英语教学法。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2周,活动内容可自拟,也可选定指导教师提供的题目,方式可以是独立进行,也可以组成小组,由教师指导,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2周内提交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由学院(或系、部)组织考核,合格后,计入2学分。 (二)教育教学实习 本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间为8周。学生可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活动,也可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合格后,计入4学分。 (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为16周。包括选定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任务书,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论文写作大纲,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工作于第八学期六月上旬完成,6月中旬参加学院或系组织的论文答辩。合格后,计入6学分。 ※毕业条件 最低毕业标准209学分,其中理论158学分,实践51学分(含综合教育17学分)。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

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面向呼伦贝尔市及内蒙古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师、政府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文职人员。 二、培养规格 1、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 “七证换一证”(即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技能达标证、职业资格证书、实习过关证、论文答辩合格、毕业证书等七证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要符合《呼伦贝尔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的相关条件要求。 3、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 (1)思想道德修养: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严谨求实、自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 具有强健的体魄,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改善大学生活质量,提高交际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未来发展的空间。 (2)专业素养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较强的文学鉴赏、写作、社会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熟悉我国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涉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具有良好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自然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4、培养规格表述: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及在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主干课程 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语言学概论形式逻辑新时期文学比较文学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古代文学词汇学 四、毕业规定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能在企事业单位胜任高级文秘、新闻宣传、职业培训、社区文化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专业基本训练,初步具备从事教育、文秘、宣传、管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能说会写与交际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具体规格要求是: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并具有正确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施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四、主要课程 本专业课程依据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设置,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微格教学训练、素质拓展与创新、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系部课外实践活动。见表四。 六、学制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年。 七、授予学位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2013年甘肃政法学院甘肃专升本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阅读中国古代文献的工具课。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考查,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文言文原著,批判地继承祖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和掌握现代汉语服务。 二、考试参考书: 《古代汉语》(上下册),(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上中下三册),(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课程分值:60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文选部分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鞍之战》5篇文章及常用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及常用词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及常用词

《礼记》:《大同》、《教学相长》及常用词 《孟子》:《夫子当路于齐》、《许行》及常用词 《庄子》:《秋水》《论积贮疏》及常用词 《报任安书》、《答李翊书》、《封建论》、《教战守策》及常用词(二)通论部分 第一章文字 [考试要求] 1、明确汉字的表意性质。 2、熟悉汉字体式变迁的历史。 3、熟悉汉字构成的基本方法。 4、掌握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尤其是古今字。 [考试内容] 1、汉字的性质和演变 2、汉字的形体构造 3、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二章词汇 [考试要求] 1、解古汉语词的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 2、识古今词义差别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防止以今释古; 3、明了义系统,学会识别本义,掌握引申途径; 4、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考试内容]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于1992年开始筹建,1994年3月18日正式成立,并招收本科生。2003年增设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博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3人。英语专业拥有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着重培养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三个方向。现有英语专业教研室和翻译研究所。 二、培养目标 培养熟悉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政治、经济、语言、历史、文化概况,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口笔译技能、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经贸、科技、外事、国际交流等领域从事口译、笔译、学术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英语人才。 三、毕业要求 1、基础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学等方向的基础知识。 2、拓展知识:了解经贸专业知识以及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3、问题分析:掌握基本的语言研究方法,学会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论知识。 4、审美能力: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与审美能力。 5、翻译能力:熟悉中西翻译史,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包括笔译、口译、同传、交传、商务翻译能力。 6、语言基本素质:具备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素质。 7、综合人文能力:思辨、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同时掌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 8、职业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在以后工作中遵守社会职业道德与规范,履行责任。

四、毕业学分要求 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不低于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不低于43学分,大类平台课程4.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中理论(含实验)教学不低于96.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低于18学分,个性培养课程不低于8学分。 毕业学分要求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提交版

文学院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文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893年学校创办初期设置的“汉文门”。1918年改称“国文科”,1922年更名为“国文系”,1928 年设立文学院,闻一多先生担任首任院长。此后,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重建文学院;1999年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建筑学系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学校部分院系重组,再次恢复文学院。 文学院虽历经调整,但由于一代代学人的精心打造,优良的学术传统代代相承,积淀深厚,成就辉煌。 在20世纪初的建院初期,著名学者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先后在文学院任教,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黄侃教授师承章炳麟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 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前夕又有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在文学院任教,使文学院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20世纪50年代群体优势突出,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一大批学者声名远播。文学院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学科研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南北学术交流的重镇。著名的珞珈品牌由此形成。 1978年以来,文学院再度振兴。如今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除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所有二级学科,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都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另增设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点和写作、国学与汉学硕士点。本科层次,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科学试验班和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87.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5%。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一百多人。另招收访问学者、博士后、留学生、进修生、交流生、成教生等数百人。 文学院下辖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单位,并设有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史哲合办)和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文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丰厚,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的论文成倍增长,转载率高。不少研究方向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居于先进水平。不少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如今的文学院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势头强劲,在全国同类高校院系各类排名中均居前列。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十强。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翻译学院-英语专业

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013 级) 一、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全面的英语文化知识,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英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按照学生兴趣并结合学院安排,英语专业分为四个培养方向:翻译、商务外语、对外汉语及国际事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具备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语言教学技能、熟悉相应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本科毕业生将广泛服务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及跨国公司,从事专业语言服务或广义的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所需的语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2、在基础阶段(1、2 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3、在基础阶段,以语言技能课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素质教育选修 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在高级阶段(3、4 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专业

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翻译方向将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笔译、连续传译、同声传译、专题口译和专题笔译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翻译实践能力;商务外语将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开设相应的商务谈判、金融学、企业管理等商务外语课程;对外汉语方向将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及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汉语科目考试指南》、《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科目考试指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的具体要求,全面学习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导论等课程,也将学习中国文化面面观等课程;国际事务方向将开设相应的国际事务知识及区域研究系列课程,包括美国研究、欧洲研究、东亚概况等。 5、鼓励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在第四学年中自愿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 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6、在高级阶段还要指导学生上好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英语文字处理实习课及多媒体教学课,使学生在从 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7、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原则上要以学院所提供的一门小语种作为第二外国语。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为4 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英语”专业方向与培养计划

英语专业2015本科招生方向与课程设置报告 招生规模:英语专业2015本科生计划招生100人,分为三个班、三个方向。 招生方向:学术型、翻译同传、经贸英语。 论证: 目前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据了解,目前设有英语专业的高校较多。英语语言文学是开设时间较长、开设院校较广的传统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对外交流、英语教学等工作。近年来,各院校根据各自特色及时代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有英语语言与文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两个专业方向,2007年又新增了翻译专业。北外英语系赵冬老师介绍,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加速,翻译的学科地位日益提升,翻译专业也开始在本科阶段开设。目前翻译市场虽然十分庞大,但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从业人员仍然匮乏。目前,国内英语专业当中,翻译方向最为火爆,几乎所有设有英语专业硕士点的大学都开设有翻译学二级学科方向。尽管如此,国内翻译类人才的缺口仍然十分巨大。据了解,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曾拨款一千多万元投入中国电影剧本的翻译工作。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重大的国际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以及许多国际政治、学术会议,都需要大量高端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国家各部委、各大出版社、著名外资企业的中国办事处、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对外交流中心等机构也急需高级翻译外语人才,尤其是翻译同传人才。针对这一背景,英语专业将开设翻译同传专业,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就业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经贸英语专业,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由于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中国,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更趋活跃,由此将产生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其次,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外经贸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将会大大提高国内商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国际经贸人才将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批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金融、保险服务等涉外工作岗位也将吸纳更多应用型(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据《21世纪人才报》2005年12月18日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5年,

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现代汉语(1)试题(A)

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现 代汉语(1)试题(A) 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现代汉语(1)试题(A) 题号得分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气流从鼻腔里出来,发出的音是鼻化音。 () 2、凡韵腹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 () 3、s与sh的区别在于发音部位不同。 () 4、古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了。 () 5、汉语的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 () 6、声调决定于绝对音高。 ()

7、轻声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调类。 () 8、一般说来,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属音节文字。 () 9、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是简化。 () 10、推广普通话就意味着一定要消灭方言。 ()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通行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是区。 2、音高、、音长、是语音物理属性的四个基本要素。 3、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是 4、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叫呼韵母。 5、“桌子”在现代汉语中为单义词,“table”在英语中为多义词,说明了词义具有。 6、从词汇材料的角度对语素进行分类,以语素的为标准进行分类最有价值,按照这个标准语素可以分为和两种。 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是词。 8、词的转义只要是通过和两种方法产生的。

9、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系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得分评卷人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 10分) 1、音高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 A、频率 B、振幅 C、持续时间 D、形式 2、下面词语中,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一个词是()。 A、经营 B、坦荡 C、神圣 D、现象 3、下面词语中,两个音节声母不全是l的一个词是()。 A、奴隶 B、老练 C、理论 D、力量得分评卷人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4、下列几组汉字中都是齐齿呼韵母的一组是()。 A、制、泥、李、鸟 B、严、亚、牛、有 C、药、条、日、米 D、词、 七、一、也 5、下面词语中,第一个音节应变读为35的是()。 A、打听 B、打扫 C、打工 D、打球 6、甲骨文通行的年代是()。 A、秦代 B、汉代 C、西周 D、商代 7、下面哪个表中的字为不规范汉字()。 A、《简化字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真题完整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 题真题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韵母中只有韵头和韵腹的是()。 A、ai B、iang C、ua D、ou 2.“展览馆”前两个音节的连续变调是()。 A、阳平、上声 B、阳平、阳平 C、半上、半上 D、阳平、半上 3.下列四组词中不全是外来词的是()。 A、扑克、幽默 B、引擎、海洛因 C、基因、咖啡 D、白宫、俱乐部 4.下列各组词中,全部都是单纯词的是()。 A、尼龙、马达、姐妹 B、沙发、枇杷、巧妙 C、休克、游泳、吩咐 D、逻辑、荒唐、葡萄 5.从结构关系的角度看,“小二黑的漂亮”属于()。 A、主谓词组 B、动词性词组 C、偏正词组 D、名词性词组 6.“小王把大门关上了”中的“把大门关上”,从结构类型上看属于()。 A、偏正词组 B、动宾词组 C、谓词性词组 D、体词性词组 7.下面四个句子结构不太协调的是()。 A、家乡一片绿,祖国万年青。 B、高高兴兴来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去。 C、谦虚人常思己过,骄傲者只议人非。 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8.下面四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宵云外、耳濡目染 B、一筹莫展、轻歌曼舞 C、一杯黄土、虚与委蛇 D、相形见拙、彬彬有礼 9.下列单韵母中舌位最低的是()。 A、a B、o C、u D、i 10.下列词组中谓语部分属于连动结构的是()。 A、我认为小李说得更好 B、连长命令战士开炮 C、我举手赞成 D、我吓了一跳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子路从而后”中的“后”是()。 A、动词用作名词,“落后” B、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后” C、名词用作动词,“后面” D、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后面” 2.文中的“丈人”是指()。 A、老年人 B、岳父 C、巨人 D、老百姓 3.“以杖荷蓧”中的“荷”字意思是()。 A、挑 B、插 C、农具 D、荷花 4.“孰为夫子”句的准确翻译是()。 A、谁是夫子 B、谁称得上是夫子 C、说的就是夫子 D、哪个能做夫子 5.“植其杖而芸”中的“植”和“芸”的意思分别是()。 A、“用”和“运送” B、“用”和“除草” C、“种”和“耘田” D、“插”和“除草” 6.“杀鸡为黍而食之”的“为”字是()。 A、介词,给 B、介词,做 C、动词,煮 D、动词,给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系统的秘书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文秘和初步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文学、写作学和秘书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且在科研方法、写作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等方面得到系统的培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较为全面的文学知识、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秘理论、实践能力,适合现代化办公事务的基本要求; 2.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一专多能,能够从事与文秘相关的理论研究、组织协调、采编采访等工作; 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胜任一般的口语翻译和外文写作工作。3.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1.主干学科 文学、语言学、文秘学、写作学2.主要课程 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写作、文书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关与礼仪、秘书学原理、秘书心理学、秘书口语与交际、企业综合事务管理 634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占总学修读学分要课程平课程模课程性比必修课程模必248 通识教育平8选修课程模选必51.5专业基础平2专业基础课程模必修课程模201必专业教育平选修课程模1选29.5 157 8小集中实践环必123 实践教学平独立设置必实验课程模180 合 不计入总学4 素质拓展平创新学分模选

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 1.修业年限:3-6年 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80学分 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就业(发展)方向 1.胜任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研究工作; 2.担任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和管理工作; 3.从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管理、文秘、采编、策划、创作等,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六、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635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大历十才子”是指李端.卢纶.吉中孚___ .____. ___.____. ___ ___. ___等。 2. 杜牧时称“小杜”,因与____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3.韦应物以____ 著名。 4.《滁州西涧》是_______的代表作。 5.世称“韩孟诗派”中的“韩”指_______,“孟”是指___________。 6.李商隐的抒情之作中,最为杰作的是以______为中心的情诗。 7.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它和《诗经》并成为“__ __”。 8.《离骚》全诗372句2400余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_______。 9.《离骚》是我国古代_______的典范之作。 10.《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____ . ___。 11.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_______和_______。 12.《尚书》意为“_______”是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作品汇编。 13.《尚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14._______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5.庄子名____,____时期____国人。 16.《论语》是___家的代表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弟子篆录而成。 1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首推为____共____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 18.《庄子》的哲学思想起源于____,而又有所发展。 19.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为:____。 20.《韩非子》是先秦____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

采用。 21._____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22.汉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几个发展阶段。 23.西汉前期,在传统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 24.______的______,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 25.杨雄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四大赋”。 26.两汉乐府是继______、______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27.______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在______的结尾。 28.______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29.曹丕在《______ 》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 30.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获得更加自觉的发展,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期中______的地位尤为突出。 31.曹丕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______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3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33.《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_____。 34.曹丕的______探讨了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一个新时期。 35《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情节都是取材于______。 36.西晋陆机文学创作的专论是______。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1 执笔人:李自国、莫运平 审核人:文际平 一、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师范、文秘和新闻传播等三个方向,其培养目标分别如下: 师范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汉语和中外文学的基础知识、文学作品阅读与批评的基本理论、语文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教育工作者。 文秘方向:培养既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又具有秘书学理论知识,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和现代化文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新闻传播方向:培养既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又具有新闻理论,具备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业务知识与技能,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文化创意产业及新媒体行业等从事编辑、采访、策划、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师范方向 1.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3.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4.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具有现代信息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技能。 (二)文秘方向 1.培养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秘书观,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秘书人才; 2.树立正确的现代秘书观念、系统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具有坚实的秘书专业基础和处理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