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word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10.32 KB
- 文档页数:2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地理062 06980130 王一龙长三角指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杨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
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
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
关于xx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张大亚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xx的自身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自然禀赋优良。
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体制比较完善。
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
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
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6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横跨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四个省份,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群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城市群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围绕其发展形成了一体化的城市群网络。
这一城市群的建设不仅是落地于地理形态,更是基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城市群的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群建设的关键。
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交通枢纽和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城际之间的高效连接。
例如,“复兴号”的推出让长三角地区的高铁交通更加便捷,市民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到达周边城市。
此外,城市间的隧道、桥梁和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条件。
其次,城市群的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但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转型为创新驱动型经济。
以上海为代表的这一城市群正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人才和资源,吸引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
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点,这种模式的转变将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必须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平衡。
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中,应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度面临巨大的压力,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进绿色发展。
例如,上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改善空气质量,包括加大治理力度、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发展新能源等。
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但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征、问题及基本策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基本策略。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一体化进程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概述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然后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包括经济、产业、交通、科技、生态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揭示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
本文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引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征经济协同性显著增强。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成熟的区域之一,其经济协同性日益显著。
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日益明确,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上海作为龙头城市,其金融、科技、服务等高端产业引领区域发展,而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则依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制造业、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
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区域内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实现了区域内外的快速通达。
同时,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如5G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的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信息通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创新驱动成为核心动力。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创新的重要源泉,区域内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资源得到了更加高效的配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长三角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1. 引言长三角地区由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组成,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一体化领导调研报告长三角一体化领导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我向您汇报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经济最为集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环境、经济、交通、产业、人文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优势与挑战:长三角地区具有一体化发展的天然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产业结构相对完善。
长三角地区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资源环境压力、城市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亟需一体化发展的整合。
二、交通一体化:交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我建议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密度和连通性。
同时,推进城际高铁建设,加强交通智能化应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三、产业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创新人才。
我建议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与合作,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加强跨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优势资源的互补和高效利用。
同时,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支持,推动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升级。
四、环境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我建议加强环境保护合作。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水源、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恢复和保护,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人文一体化:我建议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促进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互动,推动人员流动和资源共享,培养跨地区交流合作的人才。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品牌。
以上是我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希望领导重视并采纳我的建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分析报告2018 年 3 月目录一、我国城市人口集聚度仍可提高,城市群发展大有可为 (6)1、围绕核心城市群集聚经济和人口,是全球经济的根本趋势和经验 (6)2、我国集聚度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8..3、我国将积极发展城市群作为基本城市发展战略...................... 9.二、三大城市群多维比较,长三角更胜一筹 (11)1、人口:庞大的总量,优良的空间分布.................................................................... 1.. 2(1)最大人口基数,活跃的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 (12)(2)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优良人口分布状态 (14)2、经济:体量大而产业全,腹地广而韧性强......................... 1.6(1)经济体量领先,存量资本雄厚,投资能力强 (18)(2)产业门类齐全,经济创新潜能大 (19)(3)地理形态得天独厚,内外贸易牵引发展之路 (22)3、设施:教育医疗资源多城分布,交通互联驱动区域一体 (23)(1)顶尖教育与医疗资源在主要城市均有分布 (24)(2)交通基础设施强大,区域联结日趋紧密 (25)三、长三角城市群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和房地产市场 (28)1、长三角的城市布局是最美的太阳系模型,一超多强欣欣向荣 (29)2、长三角卫星城发展不断迭代,环上海楼市进入新阶段,远期规模有望再造一个上海...................................................... 3..6.(1)长三角:环绕大城,都市圈房地产机会之花遍地盛开 (37)(2)京津冀:到天安门的里程,丈量出地产市场价值 (41)(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静好,各自生长 (43)四、在长三角城市群布局及扩张进入长三角城市群卫星城市的开发商 (45)1、新城控股:深耕长三角、布局全中国的新一线地产龙头 (46)2、华夏幸福:全国布局的产业新城龙头........................... 4..73、阳光城:最具成长性的二线地产龙头.................................................................... 4.. 84、滨江集团:积极布局长租公寓的杭州地产龙头..................... 5. 0五、主要风险 (51)1、房地产销售不及预期.................................................................... 5.. 1.2、利率上升幅度及速度高于市场预期.................................................................... 5.. 1一般认为,城市化的规律是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大城市到形成“大都市圈”三个阶段。
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
长三角地区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长三角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蓬勃的优势,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城市群建设是必然的选择,因为这有助于加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此外,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将来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现状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在国内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也成为了全国性的经济发展重心。
不仅如此,长三角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除此以外,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和财政部共同发文,提出了“加快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意见”。
根据这个意见,长三角地区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群建设的重心之一。
三、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呢?首先,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将继续扮演核心引领作用,其他城市将围绕上海发展,形成一个“轴-辐”模式,从而实现城市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合作。
其次,长三角城市群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协同发展。
现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未来,这个趋势还将继续。
各个城市将打破地域限制,把产业链进行梳理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
同时,也将不断推进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
最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也将不断加强城市之间的交通和联通。
在现有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基础上,也会推广更为先进的交通手段和技术,比如高铁、轨道交通等,从而提高城市群的整体交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数量已接近北美、西欧、日本的世界级城市群,并有可能突破1亿。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构造世界级城市群条件已基本具备。
率先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能为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为我国城市群建设提供示范。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近1/4。
改革开放后,长江三角洲多次出现大规模工业化浪潮。
首先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浦东开发后外向型经济又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电子信息制造业大批转向长江三角洲,上海、苏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处在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内、对外经济联系都十分便利。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因此能够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从而加速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城市群的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群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区域。
宣城长三角一体化优势和短板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区一体化成为全球范围内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
宣城,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的一员,正积极参与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然而,宣城在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优势和短板。
本文将对宣城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和短板进行探讨。
首先,宣城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之一在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
宣城位于长三角腹地,交通便利,与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相邻,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沪杭甬经济带的交界处。
这为宣城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为宣城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宣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宣城地处丘陵山区,山清水秀,空气质量良好,被誉为“大自然的氧吧”。
这为宣城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宣城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注入了独特的绿色发展理念。
此外,宣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宣城目前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它在一体化进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将其打造成宣城的经济增长点。
宣城紧紧围绕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转型升级。
然而,宣城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首先,宣城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
这导致宣城在面临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时显得比较脆弱,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挑战也较为敏感。
其次,宣城的人才流动性不高,人才留存率较低。
虽然宣城在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并着力打造人才创新高地,但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为宣城的产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带来了隐患。
另外,宣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
尽管宣城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联系较为便利,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
宣城需要加大在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以更好地支撑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总之,宣城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员,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2021-7-25一、长三角城市群概况长三角城市群面积10. 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根据国家“十一五” 规划中的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范围正式扩大为16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8个城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7个城市,人口超过756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2021年长江三角洲城市GDP达到5. 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 9$。
2021-7-25该区域形成沿高速公路展开的三条城市发展轴:第一条是沿沪宁高速和沪宁铁路展开的沪宁城市发展轴,聚集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京等城市;第二条是沿沪杭高速和沪杭铁路展开的沪杭城市发展轴,聚集了上海、嘉兴、杭州等城市:第三条是沿杭甬高速和杭甬铁路展开的杭甬城市发展轴,聚集了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
三条轴线相互交义共同构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的Z字形城市空问格局。
改革开放以來,“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我国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2021-7-25二、长三角地区城市规划思想伴随着长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人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的密集成网、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不同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逐渐缩短,经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逐渐突破了单一城市和单个行政区域的范围,正在由城镇密集区、点轴发展和多中心城市向以城市带、网络化和都市圈的形式加速融合,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1、城市发展带思想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走的是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通过口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运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积极融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通过新建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发展带动了大城市迅速成长、中小城市较快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一、绪论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市组成。
该地区GDP总量稳居全国地区前列,且具有产业集聚、先进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多方面的优势,是推动全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然而,长三角城市群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交通瓶颈制约、环境污染等,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主导产业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综合实力雄厚,产业结构发达。
但由于该地区城市间协同发展不充分,导致一些产业重心未能形成,产业转型升级也受到一定阻碍。
因此,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需要打造一些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制造业传统产业发达,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制造业增长速度放缓,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应切实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往自主创新、高端制造、集群化发展方向转型,从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的发展。
2.建设现代服务业随着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地区未来需求的主导产业定位将从传统制造业逐渐转向数字、创意、文化、旅游、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为此,应培育和发展这些产业。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交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为加速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交通体系的协调和优化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地区跨省、跨市、跨区域难点多。
如何加强交通体系之间的协调,创造畅通、便捷的交通体系,是长三角城市群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可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铁路、河道、管道等互联互通,使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交通之间的得以更加快捷、高效。
2.优化交通出行结构近年来,私家车数量激增,造成道路运输压力增大,交通拥堵严重,有损经济社会发展。
长三角地区四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和思考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近年来,以XX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被激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被释放。
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9101亿元,占全国的1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4041.9亿元,占全国的21.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达928.9亿美元,占全国的28.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达203.4亿美元,占全国的38.6%,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按经济总量及综合实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XX,其人口不足长三角地区的20%,而经济总量、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却占30%左右,财政收入更是超过50%,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第二层次包括XX、XX、XX、XX和XX,2002年,这5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均已超过200亿元;第三层次包括XX、XX、XX和XX,这4个城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均在7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均在70亿元以上;第四层次包括XX、XX、XX、XX和XX,这5个城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在700亿元以下、财政收入在70亿元。
由于各层次之间总量和实力相差较为悬殊(XX市的经济总量是XX市的近40倍),故我们在15个城市中选择了经济总量同属第三层次、产业结构相对接近的XX、XX、XX、XX4市进行比较和分析。
2002年,4个城市土地面积为24192平方公里,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24.3%;总人口为1889.5万人,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24.9%;国内生产总值3285.3亿元,财政收入347.8亿元,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总量的17.2%和8.6%。
扩容后长三角地区的SWOT分析作者:谢淼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06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崛起。
长三角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之一,其对外集聚和扩散的能力不断增强,由此也产生了拓展经济活动空间的内在要求。
本文就扩容后的长三角城市群区域,谈谈长三角的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扩容SWOT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最具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区域,是我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一,甚至被简·戈特曼称为是“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带”。
该区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南通、扬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泰州、湖州16个地级以上城市,同时。
2010年3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会议宣布,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衙州、合肥及马鞍山6个城市正式“加盟”。
至此,由横跨三省一市的22个城市共同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一、长三角地区的优势(Strength)1.自然地理环境优势长三角区域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八海口,海河相连,水上交通运输便利。
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拥有的海域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共计长达8200多公里。
另外长三角地势低平,腹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经济要素汇集优势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对资本金、高新技术、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具有不可抵御的吸引力,从而成为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商品流的高度聚集地。
因此,资本富足、技术革新与人才汇聚的有效密集撞击,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要素汇集优势,并使得该地区迅速成长为中国最重要的要素增值聚集核心。
3.规模效应优势目前,长三角地区己初步形成了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内在共生关系。
浅析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对浙江经济的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组成。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社会最开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对浙江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长三角城市群对浙江经济的带动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为浙江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长三角地区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市场开拓、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合作和互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效益。
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企业和创新能力,可以为浙江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优质的资源,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为浙江提供了更便利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发达,港口密集,对外贸易活跃,这为浙江省的外贸和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长三角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浙江各个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便捷,加速了区域内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为浙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高水平的消费能力。
浙江产品可以通过长三角城市群的发达市场网络辐射到全国各地,实现更大规模的市场销售,促进浙江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对浙江的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浙江受益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引进,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为浙江带来了更多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能力。
长三角地区拥有着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
通过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浙江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为浙江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建设强调城市间合作、互补性发展和资源共享,这为浙江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强调城市间的合作和协同,这为浙江城市提供了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张大亚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长三角的自身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 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 自然禀赋优良。
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 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 体制比较完善。
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
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 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
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
级城市群的基础。
6 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7 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
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第二、长三角的外界环境优势
1 国家的相对重视和政策支持,使得长三角各地区可以更好的吸引外资和内投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2 杭州湾跨海大桥,沪宁城际高铁的建设等等加速长三角地区同城化更好更快发展。
3 国内外资金和人才的良好引进,是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内领先的经济中心。
4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方兴未艾,亚太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快实施,这都给长三角地区提供极大机遇。
然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建设步伐也会受到一些阻力和挑战。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区域内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交织在一起,长三角
地区进一步发展困难加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区域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没
有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水平和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外贸依存度偏高,贸易结构
还需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国际竞争力尚需提高;土地、能源匮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体制
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改革攻坚的任务仍然繁重。
分为下面几点来看:
1城市群发展系统性差,缺乏分工合作
城市群作为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其城市发展应该既有竞争又有分工合作的格局。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常常从当地发展的主观需要出发去确认自己的区域地位,频频出现争当地级市、大城市甚至国际性大都市的局面。
不同规模等级的城镇之间纵向分工不明显,规模等级相近的城镇之间往往竞争过度,不少城市缺乏特色。
2城市群内城镇基础建设自成体系
不少城市基础建设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不从经济区或大区域考虑城内高等级公路网
建设、机场建设、港口建设和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结果导致布局不合理、规模不经济、重复建设、浪费巨大的局面。
3城市群沿干线公路呈线状发展
不少城镇在城市发展方面眼光短浅,急功近利。
“要想富,快占路”一度成为人们普
遍接受的“真经”。
结果造成一些城镇盲目沿干线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两边蔓延,出现所谓的“十里工业长廊”、“十里商业长廊”,使国道、省道迅速“街市化”。
这样既影响了交通
行车安全,又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苏浙沪城市特征分析见附表。
4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环境协调发展有待提高
长三角各地区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资引进,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有待提高,高新技
术产业和第三服务业可以更好的发展,坚持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观念不够,要尽快摆脱以上缺陷,真正做到和谐发展。
附表长三角省市优劣势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