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走进文本,上出语文味

——由二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炼化中学沈琦舞

问题与背景

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每个教研组在每学期都要上几堂校级公开课,本学期正好新调来一位语文老师,于是安排这位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她选择了本套教材新增的一篇课文——郑振铎先生的《猫》。这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教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思路:展示图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情感——体验、感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验、感悟生活上,化了较长时间探讨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又是如何做的?教者试图通过本文的教学教给学生勇于自责、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接下来的评课活动,教研组成员对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主要议题是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大家一致认为语文课应该上出“走进文本,上出语文味”,体现语文课的特质,而不应该上成思想教育课,或是道德伦理课。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和教者自己的深入思考、反思之后,教者重新上了一堂《猫》的公开课。教者在这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平实、精练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品味和感悟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第一堂课教学简要描述

师: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作者喜欢猫吗?

生:喜欢。

师:作者这么喜欢猫,可文章的结尾却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作者冤枉了它。

师:因为什么事情冤枉了它呢?

生:作者冤枉它偷吃了妻子养的芙蓉鸟。

师:在芙蓉鸟被害案中作者错怪了他养的一只猫,做了一回失败的法官,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做一回小法官,重新审理这个案件。(展示多媒体视频,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在书中划出相关答案)

师:大家都已经讨论好了,下面请同学来回答。

生:案发现场情况是“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生:犯罪嫌疑人是作者养的第三只猫。

生:案发前的表现是“这只猫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生:案发后的表现是“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师:我的证据确凿吗?

生:不

师:在那种情况下,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生:作者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于是他非常生气拿起木棒追过去打猫。

师:后来我发现谁是咬死芙蓉鸟的真凶呢?

生:一只黑猫

师:证据何在?

生:“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师:铁证如山呀,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生:难过

生:后悔

生:自责

师: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

生:没有事实依据做出判断

师:从这件事中作者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真相。

师:这是作者在谈他为什么不再养猫的原因,其实在文中作者养了几只猫呀?

生:三只

师: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猫的呢?找出描写三只猫的外形、来历、性情和在家中地位的句子,说说第三只猫和前面两只猫的区别,标出写三只猫的段落。

生:第一只猫的外形是花白的毛,来历是从隔壁要来的,性情很活泼,家里人都很喜欢它,是家里的宠物。

生:第二只猫的外形是浑身黄色,来历是从舅舅家要来的,性情比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家里人都很喜欢它,也是家里的宠物。

师:大家都看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两只猫活泼可爱吗?

生:活泼可爱。

师:作者是怎么写出它的活泼可爱的呢?

生:写第一只猫时说“如同带这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既写出了猫那种毛茸茸胖乎乎的感觉,又写出它活泼好动的性格。

生:写第一只猫时在三妹逗它玩时说“扑过来枪又扑过去抢”,将这只活泼好动的小猫逗玩时的动态、情态刻画的栩栩如生。

生:作者在文中写第二只猫“它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的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不仅写出它的本领大,而且将小黄猫捉蝴蝶时的可爱样子跃然纸上。

师:很好!

师:接下来我们接着看第三只帽,它和前两只猫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三只猫的外形是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后来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来历是捡来的,性情不活泼、忧郁;家里人都不喜欢它,它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师:很好。

师: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作者内心的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大家先自己在文中划出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三次养猫后的感情变化。

生:“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个句子写出“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的情感。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生:“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个句子也是写作者第一次养猫之后的情感,写出“我”失猫的怅然以及对恶人的愤恨之情。

生:“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个句子是写出了作者第二次养猫之后的情感变化,写出“我”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的失落感。

师:对,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所以干脆不养了。

师:好,刚才我们说了第二次养猫之后的情感变化,接下来再请同学来说一说第三次养猫之后的情感变化的句子是哪一句呀?

生:“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师:什么意思?

生:永远也不要

师:刚上课我们就说过是因为我冤屈了第三只猫,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师:通过大家刚刚的朗读、理解和品味,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者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大家听听。

生:有一次上体育课时,我因为脚受伤了,所以坐在篮球架旁边休息,这时另外一个同学走过来,突然她猛的推了我一把,把我的脚弄的痛死了。我当时很生气,心想这个人怎么这样。这时一个篮球猛的砸过来,刚好砸在我刚刚坐的地方。原来是我错怪她了。

师:你很幸运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发生这种事情之后,应该怎么办呢?

生:我如果误解了别人,知道真相后我会向他道歉。

师:很好,每个人都容易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省意识、忏悔意识,也希望大家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能够自我反省。

生: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误解双方还要互相沟通。

生:我也有过类似的事情……

……

第一堂课的教学反思

1、热闹的表象掩盖了内在的空虚。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能不说热烈,学生的活动也非常活跃,教学环节的设置也精彩纷呈,有图片欣赏,有内容感知,有模拟庭审,有生活体验、感悟等。该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要贯彻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先特别设置了庭审的场景来激发学生兴趣,果然,学生的兴趣浓厚,发言热烈,但问题的设置过于浅近,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去探求文本的内涵,而且讲完第三只猫的故事回过头来再讲前两只猫的故事转折过于突兀。再者,这样的形式,这样的问题,除了能够活跃一点气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