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与背景2、形成原因的主要方面3、各项原因的详细阐述4、危机产生的直接影响5、危机带来的长期影响6、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范围7、对金融行业的具体影响8、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表现9、政府应对措施及效果10、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迹象与挑战11 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与背景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于 2007 年至 2008 年期间,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111 背景方面在21 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繁荣期,房价持续上涨。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购房需求,金融机构降低了贷款标准,大量发放次级贷款。
12 形成原因的主要方面形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宽松的信贷政策、金融创新过度、监管不力、投资者盲目乐观等。
121 宽松的信贷政策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放宽了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标准,使得许多信用不佳、收入不稳定的人也能够获得贷款。
122 金融创新过度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担保债务凭证(CDO)的出现,使得风险在金融体系中被层层传递和放大。
12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
124 投资者盲目乐观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前景过于乐观,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13 各项原因的详细阐述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大量次级借款人涌入市场,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
当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下跌时,这些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大量贷款违约。
金融创新过度使得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变得极为困难。
MBS 和CDO 等产品将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打包在一起,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其真实价值和风险水平。
监管不力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进行高风险的业务操作。
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了解不足,无法及时制定有效的监管规则。
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及启示摘要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是由于美国的金融系统出了问题。
作为世界金融的领头羊,美国的风险规避和金融创新都是被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而08年却败走麦城,说明在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背后还隐藏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而这些问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监管具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风险防范;金融监管;金融创新目录第1章背景--------------------------------------------------------------------------------- - 5 - 第2章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 ---------------------------------------------------------- - 5 -2.1 次贷危机 ------------------------------------------------------------------------- - 5 -2.2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 - 6 -2.3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 - 7 -2.3.1金融工具创新过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 42.3.3.货币政策监管放松----------------------------------------------------------4 第3章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3.1 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轰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即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经济,而且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第一节: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1. 房地产泡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繁荣期。
人们普遍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并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手段。
这导致了过度乐观的预期,追求房屋投资的狂热。
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发放高风险次贷,使得购房者无需按揭贷款和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获得低成本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的快速增长最终引发了危机。
2. 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也负有很大责任。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过度借贷、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债务资产证券化以及制定了有缺陷的金融工具等。
这些行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二节: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以帮助我们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1. 风险管理和监管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严重不足以及监管机构的失职。
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规则,不过度借贷,有效管理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他们应该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创新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监管政策。
2. 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次贷危机揭示了普通公众对金融产品和风险的无知。
我们应该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金融风险,以避免被不良金融产品危害。
3. 建立透明度和问责制金融市场应该建立更高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金融机构应该公开其业务和风险管理情况,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选择的投资项目。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以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4. 多元化投资和风险分散投资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降低个体投资带来的风险。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一、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起因之一。
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泡沫化。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低利率环境:2000年初,美联储为应对科技股泡沫破裂引发的衰退,开始采取低利率政策。
此后连续多年,美国连续降息,形成了长期的低利率环境。
低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需求,房价不断上涨。
2. 解禁次贷市场:次贷是指信用评级较低的贷款,此前主要由政府机构承担,风险相对可控。
然而,2000年代初,高盛等投资银行推出了大量次贷产品,并通过金融创新手段将其进行分包和转让。
这使得投资者对次贷市场产生了兴趣,引发了该市场的迅速膨胀。
3. 贷款机构的宽松政策:为了吸引借款人并满足投资需求,很多贷款机构开始放宽贷款条件。
很多次贷产品并没有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审查,导致不合格借款人也能获得融资,增加了次贷市场风险。
综上,低利率环境、解禁次贷市场以及贷款机构的宽松政策是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房价泡沫的形成与破裂。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次贷危机的影响并不止于次贷市场,它迅速传导到了整个金融系统,甚至具备全球性冲击。
其传导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链断裂:次贷危机导致了很多次贷产品的价值暴跌,金融机构在这些产品上面临巨大亏损。
这就使得很多机构资金链断裂,难以偿还债务,甚至倒闭。
2. 银行间信任破裂:次贷危机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受到严重损害。
由于担心其他机构的负债风险,银行间的互贷活动急剧减少,造成资金供需不平衡以及市场的恐慌心理。
3. 跨境金融传染:次贷危机使得资金流动性紧缩,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传染效应。
许多国际金融机构也备受冲击,因为它们在次贷市场上投资巨额资金。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减速: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际贸易活动大幅减缓,我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
那么,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哪些教训呢?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环境下的过度放贷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低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导致了银行和金融机构放贷门槛的降低,许多原本无法贷款的人也得以获得房屋贷款。
2. 低质量次贷的流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金融机构开始将高风险的次贷打包成金融产品,并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次贷产品的质量往往低劣,甚至存在虚报借款人收入和财务状况的情况。
3.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在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如信用违约掉期(CDS)被广泛使用。
这些衍生品的本意是为了对冲风险,但由于缺乏监管和透明度,它们被滥用成了赌博工具,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
4. 缺乏监管和审计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的行为缺乏监管,审计机构也未能发现次贷产品的风险。
这使得次贷危机的风险在市场中被低估,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二、从次贷危机中学到的教训1.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次贷危机揭示了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为了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各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2. 推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并重金融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需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3.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次贷危机中,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因贪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意识,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4. 重视风险管理和透明度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风险管理不力和缺乏透明度有关。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影响引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就其启示和教训进行探讨。
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与原因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在2000年代初,美国央行降低利率并鼓励放松贷款标准,导致了大量高风险的次贷借款。
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将这些次贷债券打包成投资产品,并以高评级的形式出售给全球投资者。
然而,当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跌风险时,这些次贷债务爆发违约,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和信任危机。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冲击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信任被严重破坏。
股票市场崩盘,股价暴跌,全球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此外,许多国家的货币市场也受到了冲击,货币价值下降,国际汇率市场波动剧烈。
全球经济的衰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崩溃和金融市场冲击,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消费者信心下降,企业投资减少,国际贸易萎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或者增长放缓的状态。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减少对外需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经济高度依赖对外需求。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消费者信心下降,国际贸易减少,中国的出口受到了重大冲击。
出口下降导致了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增长放缓。
资金外流加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导致了大规模的资金外流。
全球投资者纷纷撤离风险较大的市场,包括中国。
资金外流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遭受冲击,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和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的不足。
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在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极为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1.股市崩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
众多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遭受了沉重损失。
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陷入恐慌,股市崩盘是危机最明显的衍生影响之一。
2.经济衰退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金融市场,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经济衰退导致企业裁员、消费减少,全球产业链受到破坏,国内生产总值(GDP)普遍下滑。
3.全球金融体系动荡次贷危机暴露了大量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和管理不善。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一系列金融机构相继破产或被政府接管,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二、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启示1.加强监管次贷危机揭示了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更为严密的制度和规则。
监管的强化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提高金融透明度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金融机构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让市场参与者获得更准确、全面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和市场扭曲。
3.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尤其要注重债务和资产质量的评估,降低风险暴露度,避免类似次贷危机的再次发生。
4.促进国际合作次贷危机表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国际社会应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5.培养理财意识次贷危机对个人和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理财要求。
个人应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意识,避免盲目投资。
企业应优化财务结构,确保健康发展。
总结: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陷入动荡和衰退。
此次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合作以及培养理财意识将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此次危机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多年的背景条件的积累和风险逐渐聚集导致的。
以下是我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的浅析。
一、低利率政策自2001年至2006年,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低利率政策以应对9/11事件和科技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冲击。
低利率政策从根本上降低了借款成本,鼓励人们借贷购房和投资,因此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房价的上涨又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进一步促进了借贷和投资。
这样的毒循环造成了房价泡沫。
二、次贷市场的发展自1990年代末以来,次贷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这些资金被用来购买高风险的次级贷款。
这些贷款通常没有得到仔细的信用评估和审查,其中包括大量高风险贷款。
Wall Street银行和投资公司把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然后卖给了其他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这些证券往往被高估价值,这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形成了非常脆弱的债务结构。
三、变相欺骗银行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追求高盈利率,其中包括推销变相欺骗性质的贷款产品。
例如,有些贷款产品普遍隐瞒了贷款人的真实债务需求和偿还能力,以吸引那些出现信用历史问题的借款人来获得那些实质上很难支付的贷款。
这种欺骗性质的贷款被称为“毒品型贷款”,因为它们是短期获得高额利润的方法,但实际上违背了借款人利益和社会公平要求。
四、放松监管受益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1990 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监管政策逐渐趋于放松。
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银行监管机构,特别是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储备系统等金融监管机构,大幅放松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标准,并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采用更灵活和宽松的商业理念和投资策略,这让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
五、信用评级业务质量下降信用评级机构是次贷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向公众提供有关金融产品和借款债务等的评估和评级。
但在该领域中,由于商业周期,信用评级公司被商家进行贿赂收买,从而会出现学校马东案件,信用评级系统被误导或者变乱导致评级不准,企业借贷等方面的失误,更容易推高次贷市场的泡沫。
第1篇一、背景介绍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市场,最终导致了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与雷曼兄弟破产为例,分析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分析1. 案件背景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正式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信贷市场冻结,许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2. 案件起因(1)次贷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次贷市场。
次贷是指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这类贷款利率较高,风险较大。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许多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次贷产品,导致次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雷曼兄弟的投资策略雷曼兄弟在次贷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司通过购买、打包和出售次贷资产,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然而,雷曼兄弟在投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控制,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
3. 法律问题分析(1)证券法问题雷曼兄弟在次贷市场中涉及大量证券发行和交易。
根据美国证券法,证券发行人必须向投资者披露真实、准确的信息。
然而,雷曼兄弟在发行次贷相关证券时,未能充分披露风险,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
(2)会计准则问题雷曼兄弟在会计处理上存在问题。
公司采用了一种名为“估值技术”的方法,对部分资产进行估值。
这种方法在市场低迷时导致资产价值被低估,从而掩盖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3)监管机构责任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疏忽,未能及时发现雷曼兄弟的财务问题,导致危机加剧。
4. 案件结果雷曼兄弟破产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美国政府介入,对雷曼兄弟进行破产清算,并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
此外,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加强金融监管,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三、启示1. 重视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应充分重视风险控制,避免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三、危机的本源最根本的是政府的导向和由此影响的民众预期。
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看,只是危机的引发点在贷款方面。
1、放贷机构没有控制好信贷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
导致:一则产生了大量放贷效应,二则对信贷流动性失控,表现为信贷回收困难。
2、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不合理利用。
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使信贷风险转移,将放贷机构的个体风险向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转移,风险被扩大,使单个放贷机构可控的风险变得不可控。
3、最根本的是经济中、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机构和人们为了追逐更多的货币,而不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使大量的货币创利行为与真正的物质创造脱离。
投机行为助长了风险。
4、世界经济一体化使风险跨越了国界,形成世界经济危机。
特别是以美元这种国家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被货币发行国利用,大量发行没的物质基础的货币来拯救本国经济、金融,因为怕影响本国实体经济,从而使更多的货币脱离于实体经济,并且美元的内在价值下降,表现为贬值。
而事实上是困难重重,因为增加货币量就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导致物质产品的进一步货币计量加大,他国持有的美元则内在价值下降,形成了美国利用美元来无偿地占有了他国财富。
5、还有一点,就是政府的政策和信息导向,这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很大影响。
如对放贷机构、人们的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预期作用足可以使预期变现行动。
启示首先,贷款机构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如实地披露信息。
现在大家都已知道,一些贷款机构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次级房贷,也就是对那些信用状况不是很好的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本身的信用风险比较大。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贷款就不能证券化了,但必须对它的信用状况进行如实的评估并向投资者进行披露,以便让投资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这些信息都没有被客观地披露出来。
而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信用评级,也不是真正根据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而是凭着对房价上涨的盲目估计,高估资产池的信用等级,把次级贷款当做优质贷款,把由次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评得与正常贷款证券化产品一样,严重误导投资人。
经济危机典型事例经济危机典型事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言:经济危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具有突然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
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则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危机之一。
本文将通过回顾和分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展现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和启示。
一、起因:金融体系的失衡导致风险堆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银行纷纷向低信用风险借款人发放高风险贷款,这些贷款被打包成抵押债券,再由金融机构出售给全球投资者。
然而,由于贷款市场缺乏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将高风险贷款转移给其他机构,形成了链式反应。
这种金融体系的失衡导致了风险的堆积,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二、过程:金融机构倒闭引发全球金融系统崩溃2007年,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沫破裂,房价开始下跌,大量低信用贷款违约,导致次贷市场崩溃。
这使得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资金流动性降低,各大金融机构陷入了困境。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这是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破产事件之一。
随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相助,通过注资、收购等方式拯救其他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以避免金融系统的崩溃。
然而,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仍然无法遏制,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三、影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社会动荡不安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首先,全球经济陷入衰退,GDP增长率普遍下降,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消费需求下降,财政赤字加大。
其次,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受挫,金融机构面临严重流动性问题。
再次,全球贸易受阻,出口下降,国际间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此外,危机还引发了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素,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社会矛盾激化。
结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一次典型的经济危机,其影响深远且持久。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揭示了金融机构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
金融机构为了谋取利润,过度放贷给信用不良的借款人,最终导致债务违约和房市崩盘。
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表现出责任逃避、利益至上的行为,社会责任意识明显不足。
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现象,使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必须加强监管和建立更全面的社会责任制度。
未来应提倡金融机构注重风险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和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共赢。
.【关键词】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监管机制、风险转嫁、社会责任重要性、改善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是当年世界范围内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由于次级按揭贷款的大规模发放和高风险投资行为,导致了房价泡沫的破裂,进而引发了金融机构破产、信贷紧缩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次贷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反思金融机构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是否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管控。
挖掘和剖析次贷危机背后金融机构的责任和社会责任缺失是对当今金融监管和治理体系的重要反思和启示,也对未来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2. 正文2.1 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源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
在此之前,由于低利率政策和房屋价格持续上涨,许多金融机构纷纷放贷给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这些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次贷市场的崩溃。
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严重不足,他们过于追求利润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缺乏足够的审查,造成了资产质量的下降和信贷风险的积累。
08年次贷危机风险指标
08年次贷危机风险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房地产市场泡沫:在08年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
出现了一波巨大的泡沫。
房价大幅上涨,房屋购买者很容易获得抵押贷款,同时房贷利率较低。
然而,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房价开始下跌时,一些购房者无法偿还贷款,导致次贷危机爆发。
2. 次贷市场的放松态度:在次贷危机前,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的审核标准放松。
他们将高风险的次级贷款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并以较高的利率销售给投资者。
然而,当这些次级贷款无法偿还时,这些证券化产品的价值急剧下降,导致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损失。
3. 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广泛使用: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用于对冲债务违约风险。
然而,在08年次贷危
机中,由于次贷市场的泡沫和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的增加,大量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被触发,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流动性危机,加剧了危机的传播和恶化。
总的来说,08年次贷危机风险指标的核心在于房地产市场泡沫、次贷市场的放松态度以及信用违约互换的广泛使用。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经济衰退。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2008年,美国因为次贷危机而陷入深重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也波及到了全球,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教训。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1、高风险贷款和次贷危机在2006年,美国经济面临着住房市场泡沫破裂的危险。
由于银行开始向那些信用不好或者资产净值过低的消费者发放高利率借款,这项行为更被称为高风险贷款。
这样的做法使得更多的家庭可以买房,但后来,这些高风险贷款开始被重新打包进行出售,即次贷。
这让更多没有能力偿还这些高风险贷款的人受到牵连。
一旦房价下跌,那些拥有贷款的人就无法偿还,银行便把他们的房子作为抵押品重新拍卖,但由于房价下跌,这些房子被拍卖时只能以原来的一半价格甚至更低的价格进行拍卖。
因此,银行和发行次贷的机构都遭受了损失。
2、监管失灵和金融创新随着金融创新的出现,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此举使得金融机构的利润疯狂增长,但也让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进行风险投资。
这些投资往往是没有得到充分评估的高风险投资,一旦出现损失,金融机构就陷入了瘫痪。
二、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股市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美国股市和全球股市都出现了下跌的情况。
数字方面,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8年下跌了38.5%,道琼斯指数下跌了33.8%。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的日经指数下跌了42.2%,法国的CAC 40指数下跌了42.7%,德国的DAX指数下跌了40.4%。
次贷危机不仅造成了巨大的金融损失,也严重地影响了股市。
2、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次贷危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是致命的。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被破坏,资本撤出较小的货币市场基金,导致大量的基金出现流动性问题。
2008年9月,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资产下滑至2,70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资产下滑。
中央银行的干预挽救了货币市场,但危机对货币市场的冲击仍然在持续。
次贷危机的影响和反思2008年,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大灾难——次贷危机。
从美国的次贷市场开始,最终波及全球。
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许多公司倒闭,许多家庭破产,全球经济步入了衰退。
次贷危机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对我们的生活和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的起因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市场骗局引起的,这类骗局主要涉及到次级房屋贷款。
次级房屋贷款被认为是最高风险的贷款,很多不能支付月供的借款人仍然被批准,而这些次级房屋贷款被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人。
但是,一旦经济降温,失业增加,还款能力下降,这些房主不能再支付他们的贷款。
房屋贷款的拖欠迅速蔓延,这些证券出现了巨额亏损,整个次贷市场崩溃。
次贷危机不再是个美国的问题。
由于超级性联动效应,这个危机开始波及到全球,特别是那些把美国次贷市场作为重要投资组合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由于信心的动摇,众多银行遭受重创,出现了不少目睹倒闭的金融巨头,全球经济衰退的局面也开始显露。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美国次贷市场的崩溃导致多个美国的投资公司破产。
在此之外,美国的股市和楼市蒙受严重打击,失业率迅速攀升。
这些行业和公司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破产和衰退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联动效应。
其他国家的公司也被波及,甚至出现了许多同样面临破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
在全球范围内,银行的股价急剧下滑,人们的信心、投资和信贷都受到重创。
全球经济开始进入一次深刻的衰退。
次贷危机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流失和失业。
在美国,失业率急速攀升,很多公司不得已采取裁员措施来减少成本和维护经营。
这些裁员再次导致更多的人遭受工作失去和财务压力。
三、次贷危机的反思次贷危机的发生促使人们对市场风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由于投资者和银行都非常重视这类证券,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些被打包的贷款的风险。
虽然更高的收益让很多人致富,但是太多的风险和机会坍塌了这个市场,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还展示了人们对社会财富分配标准的不同看法。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在2008年,次贷危机如一场飓风席卷了整个美国,带来了经济的剧烈震荡。
这场危机不仅让许多家庭失去了房子,还让无数人失去了工作。
为了理解这一切的根源,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
首先,次贷危机的形成并非偶然。
2000年代初,美国的房市热火朝天,人人都在谈论买房投资,似乎房价永远会上涨。
银行、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种贷款产品,尤其是对信用记录不佳的人也毫不犹豫。
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想着“房子是最好的投资”。
而那些贷款人,却往往对自己的还款能力信心满满,殊不知前面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1 过度放贷是危机的第一要素。
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像是无底洞一样,源源不断地放贷。
甚至不惜放贷给那些连最基本的还款能力都没有的人。
贷款的标准一再降低,从“只看收入”变成了“只要有人愿意借”,这样一来,借贷的门槛低得令人咋舌。
1.2 房贷证券化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银行把这些高风险的贷款打包成证券,卖给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这种操作就像把一锅杂烩煮得香喷喷,却根本不知道锅里到底有什么。
高风险贷款被包装成看似安全的投资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导致了市场的膨胀。
接着,咱们得说说导致这场危机的深层原因。
2.1 首先,金融监管的缺失显而易见。
美国的监管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有些“失灵”。
许多金融产品的复杂性让监管者难以理解,也就导致了监管的滞后。
最终,金融机构在游戏规则之外的行为越发猖獗,像是放纵的小孩子,没了约束。
2.2 其次,文化因素也不能忽视。
美国人一向崇尚“成功”的价值观,买房被视为实现梦想的标志。
人们为了追求这个理想,不惜举债,也不在乎自己是否真的有还款能力。
这种文化的驱动让无数家庭陷入了深渊。
2.3 当然,全球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是孤立事件。
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热情,反过来推动了这场危机的发展。
当危机来临时,损失不仅仅是美国的,还波及到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连锁反应。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启示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即所谓的“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随后波及全球,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一、危机的成因1. 信贷政策松懈:在历经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
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引发了房市繁荣。
银行将大量资金借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形成了所谓的次贷市场。
2. 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机构为了分散风险和追求高收益,推出了多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抵押债券、证券化债务等。
这些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风险追溯的困难,使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它们的价值和风险。
3. 缺乏监管:监管机构在次贷市场中对金融机构的操作缺乏有效监管,让金融机构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承担较大风险。
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次贷市场的风险因素的忽视加剧了危机的形成。
二、危机的影响1.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最早爆发于美国,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相关性,危机的影响很快波及全球。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股市下跌,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多家金融机构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2. 全球经济衰退: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失业率大幅上升,产出下降,企业破产,消费减少,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3. 社会不稳定:危机后,很多人失去工作和住房,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大规模失业和贫困引发了社会动荡,加剧了社会不公平感和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三、从危机中得到的启示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防范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2. 促进金融产品透明度:提高金融产品透明度,加强监管机构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披露要求,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2008年,美国发生了一场被称为“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后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
该危机的触发点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膨胀,许多金融机构开始提供所谓的“次贷”,即贷款给信用较差的借款人。
这些次贷通常拥有较高的利率和较宽松的贷款要求。
然而,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崩溃后,房屋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
其次,我们来看看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许多公司纷纷裁员,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此外,全球金融市场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问题,例如雷曼兄弟破产等。
国际间的金融信心遭到破坏,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售,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出现了流动性紧缩的情况。
此外,全球贸易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出口和进口都出现了下滑,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此外,美国次贷危机还对全球金融监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例如,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和透明度。
此外,国际间也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例如G20峰会就金融监管合作进行了重要讨论。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减少类似危机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来看看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后果。
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的震荡,全球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性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经济状况。
世界各地的政府纷纷采取了财政刺激政策,例如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措施也导致了世界各国的债务问题,许多国家陷入了再次危机的境地。
综上所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危机暴露了金融体系的问题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衰退。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在2007年到2008年之间,美国经历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如同一场席卷整个金融市场的狂风暴雨,许多家庭、企业甚至整个国家都因此陷入了困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我们得从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说起。
次贷危机的形成可追溯到几年前。
随着经济的繁荣,银行开始疯狂放贷。
听上去不错,对吧?但问题是,很多贷款都是给信用不佳的人。
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银行也给他们开了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在金融市场上被称为次级贷款。
银行和贷款机构把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转手卖给投资者。
每个人都想着赚钱,似乎没有人看到潜在的风险。
先说说原因。
首先,低利率助长了这种现象。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将利率压得很低,贷款变得便宜,人人都想借钱买房。
很多人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于是,借贷者们纷纷涌入市场,买房、炒房。
房子成为了赚钱的工具,而不是安居的地方。
再来,金融机构的贪婪也是个大问题。
他们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风险。
一些华尔街的公司把这些高风险的贷款包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声称风险小、回报高。
普通投资者听了当然心动,纷纷投资。
可当真相大白,风险暴露,许多人瞬间血本无归。
此外,监管缺失也是原因之一。
许多金融机构在监管机构的视线之外操作。
监管部门没能及时发现这些危险信号。
就像是一场无头苍蝇的舞会,大家都在兴奋中,却没人看到即将来临的危机。
再说说这场危机的影响。
影响可真是广泛而深远。
首先,房价暴跌,许多人负债累累,房子被银行收回。
家庭破裂,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
曾经的梦想瞬间变成了噩梦。
其次,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许多知名的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不断蔓延。
信贷紧缩,企业融资变得困难。
许多小企业因此关门大吉,失业率飙升,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再有,相关部门不得不出手救市。
美国相关部门投入巨资拯救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
这些救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但民众对相关部门的信任大打折扣。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一、引言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理论与背景1.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概念2.金融机构社会责任背景分析三、2008年次贷危机成因及其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1. 2008年次贷危机的根源及原因2.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四、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反思1.政府监管职能的缺失2. 金融机构自律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五、案例剖析1. 高盛集团2. 摩根大通3. 美国银行4. 渣打银行5. 中国的民营金融机构六、结论一、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
次贷危机的爆发揭示了金融机构在这一危机中的社会责任缺失。
本论文通过对2008年次贷危机的剖析和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着重分析和讨论了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探讨了金融机构如何在此类危机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理论与背景1.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金融机构向社会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股东、员工、政府等)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贡献社会利益要求企业、金融机构不仅仅确保其业务的盈利能力,还要遵守道德规范、行业准则、政府法规,履行公众信任责任的义务。
因此,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客户和投资者的利益,而是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包括知情权、参与权、求偿权等。
金融机构严格遵循社会责任的要求,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金融机构社会责任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金融机构作为贝尔曼“美德让力量更美好”的具体实践者,应该在股东利益、客户利益、员工利益、公众利益和环境利益之间协调平衡。
在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要,因为金融机构作为经济社会的“金融中介”,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三、危机的本源最根本的是政府的导向和由此影响的民众预期。
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看,只是危机的引发点在贷款方面。
1、放贷机构没有控制好信贷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
导致:一则产生了大量放贷效应,二则对信贷流动性失控,表现为信贷回收困难。
2、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不合理利用。
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使信贷风险转移,将放贷机构的个体风险向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转移,风险被扩大,使单个放贷机构可控的风险变得不可控。
3、最根本的是经济中、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机构和人们为了追逐更多的货币,而不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使大量的货币创利行为与真正的物质创造脱离。
投机行为助长了风险。
4、世界经济一体化使风险跨越了国界,形成世界经济危机。
特别是以美元这种国家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被货币发行国利用,大量发行没的物质基础的货币来拯救本国经济、金融,因为怕影响本国实体经济,从而使更多的货币脱离于实体经济,并且美元的内在价值下降,表现为贬值。
而事实上是困难重重,因为增加货币量就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导致物质产品的进一步货币计量加大,他国持有的美元则内在价值下降,形成了美国利用美元来无偿地占有了他国财富。
5、还有一点,就是政府的政策和信息导向,这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很大影响。
如对放贷机构、人们的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预期作用足可以使预期变现行动。
启示首先,贷款机构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如实地披露信息。
现在大家都已知道,一些贷款机构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次级房贷,也就是对那些信用状况不是很好的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本身的信用风险比较大。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贷款就不能证券化了,但必须对它的信用状况进行如实的评估并向投资者进行披露,以便让投资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这些信息都没有被客观地披露出来。
而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信用评级,也不是真正根据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而是凭着对房价上涨的盲目估计,高估资产池的信用等级,把次级贷款当做优质贷款,把由次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评得与正常贷款证券化产品一样,严重误导投资人。
直到次贷危机爆发,才急忙下调次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但为时已晚。
这是目前美国国内许多人都对信用评级机构提出批判的重要原因。
2007年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的次级抵押债务危机,这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一个初始规模相当小的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全球最大、最为名声显赫的银行和投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UBS、美林、高盛、贝尔斯登等等)无一例外地遭受到了巨额的损失。
而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也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就此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虽然各方对最终损失的估计不同,但所估算的金额都是极其巨大的。
直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仍然还在继续当中,其结果究竟如何,还无从知道。
但这场危机的影响将极其深远,人们开始反思过去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些制度可能会因这场危机而有所改变,而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也会有所调整。
一、居民次级抵押贷款概况随着次贷危机在全世界的蔓延,原本并不广为人知的次级抵押贷款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
其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从根本上讲,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和爆发与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变动不无关系)。
尽管开展时间不短,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在20世纪的发展相当缓慢,规模也并不大。
但在进入21世纪后,为应对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的影响,美联储实行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0年到2004年间连续25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调低至1%,并将1%的基准利率水平从2003年6月26日到2004年6月30日期间保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尽管,从央行的角度来讲,货币政策“超调”可以为市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但却在不经意之间,埋下了一个重要的风险隐患。
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许多商业银行为拓展业务,还纷纷调低了个人抵押贷款的首付标准,甚至出现了零首付的状况,所有这些,都刺激了房地产贷款(尤其是次级抵押贷款)的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低利率的环境也刺激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加,美国房价一路攀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
低利率环境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使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有数据显示,次贷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03 2006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致规模在1.1万亿到1.2万亿美元。
正如次贷市场的繁荣肇端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一样,其风险的爆发也正是开始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
不难理解的是,在货币政策收紧时,利率将会持续上升,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大多都是浮动利率(会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行重置),利率的持续上升会加重贷款人的还款负担。
此外,紧缩政策还会减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对房价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会降低贷款人的资产净值,降低其的再融资能力,当然,房价的下跌也降低了贷款人违约的机会成本,使信用风险加大。
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从2005年开始,美联储重新进入加息周期,截至2006年底,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将利率从1%提高到5.25%。
在随后的时间中,加息的影响逐渐显现,受房价下跌和贷款利息大幅上升的双重影响,次贷市场的风险开始大面积显现。
据统计,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达到了13.3%,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为4%,而与之相对应的正常抵押贷款的拖欠率仅为2.57%,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为0.5%。
二、次贷危机的传递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务风险的集中爆发,信用违约率大幅上升。
但是,仅仅是次贷损失本身,并不足以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正如前文提到的数据,在2006年末,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余额约在1.1万亿 1.2万亿美元之间,即使是考虑40%左右的损失率,其最终引发的损失也就在400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当年的GDP大约在15万亿美元左右,占比约为2%,与三十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储贷协会危机还不可同日而语。
但从事情随后的发展来看,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储贷协会危机。
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与CDO1等结构金融产品的高度发展相关联。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在2001年以来,CDO产品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无论是传统的高等级的CDO还是中间级CDO,在抵押资产或参照资产的选择上,其风险偏好都有所增强,对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债券(SubprimeRMBS)的配置比率明显上升。
从美联储所作的估算看,在2005 2007年间,各种CDO产品所包含的次贷信用风险敞口要远大于次贷的实际规模。
而且,现有的研究也表明,CDO产品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其受系统性风险冲击的影响要大于其抵押资产,换句话说,在宏观经济政策逆转时,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CDO产品的实际损失要远大于次级抵押贷款。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应该说,美国次贷危机的扩散,向全世界展示了结构金融风险的破坏力。
本来是用于分散和管理风险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工具,似乎一下成为了制造更大风险的罪魁祸首。
如何去理解这样的角色转换呢?各方的论点不尽一致。
但在我们看来,结构金融技术的应用如一把“双刃剑”,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时,结构金融会有效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结构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演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赌博,不但无助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反倒会埋下许多风险隐患,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而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的根源显然就在于过度结构化,而从目前看,造成这种过度结构化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和投资银行出于赢利目的,有过度结构化的动机;二是,信用评级机构对结构性产品信用评级的失误,为过度结构化提供了便利;三是,监管方对相关风险的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放任了金融机构的过度结构化行为。
1.银行和投资银行一般说来,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从CDO交易中获得三方面的好处:一是资产组合管理,即通过资产的出售,达到分散和降低自身信用风险的目的;二是从发起、构建以及销售CDO产品的过程中收取各种手续费和服务费;三是从CDO产品的做市和交易中获取收益。
CDO产品最初的发展可能是源于第一个目的,以应对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但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看,银行和证券公司的重心明显已向后两方面转移,将其作为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BIS近期的调查显示,国际大型银行实际进行的CDO交易规模已远远超出其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超过其需要对冲的信用风险敞口的规模已达到50%。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结构金融技术的运用,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基本功能之外,而成为了大型银行利用市场对CDO产品相关价值评估不完善而谋取自身利益的一种工具。
在相关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过度结构化在所难免,风险隐患也就此埋下。
2.信用评级公司以CDO为代表的结构金融产品的设计相当复杂,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很难对其风险/收益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级公司对其评级。
研究表明,信用评级机构在CDO对产品的评级总体上是不可靠的。
而投资者根据这样的评级来进行投资,遭受严重损失显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造成信用评级公司评级失效的原因很多,CDO产品信息的不透明给评级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而评级公司自身对CDO产品风险认识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评级公司与发起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存在也可能会使评级工作失去其应有的公正性。
无论如何,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评级公司的责难正在不断升级,未来一段时间,评级公司在结构金融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出现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3.监管缺失在过去很长的时间,监管当局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银行和存款机构,强调对机构稳定的监管,而对产品创新多半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但结构金融这一类产品的出现,不但增大了金融体系整体的系统性风险,而且通过提高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而增加了相关性风险,是对金融稳定的一个潜在威胁。
监管当局相对放任自流的监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金融机构的过度结构化行为,由此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而由于相关监管的缺失,结构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信息高度不透明,监管当局在危机发生并扩散时,甚至都很难对其所可能涉及的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并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政策以遏制危机的扩散,而只是在其已经全面爆发时,才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措施,在时机上多少有些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