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原子相互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

人们对于光的种种性质的了解,都是通过观察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归结为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有三种主要过程: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一、吸收

如果有一个原子,开始时处于基态1E ,若没有任何外来光子接近它,则它将保持不变

E 2E 1E 2E 1E 1

E 2

(a)(b)(c)

(图9-4)

[图9-4(a )],如果有一个能量为21hv 的光子接近这个原子,则它就有可能吸收这个光子,从而提高它的能量状态[图9-4(b )],本来处于基态1E 的原子,在吸收21hv 以后,就激发到激发态2E [图9-4(c )],整个图9-4表示原子对光的吸收过程,在吸收过程中,不是任何能量的光子都能被一个原子所吸收,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原子的能级间隔2E —1E 时,这样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设处于基态1E 的原子密度为1n ,光的辐射能量密度为()u v ,则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吸收光子而跃迁到激发态2E 去的原子数12n 应该与1n 和()u v 成正比,因而有12n ∝1()n u v 即

12121()n B n u v = (9-6)

其中12B 为比例系数,称为受激吸收爱因斯坦系数,121()B n u v 称为吸收速率,用12ω表示,于是(9-6)式可写成

12112B n ω=

二、自发辐射

从经典力学的观点来讲,一个物体如果势能很高,它将是不稳定的,与此相类似,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也是不稳定的,它们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一般都非常短,大约在8

10s -的数量级,所以我们常常说,激发态的寿命约为810s -,在不受外界的影响时,它们会自发地返回到基态去,从而放出光子,这种自发地从激发态返回较低能态而放出光子的过程,显然,如果处于激发态2E 的原子密度为2n ,则自发辐射光子数为

21221n n A = (9-7)

其中21A 为自发辐射爱因斯坦系数,

E 2E 1E 2E 1E 1E 2

(图9-5)

图9-5表示了自发辐射的全部过程。

自发辐射的特点是这种过程与外界作用无关,各个原子的辐射都是自发地、独立地进行的,因而各个原子发出来的光子在发射方向和初位相上都是不相同的,除激光器光源以外,普通光源的发光都属于自发辐射,例如霓虹灯,当灯管内的低气压氖原子,由于加上了高电压而放电时,部分氖原子被激发到各个激发态的能级,当它们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我种频率的红色光,从这里可以看到,普通光源发出来的光,其频率成分极为复杂,发射方向分散在4π球面度的立体角内,初位相也各不相同,因而不是相干光。

三、受激辐射

爱因斯坦于1905年推广了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了的假设,因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917年,爱因斯坦又从纯粹的热力学出发,用具有分立能级的原子模型来推导普朗克辐射公式,在这一工作中,爱因斯坦预言了受激辐射的存在,四十年以后,由于第一台激发器开始运转,爱因斯坦的这一预言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如果在外来光子(即外来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从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跃迁,并把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那么这种过程就叫做激发射,

E2E1hv 12hv 12E2

E1

hv 12

(图9-6)

图9-6表示了这一过程。

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受激发射原子数可以写为

(9-8) 其中21B 为比例系数,称为受激辐射爱因斯坦系数,21()B u v 称为受激辐射速率,用21w 表示,它表征原子体系在外来光辐射作用下产生2E 到1E 受激跃迁的本领,于是(9-8)式便可写为

'21221n n w =

这里,应特别注意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的区别,同时要注意,只有当外来光子的能量21hv 正好满足21hv =2E —1E 关系式时,才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受激辐射发出来的光子与外来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发射方向,相同的偏振态和相同的位相。

四、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系数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讨论了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个过程,并分别引出了表征这三种过程中跃迁本领强弱的三个系数,即122121,,B A B 。尽管这三个系数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既然都是表征同一种原子的特性,因而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联系,现在,就来讲座这种联系。

当光和原子相互作用时,必然同时存在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种过程,达到平衡时,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过程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去的原子数,等于从激发态通过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跃迁回基态的原子数,所以在平衡条件下,下列等式应该成立。

'122121n n n =+

引用(9-6)、(9-7)和(9-8)式,可得

112221221()()n B u v n A n B u v =+

或 21

112212()A u v n B B n =- (9-9)

在处于热平衡状态下,粒子数密度按能量的分布遵从玻耳兹曼定律,即12,n n 满足下列关系式 1212exp exp n E E hv n kT kT -⎡⎤⎡⎤=-=-⎢⎥⎢⎥⎣⎦⎣⎦

(9-10) 式中2311.3810k J K --=⨯⋅,称为玻耳兹曼常数,T 为绝对温度,因21E E >所以

1212exp 1n E E n kT -⎡⎤=-<⎢⎥⎣⎦

即21,n n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最低态的原子数总是最多的,能级越高,处于该能级的粒子数就越少。

如氖原子的某一激发态和基态能级的粒子数就越少。

1916.927.0710E eV J -∆==⨯

若该原子体系处于室温(300T K =)时,则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在热平衡状态下,处于该激发态能级的原子密度1n 之比为

19123265365327.0710exp exp 1.38103001/1

n E n kT e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