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小镇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98.00 KB
- 文档页数:16
云南旅游小镇介绍
旅游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便一直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经过各级各行业的努力,全省旅游艺机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云南也从当初的旅资源大省逐步转变为一个旅游经济大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旅游业继续蓬勃发展,在国内,各省区市之间也开始呈现你追我赶的发展势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而对如此的竞争环境只有一个选择——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壮大。
世博园外的汽车市场时常在举行新车发布会,世博园怎能以不变的世容迎接四方宾客?滇池路的歌舞也需推陈出新。
新的产品,新的市场,是每个行业继续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器。
云南省委、省政府重视云南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质增效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和思路,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狠抓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好6大旅片区、10个国内外知名旅城市、12大风景区、30个重点旅建设需目、60个旅游小镇,努力推进云南旅的“二次创业”。
其中,建设旅游小镇就是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头戏。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陕西,千百年来朝代更迭,省会西安更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韵味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其每一寸黄土之中;山东,孔圣故里,又有山中之尊——泰山,中国传统文化已渗进其每个元素里面。
云南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以丽江大研镇、建水县临安镇等为代表的精品古镇;以香格里拉建塘镇独克宗、玉龙县束河镇等为代表的茶马古道重镇;以腾冲和顺镇等为代表的南文丝绸之路古镇;以禄丰县黑井镇等为代表的古代因矿业兴起的小镇;以耿马县孟定镇、勐海县打洛镇等为代表的口岸小镇;以贡山县丙中咯乡等为代表的三江并流区域村镇……这些小镇承载着云南厚重的自然和人文的元素,以其古朴、清新的风貌、鲜明的个性与和谐的韵律,慰籍着现代人的心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增多,从而对旅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不再热衷于从前那种单一的、重复的观光式旅游,而亲近自然,体验文化,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等旅游的多元化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
和餐馆定其推出新菜品一样,旅游产业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用新的产品理念来吸引和留住游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小镇,使之成为云南新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既开拓了新的旅空间,也有助于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享誉中外的“天下第一汤”——安宁温泉镇,依靠其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开发旅市场已有十多年,如今温泉镇又依托温泉度假区,吸引地产商投资建设房地产项目,开发了“温泉心景”这样的小户型休闲公寓,销售情况很好。
这样的房地产项目,针对的客户群体范围很广,容易被接受。
像这样依托古镇旅游开发的各类休闲、信古房地产项目,在大理和丽江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我省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并且,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分布在村镇。
通过建设旅游小镇的方式,把过去单纯的保护行为演变为更高层次的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这是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创新探索。
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云南的历史民族文化,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和融合。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旅游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云南文化,也打开了一条对外推广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产品的便捷通道。
丽江大研古镇的开发建设,对大研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和东巴文字“世界记忆遗产”的保护,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仅东巴文化产业年产值就达1000多万元。
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参与旅小镇建设,还能使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和整理得到更多
的资金支持。
同时,企业在开发旅游小镇时会注意文化资源的保护,在各级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指导下,科学开展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和修复工作,大大地提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如腾冲县和顺镇,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艾思奇的故乡,历史上曾是云南有名的侨乡,至今依然遗存较多古建筑在建设旅小镇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百姓共同努力,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对居民住房进行仿古改造。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被评为年度中国第一鬼力名镇。
云南受历史、自然因素的限制,目前城市化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不公直接影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人口的转移。
旅游小镇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
把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小镇,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开发,建设成为旅游小镇,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小镇、工业小镇、商贸小镇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中的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到旅游小镇居住,拓展当地农民在农业之外的增收渠道,使他们能够增加收入,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改变就业方式,增加就业机会。
如丽江束河镇的旅游开发,就间接解决了四五百农民的就业问题。
建设旅游小镇,是云南经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顶新的探索和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4月,在全省首批60个旅游小镇中,已有通海秀山镇、建水临安镇压等29个小镇有企业进入了旅村镇建设。
丽江的束河古镇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由一个各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全国人居环境最佳魅力名镇、全国4A级风景旅游区,每天的平均游客数已超过5000多人,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2年的经济往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以其浓郁的藏族风格,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鬼力名镇评选中被评为“最佳民族风情鬼力名镇”……经过了近两年的努力,我省旅游小镇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一个新的高品质的旅游品牌子正在形成,并推动着云南旅游产业向前迈进,它将为云南旅游艺机成功地“二次创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云南旅游小镇建设模式打造品牌发展旅游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最近到云南考察后说,云南旅游小镇建设在理念、思想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突破,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对全国有示范作用——云南旅游小镇建设模式
丽江大研古镇雷桐苏/摄
勐海县打洛镇金塔林禹江宁/摄
大姚县石羊镇的孔庙禹江宁/摄
腾冲县和顺乡入口禹江宁/摄
会泽县金钟镇江西会馆禹江宁/摄
姚安县光禄镇龙华古寺禹江宁/摄
云南的初夏,正是高山杜鹃怒放的时节,不时飘落的小雨,让高原的空气清新湿润。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大理迎来了参加“全国旅游小镇发展工作会议”的代表,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的。
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向全国力推云南旅游小镇建设模式。
他一再强调,把全国首创的旅游小镇工作会议放在云南开,是因为这几年云南省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对全国有示范作用。
旅游“二次创业”推动
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和国内各省区市你追我赶的发展势头,为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和思路,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狠抓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好6大旅游片区、10个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12大风
景区、30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60个旅游小镇,500亿元的资金投入,努力推进云南旅游的“二次创业”。
其中,建设旅游小镇就是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
利用旅游小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丰富和完善云南城镇体系。
在认真总结全省100
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云南省提出了把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小镇,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开发,建设成为旅游小镇,探索重点集镇建设的新路子,为云南多种形式的小城镇建设起示范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小镇、工业小镇、商贸小镇等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新型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中的独特作用,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
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旅游小镇,可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到旅游小镇居住,拓展农业之外的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可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改变就业方式,增加就业机会。
三种类型创新开发
结合云南各地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市场发展潜力,云南省首批选择了60个小镇,分别划分为保护提升型、开发建设型、规划准备型三种类型,按照“全面动员、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式分类建设。
一是强调规划先导,规划统领。
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必须按规划进行。
保护与建设规划要经过省建设厅和省政府研究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才能实施建设。
目前,在首批确定开发建设的旅游小镇中,已有50%的小镇编制完成了旅游小镇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
其中,禄丰县黑井镇相继编制了《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保护性开发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多项规划。
安宁市温泉镇规划实行了国际邀标,请日本、澳大利亚的设计事务所提出了概念性规划。
二是强调产业支撑,形成特色经济体系。
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各旅游小镇结合地方实际,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做强、做优、做活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实现旅游小镇建设和产业培育的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如鹤庆县新华村,利用传统加工技术,生产出风格多样、手工精湛、精美绝伦的银制手工艺品,基本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品、前店后厂”的生产格局,受到广大旅游者和参观者的称赞。
如玉溪大营街镇,先后投入4亿多元,建成了汇溪公园、汇龙生态园等景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
三是强调保护优先,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建设。
云南省多数旅游小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在开发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小镇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各小镇制定的规划就叫做“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要明确保护的对象、措施,并确保利用过程中不仅不会造成破坏,还要有利于保护。
如腾冲县和顺镇,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艾思奇的故乡,历史上曾是云南有名的侨乡,至今依然遗存较多古建筑。
在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百姓共同努力,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对居民住房进行仿古改造。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被评为年度中国第一魅力名镇。
剑川县沙溪镇的寺登街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入“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经过几年的修复建设,2005年9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贡献奖”。
四是强调市场运作,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进行,不能再搞政府包办。
在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组织、服务作用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鼓励、引导和支持有眼光、有思路、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企业既可以参与具体项目建设,也可以承揽整个小镇的开发建设;既可以投资小镇内的
经营性项目,也可以投入基础性项目。
目前,已有昆明鼎业集团、云南柏联集团、昆百大集团、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近30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了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
五是强调群众受益,在开发建设中促进发展。
使群众受益是建设旅游小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在建设中为群众就业、创业提供机会,不仅居住在小镇中的群众利益要优先保证,也要为周围乡村群众提供条件。
要通过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让他们感到小镇建设是自己的事,形成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建设旅游小镇的氛围。
如大理古城,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岗位,提供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就有260多个,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投入到旅游业中,让古镇居民成为旅游小镇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六是强调各方支持,形成开发建设的合力。
建设旅游小镇,关系到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关系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
不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同时,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旅游小镇的开发,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旅游小镇建设、支持旅游小镇建设、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打造品牌发展旅游
旅游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需要政府加强指导,加强统筹和服务,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成立协调领导机构。
由省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成立了云南省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指导协调小组,依托省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工作,负责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旅游小镇建设中有关政策的落实。
协调小组办公室依托省建设厅开展工作。
建设厅配备了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制。
策划了两次大型的云南省旅游小镇建设项目招商洽谈会,通过小镇自我推
介展示、小镇领导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洽谈等方式,为各旅游小镇与企业“了解、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
二是出台专项指导意见。
为全面推动旅游小镇建设,云南省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了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20字方针,围绕建设一批“云南旅游名镇”的目标,确定了加强规划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重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搞好旅游小镇建设和街道修复完善、加快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旅游文化景观开发、搞好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并从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税收优惠、户籍改革、宣传促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是给予引导性的资金支持。
为推进全省旅游小镇建设工作,从去年开始,除了保持过去的重点集镇建设资金外,省政府确定从几个方面安排引导资金给予支持,一是规划经费,省财政每年安排一笔资金,用于支持旅游小镇规划编制,去年已经安排500万元,今年增加到1000万元;二是建设项目贴息,省发改委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门用于旅游小镇建设项目贴息;三是宣传促销,省旅游促销资金中每年划出一定额度,专门用于旅游小镇的宣传。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竭尽所能,安排相应的扶持和引导资金,支持旅游小镇建设。
四是实施分类滚动管理。
经过认真筛选,云南省确定了首批60个旅游小镇建设名单,并公开发布。
这60个旅游小镇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辅以不同政策、措施,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对保护提升型,重点是进一步搞好环境整治,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提升文化内涵,提高管理水平,使其做精、做优、做强;同时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对开发进度慢、效果不理想的,将取消其旅游小镇资格,递补其他小镇进入。
对开发建设质量高、成效显著的小镇,将命名为“云南旅游名镇”,并授予牌匾,给予鼓励。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云南省旅游小镇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4月,在全省首批60个旅游小镇中,已有通海秀山镇、建水临安镇等29个小镇有企业进入开发建设,另外,在60个小镇外,还有50个村镇也不同程度地启动了旅游村镇建设。
60个旅游小镇建设共吸引了国内外各类资金25.72亿元,企业对旅游小镇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投资已经到位12.28亿元。
从一年多来的实践看,旅游小镇建设作用明显,是一条得人心、顺民意的发展思路。
二十个字成为经验
汪光焘第一次到云南是2003年3月,首行之地是昆明和丽江,自此以后他就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前后考察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昆明市、丽江市、玉溪市、保山市等地,对云南旅游小城镇建设工作留下了深刻印象。
汪光焘这次到云南考察后,对云南建设旅游小镇总结的“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十六字方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加了“永续利用”4个字,使之形成二十字方针。
汪光焘说,近年来,云南省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依托交通设施建设,合理安排重点旅游线路沿线小城镇的空间布局,把发展旅游与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促进了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农民富裕、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
各地也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全国旅游与小城镇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这次的会议有现场会的性质,重点总结云南省的做法和经验。
云南推进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统筹考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合理安排重点旅游沿线的小城
镇布局,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发展旅游、发展小城镇与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自然资源相结合,优先发展资源价值高、交通便利的小城镇。
对于民族文化小镇,云南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继与建设,把小镇建设成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强小城镇对游客的吸引力。
云南省积极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旅游特色小城镇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实现旅游特色小城镇建设从政府单一投入到多方投入,走出一条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投资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形式。
一些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和小城镇发展计划,成为推进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昆明鼎业集团、云南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近30家有实力的企业都参与了旅游特色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参与的企业在严格按照小城镇规划开发和保护资源,为当地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取得收入创造条件的同时,创出了品牌,提高了形象,吸引了各地游客。
云南省鹤庆县引进云南盛兴集团投资开发经营新华村的文化旅游资源,短短两年已经建成旅游商品交易广场和云南银器博物馆,增加了旅游收入,促进了新华村的发展。
云南省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良,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在村镇。
丽江古镇以入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为契机,对古城保护区内城市空间、建筑等历史环境要素原样修缮,修旧如旧,对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风貌进行协调改造,对生活环境加以改善,留住原住居民,收集整理、保护传承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手工艺、传统建筑工艺,有效地保护了民族文化资源,延续了历史文脉,保存了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实现了人与自然景观的美妙结合。
大理市喜洲镇保护开发严家大院等110幢古白族民居建筑,再现具有浓郁特色的生态、农耕和民族文化。
汪光焘认为,这几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建设厅做了大量工作。
云南城乡建设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能够站在全省发展战略的高度,围绕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通
过抓好城乡规划管理等,促进各州市的发展,推动整个云南的城镇化进程,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云南旅游小镇建设在理念、思想和方法上有很大的突破,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这一点很成功,对全国有示范作用。
全国各地区要学习云南的思路和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更多的经验。
5种建设模式
民族文化建设型: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傣族小城镇(版纳勐罕镇、德宏弄岛镇)、白族小城镇(大理喜洲镇、鹤庆新华村等)、彝族小城镇(禄丰黑井镇)等。
在旅游小镇建设中云南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魅力和特色的建设。
积极展示各民族的建筑造型、音乐舞蹈和风土人情等,扩大游客对各民族民俗风情的了解,增强了旅游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把旅游小镇建设成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
历史遗存保护型:中国的世界遗产有30处,云南有两处。
云南还有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
此外还有一批历史遗存丰富的小城镇。
在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中,本着“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保留好每个时代在小镇建设中留下的痕迹,保存好小镇的记忆,使小镇充满个性和特色、灵气和吸引力。
生态环境营造型:云南有1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很多小城镇就是依靠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资源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对于“生态环境营造型”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云南省本着“保护中营造、营造中保护”的原则,突出生态旅游环境的营造。
旅游小镇建设与风景旅游资源相结合,依托景区外围的小城镇,发展旅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外迁核心景区的居民,完善原有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壮大旅游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