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姓名:徐静仪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摘要: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是因为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关键词:情感教学因素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但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情感色彩,是一种更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能善于自我调动情感,转移情感领悟文章内涵,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并能促进教学质量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故此,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至关重要。
“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
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
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材料。
语文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之健康、崇高,情感因素与语文密切相关,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情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础,一个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学生只有对学语文产生了情感,有了兴趣,才会投入热情,积极学习。
其次,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写出情文俱佳的文章来。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隋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情感的含义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客观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按照对这些关系的认识来对这种事物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或者欢迎、赞赏,或者拒绝、反对。
无论采取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如果对事物采取欢迎赞赏就会感到满意、高兴、愉快;如果对事物采取拒绝反对的态度,就会感到不满、厌恶、愤怒等,所有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人的情感过程。
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
一件事物,如果一个人判断它是与自己的需要相适应,这件事物就会引起肯定性的情感,即产生渴望、欢迎、满意、愉快的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拒绝、厌恶、不满的体验。
情感又给认识过程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们对这种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
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他对天文学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潮和鼓舞。
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如死水一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
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造成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也表明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
师爱既是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也是学生普遍的需求和渴望。
教师使用激烈的语言,或者用充满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会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气氛,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采用宽容、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信心,这些都会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这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完某一重点后,就让学生练习,但学生经过多次努力仍不成功时,教师漠不关心或急躁训斥,学生的情感温度就会降到冰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散失殆尽,谈何教学效果。
情感根据其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其表现形态可分为激情、心境、热情等,而热情是一种较为强烈稳定的深刻持久的情绪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推动人去刻苦学习、努力求取。
因此,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热情产生的缘由,认真把握。
我们知道。
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热爱,取决于他们对这种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
同时,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各种社会情感。
所谓社会情感是指人对社会、人生、世界观以及与他人之间的感受。
学生的社会情感主要来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
特别是学校。
在学校中,师生的关系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当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热忱的关怀
和呵护时,就会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还会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逐渐懂得应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别人。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
1、情绪饱满,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情感调动,而教师的情绪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情绪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特点,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从而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和活动。
教师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这种快乐也会带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产生愉悦激奋感,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热烈的情绪去听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共鸣的效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会比平时高出许多。
反之,教师走进教室时,无精打采,有气无力,上课时面无表情,冷漠麻木,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甚至昏昏欲睡。
2、一视同仁,培养学生自信心
人格上的平等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
事实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老师厚此薄彼,即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
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往往也学不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可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明显的偏爱与歧视,对违反纪律的优生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的说几句;而对同样违纪的差生则是冷嘲热讽,甚至加以体罚。
提问时,往往把目光停留在几个优生上,对一些中、差生则不理不睬,即使有时点他们起来也不是耐心耐烦,往往不等他们把话说完或在他们不会回答时也不想多提示就让他们坐下,认为让他们回答问题是浪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
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自己被冷落,在情感上与老师拉开了距离,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抵触厌学情绪油然而生。
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往往对其所讲的内容心不在焉,甚至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不高,反之,则爱屋及乌。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那些落后学生的回答多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内心
的想法说出来,就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点燃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火种,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
3、以情感人,提高学生审美观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
”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作为教师,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
教师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声调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采用诵读品味、情境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挖掘因素,升华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可塑性积强,此时,能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升华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会使他受益终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该带给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感熏陶,要善于将知识传授、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不仅能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品的氛围,而且要善于及时引导、点拔,学生以升华他们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境界。
四、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思想僵化。
如果教师主观上情绪高涨,不考虑学生是主体,空洞说教,忽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情感因素的运用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要充分体现具体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情感,应合理设置课堂内容,精心准备课堂的组织方法,语言的表达方式,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严格要求教师的教态、仪表、言行,确实做到为人师表。
3、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性,因为学生一方面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容易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心理内容的需要转变很快,对需要的认识与评价时常发生变化,而且其表现具有相当的间接性,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的波动,并进行对症下药,及时扭转不利的情感因素。
4、情感有时表现为心境化。
学生对情感一般以表面化比较多,但有时也表现为心境化。
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及时鼓励或降低标准和难度,然后再逐渐提高要求。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抒唱学生情感的海洋!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中的的情感激发,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感情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中外教育家、学者关于情感教育的语录》
2. 《决策探索》2007年5月A刊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