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养老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养老问题研究
本文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城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城市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标签:人口老龄化;城市养老;现状;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给养老服务带来了严峻挑战。构建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城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在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淄博市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据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淄博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81.02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达到19.06%,预计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101.4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2.5%,到2045年,全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淄博市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愈加严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淄博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06处,养老床位27097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超过30张。二是积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和有偿、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探视、卫生保洁、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等日间照料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0余处,居家养老服务站400余处。三是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随着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养老服务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淄博市搭建了为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维修等方面的服务。
二、城市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淄博市在城市养老服务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与人口老龄化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1、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现代家庭规模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4—2—1”的家庭结
构逐渐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人们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开始与日俱增。虽然近几年各类养老机构应运而生,但一方面公益性养老机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民营养老机构普遍费用昂贵。同时,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职能有待完善。因此,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2、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
一是服务结构不均衡。在城市养老服务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方式中,社区养老方式的发展比较滞后。由于受场地、资金、管理等条件的限制,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养老功能。二是公办民办不均衡。公办养老机构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在资金保障、土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优势,而且内部管理科学规范,外部监管严格有力,服务质量比较高,使得床位供不应求。而在数量上绝对多数的民办养老机构在各项资源的获取方面处于弱势,在发展中受到种种限制,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三是区域分布不均衡。民办养老机构主要集中在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区,而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地区,民办养老机构非常少。
3、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偏低。多数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养老服务满足于一般生活照料,而专业照料尤其是心理情感、精神慰籍、康复保健等服务比较少。二是工资水平低。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和社会地位相对偏低,40岁以下人员多数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直接影响养老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整体数量少。山东省养老服务质量规范规定,养老护理员与生活能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比例分别为1:6、1:4和1:3。据此推算,全市除去敬老院有1.6万张养老服务床位,即使按1:4的比例配备护理员,至少需要4000人左右,但全市目前仅有服务人员1000余名,护理员缺口十分明显。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养老需求的日益增长,养老护理员相对缺乏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三、完善城市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必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养老服务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政府要加大对养老服务公共财政的投入,这是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的经济保障。为克服投入的人为性、随意性、临时性,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运营补贴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新建、改扩建和资源整合等措施,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二是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
失能等养老困难的老人,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政府补贴。三是推广政府购买基本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出资,企业或者社会组织负责管理并提供服务,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购买的服务进行评估并进行付费,从而保证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质量。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
随着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主要靠政府投入的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因此,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一方面有利于吸纳各种社会资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各种养老资源,针对不同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老年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需要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一是土地供应政策。要合理确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城市建设用地预留标准。同时,对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在购地价格上给予优惠标准,并将养老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纳入绿色审批通道,优先保障。二是税费优惠政策。对各种养老服务业机构和企业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实行税收减免,对各类养老机构实现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等间接性的税收优惠。三是金融扶持政策。增加养老服务企业项目信贷投入,放宽贷款条件,降低担保条件,提供优惠利率。对于规模大、前景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贷款贴息补助。通过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
3、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
一是政府监管。政府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基础设施、专业人员配备、服务质量、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进行评估和督导,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行业协会监管。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监督评估和沟通协调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养老机构内部监管。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实现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
4、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养老服务工作强度大,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且流动性比较大,导致服务队伍整体发展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一要加强对在职养老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通过与大专院校及卫生职业培训机构等联合协作,对现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业务技能水平。同时,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规范养老服务专业岗位的薪资、职称评审及考核方法,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认同感。二是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毕业后优先安排到各类养老机构或社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