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两性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23.56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经济信息《大双心河》的视角解读刘娟(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大双心河》采用人物尼克的和无名叙事者的两个叙事视角。
双心河暗示了故事的双重含义,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观:一方面是尼克渴望驾驭自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叙事者不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的开明和尊敬态度。
这篇论文还讨论了一些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
关键词:海明威大双心河自然观创作模式海明威于192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大双心河》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虽然马尔科姆考利曾在1944年介绍海明威作品时说过,《大双心河》中尼克的垂钓之行代表一种“逃避”,而这种“逃避”很可能是由其战争经历引起的(1)。
然而在开创了研究海明威战争经历之先河的菲利普扬看来,尼克是一个试图把自己从战争的恐怖记忆中解脱出来的年轻人(2)。
一、故事简介《大双心河》的故事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尼克从欧洲回国,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
身体上的伤口虽已痊愈,但是战争的恐怖、残酷所带给他心理上,精神上的创伤却难以消除。
他渴望远离尘世喧嚣,回归美丽的大自然,医治自己的心理精神创伤。
尼克的意识活动表明了他外出的根本目的是追回“原来的感觉”。
因此,他时时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即自然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他的愿望。
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即需要凡事按照他所预料和计划的那样发展:“尼克爬进帐篷时,心里很喜悦。
二、《大双心河》的叙事视角《大双心河)》中叙事者和尼克的话语之间过渡得自然流畅,故事叙事视角上的变化基本上仍然可以归结为两个:叙事者的和故事中人物的。
前者指无名叙事者,后者指尼克。
而且在两个视角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故事中的叙事者的叙事描绘准确、观察仔细。
有时他的概括性的话语会突然出现在描述尼克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中,例如,在小说第一段的结尾,叙事者似乎以极其率直的口吻概括了森奈镇遭到毁坏的情景:“森奈镇就剩下这些了,连土地的表层也给烧毁了。
”他率直的语气似乎有这样一层含义:虽然被烧毁的土地使尼克大吃一惊,但这里尼克丝毫没有表现出面对沼泽地时所有的那种恐惧与不安。
试析《雨中猫》中的夫妻关系摘要: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cat in the rain)是其作品中少数以女性为主体、从女性视角来写的短篇小说。
小说通过他们之间的一些琐事、对话和行动向大家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这对美国夫妻之间的感情世界,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冰山”原则。
关键词:对话;感情世界;冰山原则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85-02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于1923年创作了短篇小说《雨中猫》(cat in the rain)。
该小说是其作品中少数以女性为主体、从女性视角来写的短篇小说,是其早期作品,收录在1925年出版的《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小说集里。
这篇小说虽然不是海明威最杰出的作品,但因其鲜明的特色而受到了广泛的讨论。
小说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冰山”原则和他简洁的散文语言,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解读想象空间。
《雨中猫》是一篇非常简短的小说,故事情节也很简单。
它描写的是一对美国夫妻因雨而滞留在意大利的一家旅馆内。
妻子百无聊赖之际站到窗边看外面的雨景,无意中却发现了窗下一只躲在绿色桌子下避雨的小猫咪。
她心中可怜那只小猫,不惜冒雨去找。
当她走到窗下时,猫却不见了。
之后妻子回到房间,向丈夫提出种种要求,却被丈夫全部拒绝。
最后,旅馆老板派女仆给这位妻子送来了一只猫。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没有对这对美国夫妻的关系作任何的描述,但是通过他们之间的一些琐事、对话和行动,将他们之间的感情世界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细读文本,可以将这对美国夫妻的感情关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猫the american wife stood at the window looking out. 先通过此句与之前的场景描写联系起来,表达妻子百无聊赖、无事可做、精神空虚的状态。
摘要:海明威以擅长塑造硬汉形象而著称。
然而细品他的作品之后,不难发现海明威从未忽视对女性的关注。
虽然海明威作品中很少出现女性,但他却以超越男权或女权的视角,以两性对话的方式洞察这个世界。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女性海明威一向以塑造男性角色、男性世界而著称。
捕鱼、打猎、拳击、斗牛、战争这些刺激、冒险的活动是其作品的一贯主题。
海明威的创作多从个人经验出发。
他以独树一帜的眼光审视世界,创造出一个硬汉世界。
然而,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或者进一步说,海明威作为一名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论争的焦点。
相当数量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歧视女性,故而在他的作品中只有“硬汉”形象。
一些研究者从“硬汉”形象入手,称海明威为“海明威老爹”或“男性沙文主义者”;还有一些研究者在纵观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后,发掘出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权思想,等等。
海明威曾说过:“更深的东西是你了解之后所看到的。
”解读海明威的作品,应从海明威的两性世界中,寻求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语言”。
一﹑硬汉形象海明威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硬汉”的含义。
海明威在创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中大多是士兵、记者、斗牛士、猎人、渔夫、职业拳击家等,海明威用真诚的心去热爱他们,用简朴的笔墨去赞美他们。
在他们身上,读者可以看到一群与众不同的“硬汉”性格的人物形象。
正如他的儿子格雷戈里所评价的:“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或者说是他身上最好的东西,然而要过海明威那样的引人入胜的生活方式,就要在最困苦的情况下也能表现得轻松自如,高尚风雅……”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海明威的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海明威的主人公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集中了他的所有特征的典型人物。
海明威是个直觉论者,他认为艺术形象的生命和灵魂在于其高度的真实感。
“作家的工作是说实话”,因而很强调凭直感写作,他的小说题材大多取自于个人经历和亲身感受。
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李坤(),女,四川内江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化、文学研究。
第24卷第11期2008年11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 AL OF SH ANG Q I U TEACHERS C OLLEGE Vol .24 No .11Nove m ber .2008论海明威的性别困惑———以其短篇小说为例李 坤(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摘 要:海明威的性别观一直是海明威研究中的关注热点之一。
以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为依据,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从男女换装、性别角色转换和同性恋欲望三个理论层面,探讨海明威的性别观,得出结论:海明威并非提倡传统性别角色,拥护男性至上;他在短篇小说中描写社会性别的不定性和可变性,是其对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变化和重构的深切关注,是其“双性和谐”理想的表达,这一理想贯穿着海明威的整个写作生涯。
关键词:海明威;性别;表演中图分类号:I 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8)11-0044-03 表演理论(Perf or mance Theory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朱迪斯巴特勒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
她在1990年出版的著名的《性别烦扰》(Gende r Tr ouble)中利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理论和福柯的权力与话语理论建立了她的社会性别具有“表演性”(perf or m ativity )的理论。
巴特勒称自己的工作是“性别本体论的批判性系谱学”,即揭示性别的建构性质及其机制,指出主体的性别身份———无论是生理性别(sex )还是社会性别(gender)———并不是制度、话语、实践的原因,而是它们的结果。
因此,主体的性别身份不是既定的和固定不变的,而是不确定的和不稳定的。
用她的话说,是表演性的。
性别乃至一切身份都是表演性的,这无疑是巴特勒理论中最核心的观念。
有人甚至把这个观念称为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必要条件,也有人论证说此观念把女性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1](P43)。
2012年第·7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2期Jul2012[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厄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本人的性格及其作品指向,通过作品介绍逐步剖析其个人在写作中的两性视角的应用。
他不但能超越自己的性别,将女性思想融入自身,还从这个角度出发观察和感受事物,并且通过描述女性双性气质反映妇女不断上升的性别地位和社会权利。
海明威作为一个公正的双性视角作家,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性别构建,而且对未来社会性别概念的形成也有着预见性。
[关键词]海明威;作品;两性视角[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177-02论海明威及其“两性视角”时华玉(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信阳464000)一、海明威的人物特色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硬朗的“男子汉”是他笔下最为擅长的。
也许他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太深入人心,也或许是他的作品在公众心中牢固地树立了男子汉形象,被许多评论家界定为“不会描写女性形象”或是“更擅长描写没有女人的男性形象”。
被一些小说评论家视为完全无视女性对人生的追求和遭受的机遇,更有甚者认为,他对女性的仇视心理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然而,在“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分析海明威生前未发表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笔者发现海明威对于性别问题有着敏锐的感觉。
他不但不是“大男子主义者”,而且还对女性的际遇抱有同情心理,深刻地批判了男性的自私与懒惰。
通过作品,海明威深刻表达了对在男性主宰的时代对女性的同情,同时也对独立、有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大加赞赏。
同时,从女性角度观察和感受实物也在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最近一些小说评论家也从客观角度对海明威笔下的女性进行了分类,分为同情型女性和理想型女性。
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剖析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朴素真实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海明威的作品中,女性形象虽然并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但其塑造仍然有一定的深度和独特性。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对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通常是以男性视角来描写的。
他对女性的描写往往着重于她们的外貌和性感,如《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布伦达、米克等人物,他们的形象多为美丽迷人、富有诱惑力。
在他的描写中,女性的魅力往往是男性主人公眼中最重要的事物,他们会为此而疯狂、感到焦虑甚至失去理智,如《巴黎是一座大教堂》中主人公的妻子海伦。
尽管他们的外貌能够吸引男性,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往往是深不可测的,他们的真实性格和思想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数是虚设的象征物。
她们不是独立的个体,往往只存在于男性主人公的心目中。
在《老人与海》中,萨吉玛尔的妻子是他心中的纯洁与理想,象征着生命中的温暖与爱,而她的名字连读者也不得而知。
这种虚设的女性形象往往只是男性自身潜意识的一种投射,以满足他们对美好和完美的向往。
这些女性形象常常缺乏生命力和真实性,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突出男性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他的作品所描绘的男女关系往往是互相依赖、互相矛盾的。
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往往是被动的、附属的,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到男性的控制和左右。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洛雷特和帕克的关系就体现了这种不平等。
洛雷特在帕克的控制下,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成为了帕克摆弄的玩物。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暗示了海明威对男女关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尽管如此,海明威的作品也描写了一些坚强、独立、有自己思想和意志的女性形象。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玛丽亚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她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坚决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并最终选择了独立和自由。
在《太阳照样升起》中,布伦达虽然身体上受到了伤害,但她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拒绝沉沦和放弃。
作为构成社会生活的两极,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关于两性关系的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不同程度地男女性别两极化的固定思维。
进入到20实际以后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父权主义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出现衰落,而女权思想却在这一时期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从传统的两性性别思维固有模式中觉醒,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和谐的、健全的两性格局,倡导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自此,两性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复杂的、多元化的关系成为两性关系的新状态。
生活于这一历史大变革中的海明威作为这一变化的见证者之一,通过其作品深刻而细致地挖掘和展现了这一时期两性关系的新类型。
一 海明威小说中两性关系的类型总体来说,海明威的两性意识是一个基于生态女权主义的“两性同体、和谐共生”的思想。
这种思想从其深刻的内涵来看,不是传统男女性别思维模式下比较单一的男女关系类型,而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多元化关系类型,通过研究对比海明威的作品,我们发现,这种“两性同体、和谐共生”的思想反映在作者的小说中就是多样化的男女关系类型,作者通过这种不同的男女关系类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证明“两性同体、和谐共生”的两性思想,向人们阐释平等和谐的男女关系的重要性。
作者的这种两性意识,既是自身家庭环境和情感经历带给他的思考,同时也是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给作者带来的外在影响。
仔细分析海明威的小说,我们发现其关于男女关系的描写总结来看主要分为:和谐性共生型、对立竞争型、尊卑型、以及隔离型。
二 海明威两性关系类型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一)和谐共生型人类无论地域和种族,无一例外都是把人分为男女两种性别,而男女两性的和谐既是家庭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两性的和谐共生并不是指其中的一方完全压制住另一方,也不是两性在生活中完全没有矛盾,而是双方的矛盾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或是一个在人类理性范畴内的矛盾,这种关系强调在承认双方性别差异的基础上,使得双方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之一,是“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言人。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他的男子汉形象永远是强悍的。
他们可能被打倒,但就是不能被打败,既使重压下也要保持优雅的风度。
走进海明威的艺术世界,我们发现在他的文章中,几乎没有一部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但是,在他的代表作中又都用相当的笔墨来描写女人。
本文拟从性别视角出发,对男性作家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解构主义批评家德里达认为,菲勒斯中心主义将人类分为男性的和女性的,将事物分为正面和反面的。
在此二元对立式的思辩前提下,女性被置于男性的对立面和从属地位。
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的作者苏姗・格巴和桑德拉・吉尔伯特认为,“在男性的文本中,女性形象有两种表现形式:天使和魔女。
天使是男性审美理想的体现,魔女则表达了他们的厌女症心理。
”据此考察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会发现他塑造女性形象时,也是按照男性固有的意识有意无意间给全社会的女人订下规范,树立榜样。
一、海明威笔下的“天使”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海明威小说中“天使”类型的女性形象,如《永别了,武器》中的巴克莱・凯瑟琳,《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丽亚,《过河入林》中的瑞娜塔,这一类型的女性是被海明威的文化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代表了海明威对完善女性的梦想。
她们在男性权威世界中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她们是男人的审美对象。
男人们站在主体的位置,把他们作为审美客体来欣赏她们的美丽,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
在《永别了武器》中亨利与凯瑟琳初次相遇时,亨利就称赞凯瑟琳“你的头发长得很美”。
当亨利负伤住进医院时,又见凯瑟琳时,在他眼中“她看起又新鲜又年轻,又很美丽,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美丽的人。
”《丧钟为谁而鸣》中,玛丽亚的美发被法西斯分子剪成不男不女的样子,与乔丹相爱后她为自己的发式难看深感不安而乔丹也计划着将带她到马德里理发。
透过这一细节不难看出,玛丽亚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其审美意义上的存在价值不是属于她自己的,而是附属于乔丹的。
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的开题报告
研究对象: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
研究目的:探究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对人性、社会和价值观的影响。
研究背景:海明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简洁、
现实和真实的叙述方式而享有盛名。
然而,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两性关系往往是其创
作中最重要的主题。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学批评和社会学方法,通过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式来探究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
本研究主要针对《太阳照常升起》和《老人与海》两
部作品进行分析。
研究内容:
1. 研究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分析他的作品中男女角色的性格特征、关系形式和交往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2. 探究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影响。
分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男女角色如何在现实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并探究他们的性别角色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
关系。
3. 分析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对于性别、家庭和爱情观的影响。
针对性别角色、家庭、爱情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预期成果:通过对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思想倾向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探讨他作品中的两性关系对
于当代读者的启示和价值。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在异乡》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一个美国年轻士兵在战争中的内心挣扎与成长。
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读者深入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与体验。
首先,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为特点,使读者能够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以自我观察者的身份,对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深入的描写。
正因为这种叙述方式,读者能够更加了解主人公的内心矛盾、挣扎和成长过程。
这种主观的叙述视角给人一种亲近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人物心理的影响。
主人公在异乡经历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他不仅目睹了自己战友的伤亡,还亲自面对了死亡的威胁。
这些经历使主人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通过战争的洗礼,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对战争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另外,小说的叙事视角也突出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
主人公通过回忆和梦境,不断回忆起自己在家乡的美好时光。
他渴望回到家乡,重新与亲人朋友团聚。
这种强烈的乡愁感情,使他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珍惜。
这种追求和思念成为主人公在战争中坚持和生存的动力,也给了读者一种普遍的人情共鸣。
总体来说,海明威在《在异乡》中通过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展示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内心挣扎与成长。
他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战争对他的影响。
这种叙事视角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层次,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到主人公的命运和成长历程。
对于读者而言,这样的叙事视角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还能引发人们对战争、生命和情感的深入思考。
女性的不满与觉醒:——重读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葛静萍【摘要】海明威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美国作家,他的"硬汉子"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很多评论都认为他是一个充满雄性气质而对女性带有敌意,甚至有着厌女情绪的作家.本文以他的两部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和<和白象似的群山>为例,通过剖析故事中的女性角色的精神世界,试图来说明海明威在创作过程中不但善于描写坚毅不拔勇猛顽强的"硬汉子"形象,而且事实上也能恰到好处地描写女性的特质,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和两性的矛盾冲突.【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1)006【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海明威;女性主义;觉醒;意象【作者】葛静萍【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4海明威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并喜欢的美国作家。
他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硬汉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随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尤其是女性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
他们用女性主义理论来研究海明威的一些小说后发现:海明威的写作总是能超越自己的性别身份,从女性视角去观察感受事物,反映女性的内心感受。
在以张扬男子汉气概为己任的大男子主义者的形象后面,海明威也不时表现出对妇女的同情。
在一些作品中海明威也尝试用不同的叙述视角和体验去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如《雨中的猫》、《密执安河上》和《白象似的群山》等。
著有The Hemingway Review一书的文学评论家Susan F. Beegel就说:“女性主义突然间转向海明威研究,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她认为“女权主义对海明威研究的影响,如同越南战争的影响一样是直接的和惊人的。
”[2]国内研究海明威的专家戴桂玉教授也撰文指出海明威是一个“有女人的男人”[3],并且是一个“双性视角作家”[4]。
从人物二元对立视角探析《雨中的猫》的主题作者:曾爽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其电报式写作风格形成了冰山理论,由此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吸引了广大文学家的解读以及想要探析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深层内容。
其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文笔简练,寓意丰富,很好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风格。
本文旨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出发,剖析文中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更好地探析文章主题。
关键词:《雨中的猫》二元对立女性意识一.引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体现了作者写作风格,这篇小说语篇简短,故事情节简单,简洁的语篇下面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寓意。
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描写一对美国夫妇来到意大利度假的一个下雨天,美国妻子看见一只野猫正在窗外的桌子下面躲雨,她想去救这只野猫,然而当她来到院子的时候却发现刚刚那只野猫不见了,她只得空手而归,回到旅馆房间后,妻子提出了一串自己得到渴望改变的想法却得到丈夫冷淡的回应,丈夫继续在床上看书,而她却只能就此作罢,呆呆地望着正在下雨的窗外,不停地说道“我要一只猫”。
故事结尾酒店老板差侍女为这位美国妻子送来了一只大玳瑁猫。
故事却到此戛然而止。
二.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是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学者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从语言中最小的单位语素出发,发现了语言中存在着一种他称之为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
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文学中,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任何一个文本都是一个言语(Parole),因此必须运用构成整个系统即语言(Langue)基础的代码或者符号或者二元对立来阐释。
巴尔特认为只有通过找出文本的代码或二元对立才能解释文本中隐藏的信息。
文学批评家通常喜欢把两者分解对立起来分析文本,然后再把这些对立项整合起来探析文本的深层含义。
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来探析其深层寓意。
由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谈女性觉醒(2摘要]《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一篇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
本文运用语言学及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渴望自由的意识,又结合当代中国女性所处的地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女性应如何自立、自强、自尊。
[关键词]女性觉醒中国女性自立自强一、引言海明威的作品大都描写男性,而这些男性都是一些勇士或硬汉。
海明威对女性的描写大都比较粗略简单。
他的作品中大都以男性为主,女性只是陪衬。
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对女性的描写,利用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一些知识来揭示海明威对女性的描写也是很有特色的。
他淋漓尽致地将女性渴望自由、独立的意识表现出来了。
笔者也分析了中国女性的地位,以及提出怎样做一名独立的女性。
二、《雨中的猫》是海明威写的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旅馆里。
在一个下雨天,一对美国夫妇在旅馆,丈夫在读书,妻子望着窗外,突然发现了一只猫往绿桌子下躲雨,出于女性的母爱她冲了出去救猫。
但是没有找到猫,后来,旅馆的侍女受店主的委托江一只大瑁猫送给女主人公。
就这样故事结束了。
结局令人遐思。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这一切都给读者留下了很广的想象空间。
三、笔者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女主人公的觉醒从人称代词及指代来分析:1.美国妻子的称谓在海明威《雨中的猫》中,一开始,他就用到美国妻子来称谓女主人公,这种称谓是把女主人公看成婚姻的一部分。
在家中,当她说要冲出去救猫时,丈夫十分冷漠地说:“别淋湿了。
”从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来分析,丈夫是关心妻子的。
而并未采取任何诸如拿伞等关心的行为。
而妻子也并不顾及丈夫的感受,迫不及待地冲了下去。
丈夫出于关心说:“我去救猫。
”但妻子说:“我自己去救。
”丈夫并不理睬她,而是继续读书。
从中看出女性比男性更具有怜悯之心,女性有伟大的母爱。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丈夫是遵守了语言中的会话合作原则。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丈夫并不十分关心她,没有把她摆到重要的位置。
Cat in the Rain 雨中的猫-—-—-——— Ernest Hemingway《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一篇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本文运用语言学及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渴望自由的意识,又结合当代中国女性所处的地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女性应如何自立、自强、自尊.There were only two Americans stopping at the hotel。
They did not know any of the people they passed on the stairs on their way to and from their room. Their room was on the second floor facing the sea。
It also faced the public garden and the war monument。
There were big palms and green benches in the public garden。
In the good weather there was always an artist with his easel. Artists liked the way the palms grew and the bright colors of the hotels facing the gardens and the sea. Italians came from a long way off to look up at the war monument. It was made of bronze and glistened in the rain。
It was raining. The rain dripped from the palm trees。
Water stood in pools on the gravel paths. The sea broke in a long line in the rain and slipped back down the beach to come up and break again in a long line in the rain。
2014年第20期4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学研究 .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文学评论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出现,以及女权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发展,许多评论家都批评海明威的作品存在性别歧视的缺陷,这种批评对海明威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直接导致了在高中和大学的课堂上对其作品的学习研究的减少,使得其文学声誉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但是这些批评也促成了人们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的研究和评价,于是新的发现随之而来:实际上海明威的作品并非片面的男性化,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家对于两性关系实际上是十分敏感的,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
一、海明威的两性观点(一)、海明威的两性观点对于海明威的两性观点,由于文学评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长久以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
笔者个人认为,由于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和自身的情感经历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始终围绕着两性关系这一主题,不断探索男女之间理想的相处之道,并在这种探索中呈现出不同的男女关系状态。
我们研究其作品中的两性关系的类型发现,无论作者给我们呈现的是何种类型的两性关系,从最终的目的来看,都体现出海明威对两性关系的终极观点——双性同体、和睦相处。
而这种观点与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埃奥本1974提出的生态女权主义不谋而合,在海明威看来男女之间的关系是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的一种伙伴关系,不是单纯的男权主义或女权主义,也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模式应是一种消除冲突、对抗和权力等男性统治话语,推进爱、温情、友谊等新的文化话语的模式;它完全不同于男性统治模式,是男女两性所能达到的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平等、和谐的模式,在其中,对话、互补和共识取代了矛盾、冲突和对抗[1]。
这种两性和谐共处、相互补充的新型两性关系正是作者在其作品中所探索和追求的两性理想关系,也是作者两性观点的应有之义。
(二)、海明威两性观点的具体表现首先、男女两性的和谐既是家庭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两性的和谐并不是指其中的一方完全压制住另一方,而是在承认双方性别差异的基础上,使得双方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文论广角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两性视角
□王瑞芳
厄内斯特・海明威一生创作了数量众多、题材各异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奇特现象,即男女主人公们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
女性不是处于弱势,受着男性意识的支配;就是位于强势,控制并支配着男性。
海明威对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们的看法也在时常变化着。
他时而透过女性视角写作,满怀同情心地去关注女性的不幸;时而又透过男性视角写作,对威胁到男性意识的女性流露出敌意和排斥。
《在密执安北部》是海明威最早的短篇小说,记述了涉世未深的少女被经验老道的男人诱奸的经过。
年轻姑娘莉芝非常喜欢铁匠吉姆,但吉姆似乎从不在意她。
一天晚上,吉姆把心慌意乱的莉芝带到码头,强行占有了她。
得手后,吉姆便对莉芝漠不关心,趴在她身上睡着了。
在这个近乎强奸的事件中,作者关注更多的是无力抵抗的女性猎物,而不是那位强取巧夺的粗暴男性。
女性视角贯穿在整个故事中,海明威完全沉浸到了莉芝那种半推半就、惊惶失措的意识之中,将她惶恐紧张、凄凉苦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清新感人。
这种对女性的关注与同情继续表现在一年后问世的小说《雨里的猫》中。
一位在意大利海滨胜地度假的美国太太从旅馆的房间冲到外面去寻找一只躲雨的猫,却没能找到。
美国太太闷闷不乐地回到旅馆,向丈夫抱怨说她厌倦了自己像男孩子似的短发,她想有一头长头发,点上蜡烛用银器吃饭,添几件新衣服。
丈夫对妻子的抱怨不以为然,他不理解妻子发泄的真正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太太的生活里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满足她的女性需求,能够使她具有足够的女人味。
她真正渴望的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实实在在的女性满足。
小说透过一种女性视角,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女人的抑郁苦闷和男人的冷漠麻木。
《白象似的群山》被视作是《雨里的猫》的姊妹篇,再次表现出作者对被男人漠视的女主人公的同情。
整篇小说几乎全是一个名叫吉格的女人和她的不知名男友之间的对话,他们在西班牙一个闷热偏僻的小站上等火车,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白色山峦。
他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说着话。
男人劝说吉格接受堕胎,对他来说,孩子就像白象一样,是毫无用处的累赘,使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四处旅行。
吉格却厌倦了这种飘泊不定的生活,渴望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她而言,孩子是改变目前生活状态的机会。
然而,她的这种毫不过分的需求却丝毫不为她的男友理解,他固执地坚持让女友堕胎,丝毫不顾及她的内心感受,充分暴露了男性的自私丑陋。
这三部小说都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大量对话和细节描述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男性作者对处于劣势的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对冷漠无情的同性的尖锐批评。
海明威显得尊重女性,同情弱者,使自己完全融入到笔下女主人公的意识之中,将她们的期待和无奈、苦涩和郁闷的心理刻画得细腻真诚,同时以一种批评的眼光看待男性对待女性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不露声色地斥责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的自私冷漠。
然而,海明威对女性的深切关注并不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更多的时候,他是将同情给予了笔下的男主人公,站在男人的立场上去看待与女人的关系。
这种观点反映在海明威以尼克・亚当斯为主人公的三篇系列小说中。
在《了却一段情》中,尼克和女友玛乔丽划船到湖边钓鱼,他们在岸边燃起篝火,看着天色渐渐变黑。
尼克突然说什么都没劲儿了,爱情也没劲儿了。
玛乔丽没做任何抗议,划船消失在夜色中。
小说结尾部分,尼克的朋友比尔突然出现,问玛乔丽走的时候吵架了没。
比尔的问话表明这次无情的分手是事先计划好的。
《三天大风》是这篇故事的续篇,尼克和比尔两个好友在山顶小屋里一边狂饮威士忌,一边不着边际地聊天。
和玛乔丽分手后的尼克满怀沮丧,比尔安慰他说分手很聪明,男人一结婚就完蛋。
尼克突然又感觉好了,好像三天大风把他的所有不快都刮得无影无踪。
《越野滑雪》继续了男人之间的友谊和默契,尼克和朋友乔治在瑞士愉快地滑雪,他们一致认为生活的乐趣就是带着雪橇一路游荡,玩遍瑞
197
时代文学2008年第7期
时代文学hidaiwenxue
士所有的滑雪胜地。
但尼克不得不回美国,因为他的妻子要生孩子了。
想到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在瑞士滑雪,尼克十分沮丧,甚至感到生活也失去了意义。
这三篇小说中,尼克对女性表现出海明威小说中常见的男人对待女人的自私冷漠态度。
作者深有感触地表现了在两性关系中男性面临着承担责任时的惊惶失措,通过大量看似无聊的对话传神地刻画出他们的恐惧、沮丧和逃避心理,而完全不顾及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女性的内心感受。
海明威将曾经对女性表现出的同情与理解抛在一边,转而把自己放在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立场上,偏执地认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麻烦都是女人造成的,女人的存在妨碍了男性自由,甚至将男人的自私与软弱也归罪于女人。
这几篇小说表达了男性自私的享乐心理,热衷于追逐钓鱼、滑雪、饮酒、旅行之类的感官享受,在与女人的关系中渴望绝对自由,竭力避免承担责任,就连婚姻育儿这样神圣的职责也想逃避。
有一类人
的心境海明威非常了解,如D.H.劳伦斯所说的,
这种心境是一种有意识的、习以为常的漠然状态。
什么都无所谓,任何事情都任其自便。
人希望自己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
他只避免一件事情:搅和在其中。
这种评论显然适用于海明威小说中在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主人公。
海明威对两性关系中的女性表现出复杂的矛盾情感,而他对母子关系中的女性则无一例外地流露出成见甚至敌意。
他笔下的母亲形象非但不温柔慈祥,反而个个专横强悍,对丈夫和子女有着极强的控制欲。
海明威对母性的这种奇特观点同他的家庭背景不无关系。
海明威的母亲格蕾丝生性强悍,在同海明威父亲的婚姻关系中一直压得丈夫抬不起头。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我躺下》中回忆了发生在他幼年时期的一件事,他母亲把父亲珍藏的石刀箭头等打猎用具当作垃圾统统烧掉,然后带着胜利的微笑站在门廊上迎接父亲。
海明威同父亲的感情很好,和母亲的关系一向恶劣。
他在小说中塑造母亲形象时不由自主地掺入了自己对母亲的敌对情绪。
《医生夫妇》是海明威于二十年代早期创作的一个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印地安混血儿迪克欠着亚当斯医生大笔医疗费,他借故同医生吵了一架。
医生向妻子解释说迪克存心吵架好赖掉欠账,医生太太却引用《圣经》中的话教训丈夫不该对人发火,末了又打发丈夫去找尼克回来。
故事的结尾,尼克没有回到母亲那里,而是跟父亲一起到树林里去找黑松鼠。
小说表达了男性之间的理解和他们对女性的排斥,小小年纪的尼克能真切地感受父亲内心的痛苦,在父亲与母亲的冲突中,他选择了站在父亲一边。
医生太太生活在道义幻想中,拒绝承认丑恶的社会现实,她对丈夫和儿子的控制欲反而促使他们
远离她。
《医生夫妇》首次表现了海明威对女性权威的排
斥,这个话题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多次出现。
在《士兵之家》和《美国太太的金丝雀》中,海明威再次以辛辣的笔触刻画了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形象。
在前一篇小说中,克莱勃斯从一战前线回到家乡,发觉和家乡的一切格格不入。
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克莱勃斯太太的专横所作的描写。
她两眼盯着儿子喝燕麦粥,告诫他别把报纸弄脏了,催促他考虑找份工作。
克莱勃斯太太的咄咄逼人终于导致母子间冲突的爆发,克莱勃斯冷冷地对母亲说他不爱她,什么人也不爱。
这篇小说表达了年轻人努力摆脱家庭的控制,海明威把自己对母亲的所有愤怒和厌恶情绪都塞了进去。
《美国太太的金丝雀》描述在开往巴黎的火车上,一位上年纪的美国太太同一对年轻夫妇攀谈,这位太太携带着一只装在笼内的金丝雀,是买给她女儿的礼物。
她告诉这对夫妇她拆散了女儿同一位瑞士青年的姻缘,因为她认为外国人做不了美国姑娘的好丈夫,囚在笼内的金丝雀象征着她对女儿的控制。
这几篇小说表达了海明威对女性权威的排斥,男性自尊受到女性侵犯时心中的隐痛在这里清晰可辨。
在美国文学中,逃避女性权威的幻想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话题,为了逃避凶悍的老婆,瑞普・凡・温克尔走进了山林。
哈克贝利・费恩也为了躲避沃森小姐的训斥而溜到了密西西比河上。
而在海明威作品中,这一主题的反复出现反映了作者极端自大的男性心理。
海明威对在两性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女性往往能表现出真诚的怜悯和同情,而当女性表现得比男性强悍,威胁和动摇了男性权威和统治地位时,这种怜悯和同情立刻转化成敌意和愤慨。
通过对这些短篇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叙述故事时使用了两种视角。
他经常以男性视角审视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对自己的同性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出的自私困惑、逃避责任的心理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但他有时也能从女性视角出发,用满怀同情的眼光真诚地注视被男性冷漠忽视的女性,将她们内心的哀怨苦涩表现得委婉动人。
但不论是在何种视角下,他笔下的男性和女性从没有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中。
女性要么温顺谦卑,唯唯诺诺,像个听话的小猫咪;要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全没有女性的温柔。
这种视角实际上暴露了海明威在创作中一直为男性沙文主义观点所左右,即使在他对女性表露出真诚的同情与理解时,他也是怀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强者对弱者的姿态。
海明威创作的众多硬汉子形象深入人心,但他对女性的内心情感显然不能感同身受,因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未免单调。
这也正是海明威这样一个大作家给世人留下的一个遗憾。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人文系)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