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一例
- 格式:pdf
- 大小:118.20 KB
- 文档页数:2
双原发乳腺癌诊断标准1. 引言1.1 双原发乳腺癌的定义双原发乳腺癌是指乳腺组织中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原发乳腺癌灶的一种罕见病例。
通常情况下,原发乳腺癌只发生在一个乳房中,双原发乳腺癌的发生率较低,仅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至4%。
双原发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不仅需要综合治疗方案,还需要更加精准的诊断标准来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了解双原发乳腺癌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种少见但重要的肿瘤类型。
通过深入了解双原发乳腺癌的定义,可以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双原发乳腺癌的重要性双原发乳腺癌的重要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双原发乳腺癌指的是同一患者在乳腺组织中同时发生的两个原发癌症,而不是转移性病变。
由于双原发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可能会不同于单发乳腺癌,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双原发乳腺癌的确诊需要充分的临床检查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和分子学检查等技术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对于双原发乳腺癌的准确诊断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还可以避免误诊导致的不必要的治疗和并发症。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双原发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诊断流程和标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质量。
加强对双原发乳腺癌诊断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处总字数已超过2000字,已达到要求】2. 正文2.1 临床表现双原发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 乳房肿块:双原发乳腺癌的最常见症状是乳房内可触及的肿块,通常是坚实的质地,边界清晰,有时会伴随有不适或疼痛感。
一例原发性、同时性左乳癌﹑左肾透明细胞癌的心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一例原发性、同时性左乳癌﹑左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
方法通过对病人的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和出院后的心理支持。
结果减轻了两次手术的心理压力,融洽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治疗副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结论心理干预对于这种罕见恶性肿瘤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提高了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癌;肾癌;心理干预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8-02【key words】 breast cancer;renal cancer;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原发性﹑同时性不同病理类型恶性肿瘤病发生率极低,其治疗原则均需早期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因在短期内承受2次根治性手术创伤,其心理压力巨大,因此,心理干预更显得重要。
我们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2岁,自己发现左乳有一花生大小肿块半月就诊,b超示左乳外上象限见2×1.5cm混合回声结节,周围有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钼靶摄片:bi—rads分类为4(b),考虑为左乳腺癌。
入院行三大常规检查,尿常规为红细胞(﹢﹢﹢),即行腹部ct,证实为左肾下极有3×3.5cm占位,考虑为左肾癌。
入院后第三天在全麻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
术后第十天拆线出院。
在家休养十天再次入院行左乳肿块切除并经快速病理切片为浸润性导管癌,随即在全麻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2 心理干预2.1 术前心理问题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紧张,尤其入院后,腹部ct证实为左肾占位性病变,患者出现恐惧、绝望的心理,认为将不久于人世,充满极度恐惧和绝望,害怕手术带来生命危险,表现为失眠以及不停地询问医护人员。
心理干预:①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与其沟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柔委婉的语气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治现状【摘要】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所占乳腺恶性肿瘤的比例并不高,但随着近年来乳腺癌诊治水平的提高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BPBC发生率在逐年增加,所以很有必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BPBC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因素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因素1 定义、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可分为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 BBC)和多中心性乳腺癌(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MBC);双侧乳腺癌又可分为双侧转移性乳腺癌(Bilateral Swerve Breast Cancer, BSBC)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re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BPBC)。
BPBC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原发性乳腺癌,根据间隔时间长短又可分为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sBPBC)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BPBC)。
BPBC诊断标准很多,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①双侧乳腺癌是原位癌;②双侧病理不同;③双侧病理相同但分级不同;④先发乳腺癌肯定没有局部和区域复发,没有远处转移。
sBPBC诊断标准:①两侧癌灶大小相似,②两侧均未经治疗,③两侧临床检查均无淋巴结肿大,④两侧均能手术,无皮下淋巴管侵犯。
mBPBC诊断标准: ①第一侧肯定是乳腺癌已经治疗。
②第一侧手术后2年无复发。
③除第二乳房肿块外无其他远处转移征象,④双侧治疗后均无局部复发征象。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附5例报告)
崔丰民;刘治滨;邹树红;李旭日;张旭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比较少见,近年来,由于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一侧乳腺癌手术后发现对侧乳腺癌即第二原发癌的机率增多。
我院自1985年10年间共收治乳腺癌246例,其中双侧乳腺癌5例,占2.0%,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均系女性,其中1例系双侧同时发生的原发癌;4例系非同时发生的。
第1侧乳腺癌发生年龄35~57岁,平均44.2岁;第2侧乳腺癌发生年龄40~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崔丰民;刘治滨;邹树红;李旭日;张旭
【作者单位】[1]莱西市人民医院;[2]北京中日友好医院;[3]莱西市人民医院266600;[4]266600;[5]26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附41例报告) [J], 魏汝玉
2.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附三例报告) [J], 吉亚君;郑义同;杨成喜;卞保祥
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附11例分析) [J], 孙晗
4.双侧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附4例报告) [J], 吴晔明;蒋建龙;季珊维
5.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报告) [J], 周文学;徐屹歌;苏君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例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两侧乳腺同时发生恶性肿瘤。
由于其罕见性,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案还没有完全的共识。
下面介绍一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病例。
患者黄女士,年龄50岁,因左乳自觉有硬块于2016年2月6日入院。
查体:左侧乳房局部隆起,有一枚呈长条状的团块,大小约为3x2cm,质地硬,活动度较小,表面光滑,周围组织无渗出或红肿热痛等症状;右乳房局部无明显异常。
经乳腺B超检查,左侧乳房为I级结节,右侧乳房也有结节,经行乳腺穿刺活检,左侧乳腺为乳腺癌,ER、PR均阳性,HER2阴性,Ki67高表达;右侧乳腺灶状高密度,为乳腺癌,ER、PR均阳性,HER2阴性,Ki67高表达。
经多学科讨论,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治疗方案:①左侧乳腺行乳房保留手术,右侧乳腺行乳腺切除术;②左侧乳腺保留术后按照St. Gallen 2013指南给予化疗,包括贝伐珠单抗+多柿比星,右侧乳腺切除术后行内分泌治疗。
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临床评估为CR(完全缓解)。
总的来说,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类型,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生理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严密制定治疗方案,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小结节双侧原发癌1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查体发现双乳结节2天入院,b超示右乳0.6×0.6×0.8cm、左乳0.2×0.2×0.3cm结节。
同期行b超定位后双乳肿块切除术,快速冰冻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左乳原位癌。
遂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双侧淋巴结均无转移。
2讨论双原发乳腺癌是指两侧乳腺独自发生的原发恶性肿瘤。
双侧乳腺受到同样的内分泌或其他致癌因素的影响,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相同或不同的肿瘤[1]。
临床上将发现一侧乳腺癌后6个月内发生的对侧癌称同时性双原发癌。
据文献报道乳腺双侧同时性原发癌发病率仅约2%。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与转移癌不同,并非为晚期状态,故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一经确诊后,治疗原则与单侧乳腺癌基本相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
研究发现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远期生存率与单侧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分期及其生物学行为[3]。
在临床上,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注意检查时距经期过后1周),乳房肿块的诊断并不困难。
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必须排除恶性可能,即使是对于1cm以下结节亦不应忽视,若单纯将1cm以下乳腺结节按增生结节予以治疗,会延误患者病情,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恰当的综合治疗,双原发乳腺癌亦可获得很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1] 沈镇宙.乳腺癌[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445.[2] marpeau o,ancel py,antoine m,et al.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risk factors, diagno -sis,histology and treatment[j].gynecol obstet fertil,2008,36(1):35-44.[3]irvine t,allen ds,gillett c,et al.prognosis of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j].br j surg,2009,96(4):376-380.通讯作者:牟光远。
【关键词】双侧同时性乳腺癌;手术治疗;辅助放化疗doi:10.3969/j.issn.1674-4136.2012.03.022
文章编号:1674-4136(2012)03-0189-0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
因双乳肿块渐进性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
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一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2个月后,患者发现右乳外上方也出现肿块,在外院继续予中成药治疗至2011年10月。
入院后查体:双乳对称,乳房扁平,未见明显皮肤红肿,未见橘皮征及酒窝征,无乳头凹陷及溢液。
左乳下方6点处乳晕区可触及一约3.0cmˑ3.5c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与皮肤无粘连,不伴乳头受牵,无红肿及皮温改变,无压痛,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
右乳外上10点距乳头约4cm处可触及一约1.5cm ˑ2.0cm的肿块,距其外上约1.0cm处可触及一约1.0cmˑ1.0cm肿块,均质地较硬,界限不清,活动尚好,无皮肤粘连,无压痛,右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彩超示左乳中下乳晕处不均质回声包块,伴明显血流信号,后方回声衰减。
右乳外上两枚低回声包块,纵横比均>1,边缘不规整,伴有明显血流信号。
双乳MR检查:双乳肿块增强后有明显强化,符合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表现。
因患者有保乳要求,于2011年11月12日行双乳肿块扩大切除术。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诊断右乳为多灶性导管内癌,有无微小浸润不能确定,等待常规病理,切缘乳头端及下切缘见导管内癌成分;左乳为黏液腺癌,乳头端及内切缘见癌残留。
遂行双乳残腔二次扩大切除,双乳均切至乳头处,快速病理仍提示切缘阳性。
告知患者家属,其要求等待常规病理再行进一步治疗。
2天后常规病理示:右乳为多灶性导管内癌,管外微浸润,切缘乳头端阳性;左乳为黏液腺癌伴导管内癌,管外微浸润,乳头端切缘阳性。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再行双侧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右乳为多灶性导管内癌,管外微浸润,残腔旁见癌组织;组织学分级为Ⅱ级,淋巴结0/21枚癌转移;免疫组化示ER(-)、PR(-)、Cerb-B2(+++)。
左乳为黏液腺癌伴导管内癌,管外微浸润,组织学分级为Ⅱ级,腋淋巴结1/27枚癌转移;免疫组化示ER (++)、PR(-)、Cerb-B2(+)。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5天拔除双侧引流管,1周出院。
考虑患者年龄<35岁,且一侧乳癌较严重,于术后第12天行第一周期化疗。
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500mg/m2)+表阿霉素(90mg/m2),化疗4周期,后序贯应用多西紫杉醇(90mg/m2)4周期,目前化疗进行中。
2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临床上以单侧乳腺癌多见,双侧发生者较少[1]。
双侧乳腺癌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1)两侧乳腺同时发生独立的原发病灶,此为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两侧乳腺相继发生的原发病灶,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此为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3)由一侧原发乳腺癌病灶转移至另一侧,可同时也可异时,此为转移性双侧乳腺癌。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rer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BPBC)不包括转移性双侧乳腺癌,国内报道其占乳腺癌的1.8% 7.7%,且大多为先后发生,同时发生者很少见[2]。
BPBC的好发部位多集中于腺体丰富区域和导管集中区域,乳腺外上象限及乳晕区域最常见。
另外,BPBC 的家族遗传倾向较单侧乳腺癌为高[1]。
BPBC应视为两个孤立的肿瘤,其治疗原则与单侧乳腺癌相同,即根据每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再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本例患者因有强烈的保乳要求,故先行保乳术,后发现切缘癌残留,再行双侧乳癌改良根治术。
有研究认为,单
侧乳腺癌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总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无差异[3],但也有认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复发率要高于单侧,且预后更差[4]。
笔者认为,预后主要还是取决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及生物学行为。
本例患者年龄<35岁,且两侧病理类型及免疫组化均不一致,术后针对较严重的一侧患乳制定了辅助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计划,化疗同时行FISH监测Herb-B2,如为阳性就加用曲妥珠单抗治疗,自化疗第5周期与多西紫杉醇同步应用。
考虑患者左侧腋窝淋巴结一枚癌转移,建议行左侧全胸壁放疗,目前尚未实施。
待放疗结束后,口服他莫昔芬,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周玉玲.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心理干预[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6):379-381.
[2]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14-517.
[3]Carmichael AR,Bendall S,Lockerbie L,et al.The long term outcome of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is worse than meta-chronous or unilateral tumours[J].Eur J Surg Oncol,2002,28
(4):388-391.
[4]Kollias J,Ellis IO,Elston CW,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J].World J
Surg,2001,25(9):1117-1124.
[收稿日期:2011-12-28][本文编辑: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