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及护理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320.25 KB
- 文档页数:2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4-06-24T15:42:13.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焦洁
[导读] 输注营养液温度要适宜,进去体内温度在38℃~40℃,我科采用加温器持续加热,防止温度过低引发腹泻。
焦洁 ( 铜陵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24400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及优点和护理。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10年11月胃癌手术患者47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24例和静脉营养组(PN)23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N)和静脉营养(PN),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肠内营养组(EN)每天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记录有无腹痛、腹泻、腹胀和呕吐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后体重改变,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肠内营养组(E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静脉营养组(PN)(P<0.05)。结论:营养不良是外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肠内营养(EN)与静脉营养(PN)相比具有更符合生理,有利于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并发症少且价格低廉等优点。
【关键词】胃癌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017-02 随着对肠内营养研究的深入,认为肠内营养不但可以纠正营养不良,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还能通过强化肠粘膜屏障,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20世纪70年代之前肠外营养是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对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的研究以及对肠源性感染的深入认识[1],医学界认识到肠粘膜具有屏障功能,较长时间使用肠外营养可使肠粘膜废用萎缩[2],肠内营养可以使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入肝脏,促进肝脏的蛋白质合成,营养物质经肠道吸收,对肠粘膜有直接营养作用[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胃癌手术患者47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和静脉营养组(PN)。EN组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48~87岁,其中全胃切除术9例,胃次全切除术15例。PN23例,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48~85岁,其中全胃切除术11例,胃次全切除术12例。两组术前肾功能正常,无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肠炎等疾病。两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变部位、术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和步骤
1.2.1 置管方法
术前插胃管的同时插入营养管,将营养管末端插入胃管侧孔,按常规将胃管、营养管一同经鼻腔插入胃内,术中将空肠营养管置入吻合口远侧30~40cm处空肠,外端有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
1.2.2 EN组营养支持方法
选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能量为4184kJ/L,渗透浓度为250mmol/L,1000ml中含蛋白质40g、脂肪39g、糖类123g和纤维素75g。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先给予5%葡萄糖盐水500ml,20ml/h泵入,使肠道适应,如无不良反应,术后第2天应用肠内营养液500ml,20ml/h泵入,术后第3天增至1000ml,40ml/h泵入,术后第4天增至1500ml,术后第5天可再加入能全力500ml。术后6~7天,患者肠功能恢复后停止灌注,病人可进半流饮食。
1.2.3 PN组营养支持方法
术后第2天起,与EN等氮、等热量按全营养混合液,加入电解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经静脉输注,每天输注时间为16~20h,持续6~7天,并逐渐过渡到口服饮食。
1.2.4 监测项目与方法
准确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EN组每天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术前及术后第8天记录体重,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交谈及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有无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还须监测生化指标,及时了解掌握营养状况、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结果,预防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代谢紊乱发生。
2 结果
2.1 术前后体重改变情况
PN组术前体重63.12±15.22kg,术后第8天61.72±14.92kg,EN组术前61.49±11.25kg,术后第8天59.32±10.83kg。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比较,见下表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x?±S)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输注营养液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对在发生并发症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理。同时介绍疾病有关知识,讲解EN的优点和目的,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积极、明确、有效的回答,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
3.2 管道的护理
术后分别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及营养管,防止鼻胃(肠)管扭曲、滑脱、受压等,将营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并记录外露长度,每班检查记录一次,以识别营养管有无移位。输注前后分别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时,每隔4h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防堵塞。营养液使用前应摇匀,如发现输入阻力大时应随时冲管。注入药物时,必须将药片碾碎、彻底溶解后方可注入。EN组患者无营养管脱落,仅
2例出现营养管赌塞现象。
3.3 输注时严格掌握温度、浓度、容量、速度
输注营养液温度要适宜,进去体内温度在38℃~40℃,我科采用加温器持续加热,防止温度过低引发腹泻。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先慢后快,循序渐进,逐渐调节至能为病人所耐受,达到营养需要量。
3.4 严格检查胃腔残留量
严格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误吸的危险,每6小时回抽一次胃腔残留量,如果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潴留量≤100ml增加速度20ml/h,潴留量≥200ml应暂停或降低输注速度。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①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呕吐现象)的病人,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②EN开始液浓度应由低到高;③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逐渐递增;④在营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对EN的耐受。
4 讨论
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不仅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早期EN有利于胃肠功能和形态的恢复,保持肠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阻止肠道菌群失调,减少内毒素产生,增加肝胆道系统血流量,因此术后早期开展EN时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有研究表明[5]胃的功能可于术后1~2天恢复正常,大肠功能于术后3~5天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EN 可在胃肠道手术6h进行,这就为术后早期实施EN提供了理论依据。EN还可以促使消化液和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表1显示,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 。我们总结了鼻肠管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得到的结论是,应用正确的护理方法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使肠功能恢复快,改善营养状况,体力恢复快,并发症少,促进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并且相对肠外营养来说,减少护士工作量,减低患者费用和减少痛苦不适,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是胃癌术后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应大力提倡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而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肠蠕动恢复、减轻腹胀,还可防止肠粘膜萎缩,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6],同时促进吻合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且费用低,可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疗法,加强护理是保证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实施EN过程中,应遵循由少到多,先慢后快,循序渐进,控制三“度”(温度、速度、浓度)的原则。参考文献
[1] 马海珍.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8,5(15):142
[2] 朱以敏.重症胰腺炎术后护理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2005,4(1):49~51
[3] 隋方.外科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 ,9(2):127~128
[4] 周立生,刘俊.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J].上海医学,200 6,8:544~546
[5] 范桂华,姜宏,蔡东联.急性胰腺炎的肠内营养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479~480
[6] 李丽芳,蔡雷.口香糖用于胃肠手术后口腔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