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临床观察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摘要目的:观察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例通过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组,得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配合牵引治疗,1日1次,10天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三维B片每次2片,日2次,抗骨增生胶囊每次5粒,1日3次,10天1个疗程。
结果:两组经1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主要是由于颈部外伤、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使颈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使神经根充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颈痛伴上肢麻木疼痛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选取2006年7月~2007年6月经我院理伤科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年龄30~50岁,病程1~4个月,排除其他各型颈椎病、肺以及纵膈肿瘤、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炎、肩周炎、腕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颈椎破坏性骨病、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颈背肌肌筋膜炎等疾病。
按照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0.38+5.48)岁,平均病程(2±0.18)月。
对照组男士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22±4.17)岁,平均病程(1.9±0.20)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脑、电视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术后疗效分析黄晓虹;严彬;刘佳;王晓宁【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7)012【摘要】目的·分析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与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关系,预测术后疗效.方法·总结回顾了2014年11月—2016年4月99例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了SEP监测,根据术中SEP的变化将患者分为SEP明显改善组(SEP波幅上升>50%)和SEP一般改善组(SEP波幅上升≤50%);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JOA)评分,并以此评估疗效.结果·患者的平均改善波幅为(181.624±371.311)%,2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前JOA评分无差异,术后1周JOA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术后6个月JOA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EP的改善与JOA评分的改善具有一致性,提示早期恢复良好,但对长期预后的评价,不能用SEP是否改善来衡量.%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 (SEP) monitoring and function recovery in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nd predict the postoperative therapy effect.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99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patients (from Nov 2014 to Ap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SEP monitoring was used during operation. According to variations of SEP,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vious group (SEP improved more than 50%) and normal group (SEP improved less than or equal to 50%). The therapy effect was evaluated with Japanese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ing System (JOA) score. Resul ts·For all patients, mean SEP was improved by (181.624±371.311)%. For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basic information and JOA score before opera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JOA score and improved rate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both P=0.000), b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JOA score or improved rate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 (both P>0.05). Conclusion·SEP improvement is consistent with JOA score. Obvious improvement in SEP indicates a good recovery in short-term, but not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long-term effect.【总页数】4页(P1674-1677)【作者】黄晓虹;严彬;刘佳;王晓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上海 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相关文献】1.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后近期疗效的关系 [J], 赵伟光;李晓蕾;刘振武;刘利;林欣2.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术中的监测作用 [J], 赵刚;马昕3.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 [J], 张玙n;徐宏光4.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J], 席志鹏;谢林;康然;陈方庆;孙道喜5.体感诱发电位对颈椎病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分析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J], 姜建元;吕飞舟;张志玉;黄煌渊;顾玉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张洪来;袁捷;靳瑞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4(26)10
【摘要】目的 :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诊断及疗效评价上的意义。
方法 :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 ,以天柱、百劳、大杼为主穴 ;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 ,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
结果 :颈椎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低于健康者 ,峰间潜伏期则明显延长 (P <0 0 1) ;电针疗法对上述体感诱发电位两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结论 :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体感诱发电位可以作为颈椎病患者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总页数】3页(P5-7)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疗法;牵引术;体感诱发电位;电针
【作者】张洪来;袁捷;靳瑞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8.55
【相关文献】
1.夹脊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J], 盛国滨;唐英
2.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研究 [J], 高兵兵;张宁;江红;孔庆爱
3.单次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比较 [J], 刘慧华;王颖敏;何晓阔;赵敬璞;金冬梅;庄志强;林锦丰;燕铁斌
4.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的观察研究 [J], 蒋彬;泰国维
5.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的观察研究 [J], 蒋彬; 秦国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 著・颈椎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 )监护的临床研究沈宁江 黄世敏 林庆彪 摘 要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 )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
方法:71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 分级术前属B 级5例,C 级24例,D 级27例,E 级15例,CSEP 术中连续动态监测。
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 术中监护临界值为,D 、E 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50%;B 、C 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40%。
结果:39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
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32例,其中31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
结论:CSEP 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CSEP ; 手术监护; 脊髓损伤; 颈椎手术中图分类号 R6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2)09-0866-03Clinical Study on CSEP Monitoring Spinal Cord Injury in C ervical Operation ∥S HEN N ing 2jiang ,HUA N G S hi 2min ,L IN Qin 2biao.Depart ment of Orthopaedics ,People ’s Hospital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570311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prevent iatrogenic spinal cord injury and prevent paraplegia ,the clinical study of 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CSEP )monitoring spinal cord injury in spine and spinal cord operation was carried out.Meth 2ods :According to Frankel ’s grade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of 71cases were B grade 5cases ,C grade 24cases ,D grade 27cases ,E grade 15cases before operation.The s pinal cord was dynamically monitored by CSEP in operation.The critical limits of CSEP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by the authors experimental study combining clinical grade :the declined amplitued should be less than 50%com pared with that of preoperation in D and E grade cases.But ,in B and C grade patients ,the declined amplitude should be less than 40%com pared with that of preoperation.Results :39cases did not reach the critical limits ,so the spinal cord did not injure after operation.32cases were given warning due to overtaking the critical limits.The warning was accepted by the surgeon and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was not injured in 31cases.But another case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disregarding warning so that the complete paraplegia was occurred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 :CSEP monitoring spinal cord injury in operation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This technique is worth of 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K ey w ords CSEP ; Operative monitoring ; Spinal cord injury ; Cervical operation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病外科,海口 570311作者简介:沈宁江(19582),男,江苏南京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牵引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丁凤亚【摘要】目的观察牵引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16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TDP治疗仪照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引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9)007【总页数】2页(P506-507)【关键词】颈椎病;牵引;TDP治疗仪【作者】丁凤亚【作者单位】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郯城,27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呈高发趋势。
在整个脊柱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颈椎病将取代腰腿痛而上升为骨伤科临床的重大疾病[1]。
颈椎病是一组由于颈段脊柱的慢性劳损、外伤或老年性脊椎退行性变而导致颈段血管、神经继发性损害而发生的临床综合症。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我们运用牵引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住院颈椎病患者16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标准[2],并经颈椎侧位、双斜位、张口位X线片,或CT、TCD、MRI证实。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治疗组83例,男52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0.3±9.6)岁,其中神经根型43例,椎动脉型12例,混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28例;病理改变椎间隙狭窄69例,椎间孔变小、变形36例,骨质增生52例,椎体序列不稳、生理曲度改变24例。
对照组81例,男49例,女32例,年龄20~67岁,平均(41.0±8.4)岁,其中神经根型40例,椎动脉型15例,混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26例;病理改变椎间隙狭窄61例,椎间孔变小、变形32例,骨质增生48例,椎体序列不稳、生理曲度改变20例。
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宋勤;金静珍;戴秋妹;查帅英;陈满朝;张丽林【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4(000)015【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臂部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来判断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2例(采用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仪、牵引、推拿治疗),10 d为1疗程,以2个疗程为观察标准。
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1页(P607-607)【作者】宋勤;金静珍;戴秋妹;查帅英;陈满朝;张丽林【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 333200;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 333200;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 333200;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 333200;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 333200;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 333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通贴膏联合神经损伤治疗仪、颈椎推拿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平少华;张岩;刘昊;梁春雨2.推拿联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 [J], 汪丽娟;梁小龙3.经皮直流电刺激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 [J], 陈满朝;俞细有;王美莺4.针刀联合推拿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J], 李雪峰;孙迎春;尚俊英5.加味葛根汤内服联合经皮直流电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4例 [J], 朱云峰;李武强;吴述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牵引综合治疗论文神经根型颈椎病论文: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将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牵引综合治疗组27例和推拿+超短波治疗组15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牵引综合治疗在改善颈肩痛、伴上肢痛、麻木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关键词】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而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
颈椎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和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四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多见,发病率也较高。
现就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本文所有病例均有x线照片,部分病例行ct、mri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客观检查结果,且具有典型放射痛的区域与神经根支配区域分布一致的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可诊断为颈椎病纳入本研究。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相关性倪淑芹;杜伟;孙东绣;沈炳华;刘建青【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 and spinal cor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itic myelopathy(CSM). Methods From July 2008 to May 2012,N13 and N20 latency,N9-N20 and N9-N13 interpeaklatency(IPL),P13-N13 and P20-N20 peak-peak amplitude(PPA) of 67 CSM patients were recorded through Endeavor CR monitor.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scores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The CSEP values and JOA scores were plotted as the scatter diagram. When the observed point distribution became a linear trend,the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N9-N13 IPL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JOA scores. N13 latency and N9-N20 IPL were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JOA scores. N20 latency, P13-N13 and P20-N20 PPA were not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JOA scores. Conclusion N9-N13 IPL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CSM,So it can be an accurate and objec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ex for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SM.%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CSEP)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itic myelopathy,CSM)患者脊髓功能的相关性。
皮节刺激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对颈、腰、骶神经根病的诊断价
值
刘建立;邓瑞昌;姜培坤;吴贤尧;王捍东;安秋香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1(014)001
【摘要】目的探讨皮节刺激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对颈、腰、骶神经根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6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和30名健康人分别进行DSEP及颈、腰、骶椎体CT扫描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T异常病人的DSEP 异常率(91.8%)明显高于CT正常者(27.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DSEP可作为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的一种筛选手段而应用于临床。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刘建立;邓瑞昌;姜培坤;吴贤尧;王捍东;安秋香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腰骶神经根减压术中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高维涛;李放;章建萍;
2.腰骶神经根减压术中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高维涛;李放;
章建萍
3.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各观测指标在评价腰骶神经根病损中的灵敏性 [J], 陈建;沈宁江;吴晓丽
4.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诊断腰骶神经根损害中的临床研究 [J], 沈宁江;王广积;王先安;陈建;吴晓丽
5.体感诱发电位检查腰骶神经根病变的意义 [J], 陈君长;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型颈椎病中对脊髓功能的影响。
方法46例高度怀疑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胫后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皮层诱发电位检查(CSEP),记录患者的P1潜伏期和P1-N1峰间波幅值,根据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组:评分<9分21例为A组;评分≥9分25例为B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CSEE值的变化,分析皮层诱发电位与脊髓功能的关系。
结果37例患者出现CSEP异常,占80.43%,其N20和P40的潛伏期和波幅与正常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N20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数患者的CSEP出现异常,提示CSEP值可作为评估患者脊髓受损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脊髓型脊椎病是由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脊椎的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导致的损伤[1]。
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之间有一定的不完全平行性,常有临床表现突出时,其影像学检查显示轻度改变,或其影像学重度表现,但临床症状较轻,其两者之间的偏差为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影像学检查可做出定性和解剖学的定位,但是对脊髓功能的定量无法分析,不能准确的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2]。
脊髓型脊椎病在其发病早期,病理性改变不严重时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
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可以客观的评价脊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以弥补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不足,对脊髓型脊椎病做出及早的诊断和定位,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科、骨科门诊及病房的考虑为颈椎病,高度怀疑CSM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46.3±10.8)岁,身高145~183 cm,平均身高(168.1±5.4)cm,患者由于脊髓束受压导致的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征,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平面不规整等症状。
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者:席志鹏谢林康然陈方庆孙道喜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29期[摘要]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回顾了2011年3月~2014年3月28例接受颈椎手术患者的术中监测结果,术中对患者进行MEP、SEP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SEP、M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并以术前、术后JOA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 3例术后波形改善,1例术中未观察到MEP,其余24例术前、术中、术后波形无明显阳性改变;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前、术后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颈椎手术;脊髓神经损伤[中图分类号] R741.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042-05随着颈椎手术的增多、手术难度及器械复杂性的上升,临床上时有报道由手术引起医源性脊髓损伤和神经根损伤,颈椎手术操作过程中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发生概率虽低,但可导致灾难性后果,包括下肢瘫痪、四肢瘫痪,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的发生,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术中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笔者对28例行颈椎手术的患者行术中SEP、MEP 监测,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28~65岁,平均43.0岁。
颈椎病16例,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骨折脱位6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颈椎过伸伤3例,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椎管肿瘤3例,行后路颈椎椎管肿瘤切除术。
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臂部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来判断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2例(采用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仪、牵引、推拿治疗),10 d为1疗程,以2个疗程为观察标准。
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标签: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心理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紊乱或关节增生刺激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何有效的解除机械压迫,消除炎症刺激和免疫反应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的关键问题。
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直流电刺激、牵引、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并设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实验组32例,男17 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27±9.78)岁,平均病程(1.78±0.56)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17±10.69)岁,平均病程(2.17±0.6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疗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基准进行疗效判断[1]。
①颈痛放射到上肢,颈后伸的时候疼痛加重,受到压迫的神经在皮肤节段的分布区域感觉明显减弱,腱反射不正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部活动受到限制。
②上肢牵拉试验,压头试验结果呈现(+)。
③颈椎X线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显著增生,椎间隙狭窄,劲椎间隙孔径变小。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吴文丽;李颖;谢兆林;黄式环;陈国平;覃水梅【摘要】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可行性和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126例男性患者资料,其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6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7例,颈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3例.患者均行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记录手术前后和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参数并分析原因.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在126例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SEP及时发现了有11例异常,上肢波幅降低超过50%或潜伏期超过10%.其中有5例在使用髓核钳进行前路椎间盘或椎体切除时发生,调整手术的相关操作后,SEP出现明显波幅上升至趋于基线的状态,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症状.有2例结核患者在清除病灶骨块后,SEP波幅明显上升,潜伏期缩短,术后双上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2例患者由于撑开器的过度牵拉,导致同侧上肢SEP波幅下降超过50%,经过调整牵拉的力度,SEP波幅随之恢复正常,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症状.有1例手术患者在植入异体骨的过程中,造成双上肢SEP波幅瞬间出现明显的电位波下降,调整骨块深度后,SEP波幅恢复至基线的75%,术后波幅明显上升,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SEP波幅和潜伏期与术前比较均有所提高,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临床加重症状,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中能及时预警神经损伤,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5【总页数】5页(P365-369)【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监测;体感诱发电位【作者】吴文丽;李颖;谢兆林;黄式环;陈国平;覃水梅【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关节区,广西贵港 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关节区,广西贵港 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关节区,广西贵港 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关节区,广西贵港 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关节区,广西贵港 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关节区,广西贵港 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3颈椎前路手术是从颈椎前路直接解除压迫因素,使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高度得以恢复,其临床疗效目前已经得到肯定[1]。
体感诱发电位分级和颈椎磁共振成像测量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预测价值杨梅;陈惠德;朱莉;陈和木【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9)002【摘要】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分级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测量颈脊髓体积及颈椎管容积比值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对82例CSM患者进行SEP检测和颈椎MRI测量,在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患者颈脊髓功能进行评估.计算第6个月JOA评分的改善率,以对SEP分级及颈椎MRI测量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早期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SEPI级和Ⅱ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低比值组患者JOA评分在治疗前与SEPⅢ级和Ⅳ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高比值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SEPⅢ级和Ⅳ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高比值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EP分级、颈椎MRI测量脊髓体积/椎管容积分别与第6个月的JOA改善率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SEP分级及颈椎MRI测量预测患者非手术治疗预后不良(JOA改善率≤25%)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3.9%,特异性分别为86.3%、88.2%,准确性分别为81.7%、86.6%.结论:SEP分级和颈椎MRI测量均能早期对CSM患者疗效进行预测,临床上将两者结合使用,有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总页数】5页(P133-136,161)【作者】杨梅;陈惠德;朱莉;陈和木【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R493【相关文献】1.体感诱发电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效果的预测价值 [J], 朱琳;朱玲;白雪;于绍斌;邸旭辉;马银霞2.体感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测量在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J], 唐李莹;陈惠德;朱莉;汤艳3.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的诊断价值 [J], 崔明;张敏;刘恒方;王建平4.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临床价值 [J], 杜伟;倪淑琴;沈炳华;谭江威;刘建青;李雪峰5.脊髓与硬膜囊磁共振成像的测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J], 张建福;张红梅;瞿春雨;谢道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牵引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应与相关因素的探讨的开题报
告
I. 研究背景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现代人频繁使用电子产品的背景下,患者数量日益增加。
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痛、肩膀和手臂的疼痛,甚至还可能出现手指麻木等现象。
在许多治疗方法中,牵引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颈椎病。
然而,该疗法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并且其相关因素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II.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牵引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
III.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颈椎病患者100例,其中50例接受牵引疗法治疗,另外50例接受非牵引疗法治疗。
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特征、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等均进行记录。
2. 实验设计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患者被随机分为牵引疗法组和非牵引疗法组。
治疗前后各自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疗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差异。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临床观察法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IV. 研究意义
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颈椎病治疗中牵引疗法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参考。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前后疗效。
方法选取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角度牵引前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量化定位角度牵引前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后50名受试者颈段n1波潜伏期值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颈椎病;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角度牵引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对颈椎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牵引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我院采用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进行治疗前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前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64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6年。
1.2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①颈部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僵硬现象;
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④x线片提示颈椎曲度改变或伴有椎间孔狭窄。
1.3 治疗方法全部采用颈椎量化定位牵引进行治疗,牵引角度的选择,牵引角度主要根据颈椎发病部位而定,发病部位在c4-5,牵引角度取0°;发病部位在c5-6,牵引角度取前屈5-10°;发病部位在c6-7,牵引角度取前屈20-30°;发病部位在c2-3,牵引角
度取后伸5-20°。
颈椎病常多个椎体受累,因此,除按上述发病部位选择牵引角度外,可根据患者牵引时自觉症状随时调整[1]。
1.4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颈段n1波潜伏期值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度改善一个等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颈段n1波潜伏期值较治疗前有所恢复,病情疼痛有改善,但均不显著;无效:症状没有改善。
1.5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采用日本meb-9200k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根据keegan氏皮肤节段图,分别在颈5、颈6、颈7、颈8皮节区进行刺激,按国际10-20系统法在皮层记录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并测量其n1波的潜伏期值。
2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测量颈段n1波潜伏期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其中痊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
且患者治疗前后颈段n1波潜伏期值对比有较大改变,现将治疗前后受试者颈段n1波潜伏期值对比列表如下: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长期低头等造成颈椎周围肌肉长期劳损,从而进一步造成肌肉紧张、痉挛,使维持颈椎稳定的“动力系统”失衡,生理曲度异常,骨质增生及其他组织退变而发病。
万磊等[2]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牵引过程,当椎体运动节段被施加轴向
牵引时,椎间隙增宽,前、后纵韧带被拉伸,同时纤维环应力增加,以内层纤维环增幅最为明显,上述因素使髓核产生一向内负压,有利于髓核的回纳。
姜宏等[3]将5具颈椎标本制成颈椎生物力学模型,研究发现,前屈5°牵引时,椎体的形变增加最大;中立位和前屈15°牵引时,椎间盘的形变增加最大;前屈25°和后伸25°牵引时,颈椎总体位移增加最大。
但最近有研究表明,屈曲角度增加能引起下段颈椎分离加大、上段颈椎分离减少,当屈曲角度大于20°时,反而引起受压;而15°是能恢复颈椎和上胸椎(不增加椎间距离)的最佳角度,大于15°时椎间孔脊神经的空间逐步减少[1],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部位在下段颈椎,所以角度牵引时最佳选择15-20°屈曲角度。
作者认为颈椎角度牵引、增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能有效降低椎间盘内压,促使椎间盘复位,缓解患者症状。
此次观察,对50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选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比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
经统计学对比,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能初步论证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切实疗效。
参考文献
[1] 孟和,顾志华.骨伤科生物力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00:165-173.
[2] 姜宏.临床骨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77-588.
[3] 万磊,李义凯,尹东.腰椎牵引力与椎间盘髓核应力之间变
化关系的非线形模型.颈腰痛杂志,2005,26(6):40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