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脾胃病讲座
脾胃病讲座
格式:ppt
大小:457.50 KB
文档页数:30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30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注重心理疏导
脾胃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人的忧思和恼怒 与脾胃病的病情进退关系十分密切,治疗时必须将 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也是取得疗效的关 键,可谓治病的又一手段。
28
2.药味剂量宜小,同药宁可再剂,不可重剂: 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的种类过多,都将给已经受 损的脾胃加重负担。
3.饮食宜少,不可过饱:
20
证治分类
7.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脾胃虚寒,胃络失于温养 喜温喜按—虚则喜按,寒则喜暖 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胃络借饮食之暖,以温通血脉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劳则气耗,受寒则虚寒加重 时呕清水,神疲纳少,四肢倦怠乏力—脾运迟缓,水饮停留,胃虚和 降无权 手足不温—脾阳不能达于四肢 大便溏薄,舌淡,脉软弱—中虚有寒,脾阳虚弱之象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健中汤加减
11
证治分类
本方消食导滞--脘满不食、嗳腐吐食的胃痛证
保和丸: 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 茯苓、半夏、陈皮—和胃化湿 连翘—清热散结
12
证治分类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肝气郁滞,肝气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情志怫郁,气郁加重 嗳气、矢气则舒—气滞暂得缓解 脘闷嗳气,善太息—肝气郁结,肝气乘脾之征 大便不畅—气机不利 苔薄白,脉弦—肝郁气滞之象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泄肝以安胃)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 少苔,剥苔,无苔——表示胃气受损或胃阴损耗; • 其程度少苔较轻,剥苔,无苔较重;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邪 逐渐加重,舌苔由厚变薄,表示病邪逐渐减轻。
•
《灵枢·经脉》篇指出,足太阴脾经“散舌下”,必要时 临诊还需查舌脉即舌下系带两旁的静脉,如增粗、增长迂曲暴 露,色紫色暗,其外侧小血管呈囊柱状,粗枝状或囊状突起, 均提示有瘀阻。
6.胃脘嘈杂,灼热:
法宜清热温润,用川连5g,酒干姜3g,蒲公英20g, 加九香虫5g,酌用连翘,百合,芦根等。
7.脘腹隐痛:
宜温通降气,用白术,元胡,当归,没药,蚕砂等。
8. 脘腹刺痛:
宜活血和胃,用白芨,三七,蒲黄,灵脂等,以上 三种病症均可加白芍30g,炙甘草10g,予柔肝缓急。
26
9.呃逆嗳气:
2
二.诊查要点
1、望舌象
望舌象包括望舌质,舌体,舌苔三部分。舌为心 之苗,舌质的色泽变化,舌体的形态改变,反映人体 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盛衰。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由胃气的蒸腾所生,有苔质,苔色等变化,反映病位 的浅深,疾病的寒热性质,病邪的进退和胃气的有无 等。
3
舌质红——多见于肝热犯胃或胃热积聚,并且舌苔黄
19
证治分类
本证可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碱性返流性胃炎 前方养阴益胃,后方缓急止痛,合之滋阴而不腻,止痛又不 伤阴--隐隐作痛、口干咽燥、舌红少津的胃痛
一贯煎: 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养阴益胃 当归--养肝活血而具疏通之性 川楝子--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21
证治分类
本方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喜温喜按之胃脘隐痛 黄芪健中汤: 黄芪、桂枝、饴糖—甘温补中,辛甘化阳 白芍、甘草—缓急和营止痛 生姜、大枣—温胃和中补虚
备用方--或合良附丸、理中汤
22
五.临证备要
古人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以调脾胃 升降之气机,认为治疗胃病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以 清为道,病症相同有异当辨证治之。
15
证治分类
本方清化中焦湿热--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清中汤: 黄连、栀子--清热化湿--黄芩、蒲公英 茯苓、半夏、白蔻--健脾除湿--藿香、苍术 陈皮、甘草--理气和胃
16
证治分类
5.瘀血停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痛如针刺,或似刀割—瘀血内阻,胃络壅滞,不通则痛 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血属有形之邪 食后或入夜痛甚—血属阴,食后、夜间瘀血加重 或见吐血黑便—瘀血内阻,血不循经 舌质紫黯,有瘀斑,脉涩—血瘀之象 证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24
4.通降治酸抑菌:
HP、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形成溃疡的必要条件,郁 热犯胃,湿热中阻,胃失和降为主要的病理特征,和 降胃气可使胃酸减少,如左金丸,生姜泻心汤,枳壳, 煅瓦楞,乌贼骨源自文库浙贝, 黄芩,川连,公英酌情选 用,如虚寒症可选砂仁,木香,陈皮,生麦芽等。
5.溃疡宜托剂:
先贤云:“形不足者,调之以甘药”,治用小建 中汤或黄芪,桂枝,当归,白芍,乳香,没药等。 25
13
证治分类
本方疏肝理气,用于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柴胡疏肝散: 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柔肝止痛--佛手、延胡索 陈皮、枳壳、香附(苏梗)--理气和中--沉香、旋覆花 川芎—理血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14
证治分类
4.湿热中阻证
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湿热蕴结于胃,胃气郁滞 嘈杂,口干口苦,口渴不欲饮—热中兼湿 纳呆恶心—湿热中阻 小便色黄—湿热内盛,下注膀胱 大便不畅—湿热蕴结于肠,气机不畅 苔黄腻,脉滑数—湿热中阻之征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7
8
四、证治分类
1.寒邪客胃证
证治分类
症状--寒邪犯胃或饮食生冷,寒积于胃,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恶寒喜暖, 得温则痛减,遇寒加重。 口淡不渴—胃无热邪 或喜热饮—热能胜寒 苔薄白—寒痛之象 脉弦紧—弦脉主痛,紧脉主寒 证机概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郁滞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5
• 2.察脉象
• 《难经》: “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
• 肺为十二经之终始,营卫气血循行复会于气口,诊寸 口能够了解营卫气血的盛衰,独取寸口,动脉浅,可 触之,易分辨。
• 正确掌握诊脉方法,寸关尺要定位准确,指力适度, 浮中沉应细心体会,且病人体位要自然,注意异常脉 位置,如斜飞脉,反关脉。 • 胃病患者的脉象多为弦,细缓,数,涩等,右手甚显。
6
三.病证相关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 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饮食不下” ,即指出该病是 以胃脘部疼痛,胀痞,满闷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该病包括了西医的“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萎缩 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 ,“十 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炎” ,“反流性胃炎” , “疣状胃炎” ,“食道炎” ,“食道息肉” ,“食道 癌” ,“胃癌” ,“胃贲门迟缓症” ,“胃息肉”等。
辨证时不仅要注意脾胃主运化与升降失常的临床表 现,更应关注全身整体状态以及年龄,体质,性别和 职业,环境,气候,饮食等对机体的影响,综合考虑。 通过整体调节不仅脾胃病症状得以好转,全身情况也 会有明显改善。
3.肝脾(胃)同治:
如肝失疏泄,脾胃纳运失常,肝郁气滞血瘀或肝郁 化火,肝气横逆犯胃可见胃胀胁满,嗳气反酸,治以 泻心汤,四逆散加减。
一般主张细嚼慢咽,八分饱,少食对一般人健 康有益,对患胃病者的康复更是必不可少。
29
30
9
证治分类
前方理气散寒--外感风寒,胃气郁滞 后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暴作、喜热恶寒得胃痛之证 香苏散 : 香附—理气止痛 紫苏—疏散风寒 陈皮—理气和胃——木香、乌药 甘草—益气和中
良附丸:
高良姜—温胃散寒——荜拨、干姜、吴茱萸、生姜 香附—理气止痛
10
证治分类
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胃中气机阻塞 嗳腐吞酸—宿食不化,食浊之气上逆 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食经 吐出气机得顺 不思饮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 大便不爽—食积下迫,大肠传导失司 苔厚腻,脉滑—宿食停滞之象 证机概要——饮食停滞,阻塞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浅谈
中医对脾胃病的诊治特色
1
一· 概
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 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具有对水谷受纳和消化及对 精微的吸收和输布的作用,将水谷转化为人体需要 的物质基础——津液、营卫和气血,三者层层深化, 津液化生营卫,营卫化生气血。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 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 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
宜平冲降逆,施半夏,橘皮,生姜,苏梗, 赭石,丁香,柿蒂,香橼,佛手等。
10.痞满,胀满实证:
宜理气通脾,用枳壳,榔片,厚朴,旋覆花 等,满闷虚证者,宜健脾和胃,用党参,云苓, 陈皮,半夏,生白术(30~60g),运脾除湿, 畅腹消胀。
27
六.重视养护与药疗结合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得养”,胃病的治疗尤 重保养。
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现代检查数值为中医辨证延伸,如慢性胃炎辨水 肿,充血,色红,黏膜糜烂,为热郁湿重;胃黏膜苍 白,或是红白相间,血管显露,为气虚血瘀;肠腺化 生或见上皮细胞者为瘀毒郁结;若伴胆汁返流者,为 胆胃不和之象。这些微观现象可弥补中医之不足,并 有力的促进疗效的提高。
23
2.脾胃病治疗与整体调节结合
腻或灰腻,厚腻为脾胃俱热或食滞胃肠。
舌体胖边有齿痕——多见于脾胃气虚;
舌质淡舌体胖,苔厚白——为脾胃阳虚;
舌色红或绛,舌面无苔如镜——为胃津干涸之象; 舌红有裂纹或花剥——为胃阴不足,阴虚内热;
舌暗或紫暗或边有瘀点,瘀斑——均为胃络瘀阻之象。
4
• 舌苔有色泽,厚薄,润燥等变化。
• 有苔——表示胃气存在,有抵抗病邪的能力;
17
证治分类
前方活血化瘀 ,后方化瘀止痛,合用加强活血化瘀作用 --胃痛如针刺或痛有定处之证 丹参饮: 丹参--活血消瘀止痛 檀香、砂仁--行气和胃 失笑散: 蒲黄、五灵脂—活血消瘀止痛
18
证治分类
6.胃阴亏虚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郁火伤阴,胃络失于濡润,且阴虚则生内热 似饥而不欲食—虚火消谷则似饥,胃虚不能消磨水谷则不欲食 口干咽燥,或口渴思饮—胃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 消瘦乏力—胃虚精微不足,形体失养 大便干结—津液不足,大肠失润 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火旺之象 证机概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相关主题
脾胃病治疗
中医脾胃病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
脾胃病讲座ppt课件
脾胃病证ppt
中医治疗脾胃病
文档推荐
中医诊断:肠胃病辨证的主要内容
页数:1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页数:13
中医治疗胃病
页数:4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试题
页数:56
老中医:治疗脾胃病“三味方”
页数:5
脾胃科中医病历范文
页数:4
中医内科学 脾胃疾病
页数:41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分析
页数:9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页数:8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
页数:9
最新文档
七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卷
保证金交易8
情境创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乡镇党政办主任述职报告A
2020名著骆驼祥子读后感3篇
FA报表开发逻辑总结
印象最深的老师初中作文
房地产工作人员辞职报告
零件加工——车床的简介及车削光轴、台阶轴
怎样写读书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