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是关键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推动创新是关键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揭示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特点。
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而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比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数量,比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和效益。
21世纪,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离开科技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科技创新,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要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新的科技发展目标,调整现有的运行机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美国政府的科研投入只占社会全部科研投入的20%,日本政府更是把这一比例降到了10%以下。
它们大量的科研工作,甚至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都是由企业唱主角。
中国在科技上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落后。
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的有效途径,使科研人员如鱼得水,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实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
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什么?主要还是靠人才。
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普遍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
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
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
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
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学技术从“间接的生产力”到“直接的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说明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深刻变化。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
它揭示了近现代人类社会所以发生如此迅速和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还要认识到在现在的世界,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
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上,如钢铁、铁路……而在今天,先进的生产力是指以高科技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
现在关注发展生产力,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力,特别要关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此,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