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 从问题到方程(2) 导学案

4.1 从问题到方程(2) 导学案

4.1  从问题到方程(2)  导学案
4.1  从问题到方程(2)  导学案

课题: 4.1 从问题到方程(2) 课堂导学

课时 1 编辑 陈静 审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列车在甲乙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千米/时 提高到100千米/时,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変式1:甲、乙两列车都从A 市驶向B 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変式2:甲、乙两列车都从A 市驶向B 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A 、B 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 小明用50 元钱购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邮票共30张,他买了多少张面值为1元的邮票?

如果设面值为1元的邮票买了x 张,那么面值为2元的邮票买了_______张.

买面值为1元的邮票的钱+买面值为2元的邮票的钱=50元.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 某通讯公司有两种手机话费付费方式:第一种方式不交月租费,每分钟付话费0.6元;第二种方式每月交月租费50元,每分钟付话费0.2元.一个月通话多少分钟时,两种付费方式费用相同?(设未知数,列方程)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1、学生自主归纳:如何从问题到方程?

2、自主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巩固练习: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02=+x x

B. 0=-y x

C. 02=-y

D. 011=-x

2.如果方程(m -1)x + 2 =0是表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1

C .m=-1

D .m=0

3. 如果方程(m -1)x m + 2 =0是表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

4. 如果方程(m -1)x + 2x =5是表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取值范围。

5.某项工作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若甲先干一天,然后,甲、乙合作完成此项工作,若设甲一共做了x 天,乙工作的天数为______ ___ ,由此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722-=-+x x x B. 0=-y x C. 022=-y y D. 011=-x

3.如果方程mx + 2 =0是表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1

C .m=-1

D .m ≠0

4. 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

A. 一个数的31与另一个数的2

1的和 B. a 与1的差的4倍是8 C. b a ,和的60% D. 甲的3倍与乙的差的2倍

5.七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人,问七年级二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

人?设七年级二班男生有男生x 人,则下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

A. 48)2(=++x x

B. 2248=-x

C. x 2248=-

D.482=+-x x

6.课外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3

1 ,再加入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就占原来人数的一半,课外兴趣小组原有多少人?若设原有x 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 x 2131= B. x x 21631=+ C. 62131+=x x D.x =+)63

1(21 二、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小莉花50元钱买面值为1元和2元的两种邮票,如果面值为2元的邮票比面值为1元的邮票少买5张,那么这两种面值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2.甲车的速度为60km/h ,乙车的速度为80km/h ,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280km ?

3.某果品仓库存放的水果运出25%后,还剩余3150kg ,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水果?

4.七年级某班为希望工程共捐款159元,比平均每人3元多24元,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

5.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8元,起步里程为3km (3km 以内按起步价付费),3km 后每千米收2元,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费16元,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7.甲、乙两人分别用20元和10元买了一本一样的书,结果营业员找给甲的零钱是乙的零钱的6倍,求这本书的价格。

一、选择题

1.已知下列方程:① x -2=x 2;② 0.3x =1;③2

x = 5x -1;④x 2-4x=3; ⑤x=6;⑥x+2y=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2.如果方程1-m x + 2 =0是表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

C .m ≠±1

D .m=0

3.已知某数x ,若比它的4

3大1的数的相反数是5,求x.则可列出方程 ( ) A.5143=+-x B.5)1(4

3=+-x C.5143=-x D.5)14

3(=+-x 二、填空题

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3.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 千米,则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若关于x 的方程(k -1)x 2 +x -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________.

3.本人三年前存了一份3000元的教育储蓄,今年到期时的本利和为3243元,请你帮我算一算这种储蓄的年利率.若年利率为x%,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存储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三、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A 、B 两地相距5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若两人同时出发,经过3小时相遇,问甲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11.某班学生39人到公园划船,共租用9艘船,每艘大船可坐5人,每艘小船可坐3人,

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艘?

2 .小丽花50元钱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两种邮票,如果面值为2元的邮票比面值为1元

的邮票少5张,那么,这两种面值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3.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是300m,它的长比宽多30m,求这个足球场的长是多少?

4.鸡兔同笼,共有头12个,脚36只。问:笼中有鸡兔各几只?

思考题

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某中学一年级举行足球友谊赛,规定:胜一场记3分,平1场记1分,负1场记0分,

一年级一班在第一轮比赛中共积8分,其中胜的场数与平的场数相同,负的场数比胜的场数多1场,问一年级一班在此轮比赛中共负了几场?

2、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了它的一半少1米,第二次用去了剩余的一半多1米,结果还剩2.5米,问这根铁丝原有多长?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完整版)

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重点]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数的关系: ①比a大10的数:; ②b的一半与7的差:; ③x的2倍减去10:; ④某数x的30%与这个数的2倍的积:; ⑤a的3倍与a的2的商:; 2、基本图形关系: ①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为,周 长为; ②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面积为, 周长为; ③圆的半径为r,则周长为,面积 为; 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周长 为,若长为a的边上的高为h,则 面积为; ⑤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积为, 表面积为; 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长方 体的体积为,表面积 为; ⑦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h,则侧面积 为,体积为; ⑧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a、b,高为h,则面 积为。3、其他关系: ①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 为元; ②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 为元; ③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 为元; ④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为千米;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练习一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小7的数:; ②x的三分之一与9的和:; ③x的3倍减去x的倒数:; ④某数x的一半与b的积:; ⑤x与y的平方差:; 问题2: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问题3: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②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3.1.1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1)

《3.1.1 从算式到方程(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方程进行描述,进而让学生初步体验方程 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1)如图,天平右盘内的砝码质量为160g ,天平平衡时,你能说出食盐的质量吗? (2)已知右图中食盐的质量为160g ,在天平的右盘中共放几个20g 的砝码才可以使天平平 衡呢? (3)已知右图中食盐的质量为160g ,在天平的右盘内有一个50g 的砝码,那么还需加多重 的砝码才可以使天平平衡呢? (4)若在天平的左盘中有一个小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为200g , 当天平平衡时,你能求出这个小球的质量吗? (5)若在天平的左盘中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盘内有总质量 为200g 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时,你能求出小球的质量吗?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得分规则: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1)若该队全胜,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 (2)若该队负了2场,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 (3)若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 (4)若得分规则改为: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该队赛了14场,负 了5场,共得13分,问这个队胜了几场? 10g 100g 50g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3.1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导学单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阅读教材P78~80,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解?怎样列方程? 知识探究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自学反馈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4x=24. 2.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52%x,男生数为52%x-80,依题意得方程:52%x+52%x-80=x. 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设小明买了x本,列方程得:0.8x=10-4.4. 4.长方形的周长为24 cm,长比宽多2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设长为x cm,则宽为(x-2)cm,依题意得方程:2(x+x-2)=24.先设未知数,再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3=4;(√) ②-2x+3=1;(√) ③2x+13=6-y;(×) ④1 x =6;(×) ⑤2x-8>-10;(×) ⑥3+4x=7x.(√) 例2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x-5 2 -1=x-2的解. 解:-3是,2不是. 带入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10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2)长方形的周长为40 cm,长比宽多3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4)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略.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活动2跟踪训练 1.下列方程的解为x=2的是(C) A.5-x=2 B.3x-1=4-2x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县城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 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导学案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利用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圆基于初中的知识,同时又是初中的知识的加深,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续性;通过圆的标准方程,可解决一些如圆拱桥的实际问题,说明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2)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1)通过设问,消除难点,并详细讲解;(2)多多练习、讲解.) 2.难点: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使学生掌握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先弄清题意,再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圆的标准方程形式简单,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设计 问答、讲授、设问、演板、重点讲解、归纳小结、阅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面,大家学习了圆的概念,哪一位同学来回答?

问题1: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题2:图2-9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问题3: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点M的坐标,简称建系设点;图2-9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简称写点集;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简称列方程;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简称化简方程;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简称证明. 其中步骤(1)(3)(4)必不可少. 下面我们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来建立圆的标准方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

3.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概念,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此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3.会检验方程的解. 4.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此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会检验方程的解. 知识概览图 新课导引 我们可以通过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确定下列括号内的值. 1+( )=5,4×( )=2. 用字母x代替括号,就得到下列等式:1+x =5,4 x=2,这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称之为方程.我们能够解出x的值.本节将探究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并探究等式的性质,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教材精华 知识点1方程的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是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是等式;(2)含有未知数. 注意 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不一定是一个,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知识点2列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知识点3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如x+1 3 y=0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1次.如x2+5=0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中分母不含未知数.如1 x +1=3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4方程的解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知识点5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 b c . 注意:(1)等式变形时,必须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才成立,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 (2)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时,这个除数不能是零. 知识点6检验方程的解 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拓展只有满足“左边=右边”的同一个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 课堂检测 基本概念题 1、下列各式,哪峰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3a+4;②x+2y=8;③5-3=2;④ 1 2 x x -=;⑤y=10;⑥ 8 3 x -=; ⑦3y2+y=0;⑧2a2-3a2;⑨3a<-2a. 基础知识应用题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3 x+4=-13;(2)2 3 x-1=5;(3) 31 3 42 x x -=+. 综合应用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3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2 等式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

3.1.2 等式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目标A :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目标B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 二.问题引领 问题A :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1、 自学课本第81页,回答问题: 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 并把下面的空填好。 归纳: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 训练A: 1.(1) 从x=y 能不能得到x +5=y +5呢? (填能或不能)依据: (2)从x=y 能不能得到 99 x y =呢? ,依据: (3)从a +2=b +2能不能得到a=b 呢? ,依据: (4)从-3a=-3b 能不能得到a=b 呢? ,依据: 2. 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结果仍是等式。 (1) 若 4x = 7x – 5 则 4x + = 7x (2) 若 3a + 4 = 8a 则 3a = 8a + . 问题B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1. 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结果仍是等式 (1) 3x = - 9两边都 得 x = -3 (2) - 0.5x = 2 两边都 得 x = (3) 2x + 1 = 3两边都 得 2x = 两边都 得 x = _ 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1.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 (a 为常 数)”的形式。 2.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 训练B: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第(3)题 (1)267=+x (2)205=-m (3) -1 3 y-5=4 解:(1)两边减7,得 (2)两边 ,得 72677-=-+x ∴=x ∴=m 。 三、专题检测 1、填空(1)在等式3 4 x=-20的两边都 或 得x= . (2)如果2x-5=6,那么2x= ,(根据是 .) x= , (根据是 ) (3) 在等式x-23=y-2 3 ,两边都 得x=y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如果b a =,那么=±c a 如果b a =, 那么=ac ; 如果b a =,( )那么=c a 。

分式方程导学案

归纳:15.3 分式方程 15.3.1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式方程的概念; 2.会解分式方程。 重点: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难点: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怎么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新课导入: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设:江水流速为v 千米/时,可得方程: 总结: 分式方程:______中含有___________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练一练:下列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哪些是整式方程? ⑴1=+y x ; ⑵3252z y x -=+; ⑶21-x ; ⑷053=+-x y ; ⑸11=+x x ; ⑹5 23x x +=-π 探究:怎样解上面问题中的方程呢? 例1 解方程: ⑴ 233x x =- ⑵11 4112=---+x x x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___________,再利用________和解法求解。 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同乘___________,就可约去___________,化成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检测: 解下列方程: ⑴x x 132=- ⑵x x 527=- ⑶31 2=-x x 四、课堂小结: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成____________方程。 2.“解”即这个____________方程。 3.“验”即把方程的根代入____________,如果值____________,就是原方程的根;如果值____________,就是增根,应当____________。 五、课后检测: 1.下列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 A. 2513x x =+- B.315226y y -+=- C.212302x x +-= D.81257x x +-= 2.若分式43+-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 A.x =3 B.x =0 C.x =﹣3 D.x =﹣4 3.把分式方程x x 142=+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时,方程两边需同乘以( ) A.x B.2x C.x +4 D.x (x +4) 4.解下列方程: ⑴1 2511+=-x x ⑵112x =- ⑶x x 325=- ⑷ 3121 x x =- 15.3.2 解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2.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的方法.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及增根的含义.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 3、会判断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学习难点】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方程的概念 1含有 ________________ 的等式叫方程。 考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___________ 只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三.列方程 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 的_」就能列出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 ________ 考点四.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含义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重要思想】 1. 类比思想:算式与方程的对比 2. 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方程问题. 学练提升 问题1:判断下列数学式子 2 X+1, 0.5X-X, 2x-3=7, 3x+2=2x-5 , 2x +3x-8=0,x+2y=7. 是方程有, 是一元一次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1. 自己编造两个方程: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己编造两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根据问题列方程: 1. 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未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变长是多少? 2.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他到规定的 检修时间2450小时

从算式到方程学案

从算式到方程学案 一、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用式子表示下问题中的结果: (1)一打铅笔有12支,m打铅笔有多少支? (2)某班有a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一辆汽车速度是a千米/小时,3小时后汽车行驶了b千米? 你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二)合作探究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1、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路程如图所示,翠湖在青山和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距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试着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提示:你能通过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汽车走这一段路的时间和速度) 方法一: 方法二: 请试着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得出王家庄到青山所用的时间是小时,从王家到秀水的时间是小时 2、思考下面问题,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方程 三、知识梳理 1、什么叫方程? 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是 2、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审(2)设(3)找(4)列 3、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四、(补充):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x与18的和等于54; (2)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 练习(补充):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 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 (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归纳,补充,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方程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工具。 必做题:阅读教科书上70页的《阅读与思考》;第73页习题2.1第1,5题。选做题:根据下列条件,用式表示问题的结果: (1)一打铅笔有12支,m打铅笔有多少支? (2)某班有a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导学案

2.1 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定义推导圆的标准方程;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 2.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3.能准确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主干自填】 1.确定圆的条件 (1)几何特征: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01定长. (2)确定圆的条件:□02圆心和□03半径. 2.圆的标准方程 (1)以C (a ,b )为圆心,半径为r □ 04(x -a )+(y -b )=r . (2)当圆心在坐标原点时,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05x +y =r . 3.中点坐标 A (x 1,y 1), B (x 2,y 2)的中点坐标为□06? ????x 1+x 22,y 1+y 22.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 (1)几何法:将所给的点M 与圆心C 的距离跟半径r 比较: 若|CM |=r ,则点M 在□07圆上; 若|CM |>r ,则点M 在□08圆外; 若|CM |

(2)代数法:可利用圆C的标准方程(x-a)2+(y-b)2=r2来确定: 点M(m,n)在□10圆上?(m-a)2+(n-b)2=r2; 点M(m,n)在□11圆外?(m-a)2+(n-b)2>r2; 点M(m,n)在□12圆内?(m-a)2+(n-b)2

鲁教版初三数学分式方程导学案(自己做的很实用)剖析

1.2分式的乘除法 1.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会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小组合作交流,精讲多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 下面我们观察下列算式:——探索、交流 32×54=5342??,75×92=9 72 5??, 32÷54=32×45=4352??,75÷92=75×29=2 795??. 猜一猜a b ×c d = a b ÷c d = 与同伴交流.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 作为积的分子,把 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 。 即 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 . 这里字母a ,b ,c ,d 都是整数,但a ,c ,d 不为零. 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 两个分式相除, 2.例题讲解 [例1]计算:(1)y a 86·2232a y ;(2)c ab 42·(-b a c 2 32). 分析:(1)将算式对照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时,一 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例2]计算:(1)3xy 2÷x y 2 6;(2)(b a 2-)÷(2 )b a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避免走弯路. 巩固练习 (1)2 2 543()512y x y x xy ? ?- (2)322 26()y x x y x x y ÷-?÷ (3) 222522223111212()()()6189a b a y ay cx c x b x -÷-?- 想一想 (1)你会计算 22-+a a ·a a 21 2+吗? (2)两个分式相乘时,如果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应当先怎样进行? 3.做一做

最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法指导】1.仔细阅读教材(P38—P41),独立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用 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课上讨论交流。 2.通过动手画出椭圆图形,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推导过程。 2.会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预习案】 预习一:椭圆的定义(仔细阅读教材P38,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 么曲线 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2.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 叫做椭圆的焦距。 3.将“大于|1F 2F |”改为“等于|1F 2F |”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 是 将“大于|1F 2F |”改为“小于|1F 2F |”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

迹存在吗? 结论:在椭圆上有一点P ,则|1PF |+|2PF |= (a 2>|1F 2F |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为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为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 。 预习二:椭圆的标准方程(仔细阅读教材P40,回答下列问题) 结论:2x ,2y 分母的大小,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坐标轴上。 【探究案】 探究一、椭圆定义的应用 设P 是椭圆11625 2 2=+y x 上的任意一点,若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21PF PF +等于( ) A.10 B.8 C.5 D.4 (解法指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找到a ,根据|1PF |+|2PF |=a 2。) 解:椭圆中=2a ,a 2= 。 由椭圆的定义知21PF PF +=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导学案--15.3 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第十五章 分式 15.3 分式方程 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学习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能审明题意设未知数,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能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一、知识链接 1.解方程: 2.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2) ;(3)解所列方程; (4)检验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完整的答案.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新知预习 4.完成下面解题过程: 小红和小丽分别将9000字和7500字的两篇文稿录入计算机,所用时间相同.已知两人每分钟录入计算机字数的和是220字.两人每分钟各录入多少字? (1)请找出上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解:设小红每分钟录入x 字,则小丽每分钟录入______字.根据题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这个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归纳:根据4中的解题步骤,归纳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第一步,审清题意; 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第三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第四步,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 第五步,作答. 三、自学自测 1.八年级(1)班全体师生义务植树300棵.原计划每小时植树x 棵,但由于参加植树的全体师生植树的积极性高涨,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为原计划的1.2倍,结果提前20分钟完成任务.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300x -2060=3001.2x B.300x -3001.2x =20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41122x x x x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博的数学工具;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胜利的怡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 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详尽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便当、简便。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文峰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1、请你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 每一道题你都可以选择用算术方法还是列方程解决,只要想到方法的就到黑板上来写,不需要举手,如果列算术请写在左边,如果列方程请写在右边。 注意:我们这一节课只研究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怎样从方程中求出未知数,我们以后会深入讨论。所以,今天的问题都只要求同学们列出算式或方程,不需要求出结果。现在开始。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1.2圆的一般方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1.2圆的一般方程导学案无答 案新人教A 版必修2 自学导读: 问题1: 圆的标准方程是 ,圆心坐标是 ,半径是 , 问题2: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得 , 令-2a=D,-2b=E,a 2+b 2-r 2 =F , 结论:任何一个圆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x 2+y 2 +Dx+Ey+F=0 问题3:是不是任何一个形如x 2+y 2 +Dx+Ey+F=0的方程表示的曲线都是圆呢? 把方程: x 2+y 2 +Dx+Ey+F=0配方可得: (1)当D 2+E 2 -4F>0时,表示以( ,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2)当D 2 +E 2-4F=0时,方程只有一组解x = 2-D , y = 2 -E ,表示一个点( , ). (3)当D 2 +E 2 -4F<0时,方程无实数解,所以不表示任何图形. 新课: 1: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x 2与y 2系数相同并且不等于0,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D 2+E 2 -4F>0 练习 判断下列方程能否表示圆的方程,若能写出圆心与半径 (1) x 2+2y 2-6x +4y -1=0 (2) x 2+y 2-3xy +5x +2y =0 (3) x 2+y 2 -2x +4y -4=0 (4) x 2+y 2-12x +6y +50=0 (5) 2x 2+2y 2 -12x +4y =0 3:例题讲解 阅读第122页例4、例5完成下列习题 1、求经过三点(0,0),(2,-2),(4,0)的圆的方程 小结: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2、如图,已知点P 是圆x 2+y 2 =16上的一个动点,点A 是x 轴上的一个定点,坐标为(12,0),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A 的中点M 的方程是什么? 小结: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三、自学检测 1.求下列各方程表示的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 ① x 2+y 2-6x=0 ② x 2+y 2+2by=0 ③ x 2+y 232=0 2..判断下列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图形: ① x 2+y 2=0 ② x 2+y 2-2x+4y-6=0 ③ x 2+y 2+2ax-b 2=0 课本第123页练习1.2.3 四、巩固训练 课本第124页习题4.1 A 组 1.、2、3、4 五、拓展延伸 课本第124页习题4.1 B 组 2、3 课堂小结 22224()()224 D E D E F x y +-+++=

从算式到方程学案

从算式到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学案 知识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思考: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 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的方法。 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课前复习:1. 用代数式表示 (1)比a的倒数与b的倒数的和大1的数 (2)被3整除得n的数 (3)被5除商a余3的数 (4)比x与y的积的倒数的4倍小3的数 (5)a,b两数的平方和除以a,b两数的和的平方 课前预习:一、内容:预习课本79页至80页例1完 二、方程的定义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解法1:用算术方法解, 解法2:用代数方法来解, 设某数为x,则有3x-2=x+4,,所以x= 比较: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等式并通过解这个等式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用含有字母(或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出来。 概括:象3x-2=x+4,这种叫方程。 理解:方程必须是,方程必须含有。 三、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方法 例2: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公园,教师按全票的票价是每人7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买门票共花费206.5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1、已知条件告诉了我们,(1)位教师,(2)教师的票价,(3)学生的票价,(4)总共花钱元。 2、求,设为未知数,设为, 3、学生的门票花钱,教师的门票花钱,总共花钱,这三者的关系是 4、等式(方程)为 解: 练习: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且说出方程的两边的涵义是什么。 1、某数的三分之一与这个数的一半的和是35,求这个数。 2、王涛买了6千克香蕉和3千克苹果,共花了19元,已知苹果1.8元/kg, 则香蕉多少元/kg? 3、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质量减少了20%,为了得到4500kg面粉,至少需要多 少千克这种小麦? 总结: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方法: 四、方程的分类 练习:(1)(2)(3)(4) (5 )(6 )(7 );(8 ) ;(9);(10)填序号 这些方程一样吗?有什么差别?

《分式方程》第二课时导学案

3.4.2 分式方程(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说出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并解分式方程。 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及出现增根的原因。 ●学习重点 通过讨论交流熟练解分式方程,并说出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学习难点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及出现增根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当 x 时,分式 无意义。 2、下列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 二自主学习 目标:1.同桌间相互交流得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验根的必要性及方程出现增根的原因。 52433.=+x x A 775.-=x x B 2351.+=+x x C 2)1(3 1.=+x D 32--x x

内容:课本88-89页 方法:(1)自学例1,例2,自己总结得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同桌之间可互相交流。(2)自学议一议,说出分式方程出现增根的原因,不懂得地方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 时间:8分钟 三:合作交流 1:课本中出现的疑问。 2:分式方程出现增根的原因。 四:检测题 1.解方程: (1)13-x =x 4;(2)1210-x +x 215-=2. [分析]先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几个步骤,然后解题. 解:(1)13-x =x 4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x (x -1),得 3x=4(x -1) 解这个方程,得x=4 检验:把x=4代入x (x -1)=4×3=12≠0,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4. (2)1210-x +x 215-=2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2x -1),得 10-5=2(2x -1) 解这个方程,得x=4 7 检验:把x=47代入原方程分母2x -1=2×47-1=25≠0.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47. 五:小结 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步骤? (1)在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 简记:一去分母-----乘以最简公分母。 二解整式方程。 三验根 六:反馈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