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内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和意义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为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检查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一种管理活动。
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尽管企业内审在理论上被视为监督与强化内控体系的利器,但实践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对当前企业内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一:人员素质不高1.1 内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目前,在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专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
他们可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无法独立完成审计工作。
1.2 内审人员缺乏全面思考能力除了专业素养之外,内审工作需要综合思考能力较强,能够在多个角度全面评估企业运营情况。
然而目前还有许多内审人员只会机械地审核表格和文件,难以从战略角度进行审计。
对策一:加强人员培训和引进外部专业人才针对内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内外部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知识分享等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同时,可以考虑引进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外部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对策二:建立多元化的审核机制为了改善内审人员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审核机制。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内审人员组成小组,互相之间进行学习和相互督促,提高整个团队的审核水平。
三、问题二: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2.1 内审重视文件审核而忽视实地调研当前一些企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他们过于注重文档审查等形式主义行为,而忽略了真实情况的实地调研。
这种粗略式、懒政式的操作方式会导致真正存在风险问题的地方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2 内审结果呈现简单化、机械化倾向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内审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存在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他们将复杂的风险问题破解成一些简单的流程和标准,忽略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素。
对策一:加强实地调研和风险评估针对内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实地调研,并以风险评估为核心进行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是代表管理权的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种特殊形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并且随着高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格局的逐步形成,高校资金总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性,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教育系统按照依法治校,从严管理的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但是,在工作实践中,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能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1.高校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1)领导对内部审计思想认识相对滞后,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领导对内审工作思想认识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高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内审作用不大;二是认为审计是经济监督部门,内审工作的开展会阻碍高校改革并导致审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甚至认为内部审计的经常性监督会束缚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
(2)机构设置不科学,存在专职不专的现象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以来,其发展情况十分不平衡,有些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也有些高校尚未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有的是与纪检监察机构合并,有的甚至附属于财务部门,只对高校下属的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监督,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纪检是党纪监督,监察是行政监督,而审计是经济监督,各自的工作对象、任务、目的及其手段与方法不尽相同,将其捆在一起,势必影响各自职能的发挥,这样情况设置的内审机构必然造成审计机构专职不专。
(3)内审的独立性有限,制约了审计工作往深层次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部门一样,一般在管理层领导下,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领导的意志所左右;同时内部政策的压力,单位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必然会使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特别是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愿揭示舞弊行为,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正是因为独立性受限,高校内审工作无法往深层次发展。
论电力企业内审项目质量控制的薄弱点及对策电力企业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企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点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电力企业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薄弱点出发,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提升企业内审项目的质量,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薄弱点分析1. 人员素质不高在电力企业内审项目中,内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内审项目的质量。
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有限,导致内审项目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内审流程不规范在一些电力企业内部,内审流程不够规范,审批程序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导致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难以有力实施。
3. 内审工作重复性高由于内审工作的重复性较高,内审人员可能产生审批疲劳,不能够对每个内审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工作,导致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出现薄弱环节。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内审人员素质的培训企业需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计能力,以确保他们能够独立、客观地完成内审项目,保证内审项目的质量。
3. 强化内审项目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审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内审项目的计划、实施、监督和总结,提高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能力,确保内审工作的有效和全面开展。
4. 制定内审项目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内审项目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内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内审措施,提高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
5. 强化内审结果的追踪与监督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审结果追踪与监督机制,及时跟踪内审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内审项目的质量。
6. 加强内审人员的监督与考核企业应对内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对内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其提高工作水平,提升内审项目的质量。
7. 提高内审项目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内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内审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内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
电力企业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薄弱点存在,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内审人员素质,规范内审流程,强化内审项目管理等对策来加以解决,并且这些对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全面提升企业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医院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缺陷及内审对策医院基建项目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医院基建项目本身规模大、人员多、工程复杂,内部控制缺陷问题也经常出现。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内部审计在医院基建项目的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医院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缺陷及内审对策,以期为医院基建项目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1. 人员管理不善医院基建项目参与人员多、岗位复杂,管理难度较大。
有些医院基建项目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着人员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项目执行过程中人员流动频繁、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 资金管理不规范医院基建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有些医院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着资金使用不透明、监管不力、审计不到位等问题。
比如部分医院基建项目存在盲目投资、超支现象,导致项目后期资金链断裂、资金浪费等问题。
3. 工程质量问题医院基建项目的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医院管理者的重点问题。
有些医院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存在着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标准低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缺陷严重,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内审对策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医院基建项目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基础,通过内审对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全面的审计和评估,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及时的整改和提升,确保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2. 严格执行人员管理制度医院基建项目人员管理的严密执行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内审应对医院基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人员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督,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确保项目人员能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监管到位。
3. 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对医院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避免出现盲目投资、超支现象。
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跟踪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相关流程和手续符合相关规定。
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集团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评估和检查,旨在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集团内部审计常常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分析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审计目标不明确在一些集团企业中,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责不明确。
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的目标和重点不清楚,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企业管理层对于内审的期望值也不明确,无法明确审计工作的目标和对企业产生的价值。
问题二:审计程序不完善一些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程序相对简单,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不全面和不深入。
审计程序的不完善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识别和评估,容易遗漏一些重要的风险和问题。
对策二:完善审计程序集团企业应该完善内部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能够覆盖到所有的重要领域和环节。
可以借鉴一些国际通行的内部审计标准和方法,建立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流程,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问题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一些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胜任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容易导致审计结果的失真和不准确。
对策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集团企业应该注重培训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可以通过内外培训、聘请外部专家等方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企业还应该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激励他们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问题四: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应用一些集团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后,往往没有合理地应用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应用的情况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丧失,也使得企业无法从审计中获得有效的改进和提升。
对策四:合理应用审计结果集团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审计结果应用体系,确保审计结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
可以建立内部审计改进委员会、定期召开内部审计结果应用会议等机制,确保审计结果得到及时的应用和跟踪。
科研院所内审质量控制问题与加强措施标题1:科研院所内审的意义与目的科研院所内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可信度和有效性,为有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内审的意义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障科研成果真实有效。
内审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科研数据的错误和误差,保证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保障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科研组织和管理。
科研院所内审能够检查并优化科研组织与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促进科研创新。
3.提升科研单位的声誉与形象。
内审能够为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增强科研机构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4.遵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
内审有助于科研单位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国内外科研道德规范,提高其合法性和规范性。
综上,科研院所内审对于确保科研成果真实有效、加强科研组织和管理、提升机构声誉和形象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具有极大重要意义。
毕业总结:科研院所内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意义和目的,并主动参与实践,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科研机构也应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完善内审制度与流程,不断提升内审效果和质量。
标题2:科研院所内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科研院所内审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点。
基于科研院所内审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1. 内审流程不完善。
某些科研团队对内审工作缺乏必要重视,流程不明确,流程与标准存在系统性缺陷,致使内审效率低下,工作难以保证质量。
2.评估标准不够严格。
部分科研院所在内审过程中评估标准不够严格,容易产生主观性,导致审计人员较难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3.内审人员不专业。
内审人员素质不够高,对科研领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技术缺乏深入研究,致使提出的审计意见不够具体和针对性。
4.过度依赖外部专家。
许多科研机构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
在开展内审时会过度依赖外部专家,增加了内审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对外部专家的不必要依赖性。
论电力企业内审项目质量控制的薄弱点及对策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内审项目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电力企业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存在着一些薄弱点,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效果和企业的经营管理。
本文将从电力企业内审项目质量控制的薄弱点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电力企业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电力企业内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全面审查和深入了解。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充分理解和把握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导致内审项目的实施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
2. 内审程序设计不合理内审项目的程序设计对于保证内审工作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电力企业的内审程序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充分反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导致内审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 内审报告编制不规范内审报告是内审工作的成果展示,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内审报告的编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包括表述模糊、结论推断不够深入、建议不够具体等问题,影响了内审工作成果的有效传达和落实。
4. 风险评估不足内审项目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评估企业的风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内审项目的风险评估不够深入和全面,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管理活动的风险状况,影响了内审工作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电力企业可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包括组织内外部的专业培训课程和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以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企业管理需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完善内审程序设计电力企业可以建立起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内审程序设计体系,包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内审的范围和内容、设计内审程序和方法,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内审程序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涵义,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对策1 内部审计质量的涵义“质量”一词的用法很广,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质量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可见,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而且也包括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可以统称为工作质量。
关于内部审计质量,从质量的定义出发,考虑内部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可表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其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具体也可将其划分为如下两部分。
第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实施某项审计业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
内部审计一般包括准备、实施、终结等阶段,每一阶段中各项工作均有各自的质量。
第二,内部审计结果质量。
是指内部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及其提出建议的质量。
高质量的审计结果能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据此做出相应决策。
可见,内部审计质量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
2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内部审计准则得到遵循和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内部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
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好坏,也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效益。
在我国,内部审计的起步比较晚,虽然近些年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1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状况的好坏。
审计质量的问题及对策(共7篇)第一篇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标准欠缺明确性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的重要规范,但是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本身的明确性却十分欠缺。
当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比较偏重于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设计却往往被忽略,这种问题直接导致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标,从而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无章可循,控制质量自然也不理想。
(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欠缺合理性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公正客观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以及工作结构的独立性是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持有公正客观态度的前提。
但是我国当前的内部审计机构本身的设计模式十分多样,有的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挂靠到人事部门,有的则将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部门合并,有的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岗位而有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兼职、甚至在一些单位中会计负责人与审计负责人岗位重叠。
这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严重的影响了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人员的独立性,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自主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内部审计方法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和更新自身观念,其中内部审计方法相对落后就是内部审计理念没有得到更新的外化表现。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观念淡薄,对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在此背景下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运用,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运用抽样技术的过程也多是靠经验和主观判断,统计抽样技术的使用相对欠缺。
同时设计人员缺乏对审计经验和方法的体验与总结,这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发挥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欠缺全面性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手段由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内部审计考核制度、内部审计督导符合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约束机制等构成。
银行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化,银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显得越发重要。
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银行业务运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计,以确保其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内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效率低下、审计标准不一、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审计效率低下问题分析: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通常需要覆盖大量业务领域和复杂的审计对象,因此审计工作量巨大,审计效率常常成为难题。
传统的审计方法可能存在审计周期长、审计报告滞后等问题,导致审计效率低下。
应对策略:应对审计效率低下的问题,银行内审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审计效率。
采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快速筛选出异常情况和重点审计对象,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可以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合理分配审计工作量,建立多人审计、协同审计的模式等。
二、审计标准不一问题分析:由于银行内审部门审计对象众多、业务复杂,审计标准经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业务的审计标准和侧重点可能存在差异,审计结果的可比性不高。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审计标准不一的问题,银行内审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和方法。
对审计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对审计标准有一致的理解。
建立标准化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指南,对各个审计领域的审计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减少主观因素对审计结果的影响。
可以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确保审计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问题分析: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普遍。
应对策略: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工作的质量,银行内审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确保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
实验室内部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内部审核是检测实验室质量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外部审核的有益补充,是检测实验室对质量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的有效途径。
如何能有效组织并开展内部审核,不使其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实效,是检测实验室管理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的策划,有条不紊的开展,严慎细实的审核,认真充分的验证,才能使内部审核对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切实起到自我检视、自我约束、自我更新、不断完善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引言质量管理体系贯穿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始终,是实验室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依据、支撑和标准,是检测活动科学性、有效性的保障。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单元,不仅能对检测活动起到监督作用,又能对质量体系运行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变更。
1内部审核的要求内部审计的优劣可以反映实验室内部管理水平、自查自纠能力。
如果在内审过程中能及时发现体系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适当的措施纠正问题,防止问题再次发生,不仅能适应各种外部审核,提高外部审核不符合项整改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从根本上实现了制度自主创新的目的。
根据标准和实验室系统程序的要求,每年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但是实验室存在人少工作量大的问题,所有内审员均为兼职,内审工作也只能相对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通常是不同科室(专业班组)之间交叉审核。
要确保在整个内审过程中排除不良干扰,保持独立、公正、客观,需要考验内审员的水平和素质。
2存在的问题2.1 实验室检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实验室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检验。
目前,我国大多数检验实验室都在不断增加新的人力,但专业人才仍然短缺。
实验室引进的许多人员虽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技能,因此有必要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①职前培训可以使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和设备。
②职前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实践技能,实验室工作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仅有书面知识是不够的。
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不同程度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
金湖县在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过程中,发现各单位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上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研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不健全。
多数重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也未能配备独立专职审计人员,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缺乏严明性,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
(二)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启动较晚,内审队伍力量薄弱。
绝大部分基层单位对内审计工作的性质、作用和意义不了解、认识不到位,未主动开展内审工作,发展迟缓。
(三)内部审计发挥职能有限。
内部审计工作多数停留在财政财务检查,工作内容较为单一。
但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效益、经济责任、基本建设项目等方面未得到有效开展,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四)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不规范。
在准备阶段仅通过口头通知方式告知,实施阶段不重视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底稿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问题原因分析(一)受机构编制限制。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三定方案没有核定内部审计机构、岗位和编制,未能设立独立机构。
(二)由于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内审机构设立滞后,内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内审人员不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胜任能力。
(三)内部审计意识淡薄。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认识不准确,认为内部审计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同时在制定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停留在财务账的差错纠错,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和管理,使得内部审计执行结果有限。
(四)忽视教育培训。
在补充人才队伍过程中不重视审计人员的配备,忽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审计方法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建议(一)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制度,保障内审工作持续有效运行。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我国内部审计日益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构、用多种审计工具并断探索审计方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
本文的创新点是结合使用多种审计工具,不断探索审计方法来解决相对落后的现有的审计工具方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各项业务的开展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自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内部审计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发展时期,内部审计在不断借鉴经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目前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完善公司治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各项决策有效落实的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部审计已经与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审计体系。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因素内部审计质量受多方因素影响,总的可以概括为内部审计环境因素、内部审计人员因素以及内部审计自身因素三个大的方面。
(一)环境因素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性因素。
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是一项独立的监督工作,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与各项日常工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因此内部审计质量必然要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人员因素内部审计人员决定内部审计工作的成败和审计质量的高底。
内部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覆盖面的不断扩展以及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导致了对内部审计人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作者:陈睿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6期一、油田内部控制审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外部因素的影响1.内控管理工作形式化。
在内控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权责不明、领导集权一只笔、内控线上穿行测试流于形式,制度上墙不上心,员工不知内控为何物、内控手册实施细则没有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等现象。
2.对内部控制审计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一些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审计作用仅仅是认为纠错和防弊两个方面,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提高油田企业运营效率,促进油田企业资源优化、保障油田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指导作用。
(二)内在因素的影响1.内控审计组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人员专业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与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不相适应。
2.审计方法相对单一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审计要求。
一是样本抽取欠科学。
在实际审计检查过程中,主要使用证据检查法和抽样检查法,在审计现场时间有限,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审计测试不到位,穿行测试流程较复杂,审计人员大多未执行按照业务发生频率来选取样本量的规定等。
影响了审计成效。
二是过渡依赖内控制度基础审计,审计局限性较大。
每个单位的内控环境和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仅仅依靠制度基础审计,无法因地制宜地发现被审单位经营的症结以及舞弊现象。
此外,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审计人员过度依赖对制度所要求的各项检查要件,往往忽视了要件实质性和合理性的检查,有可能会出现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三)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难以客观评价。
油田企业的内控检查评价与考核中,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制定了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但当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特别是存在不当授权、滥用职权、个人决策等治理层面的问题,执行者一般很难发现或纠正。
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中,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以制度规定进行理论,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对缺陷认定的客观评价。
二是定量计算比较难和繁琐。
内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方晶
摘要:内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核心内容。
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既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质量,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文章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内审规范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1、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
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有的未设立内审机构;有的虽设立了内审机构,但与财务机构权责不清,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有的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
内审机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审的独立性,无法保证内审业务工作的自主性和权
威性,从而无法保证内审质量。
一些企业未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审规章制度,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
2、内审质量控制手段不完善
有效的内审质量控制手段应包括内审制度约束、内审督导复核、内审考核等。
但目前企业内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制度建设比较薄弱,一些已经建立的制度也未参照执行,形同虚设。
(2)未建立分级督导复核制度,仅仅限于编制底稿人员是够签字,工作底稿是否填写齐全,报告机构和用语规范与否等等,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监督。
(3)内审考核未能有效执行。
目前内审工作只有检查别人,未被别人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上也导致内审质量不高。
(4)内审责任追究不到位。
3、内审技术、方法滞后。
内审方法模式仍然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风险观念比较淡漠,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更谈不上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运用;缺乏对审计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缺乏内审人员之间和内审机构之间的先进经验交流;计算机审计在内审中还较少应用。
4、内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很多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知识单一,后续教育跟不上,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审计理论,难以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有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复合型人才少,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
5、对现场审计缺乏适时有效的过程控制。
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致使部分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时,对个别项目出现了重大漏审现象,给审计形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另外,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各质量控制环节有关人员之间沟通渠道不顺畅,审计领导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现场审计动态。
二、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对策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没有完善的机构,质量控制将无从谈起。
因此,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督导力量。
内审机构的设置应坚持权威性和独立性原则。
一般而言,内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大,权威性越高,内审的作用发挥的越充分。
2、为了实现内审质量控制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合,个人自律与他人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奖惩相结合,应采取制度约束、监督复核、考核和追责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种控制手段。
要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
(1)强化内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建立利于质量控制责任履行的书面化质量控制单,追踪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使个人明确执业中应该做什么、实际做了什么,通过不断的提示和个人的
随时检查,增强人员参与质量控制的意识,提高自我复核、自我校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质量控制贯穿于内审工作的全过程。
(2)实施内部互查制度。
在内审人员自查的基础上实施内部互查,对审计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控制。
(3)做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
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能够促使各级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并将奖惩制度落实在内审质量控制的审计工作中,有效地提高内审质量。
3、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内部审计向现代化审计迈进的一个重要过程。
首先,加强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要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扩大内部审计履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
注重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加强审计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需要大力推广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供内部审计部门借鉴与使用。
如: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大力提高审计的电算化水平,审计方法也应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向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
投资分析、流程设计等数字加工技术方法发展,灵活多样,适应审计对象发展的需要,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关键是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继续教育。
审计工作的对象之一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近几年会计准则不断变化,税收政策不断调整,因此要科学合理地把审计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安排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审计知识,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业务能力。
(2)组织内审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做到依法审计。
(3)应当建立内审人员激励制度,对内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实行工资与工作质量相挂钩的制度。
5、要保证内审质量、不断提高内审工作水平,必须从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
一是项目选择控制和制定审计计划。
首先,审计项目选择控制要重点放在领导关注、员工关心、资金投入大的项目。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内审人员分工安排和审计时间等,并明确各级负责人对下级内审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责任。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积极与管理层沟通,围绕企业领导关心的效益、经营、风险等问题开展审计活动,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促进领导更重视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内审部门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
对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特别是内部控制的情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项目的可行性、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合理性、审计的业务范围和重点的适当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审计分工的恰当性等进行审核,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是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规范审计人员书面记录。
首先,对审计证据的质量进行控制。
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取证要符合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即审计数据的数量是已证实的审计事项,审计证据必须是与事实相关联,审计证据能够可靠地反映客观事实,确保审计证据的质量。
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
其次,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从完整意义上来说,审计工作底稿应记录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工作过程。
一份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既要有规范的格式,又要有完整的内容、明确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要对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执行,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结论是否恰当等进行复核,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是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复核工作。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最终结果,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内部审计结束过程中,应对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
并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作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审计报告的结论和事实依据进行复核。
重点复核审计事实是否清楚;审计程序是否合适;是否实现审计目标;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依据是否正确。
复核后应做好复核标识,以便分清责任。
四是重视审计结论的落实,做好后续审计和审计回访工作。
内审人员要追踪审计结论的纠正及实施情况,要对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性情况进行定期回访,检查整改情况,同时编写后续审计报告,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事后监督和事前防范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靠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它的生命靠提高各方面的管理质量来延续,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生命之源。
只有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才能开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英来。
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4(7)
2.王常松。
审计项目全程质量控制[J].中国审计,2004(7)
3.赵保卿。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