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静电场的摸拟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733.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实验法的适用条件。
2. 掌握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
3. 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位概念的理解。
4.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与电荷量Q和距离r的关系为E=kQ/r^2,其中k为库仑常数。
静电场的电位U与电荷量Q和距离r的关系为U=kQ/r。
由于静电场中的电荷不运动,因此静电场是稳恒的。
在实验中,由于静电场中电荷不运动,直接测量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位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采用模拟法,利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从而间接测量静电场的分布。
稳恒电流场中,电流密度J与电场强度E的关系为J=σE,其中σ为电导率。
稳恒电流场的电位U与电流密度J和距离r的关系为U=-∫J·dr。
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流强度,调整模拟装置,使得模拟电流场的分布与静电场相似,从而间接测量静电场的分布。
三、实验仪器1. 模拟装置:同轴电缆和电子枪聚焦电极。
2. 静电场描绘仪。
3. 静电场描绘仪信号源。
4. 导线。
5. 数字电压表。
6. 电极。
7. 同步探针。
8. 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1. 将同轴电缆的一端与静电场描绘仪连接,另一端与电子枪聚焦电极连接。
2. 调节静电场描绘仪信号源,输出一定电压。
3. 将电子枪聚焦电极放置在坐标纸上,调节电子枪的聚焦,使得电子束在坐标纸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光点。
4. 移动电子枪聚焦电极,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拟电流场的等位线。
5. 根据等位线的分布,分析模拟电流场的电场强度和电位分布。
6. 通过比较模拟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相似性,间接测量静电场的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描绘出模拟电流场的等位线,等位线呈同心圆分布,符合稳恒电流场的特性。
2. 通过分析等位线的分布,我们得出模拟电流场的电场强度和电位分布,与静电场的理论分布相似。
3. 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法可以有效地测绘静电场的分布,为静电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模拟静电场的描绘实验报告静电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由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静电场无处不在,例如我们摩擦衣服时产生的静电、电视机屏幕上的静电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静电场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静电场的描绘实验。
实验器材:1. 电荷模拟器2. 电场力线模拟器3. 电场力线测量仪实验步骤:1. 将电荷模拟器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其连接到电源上。
2. 打开电荷模拟器的开关,使其产生一个电荷。
3. 将电场力线模拟器放置在电荷模拟器旁边,并将其连接到电场力线测量仪上。
4. 打开电场力线测量仪的开关,观察电场力线模拟器上的电场力线。
5. 移动电荷模拟器,观察电场力线模拟器上的电场力线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电荷模拟器产生的电场力线模拟器上的电场力线。
当电荷模拟器产生一个正电荷时,电场力线模拟器上的电场力线从正电荷向外辐射,形成一个圆形的电场力线图案。
当电荷模拟器产生一个负电荷时,电场力线模拟器上的电场力线从负电荷向内收缩,同样形成一个圆形的电场力线图案。
当电荷模拟器的电荷大小改变时,电场力线模拟器上的电场力线也会相应地改变。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电荷的大小和正负性对电场力线的形状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电荷为正电荷时,电场力线从正电荷向外辐射;当电荷为负电荷时,电场力线从负电荷向内收缩。
这说明了电荷的正负性对电场力线的方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还观察到了电荷大小对电场力线的影响。
当电荷大小增加时,电场力线的密度也会相应地增加,电场力线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这说明了电荷的大小对电场力线的密度和形状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静电场的特性。
我们发现电荷的正负性和大小对电场力线的方向、密度和形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发现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静电场的特性和应用静电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和电场线。
3. 定性分析同轴圆柱面和带电直导线电流场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其特性可用电场强度E和电势U来描述。
在复杂电荷分布的情况下,直接测量静电场较为困难。
模拟法是一种有效的间接测量方法,通过使用模拟电极和导电介质来模拟实际静电场,从而描绘出等势线和电场线。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静电场描绘仪(西安教学仪器厂生产)2. 万用电表3. 坐标纸4. 模拟电极(两点电荷、同轴柱面、聚焦电极)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静电场描绘仪的电极插入水盘中,确保电极与水面充分接触。
将坐标纸固定在描绘仪的上层支架上。
2. 调节电压:根据实验要求,调节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至所需值。
3. 选择模拟电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拟电极(如两点电荷、同轴柱面、聚焦电极)。
4. 放置模拟电极:将模拟电极放置在水盘中,确保电极与水面充分接触。
5. 测量电势:使用测量探针(P)在水中测量各点的电势。
6. 记录数据:使用记录探针(P')将P在水中测得的各电势点通过按下指针P在坐标纸上打出印迹,同步地记录在坐标纸上。
7. 绘制等势线和电场线: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等势线和电场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等势线: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绘制出了模拟电极周围的等势线。
等势线是电势相等的点的连线,它们相互平行,间距与电势差成正比。
2. 电场线:根据等势线,我们可以绘制出电场线。
电场线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的曲线,其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一致。
3. 同轴圆柱面和带电直导线电流场:通过改变模拟电极,我们成功模拟了同轴圆柱面和带电直导线电流场。
同轴圆柱面电场的等势线为同心圆,电场线为径向线;带电直导线电流场的等势线为垂直于导线的直线,电场线为从导线向外辐射的直线。
六、实验结论1. 模拟法是一种有效的间接测量静电场的方法,可以用于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和电场线。
静电场模拟实验报告静电场模拟实验报告引言:静电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静电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1.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研究不同形状和分布的电荷对静电场的影响;3. 分析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力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台静电场模拟装置,该装置由一个带电体、一个测量电场强度的电场计以及一些辅助器材组成。
带电体是一个金属球,电场计是一种可以测量电场强度的仪器。
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将电场计放置在带电体附近,并调整电场计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准确测量电场强度。
2. 接下来,我们将带电体连接到电源,并调节电源的电压,使带电体带上一定的电荷。
3. 然后,我们在不同位置测量电场强度,并记录下相应的数值。
4. 针对不同形状和分布的电荷,我们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电场强度数据。
我们发现,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离电荷越远,电场强度越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场强度在带电体附近是非均匀的,存在一定的变化。
讨论与分析:1. 影响电场强度的因素:我们注意到,电场强度不仅与距离有关,还与电荷的大小和符号有关。
当两个电荷相同符号时,它们之间的电场强度是正的;当两个电荷符号相反时,它们之间的电场强度是负的。
2. 电场线的分布:通过观察电场计的指示,我们可以绘制出电场线的分布图。
我们发现,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
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密集的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大,稀疏的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小。
3. 电场的叠加原理:我们进行了一些组合实验,将多个电荷放置在不同位置。
通过测量电场强度,我们发现电场的叠加是线性的,即多个电荷的电场强度可以简单相加。
结论:通过静电场模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静电场的模拟与描绘实验报告静电场的模拟与描绘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静电场的模拟与描绘实验,了解和掌握静电场的特性,通过实验数据直观地认识静电场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指电场中由于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场力,其基本特征包括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等。
静电场的模拟与描绘实验通过在导电介质上施加静电荷,利用其产生的电场力作用,模拟实际带电体的电场分布与变化。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导电介质(如金属板、金属丝等)、绝缘材料(如纸片、塑料片等)、静电发生器、测量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等)、电源等。
2.搭建实验装置:将导电介质放置在绝缘材料上,通过静电发生器在导电介质上施加静电荷,连接电源和测量仪表,准备进行实验。
3.进行实验:开启电源,调整静电发生器,使导电介质带上静电荷,观察并记录测量仪表的读数。
4.记录数据:将实验过程中测得的各项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包括时间、电压、电流等。
5.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静电场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6.整理器材:实验结束后,断开电源,拆除实验装置,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静电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逐渐减小。
2.静电场的分布与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因素有关。
例如,球体带电后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分布呈球对称性,而平板带电后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分布则为二维平面对称性。
3.通过测量仪表的读数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静电场的电势差和电流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在静电场中,电势差和电流的存在会导致电荷的迁移和分布变化,从而影响电场的分布和强度。
4.通过对比不同材料和不同形状的导电介质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静电场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和介电常数等因素对静电场的分布和强度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静电场的模拟与描绘,揭示了静电场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引言:静电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静电场,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来测绘静电场的分布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法,使用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工具,测绘出静电场的等势线和力线,以便更好地理解静电场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 一个平面上的导体板,用来模拟电荷分布;- 一些金属探针,用来检测导体板上的电势;- 一些小球状物体,代表电荷;- 一些细线,用于绘制力线。
2. 实验步骤:a. 将导体板放置在平面上,固定不动;b. 将小球状物体放置在导体板上,代表电荷;c. 使用金属探针在导体板上不同位置进行电势测量,记录下测得的电势值;d. 使用细线连接小球状物体,绘制出力线的形状和分布。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导体板上不同位置的电势测量结果,并绘制出了力线的分布图。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等势线:- 等势线是连接电势相等点的曲线,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等势线呈现出环形的形状,且越靠近电荷的位置,等势线的密度越大;- 等势线的密度代表了电势变化的快慢,密集的等势线表示电势变化较大,而稀疏的等势线则表示电势变化较小。
2. 力线:- 力线是描述电场强度分布的曲线,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力线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且力线越靠近电荷的位置越密集;- 力线的密集程度代表了电场强度的大小,密集的力线表示电场强度较大,而稀疏的力线则表示电场强度较小。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静电场的性质和特点。
1. 电势与电场强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势的变化率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成正比; -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电势变化较大的地方,力线也相对较密集,这说明电场强度较大;- 通过测量电势的变化率,我们可以推断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 电荷分布与电场形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小球状物体模拟电荷,观察到力线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这符合电荷之间相互吸引的特性;- 通过绘制力线的分布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电场的形状和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在电荷附近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这符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静电场模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静电场模拟实验,掌握静电场的特性和规律,进一步了解电荷的特性和作用。
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场,具有电势能和电场强度等特性。
在平面上放置两个等量异性电荷,可以形成静电势能,电场强度由电荷的数量和距离决定。
在静电场中,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其大小决定于电荷的大小和电场强度。
实验步骤:首先,在模拟器中添加两个等量异性电荷,并设置它们的电量和距离。
然后,观察电荷之间产生的静电势能和电场强度分布情况。
随后,通过拖动一个测试电荷,并观察其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进一步探究静电场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结果: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发现电荷之间的距离越近,电场强度越大,电势能也越大。
同时,测试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荷的正负性和电场强度。
通过调整电荷的数量和距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静电场的特性和规律。
结论:通过静电场模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静电场的特性和规律,掌握了电荷的特性和作用。
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应用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模拟静电场实验报告近日,我在实验室进行了一次模拟静电场实验,探究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结果以及对实验的感悟。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将使用电容特性仪器测定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平行金属板的电容值。
通过更改金属板的距离和面积,可以观察电容值的变化,并且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两个金属板之间的电荷量和电场强度。
接下来,我们使用特制的电容放电器对金属板进行带电。
我们可以调节放电电压和电荷量,同时记录下金属板表面的静电电势分布图。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板表面的电场强度和电荷密度分布情况,并比较其与理论值的差异。
最后,我们尝试在静电场中放置导体和非导体物体,观察它们在静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它们在静电场中所受的力和加速度,从而深入理解静电力的本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我们得出了静电场中两个平行金属板的电荷量和电场强度,与理论值相差不大,证明了静电场实验模拟的可靠性。
在静电场中放置导体物体和非导体物体,我们观察到了它们在静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导体物体在静电场中无法保持静止,因为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受到作用力而运动;而非导体物体则可以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同时,我们也计算出了它们所受的力和加速度,验证了静电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感悟本次模拟静电场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静电力的本质和相关性质。
静电力是指带电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力。
通过静电场实验,我们可以量化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同时深入研究静电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此外,静电力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使用静电沉降法净化水源、制造静电喷粉涂料、使用静电势场分选微粒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总结本次实验让我深入理解了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应用。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分析,我们得到了静电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得到了静电场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与理论值的比较,我们证明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次实验不仅增涨了我对静电场的认识,也让我深刻了解了实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分布。
2、加深对静电场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其分布一般难以直接测量。
但我们可以利用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似的分布,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进行测量。
根据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静电场的电场线不闭合,且在无电荷区域电场强度的散度为零,电场强度的环流也为零。
对于稳恒电流场,电流线也是不闭合的,在电流密度为零的区域电流密度的散度也为零,电流强度的环流同样为零。
因此,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这两种场的分布是相似的。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导电纸作为模拟介质,通过在导电纸上施加直流电压,形成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的分布。
三、实验仪器1、静电场描绘实验仪。
2、双层静电场测绘仪。
3、万用电表。
4、坐标纸。
5、导电纸。
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仪器将静电场描绘实验仪与双层静电场测绘仪正确连接,确保线路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2、安放导电纸将导电纸平整地铺在双层静电场测绘仪的上层板上,并用夹子固定。
3、测量电极间的电压使用万用电表测量电极间的电压,记录下测量值。
4、描绘等势线选择合适的探测点,用探针在导电纸上移动,当万用电表显示的电压值相同时,标记出这些点。
将这些等势点连接起来,即可描绘出等势线。
5、重复测量改变电压值,重复上述步骤,描绘出不同电压下的等势线。
6、绘制电场线根据等势线的分布,垂直于等势线绘制出电场线。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以下是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得到的等势线数据:|电压(V)|等势线坐标|||||5|(x1,y1),(x2,y2),||10|(x3,y3),(x4,y4),|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分布。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等势线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电场线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且与等势线垂直。
六、实验误差分析1、实验仪器的精度有限,如万用电表的测量误差,可能导致等势点的确定不准确。
实验七 静电场的摸拟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模拟法测静电场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加深对各物理场概念的理解.
2 测绘实验室同轴园柱面形状带电体在空间的静电场分布. 3 学会画等势线和电场线, 并确定空间任一点电场强度和方向. 二 实验仪器: GVZ一3型导电微晶静电场描绘仪
实验仪器
三 实验原理: 带电体或静止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静电场. 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场, 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 直接测量电场有很大困难. 在摸拟的条件上, 保证电极形状一定, 电极电位不变, 空间介质均匀, 在
任何一个考察点, 均有电位 U稳恒=U静电 或电场强度 E稳恒=E静电. 必须注意它的适用条件: 1 稳恒电流场的电极形状与被摸拟的静电场的带电体几何形状相同; 电流场中导电介质分布必须相当于静电场中的介质分布. 2两场中导体表面应是等位面, 要求导电介质是不良导体且电导率分布均匀, 且σ电极>>σ导电质才能保证; 3 两者系统的边界条件相同. 测定导电介质中电位时, 必须保证探测电极支路无电流通过.
实验原理1、静电场与稳恒电流场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场,但是它们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即两种场遵守规律在形式上相似,都可以引入电位U,电场强度,都遵守高斯定律。
00lsldEsdE
稳恒电流场电荷守恒定律满足: ∮s i·ds=0 ∮L i·dL=0
i=σ.E
i正比于电场强度E, σ为电导率. 2、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条件(1)稳恒电流场电极形状和静电场带电体的几何形状完全相同。(2)稳恒电流场的导电介质是不良导体且电导率分布均匀,且满足σ电极>>σ导电物质,才能保证电流场中电极的表面也近似是一个等势面。(3)模拟电极系统与被模拟的电极系统的边界条件相同。
3、同轴电缆的静电场半径为a的长圆柱导体A和内半径为b的长圆筒导体B,它们的中心轴重合。A和B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它们之间充满介电系数为ε的电介质。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沿径向由A指向B,呈辐射状分布,等位面为一簇同轴圆柱面。
---
-
----
+
同轴电缆的电场分布 由对称性可知,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截面P内,电场分布情况都相同。在距离轴心半径处各点的电场强度为:
rEr12(式中λ为电荷的线密度)
arUdrEUUraArArln2
其电位为:
abUAln2br令时,U
b
=0,则有
rbabU
UArlnln
rabUdr
dU
EArr1ln
r距中心r处的电势和电场强度为:
4. 同轴电缆的稳恒电流场若A和B之间充满电阻率为ρ的不良导体,且A和B之间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形成径向电流,建立一个稳恒电流场。我们取厚度为t的同轴圆柱片来研究。 距中心r处的电位为rb
abU
IRUArBrlnln
稳恒电流场的电场强度为rabUdrUdEArr1ln
稳恒电流场的电位、电场强度和静电场的电位、电场强度有相同的表达式,说明稳恒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电位和电场强度分布相同。
静电场实验原理静电场和稳恒电流场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电场,但可以用稳恒电流场中的电位分布来模拟静电场的电位分布。对于均匀带电的长直同轴柱面的静电场可以用圆片形金属电极A和圆环金属电极B所形成的电流场来描绘。
rR0
同轴电缆的静电场距中心r处电场强度为
rabVdrdVEarr1ln•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静电场和稳恒电流场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电场,但可以用稳恒电流场中的电位分布来模拟静电场的电位分布。对于均匀带电的长直同轴柱面的静电场可以用圆片形金属电极A和圆环金属电极B所形成的电流场来描绘。
rR0
同轴电缆的静电场距中心r处电场强度为
rabVdrdVEarr1ln•
电流场实验原理rR0
V0
r+drAB
导电微晶玻璃和电极产生的电流场
半径为r处的电场强度为abrVdrdVEarrln
'
显而易见,稳恒电流场Er′与静电场E的分布也是相同的即可以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rR0
V0
r+drAB
导电玻璃和电极产生的电流场
半径为r处的电场强度为
abrVdrdVEarrln
'
显而易见,稳恒电流场Er′与静电场E的分布也是相同的即可以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
5、静电场的绘制先测绘出等位线,再根据等位线与电力线处处垂直的关系,即可画出电场线。而电场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则代表了电场的强弱。 静电场的测绘方法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电位梯度,方向指向电位降落的方向。考虑到E是矢量,而电位U是标量,从实验测量来讲,测定电位比测定场强容易实现,所以可先测绘等位线,然后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正交的原理,画出电力线。这样就可由等位线的间距确定电力线的疏密和指向,将抽象的电场形象地反映出来。
----
----
++
同轴电缆的电场分布点电荷的电场分布
实验原理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将导电微晶上内外两电极分别与直流稳压电源正负极连接, 电压表正极与同步探针正极相连接. 调节电压到10V.
2 将校正开关放在测量档, 通电, 相邻两等位线间的电位差为1V, 从外向里测, 共测4-6条等位线, 每条等位线测定出八个均匀分布点.
3 先在同一直线方向测等势点(找8个点) 用卡尺测出两极的边沿半径rb和螺丝顶大小ra=0.5cm, 以每条等位线上各点到原点的平均距离为半径画出等位线的同心园簇. 然后根据电力线与等位线正交原理, 画出电力线, 标明等位线电压大小, 电场强度方向.得到一张完整的分布图.
4 在坐标纸上作出相对电位Ur/U0和Inr的关系曲线并与理论结果比较. 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同轴电缆电流场的等位线簇;取U0=10V,调电压旋钮,要求描绘4条不同电位的等位线,校正开关放测量档,通电后从外向里测,每条等位线至少应测8个等位点连接而成。2、描绘出同轴电缆的静电场分布;根据等位点位置,用卡尺量得各等位点到圆心的距离r ,求得r平均半径,用园规以平均半径作出等位线。
数据处理要求:1)在坐标纸上描绘同轴电缆的静电场分布;2)填写数据表;3)根据表格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相对电位Ur/Uo和Inr关系曲线
实验步骤二描绘同轴电缆电场 1.00V3.00V5.00V7.00V
D
同轴电缆的静电场分布 五 数据记录和处理 数据记录及处理要求1、作出同轴电缆静电场分布图;2、完成下表,计算误差。
内电极半径ra=0.50cm,外电极半径rb=7.50cm,
Er=△r/r理△r=\r理-r测\1.51.942.53.34.45.7r理(cm)r测(cm)0.60.50.40.30.20.1Ur/Ua
654321Ur(V) 记录表roUr1
r2
r3
r4
r5
r6
r7
r8
Δr
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ra=0.50cm rb=7.5
cm Uo=10.0V
Ur(V)123456Ur/Uoro(cm)
Inror理(cm)
Δr=׀r理-r测׀
Δr=r理/r测注意事项测量时,探针每次应从外向里或从里向外沿一个方向移动,测量一个点时不要来回移动测量,因为探针能够小幅转动,向前或向后测量同一点会导致打孔出现偏差。r理=rb(rb/ra)-Ur/Uo计算
思考题思考题
1. 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和条件是什么?2. 等势线和电力线之间有何关系?3.若将实验使用的电源电压加倍或减半,实验测得的等势线和电力线形状是否变化?
4. 测量电场产生畸变,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