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113078656.html,

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作者:程燕周恒根李亚莉倪敬中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5一氟尿嘧啶500 mg/m2,d1~5;亚叶酸钙200 mg,d1~5;奥沙利铂130 mg/m2,d 1化疗6周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5-氟尿嘧啶术后腹腔灌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4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75.o%;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8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3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腹腔灌注化疗;晚期胃癌;疗效

胃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晚期胃癌多数患者会出现腹腔转移,往往会形成腹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腹腔灌注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60.0%),女16例(40.0%),年龄39~69岁,平均51.9岁;其中胃体部肿瘤14例(35.0%),胃窦部肿瘤19例(47.5%),贲门部肿瘤6例(15.0%),全胃肿瘤1例(2.5%);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22例(55.0%),低分化腺癌18例(45.0%)。对照组男23例(57.5%),女17例(42.5%),年龄41—70岁,平均52.1岁;其中胃体部肿瘤15例(37.5%),胃窦部肿瘤18例(45.0%),贲门部肿瘤6例(15.0%),全胃肿瘤1例

(2.5%);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21例(52.5%),低分化腺癌19例(47.5%)。两组一般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5一氟尿嘧啶500mg/m2,d1~5;亚叶酸钙200 mg,d1~5;奥沙利铂130 mg/m2,d1化疗6周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5一氟尿嘧啶术后腹腔灌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是于上腹部做一正中切口,腹部探查后,进行胃癌根治术,手术结束后,使用温热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待冲洗液清亮后,腹腔内注入5-Fu,仍保留部分无菌生理盐水,同时,腹腔内放置静脉化疗泵,并引流至腹腔外。于术后第7、14、21天,通过引流至腹腔外的静脉化疗泵,注入1 000 mL 5-Fu及无菌生理盐水,同时注入100 mg利多卡因和10 mg地塞米松。给药期间,告知患者大约每15min变换1次体位,于术后第22天,开始静脉化疗,大约持续6个周期的治疗。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一、概述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

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 应用前景[11,12]。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

替吉奥静脉联合腹腔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腹水患者的临床研究

替吉奥静脉联合腹腔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腹水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替吉奥静脉联合腹腔治疗方案在胃癌腹水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胃癌并发腹水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组)60例,对照组(传统疗法组)60例,观察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方案在胃癌腹水中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观察组4例腹水量为重度,比例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5例(75.00%)疗效为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方案治疗胃癌并发腹水,效果较好,可以推广。 标签:替吉奥;胃癌腹水;静脉联合腹腔化疗;肿瘤 胃癌是肿瘤科常见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预后较差。有效控制腹腔积液的产生及发展,对于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1]。笔者所在科治疗胃癌并发有腹腔积液患者采用替吉奥静脉联合腹腔化疗的方案,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0例晚期胃癌并发有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组)60例,对照组(传统疗法组)60例。观察组60例胃癌并发腹水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59.42±10.57)岁,术后保守治疗患者42例,未行手术治疗18例,腹水中量39例,腹水大量21例。对照组60例胃癌并发腹水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0.34±11.47)岁,术后保守治疗39例,未行手术21例,腹水中量41例,腹水大量19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患者比例、腹水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给予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的方案,替吉奥胶囊每次根据患者表面积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剂量,当体表面积<1.25m2时,给药剂量为40mg/次;当1.25m2≤体表面积<1.5m2时,给药剂量为50mg/次;当体表面积≥ 1.5m2时,给药剂量为60mg/次,每次早晚餐后给药,一周期为d1~14,q4w。多西他赛40mg/m2,静滴,d1,治疗前1d起开始口服地塞米松,15mg/d,口服2次/d,一共口服3d。腹腔化疗方法:于化疗周期的第1天开始进行,腹腔置管在腹腔化疗之前的2~3d进行,缓慢并且持续的将腹腔内腹水放净,同时取少量腹腔积液化验。腹腔内化疗药物配制:在恒温箱中将5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加温到40~42℃,然后将顺铂(60mg/m2)+200mg浓度为0.2%的利多卡因+10mg地塞米松加入到加温后的氯化钠溶液中。配制好的溶液从导管中滴入,灌注完毕后嘱患者经常变化体位;在第一次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该项目组自2002年10月以来,经过14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组自2002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自主研发精准HIPEC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3.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1.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动物实验,研究HIPEC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1.制订HIPEC技术标准;2.证实H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3.HIPEC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4.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m,清除游离癌细胞。主要科学价值:1、发明点:1)内外循环系统温度精准控制技术,实现高精准温度调节、长时间恒温治疗;2)专利:发明2项,实用新型13项,外观设计2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1项;3)科研立项: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4)科研论文20篇,SCI收录12篇。2、创新点:1)技术创新:高精度温度控制、压力流量检测报警、微机单片机双保险控制等精准控制技术;2)理论创新:证实热疗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诱导调亡。3)方法创新:研发了大容量、持续循环、恒温灌注技术,热疗与化疗协同抗癌。3、主要贡献:1)技术贡献,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及管道组件,是我国SFDA批准的第一个体腔热灌注治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260924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261721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260061号)。2)理论贡献,热化疗协同作用最佳温度为43℃,热化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具协同作用,热疗增强胃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热化疗杀伤胃癌细胞主要形式是诱导凋亡,热疗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化疗敏感性。3)社会贡献,HIPEC可提高浆膜受侵胃癌患者生存率,减少术后腹膜复发,提高T3、T4胃癌长期存活率,降低进展期胃癌3年复发率21.9%,提高Ⅲb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13.6%,提高中位生存期31个月;治疗胃癌、结肠癌和卵巢癌恶性腹水有效率9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24个省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腹腔灌注治疗方式

腹腔灌注治疗方式 腹腔灌注治疗是一种很新型的治疗恶性腹水的办法,对于想要摆脱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做这种手术,有些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之后会出现意外的状况,所以一定要检查好,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腹腔灌注治疗的一些方法。 1.开腹式热灌注化疗(围手术期热灌注化疗) 国外大部分采用术中留置腹腔导管,术后连续治疗(采用体外循环加热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前者在关闭腹腔后行体外循环加温灌注;后者采用环形托架(ring tractor),即术中用吊环把腹壁吊起,主要是增加注水量,提高温度,增加与脏器接触面积。国内有学者应用热蒸馏水

术后灌洗 2.单纯热灌注化疗 把生理盐水加热至45~48℃,快速注入,腹部轻按摩,增加扩散,减少高温区。腹部二通道方式是同时置入至少2个测温探头,对侧可开一通路,引出盐水,以提高腹腔温度。 3.循环热灌注化疗 在不开腹的情况下,置入一进水管和出水管,然后在体外进行再加温,此方法对设备要求高,另外,出水口易被肠管阻塞,所以对出水口须做特殊处理以防止肠管被吸。为解决水循环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腹腔留置管道皮下包埋,该方法可长期保留,使用方便。具体方法是在腹壁做小切口,将专用“Y”型双腔管沿内腹壁放入膀胱直肠陷凹或上腹。然后将大网膜切口处严密缝合,并使管子沿皮下隧道行走一段后出腹壁。将原切口缝合,将出口皮肤围绕管周缝合后可行注水并开始循环。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腹腔灌注治疗方式的介绍了,有一些类型的患者可以通过这个办法彻底的康复,但是这种方式也是有风险的,不管是治疗前还是治疗之后都需要有很多讲究的地方,有一些禁忌的地方患者需要引起重视。

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临床分析

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08T09:18:30.4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作者:王德顺[导读] 探究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析以腹腔灌注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王德顺 湖南省宜章县人民医院湖南宜章 4242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析以腹腔灌注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组治疗后,经联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三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以腹腔灌注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灌注;静脉化疗;胃肠道肿瘤;疗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我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目前,在我国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晚期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来说,这并不是根治肿瘤的理想疗法[2]。因此,针对晚期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灌注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且均为胃肠道患者78例,所有患者手术探查后不能行根治术。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47例和31例,患者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46.12±9.76)岁;病变类型:胃癌:34例,直肠癌:25例,结肠癌:19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单独静脉化疗的治疗方案。以患者的肿瘤大小为用药依据,第一天注射85mg/m2的奥沙利铂,第一、二天注射200mg/m2的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注射第一天,后续以5-氟尿嘧啶1200mg/m2化疗泵持续静脉给药46小时,14天重复2次化疗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6个周期。 试验组:以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基础,辅以腹腔灌注治疗。从留置的腹腔引流管中将利多卡因(5mL)、氟美松(5mL)和康莱特注射液(200 mL)三种溶液混合,加热混合液后注入患者的腹腔内,致使药物的混合液充分接触患者的腹腔,患者应定时的改变体位。 1.3观察指标[3] 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有无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情况。以WHO实体瘤的评定标准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共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组治疗后,经联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在我国的肿瘤疾病中,以胃肠道肿瘤较为常见。在其发病的过程中,病灶面积会逐渐扩大,且发生转移,转移方向多以腹腔内的组织或是器官为主[4]。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其死亡率就位居恶性肿瘤排行榜的首位,是让医学界极为恐惧的“冷酷杀手”。近些年,虽然手术治疗提升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是疗效欠佳。其是因为胃肠静脉内的血液均以门静脉系统为回流重点,进而决定了肿瘤的转移方向,由腹腔向肝脏转移,最终加速了病情的发展。近些年,研究显示,我国胃癌患者的局部及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6.7%~41.7%和42.5%~61.6%,且具有38.9%的肝转移率。因此,说明对患者进行后续的化疗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临床研究证实化疗对于肿瘤的腹腔内转移及复发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

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 对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7~2018.10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4例,按入 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2例,分别予以静脉化疗治疗、腹腔灌 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 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晚期 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 不良反应。 关键词:晚期卵巢癌;静脉化疗;腹腔灌注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由 于癌细胞位于盆腔深处,早期无典型症状,出现腹胀、腹痛、消瘦等临床症状时,多为晚期,主要体征为盆腔包块以及腹腔积液[1]。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内分泌等 有关[2]。对其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但在化疗后,常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 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 良反应情况,本次选取6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组探讨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灌注 对其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07~2018.10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 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2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53.24±4.26)岁;其中FIGO分期:Ⅲ期19例、Ⅳ13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8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透明细胞癌3例、 子宫内膜样癌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54.24±4.31)岁;其中FIGO分期:Ⅲ期20例、Ⅳ12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9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透明细胞癌2例、子宫内膜样癌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本次研究符合伦理标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预生存期≥3个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式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治疗:第1d,取紫杉醇(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378,5ml:30mg/瓶),剂量标准为150mg/m2,静脉滴注,1次/d;第1d~3d,取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6ml: 20mg/瓶),剂量标准为25mg/m2,静脉滴注。化疗次数1次/3周,持续化疗6次。 观察组采用腹腔灌注+静脉化疗治疗:第1 d静脉滴注紫杉醇,剂量标准为150mg/m2,同时第1~8d予以腹腔灌注;灌注前如有腹腔积液,先将积液吸出, 取生理盐水,加热至42~46°,后加入顺铂,剂量标准为37.5mg/m2;同时腹腔注 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剂量分别为5mg、2mL,防止患者出现腹膜粘连及发热 情况。化疗次数1次/3周,持续化疗6次。 1.4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参照(WHO)颁布的治疗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作出判定:完全

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113078656.html, 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作者:程燕周恒根李亚莉倪敬中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5一氟尿嘧啶500 mg/m2,d1~5;亚叶酸钙200 mg,d1~5;奥沙利铂130 mg/m2,d 1化疗6周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5-氟尿嘧啶术后腹腔灌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4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75.o%;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8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3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腹腔灌注化疗;晚期胃癌;疗效 胃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晚期胃癌多数患者会出现腹腔转移,往往会形成腹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腹腔灌注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60.0%),女16例(40.0%),年龄39~69岁,平均51.9岁;其中胃体部肿瘤14例(35.0%),胃窦部肿瘤19例(47.5%),贲门部肿瘤6例(15.0%),全胃肿瘤1例(2.5%);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22例(55.0%),低分化腺癌18例(45.0%)。对照组男23例(57.5%),女17例(42.5%),年龄41—70岁,平均52.1岁;其中胃体部肿瘤15例(37.5%),胃窦部肿瘤18例(45.0%),贲门部肿瘤6例(15.0%),全胃肿瘤1例 (2.5%);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21例(52.5%),低分化腺癌19例(47.5%)。两组一般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5一氟尿嘧啶500mg/m2,d1~5;亚叶酸钙200 mg,d1~5;奥沙利铂130 mg/m2,d1化疗6周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5一氟尿嘧啶术后腹腔灌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是于上腹部做一正中切口,腹部探查后,进行胃癌根治术,手术结束后,使用温热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待冲洗液清亮后,腹腔内注入5-Fu,仍保留部分无菌生理盐水,同时,腹腔内放置静脉化疗泵,并引流至腹腔外。于术后第7、14、21天,通过引流至腹腔外的静脉化疗泵,注入1 000 mL 5-Fu及无菌生理盐水,同时注入100 mg利多卡因和10 mg地塞米松。给药期间,告知患者大约每15min变换1次体位,于术后第22天,开始静脉化疗,大约持续6个周期的治疗。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大肠癌根治术后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效果观察

大肠癌根治术后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大肠癌根治术后实施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实施术后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的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大肠癌;静脉化疗;腹腔化疗;临床疗效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其发病年龄趋老年化,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首选方式,但术后腹腔局部复发率占58%~68%,肝转移率占13%~32%,死亡率持续升高。本文对5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了腹腔化疗联合术后静脉化疗治疗,疗效显著,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8.13±7.88)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9.22±7.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300 mg亚叶酸钙、500 mg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腹腔化疗治疗,即放置0.2 cm的硅胶管于患者病灶附近,另一端从左下腹或右下腹引出;在术后第3周开始,采用2 g/m2的5-FU加入1000 ml生理盐水,灌入腹腔,然后变动体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 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过治疗,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没有发现腹腔局部复发或者肝转移。有效:经过治疗,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发现腹腔局部复发或者肝转移。无效:经过治疗,患者不能恢复正常生活,发现腹腔局部复发或者肝转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胃癌术后辅助腹腔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分析

胃癌术后辅助腹腔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静脉与腹腔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5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的静脉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静脉与腹腔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化疗药物为L-OHP(奥沙利铂),5-Fu(5-氟尿嘧啶),CF(亚叶酸钙),进行6周期的辅助化疗;对两组比较差异患者DFS(无病生存期)与OS(总生存期),与3年内出现腹膜的复发转移率及肝转移率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其DFS是(21.8±1.2)个月,其中位DFS是18.0个月,而对照组其DFS是(16.8±1.3)个月,其中位DFS是15.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DFS延长明显。观察组其OS是(35.9±1.3)个月,对照组其OS是(34.8±1.2)个月,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内其腹膜的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46.0%,P<0.05),两组3年内其肝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2.0%,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静脉与腹腔联合化疗,不仅能够延长患者DFS与OS,而且能够降低患者腹膜复发的转移率与肝转移率,效果确切,应予推广。 标签:静脉化疗;腹腔化疗;胃癌 胃癌为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一直以来都居高不下[1],患者进行根治术后的死亡最主要原因为腹膜出现复发转移以及肝转移,大约可达到80%[2],为影响患者胃癌术后康复最重要的因素[3]。本文回顾2006年5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的静脉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静脉与腹腔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DFS(无病生存期)与OS(总生存期),与3年内出现腹膜的复发转移率及肝转移率存在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5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9岁。上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组标准患者均系胃癌根治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系肿瘤侵犯了浆膜及伴或不伴有淋巴结的转移,之前均未进行过放化疗。化疗药物为L-OHP(奥沙利铂),5-Fu(5-氟尿嘧啶),CF(亚叶酸钙)。 1.3方法对照组应用单纯的静脉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静脉与腹腔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化疗药物为L-OHP(奥沙利铂),5-Fu(5-氟尿嘧啶),CF(亚叶酸钙),进行6周期的辅助化疗;对两组患者DFS(无病生存期)与OS(总生存期),与3年内出现腹膜的复发转移率及肝转移率存在的差异。

-腹腔灌注化疗

腹腔灌注化疗 一、概述 卵巢癌及胃肠道肿瘤腹盆腔内播散是最常见的复发形式,肿瘤一旦出现腹腔内转移预后极差。近年来,腹腔内热化疗集其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于一体,成为治疗卵巢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腹盆腔转移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和肝脏提供较恒定持久的高药浓度;腹腔内给药,药物直接通过肝脏进行解毒,进入全身循环毒性减弱,身体其他脏器药物浓度较低,全身毒副作用轻。 二、理论依据 1、术后腹腔复发转移机理: ①浸透浆膜的癌细胞直接脱落入腹盆腔; ②手术区域被切断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癌细胞随血液和淋巴液流入腹盆腔; ③脱落肠腔内的癌细胞随肠液经肠断端流入腹腔; ④肿瘤细胞经门静脉到达并沉积在肝实质内。这些游离的肿瘤细胞在因手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暂时性下降和腹腔缺损情况下极易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种子”。研究表明癌细胞在腹膜内的有效种植率要比在血管或淋巴管内高出100万倍。因为完整无缺的血管内皮细胞在防止肿瘤细胞的粘附和种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腹腔内化疗药代动力学的合理性:①腹腔内

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的特点,可使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术后残存的微小癌灶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增加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②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也使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受到高浓度抗癌药攻击; ③大多数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通过首次过肝效应被代谢掉,仅极少量药物进入体循环,从而能减少体循环毒性,产生最大限度药物剂量耐受性,改善疗效指数。 3、腹腔内温热化疗的抗癌机理 ①温热对癌细胞的作用:癌细胞主要以无氧酵解为获能方式,加热条件下细胞内乳酸堆积,pH值低,增加了癌细胞对热的敏感性,同时癌细胞含水量明显高于一般软组织,达89%,蓄热潜能大,因此温热可选择性破坏癌细胞,有关研究表明,正常组织在高温条件下能耐受47℃,持续1h,而恶性肿瘤细胞仅能耐受43℃持续1h,另外,肿瘤组织内血管缺乏平滑肌,不能随温度升高而扩张,增加温度后可造成肿瘤内血液减少,肿瘤组织处于低氧状态,进一步增强了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②热疗与抗癌药的协同作用:体外试验及动物实验证明,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5-FU等在加温条件下(>41℃)抗癌作用明显增强,抗癌作用增强的原因是温热促进了化疗药和癌细胞的结合,并能改变癌细胞的能透性,有利于一些化疗药渗入肿瘤细胞内发挥作用;③大容量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还可通过机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2016年2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 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年Spratt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 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 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 二、HIPEC的概念 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控温精度≤±℃,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不留治疗盲区,发挥HIPEC的最佳效果; (3)精准清除:容量清除游离癌细胞、亚临床病灶和微小癌结节[,]。 三、作用机制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2016年2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 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年Spratt 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 二、HIPEC的概念 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控温精度≤±℃,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

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常规

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常规 概述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用恒温的灌注液充盈体腔,利用热灌注治疗系统持续循环、恒温、灌注一定时间,使大剂量的温热化疗液体与体腔内的癌细胞或肿瘤病灶充分接触,利用温热直接杀死和诱导凋亡肿瘤细胞的作用,热化疗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达到预防的治疗体腔恶性肿瘤种植转移的目的。 一、适应症: 1.侵及浆膜的腹腔内恶性肿瘤可手术根治者,尤其适于进展期胃肠道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恶性腹膜间皮瘤,腹膜假性粘液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2.术后预防腹、盆腔的种植转移; 3. 恶性腹水患者; 4. 已有腹膜弥散微小转移癌结节,仅可姑息切除原发灶的恶性肿瘤患者; 5. 手术后腹腔内复发转移者,结合减瘤手术应用。 二禁忌症: 1 腹腔严重粘连导致穿刺伤及脏器的危险性增加的患者; 2 腹腔广泛粘连形成无法突破的分隔,腹腔容量小于1000ml; 3 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者; 4 骨髓抑制; 5 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 6 腹腔估计有炎症病变时; 7 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 8 肠梗阻患者。 三、护理

1 腹腔热灌注化疗前的护理 1.1 一般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完善患者的各项检查如腹部CT、B超、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1.2 心理护理:灌注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热灌注的知识和治疗过程、治疗的可行性和优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能理解和认识热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能认识治疗的目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3 术前准备:术前一天行肠道准备,进食无渣流质,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晨留置胃管。 2 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护理 2.1 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神志清醒后予舒适体位,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禁食 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热疗时随着体温升高,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机体代谢增加、血管扩张、心率加快、机体耗氧量增加。因此,术后注意有无低血压、肺水肿和高血容量的表现。 2.3 观察电解质变化:反复监测电解质,检查Na、K、Ca、CI等变化。 2.4饮食护理: 由于手术对腹腔脏器的广泛刺激及麻醉影响,使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肠腔内大量气体内积而出现腹胀,因此,要待患者腹胀减轻、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拔管后仍需禁食1 d,观察患儿无呕吐、腹胀,然后给予流质饮食,忌食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1~2 d后如无腹痛、腹胀可进食半流质,注意少量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忌食生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