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仲淹古诗词(部分)

范仲淹古诗词(部分)

范仲淹古诗词(部分)
范仲淹古诗词(部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碧云天

[宋]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游庐山

[宋] 范仲淹

五老闲游依舳舻,碧梯云径好和途。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簧十里铺。客爱往来何所得,僧言荣辱此间无。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

古诗词里的炎夏缘何惬意浪漫

古诗词里的炎夏缘何惬意浪漫 6月最后一天,上海正式出梅,连“缓冲期”都没有经过便直接进入了高温天气,梅雨里湿漉漉潮兮兮的感觉一下子就给高温烘烤得全无痕迹。据气象台预报,上海今年的高温日或达22—27天,盛夏的到来让人感觉恐怖兮兮。炎夏天气人容易心情焦躁,心思不宁,此时读读古诗词,倒也是一种度夏的情趣。 古人对四季节气非常敏感,从描写夏天的古诗中可以看出孟夏、仲夏、季夏的明显区分。 古以农历四月为正阳。晋代傅玄《述夏赋》中讲:“四月维夏,运臻正阳。和气穆而扇物,麦含露而飞芒”,孟夏时节,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田野里犹如有人在摇扇生风,麦芒飞舞。此时节,草木繁长,嫩笋遍地;春花落地,夏荷浮翠;绿槐高柳,莺啭燕语。白天尚有几丝清风,晚上睡觉时还觉得凉快,这是夏季最美妙的天气喽。有诗曰: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晋·陶潜《读山海经》)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池荷初贴水,林花已扫园。”(唐·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清风首夏夜犹寒,嫩笋侵阶竹数杆。”(唐·刘商《早夏月夜问王开》) 农历五月,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对仲夏的描写。陶潜和庾信各有诗句作了讲述:“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蕤宾”系农历五月别称,“三时刻漏长”指夏至后白天时间开始长了。 这时候,人们犹如坐在蒸笼之上,屋柱下的石墩都湿透了,树林里的蝉也热得受不了,疯狂一般地号叫着。有诗曰: “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宋·郑刚中《书斋夏日》) “吴中五月暑犹微,竟日南堂坐掩扉。绿树露香莺独语,画廊风恶燕双归。”(宋·陆游《夏日》)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宋·晁补之《仲夏即事》) 大约在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三国时魏国的繁钦《暑赋》讲:“暑景方徂,时惟六月。大火飘光,炎气酷烈”,王粲《大暑赋》也讲:“患衽席之焚灼,譬烘燎之在床。起屏营而东西,欲避之而无方。仰庭槐而啸风,风既至而如汤”,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 篇一: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作家档案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号:字希文;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谥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时代:北宋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活经历: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作品:《范文正公集》。其中《岳阳楼记》、《四民歌》、《渔家傲》等比较著名。名望: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主张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

夏天的古诗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天的古诗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及 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逐步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注释 山光:傍山的日影。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 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恨:遗憾。 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整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创作背景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 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 二字使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 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 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但“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 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 “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 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 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 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 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 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 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 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 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 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 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 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 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 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不过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茶文化的经典古诗词诗欣赏] 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茶文化的经典古诗词诗欣赏] 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欣赏,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欣赏 《煎茶》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尝茶》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记龙团》宋·苏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饮茶 一己偏居多惆怅,新茶盈杯费思量。 浮沉逆顺终须止,冷暖甘苦唯留香。 茶叹 山间竹雾绕,独登缈亭上。 茶绿伴金樽,润唇淡淡香。 观鹤随仙游,闲清野云凉。 拾此得心悦,凡事多沧桑。 论茶道 挥铁剑,斩乱马,壮志从未寄篱下。 天虽变,夕日落,不如抿茶话桑麻。有关茶文化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古诗词之唐诗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此诗有人誉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千多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人一生也只留下了两首诗,因此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盛唐的边塞诗,有一种慷慨之气。山川雄阔苍凉,边疆战士处境孤危,可是,这一群平凡的戍卒,知晓自己承载着边关的守卫重任,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而不伤、婉而能壮的风格,正是盛唐气象。 《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使武汉黄鹤楼名扬天下。 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使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登楼远眺,感慨世事茫茫,岁月不再,使得此诗回味无穷。艺术上出神入化,使得《黄鹤楼》流传千古。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四联皆是对偶之句,严整又耳目一新,可见杜甫的诗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秋日登高,在无边的空间中,感慨宇宙无涯,人生有限,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清·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年间。钤有“项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不久前,有网友给我发来一幅书法《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图片(见下图),想让我为他用隶书写一幅。提起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几乎无人不晓,但知道他的“家训”的人就不多了,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拜读后觉得范仲淹的家训写得非常好,正如这幅魏碑书法作品题款中所言“范仲淹家训百字铭以八德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本,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旨,乃传统家训中的精华也”,应该说是当今学习国学发扬民族传统的上佳范本。所以一见到它我就喜欢上了它,决定以几种形式书写下来。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title="[转载]《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字词求真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line-height: 2;"> 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title="[转载]《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字词求真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a214604824.html,%2Flarge%2F563 ebbf5hb85b9c8e94a5%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 范

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

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 央视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备受瞩目,许多观众跟随节目中的诗词达人一起感受诗词之美。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字句精炼,而且很多诗词还蕴含着养生之道。 古人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古代许多文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理,注重养生。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为”,诗词歌赋中的养生之道也不例外。现在,正值盛夏炎炎,让我们借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余韵,来感受诗词之趣,品味其中的夏日养生之道吧。 穿衣之道 葛衣疏且单, 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 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 何必被罗纨。 点评: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不仅在诗坛成就不凡,同时还是养生大家,他的许多诗词中涉及养生的方法,其中

有关避暑的诗作,都是经验之谈。 在这首《夏日作》中,开篇便写了盛夏酷暑时的穿衣之道。葛衣,是指用葛麻等天然植物纤维所制成的衣物,因为其布料稀疏而且单薄,多在夏季穿戴;轻纱编织的帽子轻巧宽大,和葛衣搭配,便足以度过炎热的夏季了。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认为,选择夏季的衣帽,应以适体和舒服为标准,不必讲究精美贵重。 提醒:夏季选择衣服,首先要考虑舒适度。衣服的舒适性主要表现为材质和版型。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最好选择柔软、透气、吸汗性强的衣料。夏季的衣物多直接接触皮肤,所以选用纯棉、真丝等天然纤维衣物最为适合。 由于夏季容易出汗,为了有利于汗气散发,应注意选择穿着宽松自如的服装,少穿紧身衣。同时,还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滋生细菌,不仅会引发不适,而且还容易出现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睡眠之道 花竹幽窗午梦长, 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

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

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 篇一:宋代词人及宋词 宋代词人及宋词 北宋前期 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篇一】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鉴赏及赏析: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在山中,天气更凉爽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

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袒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篇二】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鉴赏及赏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 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

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 ,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 素” ,“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V《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X 65.4cm, 凡18 行,242 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 年间。钤有“项叔子” 、“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书》、《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释文:雲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無量。諸兄弟中,有肯爲衆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復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圖幾爲完書矣。但欲爲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論》無日不

高考作文人物类素材:范仲淹

高考作文人物类素材:范仲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作家档案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号:字希文;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谥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时代:北宋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活经历: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作品:《范文正公集》。其中《岳阳楼记》、《四民歌》、《渔家傲》等比较著名。 名望: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主张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 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尽管作品不多,但凡读过他传颂千古之名作《岳阳楼记》的人,无不被巴陵胜状洞庭景色所陶醉,无不被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卓越政治家的崇高抱负和宽广胸怀所折服。他的诗词尤其是词在宋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意境宽广,风格沉雄,一扫唐末五代词的萎靡之气。 范仲淹不仅以政声文名著称,他的书法也被世人所重。范仲淹无意当一位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如他的《岳阳楼记》,字字珠玑,行行珍宝,广为后人所喜爱。 突出成就 《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评论资料

孟夏草木长:二十首古诗词拥抱夏天

孟夏草木长:二十首古诗词拥抱夏天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立夏的这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愿望。 夏季是一个生长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古代和现代的诗人们留下了很多夏天的诗词,今天让我们在李夏日一起含英咀华,品味诗词中夏天的味道。 读山海经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频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赏析:孟夏就是初夏。这首诗写夏天最为有名,写景自然天成,“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之令人身临其境。后四句写诗人的夏日情趣,妙不可言。 夏日山中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赏析:李白的诗,前人评论是天马行空,不可羁勒。大才子的性格更是狂放不可羁勒,看这首诗,李白在把衣服挂在石壁上,自己裸体在青林中,接受松风的洗礼。何等狂放,逍遥自在。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赏析:“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书画作品题词集锦

书法题材集锦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宋人李膺《隐逸》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答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结庐在人境》晋末宋初陶渊明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的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梅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南北朝时慧能禅诗)。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天增岁月人增寿。 4.宁静致远

5.天道酬勤(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商道酬信书法作品办公室装饰商务礼品) 6.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 7.书山有路 8.锲而不舍 9.鹏程万里 10.感恩常乐 11.纵横四海,飞腾九州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5.上善若水大道无极 16.“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7.五言律诗,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9.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0.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1.王维田园山水诗《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2.道源《早梅》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3.陆游《红梅》:雪里溪头已占春,小园又试晚妆新。放翁老去风情在,恼得梅花醉似人。 24.宋朝诗人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趣味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趣味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我会用:诗句语境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

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11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13、“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14、“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

【精选】30道古诗词知识趣味题

【精选】30道古诗词知识趣味题 1."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C)“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诗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月亮 B.姻缘 (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3.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枥”是指什么? A.马鞍 B.马槽 C.马车 (B)马槽。这句诗的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4.被苏轼形容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哪一位诗人: A.王维 B.孟浩然 C.刘禹锡 (A)苏轼《东坡志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字摩诘。 5.毛主席诗《七律》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请问“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哪部作品: C.李贺《雁门太守行》 A.李贺《李凭箜篌引》 B.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B)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C)屠苏,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7.下列哪句诗不是形容“四大美女”的: A.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C)“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指的是浣溪的西施;“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指的是出塞的王昭君;“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陆游为前妻唐琬所写。 8.苏轼词作《南乡子·集句》中有“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请问这一句中集了哪两位诗人的诗句: A.杜甫、李商隐 B.白居易、李商隐 C.杜牧、李商隐 (C)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中有句: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李商隐《无题》中有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9.纳兰性德词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运用了古代哪一对恩爱夫妻的典故? A.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范仲淹篇]

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二)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作家档案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号:字希文;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谥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时代:北宋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活经历: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作品:《范文正公集》。其中《岳阳楼记》、《四民歌》、《渔家傲》等比较著名。 名望: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主张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 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尽管作品不多,但凡读过他传颂千古之名作《岳阳楼记》的人,无不被巴陵胜状洞庭景色所陶醉,无不被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卓越政治家的崇高抱负和宽广胸怀所折服。他的诗词尤其是词在宋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意境宽广,风格沉雄,一扫唐末五代词的萎靡之气。 范仲淹不仅以政声文名著称,他的书法也被世人所重。范仲淹无意当一位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如他的《岳阳楼记》,字字珠玑,行行珍宝,广为后人所喜爱。 ▲突出成就 《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评论资料 当时城中流传着一首歌谣道:“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人们称赞他:“文能治国,武能保疆。” 《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是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 《冷斋夜话》:“范文正公清严,而喜论兵,尝好诵韦应物诗:‘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