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

浅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

浅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
浅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

|RADIO &TV JOURNAL

2018.05

实践与思考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在新时期广播电视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电视新闻评论员或评论集体对新近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或现象提出质疑或表达意见和态度,并给予分析解释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在以往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以“播”新闻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如今这种“边说边评”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也颠覆了受众一贯的接收新闻信息的习惯,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随着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逐渐开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有的节目做得十分成功,成为了众多同行学习效仿的对象;也有很多节目自开播以来就一直不温不火,难以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基于这样的现状,多档节目都开始寻找新的角度,根据自身节目和受众的需求,制定出具有个体独创性的节目特色。

一、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概况

(一)形成与发展

新闻和评论是报刊的两大主要文体,因此最早的关于新闻的评论被发表在一些报纸和期刊上。随着媒体事业的发展,广播的诞生使得新闻评论的传播途径进一步拓展。广播新闻评论运用有声语言和其他的音响效果,使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而电视新闻评论是起步最晚的,形成得也最迟,这是由媒体的传播特性所决定的。

1994年,中央电视台组建新闻评论部,并创立了《焦点访谈》栏目,自此,电视新闻评论才被作为一种节目样式,在电视荧屏上正式出现,并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后来包括央视在内相继出现的《新闻调查》《面对面》《时事开讲》《南京零距离》《说闻解字》等节目,使得该类型节目也逐步向融合化、开放化、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大量涌现,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眼球,各档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遇到了瓶颈,急需找到更佳的发展出路,突出重围。

1.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作为评论主体,节目主持人的选取至关重要。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通过其独特的风格、看事情的角度来引导受众,在国内现有的该类型节目中,能够被观众所熟知并认可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屈指可数。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急需培养一批优秀的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把握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2.评论内容的雷同化也是一些节目发展的限制性因

素。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极度发达,人们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在第一时间实现资源共享,各档节目所获取的新闻素材也别无二致。因此,如何从同样的新闻素材中选出更具新闻价值、更能引起受众关注的角度进行评论,成为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发展中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3.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异军突起。受到娱乐节目的冲击,新闻评论类节目显得有些萎靡不振,在数量上大不如前,对公众的吸引力、影响力也大大下降。现存的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若依然延续之前的节目形式和流程以及大同小异的焦点话题,就很容易被其他节目所超越、覆盖甚至是取代。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眼光越来越挑剔。好的电视节目可以让观众长期观看并给予好评,而相对较为枯燥无味的节目则会很快被人们淡忘。因此,面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一向给人以严肃、刻板的新闻类节目,更是要通过创新形式、创新内容来吸引受众的关注。

二、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策略

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无论是在形式上还

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体到节目的特色元素、互动模式、评论形态和节目选题等,通过总结一些受到较多观众好评的节目特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进行创新和尝试。

(一)电视节目与传统文化的创新结合

近几年,

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许多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听写大会》《朗读者》等。这些节目都较为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被评为“现象级文化类节目”。而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推出的《说闻解字》,就以我们熟悉的汉字作为主角,每期节目选取一个汉字为中心,通过这个汉字的古代释义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引出与这些释义相关的热点民生新闻,进而围绕这个汉字对新闻进行评述。这种方法使得主持人提出的论据更加形象化,对于受众而言也更加通俗易懂。这样通过一个汉字引出一条条新闻,再围绕这个字进行深度评论,让受众不仅了解了新闻事件,也学到了传统文化中汉字的精髓,这就是这档节目最大的亮点,也可以说是新闻评论类节目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典例。

(二)与受众互动模式的创新

与观众互动是一种节目制作的理念,当下的许多节目

浅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

□杜昊章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观点鲜明、

逻辑严密、以理服人”,如果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没有独到之处、缺乏创新,就很难吸引受众长期关注。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很多此类节目都尝试过或正在尝试做一些创新和改变,有些节目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目光,但也有一些节目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成效。本文结合国内几档较为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从多元结合、互动模式、评论形态和节目选题等方面论述该类节目改革创新的策略,希望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新闻评论类节目;受众;发展;创新128

DOI:10.19395/https://www.doczj.com/doc/a24119368.html,ki.1674-246x.2018.05.067

新时期电视节目创新的思考

摘 要:随着“限娱令”和“限广令”相关文件的下达,各大卫视电视节目的改版运动风生水起,“创新”一词又成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宠儿。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电视节目除了在极力促进节目形式和内容创新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新发展和新思考。本文主要从电视节目创新的思路来源、版权意识、亲民化理念和公益性趋向四个角度来探讨新时期的电视节目创新的新趋势。 关键词:电视节目 创新 思考 版权 公益 李晨光 张晓阳 电视媒体的吸引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的电视节目。随着受众对电视媒体审美需求的逐渐提高,媒体行业的竞争渐趋激烈以及媒体监管制度的完善尝试,各电视台除了在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上挖空心思之外,也开始注重其他更为根基化层面问题的考虑,例如:创新思路来源的开放化,创新模式的版权化,创新理念的亲民化以及创新的公益化。 一.电视节目创新思路来源的开放化 1. 何为创新 当我们在研究创新,在呼吁创新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是创新?”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若在此基础上理解“电视节目创新”,我们可以说,电视节目创新的思路来源可以是全新形式的发明,也可以是现有形式的改造。胡智锋和杨乘虎则很客观地认为,当前业界与学界在“什么是电视节目创新”的理 解上, 至少存在着三种观念误区:1. 在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上, 将电视节目 创新理解为从未有过, 忽略了传承。 2. 在“生产传播主体和接受主题的” 的关系上将电视节目创新理解为是生 产传播主体的单方行为,忽略了接受主 体—— 受众的存在与影响。3. 在“当 下创新与可持续性创新”的关系上, 将电视节目创新理解为是当下的眼前 效应, 忽略了可持续性的长久效应。 2. 电视节目创新思路来源的思考 (1)翻新“舶来品” 一直以来,业界和学界对内地引 进国外节目形式来迎合创新的的做法 争论不已,总结来说就是激烈批判为 主,保守鼓励为辅。批判也好,鼓励 也罢,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的 观众的的确确非常愿意买翻新“舶来 品”的帐。这一方面源自于中国民众 对大众传播需求的进步和国内大众传 播不能满足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另 一方面, 可以说是因为现代化的迟步 发展给中国民众造成强烈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激发着民众无意识的“崇洋 媚外”心态的蔓延滋生,再加上国内 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在各种传统模 式框架的约束下难以大肆发挥,就给 “舶来品”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同时,文化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提升 了国内大众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 一定程度上的引进模仿也是文化融合 的一种表现。 由此看来,模仿国外电视节目 的制作形式,加以本土化改造,不能 说不是一种可行的创作来源。例如湖 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就是与美国 的《Take me out》进行节目创作上的 合作。当它刚来到内地时,的确让观 众为此新颖的节目形式耳目一新。随 之而来的是各种的跟风模仿,当然也 激发了不少节目元素的创新,比如, 《非诚勿扰》就加入了专家点评、支 招的环节,给观众带来一些情感上的 指引;《爱情连连看》将现场嘉宾筛 选环节复杂化,勾起观众的观看欲等 等。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摘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和广泛性,以激发各类观众的参与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端于1990年《综艺大观》,尽管起步晚、发展缓慢,但十余年来也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综艺晚会、娱乐游戏、益智博彩和真人秀阶段。在这些阶段里,电视综艺节目的主题趋向明确,内容更集中,受众更细分,电视化手段更灵活多变。增强互动性和平民化是其主要创新点。当然就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文化精神内涵、内容低俗等。 本篇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该文章既总结电视综艺节目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推动中国综艺节目再创新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平民化互动性创新困境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 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它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和消闲娱乐等需求,给观众提供娱乐享受①。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广泛性等特征。电视综艺节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收看和参与,为广大观众提高放松身心的平台,因此娱乐性是首要因素。综艺节目保持艺术性是保障节目本身格调的高雅、内容的深度的基石。互动性是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与最终目标。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功能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观众了解未知外界事物的平台具有认知功能,“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们通过观看综艺节目了解社会热点、紧跟潮流。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轻松的行为舒缓身心,起到娱乐功能。当然。有的综艺节目还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这是由节目性质决定的。综艺节目的功能影响观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因而如何策划和制作好综艺节目,如何评判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尺度是电视行业的两大难题。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要想做好电视新闻评论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在我国,有很多渠道或方式去做电视新闻评论,而对电视新闻进行评论的最大的平台就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那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呢?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就目前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分类略有不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占据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分为:主评型和述评结合型两大类。 第一种,主评型;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的比例几近4:1,叙述性信息基本是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由头。这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电子媒介,必将要发挥它的传播符号优势。因此,在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承载意见性信息的最佳传播符号必定是口语,而最佳传播渠道便是谈话。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谈话的场景必将影响人们观点的表达,从而制约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加深对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认识,依据不同的交流方式结合成功的案例又将这类节目分为三种模式:对话式新闻评论、家常式新闻评论和沙龙式新闻评论。他们分别对应的电视节目是:《时事开讲》、《锵锵三人行》和《实话实说》。 第二种就是述评结合型,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百分比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比例接近1:1,另一类比例接近1:4。笔者将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接近1:1、且以两种信息交替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边述边评型;将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接近1:4、且以两种信息平行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述后点评型。 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所划分的两大类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时效性、审美性以及受众参与性等方面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主持人和嘉宾(或新闻评论员)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近年来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已经走出了《焦点访谈》类评论节目“主持人核心式”的一元化模式,呈现出“主持人核心式”、“嘉宾核心式”、“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等多元化的形态,这些形态也是与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相互对应的。主评型和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因为传播信息比例和节目形态的差异,以致受众参与性在节目中也有不同的体现。当新闻评论节目的早期形态言论性短评和政论片出现后,有学者归结了“以言论为主的电视评论节目在接受学上的效果越来越弱化”这样的结论,同时将原因定为“节目对事实的转述及其结论,使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内在要求基本不能实现。”这种情形在《时事开讲》、《实话实说》等一系列言论节目成功后很难再坚持。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其接受效果并没有弱化,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要求也得以实现。受众的“参与性评论”已经不是《焦点访谈》制片人赵微所说的“通过对记者提供的事实的理性思考,共同参与完成对事件的评论”,而是受众具备了真正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在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随时听到受众的声音,无论是在现场,还

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陈思如 引言:电视节目研发创新是电视市场主体进行原创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主要体现在资金、人力资本投入和消化吸收应用等方面。但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的研发很不理想,整个电视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研发比较零散,一般是停留在举行专家座谈会、论证会或创意策划的层面,而真正投入一大笔资金、建立创新机制用于内容研发的情况不很普遍。近几年来,不少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成立了名目不一的研发部门,但大多数还停留在简单搜集汇总国外最新节目的层次上,实质性的创新开发工作远没有展开。激烈的收视率竞争和盲目的节目改版跟风导致不少电视机构存在着短视的倾向和态度,无心考虑建立长远持续的创新体系,电视台内部又大都不具备创新激励机制,造成原创动力缺乏。国内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能力呈现出整体贫弱的“亚健康”状态,节目生产克隆成风、简单复制、拙劣模仿,已然成为恶性循环。 一、国内电视节目创新力现状 1. 电视节目创新的“亚健康”状态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省(市)级电视台成立了研发部门,其中75%的研发部门直属台领导管理。这似乎给我们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不可否认,当前国内电视媒体的创新能力仍然整体上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克隆成风、简单复制、拙劣模仿似已成业界的惯性反应,许多电视台的研发部门没有固定或比例合理的研发投入,甚至没有应有的编制,有被边缘化、虚置化之虞。绝大多数电视台在走投入低、产出高、见效快、风险小的“模仿创新”之路,而纯粹的自主创新实属凤毛麟角。模仿创新固然可以大大减少研发成本,不必或者最少地承担新产品的试错与新市场培育的风险,在中国电视市场化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过渡意义和可操作性。但长此以往,不利于电视媒体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进而导致市场对创新者的激励机制失效,以致电视节目创新能力的贫弱乃至衰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被誉为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的中国传媒市场,已有国际传媒巨头不断尝试曲线型的实际进入,要应对狼来了的巨大挑战,必须苦练内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电视媒体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精神的缺乏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律动的敏锐反映和挖掘不够。在电视节目创新的过程中,双眼紧盯欧美,一心只想往外求得真经的做法,未免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2. 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 根据一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显示,创新系统的建设没有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在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中也未形成共识。“容忍失败”这一环节的缺失,成为阻挡有效创新、持续创新的思想障碍。蒂姆·安姆勒认为:“尽管适当的文化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创新,但是没有适当的文化,创新就必然会受到阻碍。”良好的媒体创新文化可以激励、保护、支持电视节目创新者的活动。允许挫折、宽容失败应当成为鼓励创新的同义词。只有培植一个适合于创新的土壤,创意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不可否认,业界管理者在鼓励创新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各种高级别的培训、观摩、交流,高额的创新奖励,先进的创新机制,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在我们看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电视媒体,做好了大刀阔斧创新应变抢夺空中阵地的准备,却没有接受失败、容忍失败的心理准备。而容忍失败与创新奖励均是保证有效创新、持续创新的前提,缺一不可。因为不能容忍失败,无形中给人们戴上了“紧箍咒”,

广电总局推出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广电总局推出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 2010-03-08 11:53:42来源: 广电总局网站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电总局近期推出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这12个典型节目形态是: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致富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天津电视台《中国人》,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 这些精品栏目导向正确、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发挥了优秀节目的引导作用。总局特予以通报表扬。 朱虹指出,这次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是在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两届创新创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甄选出来的。这批优秀的电视栏目、节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如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以医药为载体弘扬中华文明,坚持十几年不改初衷,难能可贵。《致富经》传递致富信息,更新致富观念,不靠猎奇、追星,而是沉下心来,一心一意为农民办节目,提供致富榜样,努力帮助农民学习致富技术和方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既不故作高深,又不媚俗跟风,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新载体。天津电视台《中国人》记录凡人、名人、好人,弘扬人性的光辉和民族精神,坚持以以人为本作为节目的立足点和归宿。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努力把儿童节目做精、做专,打造少儿节目品牌。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以图片影像为载体,挖掘、图解其中的丰富内涵。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弘扬武学文化,展示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大众参与是“武林风”得以成功的重要元素。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强化特色、关注民生、贴近百姓,探索出做好纪录片的新路子。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彰显人文理念,担当社会责任。为高端文化走出象牙之塔,提供了借鉴。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初步形成中国故事类栏目的原创特色。在讲故事成风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故事讲得健康、好听、耐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心贴农牧民,服务老百姓,调动多种手段满足农牧民信息、致富需求。 这些栏目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昂扬格调和健康品位,自觉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服务功能和引导能力。这些栏目坚持在服务大众的基础上引领大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热情颂扬真善美、不断揭露假恶丑,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二是聚精会神抓创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固有模式。这些栏目积极探索提高策划立意、优化节目制作和增强品牌特色的方式方法,努力开掘优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合理吸纳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形态、先进制作理念及其制作技术,在吸引观众、好看有趣与传达主流价值观方面找准结合点,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提升节目内在品质。三是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切实抵制低俗之风。这些栏目脱离了虚假“纪实”、情感“卖点”、边缘“丑闻”等低级趣味,坚持不跟风、不媚俗,不搞唯收视率论,做出去低俗化的有益探索,提高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节目类型 大致的可分为新闻类节目(正规的),财经类节目(相关咨讯及评述),体育类节目(赛事转播及体育消息报道),文化娱乐类节目(包括影视,综艺,娱乐咨讯等),生活类节目(包括生活见闻,百姓平日关心的一些内容),谈话类节目,军事类节目,教育类节目,科技类节目,少儿节目,老年节目,广告节目等等。[2]由于电视节目的发展,许多节目的类型复杂多样,包含了多种类型。 电视新闻资讯节目 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进行报道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谈话节目 定义:以电视为传播媒介,通过话语形式,营造屏幕内外面对面人际传播的“场”氛围,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双渠道来传递信息,整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文艺节目 定义: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和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原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欣赏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娱乐节目 定义:以电视为传播媒介,利用综合性的表达手段,将多种娱乐性的元素组合在某一种形式中,在某一时段强化电视的娱乐功能,单纯地使观众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纪录片 定义:非虚构的、审美的(非功利的),以建构人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像历史为目的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剧。 定义: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广泛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的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电影 定义:按照电影的艺术规范和电视的叙事规律来制作,通过电视媒介播放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特别节目 定义:各级电视机构打破常规播出之栏目、时间、长度等诸多限制,充分投入人、财、物资源,以各类特别事件作为内容载体,以特别策划、精心编排为形式特征,能够收获巨大社会影响和优质经济效应的特殊的电视节目类型。[3]如果按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分类来划分电视节目,则有 新闻综合类如朝闻天下、第一时间、法治在线、环球视线、每周质量报告、新闻1+1、新闻30分等科技教育;如百家讲坛、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科技博览等影视娱乐;如非常6+1、第10放映室、开心辞典、九州大戏台等经济生活;如购物街、经济与法、每日农经等少儿动画。 体育赛事 外语 参考:中央电视台节目分类[4] 编辑本段电视节目的定义 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即指电视台或社会上制作电视节目的机构,(如电视广告公司,电视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为播出,交换和销售而制作的表达某一完整内容的可供人们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视听作品。 中国电视的生产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宣传品为追求的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为作品为核心追求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以产品为核心追求的阶段。[5] 70年代 宣教类型——喉舌——把电视的类型作为一种宣传的工具——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80年代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策划 ——西北师大校园浴室启用智能卡计费记者:3月初,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站发布公告,校内的洗浴系统将启用智能卡计费,学生持卡洗浴,每分钟0.2元。公告一出,立即引起热议很多学生认为收费过高,但校方表示,这是为节约用水而采取的举措。为此,高校的水电浪费现象再度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同期声:网站公布,为了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适应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校园)学校对校本部浴室(浴室)进行了IC卡智能管理系统改造。(IC卡机)洗浴时,将校园卡插入浴室内的读卡器,按“开始”即可取水,按“停止”断水。取水时计费,断水时不计费。洗浴完毕后将卡拔下,自动断水。(浴室)费用由原来的定额澡票管理改为使用IC卡智能控制管理,按实际用水量计费,经学校研究,计费标准为每分钟0.20元。(蓝底白字) 同期声:目前大学校园已成为社会上的节约盲区,(食堂)除最为严重的水电浪费外,一次性餐具(筷子)、纸张、粮食(食堂)等物品也存在巨量浪费的现象。 同期声:一位学生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所拥有两万名在校学生的学校,(校园)一间寝室里两个照明灯共80瓦,(灯管)早上8时到下午4时,如果这些不需照明的时段依旧开灯,(台灯)每天就要耗电0.64度;(学生看书)一台电脑的功率最低为250瓦,(电脑)每天开机3小时,耗电0.75度。(用电脑)全校3000多间寝室,(蓝天公寓)按学生每年在校读书9个月算,(学生自习室看书)一年下来就得浪费近百万度电。 同期声:在用水方面,(水表)浪费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滴水龙头)后勤服务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校园)一座教学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300吨,

主校区有13座教学楼,就有3900吨水被浪费掉;宿舍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800吨,主校区有29座宿舍楼,一年浪费量是23200吨。(蓝底白字)如果按一吨水3元钱来算,一年一所高校浪费的水费将高达数十万元。(高校校园) 记者:在各大高校生活,用水不愁是很多学生的感触,正因为如此,水资源的浪费在高校也相当可观。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如何节约成本、节约资源越来越为各高校的后勤管理者所重视,“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的智能卡洗浴方式陆续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始实行或者试行。 同期声:据悉,我校实行智能卡洗浴后,(浴室)学生洗浴时间大大缩短,(脸盆里洗澡用品)男生从30分钟减为10分钟,(球场,操场)女生洗浴时间由50分钟减至15分钟。(看书女生)特别是洗浴和经济挂了钩,(IC卡机)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卡内金额)同学们将会意识到,节水就是省钱。(学生)而对学校来说,节水的作用也十分显著。(西门) 采访:浴室管理人,学生用水时间减少 同期声:今年三月初,学校改变了过去一人一票洗澡不限时、不限水的洗澡方式,(浴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开始采用智能型洗浴控水系统,(计费系统)根据成本核算,每分钟定价0.2元。(拍的纸上的画面) 采访:浴室办公室负责人 对智能卡洗浴的节水作用,也有很多学生持有异议。(校园)在我校,校园的智能卡洗浴和公寓一票制的浴室是并存的。(浴室)很多学生是从经济、舒适的角度而不是节水的角度出发选择浴室。(浴室门口) 采访:学生 同期声:事实上,我们也发现,为了节约洗澡费用,(IC卡机)学生们也有很多变通的办法,这些却也与节水无关(校园)。夏天,很多男生们直接在宿舍

电视节目创新

电视节目创新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繁荣尤为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过去的新闻评论,娱乐动态仅仅限于报刊、广播电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话语等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节目提出 了很大的挑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进入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程度很高,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从而孕育了大量的时评写手。这些写手在网上通过在线传媒、博客、BBS论坛等载体评说是非、表达见解,并将其言论等作品像天女散花一般越来越多通 过投稿、“灌水”,甚至是群法短信息的方式传播开来。 新媒体评论的出现更加注重评论的快 捷和时效性,在新媒体评论中,时效性表现

为即时性——对新闻事实特别是对一些热 点问题,非常迅速地发表评论,可以说,在新闻发生的同时,新媒体的评论就会以各种形式接踵而来,在网上当天登载的事情当天当时就会有评论跟进。这种以时效性为首要重视因素的做法,在给观众带来极大方便快捷的同时,它所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新媒体的出现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民生新闻和娱乐节目提出 了挑战,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领域需要去拓展,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只有创新,电视新闻不创新,不仅难以胜任宣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失去阵地。 1.新闻观念创新 责任观从法律角度来说,电视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的新闻新闻信息、言论、言论意见、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电视新闻工作者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员,同时也是党的宣传员、人民的宣传员。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 孙宝国 【内容摘要】 电视节目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即由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气质和神韵构成的电视节目设计模板。不同的电视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本文在对电视节目形态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电视节目形态的四种创新方式。 【关键词】 电视节目形态;元素;创新 电视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本质变化,揭开了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的序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和谐化的趋势一方面使电视飞速发展,满足人们的信息和娱乐需求,一方面又直接影响了观众收看电视的行为方式和节目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必然引导电视节目生产机构将这种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诉诸于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载体———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已成为电视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界定,见诸有关著述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电视节目形态“是指与电视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①;另一种观点认为,电视节目形态是指“节目的主要安排形式”②。但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电视节目形态的界定尚无定论。 本文认为,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亦即由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气质和神韵构成的电视节目设计模板。 电视节目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刺激元素、情感元素、故事元素、时间元素、空间元素,甚至经济元素、政治元素、文化元素、社会元素、技术元素等。不同的电视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或曰编码构成了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从理论上说,有多少种电视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或编码方式,就会有多少种电视节目形态。从元素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新元素,旧组合、旧编码;第二种是旧元素,新组合、新编码;第三种是新元素、新组合、新编码。不同电视节目形态的元素相互交叉,互为文本,这又成为当代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节目形态正从“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元素为王”的时代。 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媒体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在作为传播者的电视媒体希望传播的信息和作为接受者的电视观众愿意接受的信息中寻找到的一种最能体现电视节目生产和创作规律的可复制的模板,进而把某些电视节目元素固化到里面,使得任何其他电视媒体都可以据此生产出相同形态的不同的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形态受电视节目容量大小、内容取向、接受者需求等条件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反映不同的节目本质属性,以及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对电视节目而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将节目内容转化成相应的充满个性化色彩的电视节目形态,而内容的差异又往往决定着电视节目形态的差异。从这一意义上讲,电视节目形态又是节目形式、气质、神韵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同样,一般意义上讲的“内容为王”中的“内容”实际上是电视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气质、神韵的有机结合。 并非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具有形态意义。有些电视节目刚一诞生可能就意味着一种新形态的产生;而有些模仿和复制的节目只会增加节目数量,却不会对电视节目形态有所贡献。 二 随着观众收视需求的逐渐变化,电视节目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地建构和解构的过程中,并日益呈现出细分化与专业化的趋势。一般说来,目前电视节目形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8种: 根据节目来源,可分为电视自办节目、电视联办节目、电视交换节目、电视转播节目、电视联播节目等; 根据选题范围,可分为电视综合节目、电视时政节目、电视经济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医药节目、电视文教节目、电视体育节目等; 根据观众需求,可分为一般性电视节目、综合性电视节目、专题性电视节目和对象性电视节目; 根据观众是否参与,可分为参与性电视节目与非参与性电视节目; 根据是否有主持人,可分为主持人电视节目和非主持 孙宝国: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7年第2期(总第145期)6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比较分析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比较分析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是我国电视最为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评论主体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动者和实施者。电视节目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而电视节目的新闻话语是将视听元素相结合,从而分析现象,发表见解。不同的新闻评论节目由于自身各项条件的不同,在新闻话语方面也相应具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关键洞察力》和《深度国际》两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的比较分析,对其新闻话语运用的异同进行探讨。 【关键词】关键洞察力深度国际新闻话语题材视听元素 一、基本理论与方法 1、新闻话语 梵?迪克从话语分析的维度研究新闻话语。他认为作为 一种话语类型,新闻话语是对过去所发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件的报道。他还认为:“为了让受众注意、理解、再现、记住,最后接受乃至和他们原先的认知系统合为一体,新闻内容本身就要进一步的组织,如果新闻命题要被接受为是真实的或者可能的,那么就需要有其他的方式来增加他们的真实性或可能性。” 新闻话语作为一种话语类型,具有我们所定义的话语的

所有特征:首先,新闻话语无论在语义还是语用上都是非常连贯的;其次该种话语是一种交际形式,而这种交际形式是发生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受众之间的一种动态过程。 2、样本选择 (1)《关键洞察力》。2013年3月6日起,每周三21:20黄金档,全国首档以分析焦点新闻人物微表情为线索,深度解析国际时事的先锋新闻节目《关键洞察力》在深圳卫视开播。节目首度将微表情概念引入新闻栏目,以微表情切入,以人物关系串联新闻事件、探究新闻真相,让老百姓看懂时事新闻不再是难题。主持人为臧雅菲。 (2)《深度国际》。《深度国际》是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新闻纪实栏目。内容打造新闻纵深影响力,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紧跟时事,深度解析,时长45分钟。对国际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对国际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凭借画面和声音,形象地对重大的国际新闻事件、对未来世界格局有影响的事件、涉及中国或与中国关联的国际事件,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以此表达中国立场、中国声音。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关键洞察力》和《深度国际》两档电视国际新闻评论节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探究两档节目在新闻话语方面的异同点。在资料收集和采信方面,本文搜寻了2014年8月15日――2014年12月15日《关键洞察力》

新闻评论主持稿

主持人开场白:关注校园内外,聚焦实事热点。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我是主持人罗心月。 “宿舍里总有这样一个人,他要睡的时候,全宿舍都要睡,他醒的时候,全宿舍都要得醒。”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晒出一组“奇葩”室友的漫画。漫画中有人将垃圾丢一地,有人将衣服堆得到处都是,有人在关灯时仍在玩电脑。四年朝夕相处,大学室友自然是没法避免小摩擦。在前段时间复旦大学的投毒案,更是把把室友之间的矛盾聚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西南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近一半大学生认为寝室关系不够融洽,仅12%的同学对寝室关系感到满意,在微博上还有人调侃道“感谢舍友不杀之恩”。 同窗共读为何会沦落到感谢不杀之恩,本期节目就和大家聊一聊室友关系这个话题。 解说: 2013年4月16号,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表消息称,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后经警方调查其室友林某涉嫌在寝室的饮水机里下毒谋害黄洋。同在4月16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袁某因为室友蒋某没有及时开门发生争执,将蒋某捅伤致死。类似的悲剧不禁引人深思,舍友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同学们作为寝室关系的直接经历者,对这个问题都有最深刻的体会。我们不妨听听她们的看法。 采访: 你对投毒案的看法?你在宿舍一般会因为什么产生矛盾?)有字幕 同学A :作息、生活习惯的不一致,还有性格不一致造成的矛盾冲突 同学B:家庭环境、价值观,导致小摩擦变成大摩擦,尤其在女生宿舍一些矛盾积累起来会变成无法逾越的隔阂。 同学C:基本没有什么矛盾,偶尔因为打扫卫生分配问题,闹着玩就就好了。 同学D:矛盾比较少,也是因为卫生问题或者是打饭之类的。 解说: 同时,当今的教育体制和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的现状也是诱发室友关系出现裂痕的原因。除了大环境的因素之外,寝室内发生矛盾还具有特殊性,一位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委婉的讲述了他宿舍的现状。 (一个同学的背部拍摄采访) 背部采访: 同学E:我觉得我和我室友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表面上是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而实际上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对未来的认识不同,比如说我就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却想从事这样的工作,我想睡觉的时候他们在玩电脑,我就觉得他们在影响我的生活,但是我也不会跟他们说明,他们自己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影响了别人,所以矛盾激化导致沟通越来越少。我们彼此也觉得互相缺乏尊重,我觉得我们学校应该建立一种机制,就是解决室友之间的矛盾。而且学校应该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上面,更多的介入这种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换寝室就可以解决。 主持人: 其实从以上的采访不难看出,寝室的确是一个矛盾的聚集地,这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同学们性格各异被安排在一起,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如果将寝室看成一个私人的空间,他自然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新闻评论类节目稿件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中国消费观察>>,我是那么,下面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消息 公安部:地沟油主要犯罪网络已被摧毁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坚决打击“地沟油”进入食用领域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自去年8月份以来,公安部、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且主要犯罪网络已被摧毁. 看过这样一条新闻呢,大家有没有觉得大快人心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令人发指的问题──“地沟油”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有些人长期以倒卖“地沟油”为生,他们把这些地沟油经过化学处理后装入成品油桶流入餐桌,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真得是非常德可气又可恨,可能有些观众对地沟油还不是特别的了解.首先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地沟油.“地沟油”原料来区分,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用餐厨垃圾,即将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店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粗炼出的油;第二种是用废弃油脂,就是油炸食品的油多次反复使用后,又非法加工后;第三种是用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包括用不符合食用卫生要求的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内脏、下水等加工提炼的所谓“食用油” 这些油听起来就很恶心了,那消费者应该怎么鉴别呢?我就给大家支几招 一看 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二闻 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我们在商场选购的时候,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 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 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 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当然仅仅靠我们是不够的.也希望公安部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强社会面管控,严密侦查、深度打击,严防漏网之鱼,严防死灰复燃,严防继续危害社会,坚决铲除这一影响食品安全的毒瘤。同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源头防范、深层治理,切实捍卫群众餐桌安全,真正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油。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欢迎您明天继续收看.

科学求证类节目《是真的吗》的创新与探索

科学求证类节目《是真的吗》的创新与探索 【摘要】科学求证类节目《是真的吗》结合“脱口秀”形式进行设计,契合公众对真相诉求的社会背景,开 拓出科学求证节目的新天地。本文旨在分析《是真的吗》 的出品背景以及策划亮点,探究该节目在主持与嘉宾设置、脱口秀主持形式、新媒体互动传播以及科学验证方面的创 新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是真的吗》求证类节目节目分析 《是真的吗》是一档由央视财经频道和光线传媒联手 打造的大型互动求证节目。该节目以“互动求真”为己任,旨在对流言进行专业验证与权威实验,为受众探求真相。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数据显示,《是真的吗》 收视率高达0.525%,在央视财经频道各档节目中名列榜首。作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求证电视节目,《是真的吗》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一、《是真的吗》出品的背景 1、社会背景:求证节目契合公众对真相的诉求 随着微博、博客、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视频分享等 传播渠道的发展,信息传播便捷自由,人人都是“自媒体”。而基于广泛的渠道,话语表达自由的同时,流言、谣言数

量激增,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网络谣言并不是近年来突然出现的社会现象,谣言的产生与发展的背后,是社会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和自媒体平台的深化发展,逐渐表现出的社会信息去媒体化特征。近些年,如金庸等名人“被去世”的传言、谣言引发疯狂的食盐抢购风潮等时有发生,小则影响认知,大则扰乱社会。加之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不实的信息经传统媒体发酵,极易造成负面效应的累积。 对于公众而言,面对各类传言,真假莫辨,不堪其忧。在此背景下,求证类节目《是真的吗》针对网络传言进行考证,解开众多生活迷局,发挥了纯净信息的媒体责任,满足了公众探寻“真相”的诉求。 2、行业背景:求证节目不同于当下热播节目类型 在唱歌、选秀、相亲类娱乐节目日益泛滥的今天,如《中国好声音》与《中国好歌曲》、《中国达人秀》与《中国梦想秀》、《我们约会吧》与《非诚勿扰》等,高频的节目复制或克隆现象带来节目类型同质化的问题,使得电视观众审美疲劳。求证类节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追求事实真相的功能的新闻调查类节目,如《焦点访谈》,节目惯用结构严谨的专题片形式,选题沉重,叙事严肃。一类属于生活服务类的求证节目,如《原来如此》、《新闻大调

电视节目评论——《东方时空》节目分析

东方时空 引领纪实的美学风潮,开创新的电视文体 栏目日复一日的播出量要求节目操作的可重复性,要求节目流水性的操作,叙事方面要求共性的存在,必须具备无限可挖掘的选题空间.凡此种种决定了节目在制作方面无非是主题先行,编导往往先结构好节目框架,然后用摄像机采录被关注对象的一些相关素材,回来后填充,甚至先写好解说词,然后“缘木求鱼”进行音配画,制成呆板的专题节目。这类节目的电视语言充满了强烈的意念先行色彩和教化意味,解说词播报的腔调近乎美文的朗诵,虽然激情饱满,却做作十足,此种叙述方式造成了与观众远远隔离的欣赏情境,造成了观众的接受组碍。 《东方时空》在国内刮起了一次电视纪实风潮。《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焦点时刻》)还促进了中国电视栏目叙事文体的发展。虽然在此以前,有些地方电视台的某些栏目在电视语言的革新方面具有先锋意味,但当时的地方电视尚未上星,影响微弱。由于中央电视台无可替代的媒体霸主的地位,《东方时空》的创新举措无疑会给中国电视界带来不可替代的影响。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在《新闻联播》和

整点新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让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观众。 另一方面,《东方时空》也让电视语言的纪实风格在中国电视业中风行大江南北。在《东方时空》成型后的几个主板块中,《面对面》是主持人在演播室对一件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评论,而其他的几个板块都是摒弃了意念先行的专题片制作模式,在节目中让纪实风格的电视语言尽显人物和事件原生态的本真魅力。 《东方之子》作为一个典型的访谈节目,在国内也是开风气之先。节目的主体形式是记者与某知名人士或成功人士的采访交流,通过记者与他面对面的对话,让成功人士表述自己对某个事件或某个领域的独到见解,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激发出采访对象厚重的人生感悟,挖掘出精彩闪光的思想点,由此浓缩“人生精华”。记者在这里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单向的采访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对话,成为与被采访对象的平等对话者。 通过《东方之子》,人们读解到了一批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儿、教练,乃至省长书记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子栏目里,人们得到的是双方对话的原生态信息,解说词已经退到了次到地位,仅仅是为了被访对象的背景进行一些补充或作一些简明扼要的扣题发挥,升华对话内涵,对话之间插有的这些配有解说词的照片资料或

新闻评论类节目策划

海口新闻广播评论类节目《新闻另面评论》策划书 关于节目 【节目定位】 《新闻另面评论的》的创办目的基于老百姓渴望对新闻事件背后故事的了解以及一些对热点新闻更深层次的解读与评论。丰富了百姓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学会对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另一种思考。 【播出时间】 每周二,周五,周日下午四点整 【听众特征】 周二,周五,周日下午四点的时间档是大部分受众群体相对而言比较闲暇的时间段,收听节目的大部分是一些工作岗位上的职员还有我们的司机朋友。收听方式以手机,车载收音机为主。 【栏目版块】 ●节目开头向听众问好,给听众一个明确的节目定位,知道这档节目是做什么 的。节目内容以典型的热点新闻为主要评论依据,以四到五个新闻为主,在每一个新闻事实之后做评论内容。节目结束后,主持人要与听众道谢,是节目有完整性。 《新闻另面评论》节目宣传优势 【前景分析】

《新闻另面评论》是一档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为主要题线,对新闻本质进行评论的节目。既上传上情也下达了下情。使听众更了解我们的社会形态。 《新闻另面评论》节目的开播,以其节目的时效性,真实性亲受到广大听众注目与肯定。我们也会积极的与听众交流互动并不断提高和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闻另面评论》节目在每周二,五,日下午四点播出,这一时段的受众群体,有教育程度较高的在职人员,也有普通的基层工作着。节目播出的针对性较广泛。 【我们的优势】 【明确定位】海口新闻广播定位于专业的新闻信息频道,节目由大量资讯节目和文化娱乐节目构成,节目形态多种多样,拥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高收听率】海口新闻广播在海口的收听率情况均位列前矛。 【收听群体】海口新闻广播收听人群包涵社会各个阶层具有最广大的涵盖面。 【媒体比较】广播与电视、报纸杂志比较具有价格低、涵盖面广和时效性强等特点,具有综合效益上的优势。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笔者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有本质的区别。 编辑本段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占据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分为:主评型和述评结合型两大类。 1. 主评型 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的比例几近 4:1,叙述性信息基本是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由头。这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电子媒介,必将要发挥它的传播符号优势。因此,在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承载意见性信息的最佳传播符号必定是口语,而最佳传播渠道便是谈话。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谈话的场景必将影响人们观点的表达,从而制约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加深对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认识,依据不同的交流方式结合成功的案例又将这类节目分为三种模式。 (1)以《时事开讲》为代表的对话式新闻评论。《时事开讲》作为我国第一档“个人化的新闻评论节目”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是凤凰卫视 的王牌节目,并引发了凤凰卫视评论节目带的成型。该节目采用了两人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评论员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扮演的却是“发球者”的角色,因此评论员成为此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2)以《锵锵三人行》为代表的家常式新闻评论。《锵锵三人行》所表现的正是处于私密空间家人、朋友闲聊的场景。在家常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都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身兼“发球者”、“踢球者”两个角色,主持人固然成为了此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3)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沙龙式新闻评论。这里的《实话实说》是指早期由崔永元主持的以多方观点交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部分节目。这些节目坚守了“每周一个话题,每题一个热点,每点一次舌战,每战一道火化”的理念。沙龙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嘉宾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这时扮演的是“裁判员”的角色,主持人的不参与是为了保持辩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